§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3001200716310100
DOI 10.6846/TKU.2007.00993
論文名稱(中文) 台灣閩南諺語中的詈語文化
論文名稱(英文) Study on the culture of abusive language in Texts of Taiwanese Proverbs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漢語文化暨文獻資源研究所碩士班
系所名稱(英文) Graduate Institute of Chinese Linguistics and Documentation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95
學期 1
出版年 96
研究生(中文) 余佳修
研究生(英文) Jia-Shiou Yu
學號 692280091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07-01-05
論文頁數 150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盧國屏
委員 - 姚榮松
委員 - 張珮琪
委員 - 盧國屏
關鍵字(中) 台灣閩南諺語
詈語
文化
關鍵字(英) Taiwanese Proverbs
abusive language
culture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詈語給人的感覺總是帶著負面的意象,實際上這樣的語言卻蘊含著深厚的文化思維。本論文的撰寫,就是利用台灣閩南諺語的文獻資料,針對其中的詈語部分進行深入的分析與探究。

    論文共分為六章,第一章撰寫研究動機與目的,以及研究方法與步驟。第二章主要將諺語、台灣閩南諺語、詈語及其文化概念的見解,作一清楚的釐清,並選擇主要相關的文獻資料、期刊論文進行陳述,展現各家學者的研究成果。

    第三章將所收集的相關詈語進行各種不同的類型分析。將各類詈語的類型作一整理歸納,進而能清晰對這些詞彙進行分析與研究。

    第四章針對詈語所見的修辭手法,進行分析與歸納,並以圖表作一統整。最後再提出詈語運用豐富修辭的思維與看法。

    第五章將這些詈語呈現的行為模式與文化思維,進一步探究,分別從不同面向進行分析,以詮釋詈語深層的文化概念。

    第六章結論從台灣閩南諺語中詈語的語言特色以及生活功能等兩大面向,進行論述。一方面除了統整研究成果外,並對後續相關議題之開拓與發展加以說明,以提供後人研究相關學術題材時之參考。
英文摘要
Abusive language has a negative image. In fact, this language contain the thoughts of the culture. This thesis quote the documents of Taiwanese Proverbs to analyze and explore the certain abusive languages.

The thesis contains six chapters. The first chapter contains the motive of researching and researching-goals, including the researching-methods and steps. The second chapter makes clear proverbs, Taiwanese Proverbs, and concepts of those cultures; describing some related documents, periodicals, and papers to present some studies of academicians. 

The third chapter analyzes the different kinds of abusive languages, and making some conclusions toward those vocabularies.
 
The forth chapter analyzes and concludes those rhetorical-skills and makes the diagrams toward those rhetorical-skills; to sum the thoughts of various rhetorical-skills of abusive languages up. 

The fifth chapter analyzes the behavioral-modes of abusive languages and the thoughts of the cultures in different aspects; in order to annotate the deep concepts of culture of abusive languages. 

The sixth chapter discoursed up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busive languages of Taiwanese Proverbs and the abilities of life. This thesis is for some developments of related issues; provides some references for next postgraduates.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第一章導論………………………………………………………………01
第一節研究動機與目的…………………………………………………01
第二節研究方法與步驟…………………………………………………02

第二章台灣閩南諺語與詈語文化的界定及其文獻探討………………06
第一節台灣閩南諺語之界定……………………………………………06
壹、諺語定義……………………………………………………………06
貳、台灣閩南諺語………………………………………………………07
第二節詈語的文化界定…………………………………………………09
壹、詈語起源與定義……………………………………………………09
貳、文化概念的闡釋……………………………………………………12
叁、詈語文化的範疇……………………………………………………14
第三節相關研究文獻之探討……………………………………………16
壹、諺語領域之學位論文………………………………………………16
貳、詈語領域之學位論文………………………………………………19
叁、詈語相關之期刊論文………………………………………………20

第三章諺語中詈語的類型分析…………………………………………24
第一節人的類型分析……………………………………………………24
第二節職業的類型分析…………………………………………………30
第三節動植物的類型分析………………………………………………35
第四節神鬼的類型分析…………………………………………………63
第五節工具器物的類型分析……………………………………………67
第六節排泄處所、屎尿的類型分析……………………………………72

第四章諺語中詈語之修辭法……………………………………………77
第一節誇張之修辭………………………………………………………77
第二節比喻之修辭………………………………………………………81
第三節雙關之修辭………………………………………………………84
第四節對偶之修辭………………………………………………………88
第五節借代之修辭………………………………………………………92
第六節重疊之修辭………………………………………………………95
第七節頂真之修辭………………………………………………………98
第八節小結………………………………………………………………99

第五章詈語所反映的行為模式與文化思維…………………………101
第一節詈語中反映個人生活的歧視…………………………………101
壹、生理缺陷的排斥…………………………………………………101
貳、個人行為的不滿…………………………………………………102
叁、職業高低的評價…………………………………………………103
第二節詈語中反映神鬼崇拜的敬畏…………………………………105
壹、人格化之神明……………………………………………………105
貳、鬼為人之轉化……………………………………………………111
叁、反映七月普渡的習俗文化………………………………………111
第三節詈語中反映移民族群的概況…………………………………113
壹、族群排外的鬥爭…………………………………………………113
貳、重視金錢的擁有…………………………………………………116
叁、傳統器物的轉變…………………………………………………117
第四節詈語中反映各類動物的評價…………………………………117
壹、龍鳳的神聖性……………………………………………………118
貳、虎的兇猛性………………………………………………………120
叁、牛的勤奮性………………………………………………………121
肆、羊狗的一統性……………………………………………………121
伍、龜的貶抑性………………………………………………………123

第六章結論……………………………………………………………124
第一節台灣閩南諺語中詈語的語言特色……………………………124
壹、常民詞彙的採用…………………………………………………124
貳、文學形式的多樣…………………………………………………124
叁、社會經驗的體現…………………………………………………126
第二節台灣閩南諺語中詈語的生活功能……………………………126
壹、個人情感的宣洩…………………………………………………127
貳、勸戒他人的利器…………………………………………………127
叁、生活經驗的傳承…………………………………………………127
肆、認知文學的美感…………………………………………………128
第三節後續研究之發展………………………………………………128
參考書目………………………………………………………………130
附錄一…………………………………………………………………141
附錄二…………………………………………………………………143

圖表目次
表一:文化現象分類表………………………………………………15
表二:誇張修辭分析表………………………………………………81
表三:比喻修辭分析表………………………………………………84
表四:雙關修辭分析表………………………………………………87
表五:對偶修辭分析表………………………………………………91
表六:借代修辭分析表………………………………………………94
表七:重疊修辭分析表………………………………………………97
表八:頂真修辭分析表………………………………………………99

圖一:關帝爺…………………………………………………………107
圖二:雷公……………………………………………………………109
參考文獻
參考書目
(依作者姓氏筆劃排列)
一、書籍
 (一)諺語類專書
王仿:《中國謎語、諺語、歇后語》,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5年2月。
朱介凡:《諺語甲編》,台北,天一出版社,1957年4月。
朱介凡:《聽人勸》,台北,天一出版社,1961年10月。
朱介凡:《中國風土諺語釋說》,台北,新興書局,1974年11月。
朱介凡:《中國諺語論》,台北,新興書局,1964年12月。
朱介凡:《譬喻諺語集》,台北,天一出版社,1974年12月。
朱介凡:《中國諺語裡的歷史傳說》,台中,臺灣省政府新聞處,1987年6月。
朱介凡:《中華諺語志(一至十冊)》,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9年8月。
吳瀛濤:《臺灣諺語》,台北,臺灣英文出版社,1996年5月。
呂自揚:《台灣民俗諺語析賞探源》,高雄,河畔出版社,1994年1月。
宋洪飛、王金永、周瑞林:《俗語諺語歇後語選粹》,北京,同心出版社,1996年2月。
李建新、羅新芳、樊鳳珍:《成語與諺語》,河南,大象出版社,1997年4月。
李赫:《台語的智慧》,永和,稻田出版社,1987年8月。
李赫:《台語的趣味》,永和,稻田出版社,1992年12月。
李赫:《台灣諺語的智慧》,永和,稻田出版社,1995年10月。
李繼賢:《鹿港諺語釋說》,彰化,鹿港文教基金會,1989年6月。
李盛發:《客家話諺語、歇後語選集》,屏東,安可出版社,1998年1月。
杜文靖:《古台諺現世說-台灣懷舊小語》,台北,臺原出版社,1993年6月。
杜文靖:《古台諺現世說-台灣懷舊小語續卷》,台北,臺原出版社,1994年2月。
何典恭:《由諺語學臺語》,新店,圖文出版社,1999年2月。
周長楫、林鵬祥、魏南安:《台灣閩南諺語》,台北,自立晚報,1992年3月。
周榮杰:《臺灣諺語詮編》,高雄,大舞台書苑出版社,1978年8月。
周盤林:《中西諺語比較》,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75年3月。
周明德:《台灣風雨歲月-台灣的天氣諺語與氣象史》,台北,聯明出版社,1992年5月。
林衡道口述、徐明珠整理:《林衡道談俚諺》,台北,中國國民黨文化工作會中央月刊社,1996年3月。
武占坤、馬國凡:《諺語》,呼和浩特市,內蒙古人民出版社,1997年11月。
武占坤、馬國凡:《漢語熟語大典》,河北,河北教育出版社,1991年,10月。
洪惟仁:《臺灣哲諺典》,台北縣,台語文摘雜誌社,1993年4月。
洪敏聰:《澎湖風情話:諺語集》,澎湖,澎湖縣立文化中心,1996年6月。
胡萬川總編:《諺語、謎語篇》,彰化,彰化縣立文化中心,1995年7月。
徐福全:《福全台諺語典》,台北,徐福全出版,1998年8月。
崔希亮:《漢語熟語與中國人文世界》,北京,語言文化大學出版社,1997年10月。
陶思炎:《中國祥物》,台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03年5月。
曹銘宗:《台灣歇後語》,台北,聯經出版社,1993年12月。
莊永明:《台灣金言玉語:台灣諺語淺釋(一)》,台北,時報文化出版有限股份公司,1998年4月。
莊永明:《台灣警世良言:台灣諺語淺釋(二)》,台北,時報文化出版有限股份公司,1999年9月。
莊永明:《台灣好言吉句:台灣諺語淺釋(三)》,台北,時報文化出版有限股份公司,1988年7月。
莊永明:《台灣俗語真言:台灣諺語淺釋(四)》,台北,時報文化出版有限股份公司,1998年6月。
莊永明:《台灣雅言巧語:台灣諺語淺釋(五)》,台北,時報文化出版有限股份公司,1990年2月。
莊永明:《台灣土話心話:台灣諺語淺釋(六)》,台北,時報文化出版有限股份公司,1991年1月。
莊永明:《台灣醒世智言:台灣諺語淺釋(七)》,台北,時報文化出版有限股份公司,1991年7月。
莊永明:《台灣妙言覺語:台灣諺語淺釋(八)》,台北,時報文化出版有限股份公司,1991年7月。
莊永明:《台灣勸世嘉言:台灣諺語淺釋(九)》,台北,時報文化出版有限股份公司,1992年1月。
莊永明:《台灣口語白話:台灣諺語淺釋(十)》,台北,時報文化出版有限股份公司,1993年2月。
許成章:《台灣諺語之存在》,高雄,河畔出版社,1997年7月。
許成章:《台灣諺語講義》,高雄,河畔出版社,1999年1月。
許英國:《青海藏民間諺語選》,西市,人民出版社,1987年5月。
郭紹虞:《照隅室古典文學論集‧諺語的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10月。
陳主顯:《台灣俗諺語典(卷一)-人生哲理》,台北,前衛出版社,1997年5月。
陳主顯:《台灣俗諺語典(卷二)-七情六慾》,台北,前衛出版社,1997年12月。
陳主顯:《台灣俗諺語典(卷三)-言語行動》,台北,前衛出版社,1998年7月。
陳主顯:《台灣俗諺語典(卷四)-生活工作》,台北,前衛出版社,1999年2月。
陳主顯:《台灣俗諺語典(卷五)-婚姻家庭》,台北,前衛出版社,2000年1月。
陳主顯:《台灣俗諺語典(卷六)-社會百態》,台北,前衛出版社,2001年8月。
陳主顯:《台灣俗諺語典(卷七)-鄉土慣俗信仰》,台北,前衛出版社,2003年9月。
陳正之:《台灣歲時記》,台中,台灣省政府新聞處,1997年3月。
陳正之:《智慧的語珠-台灣的傳統諺語》,台中,臺灣省政府新聞處,1998年6月。
陳松勇口述,曹銘宗整埋:《陳松勇訐譙》,台北,聯合文學出版社,1993年3月。
陳憲國、邱文錫:《實用台灣諺語典》,永和,樟樹出版社,1999年1月。
馮輝岳:《客家謠諺賞析》,台北,武陵出版有限公司,1999年1月。
楊兆禎:《閩南語諺語拾穗》,新竹縣,新竹縣立文化中心,1999年1月。
楊青敔:《台灣俗語辭典》,高雄,敦理出版社,1997年9月。
溫端政、王樹山、沈慧雲主編:《諺海》,北京,語文出版社,1999年1月。
臺灣總督府編:《臺灣俚諺集覽》,台北,南天出版,1914年。
鄧東濱:《台灣諺語的管理智慧》,台北,誠正出版社,1992年4月。
鄭煙樹:《台灣俗語數千句》,新竹,竹林印書局,1996年5月。
蕭新永:《台灣諺語的管理智慧》,台北,商周出版社,1992年2月。
謝貴安:《中國謠諺文化-謠諺與古代社會》,武漢,華中理工大學出版社,1994年10月。
藍文良、藍文佶:《台灣諺語》,土城,鐘文出版社。
 
(二)修辭學類專書
王希杰:《漢語修辭學》,北京,北京出版社,1983年12月。
成偉鈞、唐仲揚、向宏業:《修辭通鑑》,中和,建宏出版社,1996年1月。
宋振華:《現代漢語修辭學》,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1984年9月。
沈謙:《修辭方法析論》,台北,宏翰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2年3月。
沈謙:《修辭學》,台北,國立空中大學,1996年1月。
陳望道:《修辭學發凡》,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7月。
黃永武:《字句鍛鍊法》,台北,洪範書局,1990年12月。
黃慶萱:《修辭學》,台北,三民書局,1979年12月。
黃麗貞:《實用修辭學》,台北,國家出版社,2000年4月。
楊樹達:《漢文文言修辭學》,香港,大平出版社,1972年11月。
董季棠:《修辭析論》,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4年10月。
蔡宗陽:《應用修辭學》,台北,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2001年5月。
蔡謀芳:《表達的技術-語法十七講》,台北,文津出版社,1996年4月。
蔡謀芳:《表達的藝術-修辭二十五講》,台北,三民出版社。
蔡謀芳:《辭格比較概述》,台北,學生書局,2001年8月。
黎運漢、張維耿:《現代漢語修辭學》,台北,書林出版社,1991年8月。
關紹箕:《實用修辭學》,台北,遠流出版社,1997年3月。
 
(三)相關專書
丁邦新:《台灣語言源流》,台北,台灣學生出版社,1979年11月。
文孟君:《罵詈語》,北京,新華出版社,1998年11月。
文崇一:《中國人的價值觀》,台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89年10月。
王育德:《台灣語常用語彙》,台北,武陵出版社,1993年6月。
王德春:《語言學概論》,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7年1月。
王寧、鄒曉麗主編:《詞彙應用通則•詞彙的構成區別》,瀋陽,春風文藝出版社,1999年1月。
王振輝、張家麟譯:《社會學入門》,台北,韋伯文化事業出版社,2000年9月。
司馬雲杰:《文化社會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年10月。
申俊:《中國熟語大典》,上海,文藝出版社,1990年8月。
曲彥斌:《中國民俗語言學》,上海,文藝出版社,1996年4月。
吳守禮:《綜合台灣閩南與基本字典初稿》,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87年1月。
阮昌瑞:《中國婚姻習俗之研究》,台北,台灣省立博物館出版部,1989年12月。
沈錫倫:《民俗文化中的語言奇趣》,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2001年4月。
武占坤、馬國凡:《諺語•諺語的定義》,呼和浩特市,內蒙古人民出版社,1997年11月。
林金鈔:《閩南語探源》,新竹,竹一出版社,1980年4月。
林美容:《台灣文化與歷史的重構》,台北,前衛出版社,1996年8月。
林宗勳:《台灣閩南語概論》,國立編輯館主編,台北,心理出版社,2001年10月。
城淑賢、張屏生編著,董忠司總編:《台灣閩南語辭典》,台北,五南出版社,2001年1月。
洪乾祐:《閩南語考釋》,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2年2月。
洪惟仁:《台灣河佬語聲調研究》,台北,自立晚報,1985年11月。
洪惟仁:《台語文學與台語文字》,台北,前衛出版社,1992年2月。
洪惟仁:《台灣語言危機》,台北,前衛出版社,1992年2月。
洪惟仁:《台灣禮俗語典》,台北,自立晚報,1993年7月。
馬林諾斯基:《文化論》,商務印書館,1945年。
徐國慶:《現代漢語詞彙系統論》,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年3月。
孫順霖:《中國罵文化趣談》,鄭州,中原農民出版社,2000年10月。
孫本文:《社會學原理》,商務印書館,1935年。
凌志四:《台灣人民俗-民俗工藝、寺廟神祇》,台北,橋宏書局,2000年1月。
凌志四:《台灣人民俗-民間信仰、神明寺廟》,台北,橋宏書局,2000年1月。
梁實秋:《罵人的藝術》,台北,遠東圖書公司,1977年3月。
許極燉:《台灣近代發展史》,台北,前衛出版社,1998年4月。
郭熙:《中國社會語言學》,南京大學出版社,1999年3月。
崔希亮:《漢語熟語與中國人文世界》,北京,語言文化大學出版社,1997年10月。
張春興:《教育心理學》,台北,臺灣東華書局股份有限公司,1994年5月。
張勝彥:《台灣史研究》,台北,華世書局,1981年2月。
張德明:《語言風格學》,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7年3月。
張家銘等 譯:《社會學(上)》,台北,唐山出版社,1997年7月。
戚雨村:《語言學引論》,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85年5月。
常敬宇:《漢語詞彙與文化》,台北,文橋出版社,2000年11月。
符准青:《現代漢語詞彙》,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85年2月。
陳原:《語言與社會生活》,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2001年2月。
陳奎熹:《教育社會學導論》,台北,師大書苑院有限公司,2001年6月。
陳益源:《民俗文化與民間文學》,台北,里仁書局,1997年10月。
陳運棟:《客家人》,台北,東門出版社,1978年2月。
陳憲國、邱文錫:《實用華語台語對照典》,永和,樟樹出版社,1996年7月。
馮作民:《台灣舊慣習俗信仰》,台北,眾文圖書出版社,1989年3月。
黃政傑:《教育學透視》,台北,正中書局,1994年11月。
葉蜚聲、徐通鏘:《語言學綱要》,台北,書林出版有限公司,2001年10月。
葉啟政:《臺灣社會的人文迷思》,台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1年11月。
奧格本:《社會變遷》,商務印書館,1935年。
楊青矗:《國台雙語辭典》,高雄,敦理出版,1992年。
楊秀芳:《台灣閩南語語法稿》,台北,大安出版社,1991年4月。
楊秀芳:《閩南語字彙》,台北,教育部國語推行委員會出版,2001年。
楊素芳:《閩南語彙學》,台北,教育部委員會,2000年2月。
鄒曉麗、王寧:《詞彙應用通則》,瀋陽,春風文藝出版社,1999年1月。
臧汀生:《台灣閩南語歌謠研究》,台北,台灣商務出版社,1980年10月。
臧汀生:《台語書面化研究》,台北,前衛出版社,1996年5月。
劉叔新:《漢語描寫詞彙學》,北京,商務印書館,1990年11月。
鄭良偉:《台語與國語字音對應規律的研究》,台北,台灣學生出版社,1979年3月。
鄭良偉:《從國語看台語的發音》,台北,台灣學生出版社,1987年2月。
鄭良偉:《走向標準化的台灣語文》,台北,自立晚報,1989年2月。
鄭振鐸:《中國俗文學史》,台北,明倫書局,1971年6月。
鄭志明:《神明的由來—中國篇》,嘉義,南華管理學院,1997年10月。
盧國屏:《爾雅語言文化學》,台北,臺灣學生書局,1999年12月。
盧幼春:《武進民間文學集》,南京大學出版社,1990年。
鍾香琳:《中國成語大辭典》,台南,世一書局,1986年10月。
簡榮聰:《台灣農村民謠與歌詠》,台北,台灣史蹟源流研究會,1994年6月。
譯達先:《中國民間文學概論》,台北,貫雅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2年7月。


二、 論文

(一)期刊論文
王朝聞:<諺語、歇後語的藝術效果>,《國文天地》第9卷第3期,1993年8月。
尹群:<漢語詈語的文化蘊含>,《漢語學習》第2期,1996年4月。
任訪秋:<諺語之研究>,《禮俗》第6、7期合刊,1931年4月。
朱介凡:<說台灣風土諺>,《台灣文獻》第31卷第2期,1980年8月。
江結寶:<詈罵的動機和作用>,《安慶師範學院學報》第18卷第1期,1999年2月。
江結寶:<詈罵的構成與分類>,《安慶師範學院學報》第19卷第1期,2000年2月。
吳俐雯:<俗諺、歌曲、寶卷中的土地公>,《臺北文獻直字》第140期,2002年6月。
吳懷宇:<艋舺俗語掌故>,《台北文物》第9卷第2、3期,1960年11月。
呂祝義:<中國人的命運觀>,《中國文化月刊》第193期,1995年11月。
李朵:<古代漢語詈語中的文化蘊含>,《黔南民族師專學報》第2期,1999年。
李紹林:<談新式用典>,《修辭學習》第4期,1999年3月。
李富林:<反問式設問>,《修辭學習》第3期,1997年2月。
李景新:<後事前用—典故使用的一種有趣現象>,《修辭學習》第5卷第6期,2000年6月。
李獻璋:<中國諺語概念的形成(上)>,《大陸雜誌》第66卷第4期,1983年4月。
李獻璋:<中國諺語概念的形成(中)>,《大陸雜誌》第66卷第5期,1983年5月。
李獻璋:<中國諺語概念的形成(下)>,《大陸雜誌》第66卷第6期,1983年6月。
李繼賢:<台灣戲曲諺語釋說>,《台灣風物》第35卷第4期, 1985年12月。
李繼賢:<鹿港諺語釋說-菜園豬、街尾戲>,《台灣風物》第41卷第2期,1991年6月。
何素花:<台灣諺語對婦女的規範>,《台灣風物》第51卷第3期,2001年9月。
沈祥和:<矛盾的和諧—談對偶修辭的理據>,《修辭學習》第5卷第6期,2000年。
阮昌銳:<從諺語看台灣的婚姻觀念>,《史聯雜誌》第1卷第1期,1980年12月。
阮昌銳:<臺灣民俗研究的過去與未來>,《臺灣文獻》第36卷第3、4期,1985年12月。
孟建安、柳金殿:<詈語與社會文化>,《修辭學習》第5期,1997年。
東華:<農曆七月的俗信>,《台北文物》第7卷第2期,1958年7月。
周榮杰:<細說台灣諺語>,《國立編譯館館刊》第16卷第1期,1987年6月。
周榮杰:<從諺語看台南府城>,《台南文化》第25期,1988年6月。
周榮杰:<台灣諺語的雙關>,《台南文化》第26期,1988年12月。
周榮杰:<從台灣諺語來談分類械鬥>,《史聯雜誌》第15期,1989年12月。
周榮杰:<從台灣諺語看戲曲下集>,《民俗曲藝》第62期,1989年9月。
周榮杰:<從台灣諺語看戲曲上集>,《民俗曲藝》第61期,1989年11月。
周榮杰:<台灣諺語之社會觀的探討>,《台南文化》第29期,1990年6月。
周榮杰:<台灣諺語的對偶>,《台南文化》第32期,1991年12月。
林美容:<草屯地區傳說諺語>,《台灣風物》第36卷第1期,1986年3月。
林美容:<與彰化媽祖有關的傳說、故事與諺語>,《民族學研究所資料彙編》第2期,1990年3月。
林瑞明:<現階段台語文學之發展及其意義>,《文學台灣》第3期,1992年6月。
林瑞明:<國家認同衝突下的台灣文學研究>,《文學台灣》第7期,1993年7月。
邱耀初:<矛盾性的中文諺語與權變思維關係之初探>,《應用心理研究》第1期,1999年1月。
金周生:<平仄對俗諺語反義詞用法之影響>,《輔仁學誌-文學院之部》第24期,1995年7月。
金家恒:<互文辭語義功能略說>,《修辭學習》第1期,1994年2月。
姚榮松:<閩客共有詞彙的同源問題>,《中國學術年刊》第19期,1998年3月。
姚漢秋:<台灣俗諺採擷錄(上)>,《台灣文獻》第31卷第1期,1980年5月。
姚漢秋:<台灣俗諺採擷錄(中)>,《台灣文獻》第31卷第2期,1980年6月。
姚漢秋:<台灣俗諺採擷錄(下)>,《台灣文獻》第31卷第3期,1980年9月。
洪惟仁:<從諺語看台灣人的宗教觀>,《台語文摘》第5卷第3期,1992年6月。
孫文慧:<中英諺語定義的闡釋>,《華學月刊》第118期,1981年10月。
徐福全:<以數字開頭的台灣諺語>,《台北文獻直字》第102期,1992年12月。
徐福全:<與飲食有關的台灣諺語-兼論台灣的傳統飲食文化(上)>,《台北文獻》第115期,1996年3月。
徐福全:<與台北地區有關的臺灣諺語>,《台北文獻直字》第120期,1997年6月。
高萬雲:<並重雙關>,《修辭學習》第4期,1999年1月。
張廷興:<民間詈詞詈語初探>,《民俗研究》第3期,1994年。
張禮、郭祖彬:<從王朔的小說看豐富多彩的詈語世界>,《淮南職業技術學院學報》第3卷第6期,2003年。
張學謙:<由台灣諺語談台語文學之美學>,《文化視窗》第20期,2000年5月。
張學謙:<台語口語及書面語體的多面向分析>,《Language And Linguistics 》第1卷第1期,2000年1月。
曹甲乙:<台北有關男女的諺語>,《台北文物》第8卷第4期,1960年2月。
曹甲乙:<有關婚姻、夫妻兒女的俚諺>,《台灣風物》第18卷第2期,1968年4月。
許成章演說、陳其勇紀錄:<台灣歇後語>,《台語文摘》第3卷第27期,1992年6月。
許達然:<從俗語看台灣史>,《文學台灣》第26期,1988年4月。
許蓓苓:<台灣諺語中特殊的婚姻形態>,《歷史月刊》第141期,1999年10月。
郭沈青:<漢語詈語及其文化底蘊>,《寶雞文理學院學報》第22卷第4期,2002年12月。
郭安:<思乎?仇乎?-傳統俗諺中的婚姻觀>,《台灣月刊》第174期, 1997年6月。
郭安:<聖聖佛抵著狂憨子弟-台灣諺語中的人神關係>,《台灣月刊》第178期,1997年10月。
郭安:<煉仙打嘴鼓-台灣諺語中的仙與鬼>,《台灣月刊》第179期,1997年11月。
郭安:<台灣諺語中的飛禽走獸:四獸之首-虎>,《台灣月刊》第181期,1998年1月。
郭安:<台灣諺語中的家畜-差豬差狗不值家己走>,《台灣月刊》第182期,1998年2月。
郭安:<台灣諺語中的虫豸-芒種蛾討無食>,《台灣月刊》第183期,1998年3月。
郭安:<台灣諺語中的魚介-烏仔魚箭水>,《台灣月刊》第184期,1998年4月。
郭安:<台灣諺語中的植物觀-紅柿好食誰人起蒂>,《台灣月刊》第185期,1998年5月。
郭紹虞:<諺語的研究>,《小說月報》第12卷第2號,1921年2月。
陳主顯:<台灣俗語的特色與解釋>,《神學與教會》第17卷第1期,1986年6月。
陳汝東:<修辭的社會心理性質及其功能>,《修辭學習》第3期,1997年2月。
陳應柱:<關於「對偶」定義之再認識>,《修辭學習》第4期,1999年1月。
陶陽:<諺語界說>,《民間文學論壇》第3期,1988年2月。
賀顯斌:<民族文化個性與英漢罵詈語差異>,《韓山師範學院學報》第4期,2001年12月。
彭增安,張少雲:<比喻創造的幾個原則>,《修辭學習》第5期,2002年1月。
趙雪:<慎用罵詈語>,《語文建設》第6期,1999年。
廖漢臣:<台灣歷史與諺語>,《文獻專刊》第3卷第1期,1952年5月。
廖漢臣:<台灣諺語的形式與內容>,《台灣文獻》第6卷第3期,1955年9月。
廖漢臣:<台北市之特殊諺語>,《台北文物》第5卷第1期,1956年4月。
劉龍岡:<台諺類集(一)>,《台北文物》第7卷第4期,1958年12月。
劉龍岡:<台諺類集(二)>,《台北文物》第8卷第1期,1959年4月。
劉龍岡:<台諺類集(三)>,《台北文物》第8卷第2期,1959年6月。
劉福根:<漢語詈語文化意蘊例析>,《浙江社會科學》第3期,1998年5月。
劉文婷:<金瓶梅中詈語的文化蘊含與明代市民文化>,《寧夏大學學報》第22卷第3期,2000年。
歐宗智:<聽《陳松勇訐譙》-兼談台灣諺語問題>,《書評》第6期,1993年10月。
潘孟玲:<由台灣俗諺看傳統社會的宗教思想特色>,《高市文教》第57期,1996年6月。
蔡宗陽:<臺灣閩南諺語的修辭藝術>,《語象》第33期,1998年9月。
蔡宗陽:<臺灣諺語真美妙>,《語象》第34期,1998年12月。
蔡輝炯:<養生格言及諺語之研究>,《勤益學報》第15期,1997年11月。
鄭志明:<從台灣俗諺談傳統社會的宗教思想>,《史聯雜誌》第8期,,1986年6月。
鄭志明:<台灣文化與文化台灣>,《鵝湖月刊》第21卷第3期, 1995年9月。
鄭志明:<台灣鬼信仰文化發展的檢討與展望>,《鵝湖月刊》第22卷第1期,1996年7月。
戴景尼:<黃春明小說中的台灣俚語>,《國文天地》第18卷第3期,2002年8月。
薛誠之:<諺語的探討>,《燕京大學文學年報》第2期,1936年4月。
關英偉:<詈語中動物詞語的文化含義>,《廣西師範大學學報》第36卷第1期,2003年3月。
關湘:<從粵語方言歇後語看漢語修辭的方言性>,《修辭學習》第4期,1999年6月。
譚志詞:<越語詈語及其文化意蘊>,《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第22卷第6期,1999年11月。
蘇旭珺、高輔霖:<衫著新、人著舊-台灣民俗諺語中的服裝意象>,《聯合文學》第12卷第11期,1986年9月。

(二)學位論文
王崇憲:《臺灣閩南諺語的鬼神文化研究》,中山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碩士論文,2004年6月。
林寬明:《台灣諺語的語言研究》,輔仁大學語言研究所碩士論文,1994年6月。
紀東陽:《台灣諺語之傳播思想初探》,輔仁大學大眾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1992年7月。
徐子晴:《客家諺語的取材和修辭研究》,新竹師範學院台灣語言與語文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年6月。
高芷琳:《澎湖諺語研究》,彰化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年6月。
張復舜:《台灣閩南語歇後語研究》,新竹師範學院台灣語言與語文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9年12月。
許蓓苓:《台灣諺語反映的婚姻文化》,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0年6月。
許筱萍:《台灣閩南諺語修辭研究》,玄奘人文社會學院中國語文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6月。
許雪芬:《三言詈罵語探討》,玄奘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6年1月。
陳昌閔:《台灣諺語之社會教化功能研究》,南華大學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年6月。
游淑珺:《基隆地區俗語研究》,淡江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2年12月。
黃飛龍:《論台灣諺語之修辭美學實踐》,南華大學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年12月。
楊冬英:《台灣客家諺語研究》,新竹師範學院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年6月。
蔡蓉芝:《從台華諺語看語言與文化》,台灣師範大學華語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年6月。
韓孝婷:《台灣閩南諺語反映的親子文化》,中山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碩士論文,2004年6月。
簡正崇:《臺灣閩南諺語研究》,逢甲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5年6月。


三、網路資料

http://www.ntnu.edu.tw/tcsl/Teaching-Resources/pin-yin-contrast-tw.htm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紙本論文於授權書繳交後1年公開
同意電子論文全文授權校園內公開
校內電子論文於授權書繳交後5年公開
校外
同意授權
校外電子論文於授權書繳交後5年公開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