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2908201211062400
DOI 10.6846/TKU.2012.01294
論文名稱(中文) 《藍色小孩》中人物困境與藝術追求
論文名稱(英文) Human frustration and fine art pursuit in L'enfant bleu.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La quête artistique chez les personnages en détresse: étude sur L'Enfant Bleu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法國語文學系碩士班
系所名稱(英文) Department of French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100
學期 2
出版年 101
研究生(中文) 陳怡妗
研究生(英文) Yi-Ching Chen
學號 698080024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12-07-03
論文頁數 106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林德祐
共同指導教授 - 楊淑娟
委員 - 梁蓉
委員 - 林德祐
委員 - 翁振盛
關鍵字(中) 集體焦慮
藝術治療
敘述治療
神話
互文性
關鍵字(英) collective anxiety
psychosis
art-therapy
narration
myth
intertextuality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藍色小孩》(L’enfant bleu)是比利時作家亨利‧伯修(Henry Bauchau)的第五本小說作品,於2004年出版。本論文試圖透過《藍色小孩》的文本分析,探討書中人物在現代文明高度發展之下的生存困境以及心靈束縛等問題,以及藝術在此書扮演的角色?
    第一章「《藍色小孩》與精神分析」,從研究作者著手,瞭解作者伯修與精神分析的關聯,以及從伯修的作品剖析,瞭解其書寫特徵,而後觀看文本裡精神分析的呈現以及現代集體焦慮。
    第二章「困境中的藝術家」,針對文本中三位主要人物作分析,討論他們的生存困境:人物遭遇之困境?如何解決?過程中的障礙?書中三人皆為藝術家,藝術帶給他們的影響?藝術在文本中的作用為何?除此之外,也將討論藍色小孩之意象。
    第三章「神話書寫與文學互文」,以互文的概念探討《藍色小孩》的神話、藝術以及文學指涉。從文學互文的運用,找出作家亨利.伯修在《藍色小孩》作品置入之互文性,藉此觀看伯修的寫作手法及文字美學。
英文摘要
L’enfant bleu was launched in 2004 is the fifth novel of Henry Bauchau, Belgian author. The purpose aim of this paper is to analyze the character is In serious existed strait and fettered by his mind In the highly developed civilization, there has one other thing Is how to define the artistry orientation in the novel.

The chapter I 「《L’enfant bleu》and psychoanalysis」, the relevance between of author and psychoanalysis can be found in the author research and writing characteristic, moreover further comprehend the modern collective anxiety state and psychoanalysis between the lines. 

The chapter II「poverty-struck artist」, this chapter is to analyze the three main characters and discuss their life situation: What situation do characters suffer In their life and how to solve? Are there any obstructions for the duration of their life? In addition, discussed what the imagery of L’enfant bleu is.   

The chapter Ⅲ: Exploration of the myth, art and literature written in the L’enfant bleu by concept of intertextuality.  We could observe what the art of writing and aesthetic wordage of L’enfant bleu which compiled with intertextuality- technique by Henry Bauchau.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緒論.....................................................1

I.	研究動機與目的.................................1
II.	研究方法與架構.................................4
III.	名詞釋義.......................................6

第一章	  《藍色小孩》與精神分析.......................8

第一節	   作者亨利.伯修與精神分析...................10
第二節	   《藍色小孩》中精神分析的呈現...............18
第三節	   《藍色小孩》中現代集體焦慮.................28


第二章  	困境中的藝術家................................36

第一節	   奧利安:跨越「災難族群」...................38
第二節	   薇諾妮克:拯救者/被拯救者..................54
第三節	   華斯戈:釋放內在音樂 ......................61
 

第三章  	神話書寫與文學互文............................68

第一節	   米諾多—迷宮神話...........................69
第二節	   魯濱遜漂流記—天堂島二號...................79
第三節	   奧菲神話—藝術之追求.......................89


結論....................................................96

參考書目................................................99
參考文獻
I.	伯修著作參考書目 (按出版年代排序)
Bauchau, Henry, La Déchirure, Paris : Gallimard, 1966.
——, Le Régiment noir, Paris : Gallimard, 1973.
——, Œdipe sur la route, Paris : Actes Sud, 1990.
——, Diotime et les lions, Paris : Actes Sud, 1991.
——, Antigone, Paris : Actes Sud, 1997.
——, L’enfant bleu, Paris : Actes Sud, 2004.
——, Le boulevard périphérique, Paris : Actes Sud, 2008.
——, Déluge, Paris : Actes Sud, 2010.

伯修著作書目中文譯本
亨利‧伯修(Henry Bauchau),林德祐譯,《藍色小孩》,台北:心靈工坊,2010。


II.	西文書與中譯本參考書目

A.	西文參考書目

Ammour-Mayeur, Olivier, Henry Bauchau : une écriture en résistance, Paris: 
L'Harmattan, 2007.
Antoine de Saint-Exupéry, Le petit prince, Paris : Harcourt, 2001.
Bellemin-Noël, Jean, La psychanalyse du texte littéraire, Paris: Éditions Nathan, 1996.
Blanchot, Maurice, L’espace littéraire, Paris: Gallimard, 1955.
Chevalier, Jean, Dictionnaire des symboles, Paris: Robert Laffont/Jupiter, 1982.
Fordham, Frieda, Introduction à la psychologie de Jung, Paris: Éditions Imago, 1966.
Gérard Genette, Figures III, Paris: Éditions du Seuil, 1969.
Gremas, Algirdas Julien, Sémantique structurale, Paris: PUF, 1986.
Jakobson, Roman, Essais de linguistique générale, Paris, Minuit, 1963.
James Hall, Dictionnaire des mythes et des symboles, Paris: Gérard Monfort, 1997.
Lacan, Jacques, Les quatre concepts fondamentaux de la psychanalyse, Paris: Éditions du 
Seuil, 1973.
Laplanche, Jean et J.-B. Pnotalis, Vocabulaire de la psychanalyse, Paris: PUF, 1992.
Nadia, Julien, Grand dictionnaire des symboles et des mythes, Paris: Marabout, 1997.
Paul-Laurent Assoun, Lacan, Paris : PUF, 2003.
Brunel, Pierre, Dictionnaire des mythes littéraires, Paris: Éditions du Rocher, 1994.
Robert, Paul, Dictionnaire alphabétique et analogique de la langue française. (vol.7), 
Paris : Le Robert, 1986.
Robert, Marthe, Roman des origines et origines du roman, Paris: Gallimard, 1972.
Sophocle, Œdipe roi, Paris: Les Belles Lettres, 1922.


B.	西文參考書目中譯本

格雷馬斯(Algirdas Julien Gremas),蔣梓驊譯,《結構語義學》,天津市:百花文
藝,2001。
聖修伯里(Antoine de Saint-Exupery)著,莫渝譯,《小王子》,台北市:桂冠,2000。
李維斯陀(Claude Lévi-Strauss),王維蘭譯,《神話與意義》,台北:時報,1982。
狄福(Daniel Defoe)著,戴維揚導譯,《魯濱遜漂流記》,台北市 : 桂冠,1994。
狄倫.伊凡斯(Dylan Evans) 著,劉紀蕙等譯,《拉岡精神分析辭彙》,台北市:巨流圖
書,2009。
梅列金斯基(E. M. Meletinskij)著,魏慶征譯,《神話的詩學》,北京:商務印書館,
2009。
索緒爾(Ferdinand Saussure)著,高名凱譯,《普通語言學教程》,北京:商務印書館,
1980。
弗里茲‧李曼(Fritz Riemann)著,楊夢茹譯,《恐懼的原型》,台北市:台灣商務,
2003。
梅爾維爾(Herman Melville)著,鄧欣揚譯,《白鯨記》,台北市:遠景,1981。
簡柰特(Gérard Genette)著,廖素珊、湯恩祖譯,《辭格》,台北市:時報出版,2003。
吉兒.佛瑞德門(Jill Freedman)、金恩.康姆斯(Combs, Gene)著,易之新譯,《敘
事治療—解構並重寫生命的故事》,台北市:張老師,2000。
卡勒(Jonathan Culler)著,李平譯,《文學理論》,香港:牛津大學,1998。
茱莉亞.卡麥隆(Julia Cameron),鐘清瑜譯,《創作,是心靈療癒的旅程》,台北:橡
樹林,2010。
呂克‧費希(Luc Ferry),李鳳新譯,《神話的智慧》,台北市:台灣商務,2010。
羅拜(Marthe Robert)原著,逢塵瑩、何建忠譯,《原始故事與小說起源》,台北市:國
立編譯館,1995。
莫里斯.布朗肖(Maurice Blanchot)著,顧嘉琛譯,《文學空間》(L’espace littérature),
北京:商務印書,2003。
麥克.懷特(Michael White)、艾莉絲.摩根(Alice Morgan)著,李淑珺譯,《說故事的
魔力:兒童與敘事治療》,台北:心靈工坊,2008。
克羅斯利(Michele L. Crossley),朱儀羚等譯《敘事心理與研究—自我、創傷與意義的
建構》,嘉義:濤石文化,2004。
羅洛‧梅(Rollo May),朱侃如譯,《焦慮的意義》,台北:立緒文化,2004。
佛洛伊德(Sigmund Freud)、布洛伊爾(Jpesef Breuer) 合著,金星明譯,《歇斯底里症
研究》,台北市:知書房,2000。
佛洛伊德(Sigmund Freud) 著,劉慧卿譯,《朵拉:歇斯底里案例分析的片斷》,台北
市:心靈工坊,2004。
蘇珊‧芬徹(Susanne F.Fincher),游琬娟譯,《曼陀羅的創造天地—繪畫治療與自
我探索》,台北市:生命潛能文化,1998。
馬可薩.非洛普洛斯(Zafiropoulos, Markos)著,李郁芬譯,《拉岡與李維史陀: 1951-1957
回歸佛洛伊德》,台北市:心靈工坊,2009。



III.	中文參考書目

王壘,《夢的解析者•佛洛伊德》,台北:笙易,1999。
王觀泉,《歐洲藝術中的神話與傳說》,台北市:佳赫文化行銷,2010。
王國芳、郭本禹,《拉岡》,台北市:生智文化,1997。
石朝穎,《人類是一件偉大的藝術品 : 美學的形上關懷》,台北市 : 水瓶世紀,1998。
石朝穎,《我憂鬱,所以我存在 : 存在的焦慮與現象的還原》,台北市 :人本自然,
2003。
石朝穎,《藝術哲學與美學的詮釋問題》,台北市:人本自然,2006。
李潤基,《希臘羅馬神話之旅 : 打開想像之門的金鑰匙》,台北:遠流,2005。
吳光遠,《現代人,越來越不會作夢。閱讀榮格。》,台北:海鴿文化,2010。
林正聖等,《一閃一閃亮晶晶》,台北市:有鹿文化,2010。
洪米貞,《原生藝術的故事》,台北:藝術家,2000。
翁振盛、葉偉中,《敘事學、風格學》,台北市:文建會,2010。
陳小文,《佛洛伊德》,台北市:東大,1994。
陸雅青,《藝術治療— 繪畫詮釋:從美術進入孩子的心靈世界》,台北市:心理,
1999。
程抱一,《夜動─法國當代詩人亨利‧米修作品介紹》,台北市:歐語,1984。
劉燁,《佛洛伊德心理哲學的智慧》,台北:吉根,2005。




IV.	相關期刊

Le magazine littéraire, No438,“Le don d’Henry Bauchau.”,  janvier 2005, p. 6.
Le magazine littéraire, No464,“Henry Bauchau, la quête de la vérité.”, mai 2007, p. 88~94.
Le magazine littéraire, No495, “Bauchau entre le feu et l’eau.”, mars 2010, p. 30.
林德祐,<《藍色小孩》中藝術治療策略之探討>,2010淡江大學—北京大學
外國語言文學論壇。

V.	相關網站
Henry Bauchau
http://bauchau.fltr.ucl.ac.be/

Interview Henry Bauchau
http://lexnews.free.fr/litterature.htm#BAUCHAU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校內紙本論文立即公開
同意電子論文全文授權校園內公開
校內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校外
同意授權
校外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