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2907201001471800
DOI 10.6846/TKU.2010.01091
論文名稱(中文) 建構我國國家安全機制之研究-戰略思考觀點分析
論文名稱(英文) The Study on Constructing of ROC National Security Mechanism-Analyzing from Strategic Thinking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
系所名稱(英文) Graduate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 and Strategic Studies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98
學期 2
出版年 99
研究生(中文) 沈能策
研究生(英文) Neng-Tseh Shen
學號 792260225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10-06-09
論文頁數 168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施正權(shihchengchuan@yahoo.com.tw)
委員 - 李黎明
委員 - 吳東林
關鍵字(中) 國家安全會議
安全研究
戰略思考
組織設計
關鍵字(英) National Security Conferences
Security Study
Strategic Thinking
Organization Design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國家安全機制運作,涉及不同行政機關發揮自主職權,安全制度在不同時空條件下,決策者為謀求國家長遠發展,創造戰略機遇的國家目標,我國國家安全事務處理「國防、外交、兩岸關係及國家重大變故之相關事項」,國家安全總體戰略目標在確保國家的「主權尊嚴」、「生存安全」與「繁榮發展」,免於國內外的威脅、侵犯與破壞。
我國國家安全制度隨內外環境變遷,歷經長期演進的歷程,政府自1949年遷台後,國家安全組織歷經解除戒嚴、台海危機、政黨輪替等不同歷史階段,影響國家安全法制、組織、功能、運作等進程,我國國家安全機制所主張政策方針,必須掌握機先,有效回應挑戰。
本研究從戰略思考的分析觀點,以「總體、主動、前瞻、務實」取向,檢證我國國家安全組織,歷經國防會會議、動員戡亂時期國家安全會議及法制化的國家安全會議,歷任總統擘劃國家安全大政方針,對於國家安全諮詢機關或會議決策功能,以組織設計、分工的理則,確立政策目標、驗證思考取向、爭取主導優勢、創造行動自由。
英文摘要
Abstract:
National security mechanism involves autonomous functions with different administrative organizations. Policymakers strive for the strategic opportunities in order to seek long-term national development under different terms of time and space. Our national security affairs deal with national defense, diplomacy, cross-strait relations and relative events including significant, unexpected national incidents. The general strategic aims of national security are to ensure sovereign dignity, living safety and prosperous development of the nation and freeing the nation from the threats, infringements and destructions from domestic or abroad.
Our national security system has gone through a long-term evolution with the environmental changes and different historical stages such as martial law lifted, Taiwan Strait crisis, political party rotation and so forth since the government withdrew to Taiwan in 1949. These changes have influence on the progresses of national security laws, organizations, functions, operations and whether the principle of our national security policy could cope with challenges effectively. 
The analytic viewpoints of this research are based on strategic thinking, and generality, initiative, foresight and pragmatism- oriented. It testifies our national security organization after going through national defense conferences, national security conferences during the period of mobilization for the suppression of Communist rebellion. Successive presidents schemed out national security policy guides, by means of organization design and teamwork to establish policy goals, testify thinking orientation, strive for predominance and create freedom of action.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建構我國國家安全機制之研究-戰略思考觀點分析
目次
圖次--------------------------------------------------------------------------------VI
表次--------------------------------------------------------------------------------VI

緒論
壹、研究動機與目的----------------------------------------------------------1
貳、文獻探討-------------------------------------------------------------------4
參、研究途徑與方法---------------------------------------------------------13
肆、研究架構------------------------------------------------------------------16
一、概念架構----------------------------------------------------------------16
二、分析架構----------------------------------------------------------------18
伍、研究範圍與限制---------------------------------------------------------20
第一章 國家安全制度設計之戰略意涵-------------------------------------23
第一節 組織設計概念-------------------------------------------------------23
第二節 我國國家安全制度再檢視----------------------------------------36
第三節 國家安全制度新意涵----------------------------------------------45
第二章 國家安全環境變遷---------------------------------------------------51
第一節 國際安全環境------------------------------------------------------52
第二節 國內安全環境------------------------------------------------------61
第三節 安全威脅與預防---------------------------------------------------69
第三章 我國國家安全制度演進歷程---------------------------------------79
第一節 動員戡亂時期之國家安全機構---------------------------------79
第二節 法制化後國家安全機制運作------------------------------------92
第四章 國家安全機制運作---------------------------------------------------95
第一節  國家安全制度組織結構------------------------------------------95
第二節 國家安全預警情報功能----------------------------------------101
第三節  科技支援國家安全機制----------------------------------------105
第四節  軍事屏障國家安全----------------------------------------------116
第五章 國家安全制度設計-------------------------------------------------121
第一節  國家安全制度政策面-------------------------------------------121
第二節 國家安全制度功能面-------------------------------------------129
第三節  戰略思考實證分析----------------------------------------------136
結論-------------------------------------------------------------------------------147
壹、研究心得-----------------------------------------------------------------147
貳、研究展望-----------------------------------------------------------------151

參考書目-------------------------------------------------------------------------155
一、中文書目-----------------------------------------------------------------155
二、西文書目-----------------------------------------------------------------165
三、報章雜誌、網路---------------------------------------------------------168

圖次
圖一:研究概念架構------------------------------------------------------------17
圖1.1.1:組織設計的結構及脈絡構面---------------------------------------24
圖1.1.2:國防體制與權責示意圖--------------------------------------------33
圖1.2.1:國防二法實施後我國聯合作戰指揮機制------------------------42
圖3.1.1:動員戡亂時期國家安全組織運作架構---------------------------89
圖5.1.1:國家安全戰略系統設計架構示意圖-----------------------------123
圖5.1.2:行政院組織改造推動委員會分層分工示意圖----------------125
圖5.2.1:行政院莫拉克颱風災後重建推動委員會組織架構圖------136
圖5.3.1:我國國防政策施政方針架構圖---------------------------------138
圖5.3.2:我國國家安全機制戰略架構建議圖----------------------------146

表次
表一:批判性安全研究的論述結構------------------------------------------11
表1.1.1:組織結構的特性及衡量方式---------------------------------------27
表1.1.2:三種結構面向影響的命題------------------------------------------29
表1.2.1:與國家角色概念相關的變數之類型------------------------------37
表2.3.1:中國對台灣的軍事可能行動方案---------------------------------75
表2.3.2:中國部署瞄準對台灣的飛彈數量---------------------------------76
表3.1.1:中國對台灣政治戰略之演變---------------------------------------85
表3.1.2:台灣對中國政治戰略之演變---------------------------------------86
表4.3.1:戰略性資訊作戰環境之明確特性、結果與要素-------------108
表4.3.2:人類經濟史上的主導技術-----------------------------------------111
參考文獻
一、中文書目
(一)政府出版品
立法院公報。
國防部,《中華民國97年國防報告書》,臺北:國防部,2008年。
國防部,《中華民國98年四年期國防總檢討》,臺北:國防部,2009年。
國家安全會議,《2006 國家安全報告(2008 修訂版)》,臺北:國家安全會議,2008年。
國家安全會議秘書處編,《各國國家安全會議組織概要》,臺北:國家安全會議秘書處,1993年。
國家安全會議秘書處編,《世界各主要國家安全決策機制之研究》,臺北:國家安全會議秘書處,1997年。
國是會議實錄編輯小組,《國是會議實錄(上輯)》,臺北:國家安全會議秘書處,1990年。
國家建設研究委員會編,《國家安全問題之研究》,臺北:國家建設研究委員會,1976年。
(二)專書
Andre Beaufre著,鈕先鍾譯,《戰略緒論》,臺北:麥田出版公司,1985年。
B. H. Liddell-Hart著,鈕先鍾譯,《戰略論:間接路線》,臺北:麥田出版公司,1996年。
Bruce Russett & Harvey Starr著,王玉珍譯,《世界政治》,北京:華夏出版社,2001年。
Earl Babbie著,李華美等譯,《社會科學研究法》,臺北:時英出版社,1998年。
Francis Fukuyama著,張美惠譯,《歷史終結與最後一人》,臺北:時報文化出版公司,2000年。
Francis Fukuyama著,閻紀宇譯,《強國論》,臺北:時報文化出版公司,2005年。
Gareth R.Jones著,楊仁壽等譯,《組織理論與管理》,臺北:雙葉書廊,2004年。
Gary Hart著,黃文啟譯,《第四種國力:美國廿一世紀的大戰略》,臺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2008年。
Hans Morgenthau著,張自學譯,《國際政治學》,臺北:幼獅文化,1976年。
Harald Hoiback著,趙宏斌譯,《曲折的決策-軍事危機中的指揮與管制》,臺北:國防部部辦室,2006年。
K.J.Holosti著,李偉成、譚溯澄合譯,《國際政治分析架構》,臺北:幼獅文化,1988年。
Pfaltzgraff , Jr. Robert L. 著,胡祖慶譯,《國際關係理論導讀》,臺北:五南書局,1993年。
Richard L. Daft著,李再長譯,《組織理論與管理》,臺北:華泰文化事業公司,1999年。
Robert F.Grattan著,林宜瑄譯,《策略過程:軍事與商業之比較》,臺北:國防部部辦室,2007年。
William W. Newmann著,余瓊瑤、戴東清、林競雯譯,《美國總統與國安決策過程》,臺北,國防部史政編譯處,2007年。
丁渝洲主編,《臺灣安全戰略評估2005-2006》,臺北:遠景基金會,2006年。
孔令晟,《大戰略通論》,臺北:好聯出版社,1995年。
王高成,《交往與促變:柯林頓政府對中共的外交戰略》,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2005年。
───,《前瞻二十一世紀戰略思潮》,臺北:時英出版社,2008年。
朱建新、王曉東,《各國國家安全機構之比較研究》,北京:時事出版社,2009年。
吳東明等,《世界各主要國家安全決策機制之研究》,臺北:國家安全會議,1997年。
呂亞力,《政治學方法論》,臺北:三民書局,1983年。
───,《政治學》,臺北:五南出版公司,1988年。
李登輝、中山鳥嶺,駱文森、楊明珠譯,《亞洲的智略》,臺北:遠流出版公司,2000年。
沈偉烈、陸俊元主編,《中國國家安全地理》,北京:時事出版社,2001年。
汪士淳,《丁渝洲回憶錄》,臺北:天下文化公司,2004年。
汪毓瑋,《新安全威脅下之國家情報工作研究》,臺北:遠景基金會,2003年。
───,《恐怖主義與國家安全》,臺北:幼獅文化出版公司,2007年。
易君博,《政治理論與研究方法》,臺北:三民書局,1984年。
林中斌,《2010中共軍力評估》,臺北:麥田出版公司,1998年。
───,《核霸》,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99年。
林水波,《制度設計》,臺北:智勝文化公司,1999年。
林碧炤,《國際政治與外交政策》,臺北:五南書局,1990年。
───,《全球化與人類安全》,人類安全與廿一世紀的兩岸關係研討會,臺北:臺灣綜合研究院和平論壇,2001年。
胡為真,《美國對華「一個中國」政策之演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2001年。
軍事科學院戰略研究部,《戰略學》,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2001年。
翁明賢,《跨世紀國家安全戰略》,臺北:麥田出版公司,1998年。
───,《突圍:國家安全的新視野》,臺北:時英出版社,2001年。
───,《全球化時代的國家安全》,臺北:創世文化出版社,2002年。
國史館李登輝口述歷史小組,《見證臺灣:蔣總統經國先生與我》,臺北:允晨文化公司,2004年。
張中勇,《各國安全制度》,臺北:三鋒出版社,1993年。
張亞中,《兩岸統合論》,臺北:生智文化公司,2000年。
張亞中、李英明,《中國大陸與兩岸關係概論》,臺北:生智文化公司,2000年。
張潤書,《行政學》,臺北:三民書局,1986年。
莫大華 主編,《亞太安全的理論與實踐-臺灣的角色與作為》,臺北:遠景基金會,2002年。
陳春生,《臺灣憲政與民主發展》,臺北:月旦出版社,1996年。
陳福成,《國家安全與戰略關係》,臺北:時英出版社,2000年。
彭文賢,《組織結構》,臺北:三民書局,2001年。
鈕先鍾,《戰略研究入門》,臺北:麥田出版公司,1985年。
───,《戰略研究與戰略思想》,臺北:軍事譯粹社,1988年。
───,《現代戰略思潮》,臺北:黎明文化出版社,1989年。
楊日旭,《國家安全與公眾知的權利》,臺北:黎明文化出版社,1988年。
楊永明,《國際安全與國際法》,臺北:元照出版公司,2003年。
楊敏華,《中華民國憲法釋論》,臺北:五南圖書公司,2004年。
葛永光,《政治變遷與發展──臺灣經驗的探索》,臺北:幼獅文化事業公司,1989年。
董世芳,《論憲法與政權—我國憲法中之政權及其行使之研究》,臺北:正中書局,1978年。
鄒景雯,《李登輝執政告白實錄》,臺北:印刻出版公司,2001年。
翟文中、蘇紫雲,《新戰爭基因:RMA,軍事事務革命》,臺北:遠景基金會,2001年。
趙明義,《國家安全的理論與實際》,臺北:時英出版社,2008年。
劉鳳翰、何智霖、陳亦榮,《汪敬煦先生訪談錄》,臺北:國史館,1994年。
蔣緯國,《國防體制概論》,臺北:中央文物供應社,1981年。
蔡瑋,《中共的涉臺決策與兩岸關係發展》,臺北:風雲論壇出版社,2000年。
謝政道,《中華民國修憲史》,臺北:揚智文化公司,2007年。
魏廷朝,《臺灣人權報告書(1949-1995)》,臺北:文英堂,1997年。
蘇進強,《911事件後全球戰略評估》,臺北:臺灣英文新聞股份有限公司,2002年。
───,《全球化下的臺海安全》,臺北:揚智文化公司,2003年。
蘇嘉宏,《增修中華民國憲法要義》,臺北:東華書局,2003年。
(三)期刊、論文
王高成,〈美中的戰略互動與臺海安全〉,《全球政治評論》,第14期(2006年4月),頁19-33。
───,〈中共不對稱作戰戰略與臺灣安全〉,《全球政治評論》,第6期(2004年4月),頁19-34。
───,〈對全球主義與區域主義關係的幾點省思〉,《淡江國際論壇》,第1期(2003年11月),頁22-26。
───,〈從小布希東亞之行看美國亞太戰略〉,《遠景季刊》,第3卷 第3期(2002年7月),頁75-102。
王世塗,〈評論我國國家安全體制〉,《國防雜誌》,第11卷 第8期(1996年2月),頁36-47。
王俊南,〈我國國家安全管理機制之研究〉,《國防雜誌》,第20期 第5期(2004年4月),頁75-87。
王崑義、李黎明,〈想像的危機:「反恐時代」美國的危機建構與臺灣的戰略選擇〉,《遠景季刊》,第4卷 第2期(2003年4月),頁99。
王漢國,〈美國國家安全會議的沿革與評析〉,《美國月刊》,第5卷 第6期(1990年10月),頁5-17。
林文程,〈亞太安全體系與臺灣的國家安全〉,《理論與政策》,,第10卷 第1期(1995年),頁26-37。
林正義,〈中美國家安全會議之比較〉,《美國月刊》,第5卷 第6期(1990年10月),頁41-54。
───,〈國家安全會議改革途徑〉,《國家政策雙周刊》,第40期(1992年8月),頁6-8。
───,〈國家安全會議定位及功能調整芻議〉,《國家發展論壇》,第2期(1996年8月),頁2-4。
林碧炤,〈國際衝突的研究途徑與處理方法〉,《問題與研究》,第35卷 第3期(1996年3月),頁1-28。
───,〈臺灣的綜合安全〉,《戰略與國際研究》,第1卷 第1期(1999年1月),頁1-6。
林廷輝,〈美國國家安全顧問與國務卿於外交決策制定過程中之競爭關係〉,《通識研究叢刊》,第5期(2004年6月),頁101-128。
金舠 ,〈強化國家安全會議運作機制芻議〉,《中華戰略學刊》,95年秋季號(2006年9月),頁165-194。
張中勇,〈後冷戰時期美國情報活動之走向〉,《美歐月刊》,第10卷 第4期(1995年4月),頁104-118。
───,〈美國國家安全與情報制度〉,《美國月刊》,第5卷 第6期(1990年10月),頁30-40。
───,〈美國國家安全與情報體系之管理與監督〉,《警政學報》,第23期(1993年),頁293-320。
───,〈美國情報角色的變遷〉,《美歐月刊》,第9卷 第8期(1994年8月),頁47-61。
───,〈情報與國家安全決策:歷史的經驗與教訓〉,《警政學報》,第29期(1996年),頁212-222。
張臺麟,〈法國政府危機處理之決策與運作〉,《問題與研究》,第35卷 第2期(1996年2月),頁78-90。
鈕先鍾,〈美國國家安全會議歷盡滄桑50年〉,《國防雜誌》,第15卷 第10期(2000年4月),頁51-64。
莫大華,〈安全研究之趨勢〉,《問題與研究》,第35卷 第9期(1996年9月),頁64。
───,〈安全研究論戰之評析〉,《問題與研究》,第37卷 第8期(1998年8月),頁45。
陳一新,〈美國國家安全政策改革之背景〉,《美國月刊》,第2卷 第6期(1987年10月),頁13-17。
───,〈柯林頓政府臺海危機決策制訂過程-個案研究〉,《遠景季刊》(2000年1月),頁97-130。
陳勁甫,〈從決策理論看淨評估〉,《戰略與國際研究》,第3卷 第3期(2001年7月),頁23-41。
───,〈國防二法立法過程之研究〉,《遠景季刊》,第5卷 第3期(2004年7月),頁135-172。
黃秀瑞,〈總統、國務卿與國家安全顧問〉,《美國月刊》,第5卷 第6期(1990年10月),頁18-29。
鄭大誠,〈國防二法之評估〉,《國家發展研究》,第2卷 第2期(2003年6月),頁107-133。
譚溯澄,〈政治科學與國家安全政策分析〉,《問題與研究》,第18卷 第1期(1978年10月),頁27-29。
(四)學位論文
郭俊次,《行政機關組織設計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政治學研究所博士論文,1997年。
尤正才,《我國國家安全會議憲政定位之研究》,臺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年。
呂謙宜,《中美國家安全會議組織與功能之比較研究》,文化大學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1995年。
尉大衛,《美、德、法國家安全決策機制之研究》,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碩士論文,1996年。
盛惠銘,《運用系統方塊圖建構國家安全決策機制之研究》,國防管理學院國防決策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
莊淑冠,《美國國家安全會議組織沿革與角色之探討》,文化大學美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
賈德華,《組織設計研究-科層組織蛻化的探析》,國立中興大學公共政策研究所碩士論文,1992年。
廖文正,《我國國安會組織變革及其功能之研究》,銘傳大學公共事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
劉燕薇,《我國國家安全決策之運作》,政治大學外交學系戰略與國際事務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01年。
羅雅美,《美國國家安全會議之研究》,臺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年。

二、西文書目
(一)Books
Allison, Graham T. & Blackwill, Robert, eds. America’s National Interests. U.S.:The Commission on America’s National Interests, 2000.
Berkowitz, Bruce D. and Goodman., Allen E., Strategic Intelligence for American National Security.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89.
Bock, Joseph G. The White House Staff and the National Security Assistant. New York: Greenwood Press, 1987.
Booth, Ken. Statecraft and Security. U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8.
Bradley H. Patterson Jr., The White House Staff: Inside the West Wing and Beyond. Washington, D.C.: Brookings Institution Press, 2000.
Carnes, Lord , The Presidency and the Management of National Security. New York: Free Press, 1989.
Chiu, Hungdah ed.  China and Taiwan Issue, Praeger, New York, 1979.
Clarke, Richard A., Against All Enemies: Inside America’s War On Terror. New York: Free Press, 2004.
Easton, David. A Framework for Political Analysis. New Jersey: Prentice- Hall, 1965.
Gong, Gerrit W. ed. Taiwan Strait Dilemmas. Washington, D.C.: The CSIS Press, 2000.
Halperin, Morton H. National Security Policy-Making : Analyses, Cases, and Proposals. Lexington: Massachusetts, 1975.
Hickey, Dennis Van Vranken. Taiwan’s Security in the Changing International System. Boulder. Colorado: Lynne Rienner Publishers, Inc., 1997.
Inderfurth, Karl F., Lock K. Johnson, Fateful Decisions: Inside theNational Security Council.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4.
Jordan, Amos A. and Willian J.Jr. Taylor, Rev. ed. American National Security: Policy and Process. Baltimore: 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1984.
Lippman, Thomas W., Madeleine Albright and the New American Diplomacy. Colorado: Westview Press, 2000.
Lord, Carnes, The Presidency and the Management of National Security, New York: A Division of Macmillan Press, 1988.
Pfaltzgraff, Jr., Robert L., Davis, Jacquelyn K. National Security Decisions. Massachusetts: Lexington, 1990.
Shoemaker, Christopher C. The NSC Staff. Colorado: Boulder, Westvies Press, 1991.
White, et al, Keeping the Edge: Managing Defense for the Future, ch.10, Massachusetts: The MIT Press, 2001.
(二)Periodicals
Anderson, Paul. A., “Normal Failures in the Foreign Policy Advisory Process,” World Affairs, vol. 146, 1983.
Burke, John P., “The Contemporary Presidency: Condoleezza Rice as NSC Advisor: A Case Study of the Honest Broker Role,” Presidential Studies Quarterly, vol. 35, issue. 3, 2005.
David , Baldwin , “A Security Studies and the End of the Cold War,” World Politics, Vol.48,1995.
Daalder, Ivo H. and I. M. Destler, “Advisors, Czars and Councils: Organizing for Homeland Security,” The National Interest, Summer 2002.
Gaddis, John Lewis, “Grand Strategy in the Second Term,” Foreign Affairs, vol. 84 issue 1, 2005.
Inderfurth, Karl F. and Loch K Johnson, “The Evolving Role of the National Security Adviser: From Executive Secretary to Activist Counselor,” White House Studies, vol. 4, 2004.

三、報章雜誌、網路
中央社世界年鑑。http://www.cna.com.tw/
中國智庫網站。http://www.chinathinktank.cn/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網站。http://www.gov.cn/
中華人民共和國年鑑。http://www.stats.gov.cn/tjsj/ndsj/
臺大學術期刊資料庫。http://www.press.ntu.edu.tw/
臺灣期刊論文索引系統。http://readopac.ncl.edu.tw/nclJournal/index.htm/
共黨問題研究中心。http://www.mjib.gov.tw/
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http://iir.nccu.edu.tw/
國家實驗研究院。http://www.stpi.org.tw/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紙本論文於授權書繳交後5年公開
同意電子論文全文授權校園內公開
校內電子論文於授權書繳交後5年公開
校外
同意授權
校外電子論文於授權書繳交後5年公開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