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2906201423061000
DOI 10.6846/TKU.2014.01195
論文名稱(中文) 小組合作概念構圖融入小二生活課程提升學童問題解決能力之研究
論文名稱(英文) A Study on Developing Second Grade Students’ Problem-Solving Capability by Using Group Cooperative Concept Mapping Strategy in Life Curriculum of Elementary School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教育科技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系所名稱(英文) Department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102
學期 2
出版年 103
研究生(中文) 張雪芬
研究生(英文) Hsueh-Fen Chang
學號 701730185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14-06-03
論文頁數 138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黃雅萍(picasso@mail.tku.edu.tw)
委員 - 張瓊穗(cschang@mail.tku.edu.tw)
委員 - 趙貞怡(jychao@tea.ntue.edu.tw)
關鍵字(中) 問題解決能力
合作學習
概念構圖
關鍵字(英) Problem-solving capability
Cooperative learning
Concept mapping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本研究以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探討以概念圖教學應用在生活領域對學生概念學習之學習成效、個人問題解決能力,以及學生對概念構圖策略的接受性。本研究採「準實驗研究法」,控制組25人依照現有教材以「傳統講述式教學」方式教學;實驗組24人依照現有教材再將「合作式概念構圖配合問題解決教學歷程」的教學方式融入,研究期間配合教室觀察、教學日誌、文件蒐集、學習意見調查表、學生訪談等多樣的方式蒐集資料。研究工具有「生活科學習成就測驗」「問題解決能力測驗」及「學習意見調查表」。量化資料的分析主要是單因子共變數分析、t 檢定。本研究之主要發現如下:
一、合作式概念構圖教學在生活科學習成就的表現有正向且顯著的影響。
二、合作式概念構圖教學配合問題解決教學歷程的教學能提升學童的問題解決能力。而經進一步細部探討發現,在「界定原因」、「解決方法」、「預防問題」的後測得分上,實驗組均優於控制組,且二組之間均有顯著差異存在。
三、藉由小組合作學習、分組討論的上課方式,大多數的學生對於實施合作式概念構圖融入生活課程學習的方式具有正向、肯定的反應,但覺得書寫麻煩,及構圖上仍有部分困難。
英文摘要
The purpose of the group cooperative learning aims to understand students’ concept learning performance, individual problem-solving ability, and students’ acceptance on concept mapping strategies while applying concept mapping to Life domain.This study adopts ‘quasi-experimental research.’ Based on the current teaching materials, the Control Group (25 in total) is taught by ‘traditional didactic instruction,’ while the Experimental Group (24 in total) is taught by a new way of instruction of ‘cooperative concept mapping in accordance with problem-solving instructional progress.’ During the study, data was accordingly collected by multiple ways: classroom observation, teachers’ reflection journals, document collections, learning questionnaires, student interviews. Tools for study are ‘Life Course Achievement Test,’ ‘Problem-Solving Ability Test,’ and learning questionnaire. The quantitative data analysis is mainly comprised of ‘Analysis of Covariance (ANCOVA)’ and t-test.
The major findings of the study were summarized as follow:
1.Positive and significant influences on performance on achievement of 
cooperative concept mapping teaching applied to Life curriculum.
2. Cooperative concept mapping teaching in accordance with problem-solving instructional progress can develop students’ problem-solving capability. Further detailed investigation suggested that the Experimental Group got better grades than the Control Group on items of ‘reason identification,’ solution,’ and ‘problem prevention’ on the post-test. And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both two groups.
3.By means of group cooperative learning or group discussion, most students had positive and affirmative responses to these ways of giving lessons. However, they had an annoying feeling on writing and encountered a difficulty in partial mapping.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目次

謝誌		i
中文摘要	ii
英文摘要	iii
目次		v
表次		vii
圖次		ix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4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5
第四節  重要名詞釋義	6
第二章  文獻探討	9
第一節	問題解決能力	9
第二節  合作學習	20
第三節  概念圖的意涵及教學功能	30
第三章  研究方法	49
第一節  研究架構及流程	49
第二節  研究設計	56
第三節  研究對象	57
第四節  研究工具	58
第五節  課程設計	65
第六節  資料蒐集與處理	66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69
第一節  不同教學法在生活科學習成就之結果	69
第二節  不同教學法對學生問題解決能力的影響	73
第三節  學生對合作式概念構圖策略之接受度	80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89
第一節  結論	89
第二節  建議	90
參考文獻	92
一、中文部分	92
二、英文部分	97
附錄一	100
附錄二	104
附錄三	107
附錄四	109
附錄五	111
附錄六	113
附錄七	114
附錄八	119
附錄九	120
附錄十	121
附錄十一	129
附錄十二	135
附錄十三	136
附錄十四	137
附錄十五	138
表次

表1-1 實驗組與控制組師資背景表	6
表3-1 實驗組與控制組的實施程序及時間	53
表3-2 實驗設計模式	56
表3-3 實驗組與控制組的人數表	57
表3-4 實驗組與對照組一年級下學期生活科學期成績的差異性考驗	58
表3-5 生活科學習成效測驗試題預試分析結果	60
表3-6 生活科學習成就測驗試題雙向細目表	62
表3-7 問題解決測驗評分者信度Kendall和諧系數分析	64
表3-8 質性資料來源代號及說明對應表	68
表4-1-1 生活科學習成就測驗誤差變異量的Levene檢定等式	70
表4-1-2 兩組學生生活科學習成就前測、後測之組內回歸係數同質性檢定摘要表	70
表4-1-3 兩組學生「生活科學習成就測驗」之共變數分析摘要表	71
表4-1-4 兩組學生「生活科學習成就測驗」之調整後平均數	71
表4-2-1 實驗組學生與控制組學生在「問題解決能力測驗」的前後測得分情形	74
表4-2-2 實驗組學生與控制組學生在「問題解決能力測驗」總分及各分測驗得分組內迴歸係數同質性考驗摘要表	74
表4-2-3 「問題解決能力測驗」總得分之單因子共變數分析摘要表	75
表4-2-4 「問題解決能力測驗」之「界定原因」得分之單因子共變數分析摘要表	76
表4-2-5 「問題解決能力測驗」之「解決方法」得分之單因子共變數分析摘要表	77
表4-2-6 「問題解決能力測驗」之「預防問題」得分之單因子共變數分析摘要表	77
表4-2-7 控制組學生在「問題解決能力測驗」前後測之統計表	78
表4-2-8 控制組學生在「問題解決能力測驗」前後測分數之成對樣本t檢定分析表	78
表4-2-9 實驗組學生在「問題解決能力測驗」前後測之統計表	79
表4-2-10 實驗組學生在「問題解決能力測驗」前後測分數之成對樣本t檢定分析表	79

 

圖次

圖2-1 概念構圖建構過程的概念圖	31
圖2-2 Ausubel的認知同化論中七個關鍵概念	34
圖2-3 概念圖的概念圖	38
圖3-1 研究架構圖	49
圖3-2 研究流程圖	51
圖4-3-1 L3S19奇妙的水概念圖	83
圖4-3-2 L3S26奇妙的水概念圖	83
圖4-3-3 L4S21光影好好玩概念圖	84
圖4-3-4 L4S13光影好好玩概念圖	84
圖4-3-5 L5S3我們的社區概念圖	85
圖4-3-6 L5S16我們的社區概念圖	85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于富雲(2001)。從理論基礎探究合作學習的教學效益。教育資料與研究,38,22-28。
久恆啟一(2011)。這樣圖解就對了!。臺北市:經濟新潮社。
王萬清(1987)。電腦輔助問題解決課程對兒童問題解決能力及程序思考能力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王琇葉(2007)。STS教學模式配合問題解決教學歷程融入國小一年級生活課程對學童問題解決能力及科學態度之影響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古瑞敏(2001)。教室中的維高斯基:仲介的讀寫教學與評量。臺北市:心理。
全中平(1992)。國立台北師範學院非數理系學生對概念圖學習態度之研究。台北師院學報,5,299-318。
朱敬先(1997)。教育心理學-教學取向。臺北市:五南。
江淑卿(1997)。知識結構的重要特性之分析暨促進知識結構教學策略之實驗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江敏娟(2009)。實施概念構圖寫作教學對國小低年級學童寫作能力表現影響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余民寧、潘雅芳、林偉文(1996)。概念構圖法:合作學習抑個別學習。國立政治大學教育與心理研究,19,93-124。
余民寧(1997)。有意義的學習-概念構圖之研究。臺北市:商鼎。
余民寧(2002)。教育測驗與評量:成就測驗與教學評量(第二版)。台北:心理。
余雅婷(2009)。合作式概念構圖對國小五年級學童運動情境問題解決能力與創造力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體育學院,臺北市。
李震甌(2001)。高低學習成就學童科學問題解決能力之比較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屏東師範學院,屏東縣。
李雅惠(2005)。國小低年級學童問題解決歷程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南大學,台南市。
李思宜(2012)。概念構圖學習策略對國中學生自然科學習成就及後設認知能力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淡江大學,新北市。
吳坤銓(1997)。國小學生認知能力、問題解決能力與創造力傾向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吳明隆(2007)。SPSS操作與應用-變異數分析實務。臺北市:五南。
吳惠婷(2009)。小組合作概念構圖融入國小一年級生活領域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縣。
周立勳(1995)。小組獎勵對國小兒童分組學習表現的影響。嘉義師院學報,
9,177-216。
岳修平譯(1998)。教育心理學-學習的認知基礎。臺北市,遠流。
林純年(1997)。概念圖對國小學童自我學習科學說明資料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南師範學院,台南市。
林雅凰(2002)。小組討論概念圖學習成效之研究~以族群與群落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
林筱雯(2002)。運用概念構圖為後設認知工具於國小二年級自然科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屏東師範學院,屏東縣。
林燕(2006)。繪本閱讀融入低年級寫作教學之研究-以概念構圖、低成就學生為研究核心及對象(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花蓮教育大學,花蓮縣。
柯華葳(1993)。解決問題教學模式之建立-以國小環境教育為例。國立中正大學學報,4(1),1-32。
耿筱曾(1997)。為什麼概念構圖是一種有效的教學策略。科學教育研究與發展,9,76-79。
徐新逸(1998)。情境教學中異質小組合作學習之實證研究。教育資料與圖書館學,36(1),30-52。
徐喬禹(2006)。合作學習與電腦概念構圖教學對國小二年級學童寫作成效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台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張志芳(2001)。概念構圖教學策略對國三學生複習光概念理解與問題解決能力影響之研究。中華民國第十七屆科學教育學術研討會論文彙編,No.A31。高雄師範大學。
張春興(2004)。心理學概要。臺北市,東華。
張文芬(2005)。國小高年級學童之學習風格與科學問題解決能力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屏東師範學院,屏東縣。
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與教學網。取自 http://teach.eje.edu.tw
陳嘉成(1998)。合作學習式概念構圖在國小自然教學之成效研究。教育與心理研究,第21 期,107-128。
陳嘉成、余民寧(1998)。以概念構圖為學習策略之教學對自然科學習的促進效果之研究。政大學報,77期,201-235頁(TSSCI期刊)。
陳惠娟(2003)。國中綜合活動領域實施概念構圖教學之成效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許方、陳琮琳、C.H.Hsu‚C.L.Chen(2003)。從認知觀點談「問題解決」--及其在醫學教學之應用。臺灣醫學人文學刊, v4 n.1 & 2 p69-83。
康軒出版社(2013)。國民小學生活課本第三冊。台北市:康軒出版社。
程上修(2000)。運用合作學習及創造思考問題解決策略於高一氣象學習之成效分析(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黃台珠(1994)。概念圖在國中生物教學上的成效研究(Ⅰ)。(國科會專案報告,計劃編號:NSC 83-0111-S017-015)。 
黃台珠(1995)。概念圖在國中生物教學上的成效研究(Ⅱ)。(國科會專案報告,計劃編號:NSC 84-2511-S017-003)。
黃政傑(1996)。創思與合作的教學法。台北:師大書苑。
黃政傑、林佩璇(1996)。合作學習。臺北市:五南。
黃清雲(1996)。電腦輔助合作學習與個別學習情境下不同的回饋型態對學習成效及學習態度的影響。第四屆國際電腦輔助教學研討會論文集,S3-19~24頁。
黃茂在、陳文典(2004)。問題解決的能力。科學教育月刊,273,21-41。
黃鳳鵑(2007)。運用概念構圖策略協助學生組織知識結構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縣。
黃婉婷(2011)。概念構圖策略融入國小二年級國語課文結構教學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黃秀真(2011)。感官體驗活動結合概念構圖教學提升國小二年級學童寫作能力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游依屏(2008)。以合作式概念構圖探究國小學童問題解決能力之效果(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大學,桃園縣
彭康益(2010)。運用線上組織圖提昇國小學生問題解決能力之研究─以臺北市國小六年級資優班濕地專題研究課程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台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楊明祥(2003)。融入概念構圖教學策略於國中光學單元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詹秀美(1989)。國小學生創造力與問題解決能力的相關變項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詹秀美、吳武典(2007)。問題解決測驗指導手冊。臺北市:心理。
潘怡吟(2001)。遊戲型態教學對國小學生「自然與生活科技」學習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師範學院,臺北市。
劉淑雲(2003)。臺灣中部地區國小學童問題解決能力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台中師範學院,台中市。
劉美吟(2006)。高年級學童在專題學習課程中自然科學習動機及問題解決能力之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南大學,台南市。
蔡天民(2002)。概念構圖對國小學童自然科學習成就、學習態度及概念改變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師範學院,臺北市。
蔡雅泰(2006)。概念構圖融入國語教學對國小五年級學童閱讀理解、大意摘要能力與語文學習態 度影響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盧純華(2002)。護理教育的世紀首航研討會手冊,49-58頁。陽明大學。
賴美娟(2006)。合作式概念構圖在國小四年級自然科學習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原大學,桃園縣。
薛梨真、游家政、葉興華、鄭淑慧編輯(2000)。課程統整手冊。臺北市:教育部。
薛雅惠(2000)。概念構圖在地理教學的應用。社會科教育研究,5,103-126頁。
戴玉清(2003)。獎勵結構對國小兒童社會科合作學習表現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
戴勝益(2012)。戴勝益—FB朋友,60個就夠了( 2012年6月20日)。取自http://tw.news.yahoo.com/%e6%88%b4%e5%8b%9d%e7%9b%8afb%e6%9c%8b%e5%8f%8b60%e5%80%8b%e5%b0%b1%e5%a4%a0%e4%ba%86.html
羅廷瑛(2001)。有意義的學習—概念構圖教學策略。北縣國教輔導,8,50-52。
蘇麗美(2004)。合作學習法在國小自然領域教學之探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二、英文部分
Bransford, J., & Stein, B. (1986). The IDEAL problem solver. New York: W. H. Freeman.
Beyerbach, B. A. (1986). Concept mapping in assessing prospective teachers’ concept development.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 291880.
Beitz J. M. (1998). Concept mapping: navigating the learning process.Nurse Educator, 23(5),35-41.
Gage, N. L. and Berliner, D. C.(1992). Educational Psychology. Boston, MA: Houghton Mifflin. 
Gagne′ E.D.(1985). The cognitive psychology of school learning,Boston:Lettle, Brown and Company. 
 Holmes, G. A., & Leitzel, T. C. (1993). Evaluating learning through a constructivist paradigm. Performance and Instruction, 32(8), 28-30.
Jones, B. F., Palincsar, A. S., Ogle, D. S., & Carr, E. G. (1987). Strategic teachingand learning : cognitive instruction in the content areas. Elmhurst, IL : North Central Regional Laboratory and the Association for supervision an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Johnson, D. W.,& Johnson, R. T. (1994). Learning Together and Alone:Cooperative, Competitive, and Individualistic Learning. (4th ed.). Boston:Allyn and Bacon.
Klein, S. B. (1996).  Learning: Principles and applications.  New York: McGraw-Hill. 
Novak, J. D., Gowin, D. B., & Johansen, G. T(1983). The use of concept mapping and knowledge vee mapping with junior high school science students. Science Education, 67(5), 625-645.
Novak, J. D., & Gowin, D. B.(1984). Learning how to learn. Cambridge,Lond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Novak,J. D. (1990), Concept mapping; A useful tool for science education, Journal of Research in Science Teaching, 027(006), 0937-0949.
Noh, T., & Scharmann, L. C.(1997). Instructional influence of a molecular-level pictorial presentation of matter on students’ conceptions and problem-solving ability. Journal of Research in Science Teaching, 34(2), 199-217.
Okebukola, P. A. (1990). Attaining meaningful learning of concepts in genetics and ecology: an examination of the potency of the concept-mapping technique. Jurnal of Research in Science Teaching, 27(5), 493-504.
Oliver, Kevin (2009). An investigation of concept mapping to improve the reading comprehension of Science texts. Journal of Science Education and Technology,18(5),402-414. 
Parker‚R.E. (1985). Small-group coopetative learning--improving academic,social gains in the classroom.Nass Bulletin,69(479),PP.48-57.
Pankratius, W.J. (1990). Building an organized knowledge base: concept mapping and achievement in secondary school physics. Journal of Research in Science Teaching, 27(4), 315-333.Plotnick, E. (1997). Concept mapping: A graphical system for understand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ncepts.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ED407938)
Roth, W. M.,& Roychoudhury, A. (1993). The concept map as a tool for the collaborative construction of knowledge. Journal of Research in Science Teaching, 30, 503-534.
Slavin,R. E.(1985).Cooperative learning:Applying contact theory in desegregated schools.Joural of Social Issues,43-62.
Slavin, R.E. (1990). Cooperative learning: The social psychology of the primary
school. New York: KKY.
Stice, Carole F. & Marino C. Alvarez (1986). Hierarchical Concept Mapping : Young Children Learning How to Learn (A viable Heuristic for the Primary Grades) Center of Excellence, Basic Skills for the Disadvantaged, Reading/Writing Component Report No.5, ERIC-ED 274 946.
Slotte, V., & Lonka, K. (1999). Spontaneous concept maps aiding the understanding of scientific concept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cience Education, 21(5), 515-531.
Treffinger, D. J., Isaksen, S. G. &Dorval, K. B. (1994). Creative Problem Solving: An Overview. In M. A. Runco(Ed.), Problem Finding, Problem Solving, and Creativity. New Jersey: Ablex Publishing Corporation.
Webb, N. M. (1984). Sex differences in interaction and achievement in cooperative small groups. Jouran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76, 211-224.
Zollman, A. (2009). Students Use Graphic Organizers to Improve Mathematical
Problem-Solving Communications. Middle School Journal, 41(2), 4-12. Retrieved from ERIC database.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校內紙本論文立即公開
同意電子論文全文授權校園內公開
校內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校外
同意授權
校外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