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2906201123142500
DOI 10.6846/TKU.2011.01044
論文名稱(中文) 國民中學歷史教科書品格相關故事之內容分析
論文名稱(英文) A Content 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 Related Stories in Textbooks of History for Junior High School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教育政策與領導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
系所名稱(英文) Graduate Institute of Educational Policy and Leadership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99
學期 2
出版年 100
研究生(中文) 林淑穎
研究生(英文) Su-En Lin
學號 798720123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11-06-17
論文頁數 209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吳明清(wumc@mail.tku.edu.)
委員 - 林曜聖(linys@tea.ntue.edu.tw)
委員 - 羅運治(yunchih@mail.tku.edu.tw)
關鍵字(中) 內容分析法
品格
故事
關鍵字(英) Content Analysis
Character
story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本研究採用「內容分析法」,以目前市占率較高的三個版本國中歷史教科書七至九年級共十八冊為對象,分析品格教育相關故事中的品格教育類目與故事表現方式。本研究的結論如下:

一、在國中歷史教科書中品格故事的相關句數所占比率頗低,可見歷史教科書的品格教育內容並不豐富。
二、「值得信賴」、「尊重」、「負責任」、「公平」、「關懷」、「公民責任」等六大品格類目所出現的比例,在三個版本都呈現分布不均衡的現象,且差異甚大,顯示三個版本歷史課本內容,並非同等重視每項品格。
三、本研究以教育部十四項品格為次類目,研究結果發現,歷史教科書品格故事次類目在三個版本以「主動積極」出現最多,第二為「信用」。
四、國中歷史教科書品格相關故事的表現方式以「聯結法」最多,其次為「寓意法」,最後為「反思法」。
五、比較三個版本歷史教科書的品格相關故事的內涵與表現方式,差異不大,且趨向一致。其一,教科書所包含之品格相關故事的比率不高;其二,在品格主類目均以「負責任」最多,「公平」最少;其三,在品格次類目皆以「主動積極」最多;其四,故事的表現方式均以「聯結法」最多。
依據上述結論,本研究提出若干建議,以供學校行政、教師、出版商、學生、以及未來後續研究者之參考。
英文摘要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understand the character related stories in textbooks of history for junior high school, in terms of their categories of character and modes of expression. Three editions of most popular textbooks of history for junior high school were analyzed by using the method of content analysis. Some findings of the analysis were as follows:
1. The ratio of character related sentences in textbooks of history for junior high school is low. So we can find that the character education in textbooks of history for junior high school was not abundant.
2. The distribution of six pillars of character in the three popular editions of textbooks -Trustworthiness、Respect、Responsibility、Fairness、Caring、Citizenship - is not balanced. It shows that not every character in the textbooks of history for junior high school is stressed with the same importance.
3. The minor pillars (subcategories of character) are based on the 14 characters set up by the Minister of Education. It shows that the most dominant minor pillar in textbooks of history for junior high school is “active”, the second one is “credit”. 
4. The most dominant way to express character related stories is “connection method”. The second one is “implication method”. The last one is “reflection method”.
5.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among the three editions of textbooks suggests that the difference in the content and expression in textbooks of history for junior high school is small, and the tendency is the same. 
Base on findings mentioned above, this study proposed some suggestions for school administrators, teachers, textbook publishers, students and future researchers.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目  次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問題與名詞釋義..............................5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步驟................................. 10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12
第二章	文獻探討..........................................15
第一節	品格教育的概念與相關研究.......................15
第二節	故事的性質、分類與教育應用......................44
第三節	歷史教科書的故事與品格教育的相關研究...........72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91
第一節	研究架構與對象.................................91
第二節	研究方法與流程.................................92
第三節	類目發展與資料處理............................100
第四節	研究工具與信效度..............................115
第四章	研究結果之分析與討論.............................123
第一節	國民中學歷史教科書品格故事主類目內涵之分析....123
第二節	國民中學歷史教科書品格故事次類目內涵之分析....140
第三節	國民中學歷史教科書品格故事表現方式之分析......156
第四節	三個版本國中歷史教科書品格故事內涵之比較......172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185
第一節	結論..........................................185
第二節	建議..........................................189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193
英文部分.................................................206

附 錄
國中歷史教科書品格相關故事的內容分析問卷歸類表(樣張).....208

 
表  次
表2-1 臺中縣品格教育重要核心價值參考行為準則..............27
表2-2 品格教育內涵類目來源及定義......................... 40
表2-3 九年一貫課程社會領域十大課程目標....................76
表3-1 國中歷史課本品格故事主類目、次類目、表現方式內容表-A.102
表3-2 國中歷史課本品格故事主類目、次類目、表現方式內容表-B.106
表3-3 國中歷史課本品格故事主類目、次類目、表現方式內容表-C.111
表3-4 品格教育核心價值分析類目表.........................116
表3-5 評分員之間的相互同意度.............................121
表4-1 民國99年A版各冊品格故事課文之句數比率及主類目分配..124
表4-2 民國99年A版各冊主類目出現句數、百分比及序位分配表...127
表4-3 民國99年B版各冊品格故事課文之句數比率及主類目分配..129
表4-4 民國99年B版各冊主類目出現句數、百分比及序位分配表...132
表4-5 民國99年C版各冊品格故事課文之句數比率及主類目分配.134
表4-6 民國99年C版各冊主類目出現句數、百分比及序位分配表...137
表4-7民國99年A版各冊品格故事課文句數及次類目分析表.....141
表4-8民國99年B版各冊品格故事課文句數及次類目分析表.....146
表4-9民國99年C版各冊品格故事課文句數及次類目分析表.....151
表4-10 民國99年A版國中歷史教科書品格表現方式分析表......157
表4-11 民國99年A版歷史教科書故事主類目及次類目表現方式統計表.157
表4-12 民國99年B版國中歷史教科書品格表現方式分析表...... 162
表4-13 民國99年B版歷史教科書故事主類目及次類目表現方式統計表.163
表4-14 民國99年C版國中歷史教科書品格表現方式分析表......167
表4-15 民國99年C版歷史教科書故事主類目及次類目表現方式統計表.168
表4-16 品格故事課文文本句數與主類目分析及序位............173
表4-17 三個版本各次類目出現句數、比率及序位分析表-主類目..176
表4-18 民國99年三個版本歷史教科書表現方式比率表..........179
表4-19 民國99年三個版本歷史教科書各冊表現方式比率表......180
表4-20 民國99年三個版本歷史教科書主類目及次類目表現形式統計表182
 
圖  次
圖1-1 研究步驟............................................ 11
圖2-1故事結構樹枝圖...................................... 55
圖2-2 語言意涵概念圖..................................... 66
圖3-1 研究架構圖......................................... 92
圖3-2 研究流程圖..........................................94
圖4-1民國99年A版品格故事課文句數及主類目分布圖......... 126
圖4-2民國99年B版品格故事課文句數及主類目分布圖......... 131
圖4-3民國99年C版品格故事課文句數及主類目分布圖......... 136
圖4-4民國99年A版歷史教科書品格故事次類目百分比圖....... 145
圖4-5民國99年B版歷史教科書品格故事次類目百分比圖....... 150
圖4-6民國99年C版歷史教科書品格故事次類目百分比圖....... 155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丁亞雯(2004)。高中品格教育的反思與行動。學生輔導,92,78-95。 
于友西(2006)。歷史教學與地球村人。載於方駿主編,新世紀的歷史教育。香港:香港教育。
方德隆(1999)。課程與教學研究。高雄:復文。 
方駿(2006)。新世紀的歷史教育。香港:香港教育。
王令宜、汪以仁(2003)。以全品格教育塑造教訓輔合一的魅力校園。教育研究月刊,131-141。 
王石番(1992)。傳播內容分析法。台北:幼獅。
王仲孚(1985)。談中學歷史教學中的人物評價問題。歷史教育研究,頁99。台北:教育部人文及社會學科教育指導委員會。
王仲孚(1997)。論兩岸中學歷史教科書對於歷史人物與歷史事件的評價,載於《歷史教育論集》,頁2-3,169-170。台北:商鼎。
王麗秋(2008)。戰後台灣教科書中鄭成功之歷史論述。台北市立教育大 
    學社會科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王如敏(2002)。品格教育教學對國小資優學生情緒適應行為與人際溝通能    力之影響。臺中師範學院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
王秀惠(2002)。國小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教師教學信念、教學效能與教學行為之相關研究。國立臺南師範學院教師在職進修自然碩士學位班碩士學位,未出版,台南。
王秀文(2009)。故事討論活動對國小學童社交技巧影響之研究。國立東華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
王金國(2009a)。品格教育理論與實踐。台北:高等教育。
王金國(2009b)。品格教育理論與實踐。台北:高等教育。
王金國(2009c)。品格教育理論與實踐。台北:高等教育。
王前龍(2003)。九年一貫課程的理念。高雄:復文。 
王瓊珠(2004)。故事結構教學與分享閱讀。台北:心理。
王鳳仙(2001)。國小教師道德科教學實踐知識之個案研究。國立臺北師範學院課程語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天下雜誌社(主編)(2004)。品格決勝負-未來人才的祕密。天下雜誌,287,1-284。
台中縣教育網路中心(2009)。台中縣品德教育重要核心價值參考行為準則。取自http://www.tcc.edu.tw/
司馬光(宋)。資治通鑑。台北:逸舜〈附錄˙進書表〉。
司馬遷(西漢)。太史公自序。太史公自序注。台北:東華。
江岷欽( 1995)。從組織文化觀點論教育機構之合作。教育研究,4,2,頁19-25 。
江謝麗雪(2003)。在道德科消失了以後~一位國小教師道德教學之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何琦瑜(2004)。給孩子最美好的生命禮物。載於何琦瑜、鄭一青(主編),品格決勝負-未來人才的祕密(2004)。台北:天下雜誌。
何琦瑜、鄭一青 (2004)。品格決勝負-未來人才的祕密。台北:天下雜誌,38-42。
余碧玉(2006)。品德教育融入教學之研究。國立臺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東。 
但昭偉(2002)。道德教育-理論、實踐與限制。台北:五南。
呂實強 (1991)。四十年來我國的高中歷史教育。教育資料集刊,16,155-168
宋佩芬(2004)。社會學習領域中之歷史教學。載於黃炳煌主編,社會學習領域之教學內涵及其示例。台北:師大書苑。
李介至、邱紹一(2002)。品格教育的可行性分析。學生事務,1,55-60。 
李文政(1999)。教科書在學校政治社會化中的功能。國教世紀,185 ,29-34。 
李奉儒(2004)。道德教育的再轉向或新保守?對於品格教育的一些質疑與期待。東海大學師資培育中心暨教育研究所主辦之品格教育學術研討會,台中。 
李奉儒(2005)。尊重與關懷作為學校品格教育的核心。國教天地,159,20-29。
李宣俞(2005)。國小品格教育融入綜合活動學習領域學習成效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社會科教育學系碩士,未出版,屏東。
李素貞、蔡金鈴(2004)。中小學品格教育之實施與評量。教育研究月刊,120,53-68。 
李國祁(1978)。清代台灣社會的轉型。中華學報,3,131-159。 
李國祈(1998)。歷史教育的目的與使命。教育資料文摘,1(5) , 100-111。
李淑珺(譯)(2001)。巫婆一定得死-童話如何塑造我們的性格(原作者:Cashdam, S.)(原著出版年:1999)。台北:張老師。
李琪明(2000)。德育課程之理想與建構-我國國民中小學德育課程研究。台北市:師大書苑。
李琪明(2003)。德行取向之品德教育理論與實踐。哲學與文化,351,153-174。
李雅婷(2010)。品德教育敘事教材發展經驗之研究:一個師資職前教育課程行動。課程與教學季刊,13,3,頁105~140
杜佳真(2002)。說故事對一年級學生口語表達能力和寫作能力的影響。台北:臺北市教師研習中心。 
吳元芬(2006)。國小社會學習領域道德教育教材發展之研究。國立花蓮教育大學社會科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吳立譽(2006)。國中教師對道德角色知覺與踐行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教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
吳昌廉(2001)。中國通史教學之省思。載於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主編),歷史教育研討會論文集(2001)。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
吳信如(譯)(2005)。故事讓願景鮮活:最有魅力的領導方式。(原作者:Loebbert, M.)。台北:商周。(原著出版年:2003)。
吳英長(1882)。故事化的處理技巧。兒童圖書與教育雜誌,2,5,16-20。
吳英長(1979)。怎麼跟小朋友講故事。國教之聲,13(2),1-5
吳清山、林天祐(2005)。品德教育。教育資料與研究雙月刊,64,11,150。
吳鼎(1965)。兒童文學研究。台北:台灣教育輔導月刊社。
吳寶珍(2004)。國民中學品格與道德教育的內涵與實施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學校行政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 
周慧菁(2003)。品格─新世紀的第一堂課。天下雜誌, 287, 36-40。 
周慧菁(2004)。品格決勝負。載於何琦瑜、鄭一青(主編),品格決勝負-未來人才的祕密(2004)。台北:天下雜誌。
周慶華(2002)。故事學。台北:五南。 
林公孚(2006)。談品格與品格教育。品質月刊,12,16-18。 
林文寶(1993)。兒童文學故事寫作論。台北:富春。 
林文寶(1994)。兒童文學故事體寫作論。台北:財團法人毛毛蟲兒童哲學基金會。
林巧鵑(2005)。台北市國民小學品格教育實施現況調查之研究。私立淡江大學教育科技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林玉体(1991)。說故事的技巧。台北:時報。
林守為(1988)。兒童文學,台北﹕五南。
林良(1981)。兒童文學的「文學價值」和「教育功能」。師友月刊,41,215。
林怡秀(2005)。說故事之管理意涵—探索性研究。國立中正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林新發、王秀玲(2004)。品格的核心價值意涵及國民中小學實踐品格教育之策略。載於國立台北師範學院(主編),教師專業成長與實踐智慧。台北:國立台北師範學院。
林銘煌、黃慶賢(2002)。比喻式設計的邏輯與產品功能認知之關連。設計學報,7,2,2-7。
林曜聖(2007a)。學校行政「故事領導」之應用歷程分析。學校行政雙月刊,52,44-62。
林曜聖(2007b)。「故事領導」在國民小學行政情境之應用研究。國立台北教育大學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邱紹一、李介至(2004)。西方品格教育對我國中學品德教育的啟示。教育研究月刊,120,44-52。 
洪曉菁(2000)。說故事研究。國立台東師範學院兒童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未出版,台東。 
段豔琳(2005)。品格教育融入國中視覺藝術課程之行動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藝術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
孫俊台(2000)。〈新加坡獨特的教育〉《中國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網》網路文章,網址:http://learning.sohu.com/20000928/100027.htm。
徐秀華(2004)。寓言在國小語文教學之應用研究-以先秦寓言為例。國立新竹教育大學進修部語文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 
徐雪霞(1992)。我國國小歷史教育研究的回顧與展望。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5,42-58。 
徐慎恕等(譯)(2000)。內在英雄:六種生活的原型(原作者:Carol S. Pearson.)。台北: 立緒。
袁筱梅(2001)。國中歷史教科書中歷史人物的選擇與撰述-以秦漢史為範圍。台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高丙中譯(1992)。論隱喻。(原作者:特倫斯˙霍克斯)。北京:昆侖。
唐淑華(2004)。情意教學-故事討論取向(頁96)。台北:心理。
張子樟(1996)。啟蒙與成長-少年小說的永恆主題(頁32)。載於馬景賢主編,認識少年小說。台北:天衛。
張元(2006)。加強歷史教學深度的一些想法。載於方駿(主編),新世紀的歷史教育(281頁)。香港:香港教育。
張方譯(1997)。講故事:對敘事虛構作品的理論分析(原作者:Cohan,S及Shires,L.M.)。台北:駱駝。
張春興、林清山(1985)。教育心理學。臺北:東華。
張碧珊(2008)。探究《文化台灣繪本》叢書中「文化台灣」之意涵。國立台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東。
教育部(2001)。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暫行綱要。台北:著者。
教育部(2004)。教育部品德教育促進方案。取自http://ce.naer.edu.tw/index3-1.html
教育部(2008)。97年課程綱要。取自http://www.edu.tw/files/site_content/B0055/社會970514定稿(單冊).pdf
教育部(2009)。教育部品德教育促進方案。取自http://ce.naer.edu.tw/index3-1.html
許倬雲(2005)。從歷史看人物。 台北:洪建全基金會。
許振興(2006)。思考21世紀香港的中國歷史教育。載於方駿主編,新世紀的歷史教育。香港:香港教育。
陳立文(2001)。中國現代史的教與學。載於歷史教育研討會論文集,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主編。台北:師大。
陳浦清 (1992)。寓言文言理論。歷史與應用。台北:駱駝。
陳怡君(2005)。九年一貫國小社會領域教科書品格教育之內容分析。國立新竹教育大學職業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 
陳冠華(2003)。實現歷史教育價值的關鍵-培養歷史科核心能力。歷史月刊,186,117-122。 
陳品涵、阮明淑(2008)。說故事對組織記憶影響之研究。教育資料與圖書館學,4,461。 
 陳秋虹(2004)。創作性戲劇教學法在國文教學上的運用-以道德教育主題之“孝道篇章”為例。正修學報,17,53-69。
陳密桃、陳埩淑(2003)。多元智能理論在幼兒品格教育教學上的探討。教育研究月刊,110,47-57。
陳清溪(2004)。新世紀的學生品格教育。研習資訊,21,5。 
陳淑美(2000)。國中公民與道德科教師之德行觀點及其教學分析。公民訓育學報,9,285-305。 
陳質采譯(2001)。我會愛系列(原作者:夏洛特.佐羅托)。台北:遠流。
陳麗卿(2005)。實施多元智能品格教育課程對國小中年級學童自我概念影響之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
郭怡玲(2006)。運用靜思語教學實施國小品格教育之行動研究。銘傳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郭慶藩(1983)。莊子集釋。台北:漢京。 
陸鴻基(2006)。歷史與歷史教育。載於方駿(主編),新世紀的歷史教育。香港:香港教育。
曾祥豪(2000)。杜威的「教育理論」對我國「道德教育」的啟示。教育資料與研究,70-75。 
游家政(1998)。教科書的選用與改進。北縣教育,21,75-83。 
黃乃熒(2000)。後現代教育行政哲學。台北:師大書苑。
黃秀政(1991)。四十年來我國國(初)中歷史科教育---以教科書的編纂為討論中心。教育資料集刊,16,頁103-126 。
黃孟嬌譯(1998)。孩子說的故事:了解童年的敘事(原作者:Engel,S.)(原著出版年:1995)。台北:成長基金會。
黃政傑(2004)。九年一貫課程中的品格教育。教育研究月刊,120,31-33。 
黃清勇(2002)。體育教師對九年一貫課程「健康與體育」學習領域內涵知覺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黃雲輝(1979)。推動國校講故事活動的意義及其方法運用。教育輔導月刊,9-10。 
黃綉媛(2006)。歷史與公民課程整合的理論與實踐研究:以英、美兩國的課程設計為探討中心。國立彰化師範大學通識教育中心95年度地方教育輔導(公民與社會科)電子報第一期。
黃嘉煥(2000)。 中外名人軼事。台南:綜合。
黃德祥(2003)。學生行為輔導與品格教育。「教育論壇」研討會。嘉義。
黃德祥、洪福源(2004)。美國品格教育的內涵與實施。台灣教育,17-29。 
黃德祥、謝龍卿(2004)。品格與道德教育的內涵與實施。教育研究月刊,120,35-43。
黃藿(2002)。德行倫理學與情緒教育。載於中央大學《社會文化學報》,15。 
楊孝爃(1989)。內容分析(載於楊國樞、文崇一、吳聰賢、李亦園主編:
    社會及行為科學研究法)。809-831。台北:東華。
楊明哲(2001)。國中「認識台灣(歷史篇)、(社會篇)」教材內容分析-以族群關係教育觀點為中心。歷史教育,8,3,119-163。 
楊深坑(2004)。後現代主義的品格與道德教育。教育研究月刊,120,15-21。 
楊淑娟(2004)。力倡品格可貴。載於何琦瑜、鄭一青(主編),品格決勝負-未來人才的祕密(2004)(頁97)。台北:天下雜誌。
葉彭鈞(2003)。國民中小學教師教科書選用狀況及相關因素之研究-以新竹縣為例。國立新竹師範學院進修暨推廣部課程與教學碩士班。未出版,新竹。
葉高樹(2001)。歷史教育對負面人物討論-以吳三桂為例。載於歷史教育研討會論文集,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主編。台北:師大。
葉鎂鳳(2010)。故事教學的教育價值及其在國民小學應用之研究。國立台北教育大學教育學院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廖永靜(1998)。兒童故事在社會科教學上的應用─以《奉茶》為例。教育資料與研究,21,62-67。
廖雪華(1992)。歷史教育工作者應有的歷史意識與教學態度。人文及社會科教學通訊,3,136-151。 
劉雅玲(2006)。國小學生品格教育的教學模式之行動研究。國立台北教育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劉素卿(2005)。幼兒對童話故事的道德理解之研究-以經典童話故事討論為例。國立中正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
劉德美(2001)。通識課程「西洋古蹟與文物」教學之探討。(載於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系主編:歷史教育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台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
劉曙光、宋景堂、劉志明譯(2009)。品格的力量(原作者:Samuel Smiles)。台北:立緒。
歐用生(1998)。內容分析法。(載於黃光雄、簡茂發主編:教育研究法。)台北:師大書苑。229-254。
歐用生(2003)。教科書問題的再思。載於莊梅枝(主編)。教科書之旅(頁46-64)。台北:中華民國教育研究發展協會。
歐用生、楊慧文(1998)。 新世紀的課程改革-兩岸觀點。台北:五南。
蔡玉蓉(2003)。從聽說故事提升國小低年級班級閱讀能力之研究。國立新
竹師範學院台灣語言與語文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  
蔡尚志(1989)。兒童故事原理。台北:五南。 
蔡春美(1990)。台灣地區幼稚園教師離職狀況調查研究。台灣省第一屆教育學術論文發表會論文集。教育部。
蔡麗芳(1998)。說故事在兒童諮商中的應用。輔導季刊,34,2,34。
鄭一青(2004)。強調四大核心價值。載於何琦瑜、鄭一青(主編),品格決勝負-未來人才的祕密(2004)(頁89)。台北:天下雜誌。
鄭石岩(2009)。佛教的隱喻心理諮商,51,330-344。台北:普門。
鄭世仁(1992)。揭開教科書面紗。國立教育資料館通訊,18,1-7。 
鄭嘉惠(2005)。九年一貫國中階段國文教科書「品格教育」之內容分析-以關懷倫理學之關懷關係為分析架構。銘傳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未出版,台北。 
鄭瑞菁(2005)。幼兒文學。台北:心理。
蔣建智(2001)。兒童故事中的隱喻框架和概念整合:哲學與認知的關係。國立中正大學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蘇以文(2005)。隱喻與認知 。台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蘇芸慧(2005)。國小教師品格教育課程實施之個案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龔卓軍(譯)(2001)。人及其象徵(Man and his symbols)(原作者:Carl Gustav Jung.)。台北: 立緒。
英文部分
Collins, R., & Cooper, P. J. (1997). The power of story:teaching through storytelling. Scottsdale,AZ: Gorsuch Scarisbrick. 
Lickona, T. (1993). The return of character education. Educational Leadership, 51(3), 6-11. 
Lickona, & Thomas. (1996). Eleven principles of effective character education. Journal of Moral Education, 25(1), 93-100. 
Lickona, T. (2004). Character matters: How to help children develope good judgement,integrity and other essential virtues . NY: A Touchstore book.
McBrien, J. L., & Brandt, R. S. (1997). The language of learning: A guide to education terms., 17-18. Alexandria VA: Association for Supervision an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Rumelhart, D. E. (1980). Schemata: The building blocks of cognition. in R. J. spiro, B. bruce, & W. brewer (eds.). Theoretical Issues in Reading Comprehension: Perspectives from Cognitive Psychology, Linguistics,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Education,33–58. NJ: Erlbaum. 
Stein, N. L., & Glenn, C. G. (1979). An analysis of story comprehension in elementary school children. New Directions in Discourse Processing, 2, 53-120. 
Vess, K. A., & Halbur, D. A. (2003). Character education: What counselor educators need to know. Greensboro, NC: Eric Clearinghouse on Counseling and Student Services.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475389).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校內紙本論文立即公開
同意電子論文全文授權校園內公開
校內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校外
同意授權
校外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