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2906200911294500
DOI 10.6846/TKU.2009.01071
論文名稱(中文) 以不同因素分析探討其對淹水潛勢的影響
論文名稱(英文) The study of the different effects on the potential flooding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水資源及環境工程學系碩士班
系所名稱(英文) Department of Water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97
學期 2
出版年 98
研究生(中文) 張哲愷
研究生(英文) Jhe-Kai Jhang
學號 696480937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英文
口試日期 2009-06-17
論文頁數 80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林意楨(lichen@mail.tku.edu.tw)
委員 - 楊文衡(b0078@mail.ntou.edu.tw)
委員 - 許泰文(twhsu@mail.ncku.edu.tw)
關鍵字(中) FLO-2D
GIS
Arc Hydro
淹水
入滲
關鍵字(英) FLO-2D
GIS
Arc Hydro
flooding
infiltration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林邊溪與東港溪由於人口密度高及開發密集,加上地勢低窪導致長年淹水,因此透過土地利用開發程度來探討,可有效掌握淹水狀況。本研究利用FLO-2D先以國家防災中心為標準的降雨量「150mm」、「300mm」、「450mm」、「600mm」將入滲係數考慮進來分析其淹水狀況,亦加入其它地文因子探討,接著利用衛星影像區分土地利用開發程度,探討不同開發程度所漥蓄的水量程度,之後再使用地理資訊系統GIS分析歸納各研究流域集水區之土地開發情形及坡度分級,以分析各研究區域因不同的坡度及土地利用開發程度,而導致淹水範圍之變化。
本研究分析結果,發現因土地開發程度較高而降雨入滲量與植被截流減少,導致淹水範圍變大;坡度的變化對集流時間及逕流量都會造成影響;從線性迴歸分析中,林邊溪流域之相關性較高,未來為求較合理之數據或結果,需要再加上詳細的人工結構物及抽水站資訊,考慮不同之淹水特性並選擇較合適之分析方法,以增加淹水模擬結果的精確度。
英文摘要
As a result of high population density, and high degree of land-use coupled with low-lying land have led basins of Tungkang River and Lin-Bian River facing serious problems of flooding. In this study, according to standard rainfalls which are "150mm", "300mm", "450mm", "600mm" of the National disaster prevention center, we have used FLO-2D with different infiltration coefficients to analyze the flooding situation. By using satellite images to distinguish the extent of different land-use, we use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GIS) to analysis the effects on slopes and the degree of land-use on the flooding areas.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found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different degree of land use, the amount of rainfall infiltration and vegetation have various effects on the flooding areas. The average slope will also has some impact on the time of the concentration and the runoff. From analyses of linear regression, the basin of Lin-Bian River have higher correlated coefficient. 
In future similar studies, the artificial structures and pumping station’s information should be implanted in the numerical models. In order to increase the accuracy of simulated results, future studies should also consider a more suitable numerical model with different flooding characteristics.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謝誌	Ⅰ
中文摘要	Ⅱ
ABSTRACT	Ⅲ
目錄	IV
表目錄	VI
圖目錄	VII
符號表	X
§第一章 緒論	1
§1-1 前言	1
§1-2 研究動機與目的	2
§1-3 研究架構	3
§第二章 文獻回顧與理論分析	6
§2-1 文獻回顧	6
§2-1-1 土地利用	6
§2-1-2 地理資訊系統的應用	7
§2-1-3 淹水模式應用	8
§2-2 理論分析	11
§2-2-1 FLO-2D模式理論簡介	11
§2-2-2 FLO-2D控制方程式	14
§2-2-3 FLO-2D演算流程	16
§2-2-4 FLO-2D模式介紹	18
§2-2-5 FLO-2D表面粗糙及層流阻力係數設定	19
§2-2-6 FLO-2D所需資料	20
§2-2-7 FLO-2D分析結果	21
§第三章 研究流程與方法	22
§3-1 研究流域介紹	23
§3-1-1 林邊溪流域簡介	23
§3-1-2 東港溪流域簡介	23
§3-2 資料的收集與調查	24
§3-2-1 林邊溪流域	24
§3-2-2 東港溪流域	28
§3-3 水文分析	35
§3-4 ARC HYDRO 分析結果	35
§3-5 FLO-2D模擬分析	44
§3-5-1 FLO-2D 分析功能簡介	44
§3-5-2 FLO-2D 分析結果	48
§3-6 改變土地利用型態探討淹水狀況	60
§3-7 坡度對淹水面積的影響	62
§第四章 結果分析與討論	65
§4-1 土地利用對淹水地區的關係分析	65
§4-1-1 降雨150mm與衛星影像土地分類分比較	65
§4-1-2 衛星影像土地利用與假設的未開發比較	67
§4-2 地形坡度對淹水地區的關係分析	70
§4-3 流域淹水地區的綜合分析	71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75
參考文獻	76

表目錄
表 2-2-1 漫地流層流阻力係數參照對照表(WOOLHISER,1975)	20
表 3-2-1 屏東各鄉鎮入滲係數 (屏東農田水利會)	33
表 3-2-2 漥蓄節流(FLO-2D MANUAL_MAIN_2006)	34
表 3-5-1 各流域參數設定係數值	47
表 3-5-2 以FLO-2D模擬林邊溪淹水面積狀況(150MM/DAY)	48
表 3-5-3 以FLO-2D模擬林邊溪淹水面積狀況(300MM/DAY)	50
表 3-5-4 以FLO-2D模擬林邊溪淹水面積狀況(450MM/DAY)	51
表 3-5-5 以FLO-2D模擬林邊溪淹水面積狀況(600MM/DAY)	53
表 3-5-6 以FLO-2D模擬東港溪淹水面積狀況(150MM/DAY)	54
表 3-5-7 以FLO-2D模擬東港溪淹水面積狀況(300MM/DAY)	56
表 3-5-8 以FLO-2D模擬東港溪淹水面積狀況(450MM/DAY)	57
表 3-5-9 以FLO-2D模擬東港溪淹水面積狀況(600MM/DAY)	59
表 4-1-1 集水區土地利用統計分析表	65
表 4-1-2 林邊溪衛星影像土利利用分類表	67
表 4-1-3 東港溪衛星影像土利利用分類表	67
表 4-1-4 林邊溪線性迴歸與相關係數	68
表 4-1-5 東港溪線性迴歸與相關係數	69
表 4-2-1 坡度統計表	70
表 4-3-1 佔整體集水區之線性與相關係數	72
 
圖目錄
圖 1-3-1 研究流程	5
圖 2-2-1 物理歷程(FLO-2D MANUAL_MAIN_2006)	12
圖 2-2-2 水道-洪水平原接觸區(FLO-2D MANUAL_MAIN_2006)	13
圖 2-2-3 FLO-2D八個方向演算	13
圖 2-2-4 FLO-2D流程圖	17
圖 2-2-5 FLO-2D操作模式架構	18
圖 2-2-6 利用FLO-2D淹水範圍套疊展示成果	21
圖 3-2-1 林邊溪流域鄉鎮界圖	25
圖 3-2-2 林邊溪水保局土地利用	25
圖 3-2-3 林邊溪流域衛星影像土地利用分類	26
圖 3-2-4 林邊溪流域範圍及河川	26
圖 3-2-5 林邊溪流域等高線	27
圖 3-2-6 林邊溪流域坡度圖	28
圖 3-2-7 東港溪流域鄉鎮界	29
圖 3-2-8 東港溪水保局土地利用	29
圖 3-2-9 東港溪流域衛星影像土地利用分類	30
圖 3-2-10 東港溪流域範圍及河川	30
圖 3-2-11 東港溪流域等高線	31
圖 3-2-12 東港溪流域坡度圖	32
圖 3-4-1 林邊溪流向	37
圖 3-4-2 東港溪流向	37
圖 3-4-3 林邊溪河流流出累積	38
圖 3-4-4 東港溪河流流出累積	38
圖 3-4-5 林邊溪溪定義	39
圖 3-4-6 東港溪溪定義	39
圖 3-4-7 林邊溪流域排水區	40
圖 3-4-8 東港溪流域排水區	40
圖 3-4-9 林邊溪排水線與集水點圖	41
圖 3-4-10 東港溪排水線與集水點圖	41
圖 3-4-11 林邊溪傾斜圖	42
圖 3-4-12 東港溪傾斜圖	42
圖 3-4-13 林邊溪傾斜大於30度圖	43
圖 3-4-14 東港溪傾斜大於30度圖	43
圖 3-5-1 模式控制檔	44
圖 3-5-2 運算控制資料檔	45
圖 3-5-3 降雨控制資料檔	46
圖 3-5-4 24小時延時無因次設計雨量  (經濟部水利署)	46
圖 3-5-5 入滲控制資料檔	47
圖 3-5-6 林邊溪淹水套疊狀況(150MM/DAY)	49
圖 3-5-7 以FLO-2D模擬林邊溪流域淹水狀況(150MM/DAY)	49
圖 3-5-8 林邊溪淹水套疊狀況(300MM/DAY)	50
圖 3-5-9 以FLO-2D模擬林邊溪流域淹水狀況(300MM/DAY)	51
圖 3-5-10 林邊溪淹水套疊狀況(450MM/DAY)	52
圖 3-5-11 以FLO-2D模擬林邊溪流域淹水狀況(450MM/DAY)	52
圖 3-5-12 林邊溪淹水套疊狀況(600MM/DAY)	53
圖 3-5-13 以FLO-2D模擬林邊溪流域淹水狀況(600MM/DAY)	54
圖 3-5-14 東港溪淹水套疊狀況(150MM/DAY)	55
圖 3-5-15 以FLO-2D模擬東港溪流域淹水狀況(150MM/DAY)	55
圖 3-5-16 東港溪淹水套疊狀況(300MM/DAY)	56
圖 3-5-17 以FLO-2D模擬東港溪流域淹水狀況(300MM/DAY)	57
圖 3-5-18 東港溪淹水套疊狀況(450MM/DAY)	58
圖 3-5-19 以FLO-2D模擬東港溪流域淹水狀況(450MM/DAY)	58
圖 3-5-20 東港溪淹水套疊狀況(600MM/DAY)	59
圖 3-5-21 以FLO-2D模擬東港溪流域淹水狀況(600MM/DAY)	60
圖 3-6-1 淹水面積交互比對圖	61
圖 3-7-1 林邊溪淹水面積套疊坡度圖	63
圖 3-7-2 林邊溪坡度分析圖	63
圖 3-7-3 東港溪淹水面積套疊坡度圖	64
圖 3-7-4 東港溪坡度分析圖	64
圖 4-1-1 林邊溪降雨150MM與衛星影像比較圖	66
圖 4-1-2 東港溪降雨150MM與衛星影像比較圖	66
圖 4-1-3 林邊溪衛星影像土地利用開發程度對淹水面積遞減百分比圖	68
圖 4-1-4 東港溪衛星影像土地利用開發程度對淹水面積遞減百分比圖	68
圖 4-1-5 林邊溪淹水深度與相關系數回歸方程式	69
圖 4-1-6 東港溪淹水深度與相關系數回歸方程式	69
圖 4-3-1 降雨150MM淹水佔整體集水區百分比	71
圖 4-3-2 降雨300MM淹水佔整體集水區百分比	71
圖 4-3-3 降雨450MM淹水佔整體集水區百分比	72
圖 4-3-4 降雨600MM淹水佔整體集水區百分比	72
圖 4-3-5 林邊溪與東港溪淹水面積佔整體集水區百分比(%)	72
圖 4-3-6 衛星影像開發之減少淹水面積的百分比	73
圖 4-3-7 未開發(80%)之減少淹水面積的百分比	73
圖 4-3-8 未開發(60%)的減少淹水面積的百分比	73
圖 4-3-9 未開發(40%)之減少淹水面積的百分比	73
圖 4-3-10 未開發(20%)之減少淹水面積的百分比	73
參考文獻
1.Bosch, F. X. (Oncology Service, Hospital de Sant Pau, Avda S Antonio M Claret, 167 Barcelona 25 Spain), Orta J., Garcia , A., Juvanet J.,  Camprodon A and Pumarola A. Cancer mortality in Barcelona 1960– 1978,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pidemiology 11: 46–48, 1982. 
2.Chow, V.T., Maidment, D.R., and Mays, L.W., Applied Hydrology, McGraw-Hill Book Company, New York, 1988.
3.Chow, V.T. (ed.), Handbook of Applied Hydrology, McGraw-Hill BookCompany, New York, 1964.
4.Gehrels, H., N. E. Peters, E. Hoehn, K. Jensen, C. Leibundgut, J. Griffioen, B. Webband W. J. Zaadnoordijk (eds.), Impact of Human Activity on Groundwater Dynamics.IAHS Publication no., 269, 2001.
5.Horton, R. E., An approach toward a physical interpretation of infiltration-capacity, Soil Sci. Soc. Am. J., vol. 5, 399-417, 1940.
6.Haase, D. and Nuissl, H. Does urban sprawl drive changes in the water balance and policy. The caseof Leipzig (Germany) 1870-2003, 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 80 (1-2): 1-13, 2007.
7.Memon, B. A.,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springs, Envirn. Geol., Vol.26, pp.111-120, 1995.
8.Maguire, D.J. An overview and definition of GIS, In Maguire, D. J. Goodchild, M. F. and Rhind, D. W., editors,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s: Princlples and Applications (Volume 1: Principles) (Harlow, U.K.: LongMan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1(1): 9-20, 1991.
9.Philip, J. R., The theory of infiltration: 4. Sorptivity and algebraic infiltration equations, Soil Sci., 84, 257-264, 1957.
10.Rawls, W.J., & Brakensiek, D. L, January, “A procedure to predict Green and Ampt infiltration parameters. Advances in Infiltration”, Journal of Hydraulic Engineering, Vol. 109, No. 1, pp. 62-70, 1983.
11.Woolhiser, D.A., “Simulation of Unsteady Overland Flow,”in Unsteady Flow in Open Channel, Mahmood, K. and Yevjevich, V. eds., Water Reasource Pulications, Fort Collins, CO. , 1975.
12.中華水土保持學會,水土保持技術規範(1996)。
13.中興工程顧問公司,「台灣北部中部及東部易淹水地區移動式抽水機調度先期研究」,經濟部水利署(2007)。
14.王如意、易任,「應用水文學」,茂昌圖書公司(1998)。
15.王吉照,「地理資訊系統於台灣地區雨型分析之研究」,國立中興大學土木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1999)。
16.朱紹華,「以不降雨量資料分析探討逕流量與逕流系數變化」,淡江大學水資源及環境工程研究所論文(2008)。
17.石泉隆,「三爺溪流域淹水潛勢及綜合治理規劃分析研究」,國立成功大學水利及海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
18.李載鳴、高慶珍、張晃銘,「雲林縣濱海鄉鎮土地利用變遷分析」,台灣地理資訊學刊6 2008.04 [民97.04],頁1-11(2008)。
19.林孟龍、黃建輝、張建民,「地理資訊系統Arc GIS中文範例式學習聖典」,新文京開發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8)。
20.周志芳,「雲林南部沿海地區綜合治水規劃」,經濟部水利署水利規劃試驗所(2005)。
21.陳錦嫣、黃國展,「GIS與空間決策分析」,新文京開發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2007)。
22.陳昭宇,「八掌溪集水區降雨量與逕流量之研究」,淡江大學水資源及環境工程研究所論文(2007)。
23.陳宣宏,「淹水潛勢資料之應用」,災害防救科技與實務研習會,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2005)。
24.張哲豪,「台灣沿海地區淹水潛勢之研究」,經濟部水利署(2003)。
25.陶林數值測量工程有限公司,「卑南溪三維地理資訊系統建置計畫」,經濟部水利署第八河川局(2008)。
26.黃榆茗,「新店溪流域土地利用型態與逕流特性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地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
27.葉克家、沈澄宇、連和政,「三維水理模式應用於網路型河川之研究(一)」,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精簡報告(2001)。
28.鄒克萬、黃書偉,「都市土地利用變遷對自然環境衝擊之空間影響分析」,地理學報48 2007.06[民96.06],頁1-18(2007)。
29.蔡宗佑,「鳳山溪上游集水區土地利用變遷之分析」,國立中興大學水土保持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9)。
30.蔡長泰、游保杉、顏沛華,「地理資訊系統在城鎮淹水模擬的應用」,經濟部水利署(1995)。
31.蔡長泰、高家俊、許泰文等,「地層下陷區土地利用對淹水潛勢影響之研究」,經濟部水利署(2003)。
32.簡富山,「土地利用改變水文環境影響評估」,國立海洋大學河海工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
33.蕭芥欽,「豆子埔溪集水區淹水潛勢之研究」,逢甲大學水利工程與資源保育系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
34.顏瑞隆,「東港溪流域淹水模擬與消洪策略分析」,國立屏東科技大學土木工程系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
35.顏清連、許銘熙、陶偉麟,「淡水河系洪水演算模式(1)現況河道模式之建立驗證」,行政院國科會防災科技研究報告72-08(1983)。
36.鄭遠,「屏東隘寮圳灌區水資源最佳調配及管理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資源工程系博士論文(2008)。
37.楊昌儒、林延郎、蔡長泰、游保杉、顏沛華,「地理資訊系統在城鎮淹水模擬上之應用」,台灣水利,第43卷,第1期,第41~55頁(1995)。
38.楊昌儒、蔡長泰,「數值高程模型解析度對嘉義沿海地區淹水模式影之研究-以賀伯颱風為例」,台灣水利第46 卷第1期(1995)。
39.葉森海,「淹水模式之介紹及潛勢資料之應用」,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2006)。
40.葉人瑞,「 地理資訊系統結合淹水模式之應用」,國立中興大學水土保持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9)。
41.劉正川、李彥樺,「不同時期之開發程度對集水區逕流模擬之研究」,中華水土保持學會學報37:2 2007.06[民96.06],頁125-142(2006)。
42.魏仙惠,「建置專家系統以評估河川土地利用」,國立成功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碩士班碩士論文(2006)。

網路資料來源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土保持局
http://www.swcb.gov.tw/default.asp
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
http://www.ncdr.nat.gov.tw/chinese/default.asp
國土資訊系統土地基本資料庫全球資訊網
http://www.land.moi.gov.tw/landdatabase/chhtml/index.asp
經濟部水利署水文水資源資料管理供應系統
http://gweb.wra.gov.tw/wrweb/
經濟部水利署易淹水地區水患治理計畫專屬網站
http://fcp.wra.gov.tw/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紙本論文於授權書繳交後2年公開
同意電子論文全文授權校園內公開
校內電子論文於授權書繳交後2年公開
校外
同意授權
校外電子論文於授權書繳交後2年公開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