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2906200719593400
DOI 10.6846/TKU.2007.00973
論文名稱(中文) 「窩」在那兒?淡水地區大專院校女同志生活風格之自我展演
論文名稱(英文) The life styles of university lesbians among different accommodation choices in Tamshui area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未來學研究所碩士班
系所名稱(英文) Graduate Institute of Futures Studies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95
學期 2
出版年 96
研究生(中文) 廖韻雯
研究生(英文) Yun-Wen Liao
學號 692140097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07-06-01
論文頁數 114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鄧建邦
委員 - 陳國華
委員 - 陳韻如
關鍵字(中) 女同志
資本
住宿空間
出櫃/現身
生活風格
關鍵字(英) lesbian
capital
accommodation space
come out
life style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本研究探討的問題是住宿空間相異的大學女同志,她們將如何成就其生活風格的展演,離家的女同志有了與原生家庭的空間區隔,使得她們獲得更多伸展的舞台空間?還是,雖然離開了原生家庭,得到更大自由度的只有外賃居所的女同志,而住宿於學校宿舍的女同志卻受到了更多的監視?她們各自又會如何運用何種策略來達成其自我展演?而住宿空間的差異對出櫃與否的女同志的影響又有怎樣的差別?而同樣身為女同志,不同的T、婆與不分之屬性,是否在其認同、出櫃與生活態度的策略選擇上亦會分殊?

研究者以深入訪談與參與觀察的方式,訪問八位大學女同志受訪者,有以下的研究發現:
一.	不同的現身態度會影響女同志住所的選擇,現身態度可區分為:
1.	完全隱身
2.	部分現身/隱身
3.	完全現身
4.	曖昧不明
二.	在不同的空間場域中女同志會有差別的現身的態度。
三.	大學女同志所擁有的各式資本越多使得其生活風格的展演上會有更多的舞台。
四.	女同志在不同的窩中會有差異的生活風格,可以歸納出三種類型:
1.	居住在原生家庭的窩---複雜簡單型
2.	居住在校舍的窩---移居過客型
3.	居住在外宿的窩---開放保護型
五.	女同志不一定會喜歡與圈內人居住在同一空間中,因為這樣會更顯封閉性,與異性戀比鄰反而能擁有個體獨立性。
英文摘要
This research addresses the issue of how different spaces of accommodation influence the life style of university lesbians. Will lesbians who live separate from their family get more freedom than those who live together with their family? Are lesbians who live in university dormitory still under constant surveillance although they live separate from their family?
Data consists of personal observations and in-depth interviews with eight university lesbians. The findings of this research are:
Firstly, different attitudes toward “come out” will influence the university lesbians to choose the place of their residence. These attitudes can be divided into four types: 
1.	Totally hide,
2.	Partly come out and partly hide, 
3.	Totally come out, and 
4.	Ambiguous and unidentified.  
Secondly, the university lesbians in this research have different attitudes toward “come out” in different places.
Thirdly, the university lesbians usually have different self-performing strategies and know how to use them because of their various cultural capitals. 
Fourthly, the university lesbians have different life styles in different places of residence. In this research three types of life styles can be identified: 
1.	Living in original family -- Simple living type 
2.	Living in university dormitory -- “ Living in temporality” type 
3.	Living in privately rented student dwellings – “Open to everyone” type 
Finally, university lesbians are willing to live together with heterosexuals in comparison with lesbians because the formers will let them feel more independent.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目次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1
第二節  研究目的3
第二章  文獻探討7
第一節  國內女同志相關研究8
第二節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同志運動的沿革11
第三節  什麼是「女同志」—女同志的次文化稱號13
第四節  生活風格15
第五節  Goffman的劇場理論18
第六節  小結20
第三章  研究方法22
第一節  研究方法的選擇22
一.深度訪談法22
二.參與觀察法27
第二節  研究參與者與田野的選擇27
一.第一次接觸__我們約在T-bar吧27
二.研究場域的選擇__為何是淡水29
第三節  研究對象的選擇與界定29
第四節  研究參與者的差異與特質31
第四章  遊走衣櫃34
第一節  為什麼需要衣櫃?35
第二節  她們的故事—關於現身的態度36
一.毛毛—以逸待勞型36
二.小白—暗渡陳倉型39
三.青彥—以退為進型43
四.小路—遠交近攻型48
五.小P—走為上策型52
六.阿迅—隔岸觀火型55
七.小愛—瞞天過海型59
八.纖纖—無中生有型63
第三節  小結68
第五章  私房內的自我展演70
第一節  原生家庭中的私房表演70
一.自我身體空間的打壓與打造71
二.女同志在原生家庭中的「私」舞台設置74
三.女同志在原生家庭中的「小房間、大世界」77
第二節  校舍內的自我空間82
一.集體生活下的自我身體空間83
二.□□□號寢室內的公/私領域87
三.掛名宿舍91
第三節  「芝麻開門」我的窩93
一.與圈內人群居94
二.新「同」居時代98
三.「沙拉盤」(salad bowl)居所101
第四節  小結103
第六章  結論106
第一節  結語106
第二節  研究限制110
第三節  未來研究方向的建議110
參考書目112

表次
表2-1生活風格與場域、資本、出櫃狀況交影響表21
表3-1 受訪者基本資料表32
表3-2 個案類型表33
表4-1 生理性別、心理性別與性傾向定義表64
表4-2 同性戀、異性戀與跨性別分類表65
表6-1 窩在那兒?!對生活風格影響的比較表109

圖次
圖4-1 出櫃態度69
圖4-2 出櫃狀況69
圖5-1 毛毛房間擺飾圖77
圖5-2  Motss網頁圖79
圖5-3 「我是拉拉」網頁圖80
圖5-4 彩虹同志個人網誌平台81
圖5-5 報台是連結同志世界的媒介82
圖5-6 宿舍女同志的「”服”碼」84
圖5-7 校舍寢室「去性化」88
圖5-8 絕對的自主空間中絕對保護下的公開96
圖5-9 絕對的女性空間96
圖5-10 「完全現身」的清彥102
圖5-11 「沙拉盤」式的居所103
參考文獻
(一)外文文獻
Bulter, Judith(1990) Gender Trouble: Feminism and the Subversion of Identity. New York: Routledge.
Bourdieu, Pierre(1998) A Social Critique of the Judgementof Taste.
Calhoun, Cheshire(1997)同女出走。張娟芬譯。台北市:女書文化。
Featherstone, M.(1991)Consumer Culture and Postmodernism. London: Sage.
Goffman, Erving.(1971)The presentation of self in everyday life. England: Penguin Books.
Lazer, William.(1963)Life style concepts and marketing. In S. Greyser(Ed.).Toward Scientific Marketing  Pp.196-197. Chicago: American Marketing Association.
Mills, C. Wright.(1996)社會學的想像。張君玫、劉鈐佑譯。台北市:巨流。
Ritzer, George.(1995) 社會學理論。馬康莊、陳信木譯。台北市:麥格羅‧希爾出版:遠流發行。
Sobel, M. E.(1981)Lifestyle and Social Structure Concept, Definitions, Analyses. New York: Academic Press.
Smelser, Neil J.(1995)社會學。陳光中、秦文力、周愫嫻譯。台北市:桂冠。
Woolf, Virginia.(1999)自己的房間。張秀亞譯。台北:天培。
(二)中文文獻
王志弘。(2000)性別化流動的政治與詩學。台北:田園城市文化。
李亦園。(1992)文化的圖像。台北市:允晨。
汪成華。(1984)黑色蕾絲。台北:號角出版社。
吳昱廷。(2000)同居伴侶家庭的生活與空間:異性戀V.S.男同性戀同居伴侶的比較分析。國立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秀瑾。(2002)傅科和布爾迪厄身體觀之比較。重訪東亞:全球、區域、國家、公民『再會傅科研討會』,東海大學社會科學院。
吳美枝。(2004)非都會區、勞工階級女同志的社群集結與差異認同─以宜蘭一個「Chi -迌T」女同志社群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碩士論文。
邱珍瑤。(2004)消費空間與同志身份之研究 以彩虹社區活動為例。國立東華大學族群與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欣億。(2003)女同志在原生家庭中的性慾認同空間策略。國立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碩士論文。
姜亦慧  主編。(1995)我們是女同性戀。台北縣中和市:碩人出版。
紀大偉 主編。(1997)酷兒啟示錄:當代台灣Queer論述讀本。台北:元尊文化。
紅水鮮、紀小尾、糖蛋饃。(1997)小小酷兒百科。紀大偉主編,酷兒啟示錄:台灣當代Queer論述讀本,頁27-62。台北市:元尊文化。
南方朔。(1997)語言是我們的居所。台北:大田出版有限公司。
胡幼慧 主編。(1996)質性研究 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台北市:巨流。
孫瑞穗。(1996)城市中的單身女人與家變--以八0年代以來台北單身城鄉移民女人的居住處境與經驗為例。國立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碩士論文。
袁筱嫒。(2004)學生宿舍中之領域性與私密性相關行為研究-以中原大學良善宿舍為例。國立中原大學室內設計學系碩士論文。
殷寶寧。(1999)「中山北路」:地景變遷歷程中之情慾主體與國族認同建構。國立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博士論文。
高宣揚。(2002)布爾迪厄。台北市:生智文化事業公司。
高穎超、許雯娟、楊斐如、劉倩華。(2005)性、性欲特質與同志空間。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性別與環境期末報告。
張小虹。(1996)慾望新地圖:性別、同志學。台北市:聯合文學。
張娟芬。(1998)姊妹「戲」牆。台北市:聯合文學。
張喬婷。(2000)馴服與抵抗—十位校園女菁英拉子的情慾壓抑。台北市:唐山。頁4-16。
張娟芬。(2001)愛的自由式。台北市:時報文化。
陳向明。(2002)社會科學質的研究。台北市:五南。
畢恆達。(1997)空間就是權力。臺北市 : 心靈工坊文化事業公司。
畢恆達。(1998)開放彩虹國度—同性戀空間在哪裡?。《張老師月刊》。52期。
黃少華。(2002)網路空間的人際交往。蘭州大學出版社。
楊雅雯。(2003)跨越:校園生活、情慾流動與進出同/異性戀的女人們。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多元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
趙彥寧。(2000)台灣同志研究的回顧與展望—一個關於文化生產的分析。台灣社會研究季刊,38:207-244。
翟本瑞。(2000)教育與社會:迎接資訊時代的教育社會學反省。台北:揚智。頁225。
鄭美里。(1997)女兒圈:台灣女同志的性別、家庭與圈內生活。台北市:女書文化。
劉亮雅。(1997)歐美現代小說裡的男同志慾望。聯合文學,148:51-55。
劉維公。(2001)何謂生活風格 --論生活風格的社會理論意涵。當代。168:10-25。
蔡文輝。(1993)社會學。台北市:三民。
賴正哲。(1997)在公司上班 新公園作為男同志演出地景之研究。淡江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
鍾兆佳。(2003)運動場上的彩虹足跡:以女同志球聚與「雷斯盃」為例。世新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論文。
簡春安、鄒平儀和著。(1998)社會工作研究方法。台北市:巨流。
簡家欣。(1997a)九零年代台灣女同志的性別抗爭文化:T婆角色的解構、重構與超越。思與言,35(1):145-209。
簡家欣。(1997b)喚出女同志:九0年代台灣女同志的論述形構與運動集結。國立台灣大學社會學系碩士論文。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校內紙本論文立即公開
同意電子論文全文授權校園內公開
校內電子論文於授權書繳交後1年公開
校外
同意授權
校外電子論文於授權書繳交後1年公開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