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2902201215534000
DOI 10.6846/TKU.2012.01257
論文名稱(中文) 論台灣意識的發展對中共對台政策之影響-以胡錦濤主政時期為例
論文名稱(英文) The Influence of The Development of Taiwanese Consciousness on PRC's Taiwan Policies ─ the example of Hu Jin-tao’s Ruling Authority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中國大陸研究所碩士班
系所名稱(英文) Graduate Institute of China Studies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100
學期 1
出版年 101
研究生(中文) 劉致君
研究生(英文) Chih-Chun Liu
學號 696270213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11-12-26
論文頁數 91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張五岳
委員 - 趙春山
委員 - 高輝
關鍵字(中) 意識
台灣意識
對台政策
國台辦
關鍵字(英) Consciousness
Taiwanese consciousness
Taiwan Policy
Taiwan Affairs Office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在臺灣的政治發展的過程中,「統獨爭議」總是成為臺灣政治、社會所激烈爭論的話題。而
這些問題之所以發生,乃肇因於「臺灣意識」當中的核心問題-「認同問題」所發生的矛盾與緊
張關係而導致。
隨著歷史的推移以及臺灣島內群體意識的成長發展,促使島內民眾在國家認同的層面上逐步
產生變化。這不僅影響著日後臺灣對大陸的決策與做法,相對地,也同樣地影響了中共對台政策
的戰略思考與決策。
中共自建政以來,對台政策的制定一直是中共國政的重要課題,而隨著台灣對大陸依賴度的
與日俱增以及近四年來的兩岸關係春暖花開,中共所出台的對台政策更是對台灣內部的政經發展
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力。因此,臺灣意識發展與對台政策的擬定,兩者之間究竟存在著哪些關聯
性以及兩者之間如何去相互影響,這些都值得做大陸研究的我們去好好探究。有鑑於此,本論文
擬從臺灣意識的內涵與歷史發展,剖析其對中共對台政策造成那些影響與轉變。
經研究發現,臺灣自古地處中國邊捶,加上歷經四百多年來的顛沛流離,使得臺灣居民日益
發展出強烈的地方意識。但是,臺灣人的自我認同自並不全然等於認同臺獨或統一,只不過台灣
意識的發展在某種程度上也影響了台灣住民的政治認同,甚至更使其產生轉變。而中共高層在兩
岸互動上歷經了多次的挫折與教訓後,也逐漸掌握到:爭取台灣民心乃是解決台灣問題的重要關
鍵所在。至於這部分,能真正在對台政策上加以落實者乃是胡錦濤。
胡錦濤在其主政時期修正了以往領導人的強硬作為,而改採軟性的訴求與強調合作,並針對
各小眾市場或團體進行對台工作,以「政府為輔,人民為主」的方式,欲求達到「入島、入戶、
入民心」的效果,盡最大努力爭取台灣民眾的認同,因此發展出「透過經貿互動,爭取台灣民心」
的對台工作方針,並出台一系列的「惠台政策」。值得關注的是,這些惠台政策還針對了許多以
往在台灣的政治光譜與認同上被普遍認為是泛綠的地區,透過經貿上的採購來爭取亦或吸納這些
向來不認同大陸的地方百姓。而上述的這些「惠台作為」也將在2012 的總統大選中驗收其對台
工作的成效。
英文摘要
Throughout the political development of Taiwan, the controversy of the status of Taiwan has always been a hot issue among the political and social parties: whether Taiwan remains as an independent territory as Republic of China (ROC), or should be governed by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PRC). The root of these problems is basically due to the core value of "Taiwan consciousness" – the identity crisis in Taiwanese, which leads to various contradictions and tensions.
With the historical evolvement and the growth of collective consciousness in Taiwan, the level of national identity in Taiwanese evolves gradually. It does not only affect the policy-making and practices of Taiwan towards the mainland China; it also affects the strategic thinking and decision-making of the Communists Party of China (CPC) towards Taiwan, affecting both parties in either direction.
Ever since the commencement of the CPC’s governance, the political strategy towards Taiwan has been an important issue of the CPC. As the dependence of Taiwan on the PRC grows, there has been progress in the cross-strait relations in the past four years. The policy of the CPC towards Taiwan has been having significance in Taiwan's internal politic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It is hence worth to study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development of Taiwanese consciousness and the formulation of policy toward Taiwan and how they influence each other. Based on this noteworthy issue, this thesis will analyze the changes and influence of Taiwanese consciousness and her historical development over the policy-making of the CPC towards Taiwan.
The study has found that the location of Taiwan being at the border of China and its development over 400 years tremendously cultivate Taiwanese local sense of belonging. Yet, the Taiwanese local sense of belonging and self-identity are not equivalent to the independence of Taiwan or unification with China, but it only signifies the influence of Taiwanese consciousness over the cultivation and evolution political values of citizens. From lessons and setbacks from previous cross-strait interaction, the CPC found the key to the problem of Taiwan is winning the hearts of the Taiwanese. Hu Jintao is the one who truly implemented this ideology.
Under Hu Jintao’s governance, he imposed a soft shift on the strategy towards Taiwan, emphasizing cooperation. Focusing on niche market or groups, the CPC attempted to achieve to be people-centered government to win the recognition of the Taiwanese. Such an attempt leads to the introduction of policy on the economic and trading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mainland China and Taiwan and a series of policies that would benefit Taiwan. These policies aim at those areas that are regarded as pan-green in Taiwan, and then gradually win the support from the people who hold opposition against China.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se mentioned beneficial deeds would be manifested in the coming 2012 presidential election.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 2
第二節 基本概念之界定 ······························· 4
第三節 研究途徑與方法 ······························ 10
第四節 研究架構的建立 ······························ 13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 15
第二章 文獻探討 ······································· 18
第一節 台灣意識的形成與發展 ························ 19
第三章 影響中共對台政策之因素 ························· 27
第一節 中共內部環境因素 ···························· 28
第二節 台灣政經與台灣意識因素 ······················ 33
第三節 國際環境因素 ································ 39
第四章 胡錦濤因應台灣意識的對台政策 ··················· 44
第一節 中共領導人對台政策之回顧 ···················· 45
第二節 胡錦濤時期的對台重要宣示 ···················· 53
第三節 胡錦濤對台政策評析 ·························· 58
第四節 胡錦濤因應台灣意識的對台工作作為 ············ 64
第五章 結論············································ 68
參考書目 ················································ 71
附錄 ···················································· 77
圖目錄
圖1-3-1 研究流程圖 ..................................... 14
表目錄
表3-3-1 大陸人民進入臺灣人次統計表 ..................... 36
參考文獻
中文參考資料
一、書籍
1.	中共中央台灣工作辦公室、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中國台灣問題幹部讀本,1998年。
2.	王玉民,社會科學研究方法原理(臺北: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3.	王新生等著,《一國兩制論》(湖南:湖南人民出版社,1998年)。
4.	王盈智譯,Malcolm Williams 著,研究方法的第一本書(台北:韋伯文化國際,2005年3月)。
5.	尹章義,抽濃菸喝烈酒大聲抗議-臺灣歷史與臺灣前途(臺北:臺灣史研究會,1988年)
6.	吳定,公共政策辭典(臺北:五南出版社,1999年)。
7.	李筱峰,臺灣史100件大事(下)戰後篇,(臺北:玉山,1999年)。
8.	李文朗,臺灣社會結構的變化及省籍問題的解決之道,楊青矗編《臺灣命運中國結—政治批判》(臺北:敦理,1987年)。
9.	余莓莓,台灣意識VS.中國意識之發展與變遷-歷屆總統大選國民黨與民進黨報紙競選廣告之比較,收錄於施正峰編,《國家認同之文化論述》。(台北:台灣國際研究學會,2006年)。
10.	邱坤玄、張五岳主編,中國大陸研究(台北:新文京出版社,2003年)。
11.	邵宗海,「兩岸談判中『一個中國原則』之探討」,台灣主權論述論文集,下冊(台北:國史,2001年)。
12.	邵宗海,《兩岸關係》,(臺北:五南,2006年)。
13.	徐淑敏,敏感性與脆弱性-互賴理論下的兩岸關係(台北:時英,2005年),頁127。
14.	施敏輝,注視島內一場臺灣意識的論戰,施敏輝編《臺灣意識論戰選集》(臺北:前衛,1994年),頁21-22。
15.	郭立民,中共對台政策資料選輯(1949-1991)上冊
16.	郭正亮,李登輝現象:民主轉型與政治領導,殷海光基金會編《民主‧轉型?臺灣現象》(臺北:桂冠圖書公司,1998年)。
17.	郭炤烈,台灣意識的歷史軌跡,收錄於夏潮基金會編,《中國意識與台灣意識論文集》。(台北:海峽學術,1999年)。
18.	曹永和,臺灣早期歷史研究(臺北:聯經出版社,2003年)。
19.	虞義輝,臺灣意識的多面向(臺北:黎明文化,2001年11月)。
20.	陳鴻樹,臺灣意識-黨外民主運動的基石,施敏輝編《臺灣意識論戰選集》(臺北:前衛,1994年)。
21.	陳其南,臺灣的傳統中國社會(臺北:允晨文化,1987年)。
22.	葉至誠,社會科學概論(臺北:揚智文化,2003年9月)。
23.	黃光國,台灣結與中國結的社會心理分析,收錄於楊青矗編,《台灣命運中國結》。(高雄:敦理,1987年)。
24.	黃國昌,「中國意識」與臺灣意識(臺北:五南書局,1992年)。
25.	黃俊傑,臺灣意識與臺灣文化(台北:正中,2000年9月)。
26.	趙春山、張五岳主編,兩岸關係研究(台北:新文京出版社,2003年)。
27.	潘錫堂,中共外交與兩岸關係(台北:五南,1997年)。
28.	歐陽新宜,新臺灣人:國家自主議題的第三次挑戰,蔡壁煌、陳俊明編《轉型與發展:邁向新世紀的臺灣》(臺北:國家發展研究院,2000年)。
29.	鄧小平,《鄧小平文選第三卷》—中國大陸和台灣和平統一的設想(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1983年6月)。
30.	鐘倫納,應用社會科學研究法(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6年4月)。
31.	蕭新煌,新臺灣人的心-國家認同的新圖像,(臺北:新自然主義,2002年)。

二、中文期刊
1.	《中國統計年鑒2007》,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編,附錄2-6。
2.	高素蘭,「中共對台政策的歷史演變(1949-2000)」,國史學術集刊(台北),第4期, 頁189~228。
3.	楊國樞,突破中國結與台灣結的困境,《中國論壇》,第290期,1987,頁15。
4.	蔡瑋,美國對華政策之回顧與檢討1949~1978,美國月刊,第1卷,第7期,(1986年,11月),頁40。

三、報章評論
1.	王銘義,「胡六點具體推展兩岸和平」,中國時報,2009年1月1日,A3版。
2.	白德華,「三派鼎立各獲其位」,中國時報,2007年10月23日,A13版。
3.	江澤民,「為促進祖國統一大業的完成而繼續奮鬥」,人民日報(北京),1995年1月30日。
4.	林中斌,「胡錦濤虛讓實贏」,中國時報,2007年10月23日,A15版。
5.	「楊潔箎:2008年中國外交取得重大成績」,香港文匯報,2009年3月7日。

四、學術論文
1.	呂緯詮,中國大陸對台政策與策略演變之研析-從江八點到五一七聲明,中國文化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
2.	周暉泰,台灣意識下的兩岸政治定位政策,(臺北:東吳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年6月)。
3.	張俊雄,「中共大國外交戰略之研究—地緣政治途徑之分析」,國立政治大學外交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
4.	瞿雨峯,「胡錦濤主政後的對台政策及其對兩岸關係之影響」,淡江大學大陸研究所碩士班,2006年。

五、網路新聞與資料
1.	「王院長應邀在國立台灣大學發表專題演講:『立法、台灣發展與國際競爭─對台大人的期許』」, 2007年11月16日,立法院全球資訊網。
2.	中共人大常妥會副委員長王兆國在第十屆全國人大第三次會議上對「反分裂國家法(草案)」所做的說明,全文詳見國台辦網站,參閱http://www.gwytb.gov.cn/gzyw/gzywl.asp?offset=150&gzyw_m_id=584
3.	「中美峰會:特殊時刻特殊意義」,人民網,2009年4月2日,請參閱http://politics.people.com.cn/BIG5/1024/9066734.html。
4.	「中美專家: 胡奧會特殊時刻特殊意義」,大公網,2009年4月2日,請參閱http://www.takungpao.com:82/inc/print_me.asp?url=/news/09/04/02/2009G2001-1059146.htm&date=2009-4-2。
5.	內政部入出國及移民署全球資訊網,http://www.immigration.gov.tw/aspcode/info9811.asp
6.	「世界主要大國綜合國力比拼中國國力排名第六位」,人民網,2006年1月5日,請參閱http://politics.people.com.cn/BIG5/1026/4001770.html。
7.	「台戰略專家析中共經貿採購團背後目的」,2009年11月23日,大紀元時報網站:http://hk.epochtimes.com/9/11/23/109510.htm。
8.	「社評:如何援助美國 中國是什麽想法?」,中國評論新聞網,2008年10月19日,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doc/1007/7/1/3/100771360.html?coluid=93&kindid=2773&docid=100771360&mdate=1019003944。
9.	「胡錦濤強調:推進『一國兩制』實踐和祖國和平統一大業」,2007年10月15日,國台辦網站:http://www.gwytb.gov.cn/gzyw/gzywl.asp?gzyw_m_id=1417。
10.	「胡錦濤會見台資企業協會會長」,2003年12月25日,國台辦網站,參閱http://www.gwytb.gov.cn/gzyw/gzywl.asp?offset=500&gzyw_m_id=260  
11.	「胡錦濤政治報告提出中共對台政策」,中央社,2007年10月15日,請參閱http://blog.sina.com.tw/williamwang/article.php?pbgid=20599&entryid=573806 。
12.	「胡錦濤:堅定不移地堅持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方針」,中國評論新聞網,2003年3月11日,http://www.chinareviewnews.org/crn-webapp/search/allDetail.jsp?id=100000404&sw=%E8%83%BD%E5%A4%9F。
13.	高孔廉、鄧岱賢,「美中台三邊激盪下的兩岸關係」,國政研究報告,2008年9月30日,http://www.npf.org.tw/post/2/4744。
14.	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兩岸交流與往來-人員往來統計,http://www.gwytb.gov.cn/lajlwl/rywltj/201101/t20110120_1715616.htm
15.	潘錫堂,「京奧成功展現中國實力」,香港商報電子報,2008年9月13日, http://www.hkcd.com.hk/content/2008-09/13/content_2152653.htm

外文參考資料
一、書籍
1.	Robert L. Suettinger, “China’s Foreign Policy Leadership:testing time,” China Leadership Monitor, No.9(Winter 2004),p.2
2.	Line, M.B. (1979).The Influence of the type of sources used on the results of citation analysis. Journal of Documentation, 32, 283,p.9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校內紙本論文立即公開
同意電子論文全文授權校園內公開
校內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校外
同意授權
校外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