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2901200811562800
DOI 10.6846/TKU.2008.01031
論文名稱(中文) 在多邊機制下中國與東協的南海主權爭議研究
論文名稱(英文) Multilateral Diplomacy on dispute of South China Sea Among China and ASEAN member States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中國大陸研究所碩士班
系所名稱(英文) Graduate Institute of China Studies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96
學期 1
出版年 97
研究生(中文) 陳信守
研究生(英文) Hsin-Shou Chen
學號 694240044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08-01-07
論文頁數 126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吳漢(whan17@ms22.hinet.net)
委員 - 顏建發
委員 - 黃介正
關鍵字(中) 中國
東協
南中國海
多邊外交
雙軌機制
東協區域論壇
南海各方行為宣言
關鍵字(英) China
South China Sea
ASEAN
New Security outlook
Multilateral Diplomacy
ARF
the conduct of parties in the South China Sea.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南海主權爭議的問題存在已久,因為其特殊的地理環境,包括中國與台灣、越南和菲律賓、馬來西亞等國家都宣稱擁有南沙群島與海域主權,加上南海在發掘石油與天然氣後,各國無不爭奪其開發的權利。早在70到90年代,中國就分別與越南與菲律賓發生數場海上衝突。但冷戰結束後,亞太地區的國際環境有了變化,多邊外交機制普遍被許多國家接受,連帶的國際組織與區域組織的功能與架構也不斷的擴大。東協成立四十多年來,所有東南亞國家陸續加入東協,由於除了中國和台灣外,其他爭端國家都是東協會員國,東協本身也相當關注南海主權爭議問題,可能是區域安全上的最大威脅。中國在90年代初,慢慢轉變外交策略,以睦鄰外交政策為優先,和東協國家發展友好關係,在此氣氛下討論主權爭議如何解決。


    本文以多邊主義為理論基礎,討論在90年代初,各國採取多邊外交的機制成為基礎,使區域性合作組織的功能增強。中國將外交策略定位在睦鄰外交為主下,主動參與東協架構下的對話會議,其中以東協區域論壇為最,這個不僅參與成員只有東協,尚有中日韓、美國與歐盟、澳洲等大國。談到雙軌外交(官方與非官方)機制,均對南海主權爭議提出討論與解決方式。1992年的馬尼拉東協南海宣言是東協內部對南海主權爭議的立場文件,之後中國加入對話,曾在1999年由菲律賓草擬「南海各方行為準則」,但最後並未成功,到2002年各國在金邊,均認同並共同簽署的「南海各方行為宣言」,雖不具備法律效力,但已是多邊機制下的豐碩成果。並討論其他亞太區域大國,包含美國對南海主權爭議的立場。結論我們回顧近二十年來的爭端過程,在以多邊外交機制下討論南中國海主權爭議,學生歸類出了中國因素、東協因素與國際因素,三種主要因素影響和平解決南海主權爭議的可能性,雖然紛爭依舊不斷,但仍有持續發展空間。
英文摘要
Basically territorial sea disputes might tie up with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s, since the United Nation Convention on the Law of Sea has been validated in 1982 which of most countries continue to agree with an resolution by international law. Toward 1990s, after the end of cold war, regional organizations in Asia such like ASEAN, the main indicator combines with membership countries from southeast Asia, being adopt the multilateral diplomacy have an implementation in cooperative security to AMF to ASEAN Regional Forum in 1994. 

  All we know about the South China Sea dispute among China, Vietnam, Philippine, Malaysia, Brunei and Taiwan more than 40 years, there had been few explosive armed conflicts to China-Vietnam, or China-Philippine in 1980s to 1990s, then why China has changed its foreign policies to southeast as attitude in Good-Neighborliness after leading by Jiang, Zer-ming in 90s, citing the Multilateralism as mainly theory, to view the international order changed in Asia Pacific, it was actually influenced Mainland China’ s foreign policy in 90s, then switched its way of negotiation to territorial disputes from only bilateral to multilateral even both, China and ASEAN countries has set up Double-Track diplomacy, discuss security affairs in the region, include South China Sea dispute, official in Track I and non-official in Track II, a focus on Track I, the function of ASEAN Regional Forum, and probability in negotiating with South China Sea in ARF, classified Marina Declaration on South China Sea by internal ASEAN in 1992, eventually the Declaration on The Conduct of Parties in The South China Sea in Cambodia, November 4th, 2002, following-up multilateral cooperation and agreement among China, Vietnam and Philippine in gasoline and petroleum development.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研究目的的                   1
第二節  文獻回顧                               5         
第三節  研究途徑、研究方法與研究架構          10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研究限制                    13

第二章  多邊主義的興起與南海主權爭議                   
第一節  國際政治中多邊主義興起                15
第二節  南海主權爭議背景                      24            
第三節  多邊主義對南海主權爭議影響            32

第三章  中國外交策略的轉變對南海主權爭議的態度與政策
第一節  中國崛起在亞太地區的秩序重構          36
第二節  新安全觀與中國對東協的政策            46
第三節  中國對南海問題的主張與態度            51

第四章  中國與東協在南海主權爭議的處理機制

第一節  處理南海爭議的機制轉變                55
第二節  非官方性的南海爭議解決機制:第二軌道  60
第三節  東協區域論壇架構下處理南海爭議的功能  67

第五章  中國與東協在南海主權爭議的影響
第一節  美國對南海主權爭議的介入              77
第二節  亞洲區域大國的態度                    83
第三節  台灣在南海主權爭議的影響與轉變        88

第六章  結論                                  98
 
附錄                                                     
附錄一:東協南海宣言                         104
附錄二:東協與中共南海行為準則(一九九九年八月東協版本)106
附錄三:南海各方行為宣言(英文)               109
        南海各方行為宣言(中文)               112

參考文獻                                     116
圖表目錄:

表二-1 南沙群島爭端國所宣稱南海主權範圍與實際占領島嶼  28
表二-2 南海周邊沿海國加入聯合國海洋法公約與主張現況    29
表三-1 中共十五大到十七大政治報告中有關外交政策方向之比較 41
表三-2 亞太主義、東亞主義、東協主義比較表              44
表四-1 歷年東協區域論壇年會召開時間表                  68
表五-1 我國南海小組歷年會議決議有關涉及南沙爭議問題列表   88
表五-2 目前亞太區域多邊安全組織與會議參與狀態(包含南海會議) 91

圖一-1 論文研究分析架構圖                              12
圖四-1 中菲越三方於南海的協議合作區域                  75
參考文獻
一、中文專書

王杰,《國際機制論對國際機制的分類》,北京:新華出版社,2000年。
王逸舟,《探尋全球主義國際關係》,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
石之瑜,《中共外交的理論與實踐》,台北:三民書局,1994年。
李金明,《南海波濤:東南亞國家與南海問題》,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2005年。
李國強,《南中國海研究:歷史與現狀》,黑龍江:黑龍江教育出版社,2003年。
李慎明、王一舟編,《2005年:全球政治與安全報告》,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4年。
宋鎮照,《台灣與東南亞的政治經濟關係》,台北:風雲論壇,1998年。
門洪華,《大國崛起與國際秩序》,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5年。
金燦榮編,《多邊主義與東亞合作》,北京:當代世界出版社,2006年。
武軍、杜建平等譯,Robert Gilpin著,《世界政治中的戰爭與變化》,(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4年。
周煦,《冷戰後美國的東亞政策(1989-1997)》,台北:生智文化,1999年。
倪世雄、金世忠,《國際關係理論比較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2年。
莊國土、陳一平等編《冷戰以來的東南亞國際關係》,廈門:廈門大學東南亞研究中心,2005年。
陳欣之,《東南亞安全》,台北:生智出版社,1999年。
陳奕平,《依賴與抗爭—冷戰後東盟國家對美國戰略》,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06年。
陳峰君,《亞太安全析論》,北京: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2004年。
陳鴻瑜,《南海諸島主權與國際衝突》,台北:國立編譯館,1987年。
陳鴻瑜,《東南亞國家協會發展》,南投: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東南亞研究中心,1997年。
陳鴻瑜,《南海諸島之發現、開發與國際衝突》,台北:國立編譯館,1997年。
曹雲華、唐羽中,《新中國—東盟關係論》,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05年。
陶威廉等,《後冷戰時期亞太集體安全》,台北:業強出版社,1996年12月。
楊志恆編,《我國應有的南海戰略》,台北:業強出版社,1996年。
鄭資約,《南海諸島地理誌略》,上海:商務印書館,1947年。
歐信宏、陳尚懋譯,Barry B.Hughes著,《國際政治新論》,台北:韋伯文化事業。1999年。
閻學通、孫學峰著,《中國崛起及其戰略》,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
閻學通、金德湘主編,《東亞和平與安全》,北京:時事出版社,2005年。
鄧小平,《鄧小平文選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
鞠海龍,《亞洲海權地緣格局論》,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7年。
阿米塔.阿契亞,《東南亞的多邊合作》,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1996年。
潘忠歧編,《多邊治理與國際秩序》,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


二、中文期刊

于有慧,「國際因素對當前中共外交的影響」,《中國大陸研究》,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第41卷第6期,1998年6月。
于有慧,「中國的大國外交」,《中國大陸研究》,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第42卷第3期,1999年3月。
于有慧,「中共外交走向與選擇」,《問題與研究》,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第43卷第1期,2004年2月。
牛軍,「中國崛起:夢想與現實之間的思考」,《國際經濟評論》,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2003年11月。
方長平,「多邊主義與中國周邊安全戰略」,《教學與研究》,北京:中國人民大學,2004年第5期,2004年。
尹琦,「9.11後美國單邊主義外交政策的層次分析」,《魯行經院學報》,濟南:山東行政學院2003年第2期,2003年。
「中國與東盟:解開領土死結」,《中國新聞周刊》,北京:中國新聞社,2002年8月。
王冠雄,「中、菲、越三國南海聯合海洋地震工作協議之研析」,《戰略安全研析》,台北:亞太安全理事會中華民國委員會,第二期,2005年。
王逸舟,「中國與多邊外交」,《世界經濟與政治》,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2001年第10期,2001年。
王厲榮,「南中國海爭端中的印度」,《南亞研究季刊》,成都:四川大學南亞研究所,2005年第3期,2005年。
仲光友,「印度東方海洋戰略及其影響」,《東南亞縱橫》,南寧:廣西社會科學 院,2006年第9期,2006年。
朱蓓蕾,「全球化與中共安全觀:轉變與挑戰」,《中國大陸研究》,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國關中心,第46卷第六期,2003年11、12月。
成雪峰,「試論東盟對建立亞太安全體制的影響」,《當代亞太》,(北京:中國社會科學研究院,2001年第1期,2001年1月。
李兵,「印度的海上戰略通道思想與政策」,《南亞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2006年第2期,2006年。
李明峻,「美日安保與台灣」,《戰略安全研析》,台北:亞太安全合作理事會中華民國委員會,第1期,2005年。
李金明,「二十一世紀南海主權研究的新動向」,《南洋問題研究》,廈門:廈門大學東南亞研究中心,第105期,2001年。
李金明,「南海九條斷續線及相關問題研究訪談」,《中國邊疆史地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2001年第2期,2001年。
李金明,「從東盟南海宣言到南海各方行為宣言」,《東南亞研究》,廣州:暨南大學東南亞研究所,2004年第3期,2004年3月。
李金明,「海洋法公約與南海領土爭議」,《南洋問題研究》,第122期,廈門:廈門大學,2005年2月。
宋燕輝,「南海會議與中華民國之參與:回顧與展望」,《問題與研究》,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第35卷第2期,1996年2月。
宋燕輝,「美國對南海周邊國家歷史性水域主張之反應(上)」,《問題與研究》,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第37卷第10期,1998年10月。
宋燕輝,「美國對南海周邊國家歷史性水域主張之反應(下)」,《問題與研究》,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第37卷第11期,1998年11月。
宋燕輝,「初探台灣新政府的南海政策」,《新世紀智庫論壇》,台北:新世紀文教基金會,第10期,2000年。
宋燕輝,「南海地區安全戰略情勢之發展與現況」,《亞太區域研究》,台北:中研院亞太區域專題研究中心,2003年3月。
宋鎮照,「台海兩岸與東南亞國家之關係與策略」,《問題與研究》,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第35卷第5期,1996年5月。
沈明室,「中共東南亞戰略的美國因素」,《全球政治評論》,台中:國立中興大學國際政治研究所,第18期,2007年。
林正義,「亞太安全保障的新體系」,《問題與研究》,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 研究中心,第35卷第12期,1996年12月。
林正義,「十年來南海島嶼聲索國實際作法」,《亞太區域研究》,台北:中央研究院亞太區域專題研究中心,2003年3月。
邱丹陽,「中美南沙爭端中的美國因素」,《當代亞太》,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2002年5月。
胡念祖,「南海政策綱領施行十週年之檢討:南海島嶼主權維護」,南海回顧與展望研討會,1993年3月29日。
孫光民,「中共推動國際新秩序制約因素分析」,《中國大陸研究》,(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第44卷第7期,2001年7月。
徐立波,「試析新時期東盟大國平衡戰略」,《東南亞之窗》,南京: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界聯合會,第2期,2006年。
高朗,「後冷戰時期中共外交政策變與不變」,《政治科學論叢》,台北:國立台灣大學政治學系,第21期,2004年。
袁正清,「國際制度研究:理論、實證、趨勢」,《2005年:全球政治與安全報告》,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4年。
張中勇,「南海航運與交通安全」,南海回顧與展望研討會,2003年3月29日。
張秀三,「冷戰後東盟地區主義的發展與日本的應對」,《東南亞研究》,廈門:廈門大學東南亞研究院,2006年第3期,2006年。
張明亮,「南中國海爭端與中菲關係」,《中國邊疆史地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第13卷2期,2003年6月。
張雅君,「中共與美、日的亞太海權競爭:潛在衝突與競爭性機制」,《中國大陸研究》,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第41卷第5期,1998年5月。
張雅君,「世紀之交中共的軍事政策與亞太安全:防禦取向模糊性的探討」,《中國大陸研究》,(第42卷第3期,1999年8月。
張雅君,「十六大後的中國外交:相互依賴深化下的利益、挑戰與政策取向」,《中國大陸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國關中心,第46卷第2期,2003年3月。
張曉霞,「中國參與東盟主導的多邊機制的模式與特徵」,《世界經濟與政治》,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2007年1月。
莫大華,「後冷戰時期東協的軍備競賽與區域安全」,《問題與研究》,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第35卷第3期,1996年3月。
馬春海,「區域制度變遷與中國東盟合作」,《東南亞縱橫》,南寧:廣西社會科學院,2005年5月。
時永明,「東盟地區論壇與預防外交」,《國際問題研究》,北京:中國國際關係問題研究所,1998年2月。
陳欣之,「東協諸國對中國威脅論的看法與回應」,《問題與研究》,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1996年11月。
陳欣之,「三十年代法國對南沙群島主權宣示的回顧」,《問題與研究》,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第36卷第11期,1997年11月。
陳欣之,「南沙主權糾紛對台海兩岸關係的意義與影響」,《問題與研究》,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第38卷第7期,1999年。
陳奕平,「權利、機制與認同:對美國東盟地區論壇政策演變的分析」,《世界經濟與政治》,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2006年第1期,2006年。
陳鴻瑜,「南海問題的行政管轄權與制度」,南海回顧與展望研討會,1993年3月29日。
陸建人,「東盟的新安全觀」,《當代亞太》,北京:中國社科院亞太研究所,1999年。
賈慶國,「單邊主義還是多邊主義」,《現代國際關係》,北京: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2003年第8期,2003年。
趙洪,「試論印度與東盟關係」,《國際關係專論》,北京: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2006年第3期,2003年3月。
楚樹龍,「多邊外交:範疇、背景與中國的應對」,《世界經濟與政治》,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2001年第10期,2001年。
楊永明,「美國亞太安全戰略之理論分析」,《美歐季刊》,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1997年。
楊永明,「東協區域論壇:亞太安全之政府間多邊對話機制」,《政治科學論叢》,台北:國立台灣大學政治學系,第11期,1999年6月。
楊永明、唐欣偉,「信心建立措施與亞太安全」,《問題與研究》,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第38卷第6期,1999年6月。
劉中民、滕桂青,「20世紀90年代以來國內南海問題研究綜述」,《中國海洋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青島:中國海洋大學,2006年第3期,2006年。
劉相駿,「試析冷戰後東協安全共同體」,《太平洋學報》,北京:中國太平洋學會,2004年。
劉復國,「國家安全定位、海事安全與台灣南海政策方案之研究」,《問題與研究》,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第39卷第4期,2000年4月。
劉復國,「南海政策綱領核定十週年:當前性區域南海問題對話合作機制」,《南海政策回顧與展望研討會》,2003年3月29日。
蔡東杰,「中共大國外交的實踐及其對台灣之影響」,《全球政治評論》,台中:國立中興大學國際政治研究所,第五期,2004年。
蔡增家,「中共對東協外交」,《中國大陸研究》,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1998年9月號,1998年。
蔡鵬鴻,「試析南海地區海上安全合作機制」,《現代國際關係》,北京: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2006年第6期,2006年。
閻學通,「中國新安全觀與安全合作構想」,《現代國際關係》,北京: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1997年。
蕭全政,「論中共的和平崛起」,《政治科學論叢》,台北:國立台灣大學政治學系,第二十二期,2004年。
羅梭‧楚德,「澳洲的東亞安全政策:以台澳關係為主」,《澳洲研究》,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外交學系,第1期,2000年。
羅劍波,「冷戰後東盟安全合作的深化及其我國對南中國海安全環境的影響」,《玉溪師範學院學報》,第18卷,2002年第5期,2002年5月。
龐中英,「地區化、地區性與地區主義」,《世界經濟與政治》,第11期,2003年。

三、中文成果報告書

李文志、蕭全政,「東亞區域主義的發展與台灣的角色」,國科會東亞區域研究成果報告,中研院東南亞區域研究計劃,2000年。
蔡政文主持,《南海情勢發展對我國國家安全及外交影響成果報告》,(台北: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2001年11月。

四、英文專書

Bull, Hedley, “The Anarchical Society: A study of Order in World Politics”,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1980.
Camilleri , Joseph A., “Regionalism in the New Asia-Pacific Order”, (Northampton Massachusetts),2003.
Harding, Harry, “International Order and Organization in the Asia-pacific Region, East Asia in Transition: Toward a New Regional Order”,( New York: Institute of Southeast Asian Studies,) 1995.
Keohane, Robert O. “Neorealism and its crisis”,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1986.
Keohane , Rober O. and Nye, Joseph S. “Power and Interdependence”, (New York: Longman),2001.
Kim, Samuel, “China and the World: China’s Foreign Policy face the New Millennium”, (Western Press: Amember of Persus book, LLC), 1998.
Mahathir, Mohamad and Ishihara, Shitaro, “The voice of Asia: Two Leaders Discuss the coming century”, (New York: Kodansha International),1995.
Morgenthau, Hans Joachim, “politics among the nations the struggle for power and peace” , (New York: Alfred A. Knopf), 1960.
Ruggie, John Gerard, Multilateralism Matters: The theory and praxis of an institutional form”, (New York: Colombia University Press), 1993.
Sutter, Robert, ”Why Does China Matter?” , (Washington: The Washington Quarterly), Winter 2003-2004.
Waltz, Kenneth, “Theory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s”, Reading, Mass. : Addison-Wesley”, 1979.

五、英文期刊、官方報告

Acharya , Amitav, “Idea, Identity, and Institution-Building from the “ASEAN Way” to the Asia- pacific way?”, The Pacific Preview, Vol.10, No.3, 1997.
Cheng Joseph Y.S, “China's ASEAN Policy in the 1990s: Pushing for Regional Multipolarity”, comtemporary Southeast Asia: A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 Strategic Affairs, Vol. 21 Issue 2, Aug 1999.
Lee, Lai-To, “China’s assessments of China’s security policy”, International Affairs, Vol.73, No.2, Apr.1997.
Lin, Cheng-Yi, “Taiwan’s South China Sea Policy”, Asian Survey, (Los Angel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Vol.37No.5), 1997
McDougall , Derek, “Australian Approaches To Regional Security: Implication For Australian-Taiwan Relationships”, Taiwanese Journal of Australian Studies, Taipei: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Volume 3, 2000.
Narine , Shaun, “ASEAN and the Management of Regional Security”, Pacific Affairs, Vol.71, No.2, 1998.
Thao, Nguyen Hong ,  “Vietnam and the Code of Conduct for the South China Sea”, Ocean Development and International Law, Vol.32N.02, April-June 2001.
Tsamenyi , Martin and Herriman ,Max, “Ocean Energy and Law of the Sea”, The Need for a Protocol, Ocean Development and International Law, vol. 29,no 1, January-March ,1998.
Tonnesson ,Stein, “Can China Resolve The South China Sea Dispute?”, Working Papers, (Singapore: East Asian Institute of 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 2000
Tsamenyi ,Martin and Herriman ,Max, “Ocean Energy and Law of the Sea”, The Need for a Protocol, Ocean Development and International Law, vol. 29,no 1, January-March ,1998.
Vatikiotis , Michael, “Taming the Dragon”, Far Eastern Economic Review, August 3 1995.
Yuzawa , Takeshi, “The Evolution of Preventive Diplomacy in the ASEAN Regional Forum: Problems and Prospects”, “Asian Survey”, V.XLVI NO.5,(Los Angel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2006.
Department of Defense, “Office of International Security Affairs”, United States Strategy for the East Asia Pacific Region, Washington DC: Department of Defense, February 1995.
Congress House, “Peace and Stability in the South China Sea”, Congressional Record, Extension of Remarks, 104th Congress, 1st session, Congressional Record, , March 10, 1995.

六、中文網站資料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資料庫—南海專題,〈中國對南沙群島擁有主權的法理依據〉,http://www.fmprc.gov.cn/chn/ziliao/wzzt/2305/t10649.htm
中國在南海問題上的的基本立場以及解決南沙爭端的政策主張,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南海專題,2000年11月22日,http://www.fmprc.gov.cn/chn/ziliao/wzzt/2305/t10650.htm
鄭永年,「中國軟實力悄然響起」,2005年1月13日,中國網。http://big5.china.com.cn/chinese/HIAW/755732.htm
胡錦濤,「中國的發展:亞洲的際遇」,第二屆博鰲亞洲論壇開幕式演講,2004年4月24日,中國網,http://big5.china.com.cn/chinese/zhuanti/hp/551897.htm
楊志恆,「中共與南海週邊主要國家軍事交流」。http://www.inpr.org.tw:9998/inprc/pub/jounals/160-9/m169_3.htm
「菲律賓反對國際政治中的單邊主義抬頭」,新華網,2004年8月16日,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04-08/16/content_1793275.htm
「推動多邊主義發展,促進世界多極化進程:中國代表團團長、外交副部長王毅在第十四次不結盟運動外長會議上的談話」,2004年8月19日,http://www.fmprc.gov.cn/chn/gjwt/gjrdwt/t151070.htm
江澤民,「加快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步伐,奪取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更大勝利
——江澤民在中國共產黨第十四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1992年10月,http://news3.xinhuanet.com/ziliao/2003-01/20/content_697148.htm
胡錦濤,「胡錦濤在黨的十七大上報告」,新華網,2007年10月24日,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7-10/24/content_6938568_10.htm
「中國有關國際秩序的主張」文件,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2006年8月24日,http://www.fmprc.gov.cn/chn/wjdt/wjzc/t24778.htm
「中國關於新安全觀的立場文件」,北京: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文件,2002年7月31日,http://news.xinhuanet.com/zhengfu/2002-08/06/content_512599.htm
「我國敦促菲律賓停止侵犯中國主權」,新浪網,2000年2月4日,http://news.sina.com.cn/china/2000-2-4/59403.html
「我國要求菲律賓方面尊重中國領土主權」,新浪網,2000年2月1日,http://news.sina.com.cn/china/2000-2-1/58717.html
「中菲關於在南海建立信心措施的會議閉幕」,2001年4月5日,新浪網,http://news.sina.com.cn/c/223688.html
「海洋國際相關會議介紹」,行政院海洋巡防署,http://www.cga.gov.tw/Ocean/Nations_04.asp
郭崇倫,台灣與亞太安全對話,國策研究院,www.inpr.org.tw/publish/pdf/115_3.pdf
郭崇倫,「台灣與東協區域論壇的發展」,國策研究院,http://www.inpr.org.tw:9998/inprc/pub/jounals/110-9/m119_6.htm
劉學成,「關於在亞太地區開展預防性外交的幾點看法」,http://iaps.cass.cn/Bak/ddyt/0003-1.htm
「中國提出南海行為準則草案」,新浪網,1999年11月29日,http://news.sina.com.cn/china/1999-11-29/36150.html
「通訊專欄:南海行為準則」,中華歐亞基金會,2000年1月10日,http://www.fics.org.tw/issues/subject1.asp?sn=1460
「中國與東盟10國將有效落實南海各方行為宣言」,國際先驅導報,2006年11月15日,http://news.sina.com.cn/c/2006-11-15/093110501918s.shtml
「中菲越簽署馬尼拉協定 合作勘探南沙石油」,新華網,2005年3月14日,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world/2005-03/15/content_2698410.htm
「中華民國外交部針對中國與東協簽署《南海各方行為宣言》聲明」,2002年11月5日,http://www.mofa.gov.tw/webapp/content.asp?CuItem=2289&mp=4
「外交部就中菲越簽南海聯合探勘協議答客問」,中國石油網,2005年3月16日,http://161.207.1.13:82/gate/big5/www.oilnews.com.cn/gb/misc/2005-03/16/content_608095.htm
「翟昆:胡錦濤訪越—折射中國與東盟關係的未來」,中國評論新聞網,2005年10月26日,http://gb.chinareviewnews.com/doc/1000/5/3/0/100053095.html?coluid=32&kindid=507&docid=100053095
劉復國,「美國與東南亞」,http://iir.nccu.edu.tw/hpolicy/2006report/1-2.pdf
李明博,日本對南海衝突處理之政策研析,http://www.inpr.org.tw:9998/inprc/pub/jounals/170-5/m171_5.htm
「美國黑手伸向南海 中國政府表示“嚴重關注”」,南方網,2004年4月20日,http://big5.southcn.com/gate/big5/www.southcn.com/news/china/zgkx/200404200773.htm
「通訊專論:東協區域論壇之發展」,中華歐亞基金會,1999年3月10日,http://www.fics.org.tw/issues/subject1.asp?sn=1358
「台灣擬在南海太平島修建機場 越南提出抗議」,星島環球網,2007年9月15日,http://www.singtaonet.com:82/glb_military/200709/t20070915_618990.html
南海:共同開發大步走,新華網,2005年4月14日,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world/2005-04/14/content_2829754.htm

七、英文網站資料

Philippine foreign secretary calls for formal Code of Conduct on South China Sea,People’s daily online, 5 August, http://english.people.com.cn/200508/05/eng20050805_200568.html
Press Statement by The Chairmen of The 8th ASEAN Summit, The 6th ASEAN+3 Summit and ASEAN-China Summit, Phnom Penh, Cambodia, 2002, http://www.aseansec.org/13188.htm
Instrument of Extension of The Treaty of Amity and Cooperation in Southeast Asia to China, March 21,2003, http://www.aseansec.org/15268.htm
ASEAN-China Senior Officials Meeting 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Declaration on the Conduct of Parties in the South China Sea , Kuala Lumpur, 7 December 2004, http://www.aseansec.org/16888.htm
Declaration on Conduct of Parties in The South China Sea, November 4th, 2002, http://www.aseansec.org/13163.htm
THE KUALA LUMPUR STATEMENT 8 JUNE 1993 ESTABLISHMENT OF THE COUNCIL FOR SECURITY COOPERATION IN THE ASIA PACIFIC (CSCAP), http://www.cscap.org/kl.htm
ASEAN Declaration On The South China Sea ,Manila, Philippines, 22 July 1992 http://www.aseansec.org/1196.htm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校內紙本論文立即公開
同意電子論文全文授權校園內公開
校內電子論文延後至2011-01-29公開
校內書目立即公開
校外
同意授權
校外電子論文延後至2011-01-29公開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