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2808201811113800
DOI 10.6846/TKU.2018.00926
論文名稱(中文) 劉辰翁評點韋應物、李賀詩比較研究
論文名稱(英文) A study of Liu Cherweng’s pingdion of Wei YingWu and Li He’s Poems.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中國文學學系博士班
系所名稱(英文) Department of Chinese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106
學期 2
出版年 107
研究生(中文) 賴靜玫
研究生(英文) Jing-Mei Lai
學號 897010095
學位類別 博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18-05-17
論文頁數 177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張雙英
委員 - 李正治
委員 - 曾守正
委員 - 周德良
委員 - 殷善培
委員 - 張雙英
關鍵字(中) 劉辰翁
詩歌評點
韋應物
李賀
現象學文學批評
關鍵字(英) Liu Cherweng
poetry commentary
Wei Yingwu
Li He
phenomenological literary criticism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劉辰翁(1232-1297)是宋末元初詩歌評點的先驅。「評點」此種表述形式,具有「簡短」及「含蓄」的文字特質,而評點詩歌的閱讀過程,可視為批評家之文學思想、詩學觀點與審美
情趣,即「品評詩歌的況味」之體現。
    歷來對劉辰翁的認識,多見於各家文學史所著錄對於評點此一批評形式的介紹、劉辰翁的遺民身份、其人相關創作及其戮力於文學評點之功,尤其是涉及「小說評點」部分的討論和成果,明顯居多。其中,劉辰翁大量評點唐宋詩人詩作以進行其對詩家的鑑賞與考察,有其重要性,深具詩學研究的價值。惜目前以劉辰翁詩歌評點為主題的探究,多見根據劉氏既有的自述來概說、描述其詩學觀點,未能就其表層所述及的詩學觀點,藉「理論的批評」所得的理論之基,來對「作品」進行批評工作,抉發其意義。因此,本文選擇劉辰翁評點唐代詩人韋應物和李賀的作品為考察對象,引述西方「現象學文學批評」中的部分觀點為理論基礎,說明詩人在創作的過程中,眼前的景象均已被敷染上象徵的意涵,而劉辰翁則提出「平澹意趣」與「自然奇崛」的觀點勾勒兩位詩人的特色,除了說明語言上的精心安排、拈出背後所隱含的情意,其共通處則歸趨「語意稱情」、「自然情真」。
    值得留意的是,評點詩歌,是劉辰翁選擇如何回應家國之遽變衝擊、回應士人處境、在作品中求索如何回應「君子固窮」的內心痛楚,並復歸靜觀自身,回歸「晉人風致」的真誠體現。劉辰翁的詩歌評點,已從「為人」轉向「為己」,其從事評點活動的目的乃傾向於「紓思寄懷」,未必有意識地針對前代進行評說。在追慕、安頓心靈理想世界的過程中,也顯出其身為「作家」和「批評家」之間的角色越位之侷限。
英文摘要
Liu Cherweng (1232-1297) was a pioneer in the poetry commentary of the late Song and Yuan Dynasties. The expression of "comment"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nciseness" and "implicitness", and the reading process of poetry can be regarded as the literary thought, poetic point of view and aesthetic savor of the critics, that is, "the savor of poetry" epitomized.

    The traditional understanding of Liu Cherweng is more common in the descriptions of various literary histories, the introduction of this criticism style, the identity of Liu Chenweng's Adherents, his related creations and his contribution in literary criticism, especially the part of "Fiction Criticism". The discussion and results are obviously more. Among them, Liu Chenweng commented a lot on the poems of Tang and Song poets to carry out his appreciation and investigation of poets, which has its importance and profound value in poetic research. The current exploration based on Liu Cherweng's poetry commentary is based on Liu's existing self-reports to describe and describe his poetic views. They do not use the "theoretical criticism" on the poetic views mentioned in Liu's comment. The basis of the theory, to criticize and express its significance. Therefore, this article chooses Liu Cherweng's comment of the works of the poets - Wei Ying-wu and Li He in the Tang Dynasty as the object of investigation. It quotes some of the viewpoints in the Western "phenomenological literary criticism" as the theoretical basis, indicating that the poet's vision in the process of creation has been injected with symbolic meaning, while Liu Chenweng puts forward the views of the two poets in terms of the meaning of "flatness interest" and "natural surprise". Apart from explaining the elaborate arrangement of language and the affection behind it, the commonality are "speech emotion" and "natural sincere".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前人研究成果的省思	4
第三節	研究觀點及進路	8
第二章  劉辰翁的評點及詩論觀點	12
第一節	劉辰翁評點的目的、形式	12
第二節	劉辰翁生平與其詩歌評點的關係	23
第三節	劉辰翁詩論觀點:兼及作家與批評家,專業讀者之間	25
第四節	劉辰翁詩論的語境及其與時代關係	35
第三章  劉辰翁評說韋應物詩	41
第一節	劉辰翁論韋應物詩在文學史上的地位	43
第二節	劉辰翁評韋應物詩的詩學觀念及特色	50
第四章 劉辰翁評說李賀	68
第一節	劉辰翁論李賀詩在文學史上的地位	69
第二節	劉辰翁評李詩的詩學觀念及特色	77
第五章 結論	94
參考書目	97
附錄一:劉評點韋應物、李賀詩之整理	107
附錄二:明凌濛初刻朱墨套印本《韋蘇州集》書影	173
附錄三:欽定四庫本箋註李長吉歌詩	174
參考文獻
參考書目:
劉辰翁評點詩相關之古籍
【唐】韋應物  須溪先生校點韋蘇州集十卷、補遺一卷 明末朱墨套印本
【唐】李賀  李長吉歌詩  明末吳興凌濛初刊朱墨套印本
【唐】李賀  箋注評點李長吉歌詩  欽定四庫全書本
【明】高棅	《唐詩品彙》	四庫全書珍本一 ~ 十王雲五主編 商務
[案]唐詩品彙今有多種傳本,本文以四庫珍本為據;惟蔡瑜論文以為四庫本晚出又有刪略,非善本,另有學海書局影印明刊汪宗尼重定本

劉辰翁其他詩詞文相關之古籍
老子道德經評點 劉辰翁評 嚴靈峰輯 《無求備齋老子集成》初編 台北藝文印書館據明小築刊劉須溪先生校書九種本影印
列子沖虛真經評點八卷 劉辰翁評 《無求備齋老子集成》明天啟吳興閔氏刊朱墨套印本台北藝文印書館據明小築刊劉須溪先生校書九種本影印
莊子南華真經點校 劉辰翁點校 《無求備齋老子集成》續編 據明刊劉須溪點校三子本影印 台北藝文印書館
【宋】劉辰翁 《須溪集》,四庫全書珍本四集。
【宋】劉辰翁,段大林校點《劉辰翁集》,附錄,《四庫全書提要‧須溪集》江西人民
【宋】劉辰翁集 劉辰翁撰、段大林點校 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 1987
【宋】劉辰翁 《劉須溪先生記鈔》, 【明】天啓癸亥三年 楊讖西刋本。
【宋】劉辰翁 《須溪先生四景詩集》,四庫全書珍本十一集。
【宋】劉辰翁著、吳企明校注 2015《劉辰翁詞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清】紀昀 《欽定四庫全書.集部.養吾齋集》
【清】永瑢等 1965 《四庫全書總目》 ,北京:中華書局。
【清】阮元 1968 《四庫未收書目提要》,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今人整理校釋之詩集版本
吳企明 1994 《李賀資料彙編》 ,北京: 中華書局。
吳企明 2012 《李長吉歌詩編年箋注》 ,北京: 中華書局。
陶敏、王友勝 2011 《韋應物集校注》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

其他古籍
【清】《全唐詩》,北京:中華書局。
【清】何文煥 1981 《歷代詩話》 ,北京:中華書局。
【清】丁福保 1983 《歷代詩話續編》 ,北京:中華書局。
郭紹虞 1985 《宋詩話考》,北京中華書局。
郭紹虞輯 1987 《宋詩話輯佚》,北京中華書局。
嚴羽撰、郭紹虞校釋 1987 《滄浪詩話》,台北里仁。
吳文治文編 2006《遼金元詩話全編》南京:鳳凰出版社。
吳文治主編 1997《明詩話全編》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
吳文治 1998 《宋詩話全編》 ,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出版。
【清】永瑢、紀昀主編	四庫全書總目
【清】章學誠《文史通義》,北京:中華書局。
【清】章學誠《校讎通義》
【清】陳汝禎等修,匡汝諧等纂:《盧陵縣志》,臺北:成文出版社,1989。
【清】胡思敬	須溪集校勘續記	豫章叢書本
【元】脫脫等修撰宋史藝文志
【元】歐陽玄 1983  <圭齌文集> 《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明】錢士升	南宋書六十八卷	在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史部第三十一冊
【明】萬斯同 1989 《宋季忠義錄》,臺北:新文豐出版社。
【明】解缙等奉詔纂 1986 《永樂大典》,北京:中華書局。
【明】陳繼儒 1997 《晚香堂集》《四庫禁燬書叢書輯刊》,北京:北京出版社。
【清】陸心源集撰 1991《宋史翼》,北京:中華書局。
【清】厲鴞輯 1968  《宋詩紀事》,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近代】柯劭忞 1989 《新元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屈萬里編	國立中央圖書館善本書目初稿	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85.2 初版

現代學術著作
川合康三 2013 《終南山的變容 --- 中唐文學論集》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卞東波 2009 《南宋詩選與宋代詩學考論》 ,北京:中華書局。
方瑜 2005 《唐詩論文集及其他》,台北:里仁書局。
王力堅 1997《由山水到宮體 --- 南朝的唯美詩風》,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王次澄 1984《南朝詩研究》,台北:東吳大學。
王次澄 2011 《宋遺民詩與詩學》 ,北京:中華書局。
宇文所安 2007《盛唐詩》,台北:聯經出版社 。
宇文所安、韓南、李歐梵、王德威 2016 《哈佛中國文學研究四大家》,北京:中國社學科學出版社 。
朱光潛 2001 《詩論》 ,上海: 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朱光潛 2003 《談文學》,香港:三聯書店。
朱東霖、朱信元 2000 《中國文學新思維》 ,嘉義:南華大學 。
余來明 2015 《元明科舉與文學考論》,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
吳企明 1985 《唐音質疑錄》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 。
吳庚舜、董乃斌 1995 《唐代文學史 下》 ,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李正治 1986《至情衹可酬知己》,台北:業強出版社。
李正治 1988 《政府遷臺以來文學研究理論及方法之探索》 ,台北:臺灣學生 書局。
李達三 1931 《比較文學研究之新方向》 ,台北: 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李樹 2004 《中國科舉史話》,濟南:齊魯書社。
杜國清、艾略特 1972 《詩的效用與批評的效用》 ,台北: 純文學出版社。
沈松勤、胡可先、陶然 2006《唐詩研究》 ,浙江: 浙江大學出版社。
周勛初、余歷雄 2004 《師門問學錄》,南京:鳳凰出版社 。
周裕鍇 2017 《中國襌宗與詩歌》,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尚定 1994 《走向盛唐》,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林崗 2012 《明清小說評點》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林淑貞 2016《對蹠與融攝:唐人生命情調與審美風尚 ,台北:臺灣學生書局。
邵明珍 2013 《唐宋經典作家仕隱思想研究》,濟南:齊魯書社。
侯雅文 2009 《李夢陽詩學與和同文化思想》 ,台北: 大安出版社。
施淑 1998 《中國古典詩學論稿》 ,台北: 新地文學出版社。
柯慶明、林明德 1977 《中國古典文學研究叢刊》 ,台北:巨流圖書公司 。
洪子誠 1998 《作家的姿態與自我意識》,西安:陜西人民教育出版社。 
胡可先 2007 《唐代重大歷史事件與文學研究》,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
孫克強 2017 《唐宋詞學批評史論》,鄭州:河南大學出版社。
孫康宜、宇文所安 2016 《劍橋中國文學史》 ,台北:聯經出版社 。
孫琴安 1999 《中國評點文學史》 ,上海: 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徐復觀 1966《中國藝術精神》 ,台北:臺灣學生書局。
袁行霈 2006《唐詩風神及其他》,香港:香港城市大學出版社。
高春燕 2016《唐詩類型的文化闡釋》,北京:九州出版社。
張伯偉2002  《中國古代文學批評方法研究》 ,北京:中華書局。
張暉 2007 《詩史》,台北:臺灣學生書局。
張暉 2013 《無聲無光集》 ,浙江: 浙江大學出版社。
張暉 2014 《朝歌集》 ,浙江: 浙江大學出版社。
張夢機 1997《古典詩的形式結構》 ,台北:駱駝出版。
張雙英 、黃景進 1991 《當代文學理論》 ,台北: 合森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張雙英 1990 《中國文學批評的倫理與實踐》 ,台北: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
張雙英 2002 《文學概論》 ,台北:文史哲出版社。
張雙英 2013 《西方視域下的 --- 字源語文與文學文化》 ,台北: 臺灣學生書局有限公司。
張雙英 2013 《現當代西洋文學批評綜述》 ,台北:文史哲出版社。
張雙英 2016 《文學的「 內部研究」與「外緣研究」》 ,台北:文史哲出版社。
啓功 2009 《啓功說唐詩》 ,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
啓功 2016《詩文聲律論稿》 ,北京:中華書局。
章尚正 1997《中國山水文學研究》 ,上海:學林出版社。
章培恒、王靖宇 2002 《中國文學評點研究論集》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莫礪鋒 2003 《第二屈宋代文學國際研討會論文集》,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
莫礪鋒 2012 《寧鈍齋雜著》 ,南京:鳳凰出版社 。
許總 2006 《唐宋詩宏觀結構論》 ,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
陳伯海 1988 《唐詩學引論》 ,上海: 東方出版中心。
陳怡焮 1980《唐詩論叢》,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陳植鍔 1990《詩歌意象論》 ,北京:中國社學科學出版社。
傅璇琮、盧盛江、盧燕新2016 《唐代文學史》 ,台北:三民書局 。
喬象鍾、陳鐵民 1995 《唐代文學史 上》 ,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揚格 1998《試論獨創性作品》 ,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曾祖蔭 1987《中國古代美學範疇》,台北:丹青圖書有限公司。
焦印亭 2011 《劉辰翁文學研究》 ,北京:中國社學科學出版社 。
華倫、韋勒克 1976 《文學論》 ,台北: 志文出版社。
黃節 1999 《詩學》 ,台北: 學海出版社。
楊文雄 1983《李賀詩研究》,台北:文史哲出版社。
萬曼1982 《唐集?錄》 ,台北:明文書局。
葉嘉瑩 2016 《葉嘉瑩說中晚唐詩》,台北:大塊出版社 。
葉嘉瑩 2016 《葉嘉瑩說初盛唐詩》,台北:大塊出版社 。
葉慶炳 1977《唐詩散論》,台北:洪範書店有限公司。
葛曉音 1998 《詩國高潮與盛唐文化》,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葛曉音 2017 《唐詩流變論要》,北京:商務印書館。
廖明君 2005《生死攸關 --- 李賀詩歌的哲學解讀》,北京:東方出版社。
臺靜農 1989 《靜農論文集》,臺北:聯經出版社。
趙俊玲2013 《文選評點研究》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劉文忠 2015 《?柔敦厚與中國詩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劉毅青 2014 《徐復觀解釋學思想研究》,北京:新華書店。
蔡瑜 1990 《高?詩學研究》 ,台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委員會 。
蔡鎮楚 2005 《中國文學批評史》 ,北京:中華書局。
蔣寅 2003 《古典詩學的現代詮釋》 ,北京:中華書局 。
蔣寅 2013 《百代之中 --- 中唐的詩歌史意義》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蔣寅 2014 《詩海撈月 --- 唐代宗教文學論集》 ,北京:中華書局。
鄭騫 1972《景午叢編.上編》 ,臺北:中華書局。
鄭騫 1992 《永嘉室雜文》,臺北:洪範書店。
盧明瑜 1990《三李神話詩歌之研究》,台北:臺灣大學文學院。
錢鍾書 1987 《談藝錄》 ,台北:藍燈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
錢鍾書 1990《七綴集》,台北:書林出版有限公司。
錫德尼 1998《為詩辨謢》 ,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羅宗濤 2016 《魏晉南北朝文學思想史》,北京:中華書局。
羅根澤 1984 《中國文學批評史》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羅根澤 1991 《樂府文學史》,台北:文史哲出版社。
顧易生、蔣凡、劉明今 1996 《中國文學批評通史 宋金元卷》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顧隨 1992《顧羨季先生詩詞講記》,台北:桂冠圖書公司。

期刊論文
于立君、王安節 1998  <詩文評點源流初探> 收錄於《松遼學刊》《社會科學版》,第一期,總第《80》期, p.50~5 5.	
于立君、王安節 1999  <中國詩文諸種體裁評點及其興衰> 收錄於《松遼學刊》《社會科學版》,第一期,總第《84》期,p.44-48.	
于立君、王安節 2000.11  <“評點”的涵義和性質> 收錄於《語言文字應用》吉林四平師範學院,  第四期,p.34~3 6。	
王鍾陵 1 993.4  <總集與評點 --- 兼論文學史運動的動力結構>收錄於《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中國社會科學(京)》,p.25~38	
吳承學  <評點之興 --- 文學評點的形成和南宋的詩文評點> 收錄於《詩探索》p.24~3 3	
李春紅 <李賀之病對其詩歌意象的影響> 《阜陽師範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 2012 年第 1 期	
周京豔 <論韋應物歌行體詩歌>	 《名作欣賞》,2014 年08期
邵明珍 <韋應物仕隱心態平議——兼論其詩歌主導風格並非”高雅閒淡”> 《華東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04期	
胡經之 <詩中有畫情更深—讀韋應物《滁州西澗》>《文史知識》,1984年11期	
孫琴安 1997  <劉辰翁的文學評點及其地位>,收錄於 《天府新論》,第六期,P70 ~ 88	
孫琴安 1998 <試論中國評點文學的兩個來源> 收錄於 《遼寧大學學報》第五期(總第1 5 3期),p.67-7 1	
張李子 <淺析韋應物山水詩風貌> 《吉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 , 2017 年第 9 期	
張智華 2000<南宋所編詩文選本在中國學術史上的地位> 收錄於《北京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第五期,總第《161》期,p.6 1~67	
張雙英:〈從「意識」到「創造」—談「人」的創意〉,國文天地第27卷第12期	
焦印亭 <劉辰翁文學思想中的理學觀念> 《西南石油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 3卷 第 2期 2010年 3月 	
焦印亭 <劉辰翁批點杜甫詩論略> 《杜甫研究學刊》,2008年第1期,頁65-69
焦印亭 <劉辰翁研究百年述論> 《中州學刊》,2006年 7月 第 4期	
焦印亭 <劉辰翁詩文評點特徵尋繹> 《雲南民族大學學報 (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年 5月 ,第 27卷第 3期	
焦印亭 <劉辰翁與宋元之交江西詩風的轉變>《名作欣賞》,2011年08期	
焦印亭 <劉辰翁與宋末元初李賀詩的盛行> 《江西教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 , 2012 年 2 月 第 33 卷第 1 期	
楊玉成 1996  <劉辰翁:閱讀專家> ,收錄於 《國文學誌,宋代文化專號》,第三期,p.199 ~ 248	
劉宗彬 <劉辰翁年譜> 《吉安師專學報》,第18卷 第3期 (1997年9月),頁58-67。
蔣寅 <自成一家之體,卓為百代之宗——韋應物的詩史意義>《社會科學戰線》,1995	
蕭馳 <不平常的平常風物:“閑居”姿態與韋應物的自然書寫> 《中華文史論叢》, 2016年03期	

學位論文
中村加代子1983 《劉辰翁文學批評研究》,台北台灣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指導教授張建先生
蔡瑜1990《宋代唐詩學》,台北台灣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論文
蔡娉婷1996 《劉辰翁評杜研究》,台北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論文,指導教授簡恩定先生
陳建安、高友工1998《「文學研究理論」架構析論》,台北淡江大學中國文學學系博士論文,指導教授李正治先生
張靜2004《劉辰翁評點研究》,南京南京大學中國古代文學博士論文,指導教授莫礪鋒先生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晝
侯雅文 2013 <劉辰翁評說韋柳詩及其所據之文化思想(第2年)> 期末報告
計晝編號: NSC 100-2410-H-004-124-MY2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校內紙本論文立即公開
同意電子論文全文授權校園內公開
校內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校外
同意授權
校外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