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2808201308250400
DOI 10.6846/TKU.2013.01187
論文名稱(中文) 國軍「精粹案」組織變革對志願役士官留營意願影響之研究:以空軍各基地為例
論文名稱(英文) Impact of Organizational Change on Retaining Intention of Voluntary officers:A Survey in Air Force Bases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公共行政學系公共政策碩士在職專班
系所名稱(英文) Department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101
學期 2
出版年 102
研究生(中文) 賴德成
研究生(英文) Te-Cheng Lai
學號 700640138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13-07-03
論文頁數 108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黃一峯
委員 - 吳東林
委員 - 劉淑惠
關鍵字(中) 組織變革
工作壓力
留營意願
關鍵字(英) Organizational Change
Working Pressure
Retaining Intention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國軍單位因彼此關係緊密,又與國家安全相關,因此每推動一項政策或是執行每一項行動,都是牽一髮而動全身,由於目前為了配合「募兵制」的推動,因此改變了募徵的比例,在國軍組織不斷精簡與改革的情形下,志願役國軍人員面臨組織變革會否抱持不同因應態度,而目前改革持續進行,志願役國軍人員對組織變革所持態度會否影響其工作壓力,有高素質的人才,才能提升國軍武器、裝備的操作與任務的有效執行,達到最高的組織效能,然國防單位首次大規模推動人事精簡,在許多方面的規劃尚未完成,使得過渡時期中志願役留任率偏低,本研究以工作壓力等作為概念性架構,試圖了解志願役國軍人員在組織變革前後的工作壓力以及對留任意願是否有所改變。
本研究實際發放的問卷數量為1742份,扣除無效問卷91份,則有效問卷數量為1651份,有效問卷回收率為94.78%,研究結果如下所示:
1.不同的性別對於留營意願具有顯著差異
2.不同的年齡、階級、服役年資對於組織變革、工作壓力、留營意願具有顯著差異
3.不同的婚姻狀況對於組織變革、留營意願具有顯著差異
4.不同的教育程度對於工作壓力具有顯著差異
5.不同的工作類別對於組織變革具有顯著差異
6.不同的招募來源對於組織變革、工作壓力具有顯著差異
7.組織變革、工作壓力、留營意願具有顯著相關
8.組織變革對工作壓力、工作壓力對留營意願分別具有負向影響
9.組織變革對留營意願具有正向影響
英文摘要
National military units have close relationship with one another, and are related to national security. Therefore, when national military units enforce a policy or take an action, it will be a domino effect. Currently, in coordination with promotion of “enlisting system,” the proportion of the enlisting number is adjusted. Whether the voluntary military personnel will hold different corresponding attitudes under the condensation and reformation of the national military? In addition, whether the attitudes held by the voluntary military personnel will influence their working pressure under the situation of continuous reformations? With high quality personnel, weapons of national military, operation of the equipment, and the effective conduction of missions will meet the highest organizational efficacy achieve. However, it is the first time for the national defense units to enforce staff downsizing, which the plan has not completed in many aspects, and thus results in the low retention rate in transition period. Adopting working pressure as the concept framework, this research attempted to understand the voluntary military personnel’s working pressure before and after organizational changes and whether it will influence their willingness to retain the post.
This study totally sends 1742 copes of questionnaires. After deducting 91 copes of invalid questionnaires, this study gather 1651 copes of valid questionnaires finally and the effective response rate is 94.78%. The research results are listed as follows: 
1. Different genders have significantly difference in retaining intention.
2. Different ages, ranks, and service experiences have significantly difference in retaining intention.
3. Different marital statuses have significantly difference in organization reform and retaining intention.
4. Different educational backgrounds have significantly difference in working pressure.
5. Different working classifications have significantly difference in organizational change.
6. Different enlisting resources have significantly difference in organizational change and working pressure.
7. Organizational change, working pressure, and retaining intention have positive correlation.
8. Organization reform has negative influence on working pressure, and working pressure has negative influence on retaining intention as well. 
9. Organizational change has positive influence on retaining intention.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目次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	1
第二節 研究動機	4
第三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5
第四節 研究範圍	6
第五節 研究流程	6
第二章 文獻探討	9
第一節 組織變革	9
第二節 工作壓力	16
第三節 留任意願	28
第四節 組織變革、工作壓力及留任意願相關研究	33
第五節 本章小結	36
第三章 研究方法	37
第一節 研究架構	37
第二節 研究假設	38
第三節 變項定義與衡量	39
第四節 資料蒐集過程	43
第四章 統計分析	53
第一節 敘述統計	53
第二節 差異分析	56
第三節 相關分析	78
第四節 迴歸分析	80
第五章 結論	85
第一節 研究發現	85
第二節 建議	91
參考文獻	93
附錄	105
 
表目次
表2-1 組織變革的定義	9
表2-2 各學者對壓力定義	17
表2-3 各學者對工作壓力定義	18
表2-4 與國軍有關的工作壓力感受,以及相關影響因子	27
表3-1 組織變革之衡量題項	40
表3-2 工作壓力之衡量題項	41
表3-3 留任意願之衡量題項	42
表3-4 各單位問卷發放彙整表	43
表3-5 受測樣本資料特性分析	45
表3-6 組織變革調查表之信效度分析表	47
表3-7 工作壓力調查表之信效度分析表	49
表3-8 留任意願調查表之信效度分析表	50
表4-1 組織變革變項同意程度之平均數、標準差	53
表4-2 組織變革層面同意程度之平均數、標準差	54
表4-3 工作壓力變項同意程度之平均數、標準差	54
表4-4 工作壓力層面同意程度之平均數、標準差	55
表4-5 留營意願變項同意程度之平均數、標準差	56
表4-6 不同性別受訪者在組織變革各層面之差異分析	57
表4-7 不同年齡受訪者在組織變革層面之差異分析	57
表4-8 不同婚姻狀況受訪者在組織變革層面之差異分析	58
表4-9 不同階級受訪者在組織變革層面之差異分析	60
表4-10 不同教育程度受訪者在組織變革層面之差異分析	61
表4-11 不同服役年資受訪者在組織變革層面之差異分析	62
表4-12 不同工作類別受訪者在組織變革層面之差異分析	63
表4-13 不同招募來源受訪者在組織變革層面之差異分析	64
表4-14 不同性別受訪者在工作壓力各層面之差異分析	65
表4-15 不同年齡受訪者在工作壓力層面之差異分析	66
表4-16 不同婚姻狀況受訪者在工作壓力層面之差異分析	67
表4-17 不同階級受訪者在工作壓力層面之差異分析	68
表4-18 不同教育程度受訪者在工作壓力層面之差異分析	70
表4-19 不同服役年資受訪者在工作壓力層面之差異分析	71
表4-20 不同工作類別受訪者在工作壓力層面之差異分析	72
表4-21 不同招募來源受訪者在工作壓力層面之差異分析	74
表4-22 不同性別受訪者在留營意願各層面之差異分析	75
表4-23 不同年齡受訪者在留營意願層面之差異分析	75
表4-24 不同婚姻狀況受訪者在留營意願層面之差異分析	75
表4-25 不同階級受訪者在留營意願層面之差異分析	76
表4-26 不同教育程度受訪者在留營意願層面之差異分析	76
表4-27 不同服役年資受訪者在留營意願層面之差異分析	77
表4-28 不同工作類別受訪者在留營意願層面之差異分析	77
表4-29 不同招募來源受訪者在留營意願層面之差異分析	77
表4-30 組織變革與工作壓力之相關分析	79
表4-31 組織變革與留營意願之相關分析	79
表4-32 工作壓力與留營意願之相關分析	80
表4-33 管理成效、變革成效、工作成效預測工作壓力之迴歸係數摘要表	80
表4-34 管理成效、變革成效、工作成效預測工作負荷之迴歸係數摘要表	81
表4-35 管理成效、變革成效、工作成效預測心理因素之迴歸係數摘要表	81
表4-36 管理成效、變革成效、工作成效預測生理因素之迴歸係數摘要表	82
表4-37 管理成效、變革成效、工作成效預測人際因素之迴歸係數摘要表	83
表4-38 管理成效、變革成效、工作成效預測生涯發展之迴歸係數摘要表	83
表4-39 工作負荷、心理因素、生理因素、人際因素、生涯發展預測留營意願之迴歸係數摘要表	84
表5-1 不同背景的國軍人員對於組織變革、工作壓力及留任意願之差異	87
表5-2 組織變革與工作壓力之相關分析	88
表5-3 組織變革與留營意願之相關分析	89
表5-4 工作壓力與留營意願之相關分析	89
表5-5 各變項之迴歸係數摘要表	90
 
圖目次
圖1-1 研究流程圖	8
圖2-1 反應型觀點的壓力模式	19
圖2-2 互動型觀點的壓力模式	20
圖2-3 壓力的歷程	21
圖2-4 Hellriegel、Slocum & Woodman 對工作壓力來源的分類	22
圖2-5 統合性的工作壓力模式	24
圖3-1 本文研究架構	37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丁一倫(2002)。影響員工離職傾向因素之探討-以台中地區國際觀光旅館為例。朝陽科技大學休閒事業管理系碩士論文。
尹曉穎(1994)。國營事業人員精簡方案與被留用人員之組織行為的關係。國立台灣大學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延皊(2001)。學生事務主管工作壓力之研究:以中區大專院校為例。東海大學公共事務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王國揚(2002)。角色衝突、工作壓力與離職傾向關係之探討–以財政部台灣省中區國稅局為例。國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王太山(2002)。組織變革、組織承諾與工作壓力相關性之研究-以雲嘉地區郵政員工為例。國立嘉義大學碩士論文。
王傑明(2003)。主管領導行為、工作特性、工作滿意度與離職傾向之關係研究-以高科技產業員工為例。國立成功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王文輝(2008)。國軍單位組織文化、領導行為、工作特性與離職傾向之研究-以國軍A部隊志願士兵為例。臺灣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王中天(2011)。從需求溝通滿意度探討募兵制官兵轉服或續服意願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傳宇(2011)。加入志願役,生命有意義?─短期服役志願役軍人離營與就業之研究。世新大學行政管理系碩士論文。
朱明謙(2000)。高科技產業員工休閒行為、工作壓力與工作績效之研究。私立義守大學工業科技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吳秉恩(1986)。組織行為學。台北:華泰。
李文銓(1991)。內外控、工作特性、工作壓力與工作滿足、身心健康間之關係。政治大學心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漢盈(1994)。組織變革中員工態度之研究「我國國營電信事業員工的調查分析」。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青芬、李雅婷、趙慕芬合譯(1995)。組織行為學(第六版)。台北:華泰。譯自Stephen P. Robbins,1992。
李聲吼(1997)。人力資源發展的能力內涵。就業與訓練,15(2),51-58。
李培齊、徐宜輝(1998)。職業軍官個人屬性、工作壓力與工作滿足之關聯性研究。人力資源學報,9,88-103。
吳明隆(2006)。SPSS 統計應用學習實務:問卷分析與應用統計。台北市:知城數位科技。
李永光(2008)。海巡機關基層志願役軍官工作壓力與離職傾向之研究-以海巡署南部地區巡防局為例。台東大學區域政策與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
何琨善(2009)。國軍組織變革與人員離退關係之研究-以台南空軍基地為例。義守大學管理學院碩士論文。
吳育滿(2011)。國軍精進士官制度組織變革認知、工作士氣與留任意願關係之研究:以空軍某聯隊為例。南台科技大學高階主管企管碩士論文。
吳昇峰(2011)。組織變革對領導行為、人員留任意願與工作投入影響之相關性研究-以憲兵精粹案為例。國立彰化師範大學企業管理學系國際企業經營管理碩士論文。
林少龍(1995)。組織因素、工作壓力及組織承諾之相關研究。私立文化大學國際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俊毅,吳美連(2000)。人力資源管理-理論與實務。台北:智勝。
林郁絲(2000)。組織變革中國民小學教師角色壓力之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國民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建煌(2002)。管理學。台北:智勝。
邱皓政(2004)。量化研究與統計分析。台北:五南。 
林志維(2009)。現行國軍精進士官制度對激勵志願役士官留營意願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科技應用與人力資源發展學系人力資源碩士在職進修專班碩士論文。
林榆康(2011)。國軍志願役士兵留任意願之探討-以蘭陽地區指揮部為例。華梵大學工業工程與經營資訊學系碩士論文。 
侯望倫(1984)。工作壓力的實證研究:組織氣候、角色特性、人格特質與壓力症狀的關係。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胡曉姍(1992)。員工工作配適性程度、工作滿足、工作壓力三者之關係研究-以台北地區製造業與服務業為研究對象。淡江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俞筱鈞譯(1996)。適應與心理衛生:人生週期之常態適應。台北:揚智。
孫安迪(2000)。你有沒有壓力症候群?中國時報,39版。
洪永靖(2002),組織變革下員工反應形成之研究-以壓力模型分析。國立中正大學勞工研究所碩士論文。
施蕙華、曾麗娟(2003)。工作壓力感受、社會支持、工作滿意與離職傾向之關連性研究-以職業軍官為例。復興崗學報,97,37-53。
施慧敏(2006)。組織變革與員工組織承諾及士氣間關聯性之研究-以國防部「精進案」為例。國立中山大學管理學院高階經營碩士學程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洪鵬堯(2007)。精進軍備獲得流程與管理。國防大學管理學院戰略班專文。
侯嘉昌(2009)。知識工作者藉由部落格進行知識分享對壓力紓解之影響研究。大同大學資訊經營研究所碩士論文。
范萬國(2011)。我國空軍志願役士兵招募成效之探討-以空軍基地為例我國空軍志願役士兵招募成效之探討-以空軍基地為例。國防管理學院國防財務資源研究所碩士論文。
徐聯恩(1996)。企業變革系列研究。台北:華泰。
國防部「國防報告書」編纂委員會(2006)。中華民國95 年國防報告書。台北:國防部。
國防部「國防報告書」編纂委員會(2009)。中華民國98 年國防報告書。台北。國防部。
郝昇騰(2010)。志願役士兵離退傾向之探討:以南部空軍某部隊為例。義守大學管理學院碩士論文。
國防部「國防報告書」編纂委員會(2011)。中華民國100 年國防報告書。台北:國防部。
陳嘉尚(1985)。人格特質、成長需求、角色壓力與工作滿足、離職意願相關研究。中原大學企管所碩士論文.
郭崑謨(1993)。管理概論。台北:三民。
許士軍(1993)。管理學。台北:東華。
張春興(1995)。現代心理學。台北,東華。
陸洛(1997)。工作壓力之歷程:理論與研究的對話。中華心理衛生學刊,10(4),19-51。
莊順天(1999)。工作特性、工作滿足、組織承諾與離職意願之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梁成明與羅新興 (2001)。國軍志願役軍官工作壓力之研究。國防管理學報,22(2),1-13。台北。
郭靜晃(2002)。社會福利策劃與管理。台北:揚智。
陳柏齡(2002)。國中生生活壓力、失敗容忍力與憂鬱傾向之關係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陳淑娟(2002)。環境不確定下,經營策略、人力資源彈性策略之探討—以高科技公司為例,國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湘琬(2003)。教師人格特質、工作特性、工作滿足、組織承諾與離職傾向相關性之研究-以南部地區為例。義守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順泰(2003)。組織政治知覺的類型及其對工作投入與工作壓力之影響。國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張仕宏(2004)。組織變革認知與員工工作壓力及組織承諾關聯性之研究─以三家國防機構合併案為例。中原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張樹忠(2007)。工作壓力、組織承諾、工作滿足與工作績效之關聯性研究--以海軍女性軍士官為例。國立高雄海洋科技大學航運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進賢(2007)。志願役士兵人格特質、社會支持與工作滿意對離職傾向之研究-以陸軍南部地區部隊為例,崑山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新民(2007)。擴充實施募兵制之相關配套措施。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
郭木智(2009)。陸軍志願役士兵留營意願影響因素之研究,朝陽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張譽霖(2010)。志願役士兵離營意願因素分析─以陸軍通信兵為例。國防大學政治作戰學院社會工作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昌宏(1990)。員工面臨民營化變革之態度分析─以航空貨物集散站開放民營為例。國立交通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曾國斌(2001)。不同產業與人格特質從業人員其工作壓力之差異分析。國立成功大學工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英忠(2001)。現代管理學。台北:華泰書局。
黃于峻、邱敬夫(2001)。組織轉型注意要點。會計月刊,189,16-17。
黃仲銘、陳文章(2002)。企業技術創新績效影響因素之研究。長榮管理學報,6(1),17-39。
湯柏齡,陳永煌,諶立中(2002)。工作壓力。中華職業醫學雜誌,9(2),145-14頁。
黃義僕(2005)。組織變革對生涯發展及離職傾向關係之研究─以海軍軍官為例。義守大學管理學院碩士論文。
曾明源(2007)。國軍志願役士兵留營意願探討—以後勤單位為例,中華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閔漢瑋(2009)。海軍艦艇單位志願役士兵工作滿意與離職傾向之研究》,樹德科技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玉惠(1991)。工作壓力的實證研究-以台北市報社文字記者為例。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世南、許友耕 (2001)。組織變革歷程干預行動與員工反應改變之縱貫研究。台灣社會學會第二十四屆年會發表論文。
劉立倫(2001)。國政研究專題「軍備體系的整合與發展」。國家政策論談壇,5(1) ,13-24。
劉雅雲(2001)。兒童保護社會工作人員職務勝任感與留職意願之研究。東海大學社會工作學碩士論文。
劉泳倫(2003)。基層消防人員休閒參與、工作壓力與工作滿意之相關研究。國立雲林科技大學休閒運動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爾榮(2004)。國軍志願役士兵投考因素對人力招募策略之研究—以海軍志願役士兵為例。義守大學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楊志清、郭國誠(2009)。因應募兵時期士兵工作滿意度研究-以陸軍志願士兵為例。陸軍學術雙月刊,45(507),159。
趙子維(2011)。志願役士兵留營意願影響因素之研究。朝陽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系碩士論文。
廖國峰、范淼、王湧水(2002)。從個體觀點探討組織成員因應組織變革之研究。管理學報,19(3),451-474。
鄧東濱(1998)。管理技巧:員工問題之診斷與處理。台北:格致。
蔡萬來(2004)。臺北市政府警察局員警工作壓力之研究。銘傳大學公共管理與社區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
鄭銀城(2007)。國軍志願士兵工作特性、上司領導風格、工作滿足、組織承諾對離職傾向影響之實證研究。東吳大學商學院企業管理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蔡明原(2009)。國軍志願役士兵留營意願之探究─工作價值觀、工作滿意度與組織承諾因素。樹德科技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潘孝宜(2010)。陸軍軍、士官工作壓力、工作滿足及組織承諾之相關性研究-以組織精簡後留任人員為例。中華大學科技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盧俊宏(2000)。運動心理學。台北:師大書苑。
賴墩謙(2007)。組織文化對工作滿足集募兵制度推行成效之相關性探討-以空軍航機保修部隊為例。私立靜宜大學碩士論文。
繆敏志(1993)。工作壓力之理論基礎與模式及其管理方法。中國行政,53,21-46。
顧淑馨譯(1996)。競爭大未來。台北:智庫。
顧忠平(2005)。員工之組織變革認知與其組織承諾關聯性之研究-以國防部軍政體系幕僚機構為例。中原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顏鴻傑(2010)。工作鑲嵌程度與員工離職傾向之關係:以國軍志願役士官為例。中華大學行政管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二、英文部分
Ajzen, I.(1991). The theory of planning behaviour.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the Human Decision, 50:179-211.
Appelbaum, S. H., St-Pierre, N., and Glavas, W. (1998). Strategic organizational change: the role of leadership, learning, motivation and productivity. Management Decision, 36(5):289-301.
Beehr, T. A. and Newman, J. E. (1978). Job stress, employee health, and organizational effectiveness: A facet analysis, model and literature review. Personnel Psychology, 31:665-699.
Bateman, S. and S. Strasser, (1984). A longitudinal analysis of the antecedents of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27:95-112.
Bullock, W. A., and Batten, D. (1989). Organization development and business. Horizons, 23(3):14-26. 
Beehr, T. A. (1995). Psychological stress in the workplace. London: Routledge.
Bourbonnais, R. and Mondor, M. (2001). Job strain and sickness absence among nurses in the province of Quebec. American Journal of Industrial Medicine. 39(2):194-202.
Caplan, R. D., and Jones, K. W. (1975). Effects of workload, role ambiguity, and type A personality on anxiety, depression, and heart rate. Journal of appalled psychology, 60:713-719.
Cooper, C. L., and Marshall, J. (1976). Occupational sources of stress: 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relating to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nd mental ill health. Journal of Occupational Psychology, 49:11-28.
Carlson, J. G., and Hatfield, E. (1992). Psychology of emotion. Orlando, FL: Harcourt Brace Jovanovich.
Cumming, T.G. and Worley C. G., (1997) Organization development and change. St. Paul:West Publishing.
Dalton,D.R. ,Todor,W.D.andKrackhardt,D.M. (1982). Turnover overstated:the function taxonomy,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Vol.7:117-123.
Daft, R. L. and Steers, R.M. (1986). Organizations:A Micro/Macro Approach. IL:Scott Foreman and Company.
Donnelly, MA, C Guyer, DM Krempels, and HE Braker.(1987). The tadpole of Agalychnis calcarifer (Anura: Hylidae). Copeia, 1987(1):247-250.
Davis, F. D., Bagozzi, R. P., and Warshaw, P. R.(1990). Extrinsic and intrinsic motivation to use computers in the workplace, Journal of Applied Social Psychology (22:14):1111-1132.
Drucker, P. F. (1993). Drucker on management.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21: 25.
Donaldson, L. (1999). Performance-driven organizational change:the organizational portfolio. California : Sage.
French, J. R. P, Jr. and Kahn, R., (1962). A programmatic approach to studying the industrial environment and mental health. Journal of Social Issues, 18:1-47.
Fleming, R. (1984). Toward on integrated approach to the study of stres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46(4):939-949.
Farkas, A. and L. E. Tetrick (1989), A three-wave longitudinal analysis of the causal ordering of satisfaction and commitment on turnover decisions,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74:855-868.
Genevieve, E.C. (1990). Retention: Has it obstructed nursing`s view? Nursing Administration, 14(4):70-75.
Gresov, C., Haveman, H.,and Oliva, T. (1993). Organizational design, inertia, and the dynamics of competitive response. Organization Science, 4:181-208.
Greenberg, D. (1995). Comprehensive stress management. New York:Viking.
Hrebiniak, L. G., and Alutto, J. A. (1972). Personal and role-related factors in the development of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 17:555-573.
Hellriegel, D., Slocum, J. W. Jr. and Woodman , R. W. (1986). Work stress.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New York:West Publishing Company.
Ivancevich,J. M. and Matteson, M. T.(1980). Stress and work: A managerial perspective. Glenview,IL:Scot. Foresman, 17:1-13.
James L. Price and Charles W. Mueller(1981), A causal model of turnover for nurse.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24(3):543-565.
Jamal, M. (1990). Relationship of job stress and type-a behavior to employees' job satisfaction,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Psychosomatic Health Problems, and Turnover Motivation. Human Relations, 43(8):727-738.
Kahn, R. L., and Quinn, R. P. (1970). Role stress: a framework for analysis. In A. McLean (Ed.), Occupational Mental Health. New York: Rand McNally.
Kanter, S. and Todd, D. J. (1992). The challenge of organizational change:how company experience it and leaders guide it. New York:Free Press
Lewin, K. (1947). Frontiers in group dynamics: Concept, method, and reality in social science. Human Relations, 1:5-41.
Leavitt, H. J. (1964). Applied organizational change in industry: structural, technical, and human approaches. in Cooper, W.W., Leavitt, H. J., and Shelly, M. W. (Ed.), New Perspectives in Organizational Research, John Wiley, New York, N.Y.
Leavitt, H. J. (1965). Applied organizational change in industry: structural, technological and humanistic approaches, in handbook of organizations, ed. James G. March Skokie, Ⅲ. : Rand McNally, 1144-1168.
Lutton, T. A. (1988). A study of burnout, stress, and coping strategies among elemenetary principals. ED.D.diss.,University of La Verne.California. Ann Arbor:VMI. 1988. 8909377.
Mobley, W. H. (1977). Intermediate linkages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job satisfaction and employee turnover.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62(2): 237-240.
McLean, A. A. (1979). Work stress. USA:Addison-Wesley.
Mobley, W. H., Griffith, R.W., Hand, H.H., and Meglino, B.M. (1979). Review and conceptual analysis of the employee turnover process. Psychological Bulletin, 86:493-522.
Mowday, R. T.,Steers, R.M., and Porter, L. W.(1979). The measurement of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 14(2):224-247.
Mowday, R., Porter, T., Steers, W. L., and Richard, M., (1982). Employee-organization linkages: the psychology of commitment, absenteeism, and turnover. New York: Academic press, Inc.
Martin, T. N., and Schermerhorn, J. R. (1983). Work and non-work inference on health: A research agenda using inability to leave as a critical variable.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8(4):650-659.
Mathieu, J. E. (1991). A cross-level nonrecursive model of the antecedents of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and satisfaction.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76, 607-618.
Nalder, D. A., and Lawler, E. E. (1983). Quality of work life: Perspectives and directions. Organizational Dynamics, 11(3):20-30.
O'Connor, C. A. (1993). Resistance: the repercussions of change. Leadership and Organization Development Journal, 14(6):30-36.
Price, J.L.,(1977),The Study of Turnover, Ames :the iowa state university press.
Parker, Donald F., DeCotiis, and Thomas A.(1983), Organizational strategies for、handling job stress.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Performance, 32: 160-177.
Rench, J. R. P., et al. (1974). Adjustment as a Person-Environment Fit, Coping and Adaption. New York: Basic Books.
Rusbult, C.E., and Farrell, D. (1983). A longitudinal test of the investment model: The impact of job satisfaction, job commitment, and turnover of variations in rewards, costs, alternatives and investments.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68:429-438.
Revicki, D. A., and May, H. J. (1985). Occupational stress, social support, and depression. Health Psychology, 4:67-77.
Robbins, S.P. (1993). Organization Behavior. Englewood Cliff, N.Y:Prentice Hall.
Robbins, S.P. (2001). Organizational Behavior:Concepts, Controversies and Applications (9th Ed.).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 Hall.
Selye, H. (1956). The stress of life. New York:McGraw-Hill.
Schuler, R. S. (1980). Definition and conceptualization of stress in organizations.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Performance, 25:184-215.
Szilagvi, A. D. and Wallace, M. J. (1983).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Performance, 3rd edition. Illinois: Scott, Forman and Company.
Steel, R. P. and N. K. Ovalle(1984), A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research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behavioral intention and employee turnover,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69:673-686.
Sheppard, B.H., Hartwick, J., and Warshaw, P.R., (1988). The theory of reasoned action: a meta-analysis of past research with recommendations for modifications and future research, 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 15(3):325-343.
Tichy, N. and Devanna, M. (1986). The Transformational Leader. New York:John Wiley and Sons.
Webber, R. A. (1979). Management: basic element of managing organization. New York: Prentice Hall.
Yerkes, R. M., and Dodson, J. D. (1908). The relation of strength of stimulus to rapidity of habit formation. Journal of Comparative Neurology and Psychology, 18:459-482.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校內紙本論文立即公開
同意電子論文全文授權校園內公開
校內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校外
同意授權
校外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