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2807200909435900
DOI 10.6846/TKU.2009.01436
論文名稱(中文) 中央颱洪應變分析研判功能之研究
論文名稱(英文) Study on the Function of Analysis and Interpretation of CEOC Responding to Typhoon and Flooding of Government in Taiwan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公共行政學系公共政策碩士班
系所名稱(英文) Department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97
學期 2
出版年 98
研究生(中文) 紀和欣
研究生(英文) Ho-Hsin Chi
學號 692550048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09-06-25
論文頁數 178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劉淑惠
委員 - 陳志瑋
委員 - 王怡文
關鍵字(中) 颱洪應變
主動預警
被動搶救
防災宣導
超大豪雨
關鍵字(英) responding to typhoon and flooding
proactive warning and evacuation
passive rescue action
disaster prevention education
extremely torrential rain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自2001年桃芝颱風侵襲後,中央災害應變中心之颱洪應變,採取主動疏散避難,取代早期在危機事件發生後的傳統式被動搶救。分析顯示,因颱洪災害而死亡及失蹤人數,在主動應變前約為應變後的2倍。應變前死亡及失蹤人數與24小時集中豪雨有關,而應變後則與颱風襲台期間的總雨量關係更為密切。顯見,應變已然奏效,然而應變後與總雨量高度的密切關係,顯與過度開發及濫墾有關,雖然集中豪雨已過,但因土壤含水量豐富,一旦有稍大雨勢,因人們的疏忽而造成二度災害。
颱洪應變之主動預警疏散,必須充分掌握颱風動態、降雨之強度與空間分佈,以及環境脆弱地區可能致災規模與衝擊程度等加以綜整、分析和研判等。要提升分析研判功能,加強基礎硬體建設及充實資料庫、發展模式與方法,建置分析決策與管理系統、強化橫向資料整合研判與合作和強化溝通與表達能力,以及加強防災宣導與建立社區防救災觀念等是必要的。
卡玫基造成中南部嚴重水患,除超大雨量集中、超大豪雨發生於深夜至凌晨及颱風環流與西南氣流在台灣西南沿海會合之前所未有的氣象條件外,就颱洪應變而言,中央災害應變中心的分析研判會議及工作會報之舉行狀況,似乎有些關連。然而此次氣象預報未能符合國人的期望,因此,如何強化颱風豪雨預報能力及分析研判功能是必須的。中央氣象局在風雨預報更新頻率及警報呼籲的力道不足,也是需要改進的。此外,颱洪期間的應變必須依照災害防救法及中央災害應變中心作業要點運作,如此才會降低颱洪所帶來的損失。
英文摘要
Since the invasion of Typhoon Toraji, the Central Emergency Operation Center (CEOC) in the Central Government of Taiwan has adjusted its responding mechanism to the occurrence of typhoon and flooding over Taiwan area, by taking an approach of proactive evacuation instead of the previous passive rescue action after damage occurrence.  The analysis shows the number of dead and missing people resulted from typhoon and flooding has lessened about a half compared with that by earlier mechanism.  And also, the toll number shows to be connected with the intensive heavy rain in a 24-hour period for the old mechanism, but related to the total amount of precipitation during typhoon invasion in new approach.  It seems that the new approach takes effect.  And such high correlation it appeared is very likely to be induced by overly developing and denuding the land, which would easily bring about secondary damage in merely moderate rainfall as high water content in the soil.
This proactive warning and evacuation approach relies on proper understanding and assessment of typhoon movement, rainfall intensity and its spatial distribution, the potential magnitude and impact of damage over environment vulnerable areas.  And to enhance its functions of analysis and interpretation on above information, it would be essential to improve the infrastructure and database, advance appropriate models, create an analysis, policy-making, and management system, strengthen data integration, reinforce the communication and the ability interpretation of the forecaster , and promote disaster prevention education along with community preparedness.
In view of the severe floods over the Central and South Taiwan brought by Typhoon Kalmaegi in 2008, the analysis and interpretation efforts and working group meetings at the CEOC may have somewhat relation, apart from the objective criteria as extremely torrential rain intensively took place during the mid night to dawn and an unprecedented weather condition of merging of the typhoon circulation and southwesterly flow along the southwest coast.  Since weather predictions on this event are not satisfactory, further improvements of abilities of forecast over typhoon induced heavy rainfall and of information interpretation are in urgent need.  In addition, the updated and dissemination frequency of regional gale and rainfall estimates as well as warning wording by the Central Weather Bureau need to adjust.  More importantly, all the response actions are required to comply with provisions in related regulations to ensure a minimum loss going with these weather events.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目      錄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	1
第二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5
第三節 文獻探討	9
第四節 研究方法與資料	20
第二章 我國的災害防救體系	32
第一節 我國災防體系之演變		33
第二節 我國防災工作的演變	43
第三章 颱洪應變分析研判	46
第一節  分析研判組簡介	46
第二節  分析研判之演變與重要性	49
第三節  強化分析研判功能	62
第四章  中央災害應變中心颱洪應變流程之分析	70
第一節  中央災害應變中心之颱洪應變	70
第二節  支援中央颱洪應變分析研判作業	74
第三節  2008年侵台卡玫基颱風之應變	82
第五章  結論	107
參考文獻	115
附錄
一、中央災害應變中心作業要點	121
二、氣象預報警報統一發布辦法	136
三、交通部中央氣象局災害性天氣作業要點	139
四、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颱風豪雨災害應變支援小組作業手冊	142
五、「2009年4月20日中央災害應變中心颱風豪雨災害分析研判作業研習會研討」對話紀實	151
六、卡玫基颱風影響台灣期間警報發布與處理摘要	174


 
表目錄
表1-1  颱洪災害被動式應變(2001年桃芝颱風前)和主動式應變(2001年納莉颱風後)颱風侵襲台灣期間之最大降雨強度、累積降雨量、疏散撤離人數和死亡及失蹤人數	8
表2-1  中央災害應變中心功能分組之任務	42
表3-1  近19年 (1990~2008)來颱風侵襲台灣期間之豪雨統計及人員傷亡數;2001年桃芝颱風之前為被動搶救之災害處理應變模式,2001年納莉颱風以後為主動預警疏散之災害管理模式。	54
表3-2  近19年(1990~2008)來颱風侵襲台灣期間之豪雨與死亡及失蹤人數關係;2001年桃芝颱風之前為被動搶救之災害處理應變模式,2001年納莉颱風以後為主動預警疏散之災害管理模式	61
表3-3  2009年4月20日「颱風豪雨分析研判研習會」報告者與參與者對會彙整表。表4-1 中央災害應變中心各功能分組工作會報報告內容一覽表	63
表4-1  中央災害應變中心各功能分組工作會報報告內容一覽表。	72
表4-2卡玫基颱風概況表	84
表4-3卡玫基颱風影響台灣期間警報發布與處理摘要。最大風速係指中心附近最大風速;暴風半徑為七級風暴風半徑	85
表4-4 卡玫基颱風侵台期間,小時雨量超過100毫米之地點、雨量值及發生時間(台灣標準時)	88
表4-5 卡玫基颱風侵台期間之逐時雨量(7月17日22時至18日11時)	90
表4-6 中央災害應變中心(CEOC)應變過程	92
表4-7 中央災害應變中心卡玫基颱風第一次分析研判會議記錄	93
表 4-8 中央災害應變中心卡玫基颱風第二次分析研判會議記錄	94
表 4-9 中央災害應變中心卡玫基颱風第一次工作會報記錄	96
表4-10 中央災害應變中心卡玫基颱風第二次工作會報記錄	98
表4-11 2007年中央災害應變中心颱風侵台期間工作會報舉行情形	104
表4-12 2008年鳳凰颱風中央災害應變中心開設、工作會報	106
 
圖目錄
圖1-1   現行中央災害應變中心颱洪應變作業程序	5
圖1-2   危機管理的動態模式(Nunamaker, 1989)	23
圖1-3   支援中央災害應變中心颱洪應變四階階段示意圖	24
圖1-4   當未來24小時颱風的七級風暴風半徑可能會接觸到台灣100公里海域時,便發布海上颱風警報	25
圖1-5   當未來18小時颱風的七級風暴風半徑可能接觸到台灣陸地時,便發布海上陸上颱風警報	26
圖1-6   研究架構圖	30
圖2-1   台灣地區主要自然災害	32
圖2-2   我國防救災體系發展歷程	33
圖2-3   依防救天然災害及善後處理辦法之台灣省災害防救編組	34
圖2-4   依據災害防救方案之四層級防救災組織及其運作	35
圖2-5   現行中央政府災害防救體系圖	38
圖2-6   災害防救相關計畫示意圖	39
圖2-7   現行各層級災害防救組織與運作方式示意圖	40
圖2-8   中災害應變中心之功能分組	41
圖2-9   我國防災工作推展歷程圖	44
圖2-10  第一期防災國家型科技計畫工作內容	44
圖2-11   第二期防災國家型科技計畫之課題主軸架構	45
圖3-1    2006年前分析研判組之組織架構	47
圖3-2    現行支援應變期間分析研判組成員間之關係	48
圖3-3    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支援颱洪應變分析研判作業流程	50
圖4-1    中央災害應變中心颱洪應變期間分析研判及工作會報流程	73
圖4-2    中央氣象局支援中央颱洪應變分析研判作業流程	75
圖4-3    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颱洪災害應變支援小組之組織架構	77
圖4-4    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支援中央颱洪應變之資料蒐集、研判流程	78
圖4-5    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提供中央颱洪應變分析研判會議資訊之流程	79
圖4-6    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颱洪應變綜整會議流程	80
圖4-7    中央颱洪應變分析研判組各機關在上、中、下游扮演之角色	81
圖4-8    卡玫基颱風路徑圖	83
圖4-9    卡玫基颱風侵台期間之逐日降雨量分佈	87
圖4-10   表4-4b時雨量大於100毫米之雨量站分佈	89
參考文獻
壹、	中文部份
一、	書籍
呂長民(2001),行銷研究:研究方法與實例應用。台北,前程企管總經銷。
張紹勳(2001),研究方法。臺中市,倉海書局。
詹中原(2004),危機管理—理論架構。台北,聯經。
鄭問堂(2005),災害應變中心的研究。韋伯文化國際出版有限公司。
簡國基(2006),認識颱風。財團法人中興工程科技研究發展基金會。
二、	期刊論文
丘昌泰(2000),「建構台灣的整合性的災難管理體系:九二一震災悲劇的省思」。地方研考電子簡訊,第十三期論文二。
李建中和李至倫(2003),災害防救政策之研究。國政評論,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共10頁。
李維森(2007),災害防救體系,科學發展。410期,56 ~ 62頁。
何興亞,王聖文(2007),防災科技研發工作。科學發展2007年2月,410期,6-14。
林李耀(2007),颱風災害與應變。科學發展2007年2月,410期,37-43。
施邦築(2007),台灣災害防救體系之發展與現況。災害防救電子報,5pp.。
許明熙(2007),美國卡崔納颶風之經驗學習。災害防救電子報,共3頁。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
詹中原(2007),台灣災害防救體系之政策建議。國政評論,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共2頁。
詹中原(2007),危機管理與災害防救之研析。憲政(研) 096-032 號,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19頁。
商業週刊(2005),災害應變新作為。第499期。共6頁。
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2007),颱洪災害應變作業與防災科技管理。
鄭美華(2003),危機管理機制建立之研究。通識研究集刊第四期,193 - 224頁。開南管理學院通識教育中心。
蘇恒宗(2008),「危機管理活動模式」在心理戰的運用研究。國防雜誌,第23卷第4期,51-62。
三、	研討會論文
王藝峰(2009),水災預警及分析研判作業方式。中央災害應變中心颱風豪雨災害分析研判作業研習會論文集,43-63,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
杜鐵生(2009),颱風豪雨災害分析研判作業。中央災害應變中心颱風豪雨災害分析研判作業研習會論文集,93-115,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
周仲島(2009),中央災害應變中心分析研判組面臨的挑戰。中央災害應變中心颱風豪雨災害分析研判作業研習會論文集,3-5,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
周胤德(2009),公路總局災害分析研判業務。中央災害應變中心颱風豪雨災害分析研判作業研習會論文集,119-133,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
馬士元和林永俊(2009),強化中央災害應變中心協調聯繫整合功能之研究。97年度強化災害防救科技研發與落實運作方案成果研討會論文摘要集。Ⅱ25-27。
陳文雄(2000),八掌溪事件的省思。中華民國水意外教育學會講稿。9-11。
陳亮全(2004),台灣災害防救體系之建置。
陳聯光(2008),颱洪應變支援專案-辛樂克颱洪災害應變說明。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
張昭焚(2008),危機管理。嶺東科技大學 管理學院 EMBA 講座(三)。
傅金城(2009),颱風豪雨災害潛勢資料分析及預警作業。中央災害應變中心颱風豪雨災害分析研判作業研習會論文集,137-155,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
黃效禹(2009),土石流警戒分析作業說明。中央災害應變中心颱風豪雨災害分析研判作業研習會論文集,67-90,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
葉天降(2009),氣象預警、分析研判方式及未來努力與改進方向。中央災害應變中心颱風豪雨災害分析研判作業研習會論文集,8-39,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
劉紹臣(2008),台灣降雨強度的變化。2008年台灣氣候變遷研討會。
蔡清彥(2008),2008年台灣災害管理研討會序言。
四、	學位論文
何佳靜(2003),災難危機中的地方官僚組織功能研究:以台北市政府處理納莉颱災為例。南華大學公共行政與政策研究所碩士論文。126頁。
徐金山(2002),我國現行災害防救體系。佛光人文社會學院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19頁。
許文章(2006),兩岸災害防救應變體系及運作之比較。世新大學行政管理學系碩士學位論文。85頁。
羅俊雄(2000),災害防救科技中心之籌設。第六次全國科學技術會議預備會議。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五、	研究報告或技術報告
王聖文(2008),防災科技的新力量—防災國家型科技計畫。中華民國科學技術年鑑, 18頁。
李維森(2005),災害防救體系法規與制度,災害應變支援作業改進與強化人員教育訓練課程,90頁。 
何興亞、陳永明、于宜強、許志璁、江申、張駿暉、郭彥廉、林宣汝、黃柏誠(2008),IPPC 2007 氣候變遷評估報告-決策者摘要報告。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84頁。
陳文龍,我國災害防救體制之檢討與強化, 64頁。中央災害應變中心作業要點。
陳聯光(2007),96年NCDR颱洪災害應變支援專案-汛期前作業整備,16頁。
陳聯光(2008),卡玫基颱洪災害應變說明,30頁。
陳聯光(2008),鳳凰颱洪災害應變說明,140頁。
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2008),NCDR研究方向與工作績效。2008年11月13日簡報。
交通部中央氣象局(2005),氣象宣導系列合輯-氣象常識系列。
孫本初(2001),建構我國危機管理專責機構組織之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11頁。
謝龍生(2005),中央災害應變中心支援作業說明,災害應變支援作業改進與強化人員教育訓練課程,48頁。
鄧子正(2004),我國與世界各主要國家有關災害應變機制比較之研究案。財團法人消防安全中心基金會。
鄧慰先(2004),颱洪災害規模分級制度及應變策略之研究。行政院災害防救委員會委託研究報告,235頁。
戴寶村(2001),台灣歷史上的八七水災。台灣之窗,台灣歷史學會。12頁。
六、	官方文件資料
中央災害應變中心(2006),中央災害應變中心作業要點。
中央災害應變中心(2008),卡玫基颱風分析研判會議。
中央災害應變中心(2008),卡玫基颱風工作會報。
中央災害應變中心(2008),卡玫基颱風災害應變處置報告。
中央災害應變中心(2008),卡玫基颱風分析研判建議事項表。
中央氣象局(2007),氣象預報警報發布辦法。
中央氣象局(2008),卡玫基颱風最新動態簡報。
中央氣象局(2008),颱風警報單。
中央氣象局(2008),颱風風雨預報。
中央氣象局(2008),97年卡玫基颱風警報及雨量預報等相關卷證資料。
行政院(2008),災害防救法。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土石流警戒區預報。
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2008), 颱風豪雨災害應變支援小組作業手冊。
七、	新聞報導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2008/07/19),卡玫基颱風重創氣象局威信,專家批:數據更新太慢。今日新聞。
民視新聞(2008),馬批失準民怨起 氣象局低氣壓。
李宗祐和洪慶淋(2008/07/21),低估西南氣流 氣象局犯大錯。中時電子報。
何宏儒(2008/07/18),追風計畫 科學界認為可升級至進階版。中央社。
彭群弼(2008-07-20),預報失準?專家:即時反應不足 呈現方法可改進。中廣新聞網。
彭群弼(2008/07/18),卡玫基成配角 中尺度對流狂雨不多見。中廣新聞網。
八、	參考網站
中央氣象局網站:http://www.cwb.gov.tw
內政部消防署網站:http://www.nfa.gov.tw
胡文輝(2008),馬政府只顧拚開放,輕忽水災!胡文輝部落格,網址:http://blog.libertytimes.com.tw/huwher/2008/07/18/16763
鯨魚網站:http://www.hi-on.org.tw/bulletin.jsp
Weather Freaks(2006),西北颱的代名詞--葛樂禮颱風回顧。網址:http://blog.yam.com/weathertw/article/2342919
 
貳、	西文部份
B. J. Shih, 2005:  Th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Local Governments on Disaster Reduction and Preparedness in Taiwan.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Emergency Response and Rescue n-1〜n-4. Oct. 31 ~ Nov. 1, 2005. 
Godschalk,David R. & David J. Brower,1985:〝Mitigation Strategies and Integrated Emergency Management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 .Vol.45(Jan),pp.64-71.
Nudell,Mayer & Norman Antokol,1986: The Handbook for Effective Emergency and Crisis Management. Lexington Massachussets:D.C. Health and Company.
Nunamaker,Jay.F.Jr,Weber,E.Sue, & Chen,Minder,1989:Organizational Crisis Management Systems:Planning for Intelligent Action〞.Journal of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Vol.5,No4〈Spring〉,pp.7-32.
Petak,William J.,1985:〝Emergency Management:A Challenge for Public Administration〞.PublicAdministration Review.Vol.45(Jan),pp.3-7.
Wallace,William,A. & Frank De Balogh,1985:〝Decision Support Systems for Disaster Management〞.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Vol.45(Jan),pp.134-147.
White, Gibert, & E.J. Hass, 1975:Assessment of Research on National Hazards. Cambridge, Mass.,The MIT Press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紙本論文於授權書繳交後1年公開
校內書目立即公開
校外
不同意授權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