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2806201823063100
DOI 10.6846/TKU.2018.00919
論文名稱(中文) 鄧小平與華國鋒權力鬥爭之研究:「實踐派」壓倒「凡是派」
論文名稱(英文) A study on power struggle between Deng Xiaoping and Hua Guofeng:"The Practical Factions" defeated "The two whatevers Factions"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中國大陸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
系所名稱(英文) Graduate Institute of China Studies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106
學期 2
出版年 107
研究生(中文) 高鳳美
研究生(英文) Feng-Mei Kao
學號 705270154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18-06-15
論文頁數 192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潘錫堂
委員 - 張世熒
委員 - 洪陸訓
關鍵字(中) 鄧小平
華國鋒
兩個凡是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關鍵字(英) Deng Xiaoping
Hua Guofeng
The two whatevers
Practice is the Sole Criterion for Testing Truth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中共在七十年代經歷兩次重大歷史轉折。1976年10月華國鋒主導粉碎「四人幫」結束「文化大革命」,成為繼毛澤東以來的「英明領袖」;經過派系權力鬥爭,在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中共政權和平移轉,形成以鄧小平為核心的第二代領導集體。
提到華國鋒離不開「兩個凡是」,鄧小平第三次復出後,認為要完整準確地理解毛澤東思想,強調不能只從個別詞句斷章取義,「實事求是」才是毛澤東思想的精髓,一切應從實際出發,對「兩個凡是」提出批評。「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一文直接擊中「兩個凡是」之要害,由於鄧小平的支持與華國鋒允許眾人暢所欲言,「實踐派」與「凡是派」兩方對如何解讀毛澤東思想,及冤假錯案平反等歷史遺留問題在真理標準問題大討論上引發激烈爭辯,華國鋒在這場權力鬥爭中逐漸失勢,並因「兩個凡是」辭職退出政壇。
本文試圖透過探討鄧小平與華國鋒權力鬥爭中「實踐派」壓倒「凡是派」之過程,對華國鋒的短暫政權、作為一個過渡者、及在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鄧小平成為第二代領導集體核心所展現之歷史意義進行評析。
英文摘要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encountered two major historical turning points in the 1970s. Hua Guofeng arose to smash the Gang of Four and terminate the Cultural Revolution in Oct. 1976. With the victory, he became the brilliant leader to succeed Mao Zedong to rule China. However, the political struggles did not stop and continued to Dec. 1978. In The Third Plenary Session of 11th Central Committee, the power peacefully diverted to Deng Xiaoping After the power diversion, China became to be ruled by the group of second generation politicians under Deng Xiaoping’s leadership.
While mentioning Hua Guofeng, we cannot ignore his assertion of “The two whatevers” After the 3rd time gaining the power, Deng Xiaoping began to emphasize the importance of completely and precisely understanding Mao Zedong’s thought. Taking meaning of what Mao expressed from cut segment was not the correct way. To be practical and realistic is exactly the soul of Mao’s assertion. Everything needed to be practical. Therefore, he began to criticize “The two whatevers” assertion. In the article “Practice is the sole criterion for testing truth.”  Deng Xiaoping directly attacked the weakest point of “The two whatevers”. Because of Deng’s support and Hua’s tolerancing the challenge, the parties of “The Practice” and “The two whatevers” fiercely disputed at the issues regarding testing truth, such as the logic of understanding Mao’s assertion and the judgement of political rehabilitation onto those innocent and wrongly sentenced cases. Hua gradually stumbled in the battle and finally left the political field because of his assertion - “The two whatevers”.
This article attempts to explore the progress of “The Practice” defeating “The two whatevers” in the political battle between Deng and Hua, the influence of Hua’s temporary political leadership – as he just played the role of an political adapter, and the historical meaning of Deng becoming the core of the group of the second generation politicians in The Third Plenary Session of 11th Central Committee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研究目的	1
第二節 基本概念之界定	10
第三節 研究途徑與研究方法	16
第四節 分析架構之建立	18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研究限制	19
第二章 毛澤東逝世前後的中共權力鬥爭	21
第一節 華國鋒的政治歷練與際遇之探討	22
第二節 「兩個凡是」產生之背景及其影響	37
第三節 鄧小平第三次復出對中共政局的影響	48
第四節 小結	60
第三章 「實踐派」與「凡是派」交鋒	63
第一節 鄧小平率先批「兩個凡是」挑戰華國鋒權威	65
第二節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產生之背景及其影響	75
第三節 胡耀邦在華、鄧鬥爭中之角色及其影響	96
第四節 小結	104
第四章 權力的移轉	107
第一節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的歷史轉折	108
第二節 鄧小平取代華國鋒掌實權過程之探討	120
第三節 從權力鬥爭到和平移轉	136
第四節 小結	148
第五章 結論	151
參考文獻	164
附錄	181
圖目錄
圖1- 1分析架構與流程圖	18
表目錄
表1- 1鄧小平八次登上《時代》週刊封面	6
表2- 1毛澤東選擇的接班人	26
表2- 2華國鋒1976年重要職務一覽表	36
表2- 3「兩個凡是」概念形成一覽表	40
表2- 4鄧小平的三落三起	49
表3- 1「實踐派」與「凡是派」爭權時期代表人物及其主張	67
表3- 2「實踐派」與「凡是派」的領導人物與理論班底之構成	70
表3- 3鄧小平說「兩個凡是」不行	72
表3- 4歷史的複雜性被簡化為對一篇文章的關注	75
表3- 5全國黨報轉載《實踐標準》時間順序一覽表	76
表3- 6「實踐派」與「凡是派」真理標準論戰	84
表3- 7鄧小平到處點火批評「兩個凡是」	89
表3- 8華國鋒對真理標準問題討論的態度	92
表4- 1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人事變遷之比較	135
表4- 2簡述對鄧小平與華國鋒之印象	140
表4- 3胡錦濤和習近平對鄧小平之評價	140
表4- 4官方對華國鋒的評價	147
參考文獻
壹、專書
Flemming Christiansen, Shirin M. Rai原著,黃列修、潘兆民譯,張五岳校閱,《中國政治與社會》(臺北市:韋伯文化國際出版有限公司,2005年3月)
丁望,《華國鋒紀登奎和新起的一代》(香港:明報月刊社,1977年3月)
于光遠,《1978我親歷的那次歷史大轉折--十一屆三中全會的臺前幕後》(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08年1月)
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編著,《中國共產黨歷史圖志(1)》(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3月)
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編著,《中國共產黨歷史圖志(2)》(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3月)
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編著,《中國共產黨歷史圖志(3)》(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3月)
文輝抗、葉健君,《聚焦紅牆:新中國第一代開國省(市、區)委書記、省(市、區)長 》(湖南:湖南人民出版社,2006年1月)
毛毛、鄧林,《我的父親鄧小平》〈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8月〉。
毛澤東,《毛澤東選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1月)
毛澤東,《毛澤東選集》,第四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年12月)
王山,《第三隻眼晴看中國》(臺北市:周知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4年11月)
王玉民,《社會科學研究方法原理》(臺北市:洪葉文化,1999年3月)
王建,《華國鋒與鄧小平》(香港:明報有限公司出版部,1977年9月)
王洪模 等著,《1949-1989年的中國改革開放的歷程》(河南:河南人民出版社,1990年6月)
王曉梅,《記憶長河-懷舊七十年代1970-1979》(北京:中國電影出版社,2005年8月)
王曉寒,《大陸新聞中的特殊用語》(臺北:正中書局,1994年12月)
石之瑜,《中國大陸的國家與社會》(臺北市: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94年1月)
石仲泉,《我觀鄧小平》(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2004年7月)
向美清、王福如,《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研究》(瀋陽,遼寧人民出版社,1992年12月)
朱元石,《吳德口述十年風雨紀事-我在北京工作的一些經歷》(北京:當代中國出版社,2008年6月)
江天,《鄧小平與共和國將帥》(北京:解放軍文藝出版社,1998年1月)
行政院大陸委員會,《中國研究導論》(臺北:陸委會,2007年12月)
吳江,《十年的路:和胡耀邦相處的日子》(香港:鏡報文化企業有限公司,1997年2月第三版)
吳江,《政治滄桑六十年:吳江回憶錄》(香港:香港中文大學,2012年7月)
吳思主編,《親歷記:1978紀事》(山西:山西人民出版社,2010年11月)
宋連生,《農業學大寨始末》(湖北:湖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6月)
李英明,《中國大陸研究》(臺北市:五南圖書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2001年11月)
李英明,《中國大陸學》(臺北市: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6年2月)
沈寶祥,《真理標準問題討論始末》(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2008年9月)
辛紅將,《中共高層恩怨》(臺北市:領袖出版社,2013年8月)
阮銘,《鄧小平帝國三十年》(臺北市:玉山社,2009年9月)
亞歷山大‧潘佐夫,梁思文,《鄧小平:革命人生》(臺北市:聯經出版公司,2016年8月)
林育德,《永遠的總理周恩來》(臺北市:克寧出版社,1993年5月)
金羽 主編,《鄧小平的生平思想研究總目》(瀋陽:遼寧人民出版社,1992年11月)
姚博,蕭雪,《毛澤東中南海往事》(北京:西苑出版社, 2012年10月)
威爾‧杜蘭著,樂為良、黃裕美譯,《歷史上的英雄》(新北市:立緒文化,2007年12月初版)
約翰•西西弗斯,《做毛主席的好學生:林彪與「文革」(上)》(臺北市:西西弗斯文化出版,2016年5月)
約翰‧洛克,《政府論》(新北市:商務印書館,1982年11月)
胡德華 編,《我心中的耀邦》(北京:現代出版社,2013年1月)
胡鞍鋼,《毛澤東與文革》(香港:大風出版社,2008年11月)
凌志軍、馬立誠,《交鋒:當代中國三次思想解放實錄》(臺北市:天下遠見出版社,1998年6月)
凌志軍、馬立誠,《呼喊:當今中國的五種聲音》(廣州:廣州出版社,1999年1月)
夏杏珍 主編,《六十年國事紀要》(湖南:湖南人民出版社,2009年9月)
翁寒松,《中共是怎樣煉成的:毛澤東周恩來44年權鬥史》(紐約:明鏡出版社,2015年7月)
高皋,《後文革史上卷:鄧小平東山再起》(臺北:聯經出版社,1993年7月)
寇健文,《中共菁英政治的演變: 制度化與權力轉移, 1978-2010》(臺北市: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3年9月)
崔金泉 主編,《老報刊》(北京:中國文聯出版公司,1999年1月)
張玉法,《中國現代史》(臺北市:東華書局,2001年9月)
張社生,《絕版李鴻章》(臺北市:大地出版社,2011年1月)
張豈之、楊先才 主編,《中華人民共和國》(臺北市: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2年6月)
張萬舒,《改革的年代:1977-1989年紅色的大陸》,(香港:天地圖書有限公司,2013年8月)
陳永發,《中國共產革命七十年(下)》(臺北市:聯經出版公司,1998年12月)
陳志良、楊耕,《鄧小平哲學思想研究》(瀋陽:遼寧人民出版社,1992年12月)
陳志良、楊耕等著,《鄧小平與當代中國》(瀋陽:遼寧人民出版社,1992年11月)
陳為人,《馬烽無刺:回眸中國當代文壇的一個視角》(臺北市:秀威資訊,2010年7月)
陳破空,《關於中國的一百個常識》(臺北市:博大國際文化有限公司,2007年7月)
陳雪薇 主編,《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重大事件和決策調查》(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98年11月)
傅高義,《鄧小平改變中國》(臺北市:天下遠見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2012年6月)
彭東宗 ,《中共政變》(臺北市:領袖出版社,2014年10月)
湯應武,《1976年以來的中國》(北京:經濟日報出版社,1997年10月)
程中原,《改變中國:鄧小平在1975--1982》(臺北市:全球防務,2016年9月)
舒揚等 著,《鄧小平外傳》(臺北市:洞察出版社,1987年10月)
黃中天、潘錫堂 主編,《中國大陸研究》(臺北市: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94年4月)
楊正輝、李萬青等著,《政壇風雲1956-1978》(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年1月)
楊海坤,《走向憲政和行政法治的時代》(臺北市:元照出版公司,2012年12月)
楊繼繩,《中國改革年代的政治鬥爭》(香港:Excellent Culture Press, 2004年11月)
楊繼繩,《鄧小平時代1976-1997》(香港: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1999年10月)
溫蒂‧貝露琴,黃啟霖 譯,《開創時代政治巨人鄧小平》(臺北市:鹿橋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5年1月)
葉永烈,《鄧小平改變中國—1978:中國命運大轉折》(江西:江西出版集團,2008年5月)
葉劍英傳編委會 編著,《 葉劍英傳》(北京:當代中國出版社,2015年7月)
董大淩,《鄧小平不可告人的秘密》(紐約:明鏡出版社,2013年5月)
董郁玉、施濱海主編《政治中國》(北京:今日中國出版社,1998年7月)
詹同章,《人性、權力、政術》(臺北市:中國書城皖江書店,1972年9月)
滿妹,《思念依然無盡:回憶父親胡耀邦》(北京:北京出版社,2005年11月)
甄小英 主編,《鄧小平建黨思想研究》(瀋陽:遼寧人民出版社,1992年11月)
趙建民,《中國決策:領導人.結構.機制.過程》(臺北市: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4年1月)
趙春山主編,《兩岸關係與政府大陸政策》(臺北市: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2013年9月)
劉吉 主編,《中國共產黨七十年》(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
潘錫堂,《中共外交與兩岸關係-兼論國際變局、蘇聯轉型與國家發展》(臺北市: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0年4月)
蔡美華,《黨報與真理標準大討論》(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1年6月)
鄧小平,《鄧小平文選》,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10月)
鄧小平,《鄧小平文選1975-1982》(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年7月)
鄧劍秋、陳建華,《鄧小平治國方略》(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4年8月)
鄭宏穎、莊園,《知情者說第二輯之7》(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00年1月)
薛慶超,《紅牆決策:粉碎四人幫與共和國撥亂反正》(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2006年5月)
韓文甫,《鄧小平傳:治國篇》(臺北市: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1997年3月)
羅素,吳三友譯,《權力論》(新北市:商務印書館,2012年12月)
蘇婭、賈魯生,《黑貓、白貓》(臺北市:新潮社,1993年1月初版)
顧保孜,《周恩來最後600天》(香港:香港中和出版  ,2015年6月)
貳、論文
朱裁寶,《中共權力轉移之研究》(臺北:中國文化大學中陸問題研究所,1987年6月)
柳熙汶,《毛死後中共權力鬥爭與政治變革之探討》(臺北:國立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碩士論文,1984年6月)
張五岳,《中共派系衝突之研究》(臺北:國立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碩士論文,1986年6月)
許光武,《毛澤東與鄧小平時代意識形態結構內容的比較》(臺北:國立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碩士論文,1996年6月)
曾拓穎,《派系政治與中國大陸政治民主化之關聯(1976-1989)》(臺北:國立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6月)
楊玉盟,《中共派系對經改政策的影響》(臺北: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年6月)
潘若蓉,《華國鋒之研究》(桃園: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論文,2010年6月)
參、期刊
井建斌,〈堅持和發展毛澤東思想中的思想解放運動〉,《中共天津市委黨校學》,2009年第5期,頁26。
方俐懿,〈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的歷史意義〉,《四海學報》,第15期,2001年6月,頁257。
王偉群,〈改變歷史的36天〉,《黨的生活(黑龍江)》,2008年12期,頁19。
王善、劉軍花,〈鄧小平的北方談話及其歷史意義〉,《社科縱橫》,總第25卷第1期,2010年1月,頁12。
王福選,〈歷史轉折與共產黨人的政治道德——以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前后為例〉,《理論視野》,2013年4期,頁61。
玄默,〈毛澤東死後中共權力鬥爭的問題與形勢〉,《中共研究》,1976年10月,頁6。
何立波,〈真理標準討論中的譚震林〉,《檢察風云》,2008年23期,頁67。
余煥椿,〈羅瑞卿與真理標準大討論 〉《黨史文苑(紀實版)》,2008年9期,頁43。
吳德,〈關于粉碎「四人幫」的斗爭〉,《當代中國史研究》,2000年05期,頁55。
李正華,〈偉大歷史轉折的1978年〉,《當代中國史研究》,第11卷第3期,2004年5月,頁67-68。
李海文,〈1976年毛澤東交權華國鋒〉,《黨史博覽》,2015年12期,頁4。
李海文,〈天安門事件的前前後後(上)〉,《江淮文史》,2016年03期,頁34-35。
李海文,〈天安門事件的前前後後(下)〉,《江淮文史》,2016年05期,頁45。
李海文,〈周恩來逝世後,毛澤東為何指定華國鋒為代總理?(下)〉,《江淮文史》,2016年02期,頁31。
李海文,〈歷史轉折中的華國鋒寫作始末〉,《江淮文史》,2015年第5期,頁31。
李楊、楊中旭,〈改變中國的36天,十一屆三中全會重大決策出爐幕後〉,《協商論壇》,2008年12期,頁44-45。
沈明室,〈中共權力繼承與軍隊角色〉,《東亞季刊》,第27卷,第3期,1995年冬季,頁30-34。
孟昭庚,〈華國鋒在1976—1978年〉,《紅廣角》,2011年9期,頁22-25。
尚岩,《轉型期中央權威轉移的內在延續性-十一屆三中全會前後的政治權威研究》(河南,河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2年5月,頁14。
林仲修,〈權力概念之界定及其分析向度〉,《三民主義學報》,第22期,2001年9月,頁152。
柳守忠,〈艱難備嘗鄧小平第二、三次復出始末〉,《世紀橋》,第11期,2008年7月,頁23。
胡德平,〈華國鋒在真理標準討論中〉,《黨史文苑(紀實版)》,2008年10期,頁102-103。
苗體君,竇春芳,〈葉劍英與胡耀邦的友誼〉,《文史天地》,2011年1期,頁7-8。
孫本初,〈如何寫好一篇優質的碩博士論文〉,《撰寫碩博士論文與投稿學術期刊論壇》,2005年6月,頁3。
徐淑敏,〈中國大陸政經制度類型與習近平的制度趨向分析〉,《台灣國際研究季刊》,第12卷,第2期,2016年夏季號,頁73-101。
張金才,〈論在徘徊中前進的兩年-從粉碎四人幫到十一屆三中全會〉《當代中國中研究》,第14卷,第4期,2007年7月,頁73。
張根生,〈聽晚年華國鋒談幾件大事〉,《北京農業》,2012年11月中旬刊,頁38。
彭月才,〈鄧小平1977 年第三次複出的原因分析〉,《黨史文苑(學術版)》,2015年11期,頁40-43。
程中原,〈鄧小平第三次復出經過〉,《百年潮》,2009年5期,頁45-48。
程金蛟,〈毛澤東和他選擇的接班人〉,《黨史縱橫》,2004年06期,頁23。
童懷平、李成關,〈鄧小平登黃山〉,《傳承》,2008年12期,頁6-8。
楊沐喜,〈試述譚震林提出的「兩個凡是」〉,《世紀橋》,2009年6期,頁14。
葉選基,〈葉帥在十一屆三中全會前后〉,《黨的生活(黑龍江) 》,2008年12期,頁14-17。
滌生,〈華國鋒:決策在1976〉,《黨史縱橫》,2004年07期,頁9。
劉萬軍,〈葉劍英與20世紀四位歷史人物的因緣際會〉,《河南機電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9年4期,頁105。
鄭宏穎、莊園,《知情者說第二輯之7》(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00年1月),頁269-270。
薛慶超,《紅牆決策:粉碎四人幫與共和國撥亂反正》(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2006年5月),頁101。
霞飛,〈胡耀邦主政中央黨校〉,《黨史博采(紀實版)》,2015年12期,頁18-21。
韓凱,〈華國鋒的晚年生活〉,《各界》,2012年2期,頁7。
韓鋼,〈兩個凡是的一段公案〉,《炎黃春秋》,2016年02期,頁1。
韓鋼,〈華國鋒的功過若干史實被斥「洋躍進」上)〉,《晚霞》,2011年20期,頁48-50。
韓鋼,〈華國鋒評價的爭議〉,《領導文萃》,2011年2期,頁103。
韓鋼,〈對華國鋒的爭議從何而來〉,《文史參考》,第15期,2011年8月,頁31。
韓鋼,〈對華國鋒評價的爭議〉,《人才資源開發》, 2012年6期,頁102-103。
鐘康模,〈論胡耀邦在撥亂反正平反冤假錯案中的膽識和貢獻〉,《嶺南學刊》,2004年6期,頁41-42。
肆、網路
CCTV央視網電視劇,《歷史轉折中的鄧小平》,http://dianshiju.cntv.cn/special/lszzzddxp/,2017年6月17日檢索。
一青 編輯,〈華國鋒與鄧小平的思想衝突〉,《多維新聞》,http://culture.dwnews.com/history/big5/news/2013-06-15/59228257-all.html,2017年9月28日檢索。
毛毛、鄧林,《我的父親鄧小平》(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4年8月),電子書。https://tw.ixdzs.com/read/19/19295/2479220.html,2017年6月17日檢索。
毛澤東,〈八屆十中全會(1962年9月24-27日)〉,《中國共產黨新聞》,1962年9月24日,http://dangshi.people.com.cn/BIG5/151935/176588/176596/10556200.html,2018年2月20檢索。
王素莉、劉志光,〈反右派鬥爭研究綜述〉,《當代中國史研究》,http://study.ccln.gov.cn/fenke/lishixue/lsxkdt/lsyjzs/68874.shtml,2018年2月20日檢索。
史良,〈毛澤東給非洲留下了什麼〉,《BBC中文網》,2014年 1月 1日,http://www.bbc.com/zhongwen/trad/indepth/2014/01/140101_mao_legacy_africa,2018年4月30日檢索。
石希 責編,〈1981年6月27日 中共十一屆六中全會召開〉,《中國共產黨新聞》,http://cpc.people.com.cn/BIG5/64162/64165/66026/4463728.html,2018年10月25日檢索。
任子鵬 編輯,〈粉碎四人幫後的華國鋒「兩個凡是」是其最大敗筆〉,《文化中國-史海探秘》,2011年12月6日,http://cul.china.com.cn/lishi/2011-12/06/content_4674531_3.htm,2018年2月24日檢索。
朱又可,〈傅高義說鄧小平是總經理不是總設計師〉,《南方週末》,2012年4月6日,http://www.infzm.com/content/73563,2018年3月17日檢索。
江澤民,〈鄧小平同志追悼大會上的悼詞〉,1997年2月25日,《十四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下)》,http://cpc.people.com.cn/GB/64184/64186/66687/4494362.html,2017年6月17日檢索。
何哲,〈華國鋒這個人〉,《天下論壇》,2014年08月19日,http://bbs.creaders.net/politics/bbsviewer.php?trd_id=984341,2018年3月3日檢索。
余煥椿,〈真理標準討論中的新聞交鋒〉,《南方週末》,http://www.infzm.com/content/12008,2018年2月18日檢索。
吳光祥,〈鄧小平出席聯合國特別會議的台前幕后〉,《中國共產黨新聞》,http://cpc.people.com.cn/BIG5/85037/8534293.html,2017年6月9日檢索。
吳偉,〈鮑彤秘書:華國鋒三大罪子虛烏有〉,《鳳凰網》,http://tw.aboluowang.com/2016/0710/767967.html,2018年2月17日檢索。
吳康民,〈為什麼不提「權力過分集中」了?〉,《明報新聞網》,2015年10月31日,https://news.mingpao.com/pns/dailynews/web_tc/article/20151031/s00003/1446228476023,2018年3月17檢索。
李岩 責編,〈風暴來臨〉,《人民網》,2011年12月30日,http://book.people.com.cn/GB/69399/184258/236709/16764688.html,2018年2月18日檢索。
李明,〈鄧小平的富裕觀〉,《人民網》,2012年01月09日,http://theory.people.com.cn/GB/40537/16832621.html,2018年3月17日檢索。
李明通 王元峰 房暢宜 撰寫,〈紅潮散盡話滄桑:東南亞共產黨的興衰下)〉,2017年17期,《多維新聞》,https://duoweicn.dwnews.com/TW-2016%E5%B9%B417%E6%9C%9F/10004757.html,2018年4月30日檢索。
李振祥,〈圍繞湘劇《園丁之歌》的尖銳鬥爭〉,《中國共產黨新聞》,http://cpc.people.com.cn/GB/64162/64172/85037/85039/5928392.html,2017年12月9日檢索。
李海文,〈華國鋒談史傳寫作〉,《炎黃春秋》,2015年第4期。http://news.singtao.ca/toronto/2015-04-15/china1429080594d5531115.html,2017年9月20日檢索。
沈寶祥,〈胡耀邦組建的理論動態組〉,《中國共產黨新聞-史海回眸》,2007年05月08日。http://cpc.people.com.cn/BIG5/64162/64172/64915/5701935.html,2018年1月28日檢索。
孟紅,〈鄧小平幽默化難題〉,《中國共產黨新聞網》,2017年03月21日, http://dangshi.people.com.cn/n1/2017/0320/c85037-29156889.html,2017年6月17日檢索。
尚清,〈分析:「兩個凡是」—毛思想的最後堡壘〉,《BBC中文網》,2015年2月7日。http://www.bbc.com/zhongwen/trad/indepth/2015/02/150207_ana_two_fanshi,2018年2月16日檢索。
於繼增,〈1959年廬山會議上周恩來的兩難處境〉,《中國共產黨新聞-史海回眸》,http://cpc.people.com.cn/BIG5/85037/8339148.html,2018年2月15日檢索。
武雁萍,〈胡耀邦怎樣以兩個不管解決兩個凡是〉,《中國共產黨新聞網》,2010年06月29日,http://dangshi.people.com.cn/GB/85038/11999204.html,2018年2月24日檢索。
金鐘 主編,〈一段懸案:作家師東兵訪問華國鋒〉,《開放雜誌》,開放網,2014年9月,http://www.open.com.hk/content.php?id=2006#.WcvWO1uCzIU,2017年9月25日檢索。
柏丞 撰寫,〈汪東興—華國鋒最堅定的支持者〉,《多維新聞》,2015年8月22日,http://culture.dwnews.com/history/news/2015-08-22/59676275.html,2018年3月24日檢索。
胡平,〈毛澤東為什麼發動文化大革命〉,《北京之春》,2006年10月號。http://beijingspring.com/bj2/2006/120/200692803040.htm,2017年10月5日檢索。
胡新民,〈周恩來與對外開放〉,《黨史博採》,http://www.szhgh.com/Article/red-china/redman/2018-03-16/164055.html,2018年3月16日檢索。
孫東民 曹鵬程,〈鄧小平讓中國富起來—日本前駐華大使中江要介憶小平訪日〉,《廣安日報》,2017年06月08日,http://cpc.people.com.cn/BIG5/n1/2017/0608/c69113-29326122.html,2018年3月17日檢索。
范小舟,〈1978年鄧小平如何從黨內排名第三成實際核心〉,《人民網》,2015年05月13日,http://history.people.com.cn/BIG5/n/2015/0513/c372327-26995243.html,2018年3月17日檢索。
特約評論員,〈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光明日報》,1978年5月11日,http://cpc.people.com.cn/GB/75289/7216450.html,2018年2月17日檢索。
袁小倫,〈由遠及近到漸行漸遠--葉劍英與華國鋒的政治交往〉,《黨史縱覽》,2005年11期,http://culture.dwnews.com/history/big5/news/2017-04-26/59812372.html,2018年3月24日檢索。
袁淩、饒智,〈師東兵中共高層政壇秘聞錄風波〉,《鳳凰週刊》,第22期,總第335期,2009年7月。胡耀邦史料信息網,http://www.hybsl.cn/zt/kaifang/zhongda/2009-07-30/15242.html,2017年9月25日檢索。
張傑,〈揭秘華國鋒:毛澤東的真正終結者和鄧小平神話掩蓋不住的一代偉人〉,《博聞社》,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blpqS0-Rjo,2018年3月17日檢索。
梅桑榆,〈華國鋒是怎樣搞個人崇拜的〉,《WECHAT中文網》,https://wechat.kanfb.com/history/7251,2018年3月25日檢索。
許戈輝主持,〈尊前談笑 人依舊 鄧小平影像記憶〉,《鳳凰視頻》,2012年7月4日,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htKQz6Kkrg,2018年2月1日檢索。
陳思名 責編,〈發展才是硬道理〉,《人民網》,2009年02月17日,http://cpc.people.com.cn/BIG5/64162/82819/143371/8818522.html,2018年3月17日檢索。
陳晉,〈鄧小平回答如何度過文革:「忍耐」和「等待」〉,《決策探索》,2009年02期。http://news.ifeng.com/history/1/renwu/200812/1225_2665_939405.shtml,2017年12月30日檢索。
陳破空,〈中共不能說的秘密 誰的陰謀比四人幫強?〉,《阿波羅新聞》,http://tw.aboluowang.com/2017/0801/970632.html,2017年12月9日檢索。
陳曉楠 主持,〈寵辱不驚:華國鋒生平紀事〉,《鳳凰視頻》,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diELmwBdhI&t=2987s,2017年10月9日檢索。
陳錦華,〈最終批準寶鋼建設的是華國鋒〉,《文匯讀書週報》,2012年6月29日,http://news.ifeng.com/history/zhongguoxiandaishi/detail_2012_07/03/15736881_0.shtml,2018年3月3日檢索。
嵇偉,〈一個「改寫中國歷史的人」華國鋒〉,《BBC中文網》,http://www.bbc.com/zhongwen/trad/china/2014/10/141007_hua_guofeng,2018年3月4日檢索。
惠風 編輯,〈華國鋒與鄧小平權力鬥爭內幕〉,《多維新聞》,http://culture.dwnews.com/history/big5/news/2016-09-08/59767470.html,2018年4月3日檢索。
葉永烈,〈揭華國鋒在所有政治領域中唯一不勝任的工作〉,《人民網》,http://news.ifeng.com/a/20160721/49477376_0.shtml,2017年12月30檢索。
葉選基,〈葉劍英提鄧小平複出工作 華國鋒汪東興未反對〉,《騰訊新聞-南方週末》,2016年3月25日,https://read01.com/zh-tw/jNngGx.html#.WuiK9KSFPIU,2018年2月20日檢索。
雷雨,〈鄧小平如何改變中國?三落三起的樂觀主義者(三)〉,《中時電子報》,http://opinion.chinatimes.com/20170417004925-262107,2018年1月22日檢索。
寧馨,〈焦點對話:鄧小平特輯〉影片,《美國之音中文網》,2014年2月21日。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kHwvl9hIJM&t=95s,2018年2月24檢索。
寧馨,〈焦點對話:鄧小平特輯之一:打不倒的小個子〉,《美國之音中文網》,2014年2月21日,https://www.voachinese.com/a/pro-and-con-deng-1-20140221/1856388.html,2017年11月1日檢索。
劉繼興,〈鄧小平超簡潔語言魅力:5個問題答11個字〉,《中國共產黨新聞網》,2013年01月07日,http://history.people.com.cn/BIG5/n/2013/0107/c198865-20114767.html,2018年2月16日檢索。
劉金田,〈鄧小平:文革前十年,錯誤不全在毛澤東一人〉,《人民網》,2012年01月21日,http://history.people.com.cn/BIG5/205396/16939981.html,2018年4月30日檢索。
練洪洋,〈毛澤東逝世現權力危機 病重時爭奪已白熱化〉,《中國網》,2015年12月日8,https://kknews.cc/zh-tw/history/npjoamq.html,2017年6月23日檢索。
蔡詠梅,〈恐怖:毛澤東政權的基礎〉,《開放雜誌》,2006年10月號。http://www.open.com.hk/old_version/2006_10p50.htm,2017年9月20日檢索。
鄧小平,〈鄧小平思想年譜1978年 〉,《人民網-領袖人物資料庫》,http://zg.people.com.cn/BIG5/33839/34943/34980/2632736.html,2018年3月17檢索。
鞏玉閩,〈周恩來在「文革」期間的經濟指導思想〉,《中國共產黨新聞-黨史人物紀念館》,http://cpc.people.com.cn/BIG5/69112/75843/75873/5168392.html,2018年3月17日檢索。
橫路 編寫,〈中共歷次重要三中全會〉,《BBC中文網》,2013年 11月 8日,http://www.bbc.com/zhongwen/trad/china/2013/11/131108_3rd_plenary_history,2018年3月16日檢索。
戴煌,〈被開除黨籍的中組部長:曾被康生贊最強軍幹部〉,《鳳凰網歷史》,2013年08月16日,http://news.ifeng.com/history/zhongguoxiandaishi/detail_2013_08/16/28684996_0.shtml,2018年2月22日檢索。
鮑彤口述,姚監復記錄,〈鮑彤揭三中全會內幕 鄧小平從陳雲手中奪權,十一屆三中全會誰是英雄〉,《Focus News》,https://fnews.eu/life/25072.html,2018年3月17日檢索。
薛慶超,〈文革的終結:歷史的見證〉,《多維新聞》,http://culture.dwnews.com/history/news/2016-07-19/59754857.html,2018年3月25日檢索。
霞飛,〈華國鋒的謙遜與反對個人崇拜〉,《湘潮》,2013年11月上半,http://www.huaguofeng.org/nianpu_xq.php?cid=26&id=2325,2018年3月25日檢索。
韓鋼,〈爭議華國鋒:一正四負的評價過於武斷?〉,《人民網》,2014年09月15日,http://history.people.com.cn/BIG5/n/2014/0915/c372326-25660219.html,2017年9月28日檢索。
韓鋼,〈關於華國鋒的若干史實〉,《炎黃春秋》,2011年第2期,http://history.people.com.cn/BIG5/205396/13893844.html,2017年9月28日檢索。
魏京生,〈從鄧小平的政變說起〉,《自由亞洲電臺》,https://www.rfa.org/mandarin/pinglun/weijingsheng/wjs-10132016163856.html,2017年6月23日檢索。
魏紫丹,〈對大躍進政治本質的思考〉,《大紀元》,http://www.epochtimes.com/b5/8/8/12/n2225436.htm,2018年3月17日檢索。
欒泠,〈鄧小平如何把恩人汪東興趕下政治舞臺的〉,《多維新聞》,http://culture.dwnews.com/history/big5/news/2017-08-22/60008237_all.html,2018年3月17日檢索。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校內紙本論文立即公開
同意電子論文全文授權校園內公開
校內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校外
同意授權
校外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