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2806201701503200
DOI 10.6846/TKU.2017.00992
論文名稱(中文) 複合材料失效模式對於輕航機適墜性模擬之影響
論文名稱(英文) The Influence of Composite Materials Failure Mode on Light Aircraft Crashworthiness Simulation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航空太空工程學系碩士班
系所名稱(英文) Department of Aerospace Engineering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105
學期 2
出版年 106
研究生(中文) 劉定華
研究生(英文) Ting-Hua Liu
學號 605430155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17-06-09
論文頁數 132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陳步偉
委員 - 陳步偉
委員 - 沈坤耀
委員 - 張永康
關鍵字(中) 適墜性
有限元素法
輕航機
複合材料
失效模式
關鍵字(英) crashworthiness
finite element
light aircraft
composites
failure modes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近年來航空業的蓬勃發展提供了交通上相當大的便利,但在無法避免飛安事故發生的情況下,其安全性也逐漸受到重視。如何保障機上乘客的安全性,一直都是航空業重大的議題。然而複合材料在航空界的應用逐漸取代了傳統的金屬材料,但複合材料和金屬材料的材料特性有許多的差異,無法以傳統金屬材料的經驗來評估複合材料飛機結構的安全性,因此複合材料飛機結構的安全性是相當重要的研究方向。
  本文使用Pro/ENGINEER建立STOL CH 701機身結構,材料選為碳纖維複合材料(CFRP)。模擬分析使用Abaqus/Damage for Fiber-Reinforced Composites以考慮複合材料受衝擊後材料可能產生失效的方式進行分析。模擬之邊界條件為依據ASTM規範的1.3Vso墜撞速度與AGATE所訂定的30o墜撞角度,Abaqus/Explicit建立動態墜撞模擬以墜撞能量的輸出做為結果合理性判斷的依據。
  本研究根據MIL-STD-1290A所規定的座艙壓縮量在各方向的壓縮量不得超過15%的安全標準下,建立考慮材料失效參數前後的速度與角度之關係圖。在考慮材料失效與在不考慮材料失效時,不同的撞擊角度與撞擊速度下,0o纖維排列大部分有較高的內能吸收。不同纖維排列方式機身的Y方向的壓縮率都相較於X方向與A斜樑方向為小,其最大壓縮率都不超過2%。在考慮材料失效下,撞擊角度60o時,0o纖維排列的X方向與A斜樑方向壓縮率明顯較高,其值將近高達5%。不管是內能吸收、最大應力或是各方向壓縮率,在考慮材料失效前後並沒有明顯的差異。
英文摘要
In recent years,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aviation industry to provide a considerable convenience on the traffic, but cannot avoid the case of flying accidents. However, metal materials be replaced by composite materials because of the advantages of composite materials, but the material properties of composite materials and metal materials have many differences, cannot according to the experience of traditional metal materials to evaluate the safety of composite aircraft structure. So it is an important issue to discuss the crashworthiness of composite aircraft. In this study we use Pro/ENGINEER to build STOL CH 701 model and the materials used is carbon fiber composite material. The simulation analysis used the Abaqus / Damage for Fiber-Reinforced Composites to consider the possible failure of the composite material after impact. The boundary conditions are 1.3 Vso followed by ASTM, and 30o impact angle defined by AGATE. In the dynamic simulation, we output the data to check if the simulation is follow the conservation of energy to determine the rationality of the results. In this stud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velocity and the angle before and after considering the material failure parameters was established according to the safety standard, MIL-STD-1290A, of the cockpit reducing rate cannot more than 15%. In considering the material failure and without considering the material failure in the different impact angles and impact velocities, most of the 0o composite fiber has a higher internal energy absorption. The compression of the cabin in the Y direction is smaller than the X direction and the A direction, and the maximum reducing rate does not exceed 2%. In considering the material failure and the impact angle of 60o, the compression of 0o composite fiber in the X direction and A direction is significantly higher, and the maximum reducing rate as high as 5%. No matter the internal energy absorption, the maximum stress or the amount of compression in each direction, before and after considering the material failure doesn’t h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目錄
中文摘要	I
英文摘要	II
目錄	III
圖目錄	V
表目錄	X
第一章、緒論	1
1.1前言	1
1.2飛安事故	2
1.3適墜性的定義及設計基本原則	6
1.4金屬與複合材料應用於航空工業	9
    1.4.1金屬材料應用於航空領域	9
    1.4.2複合材料應用於航空的趨勢	10
    1.4.3複合材料應用於航空器上的優缺點	15
1.5研究目的與方法	16
第二章、文獻回顧	18
2.1輕型載具的相關定義與法規	18
2.1.1 美國對於輕型載具的定義	18
2.1.2 歐洲對於輕型載具的定義	19
2.1.3 加拿大對於輕型載具的定義	20
2.1.4 我國對於輕型載具的定義	21
2.2適墜性分析的邊界條件	23
2.3材料破壞因素	26
2.4複合材料的破壞	29
2.5 Abaqus複合材料失效理論	32
第三章、基礎理論	35
3.1 Abaqus簡介	35
3.2 Abaqus/Explicit	38
3.3 Abaqus單位	40
3.4 Abaqus Energy	41
3.5 Abaqus複合材料失效設定	43
3.5.1 Abaqus複合材料損傷初始	44
3.5.2 Abaqus複合材料損傷演化	46
第四章、模擬分析	50
4.1 研究流程	50
4.2 STOL CH 701的飛機參數與介紹	52
4.3材料參數的設定	54
4.4邊界條件的設定	56
4.5網格的建立	57
4.6實驗模型設計	58
4.7複合材料機身適墜性之動態模擬	61
4.8比較碳纖維機身固定角度、改變速度之在考慮材料失效與在不考慮材料失效的差異	74
4.9比較碳纖維機身固定速度、改變角度之在考慮材料失效與在不考慮材料失效的差異	100
4.10 Abaqus後處理損傷探討	118
第五章、結論與建議	119
參考資料	122

	












圖目錄
圖 1-1 2001到2010每十萬小時的失事件數	2
圖 1-2大型民航機複合材料使用率	11
圖 1-3複合材料在Airbus的應用發展	11
圖 1-4複合材料在A380上的應用	12
圖 1-5波音787複合材料的應用	13
圖 1-6複合材料在A350上的應用	14
圖 1-7複合材料在輕航機上的使用率	14
圖 1-8本研究總流程圖	17
圖 2-1通勤飛機事故統計	24
圖 2-2 AGATE定義之速度及角度衝擊條件	25
圖 2-3 AGATE定義的墜撞姿態條件	25
圖 2-4油船發生裂紋脆性斷裂	26
圖 2-5韌性和脆性材料的應力應變圖	28
圖 2-6材料潛變的階段圖	29
圖 2-7複合材料的基體裂紋	31
圖 2-8複合材料的脫層	31
圖 2-9複合材料的纖維斷裂	31
圖 3-1 Abaqus軟體架構	35
圖 3-2 Abaqus運作流程	37
圖 3-3 Abaqus複合材料失效參數設定	44
圖 3-4 Abaqus材料失效損傷演化圖	47
圖 3-5材料失效後之位移變化圖	48
圖 4-1分析模擬流程圖	51
圖 4-2 STOL CH 701三視圖	52
圖 4-3 CH701之機身模型	53
圖 4-4 Abaqus網格化之CH701機身	57
圖 4-5機身以30o向下墜撞示意圖	59
圖 4-6機身以0o纖維排列之示意圖	59
圖 4-7機身以45o纖維排列之示意圖	60
圖 4-8機身以90o纖維排列之示意圖	60
圖 4-9 0o纖維排列碳纖維機身在不考慮材料失效下以30o墜撞地面之能量變化圖	61
圖 4-10 30o纖維排列碳纖維機身在不考慮材料失效下以30o墜撞地面之能量變化圖	62
圖 4-11 45o纖維排列碳纖維機身在不考慮材料失效下以30o墜撞地面之能量變化圖	62
圖 4-12 60o纖維排列碳纖維機身在不考慮材料失效下以30o墜撞地面之能量變化圖	63
圖 4-13 90o纖維排列碳纖維機身在不考慮材料失效下以30o墜撞地面之能量變化圖	63
圖 4-14 CH701機身及座艙之X、Y與A方向之示意圖	64
圖 4-15不同纖維方向碳纖維機身在不考慮材料失效下撞擊之內能(18 m/s與30o)	65
圖 4-16不同纖維方向碳纖維機身在不考慮材料失效下撞擊之最大應力(18 m/s與30o)	65
圖 4-17碳纖維機身的主要最大應力發生部位	66
圖 4-18不同纖維方向碳纖維機身在不考慮材料失效下撞擊之各方向壓縮率(18 m/s與30o)	67
圖 4-19 0o纖維排列碳纖維機身在考慮材料失效下以30o墜撞地面之能量變化圖	68
圖 4-20 30o纖維排列碳纖維機身在考慮材料失效下以30o墜撞地面之能量變化圖	68
圖 4-21 45o纖維排列碳纖維機身在考慮材料失效下以30o墜撞地面之能量變化圖	69
圖 4-22 600纖維排列碳纖維機身在考慮材料失效下以30o墜撞地面之能量變化圖	69
圖 4-23 90o纖維排列碳纖維機身在考慮材料失效下以30o墜撞地面之能量變化圖	70
圖 4-24不同纖維方向碳纖維機身在考慮材料失效下撞擊之內能(18 m/s與30o)	71
圖 4-25不同纖維方向碳纖維機身在考慮材料失效下撞擊之最大應力(18 m/s與30o)	72
圖 4-26 90o纖維排列碳纖維機身在考慮材料失效下墜撞最大應力位置圖	72
圖 4-27不同纖維方向碳纖維機身在考慮材料失效下撞擊之各方向壓縮率(18 m/s與30o)	73
圖 4-28碳纖維機身在考慮材料失效與在不考慮材料失效之內能比較圖(18 m/s與30o)	74
圖 4-29碳纖維機身在考慮材料失效與在不考慮材料失效之最大應力圖(18 m/s與30o)	75
圖 4-30碳纖維機身在考慮材料失效與在不考慮材料失效之X壓縮率比較圖(18 m/s與30o)	75
圖 4-31碳纖維機身在考慮材料失效與在不考慮材料失效之A壓縮率比較圖(18 m/s與30o)	76
圖 4-32碳纖維機身在考慮材料失效與在不考慮材料失效之Y壓縮率比較圖(18 m/s與30o)	76
圖 4-33碳纖維機身在考慮材料失效與在不考慮材料失效之平均壓縮率比較圖(18 m/s與30o)	77
圖 4-34碳纖維機身在考慮材料失效與在不考慮材料失效之內能比較圖(27 m/s與30o)	79
圖 4-35碳纖維機身在考慮材料失效與在不考慮材料失效之最大應力比較圖(27 m/s與30o)	79
圖 4-36碳纖維機身在考慮材料失效與在不考慮材料失效之X壓縮率比較圖(27 m/s與30o)	80
圖 4-37碳纖維機身在考慮材料失效與在不考慮材料失效之A壓縮率比較圖(27 m/s與30o)	80
圖 4-38碳纖維機身在考慮材料失效與在不考慮材料失效之Y壓縮率比較圖(27 m/s與30o)	81
圖 4-39碳纖維機身在考慮材料失效與在不考慮材料失效之平均壓縮率比較圖(27 m/s與30o)	81
圖 4-40碳纖維機身在考慮材料失效與在不考慮材料失效之內能比較圖(36 m/s與30o)	83
圖 4-41碳纖維機身在考慮材料失效與在不考慮材料失效之最大應力比較圖(36 m/s與30o)	84
圖 4-42碳纖維機身在考慮材料失效與在不考慮材料失效之X壓縮率比較圖(36 m/s與30o)	84
圖 4-43碳纖維機身在考慮材料失效與在不考慮材料失效之A壓縮率比較圖(36 m/s與30o)	85
圖 4-44碳纖維機身在考慮材料失效與在不考慮材料失效之Y壓縮率比較圖(36 m/s與30o)	85
圖 4-45碳纖維機身在考慮材料失效與在不考慮材料失效之平均壓縮率比較圖(36 m/s與30o)	86
圖 4-46碳纖維機身在考慮材料失效與在不考慮材料失效之內能比較圖(45 m/s與30o)	88
圖 4-47碳纖維機身在考慮材料失效與在不考慮材料失效之最大應力比較圖(45 m/s與30o)	88
圖 4-48碳纖維機身在考慮材料失效與在不考慮材料失效之X壓縮率比較圖(45 m/s與30o)	89
圖 4-49碳纖維機身在考慮材料失效與在不考慮材料失效之A壓縮率比較圖(45 m/s與30o)	89
圖 4-50碳纖維機身在考慮材料失效與在不考慮材料失效之Y壓縮率比較圖(45 m/s與30o)	89
圖 4-51碳纖維機身在考慮材料失效與在不考慮材料失效之平均壓縮率比較圖(45 m/s與30o)	90
圖 4-52碳纖維機身在不考慮材料失效下墜撞速度與內能之關係圖	91
圖 4-53碳纖維機身在考慮材料失效下墜撞速度與內能之關係圖	92
圖 4-54碳纖維機身在不考慮材料失效下墜撞速度與最大應力之關係圖	93
圖 4-55碳纖維機身在考慮材料失效下墜撞速度與最大應力之關係圖	9
圖 4-56碳纖維機身在不考慮材料失效下墜撞速度與X壓縮率之關係圖	94
圖 4-57碳纖維機身在考慮材料失效下墜撞速度與X壓縮率之關係圖	95
圖 4-58碳纖維機身在不考慮材料失效下墜撞速度與A壓縮率之關係圖	96
圖 4-59碳纖維機身在考慮材料失效下墜撞速度與A壓縮率之關係圖	96
圖 4-60碳纖維機身在不考慮材料失效下墜撞速度與Y壓縮率之關係圖	97
圖 4-61碳纖維機身在考慮材料失效下墜撞速度與Y壓縮率之關係圖	98
圖 4-62碳纖維機身在不考慮材料失效下墜撞速度與平均壓縮率之關係圖	99
圖 4-63碳纖維機身在考慮材料失效下墜撞速度與平均壓縮率之關係圖	99
圖 4-64碳纖維機身在考慮材料失效與在不考慮材料失效之內能變化比較圖(18 m/s與45o)	102
圖 4-65碳纖維機身在考慮材料失效與在不考慮材料失效之最大應力比較圖(18 m/s與45o)	102
圖 4-66碳纖維機身在考慮材料失效與在不考慮材料失效之X壓縮率比較圖(18 m/s與45o)	103
圖 4-67碳纖維機身在考慮材料失效與在不考慮材料失效之A壓縮率比較圖(18 m/s與45o)	103
圖 4-68碳纖維機身在考慮材料失效與在不考慮材料失效之Y壓縮率比較圖(18 m/s與45o)	104
圖 4-69碳纖維機身在考慮材料失效與在不考慮材料失效之平均壓縮率比較圖(18 m/s與45o)	104
圖 4-70碳纖維機身在考慮材料失效與在不考慮材料失效之內能變化比較圖(18 m/s與60o)	106
圖 4-71碳纖維機身在考慮材料失效與在不考慮材料失效之最大應力比較圖(18 m/s與60o)	107
圖 4-72碳纖維機身在考慮材料失效與在不考慮材料失效之X壓縮率比較圖(18 m/s與60o)	107
圖 4-73碳纖維機身在考慮材料失效與在不考慮材料失效之A壓縮率比較圖(18 m/s與60o)	108
圖 4-74碳纖維機身在考慮材料失效與在不考慮材料失效之Y壓縮率比較圖(18 m/s與60o)	108
圖 4-75碳纖維機身在考慮材料失效與在不考慮材料失效之平均壓縮率比較圖(18 m/s與60o)	109
圖 4-76碳纖維機身在不考慮材料失效下墜撞角度與內能之關係圖	110
圖 4-77碳纖維機身在考慮材料失效下墜撞角度與內能之關係圖	110
圖 4-78碳纖維機身在不考慮材料失效下墜撞角度與最大應力之關係圖	111
圖 4-79碳纖維機身在考慮材料失效下墜撞角度與最大應力之關係圖	111
圖 4-80碳纖維機身在不考慮材料失效下墜撞角度與X壓縮率之關係圖	112
圖 4-81碳纖維機身在考慮材料失效下墜撞角度與X壓縮率之關係圖	113
圖 4-82碳纖維機身在不考慮材料失效下墜撞角度與A壓縮率之關係圖	114
圖 4-83碳纖維機身在考慮材料失效下墜撞角度與A壓縮率之關係圖	114
圖 4-84碳纖維機身在不考慮材料失效下墜撞角度與Y壓縮率之關係圖	115
圖 4-85碳纖維機身在考慮材料失效下墜撞角度與Y壓縮率之關係圖	116
圖 4-86碳纖維機身在不考慮材料失效下墜撞角度與平均壓縮率之關係圖	116
圖 4-87碳纖維機身在考慮材料失效下墜撞角度與平均壓縮率之關係圖	117



























表目錄
表 1-1 2005年到2015年我國輕航機事故統計	3
表 1-2 2005到2015我國輕航機數據統計	5
表 2-1 FAR、EASA與LAMAC對於小型飛機的法規	22
表 3-1 Abaqus單位對照表	40
表 4-1 STOL CH 701的規格	53
表 4-2 T300/LTM45 CFRP性質	54
表 4-3 T300/LTM45碳纖維複合材料在Abaqus內失效設定相關參數	55
表 4-4墜撞角度與速度之參數	56
表 4-5碳纖維機身在不考慮材料失效以18 m/s速度30o方向撞擊	64
表 4-6 碳纖維機身在考慮材料失效下以18m/s速度30o方向撞擊	71
表 4-7 碳纖維機身在未考慮材料失效下以27 m/s速度30o方向撞擊	78
表 4-8 碳纖維機身在考慮材料失效下以27 m/s速度30o方向撞擊	78
表 4-9 碳纖維機身在不考慮材料失效下以36 m/s速度30o方向撞擊	82
表 4-10 碳纖維機身在考慮材料失效下以36 m/s速度30o方向撞擊	83
表 4-11 碳纖維機身在不考慮材料失效下以45 m/s速度30o方向撞擊	87
表 4-12 碳纖維機身在考慮材料失效下以45 m/s速度30o方向撞擊	87
表 4-13 碳纖維機身在不考慮材料失效下以18 m/s速度45o方向撞擊	100
表 4-14 碳纖維機身在不考慮材料失效下以18 m/s速度45o方向撞擊	101
表 4-15碳纖維機身在不考慮材料失效以18m/s速度60o方向撞擊	105
表 4-16碳纖維機身在考慮材料失效下以18m/s速度60o方向撞擊	105
表 4-17在不同撞擊速度與角度下的損傷標準整理	118
參考文獻
參考資料
[1]「低成本複合材料在民機製造的應用」,中國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2015年10月。
[2]侯知健,「理智看待高比例複合材料飛機的得失」,2014年8月。
[3]黃芳祿,「輕航機失事迫降台南七股休耕農地」,2011 年 3 月。
[4]“Review of U.S. Civil Aviation Accidents – Review of Aircraft Accident data 2010”, National Transportation Safety Board, NTSB/ARA-12/01, 10 October 2012, p. 34.
[5]行政院飛航安全委員會,http://www.asc.gov.tw/ 。
[6]「台灣飛安統計2005-2014」,飛航安全調查委員會,2005-2014。
[7]宋濤,「飛機適墜性的內涵與外延」,2015年1月。
[8]Todd R. Hurley, and Jill M. Vandenburg, “Small Airplane Crashworthiness Design Guide”, AGATE-WP3.4-034043-036, April 12, 2002.
[9]陳步偉、沈坤耀,「適墜性的發展與相關法規」,空軍學術雙月刊第619期,2011,130-136。
[10]Faye Smith, CEng, FIMMM, “The Use of composite in aerospace: Past, present and future challenges.”, Avalon Consultancy Services Ltd,2013. 
[11]范玉青、張麗華,「超大型複合材料機體部件應用技術的新進展」,航空學報第30卷 第三期,2009,頁532~543。
[12]Jérôme PORA, “Composite Materials in the Airbus A380 - From History to Future ”, Airbus, Large Aircraft Division.
[13]http://www.boeing.com/
[14]Christian Weimer, “Composites in Aerospace – Future Challenges, Needs and Opportunities”, November 09, 2014.
[15]Larry Ilcewicz , “Past-Experiences-and-Future-Trends-for-Composite-Aircraft-Structure.”, Montana State University Seminar, November 09, 2009.
[16]Sarina Houston,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Composite Materials on Airplanes”, April 05, 2016.
[17]孫振起、吳安如,先進複合材料在飛機結構中的應用,2015,頁61~60。
[18]美國聯邦航空總署,http://www.faa.gov。
[19]“Ultralight Vehicles”, FAR103.1, Subpart A-General, Applicability
[20]歐洲航空安全聯盟,http://www.easa.eu.int
[21]加拿大輕型載具製造協會,http://www.lightaircraft.ca。
[22]交通部民用航空局,http://www.caa.gov.tw。
[23]張弘,魏榕祥,「通用飛機抗撞設計指南」,航空工業出版社,2008。 
[24]“Light Fixed and Rotary-Wing Crash Aircraft Resistance”, MIL-STD-1290A, 1988.
[25]Steven J. Hooper, Marilyn Henderson, WarunaSeneviratne,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of a Crashworthy Composite Airframe.”, AGATE-WP3.4-034026- 089. Rev. A, March 1, 2002.
[26]Maleque,M.A,Salit,M.S, “Materials Selection and Design”, 2013.
[27]藤井太一、劉松柏,「複合材料的破壞與力學」,五南圖書出版公司,2006。
[28]“Introduction to Materials Science”, Chapter 8, Failure, MSE 2090.
[29]沈育霖,複合材料之應用簡介,勞工安全衛生簡訊第七十期,頁4~8。
[30]D. Kreculj, B. Rašuo, “Review of impact damages modelling in laminated composite aircraft structures.”, 2013, 485-495.
[31]SIMULIA/Abaqus針對複合材料的解決方案,美國SIMULIA公司北京代表處,2012年8月。
[32]權國政、武東森、黃小雙、李貴勝,「基於Hashin準則的 E-玻纖2D編織層鋪增強複合材料衝擊損傷力學分析」,2013年12月。
[33]朱東俊、劉萱、「基於abaqus複合材料板衝擊特性分析」,計算機輔助工程第五期,2013年。
[34]Hosseinzadeh R, Shokrieh M M, and Lessard L, “Damage behavior of fiber reinforced composite plates subjected to drop weight impacts”, Composites Science & Technology, 2006, 66(1):61-68.
[35]Camanho P P, “Advances in the simulation of damage and fracture of composite structures”.
[36]Karakuzu R, Erbil E, and Aktas M, “Impact characterization of glass/epoxy composite plates: An experimental and numerical study”, Composites Part B Engineering, 2010,41(5):388-395.
[37]王寶來,「複合材料失效及其強度理論」,哈爾濱工業大學輔複合材料與結構研究所論文,2006年5月。
[38]DassaultSystèmes.Simulia Corp. 世盟瑞其CAE團隊編著,「最新Abaqus實務入門」。
[39]士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http://www.simutech.com.tw/
[40]Abaqus Analysis User’s Manual.
[41]Vaibhav A. Phadnis, Farrukh Makhdum, Anish Roy, and Vadim V. Silberschmidt, “Drilling in carbon/epoxy composites: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s and finite element implementation”,2013, 47(1):41-51.
[42]Feito N, López-Puente J, and Santiuste C, “Numerical prediction of delamination in CFRP drilling.” Composite Structures, 2014, 108(1):677-683.
[43]ZENAIR, http://www.zenithair.com
[44]ASTM Stardands on Light Sport Aircraft, ASTM, 2008.
[45]林亜昀,「複合材料輕型飛機的適墜性分析」,私立淡江大學航空太空工程學系碩士論文,2015年6月。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校內紙本論文立即公開
同意電子論文全文授權校園內公開
校內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校外
同意授權
校外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