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2806200921561800
DOI 10.6846/TKU.2009.01432
論文名稱(中文) 臺北縣國小校長領導行為與學校行政人員團隊凝聚力關係之研究
論文名稱(英文) The Study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lementary School Principals’ Leadership Behavior and Administrators’ Team Cohesion in Taipei County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教育政策與領導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
系所名稱(英文) Graduate Institute of Educational Policy and Leadership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97
學期 2
出版年 98
研究生(中文) 朱桂芳
研究生(英文) Kuei-Fang Chu
學號 796720141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09-06-22
論文頁數 140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陳錫珍
委員 - 郭昭佑
委員 - 閻自安
關鍵字(中) 轉型領導
互易領導
團隊凝聚力
關鍵字(英) Transformational Leadership
Transactional Leadership
Team Cohesion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臺北縣國小校長領導行為與學校行政人員團隊凝聚力之關係,採用問卷調查法為主要的研究方法,以自編之「臺北縣國小校長領導行為與學校行政人員團隊凝聚力調查表」為研究工具,研究對象為臺北縣國小學校行政人員,有效樣本共393份。所得資料採用SPSS14.0 for Windows統計套裝軟體進行描述性統計、t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遜積差相關以及多元逐步迴歸等統計方法分析。
    根據研究結果,歸納出以下結論:
一、臺北縣國小學校行政人員知覺校長轉型領導行為情形良好,其中以「魅力影響」的知覺程度最高,而「智識啟發」的知覺程度最低。
二、臺北縣國小學校行政人員知覺校長互易領導行為情形良好,其中以「主動介入管理」的知覺程度最高,而「被動介入管理」的知覺程度最低。
三、臺北縣國小學校行政人員團隊凝聚力情形良好,其中以「團隊適應」的知覺程度最高,而「人際吸引」的知覺程度最低。
四、不同職務與學校規模的學校行政人員所知覺校長轉型領導及互易領導有顯著差異。
五、不同服務年資、擔任職務及學校規模的學校行政人員團隊凝聚力有顯著差異。
六、臺北縣國小校長領導行為與學校行政人員團隊凝聚力有顯著正相關。
七、臺北縣國小校長領導行為能有效預測學校行政人員團隊凝聚力。
    最後根據研究結果與結論,提出具體建議,以供教育行政機關、校長及後續研究之參考。
英文摘要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lementary school principals’ leadership behavior and administrators’ team cohesion in Taipei County. 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through questionnaires. The samples consisted of 393 elementary school administrators in Taipei County.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are as follow:
1. Elementary school administrators perceived a high level of principals’ transformational leadership behavior and transactional leadership behavior.
2. Elementary school administrators reported a strong sense of team cohesion.
3.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elementary school administrators’ perceptions of principals’ transformational leadership and transactional leadership based on job duty and school size.
4.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elementary school administrators’ team cohesion based on years of service, job duty and school size.
5. Elementary school principals’ leadership behavior was significantly related to administrators’ team cohesion.
6. Elementary school principals’ leadership behavior was a strong predictor of 
administrators’ team cohesion.
    Finally, suggestions based on the above research findings were presented for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uthorities, school principals, and the further advanced studies.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目     次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3
第三節  名詞釋義………………………………………………4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6
第二章  文獻探討………………………………………………9
第一節  領導行為理論與相關研究之探討……………………9
第二節  團隊凝聚力之理論與相關研究………………………34
第三節  領導行為與團隊凝聚力相關研究之探討……………47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53
第一節  研究架構………………………………………………53
第二節  研究對象與取樣方法…………………………………55
第三節  研究工具………………………………………………57
第四節  實施程序………………………………………………70
第五節  資料處理………………………………………………71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73
第一節  國小學校行政人員對校長領導行為知覺情形之現況分析…………………………………………………………………73
第二節  國小學校行政人員團隊凝聚力之現況分析…………76
第三節  不同國小學校行政人員背景變項對校長領導行為知覺之差異情形……………………………………………………………78
第四節  不同國小學校行政人員背景變項於學校行政人員團隊凝聚力之差異情形……………………………………………………86
第五節  國小校長領導行為與學校行政人員團隊凝聚力之相關及預測力分析…………………………………………………………91
第六節  綜合討論………………………………………………98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111
第一節  研究結論………………………………………………111
第二節  建議……………………………………………………115
參考文獻…………………………………………………………119
壹、中文部分……………………………………………………119
貳、西文部分……………………………………………………125
附    錄…………………………………………………………131
附錄一  臺北縣國小校長領導行為與學校行政人員團隊凝聚力預試問卷………………………………………………………………131
附錄二  臺北縣國小校長領導行為與學校行政人員團隊凝聚力關係之研究正式問卷…………………………………………………137

表 次
表2-1 國內研究者對領導的定義………………………………………… 10
表2-2 國外研究者對領導的定義………………………………………… 11
表2-3 領導理論研究發展途徑摘要表…………………………………… 12
表2-4 國內外專家學者對互易領導的看法……………………………… 17
表2-5 轉型領導與互易領導的差異比較表……………………………… 26
表2-6 國內外轉型領導與互易領導之相關研究………………………… 28
表2-7 團隊凝聚力之意涵及界定的重點………………………………… 35
表2-8 團隊凝聚力之相關研究…………………………………………… 44
表2-9 領導行為與團隊凝聚力之相關研究……………………………… 47
表3-1 臺北縣國小學校規模及抽樣樣本之校數說明表………………… 56
表3-2 抽樣之學校行政人員樣本結構統計表…………………………… 57
表3-3 校長領導行為問卷初稿內容架構表……………………………… 59
表3-4 學校行政人員團隊凝聚力問卷初稿內容架構表………………… 63
表3-5 校長領導行為構面及效度分析表………………………………… 65
表3-6 校長領導行為量表信度分析表…………………………………… 67
表3-7 學校行政人員團隊凝聚力量表構面及效度分析表……………… 68
表3-8 學校行政人員團隊凝聚力信度分析表…………………………… 69
表4-1 國小校長領導行為量表各題得分情形表………………………… 74
表4-2 國小校長領導行為現況分析摘要表……………………………… 76
表4-3 國小學校行政人員團隊凝聚力各題得分情形表………………… 77
表4-4 國小學校行政人員團隊凝聚力現況分析摘要表………………… 78
表4-5 不同性別學校行政人員對校長領導行為知覺情形之獨立樣本t
檢定…………………………………………………………………
79

表4-6 不同最高學歷學校行政人員對校長領導行為知覺情形之變異數
分析摘要表…………………………………………………………
80
表4-7 不同服務年資學校行政人員對校長領導行為知覺情形之變異數
分析摘要表…………………………………………………………
81
表4-8 不同職務學校行政人員對校長領導行為知覺情形之獨立樣本t
檢定表………………………………………………………………
83
表4-9 不同學校規模學校行政人員對校長領導行為知覺情形之變異數
分析摘要表…………………………………………………………
84
表4-10 不同背景變項之學校行政人員對校長領導行為的知覺情形彙整
表……………………………………………………………………
85
表4-11 不同性別學校行政人員團隊凝聚力之獨立樣本t 檢定表……… 86
表4-12 不同最高學歷學校行政人員團隊凝聚力之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87
表4-13 不同服務年資學校行政人員團隊凝聚力之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88
表4-14 不同職務學校行政人員團隊凝聚力之獨立樣本t 檢定表……… 89
表4-15 不同學校規模學校行政人員團隊凝聚力之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90
表4-16 不同背景變項之學校行政人員團隊凝聚力情形彙整表………… 90
表4-17 校長領導行為與學校行政人員團隊凝聚力整體與各構面間相關
分析摘要表…………………………………………………………
91
表4-18 校長轉型領導預測學校行政人員對團隊適應之逐步迴歸分析摘
要表…………………………………………………………………
93
表4-19 校長轉型領導預測學校行政人員對人際吸引之逐步迴歸分析摘
要表…………………………………………………………………
93
表4-20 校長轉型領導預測學校行政人員對團隊合作之逐步迴歸分析摘
要表…………………………………………………………………
94

表4-21 校長轉型領導預測學校行政人員對人際親和之逐步迴歸分析摘
要表…………………………………………………………………
94
表4-22 校長轉型領導預測學校行政人員對整體團隊凝聚力之逐步迴歸
分析摘要表…………………………………………………………
95
表4-23 校長互易領導預測學校行政人員對團隊適應之逐步迴歸分析摘
要表…………………………………………………………………
95
表4-24 校長互易領導預測學校行政人員對人際吸引之逐步迴歸分析摘
要表…………………………………………………………………
96
表4-25 校長互易領導預測學校行政人員對團隊合作之逐步迴歸分析摘
要表…………………………………………………………………
96
表4-26 校長互易領導預測學校行政人員對人際親和之逐步迴歸分析摘
要表…………………………………………………………………
97
表4-27 校長互易領導預測學校行政人員對整體團隊凝聚力之逐步迴歸
分析摘要表…………………………………………………………
97
表4-28 國小校長領導行為對學校行政人員團隊凝聚力之多元迴歸分析
歸納表………………………………………………………………
98

圖 次
圖2-1 互易與轉化領導模式……………………………………………… 26
圖2-2 影響團隊凝聚力的示意圖………………………………………… 38
圖2-3 Carron、Widmeyer 與Brawley 的凝聚力概念模式……………… 40
圖3-1 研究架構圖………………………………………………………… 53
圖3-2 實施程序流程圖…………………………………………………… 70
參考文獻
壹、中文部分
王加微(1990)。行為科學。台北:五南。
王美惠(2005)。國民小學校長轉型領導與教師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以台北縣國民小學為例。淡江大學教育政策與領導研究所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縣。
王揚智(2004)。國小校長轉型領導、互易領導與社區參與學校教育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王曉麟(2001)。科技大學學生社團負責人領導行為、領導特質與領導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
王儷倩(2004)。團體成員多元性、凝聚力、角色內行為與組織公民行為關係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國際企業管理研究所,未出版,台北市。
白麗美(1998)。國民小學校長領導風格與教師工作動機關係之研究。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朱淑子(2002)。國小校長轉化領導、互易領導與教師工作滿意關係之研究。臺東師範學院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東縣。
何淑妃(1996)。國小校長轉型領導行為與學校組織氣氛之調查研究。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初等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縣。
吳明清(2007)。教育研究—基本觀念與方法分析。台北:五南。
吳明隆(2008)。SPSS操作與應用—問卷統計分析實務。台北:五南。
吳清山(1993)。學校行政。台北:心理。
吳清山、林天佑(1998)。轉型領導。教育資料與研究雙月刊,24,63。
吳清山、林天佑(2002)。團隊學習。教育研究月刊:102,144。
吳清基(1991)。教育的目的、目標與功能,載於黃光雄主編:教育概論。台北:師大書苑。
吳慧卿(2002)。選手知覺教練領導行為、團隊衝突、團隊凝聚力及滿意關係之實證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體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吳靜吉、林合懋(1995)。轉型領導量表與交易領導量表的建立。測驗年刋,45(2),57-87。
李建志(2003)。合球選手團隊凝聚力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李美枝(1991)。社會心理學-理論研究與應用(七版)。台北:大洋出版社。
李貞儀(2005)。國民小學校長轉型領導、交易領導與兼任行政職務教師工作滿意之相關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李禎琨(2003)。我國警察分局長轉型領導與基層員警服務士氣之研究-以基隆市警察局為例。大葉大學事業經營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
周伯昌、范熾文(2006)。國小校長轉型領導、交易領導與教師工作滿意度關係之研究。花蓮教育大學學報,22,255-282。
林合懋(1995)。學校主管與企業主管轉型領導之比較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系行政組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林明地(1998)。從同僚專業互享氣氛的建立談教師會功能的發揮。教師天地,94,17-22。
林金杉(2002)。拔河運動教練領導行為與團隊凝聚力之相關研究。國立體育學院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縣。
林珈夙(1997)。校長領導風格、教師創意生活經驗、教學創新行為及學校效能之關係。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林美蘭(2006)。臺中縣國民小學訓導主任轉型領導風格與學校體育活動推行之關係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體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林財丁、林瑞發譯(2006)。組織行為。台中:滄海。(Robbins, S. P., 2001)
林清山(1991)。多變項分析統計法。台北:東華。
林維林(1996)。轉換型、交易型領導行為與領導效能關係之研究—以台灣省政府建設廳為個案分析。東海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縣。
林龍和(2005)。高雄市國民小學校長家長式領導與教師服務士氣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邱旺璋(2002)。足球教練領導行為與團隊凝聚力之研究。輔仁大學體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縣。
邵俊豪(2002)。台北市國民中學校長轉型領導、交易領導與學校本位管理決策類型之關係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系行政組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邱淑妙(2006)。團隊人格特質、轉換型領導與團隊效能之關係探討—團隊凝聚力之中介角色。國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邱皓政(2001)。學校組織創新氣氛的內涵與教師創造力的實踐:另一個國王的新衣。應用心理研究季刊,15,20-28。
范熾文(2004)。國小校長轉型、互易領導與學校組織績效之研究,花蓮師院學報,19,21-40。
凌孝綦(2001)。軍事組織中階主管的領導與效能:轉型式、互易式及家長式領導模式之比較。國立國防管理學院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縣。
徐彩淑(2004)。社團參與態度、社團凝聚力與人際關係之相關研究﹘以台北縣參與社團國中生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徐韶佑(2001)。國民小學校長轉型領導與教師服務士氣關係之研究─以台北市、台北縣及桃園縣為例。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秦夢群(2000)。教育行政學-理論部分。台北:五南。
張志成(1996)。自我效能和集體效能與團隊凝聚力的相關研究暨不同凝聚力組輸贏歸因之探討。國立體育學院運動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縣。
張志明(2001)。學校領導情境之分析與發展。高雄:復文。
張易書(2000)。國中校長轉型領導、教師開放型-封閉型人格與學習組織關係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張昭仁(2000)。國小校長轉型領導、互易領導與學校組織學習能力關係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張  琪(2008)。領導型態、組織氣氛與團隊凝聚力之研究-以臺北縣政府體育處體育志工隊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張裕程(2005)。中部四縣市國民小學校長轉化領導、互易領導與教師自我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張德瑞(1991)。台灣省中小型國民中學組織效能、組織氣氛、校長行政能力與敬業精神之調查研究。新竹師院學報,5,99-148。
張慶勳(1997)。學校組織轉化領導研究。高雄:復文。
張慶勳(2000)。國民小學校長轉化、互易領導影響學校組織文化與組織效能之研究。高雄:復文。
張潤書(1995)。行政學。台北:文景書局。
張潤書(1998)。行政學。台北:三民書局。
梁丁財(2001)。國民小學校長轉型領導與教師工作滿意度關係之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粘淑芬(2003)。高職訓導主任領導權力、領導行為與領導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
莊文賢(2001)。領導型態、團隊凝聚力、集體效能、組織公正與智慧資本關係之研究—以台灣造船公司為例。國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莊艷惠(1997)。教練領導行為與對團隊凝聚力及內在動機的影響。國立體育學院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縣。
陳木金(1997)。國民小學教師領導技巧、班級經營策略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陳  樹(1998)。領導風格與組織文化關聯性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商學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陳  瑞、周桂如(2002)。團體凝聚力。慈濟護理雜誌,1(1),23-28。
陳世聰(2001)。國小校長轉化、互易領導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以發揮小班教學精神效能為指標。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
陳其昌(1993)。排球教練領導行為對團隊凝聚力的影響暨驗證運動情境領導理論之研究。國立體育學院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縣。
陳俊吉(2008)。國民小學校長轉型、互易領導與學校公共關係之研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
陳信君(2005)。國民小學校長專業領導行為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陳秋蓉(2001)。國民小學校長轉型領導與教師工作滿意度關係之研究—以台灣北部五縣市為例。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學校行政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縣。
陳海鳴(1999)。管理概論。台北:華泰文化。
陳龍彬(2000)。台灣省中區國小校長轉型領導、互易領導與教師同儕專業互享學習關係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教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陳寶山(2004)。卓越領導的新趨勢。學校行政,33,100-113。
郭添財(2004)。國小桌球選手知覺教練領導行為與團隊凝聚力之研究。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曾榮祥(2000)。國民小學教師轉化、互易領導與教學效能之關係及其應用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程紹平(2003)。縣市救國團社會義工參與志願服務凝聚力之質性研究。世新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未出版,台北市。
黃文賢(2007)。國小排球選手參與動機與團隊凝聚力之研究。台北市立教育大學體育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黃昆輝(1988)。教育行政學。台北:東華。
黃坤和(2002)。彰化縣國民小學訓導主任領導型態對行政效能影響之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學校行政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黃傳永(1999)。校長轉型領導與家長參與學校教育之研究。國立東華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縣。
黃寶雀、王俊明(2002)。團隊凝聚力量表編製初步報告。國立體育學院論叢,13(2),91-104。
詹仁輝(2006)。團隊中領導風格、心理安全與凝聚力對團隊學習之影響。雲林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雲林縣。
廖裕月(1998)。國小校長轉型領導型式與領導效能之研究:以北部四縣市為例。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劉秋明(1991)。教師生涯發展及其影響因素分析。諮商與輔導,70,43-45。
劉雅菁(1998)。國民小學校長運用轉型領導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潘文忠(1992)。國民中學組織結構類型與教師士氣關係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潘福來(2005)。國中校長塑造學校團隊凝聚力之行動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教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蔡培村(1985)。國民中小學校長的領導特質、權力基礎、學校組織結構及組織氣氛與教師工作滿足之比較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蔡進雄(1993)。國民中學校長領導方式與教師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蔡進雄(2000)。國民中學校長轉型領導、互易領導、學校文化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蔡進雄(2004)。學校轉型領導的理論與實際。教育研究月刊,119,52-65。
蔡進雄(2005)。超越轉型領導:國民中小學校長新轉型領導影響教師組織承諾之研究,國民教育研究集刊,13,37-63。
盧俊宏(1995)。運動心理學。台北市:師大書苑。
濮世緯(1997)。國小校長轉型領導、教師制握信念與教師職業倦怠關係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謝文全(1985)。學校行政--理論與實務。台北:文景。
謝文全(1994)。教育行政--理論與實務。台北:文景。
鍾倫納(1993)。應用社會科學研究法。台北:台灣商務。
羅虞村(1995)。領導理論研究。台北:文景。
譚愷悌(2003)。轉換型領導對團隊凝聚力、群組效力與組織公民行為之影響。世新大學觀光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教育部(2008a)。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上網日期:2008年10月05日。網址:http://dict.revised.moe.edu.tw。
教育部(2008b)。教育部統計處。上網日期:2008年10月14日。網址:http://140.111.34.54/statistics/sitemap.aspx。

貳、西文部分
Antonuccio, D. O., Davis, C., Lewinsohn, P. M., & Breckenridge, J. S. (1987). Therapist variables related to cohesiveness in a group treatment for depression. Small Group Behavior, 18(4), 557-564.
Bass, B. M. (1985). Leadership and performance beyond expectations. New York: The Free Press.
Bass, B. M. (1990). Bass & Stogdill’s handbook of leadership: Theory, research, and managerial applications (3nd ed). New York: The Free Press.
Bass, B. M., & Avolio, B. J. (1990). Transformational leadership development: Manual for the multifactor leadership questionnaire. Palo Alto, CA: Consulting Psychologists Press.
Bass, B. M., & Avolio, B. J. (1993). Transformational leadership: A response to critiques. In Chemers, M. M., Ayman, R. (Eds.), Leadership theory and research: Perspectives and directions(p49-80). San Diego, CA: Academic Press.
Bass, B. M., & Avolio, B. J. (1994). Improving organizational effectiveness through transformational leadership. Thousand Oaks, CA: Sage.
Bennis, W., & Nanus, B. (1985). Leaders: The strategies for taking charge. New York: Harper & Row.
Bollen, K. A., & Hoyle, R. H. (1990). Perceived cohesion. Social Forcer, 69(2), 504-579.
Bryman, A. (1992). Charisma leadership in organizations. London: Sage Publication.
Burns, J. H. (1978). Leadership. New York: Harper & Row.
Carron, A. V. (1982). Cohesiveness in sport groups: Interpretations and considerations. Journal of Sport Psychology, 4, 123-138.
Carron, A. V., Widmeyer, W. N., & Brawley, L. R. (1985). The development of an instrument to assess cohesion in sport teams: The group environment questionnaire. Journal of Sport Psychology, 7, 244-266.
Cartwright, D., & Zander, A. (1968). Group dynamics:Research and theory. New York: Harper & Row.
Cheng, Y. C. (2002). The principle and practice of educational management: Leadership and strategy, 2(4), 51-66.
Cota, A. A., Longman, S. R., Evans, C. R., & Dion, K. L. (1995). Using and misusing factor analysis to explore group cohesion. Journal of Clinical Psychology, 51(2), 308-316.
Drecher, S., Burlingame, G., & Fuhriman, A. (1985). Cohesion : An odyssey in empirical understanding. Small Group Behavior, 16(1), 3-30.
Edward, T. P. (1980). Expectation composition and development of group cohesiveness across time periods. Phychological Repords, 47, 243-249.
Felton, S. L. (1995). Transactional and transformational leadership and teacher job sactisfaction. (Dissertation Abstract Ondisk 9601421)
Forsyth, D. R. (1999). Group dynamics (3rd.). CA: Brooks/Cole Publishing Company.
Gibson, J. L., Ivancevich, J. M., & Donnelly, Jr. J. H. (2000). Organization-behavior, structure, process (10th ed.). London: McGraw Hill Company.
Hackman, J. R., & Walton, R. E. (1986). Leading groups in organizations. In P. S. Goodman, & Associate (Eds.), Designing effective work groups(pp.72-119).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House, R. J.(1977). A 1976 theory of charismatic leadership. In J. G. Hunt & L. Larson (Eds.), Leadership: The cutting edge(pp.189-207). Carbondale, IL: Southern Illinois University Press.
Jacobs, T. O., & Jaques, E. (1990). Military executive leadership. In K. E. Clark and M. B. Clark (Eds.), Measures of Leadership (pp. 281-295). West Orange, NJ: Leadership Library of America.
Jensen, C. L. (1995). A study of relationship between transformational leadership and school climate.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The Western Michigan University.
Littlepage, G. E., Cowart, L., & Kerr, B. (1989). Relationships between group environment scales and group and cohesion. Small Group Behavior, 20(1), 50-61.
Mikalacki, A. (1996). Group cohesion reconsidered. Ontario: School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University of Western Ontario.
Northouse, P. G. (1997). Leadership: Theory and practice. CA:Sage Publications, Inc.
Owens, R. G. (1998). Organization behavior in education (7th ed.). Needham Heights, Massachusetts: Allyn and Bacon.
Parker, G. M. (1990). Team players and teamwork: The new competitive business strategy.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Piccolo, F., & Coiquitt, A. (2006). Transformational leadership and job behavior: The mediating role of core job characteristics.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49(2), 327-340.
Pillia, R., Schriesheim, C. A., & Williams, E. S. (1999). Fairness perceptions and trust as mediators for transformational and transactional leadership: A two-sample study. Journal of Management, 25(6), 897-933.
Podsakoff, P. M., Mackenzie, S. B., Moorman, R. H. & Fetter, R. (1990). Transformation leader behaviors and their effects on followers’ trust in leader, satisfaction, and 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s. Leadership Quarterly, 1(2), 107-142.
Potter, L. (1995). How to improve teacher morale: Create a duty-free school. (ERIC No. ED380911)
Roark, A. E., & Sharah, H. S. (1989). Factors related to group cohesiveness. Small Group Behavior, 20(1), 62-69.
Robbins, S. P. (2001).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9th ed.). Englewood Cliffs. New Jersey: Prentice-Hall, Inc.
Schein, E. H. (1992). Organization culture and leadership: A dynamic view.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Sergiovanni, T. J. (1990). Adding value to leadership gets extraordinary results. Educational Leadership, 47(8), 23-27.
Shaw, M. E. (1981). Group dynamics: The psychology of small group behavior. NY: McGraw-Hill.
Silins, H. C. (1992). Effective leadership for reform. Albrta Journal of Education Research, 38(4), 317-334.
Stone, P. (1992). Transformational Leadership on Principals: An analysis of the multifactor leadership questionnaire results. Professional Leadership Development Monograph Series, 2, 1.
Thomas, V. (1997). What research says about administrators’ management style, effectiveness, and teacher morale. (ERIC No.ED411569)
Whyte, W. F. (1982).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Theory and application. New York: McGraw-Hill.
Wright, T. L., & Duncan, D. (1986). Attraction to group, group cohesiveness and individual outcome. Small Group Behavior, 17(4), 487-492.
Yalom, I. D. (1995).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group psychotherapy (4th ed.). New York, Basic Books: A Divission of HarperCollins Publishers, Inc.
Yukl, G. A. (2002). Leadership in organizations (5th ed.). Englewood Cliffs, New Jersey: Prentice-Hall, Inc.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紙本論文於授權書繳交後2年公開
校內書目立即公開
校外
不同意授權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