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2805202014270900
DOI 10.6846/TKU.2020.00807
論文名稱(中文) 臺北市公立國小教師參與專業學習社群與教師專業能力關係之研究
論文名稱(英文) The Study of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ers' Participation in Teacher Professional Learning Communities and Teacher Professional Competence of Public Primary schools in Taipei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教育政策與領導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
系所名稱(英文) Graduate Institute of Educational Policy and Leadership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108
學期 2
出版年 109
研究生(中文) 涂玉芳
研究生(英文) Yu-Fang Tu
學號 707720016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20-05-15
論文頁數 171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陳木金
委員 - 吳清基
委員 - 黃增榮
關鍵字(中) 臺北市
公立國民小學
教師
教師專業學習社群
教師專業能力
關鍵字(英) Taipei
Public Primary School
Teacher
Teacher Professional Learning Communities
Teacher Professional Competence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本研究旨在瞭解臺北市公立國小教師參與專業學習社群與教師專業能力之關係,並進一步探究教師專業學習社群對於教師專業能力之影響。本研究使用問卷調查法,編製「教師專業學習社群與教師專業能力表現關係之研究調查問卷」作為研究工具。以臺北市公立國小之教師為研究對象,發放500份問卷。共計有433份有效問卷,本研究使用SPSS 22.0統計軟體,以描述性統計、皮爾森積差相關、獨立樣本t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等統計方法進行資料分析。本研究結果如下:
一、臺北市公立國民小學教師在參與教師專業學習社群整體現況良好。
二、臺北市公立國民小學教師在「最高學歷」、「社群組成」背景之不同,其知覺教師專業學習社群的情形有差異。
三、臺北市公立國民小學教師在教師專業能力整體表現現況良好。
四、不同背景之臺北市公立國民小學教師,其教師專業能力的情形並無差異。
五、臺北市公立國民小學教師參與教師專業學習社群與教師專業能力表現間具有中度正相關。
六、臺北市公立國民小學教師參與教師專業學習社群對教師專業能力表現具有顯著的預測力。
英文摘要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underst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eachers'  participation in teacher professional learning communities in public Primary schools in Taipei and the teacher professional competence, and to further explore the impact of the teacher professional learning communities on the eacher professional competence. The study has adopted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ing method, and has also compiled a” A Questionnaire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er professional learning communities and teacher professional competence” , which is used as the research tool. For the teachers of the Taipei public primary school, 500 questionnaires were distributed. A total of 433 questionnaires are found as effective questionnaires. The data derived from the questionnaire are put through the computer statistical SPSS 22.0 to conduct data analysis, together with adopting statistical methods including the descriptive statistics, t test, One-way ANOVA, Pearson's product-moment.
The study's conclusions are as following:
1.The participation of teachers of the Taipei public primary school in the teacher professional learning communities is generally good.
2.The background of the "highest education" and "community composition" of teachers in Taipei's public primary schools is different, and the situation of their teachers' professional learning community is different.
3.The overall performance of teachers' professional competence in the public primary schools in Taipei is good.
4.There is no difference in the teacher professional competence of Taipei public primary schools with different backgrounds.
5.There is a moderately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participation of teachers of the Taipei public primary school in the teacher professional learning communities and the teacher professional competence.
6.The participation of teachers of the Taipei public primary school in the teacher professional learning communities has a significant predictive power on the teacher professional competence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目次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待答問題與研究假設	5
第三節  名詞釋義	6
第四節  研究方法與步驟	8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10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3
第一節  教師專業學習社群之意涵與理論探討	13
第二節  教師專業能力之意涵與理論探討	24
第三節  教師專業學習社群與教師專業能力之相關研究	33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43
第一節  研究架構	43
第二節  研究對象	45
第三節  研究工具	49
第四節  研究實施	71
第五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72
第六節  研究倫理	73
第四章  研究結果分析與討論	75
第一節  教師專業學習社群與教師專業能力之現況分析	75
第二節  不同背景變項在教師專業學習社群與教師專業能力之差異分析	83
第三節  教師專業學習社群與教師專業能力之相關分析	101
第四節  教師專業學習社群對教師專業能力之預測分析	104
第五節  綜合討論	111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23
第一節  結論	123
第二節  建議	129


參考文獻	133
一、中文部分	133
二、英文部分	139
附錄	141
附錄一 專家效度問卷	141
附錄二 專家效度審查意見整理表	153
附錄三 預試問卷	161
附錄四 正式問卷	167



 
表次
表2-1 教師專業學習社群定義之相關文獻彙整表	14
表2-2 教師專業學習社群內涵之相關文獻彙整表	17
表2-3 教師專業能力之定義摘要表	25
表2-4 教師專業能力內涵之相關文獻彙整表	28
表2-5 教師專業學習社群之相關研究	34
表2-6 教師專業能力之相關研究	37
表2-7 教師專業學習社群與教師專業能力之相關研究	40
表3-1 預試問卷教師數抽樣數摘要表	45
表3-2 預試問卷回收情形統計表	46
表3-3 正式問卷教師數抽樣數摘要表	46
表3-4 正式問卷教師抽樣數、回收統計摘要表	47
表3-5 正式問卷調查樣本基本資料分析表	48
表3-6 「教師專業學習社群調查問卷」涵義及內容(初稿)	50
表3-7 「教師專業能力表現調查問卷」涵義及內容(初稿)	52
表3-8 專家效度問卷擬邀請對象一覽表	53
表3-9 專家效度問卷內容分析	54
表3-10 教師專業學習社群預試問卷各向度與整體問卷之內在相關情形	57
表3-11 教師專業學習社群預試問卷之內部一致性分析摘要表	57
表3-12 教師專業學習社群預試問卷各題與各向度、整體問卷相關分析摘要表	59
表3-13 教師專業學習社群預試問卷之 KMO 與 Bartlett 檢定	61
表3-14 教師專業學習社群預試問卷因素分析摘要表	61

表3-15 教師專業社群預試問卷統計分析後篩選題目情形	63
表3-16 教師專業能力預試問卷各向度與整體問卷之內在相關情形	64
表3-17 教師專業能力預試問卷之內部一致性分析摘要表	65
表3-18 教師專業能力預試問卷各題與各向度、整體問卷相關分析摘要表	66
表3-19 教師專業能力預試問卷KMO 與Bartlett 檢定	67
表3-20 教師專業能力預試問卷因素分析摘要表	68
表3-21 教師專業能力預試問卷統計分析後篩選題目情形	70
表4-1 教師專業學習社群問卷整體與各向度之平均數、標準差分析摘要表	76
表4-2 教師專業學習社群問卷各題之平均數、標準差、排序分析摘要表	77
表4-3 教師專業能力問卷整體與各向度之平均數、標準差分析摘要表	79
表4-4 教師專業能力問卷各題之平均數、標準差、排序分析摘要表	80
表4-5 性別在教師專業學習社群整體及各向度的差異性分析表	83
表4-6 性別在教師專業能力整體及各向度的差異性分析表	84
表4-7 教學年資在教師專業學習社群整體及各向度之變異數分析表	85
表4-8 教學年資在教師專業能力整體及各向度之變異數分析表	86
表4-9 職務在教師專業學習社群整體及各向度之變異數分析表	87
表4-10 職務在教師專業能力整體及各向度之變異數分析表	88
表4-11 不同最高學歷在教師專業學習社群整體及各向度的差異性分析表	89
表4-12 不同最高學歷在教師專業能力整體及各向度的差異性分析表	90
表4-13 不同學校班級規模在教師專業學習社群整體及各向度之變異數分析表	91
表4-14 不同學校班級規模在教師專業能力整體及各向度之變異數分析表	92


表4-15 社群組成是否為學年在教師專業學習社群整體及各向度的差異性分析表	93
表4-16 社群組成是否為學年在教師專業能力整體及其向度的差異性分析表	94
表4-17 社群組成是否為領域在教師專業學習社群整體及各向度的差異性分析表	95
表4-18 社群組成是否為領域在教師專業能力整體及各向度的差異性分析表	96
表4-19 社群組成是否為學校任務在教師專業學習社群整體及各向度的差異性分析表	97
表4-20 社群組成是否為學校任務在教師專業能力整體及各向度的差異性分析表	98
表4-21 社群組成是否為專業發展主題在教師專業學習社群整體及各向度的差異性分析表	99
表4-22 社群組成是否為專業發展主題在教師專業能力整體及各向度的差異性分析表	100
表4-23 專業社群運作與教師專業能力及其各向度之相關係數摘要表	101
表4-24 行政支持系統與教師專業能力及其各向度之相關係數摘要表	101
表4-25 學校共同願景與教師專業能力及其各向度之相關係數摘要表	102
表4-26 教師協同合作與教師專業能力及其各向度之相關係數摘要表	102
表4-27 教師專業學習社群與教師專業能力及其各向度之相關係數摘要表	103
表4-28 教師專業學習社群各向度對課程教學規劃之逐步多元迴歸分析摘要表	105
表4-29 教師專業學習社群各向度對班級經營管理之逐步多元迴歸分析摘要表	106


表4-30 教師專業學習社群各向度對課程教學評鑑之逐步多元迴歸分析摘要表	107
表4-31 教師專業學習社群各向度對個人專業發展之逐步多元迴歸分析摘要表	108
表4-32 教師專業學習社群各向度對教師專業能力之逐步多元迴歸分析摘要表	110
表4-33 不同背景變項在教師專業學習社群問卷之差異檢定結果摘要表	113
表4-34 不同背景變項在教師專業能力問卷之差異檢定結果摘要表	116
表4-35 教師專業學習社群與教師專業能力之相關係數摘要表	119

 
圖次
圖1-1  研究步驟圖	8 
圖2-1  Bandura的效能預期與結果預期差異圖	30
圖3-1  研究架構圖	43
圖3-2 「教師專業學習社群調查問卷」層面圖	49
圖3-3 「教師專業能力表現調查問卷」層面圖	51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丁一顧(2011)。教師專業學習社群與教師集體效能感關係模式驗證之研究。屏東教育大學學報(教育類),37,1-26。
丁一顧、陳佳琳(2019)。善用教師專業學習社群提升教師專業資本。臺灣教育評論月刊,8(3),01-08。
丁琴芳(2008)。國民小學教師專業學習社群發展之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臺北市。
王金國(2003)。國小六年級教師實施國語科合作學習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博士論文,高雄市。
王保進(2012)。中文視窗版spss與行為科學研究。臺北市:心理。
王銘男(2005)。國小教師執行九年一貫課程政策專業能力自我認知之研究。國立臺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臺中縣。
王麗雲、潘慧玲(2000)。教師彰權益能的概念與實施策略。教育研究集刊,44,173-199。
朱麗(2016)。校長服務領導與教師專業學習社群關係之研究。臺北市立大學教育行政與評鑑研究所教育行政碩士學位在職專班碩士論文,臺北市。
江佳茹(2003)。國民小學教師專業承諾與教學專業能力相關之研究。國立臺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臺中縣。
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會(1995)。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會第一期諮議報告書。臺北市:行政院教改會。
何文純(2006)。國民小學社會資本與學習社群關係之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臺北市。
吳秀春(2014)。加強中小學教師專業學習社群運作有效作法之探討。臺灣教育評論月刊,3(9),145-162。
吳明芬(2009)。雲嘉地區國小教師專業學習社群與教師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教育行政與政策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嘉義縣。
吳明清(2004)。知變、應變、求變:課程改革能力與教師專業化的初步架構。台灣教育,630,41–49。
吳明隆(2005)。SPSS 統計應用學習實務–問卷分析與應用統計。臺北市:知城。
吳明隆(2007)。SPSS操作與應用-變異數分析實務。臺北市:五南。
吳明隆(2009)。結構方程模式:AMOS的操作與應用。臺北市:五南。
吳欣樺(2016)。國小特教教師對適應體育之專業能力、教師態度及教學滿意度之研究。中華大學科技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新竹市。
吳婉甄(2011)。新北市、臺北市國民小學教師專業學習社群與教師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臺北市立大學教育行政與評鑑研究所學校行政碩士學位班碩士論文,臺北市。
吳清山(2010)。師資培育研究。臺北市:高等教育。 
吳清山、林天佑(1997)。教育名詞-學習型組織。教育資料與研究,18,16。
吳清山、林天祐(2010)。教師專業學習社群。教育研究,191,125-126。
吳麗花(2002)。台北縣國民小學教師資訊素養與教學專業能力關係之研究。國立臺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臺北市。
李佩儒(2014)。嘉義縣市國民小學教師專業學習社群與教師自我效能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教育行政與政策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嘉義縣。
李爭宜(2014)。國民小學教師領導、教師專業學習社群參與教師專業發展之關係研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視導與評鑑碩士學位學程碩士論文,屏東縣。
李俊湖(1994)。專業成長涵義之分析。竹縣文教,8,85–90。
李美娟(2016)。高雄市國民小學教師文化與教師專業學習社群關係之研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屏東縣。
沈姍姍(1996)。專業主義、教師權力與教育行政體制關係:教師權力消長的動態研究。新竹師院學報,9,103-128。
周啟葶(2006)。以學習社群促進教師專業發展之分析。中等教育,57(5),94-113。
林映辰(2018)。臺北市國小教學輔導教師制度實施滿意度與教師教學專業能力關係之研究。臺北市立大學教育行政與評鑑研究所教育行政碩士學位在職專班碩士論文,臺北市。
林紹仁(2006)。專業學習社群運用於師資培育自我評鑑之探究。中正教育研究,5(2),79-111。
林新發、黃秋鑾(2014)。推動校長教學領導以提升教師專業學習社群之策略。臺灣教育論評月刊,3(1),43-62。
林煌(2000)。教師終身進修制度的理念與規劃。現代教育論壇專輯:教師人員進修面面觀,60, 191-198。
林慧茹(2015)。新北市國民小學教學專業能力指標與教師專業學習社群之關係研究。輔仁大學教育領導與發展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新北市。
邱柏翔(2001)。國民小學教師效能之研究-以桃園縣為例。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臺北市。
邱貞綺(2015)。高雄市國民小學教師專業學習社群、組織承諾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視導與評鑑碩士論文,屏東縣。
邱皓政(2010)。量化研究與統計分析(第三版)。臺北市:五南。
施又瑀、施喩琁(2019)。務實的教師專業發展。臺灣教育評論月刊,8(2),37-45。
柳雅梅(譯)(2006)。學校是專業的學習社群—專業發展的合作活動與策略。 臺北市:心理。(原作者Sylvia M.Roberts & Eunice Z.Pruitt,2003)
洪孟華(2002)。國小學教師增權賦能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嘉義縣。
夏偉傑(2015)。桃園市國民小學校長賦權增能領導行為、教師專業學習社群與教師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行政與政策研究所碩士論文,臺北市。
孫志麟(2004)。開啟專業學習的新視窗:教師的知識管理。教育研究月刊,126,4-18。
孫志麟(2008)。專業學習社群: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平臺。「九十七學年度教師專業發展」學術研討會論文集,16-29。臺中市。
孫志麟(2010)。專業學習社群: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平台。學校行政雙月刊,69,138-158。
張心怡(2009)。學校組織中社群之研究-以一所國民中學為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臺北市。

張家瑋(2017)。新北市國民小學教師專業學習社群對教師專業能力表現之影響。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學系碩士論文,臺北市。
張婉琇(2015)。國民小學教師甄選制度與教師專業能力之研究─以新北市國民小學為例。臺北市立大學國民小學教師在職進修公民與社會教學碩士學位班碩士論文,臺北市。
張德銳(2013)。教師專業發展評鑑的檢討與展望-實踐本位教師學習的觀點。教育資料與研究,108,1-30。
張德銳、王淑珍(2010)。教師專業學習社群在教學輔導教師制度中的發展與實踐。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學報。41(2),63-89。
教育部(2009)。中小學教師專業學習社群手冊(再版)(頁8)。 台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11a):中華民國教育報告書-黃金十年、百年樹人。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14)。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16):中華民國教師專業標準指引。臺北市:教育部。
許美美(1985)。國民中學家政教師專業能力需求之分析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家政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臺北市。
陳秀蘭(2015)。雲林縣國民小學教師專業學習社群、組織承諾與教學效能之關係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教學專業發展數位學習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嘉義縣。
陳麗華(1990)。教學反省。載於黃政傑(主編)。教學原理(頁403-437)。臺北市:師大書苑。
單文經(1990)。教的專業知能的性質初探–師範教育政策與問題。臺北市:師大書苑。
程介明(2003)。學習的專業、專業的學習:教師專業能力理念架構及教師持續專業發展。香港:香港師訓與師資諮詢委員會。
黃幸美(2003)。兒童的問題解決思考研究。臺北市:心理。
黃建翔、吳清山(2013)。提升教師專業學習社群之可行策略探究: 「資料導向決定」觀點。教育研究學報,47(1),39- 58。
黃秋鑾(2009)。臺灣地區國民中學校長知識領導、學習社群與學校創新經營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博士論文,臺北市。
黃琇屏(2009),中小學教師專業發展評鑑試辦現況、困境與因應策略。教育資料與研究,89,71-88。 
黃靖雅(2018)。臺北市國民小學教師專業學習社群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行政與評鑑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臺北市。
楊振富(譯)(2002)。學習型學校:第五項修練教育篇。臺北市:天下遠見。(原作者Peter Senge)。
楊淙富(2012)國民小學教師領導、教師專業學習社群與學校效能之研究。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教育學系博士論文,臺中市。
葉宗鑫(2018)。雙北地區國小特教教師適應體育的教學專業能力與教學效能之研究。臺北市立大學體育學系體育教學碩士學位班碩士論文,臺北市。
詹宏基(2008)。彰化縣國小健康與體育學習領域教師專業能力之研究。國立臺東大學體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臺東縣。
臺北市政府教育局(2019)。107學年度臺北市國民小學專任教師人數。取自http://statistic.tp.edu.tw/dialog/statfile9.asp
劉恩慧(2015)。新北市國民小學教師專業學習社群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臺北市立大學教育行政與評鑑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臺北市。
劉鎮寧(2014)。高屏地區國小教師專業發展學習動機與專業表現關係之研究。教育學刊,42,111-150
歐用生(1996)。教師專業成長。臺北市:師大書苑。
潘慧玲、王麗雲、簡茂發、孫志麟、張素貞、張錫勳、陳順和、陳淑敏、蔡濱如(2004)。國民中小學教師教學專業能力指標之發展。教育研究資訊,12(4),129-168。
蔡進雄(2004)。學校行政領導與教師專業發展。研習資訊,21(1),P55-59。
蔡進雄(2009)。學校經營的新典範:論教師學習社群的建立與發展。教育研究月刊,188,48-59。
蕭秀玉(2004)。雲嘉地區國民小學教師專業成長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嘉義縣。
賴淑娟(2010)。國小教師教學專業能力、教學信念對創意教學影響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所碩士論文,嘉義縣。
謝文全(2004)。教育行政學。臺北市:高等教育。
簡茂發(2003)。國民中小學教師教學專業發展之研究。新北市:財團法人李連教育基金會。
魏瑛慧(2014)。嘉義地區特教班教師適應體育專業能力與教學效能之相關研究。國立嘉義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嘉義縣。
蘇珮綺(2008)。學校組織文化、教師知識分享策略與教師教學專業能力關係之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人力資源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新竹縣。
饒見維(2005)。教師專業發展—理論與實務。臺北市:五南。
 
二、英文部分
Bandura, A. (1977). Self-efficacy: toward a unifying theory of behavioral change.Psychological Review, 84(2), 191-215.
Bandura, A. (1997). Self-efficacy: The exercise of control. New York, NY: Worth pub.
DuFour, R. (2004). What is a “professional learning community”? Educational Leadership, 61(8), 6-11.
DuFour, R., & Eaker, R. (1998). Professional learning communities at work: Best practices for enhancing student achievement. Bloomington, IN: National Educational Service.
Furman,G,C.(1998)Postmodernism and commumity in school:Unravelig the paradox.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Quartwely,34(3),298-328。
Hord, S. M.(Ed). (2004). Learning together, learning together:Changing schools through professional learning communities. New York: Teachers College Press.
Kruse, S. D., Louis, K. S., & Bryk, A. (1995). An emerging framework for analyzing school-based profession community. In K. S. Louis, & S. D. Kruse(Eds.), Professionalism and community: Perspective on reforming urban schools(pp.23-42).Thousand Oaks, CA:Corwin.
Lave, J., & Wenger, E.(1991). Situated learning: Legitimate peripheral participation. London:JAI Press LTD.
Lieberman, A., & Miller, L. (2011). Learning community:The start point for professional learning is in schools and classrooms. Standard for Profession Learning, 32(4), 16-20.
Ontario Principal Council (2009). The principal as professional learning community leader. Thousands Oaks, CA: Corwin Press.
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2009). Creating effective teaching and learning environments: First results from TALLIS. Paris,France:Author
Senge, P. M.(1990). The fifth discipline: The art and the practice of the leading organizations. New York: Doubleday Currency.
Sergiovanni,T.J.(2002).Leadership:What´s in ut for school? NY:Routledge.
Strike,K.A.(1999).Can school be communities ? The tension between shared values and inclusion.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Quaterly,35(1),46-70.
Tsui, K. T. & Cheng, Y. C.(1997). Total teacher effectiveness: Implications forcuriculum change.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 418085) .
United Nations Educational, Scientific and Cultural Organization(UNESCO). (1966).Recommendation concerning the status of teachers. Paper presented at the SpecialIntergovernmental Conference on the Status of Teachers. Paris.
UNESCO (2018,April 09).What makes s good teacher?[Web Blog message].Retrieved from:https://en.unesco.org/news/what-makes-good-teacher.
Vygotsky, L. S.(1978). Mind in society. Edited by M. Cole, V. John-Stiener, Scribner, S. and E. Souberman. Cambridge, 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Wilson, S. M. & Coolican, M. J.(1996). How high and low self-empowered teachers work with colleagues and school principals. Journal of Educational Thought, 30(2), 99-117.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校內紙本論文立即公開
同意電子論文全文授權校園內公開
校內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校外
同意授權
校外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