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2708201502124200
DOI 10.6846/TKU.2015.00989
論文名稱(中文) 大學生就學期間經濟狀況及職涯規劃之研究
論文名稱(英文) A Study on the Economic Status and Career Planning of Higher Education Students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教育政策與領導研究所碩士班
系所名稱(英文) Graduate Institute of Educational Policy and Leadership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103
學期 2
出版年 104
研究生(中文) 王遇安
研究生(英文) Yu-An, Wang
學號 601720062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15-07-15
論文頁數 132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鈕方頤(nyeu@mail.tku.edu.tw)
委員 - 楊 瑩
委員 - 蓋浙生
關鍵字(中) 大學生
經濟
職涯規劃
關鍵字(英) University students
economy
career planning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大學生就學期間經濟狀況與職涯規劃之研究,依相關文獻編製預試問卷並進行專家效度及問卷試填,而根據專家建議及試填結果完成「大學生經濟現況與職涯規劃問卷」,對台灣102學年度的在學大學生進行調查研究,共抽取1530位大學生為樣本,回收有效問卷1108份。以SPSS為資料分析工具,採描述性統計,卡方統計,對回收問卷進行交叉分析。根據研究結果,歸納出以下結論:
一、大學生之經濟現況因年級、地區、就讀學校體制、就讀學門而有顯著差異,其中以家庭背景因素最為明顯。
二、大學生的職涯規劃方向仍以國內就業為主。
三、大學生的職涯規畫因性別、年級、就讀學門而有顯著差異。
四、大學生的經濟現況與職涯規劃中,以「償還就學貸款之模式」顯著差異最為顯著。
英文摘要
The purpose of the present research was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university students’ economic statuses and career planning. A questionnaire, based on related literature and examined by experts to ensure the content validity, was pilot tested. Pursuant to the pilot study's results and experts' further suggestions, the “Questionnaire on University Students’ Economic Status and Career Planning” was designed for the formal study, which was conducted in the school year of 2013 with a sample of 1530 Taiwanese university students and with 1108 valid returned questionnaires. The statistical program SPSS 18.0 was employed for data analysis, including descriptive analysis and Kai-square analysis. Five conclusions are listed as follows:
1.University students’ current economic statuses varied significantly due to the number of years of study in university, regions, university systems, and majors;and significant difference existed in university students’ current economic statuses, especially owing to their family backgrounds.
2.Taking up jobs in domestic enterprises was still the top priority in career planning.
3.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university students’ career planning because of gender, the number of years of study in university, and majors.
4.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ere found between university students’ current economic statuses and career planning.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6
第三節 名詞釋義	7
第四節 研究方法與步驟	8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10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1
第一節 大學生經濟情況之探討	11
第二節 大學生經濟壓力相關研究之探討	24
第三節 大學生職涯規劃之相關探討	36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45
第一節 研究架構	45
第二節 研究對象	47
第三節 研究工具	50
第四節 實施程序	58
第五節 資料處理	59
第四章 研究結果	61
第一節 大學生經濟與職涯規劃現況分析	61
第二節 不同個人背景變項學生在經濟現況上的差異分析	72
第三節 不同個人背景變項學生在職涯規劃上的差異分析	83
第四節 經濟現況與職涯規劃之關係分析	88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93
第一節 結論	93
第二節 建議	96
參考文獻	99
壹、	中文部分	99
貳、	英文文獻	104
附錄一:專家效度問卷	109
大學生經濟狀況與職涯規劃問卷	109
附錄二:預試問卷	119
附錄三:正式問卷	126

表 2- 1 101學年度大學考試入學分發登記生錄取人數、錄取率分析表	11
表 2- 2 學雜費歷年調幅(一般大學)	12
表 2- 3 各薪資制度之平均每月收入	17
表 2- 4 打工大學生主要擔任之工作職類	17
表 2- 5 大學生打工原因	20
表 2- 6 大學生打工之工作與在校所學相關程度	22
表 2- 7 98-100學年度大專校院學生申請就學貸款人次、人數及貸款金額	30
表 2- 8 打工大學生平均每月工作天數	32
表 2- 9 100學年度大專校院學生休學人數—按休學原因、等級別與休學彙整表	33
表 2- 10 大學生打工對課業之影響	35
表 2- 11 各職業之初始工資與工資增長表	41
表 3- 1 大學校院校數與學生數統計	47
表 3- 2 大學校院校數─以地區分	48
表 3- 3 受試學生問卷回收統計表	48
表 3- 4 受試學生基本資料一覽表	49
表 3- 5 社會經濟地位等級計算表	53
表 3- 6 專家學者名單	54
表 4- 1 受試大學生個人經濟現況一覽表	62
表 4- 2 大學生住宿費用分配表	63
表 4- 3 大學生支付住宿費、學費、生活費開銷主要方式分配表	63
表 4- 4 住宿費用由家庭資助分配表	63
表 4- 5 申請就學貸款原因分配表	64
表 4- 6 大學生每月花費項目一覽表	65
表 4- 7 大學生每月平均生活費(不含學費、住宿費)	68
表 4- 8 大學生打工情形分配表	68
表 4- 9 大學生職涯規劃分配一覽表	71
表 4- 10 不同性別學生在經濟現況上的卡方檢定摘要表	73
表 4- 11 不同年級學生在經濟現況上的卡方檢定摘要表	74
表 4- 12 不同地區學生在經濟現況上的卡方分析摘要表	76
表 4- 13 不同學校體制學生經濟現況上的卡方檢定摘要表	77
表 4- 14 不同學門學生的經濟現況卡方檢定摘要表	79
表 4- 15 家庭月平均收入與經濟現況卡方檢定摘要表	80
表 4- 16 家庭社經地位與經濟現況卡方檢定摘要表	82
表 4- 17 性別與職涯規劃卡方檢定摘要表	84
表 4- 18 年級與職涯規劃卡方檢定摘要表	85
表 4- 19 不同學校體制學生在職涯規劃的卡方檢定摘要表	86
表 4- 20 不同學門學生與職涯規劃上的卡方檢定摘要表	87
表 4- 21 家庭月收入與職涯規劃卡方檢定摘要表	88
表 4- 22 家庭社經地位與職涯規劃的卡方檢定摘要表	89
表 4- 23 償還就學貸款之模式與職涯規劃卡方檢定摘要表	91
表 4- 24 大學生每月平均零用錢、儲蓄、打工收入與職涯規劃的卡方檢定摘要表	91
圖1- 1 研究步驟圖	9
圖3- 1 研究架構圖	46
參考文獻
1111人力銀行(2013)。由你玩四年?開學先賺錢!─大學生工讀大調查。取自http://project.1111.com.tw/zone/pr/headline.asp?autono=580
1111通訊記者(2009年10月7日)。學生經濟壓力及工讀現況調查。職場新聞。取自http://www.1111.com.tw/news/
大紀元(2001年1月7日)。中國大陸大學生消費 家庭供給為最主要經濟來源。取自http://www.epochtimes.com/
大學考試入學分發委員會(2013)。101學年度大學考試入學分發登記生錄取人數、錄取率分析表。取自https://www.uac.edu.tw/
天下雜誌(2006)。讀書、立志,老而不悔。天下雜誌,360。取自http://www.cw.com.tw
方玉敏(2006)。大學生打工經驗歷程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玄奘大學,新竹市。
毛琇嫻(2008)。高中生生涯進路決策之研究(碩士論文)。取自台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牛格正(1986)。諮商員的專業倫理。台北:五南。
王春展、潘婉瑜(2006)。大學生的生活壓力與其因應策略。嘉南學報,32,469-483。
田秀蘭(2003)。社會認知生涯理論之興趣模式驗證研究。教育心理學報,34(2),247-266.
立法院(2011年11月)。立法院公報,63,100。取自http://lci.ly.gov.tw/
行政院主計處(2009)。98年青少年狀況調查統計結果綜合分析。取自http://www.dgbas.gov.tw
行政院主計處(2013)。就業、失業統計。取自http://www.dgbas.gov.tw
行政院青輔會(1995)。現代青少年生活現況調查報告。台北:行政院青輔會。
行政院勞工委員會(2007)。大學生打工狀況調查報告(4)。台北市:行政院勞工委員會。
行政院勞工委員會(2007)。大學生打工薪資狀況。取自http://www.cla.gov.tw/
吳明清(1983)。我國青少年價值觀念及其相關因素(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吳芝儀(1999)。從建構論觀點看犯行青少年之生涯發展與選擇,學生輔導,61,66-75。
吳芝儀(2000)。生涯輔導與諮商理論與實務。嘉義:濤石文化事業公司。
呂正芳(2010)。臺中市國小兼任行政教師工作壓力及工作滿意度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台中市。
宋玫玫(2005)。學雜費應開放給大學自主。高教簡訊,174,7。
李惠珍(2012)。新北市國民小學兼任輔導教師工作壓力與留任意願相關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天主教輔仁大學:新北市。
李藹慈(1993)。傳統與非傳統職業婦女職業選擇之相關變項比較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汪丁丁(2006)。教育、人力資本和大學生失業。北京市:財經
周玉真(2003)。大學新生生活壓力的內涵初探。諮商與輔導,214,38-44。
周祝瑛(2005年11月)。高學費vs.低學費:台灣地區大學生生活費調查研究。兩岸高等教育改革與發展學術研討會發論文。淡江大學教育學院高等教育研究與評鑑中心。
周祝瑛(2007)。學雜費之外:台灣地區大學生教育費用之研究。教育研究月刊,154,110-123。
周祝瑛(2008年10月)。高等教育就學貸款之探討:從美、日、澳、德、英五國談起。李建興,高等教育的發展與就學貸款。高等教育的發展與轉型學術研討會,淡江大學。
林正昌(1994)。一種新的生涯決策思考歷程模式之可能性。測驗與輔導,125,570-574。
林幸台(1992)。生計輔導的理論與實施(初版)。台北:五南。
林幸台(1997)。生計輔導的理論與實施(四版)。台北:五南。
林幸台、田秀蘭、張小鳳、張德聰(2003)。生涯輔導。台北: 國立空中大學。
林曉雲(2009年1月16日)。失業潮,牽動大專生休學潮。自由時報電子報。http://www.libertytimes.com.tw
邱桂貞(2007)。宜蘭地區高職學生性別角色態度與生涯選擇之研究(碩士論文)。銘傳大學:台北市。
金樹人(1997)。生涯諮商與輔導。台北:東華出版社。
姚裕群(2008)。中國大學生的就業與職業問題。北京市:秀威。
洪懿妍(2013)。大學代價高!4年100萬元,你還敢混嗎?天下雜誌,116。取自http://topic.cheers.com.tw/
胡蘭沁(2006)。大學生兼職與其工作價值關聯性之探討。台東大學教育學報,17(1),35-76。
徐明珠(2008)。就學貸款政策之評析【國政論叢】http://old.npf.org.tw
翁令珍(2006)。社會認知生涯選擇模式在生涯諮商中的運用。輔導季刊,42(3),21-29.
高教司(2005)。大學學雜費的國際比較。高教簡訊,174,4-5。
國立臺灣大學勵學獎學金設置要點(2010年7月13日)。
張作錦(2011年11月)。在校學習日短,出校學習日長。遠見雜誌,取自http://www.gvm.com.twl
張明麗(2008)。生涯規劃團體對女性幼教人員生涯規劃行為之輔導效果。人類發展與家庭學報,10,50-80。
張添洲(1995)。技職學生的生涯發展任務。技術及職業教育雙月刊,29,57。
教育部(2011年10月13日)。申請就學補助受惠學生統計。教育部電子報。http://epaper.edu.tw/
教育部(2012)。全體學生休學人數統計。取自http://www.edu.tw
教育部統計處(2012a)。100學年度各級教育統計概況。取自http://www.edu.tw
教育部統計處(2012b)。101學年度大學院校一覽表。取自http://ulist.moe.gov.tw
教育部統計處(2013)。學雜費調幅及占平均每人國內生產毛額之比率。取自http://www.edu.tw/
教育部統計處(2013b)。102學年度公立大學校院(大學日間學士)學雜費收費基準一覽表。取自http://www.edu.tw/
教育部統計處(2014)。公私立高中職應屆畢業生升學就業概況調查。取自https://stats.moe.gov.tw
曹國璽(2012)。老人經濟壓力、社會支持及憂鬱傾向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台北市。
曹維中(2010)。社會新鮮人的自我認同及職業選擇之影響因素探討。取自http://hr.mgt.ncu.edu.tw/16thesis_1/6-AD.pdf
莊明珠、郭德賓(2008)。餐旅技職院校學生校外實習對職涯規劃影響之研究:以國立高雄餐旅學院餐飲管理科系為例。花蓮教育大學學報,26,101-124。
莊珮真(2003)。高中生因應大學多元入學方案生涯決策之研究(碩士論文)。取自台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許文耀(2009年1月)。經濟風暴下的壓力調適。台北市生命線,66,取自http://www.sos.org.tw/
許佩玲(1997)。專科生依附風格、制握信念、職業興趣、生涯決策風格與職業認同之關係(博士論文)。取自http://thesis.lib.nccu.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stdcdr&s=id=%22A2002000198%22.&searchmode=basic。
陳柏翰(2012)。台東縣高職應屆畢業生升學與就業意願影響因素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東大學:台東市。
基本工資審議辦法(2010年8月31日)。
彭漣漪(2008年12月)。大學生瘋打工,不及畢業急救業 21%讀書是副業。遠見雜誌,270。取自http://www.gvm.com.tw/
彭漣漪(2013)。出國拚第一桶金。遠見雜誌,329,248-258。
閔維方(主編)(2002)。高等教育運行機制研究。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367-398。
黃敏芬(2006)。教師職業取得的中介機制:人力資本與社會資本(碩士論文未出版)。國立台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黃德祥(2000)。青少年發展與輔導。台北市:五南。
楊松年、楊淳皓、蔣忠慈(2008)。大學應屆畢業生自我知覺之核心就業力與其關聯因素分析:以國立宜蘭大學為例。人文及管理學院,5,255-302。
溫怡玲(2013)。他們打敗失業率。遠見雜誌,324,188-238。
葉家富(2003)。師範生的社會網絡資源、教師職業取得與工作滿意之研究─以台東大學為例(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臺東縣。
廖仁藝(2000)。高學業成就原住民兒童家庭因素之分析─以巴拉腦社區為例(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花師教育學院:花蓮縣。
臺灣獎助學金入口網(2013)。獎助學金總表。取自http://tafs.mofa.gov.tw/Schs.aspx?loc=tw
蓋浙生、鈕方頤(2012)。高等教育經濟學。臺北市:高等教育。
劉玉華(2004)。以全人教育觀來看大學生壓力源及壓力因應之模式。實踐通識論叢,2,66-82。
蔡美華(2002)。高中資優生之生涯發展準備度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博士論文)。取自台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蔡進雄(2012)。新北市國民小學兼任輔導教師工作壓力與留任意願相關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天主教輔仁大學:新北市。
蔡雅惠(2002)。國中小學生職業性別刻板印象與職業興趣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台南師範學院,臺南市。
薛宗煌(1996)。高雄市中學生生涯發展之研究(碩士論文)。取自台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謝孟芳(2002)。性別、家庭背景及職業興趣對國中資優班學生教育及職業選擇影響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簡秀雯(1997)。生涯班級輔導活動對國小生涯成熟態度與職業自我概念(碩士論文)。取自http://192.83.186.15/cgi-bin/gs32/gsweb.cgi?o=dnclret&s=id=%22TCI0000114971%22.&searchmode=basic&tcihsspage=tcisearch_opt2_search
嚴文廷(2009年3月3日)。最新休學統計 高中職增加大專減。台灣立報,取自http://www.lihpao.com/
蘇鈺婷(2001)。在學青少年生涯發展之相關因素研究(碩士論文)。取自台灣碩博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饒達欽(1984)。商業教育與企業結合之研究。教育部技術及職業教育斯專案研究報告。臺北市:教育部技職司。
Bailey, C. J. (2002). Applying the Five-Factor Model of personality to undergraduate career attitudes and beliefs: maturity, decision-making self-efficacy, and control.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 Missouri -Kansas City, United States-Missouri.
Betz, N. E., & Hackett, G. (1981). The relationship of career-related self-efficacy expectations to perceived career options in college women and men. Journal of Counseling Psychology, 28(5), 399-410.
Cboi, L. (2009). Financial stress and its physical effects on individuals and communities. http://econpapers.repec.org/article/fipfedfcr/
Chiswick, B.R, & Chiswick, C.U. (1987).Income distribution and education. In G. Pascharopoulos (Ed.),Economics of education: Research and studies(pp.25-261). Oxford, UK: Pergamon Press
Clark, B. (1992). Growing up gifted(4th ed.). New York, NY: Macmilan.
Deming D. & Dynarski, S. (2009). Into college, out of poverty? Policies to increase the postsecondary attainment of the poor. (NBER Report15387).  Retrieved from http://www.nber.org/papers/w15387
Erikson, E. H.(1963). Childhood and Society. New York, NY: Norton.
Gelatt, H. B. (1962). Decision-making: A conceptual frame of reference for counseling. Journal of Counseling Psychology, 9, 240-245.
Gelatt, H. B. (1989). Positive uncertainty: A new decision-making framework for counseling. Journal of Counseling Psychology, 36, 252-256.
Ginzberg, E. (1984). Career development. In L. B. D. Brown. (Ed.), Career choice and development(pp. 169-191).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Ginzberg,E.,Ginzberg,S.W.,Axelrand,S.,& Herma,J.L.(1951).Occupational University. Choice: An approach to a general theory. New York, NY: Columbia
Graham, J. M., & Mcmaham, W. W. (1987).Personal earnings variations & education. In G. Pascharopolos (Ed.) Economics of education: Research and studies(pp. 285-309). Oxford, UK: Pergamon Press.
Greenhaus, H., Callanan, G.A.,& Godshalk, V. M.(2000). Career management (3rd.ed.) . Fort Worth, TX: Dryden press.
Hanushek, E. (1996). Measuring investment in education. 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 10(4), 9-30
Harren, V. A. (1979). A model of career decision-making for college students. 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 14, 119-135.
Heller, D. E. (2001). Debts and decision: student loans and their relationship to graduate school and career choice. Retrieved from University of Michigan, Center for study of Higher and Postsecondary Education website: http://www.luminafoundation.org/publications/debtsdecisions.pdf
Herr, E. L., Cramer, S. H., & Niles, S. G. (2004). Career guidance and counseling through the lifespan: Systematic approaches (6th ed.). Boston, MA: Pearson/Allyn and Bacon.
Hobfoll, S. E. (1989). Conservation of Resources: A New Attempt at Conceptualizing Stress. The American Psychologist, 44(3), 513-524.
Holland, J. L. (1997). Making vocational choices: A theory of vocational personalities and work environments (3th ed.). Odessa, FL: Psychological Assessment Resources.
Hood, J., & Banathy, L. V. (1972). Career process. New York:Macmillan.
Krumboltz, J. D. (1994). Improving career development theory from asocial learning perspective, In M. L. Savickas & R. W. Lent (Eds.), Convergence in career development theories : Implications for science and practice(pp.9-31), Palo Alto, CA: Consulting Psychologists Press. 
Lent, R. W., & Brown, S. D. (1996). Applying social cognitive theory to career counseling: An introduction. The Career Development Quarterly, 44(4), 307-309.
Lent, R. W., Brown, S. D., Talleyrand, R., McPartland, E. B., Davis, T., Chopra, S. B.,Chai, C. M. (2002). Career choice barriers, supports, and coping strategies: College students’ experiences. 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 60, 61-72.
Mason, G. ,Williams, G. & Cranmer, S.(2006). Employability skills initiatives in higher education: What effects do they have on graduate labour market outcomes? National Institute of Economic and Social Research Discussion Paper(280), from http://niesr.ac.uk/
McDaniels(1978). The practice of career guidance and counseling, Inform, 7(1), 1-8.
Mincer, J. (1974). Schooling, Experience and earning. New York, NY :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Minicozzi, A. (2005). The short term effect of educational debt on job decisions. Economics of Education Review, 24, 417–430.
Osipow, S. H. (1990).Convergence in theories of career choice and development Review and prospect. 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36, 122-131.
Rothstein, J. & Rouse C.E.(2008). Constrained after college: student loans and early career occupational choices. Retrieved from http://www.nber.org/papers/w13117
Sarafino, E. P. (2006). Health psychology : Bio-psychosocial interactions (5 ed.). Hoboken, NJ: John Wiley & Sons.
Super, D. E. (1990).  A life-span, life-space approach to career development. In D. Brown, L. B., & Assoc. (Eds.), Career choice and development: Applying contemporary theories to practice (2nd eds., pp. 197-261). San Francisco, CA: Jossey-Bass.
Super, D. E.(1976).Career education and the meaning of work. Monograph on career education. Washington, DC : U.S. Office of Education.
Super,D.E. (1985). New dimensions in adult vocational and career counseling (ERIC No. ED 261189).
Thoits, P. A. (1995). Stress, coping, and social support processes: Where are we? What next? Journal of Health and Social Behavior(extra issue), 53-79.
Tiedeman, D. V. & O’Hara, R. P. (1963). Career development: Choice and adjustment. New York, NY: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Board.
Tolbert, E.L. (1980). Counseling for career development (2d ed.)Boston, MA: Houghton Mifflin.
Trombitas, K. (2012). Financial Stress: An Everyday Reality for College Students. Retrieved from http://www.cgsnet.org/ckfinder/userfiles/files/Inceptia_FinancialStress_whitepaper.pdf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校內紙本論文立即公開
同意電子論文全文授權校園內公開
校內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校外
同意授權
校外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