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2707202009394800
DOI 10.6846/TKU.2020.00778
論文名稱(中文) 中國大陸國家監察委員會之研究
論文名稱(英文) A Study of the National Commission of Supervision of China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公共行政學系公共政策碩士班
系所名稱(英文) Department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108
學期 2
出版年 109
研究生(中文) 陳一飛
研究生(英文) Yi-Fei Chen
學號 607644019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20-07-24
論文頁數 100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黃一峯
委員 - 邱志淳
委員 - 陳志瑋
關鍵字(中) 監察體制改革
國家監察委員會
AGIL模型
結構功能論
關鍵字(英) Supervision system reform
National Supervisory Commission
AGIL model
Structural Functionalism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伴隨著日益嚴峻的貪腐問題和反腐工作的深入,中國大陸在2016年開始大力推行紀檢監察體制改革,提出要構建集中統一、權威高效的國家監察體系。在2018年3月11日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修正案》,設立了全新的國家監察機關——國家監察委員會,被賦予了監察權,同時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監察法》,確立了全新的監察體系。國家監察委員會的設立整合了過去大陸的反腐監察資源力量,形成了一個全新的、獨立的、權威的、公正的監察機關,對全面實現依法治國,全面深化改革,全面從嚴治黨具有重要意義。然而,中國大陸貪污腐敗的現象依舊沒有得到很好的改善,從中央到地方仍面臨著腐敗帶來的嚴峻挑戰,未來大陸的反腐倡廉工作任重而道遠。國家監察委員會監察範圍涵蓋面廣,其組織結構的設計為何?在未來運作上如何能充分行使權力,不受外界因素干擾,有效地遏制腐敗現象產生,都是值得深入探究的問題。同時,面對權力的誘惑,又該如何對其進行監督,將會是未來國家監察委員會工作中面臨到的難題與挑戰。
本文以大陸監察體制改革下設立的的國家監察委員會為主要研究對象,在吸納了國內外眾多理論和實踐研究的基礎上,從結構功能主義視角下對我國反腐敗領導體制進行系統研究,通過帕森斯(Talcott Parsons)的AGIL功能分析框架,即「適應」、「目標達成」、「整合」、「模式維持」作為研究構面,主要採用文獻研究法,對中國大陸國家監察委員會進行分析,並相應提出了完善大陸反腐敗領導體制和監察委員會完善運作的前提和路徑。
英文摘要
With the increasingly serious corruption problem and the strengthening efforts of anti-corruption, China launched the discipline inspection and supervision system reform in 2016 and aimed to build a centralized, unified, authoritative and efficient national inspection system. At the first meeting of the 13th National People's Congress of CCP on March 11, 2018, the "Amendment to the Constitution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was passed, and the National Supervisory Committee, a brand new national supervisory authority, was established. The new supervision system was mandated by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Supervision Law.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National Supervisory Committee has integrated the anti-corruption supervision resources of the mainland in the past, forming a new, independent, authoritative and fair supervisory institution, which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the full realization of the rule of law, the penetrating of reforms, and the strict management of CCP. However, the phenomenon of corruption in China is still endless, and it also faces severe challenges from corruption from central government to local agencies. The future work of anti-corruption and advocating anti-corruption in China has a long way to go. It’s a wide range of supervision that the National Supervision Commission takes in charge. Therefore, this thesis aims to explore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What is the design of its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How can it exercise its full power in future operations without interference from external factors, and effectively curb the occurrence of corruption, all of which are worthy of researching. At the same time, in the face of the temptation of power, how to supervise it will be the difficulties and challenges in the work of the National Supervision Committee in the future.
The purpose of this thesis is to explore the National Supervisory Committee established under the reform of the Chinese supervisory system and on the basis of adopting many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tudies, systematically studies Chinese anti-corruption leadership system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tructural functionalism. Talcott Parsons' AGIL functional analysis framework, namely "adaptation", "goal attainment ", "integration", and           " latency pattern maintenance " as research dimensions, were applied to analyze the National Supervision Committee of China. Suggestions for practice and recommendations to future studies were proposed to improve the Chinese anti-corruption leadership system and the supervision committee's operation.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文獻回顧	5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架構	18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21
第二章 中國大陸監察機構歷史沿革	22
第一節 大陸監察機構發展歷程	22
第二節 改制前的大陸監察機關	29
第三節 小結	35
第三章 監察體制改革與國家監察委員會	37
第一節 監察體制改革	37
第二節 國家監察委員會	41
第三節 小結	53
第四章 國家監察委員會功能分析:AGIL模式觀點	55
第一節 國家監察委員會之「適應」功能分析	55
第二節 國家監察委員會之「目標達成」功能分析	58
第三節 國家監察委員會之「整合」功能分析	62
第四節 國家監察委員會之「模式維持」功能分析	65
第五章 結論	70
第一節 研究發現	70
第二節 研究建議	72
參考文獻	77
附錄	85
表 次
表3-1中央紀委、國家監委人員構成表	47
圖 次
圖1-1 AGIL 結構功能分析模型圖解	7
圖 1-2香港廉政公署組織結構圖	12
圖 1-3 CPIB組織結構圖	15
圖 1-4本文研究架構	20
圖 2-1改制前大陸紀檢監察體制架構圖	30
圖 2-2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組織結構圖	46
參考文獻
壹、中文部分
王文惠(2020),<國家治理現代化視野下的監察體制改革探究——從憲法修正案、監察法實施的角度>,《貴州師範大學學報》,2020年第3期,135-141頁。
王平(2017)。《大國反腐》。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13-22頁。
王立峰、呂永祥(2017),<紀委與監察委員會合署辦公的理論內涵、現實意義與優化路徑>,《河南社會科學》,2017年11月,11-17頁。
王政(2009),<如何消除貪污——四種途徑之分析>,《文官制度學刊》,2009年1月,63-65頁。
王保民、祁琦媛(2017),<從制度反腐看國家監察委員會的設立>,《北京行政學院學報》,2017年第3期,17-24頁。
王翔林(1993),<結構功能主義的歷史追溯>,《四川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3年第1期,37-42頁。
元紹楠(2019),<國家監察委員會的權能分析與制度構建>,北方工業大學,法學院,碩士學位論文。
尤光付(2008),《中外監督制度比較》。北京:商務印書館。
仇永勝、陳婷(2019),<內地與香港反腐運行機制比較研究>,《學術探索》,	2019年1月,71-78頁。
孔凡河(2020),<我國監察體制改革的現實動因與創新理路>,《蘭州學刊》2020年第4期,129-137頁。
田凱(2007),<建構反貪污組織的憲政分析>,《中國檢察官》,2007年第1期,	32頁。
田湘波(2018),<制度同構理論視角下國家監察體制改革的價值追求>,《湖湘	論》,2018年第2期,144-150頁。
田湘波(2019),<新加坡貪污調查局的組織變遷與製度同構壓力>,《湖湘論壇》,	2019年第1期,96-104頁。
朱立恆(2017),<中國反腐敗體制之反思與改革>,《時代法學》,2017年第2期,3-11頁。
朱程斌、李龍(2018),<新時代的國家監察委:通過黨內法規的政治機關法治化路徑初探>,《廣西社會科學》,2018年第3期,12-18頁。
任建明、張君翼(2016),<中國反腐敗機構改革研究——基於中國香港和中國內地間的比較>,《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9(1),2-8頁。
任建明、楊夢婕(2017),<國家監察體制改革:總體方案、分析評論與對策建	議>,《河南社會科學》,2017年第6期,8-15頁。
任鵬飛(2018),<漸進與突破:國家監察體制改革的制度考察與分析>,《理論與現代化》,2018年第6期,70-76頁。
杜治洲、吳新華(2014)。《走出反腐困境》。北京:新華出版社。
李小曉(2002),<淺談我國行政監察體制的不足與完善>,《行政與法》,2002年第11期,35-37頁。
李世明(2009),<中共中央紀檢組織反腐功能研究——以偵辦陳良宇案為例>,	中國文化大學,政治學研究所,博士學位論文。
李永洪、毛玉楠(2010),<理解制度:對政治學中制度研究範式的再思考——兼論新舊制度主義政治學的差异>,《社會科學論壇》,2010年第3期,31- 37頁。 
李勇、余響鈴(2017),<對監察委員會的監督制度設計>,《國家行政學院學報》,	2017年第2期,17-19頁。
李景平、趙亮、于一丁(2008),<中外行政監察制度比較及啟示>,《西安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28卷第4期,頁66.
李磊(2018),<國家監察體制改革研究:一個文獻綜述>,《陝西行政學院學報》,	第32卷第2期,2018年5月,124-128頁。
呂永祥(2019),<國家監察委員會的預防腐敗職能研究>,吉林大學行政學院,	博士學位論文。
吳秀玲(2017),<中共中央深化國家監察體制改革試點述評>,《展望與探索》,第15卷第2期,2017年2月,38-39頁。
吳建永、謝江平(2019),<國家監察體制改革的理論邏輯>,《中共天津市委黨校學報》,2019年第4期,58頁。
吳建雄(2017),<監察委員會的職能定位與實現路徑>,《中國黨政幹部論壇》,	2017年第2期,7-11頁。
吳建雄(2017),<論國家監察體制改革的價值基礎與制度構建>,《中共中央黨校學報》,第21卷第2期,2017年4月,53-63頁。
邱志淳、遊國鑌(2004),<兩岸廉政及肅貪之困境與展望>,《中國大陸研究》,第47卷第3期,143-165頁。
何家弘(2015),<中國腐敗犯罪的原因分析>,《法學評論》,2015年第1期,	68-76頁。
何增科(2003),<中國轉型期腐敗和反腐敗問題研究(下篇)>,《經濟社會體制比較》,2003年第2期,52-60頁。
何增科(2003),<中國轉型期腐敗和反腐敗問題研究(上篇)>,《經濟社會體制比較》,2003年第1期,19-29頁。
何增科(2011),<建構現代國家廉政制度體系:中國的反腐敗與權力監督>《廣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10卷第1期,2011年1月,5-14頁。
宋全成、嚴引珠、劉群(1999),<論孟德斯鳩三權分立、權力制約理論>,《青島海洋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9年第2期,7-14頁。
信愛彤、李業旗(2018),<從反腐敗視角看國家監察委員會的設立>,《世紀橋》,	2018年8月,41-42頁。
祝靈君(2003),<政治學的新制度主義:背景、觀點及評論>,《浙江學刊》,	2003年第4期,84-89頁。
秦前紅,葉海波(2018)。《國家監察制度改革研究》。北京:法律出版社。
秦強(2017)。《監督權力:國家監察委員會的文化傳承與制度創新》。北京:人民日報出版社。
馬懷德(2016),<國家監察體制改革的重要意義和主要任務>,《國家行政學院學報》,2016年第6期,15-21頁。
莊德水(2018),<改革開放以來反腐敗機構改革的實踐邏輯>,《探索》,2018年第5期,112頁。
莊德水(2018),<國家監察體制改革試點的實踐策略及其應用分析>,《理論探	索》,2018年第4期,47頁。
莊德水(2018),<結構改革與職能發展:我國監察機構的治理>,《中共天津市委黨校學報》,2018年第5期,49-56頁。
倪星、李泉(2013)。《廉政制度創新的中國經驗》。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
郭英(2009),<西方行政監督體制的特點及啟示>,《成都大學學報(社科版)》,	2009第2期,22-25頁。
海娜(2019),<國家治理現代化視閾下的監察體制改革研究>,《兵團黨校學報》,2019年2月,61-66頁。
陳海英(2015),<新時期我國反腐倡廉機制的完善與創新研究>,河北大學,法	學博士學位論文。
陳國權(2000),<西方政治監督理論的發展邏輯>,《國家行政學院學報》,2000	年第3期,81-85頁。
陳國權(2000),<論權力制衡與行政監督>,《中國行政管理》,2000年第8期,52-55頁。
陳銘聰(2019),<中國大陸監察委員會的組織與功能>,《中國地方自治》第	7卷第1期,2019年1月,28-44頁。
孫楠(2016),<法治反腐論>,華中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博士學位論	文。
梁永成(2018),<中國行政監察制度變遷30年(1981-2018年)>,《地方立法	研究》,第3卷第5期,2018年9月15日,98頁。
習近平(2014)。《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一卷)》。北京:外文出版社。
習近平(2017)。《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二卷)》。北京:外文出版社。
彭勃(1995),<關於建國以來監察體制的探索與實踐>,《當代中國史研究》,	1995年第1期,14-19頁。
楊林清(2017),<新時代奪取反腐敗鬥爭壓倒性勝利的新形勢新目標新思路新舉措>,《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7年11月,13-17頁。
楊紹華(2013)。《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裡:中國特色反腐倡廉制度創新研究》。	北京:中國方正出版社。
楊繼亮、楊立生(2012)。《廉政論》。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
雷磊、劉學利(2017),<國家監察機關的設置模式:基於「獨立性」的比較研究>,《北京行政學院學報》,2017年第6期,93-100頁。
蔡林慧(2014)。《我國行政權力監督體系的完善和發展研究》。上海:三聯書店。
蔣來用(2017),<國家監察體制改革的史鑒與對策>,《國家行政學院學報》,	2017年第2期,11頁。
蔣來用(2018),<比較視角下的國家監察體制改革>,《河南社會科學》,2017年6月,2-5頁。
蔣周明(2012)。《腐敗探源與反腐敗研究》。北京:中國檢察出版社。
監察院(2017),《國際監察制度綜覽》。台北:監察院。
鄭永年(2017),<十九大與反腐制度建設>,新加坡早報,2017年9月26日,	https://www.zaobao.com.sg/zopinions/views/story20170926-798167,檢閱日期:	2019年10月24日。
熊光清(2011),<當前中國的腐敗問題與反腐敗策略>,《社會科學研究》,2011年5月,55頁。
熊光清(2011),<當前中國的腐敗問題與反腐敗策略研究>,《社會科學研究》,	2011年第5期,53-58頁。
樊曼莉(2018)。《反腐永遠在路上:未來反腐正風怎麼幹》。北京:研究出版	社。
劉卉(2015),<國外行政監察專員制度可資借鑒>,《檢察日報》,2015年3月24日第3版。
劉夏(2017),<論我國反腐敗機構的整合與完善——以監察體制改革為視角>,	《理論導刊》,2017年第2期,4-5頁。
劉潤忠(2005),<試析結構功能主義及其社會理論>,《天津社會科學》,2005年第5期,52-56頁。
遲連翔、齊曉安(2012),<俄羅斯反腐敗措施及其啟示>,載於王平(2017)。	《大國反腐》。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60-266頁。
錢小平、冀洋(2018)。《創新與發展:監察委員會制度改革研究》。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
韓秀景(2015),<香港廉政公署反腐肅貪制度研究>,《社會研究學報》,第1卷第1期,23-34頁。
魏昌東(2017),<國家監察委員會改革方案之辨正:内容、職能與職責定位>,	《法學》,2017年第3期,3-15頁。
魏琼(2018),<我國監察機關的法理解讀>,《山東社會科學》,2018年第7期,16-29頁。
竇金波(2010),<帕森斯的結構功能主義之探析>,《濟寧學院學報》,第31卷	第4期,43-48頁。
贰、英文部分
Jon,S.T.Quah (1999).Comparing Anti-corruption Measures in Asian Countries: Lessons to be Learnt. Asian Review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11(2):82-84.
Jon,S.T.Quah (2007).Anti-Corruption agencies in four Asian countries: a comparative analysis. International Public Management Review,8(2):73.
Kilkon Ko & Cuifen Weng (2011) .Critical Review of Conceptual Definitions of Chinese Corruption: a formal–legal perspective,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China, 20(70):359-378.
Kilkon Ko & Cuifen Weng (2012).Structural Changes in Chinese Corruption. The China Quarterly,211:718-740.
Klitgaard, R. (1998).Anti-corruption Agencies: Rhetoric Versus Reality. Finance & Development,35(1): 3-6. 
Leslie Holmes (2015) Combating Corruption in China: The Role of the State and 		Other Agencies in Comparative Perspective, Economic and Political 	Studies 3(1):                 42-70.
Lo, J. M. K. (2001). Controlling Corruption in Hong Kong: From Colony to Special Administrative Region. Journal of Contingencies and Crisis Management, 9(1): 21-28.
Luís de Sousa (2010). Anti-corruption agencies: between empowerment and irrelevance. Crime Law Soc Change,53(1):5-22.
Ma, S. K. (2008). The dual nature of anti-corruption agencies in China. Crime, Law and Social Change, 49(2):153–165.
Patrick Meagher (2004). Anti‐corruption agencies: Rhetoric Versus reality. The Journal of Policy Reform,8(1):69-73.
Paul J. DiMaggio & Walter W. Powell(1983). The Iron Cage Revisited: Institutional 	Isomorphism and Collective Rationality in Organizational Fields.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48(2):147-160.
Steven Sampson (2010). The anti-corruption industry: from movement to        institution. Global Crime,11(2):261-278.
Ting Gong (2006). Corruption and local governance: the double identity of Chinese local governments in market reform. The Pacific Review,19(1):85-102.
Torsten Persson & Gerard Roland & Guido Tabellini(1997).Separation of Powers and Political Accountability. 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112(4) :1163-1202.
Rachel Ashworth & George Boyne & Rick Delbridge(2007).Escape from the Iron 	 Cage? Organizational Change and Isomorphic Pressures in the Public Sector. Journa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search and Theory,19(1):165-187.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校內紙本論文立即公開
同意電子論文全文授權校園內公開
校內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校外
同意授權
校外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