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2707201514133700
DOI 10.6846/TKU.2015.00976
論文名稱(中文) 《徐霞客遊記》中的人文風景之研究
論文名稱(英文) A Study of Cultural Scenery in XU XIA-KE 'S TRAVEL NOTES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中國文學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系所名稱(英文) Department of Chinese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103
學期 2
出版年 104
研究生(中文) 曹若慧
研究生(英文) Jo-Hui Taso
學號 797010070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15-06-25
論文頁數 217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崔成宗
委員 - 周益忠
委員 - 陳慶煌
關鍵字(中) 徐霞客
徐弘祖
晚明
遊記
人文風景
關鍵字(英) Xu Xia Ke
Xu Hong Zu
Travel notes
Late Ming Dynasty
Cultural landscape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徐弘祖(1587—1641),生於江蘇江陰。因為以「山水遊」為終生志業,而被當時名士陳繼儒(1558—1639)取號為「霞客」。
徐弘祖以一生的時間與資源,傾全力投注於自己所想要的「山水之遊」,迥異於歷代以山水逍遙適性、或以山水澆胸中塊壘的貶謫抑鬱之士。雖然晚明之時旅遊風氣大盛,不論是王士性之類的宦遊、陳繼儒等文人之遊,皆未如徐弘祖霞客是專以天地間的山水為主之遊。

本文以《徐霞客遊記》文本為主,探討徐霞客在遊記中所呈現的文學特色:一、探討《徐霞客遊記》文本在歷史流傳中的主要抄本。二、徐弘祖的成長過程中父、母親的教導對徐弘祖的深遠影響;及其與好友黃道周、陳函輝陳繼儒和唐泰的往來詩文所呈現的人格特質。三、徐弘祖霞客在《遊記》中除了認真記錄各地的傳說與其中的詩文作品,更屢屢為認真搨摹崖巖上的書法作品,而付出大量的時間與心血等,徐霞客如此重視並保存文化的人文精神,凸顯出《遊記》迥異於歷代或同代遊記類作品,是其特有的「人文風景」。四、是徐弘祖在遊程中與人的相遇,其中諸多僧、道、樵、農等,雖短暫而如吉光片羽,在《遊記》中也形成一頁頁屬於「人」的「人文風景」;在徐弘祖的文筆中,對天地山水之美的欣賞與淨化感受,更透顯出他深厚的傳統學養與人文素養,此亦是其特有的「人文風景」。五、就《遊記》中,徐霞客的旅遊情形、《遊記》的創作心態、《遊記》在文學史上的價值做結論。
英文摘要
Xu Hong Zu (1587-1641), was born in Jiangyin, Jiangsu. Because Xu Hong Zu took "Great Travel " as an ideal goal for his whole lifetime, the celebrity Chen Chi Ju (1558-1639)  named him " Xia-Ke " at that time.
Xu Hong Zu’s out effort on his "Great Travel" was very different from past travelers whose main purpose was making sightseeing tours for happy adaptability or trying to use the landscape to release relegated depression.  Although traveling fashion prospered in late Ming Dynasty, such as Wang Shixing’s official travel or Chen Ji Ru’s literacy tour,  only Xu Hong Zu traveled for "Great Travel."
The essay emphasized on "XU XIA-KE'S TRAVEL NOTES" text-based, and research in the literary characteristics. The first part of the essay discussed about the "XU XIA-KE 'S TRAVEL NOTES’" different transcripts copy in the history. The second part discussed about how his parents’ education impacted on Xu Hong Zu in the long run, and uncovered Xu Hong Zu’s personality traits through poetries in his mailing between his good friends Huang Dao Zhou, Chen Han Hui, Chen Ji Ru and Tang Tai. The third part discussed about the cultural landscape within "XU XIA-KE'S TRAVEL NOTES."  The notes not only were carefully written down about local legends and poetry works but also took him a lot of time and efforts on rubbing works of calligraphy on the rock cliff.  Xu Hong Zu paid a lot of attention to preserve the humanistic spirit of culture.  The focus on cultural landscape within "XU XIA-KE'S TRAVEL NOTES" was different from other historical and contemporary traveling literatures.  The fourth part discussed about Xu Hong Zu’s encounter with other people during his journey.  This part became the human landscape in "XU XIA-KE'S TRAVEL NOTES."  Xu Hong Zu’s appreciation to the beauty of nature and feeling purification from it showed his deep traditional learning support and humanity. The fifth part concluded the "XU XIA-KE'S TRAVEL NOTES’" value in the literature history.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第一章  緒論………………………………………………………………… 0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 01
第二節   研究《徐霞客遊記》文本文獻…………………………………10
一、季會明第二次抄本、「惟宜興曹駿甫有全集」與繼之者史夏隆鈔本………12
二、諸本之祖——李介立抄本………………………………………………………13
三、奚又溥抄本………………………………………………………………………15
四、楊名時抄本、陳體靜抄本………………………………………………………16
五、族孫徐鎮乾隆本…………………………………………………………………18
六、葉廷甲本…………………………………………………………………………19
七、丁文江本…………………………………………………………………………20
八、上海古籍出版社版………………………………………………………………21
第三節  研究概況與研究方法………………………………………………24
一、相關學位論文 …………………………………………………………………26
二、研究方法與範圍 ………………………………………………………………31
第二章  徐弘祖的生平事跡與學養人品………………………… 33
第一節	至孝、事旅…………………………………………………………… 33
一、成長過程………………………………………………………………………33
二、恪遵庭訓………………………………………………………………………37
﹙一﹚秉父身教 遵奉不違 ………………………………………………………37
﹙二﹚晴轉南山 事母至孝 ………………………………………………………39
﹙1﹚、母親的身教…………………………………………………………………39
﹙2﹚、孝親與事遊…………………………………………………………………43
第二節 徐弘祖的學養人品 …………………………………………………45
一、生平志向………………………………………………………………………45
﹙一﹚置身山水……………………………………………………………………45
﹙二﹚旅中困蹇……………………………………………………………………50
第三節  往來詩文 見其學品 ………………………………………………58
一、與黃道周、陳函輝的交往……………………………………………………58
﹙1﹚、黃石齋………………………………………………………………………58
﹙2﹚、陳函輝………………………………………………………………………63
二、與陳繼儒和唐泰的友情………………………………………………………66
第三章 人文與自然交織的霞客風景……………………………… 72
第一節  力存春秋………………………………………………………………72
一、重建張宗璉祠堂……………………………………………………………… 72
二、晴山堂與其碑帖……………………………………………………………… 75
三、山水中的人文風貌…………………………………………………………… 77
(一)、「甚古」、「字甚古」、「法甚古異」 ………………………………………78
(二)、「飛逸」、「甚放逸」 ………………………………………………………79
(三)、筆勢遒勁……………………………………………………………………80
第二節 山水與人文交織的風景線 …………………………………………88
一、桂林虞山韶音洞…………………………………………………………………94
二、廣西寶圭洞………………………………………………………………………96
三、粵西辰山…………………………………………………………………………97
四、粵西屏風巖……………………………………………………………………101
五、粵西靈景巖……………………………………………………………………103
六、桂林劉仙巖……………………………………………………………………104
七、粵西真仙、劉公巖……………………………………………………………107
第三節  搨摹未成 徒留悵悵……………………………………………… 113
一、浯溪中興頌……………………………………………………………………120
二、陸游、范成大的墨寶…………………………………………………………126
三、結語……………………………………………………………………………132
第四章  樂山樂水之中的人文萃圖…………………………………134
第一節  得道多助 ……………………………………………………………134
1、裏山大寺的導僧…………………………………………………………………140
2、嵩山老樵…………………………………………………………………………142
3、廬山奇遇…………………………………………………………………………146
4、黃山眾僧…………………………………………………………………………149
第二節  樂在山水中………………………………………………………… 154
一、美景的呼喚……………………………………………………………………155
二、自然美景………………………………………………………………………156
三、人文之景………………………………………………………………………159
四、水景……………………………………………………………………………164
五、山水之景………………………………………………………………………172
六、行舟水景………………………………………………………………………176
七、觀水采風………………………………………………………………………180
第三節  行旅投宿 ……………………………………………………………183
一、鄉紳與高僧……………………………………………………………………187
二、筆試與申文……………………………………………………………………190
三、州官與豪傑……………………………………………………………………192
四、陸萬里的款待…………………………………………………………………195
第五章  結論…………………………………………………………………200
一、徐霞客之遊……………………………………………………………………200
二、徐霞客記遊之心………………………………………………………………205
三、徐霞客之記……………………………………………………………………207
附圖:三民書局《新譯徐霞客遊記》版本源流表………………………………209
參考文獻
一、徐弘祖研究之文獻
  (一)徐弘祖之著作
明.徐弘祖撰《徐霞客遊記》十二卷,臺北市:臺灣商務,據國立故宮博物院藏本影印本,民72-75[1983-1986]。
褚紹唐、吳應壽整理《徐霞客遊記》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版。
黃珅注譯、黃志民校閱《新譯徐霞客遊記》臺北三民書局民國九十一年版。
  (二)徐弘祖之傳記資料
民國.陳思等修.繆荃孫等纂《江陰縣續志.四》,《中國方志叢書.華中地方.第二四號 江蘇省 江陰縣續志》全四冊,民國九年刊本 影印,臺北:成文版社,民國五十九年五月臺一版。

二、古籍
經部
胡楚生編著《新譯論語新編解義》,臺北市:三民書局,民91年2月五版三刷。

史部
南朝宋·范曄《後漢書.郭符許列傳 第五十八》, http://archive.org/stream/02077656.cn#page/n60/mode/1up(2015.06.25)。
後晉·劉昫等《舊唐書.卷一百二十八.列傳第七十八段秀實(子段伯倫)、顏真卿(子顏頵、曾孫顏弘式)》,http://www.zwbk.org/MyLemmaShow.aspx?lid=157538(2015.06.25)。
北宋.歐陽修、宋祁、范鎮、呂夏卿等合撰《新唐書.卷一百四十三.列傳第六十八.高元李韋薛崔戴王徐郗辛》,http://www.zwbk.org/MyLemmaShow.aspx?lid=159712(2015.06.25)。
梁.沈約《宋書.列傳第五十三.隱逸傳》,  http://www.xysa.net/a200/h350/06songshu/t-093.htm(2015.06.25)。
元.脫脫等《宋史.卷四百二十九.列傳第一百八十八.道學三》,http://zh.wikisource.org/zh-hant/%E5%AE%8B%E5%8F%B2/%E5%8D%B7429(2015.06.25)。
宋.歐陽脩《集古錄.卷七》,
http://archive.org/stream/06049594.cn#page/n64/mode/2up(2015.06.25)。
《康熙永州府志卷二十.藝文志三》,http://lib.huse.cn/lzy/news_view.asp?newsid=10200(2015.06.25)。
清.張廷玉等撰《明史》,臺北市:明文,民80影印本初版。
清.李清馥撰《閩中理學淵源考》九十二卷,臺北市:臺灣商務,民72-75年據
      國立故宮博物院藏本影印,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影印本。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編《纂修四庫全書檔案》,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

子部
明.項穆撰《書法雅言》一卷,據國立故宮博物院藏本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
臺北市:臺灣商務,民72-75[1983-1986]。
明.高濂撰《遵生八牋》十九卷,據國立故宮博物院藏本影印,景印文淵閣四庫
全書影印本,臺北市:臺灣商務,民72-75[1983-1986]。
清.劉熙載撰;袁津琥校注《藝概注稿.下冊》2冊,北京市:中華書局,2009
年5月第1版。
清.劉熙載撰《藝概》,臺北縣樹林鎮:漢京文化出版,2004年3月初版一刷,
頁169。四部刊要. 子部. 雜家類. 雜說之屬。
周振甫注;劉勰著《文心雕龍注釋》,臺北:里仁書局,民國七十三年。
張松輝,張景譯注《抱朴子外篇》,北京市:中華書局, 2013年04月北京第1
版,中華經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譯叢書。
葉鈞點注《王陽明全書卷三.傳習錄下》,臺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民國五十四年臺一版。

集部
唐.顏真卿撰《顏魯公集 卷五.唐故容州都督兼御史中丞本管經略使元君表墓碑銘並序》,http://archive.org/stream/06053464.cn#page/n138/mode/2up頁12、頁14(2015.06.25)。
唐.元結〈全唐文.卷382 次山集.浯溪銘 並序〉卷六,http://archive.org/stream/06079989.cn#page/n24/mode/2up(2015.06.25)。
宋.高宗皇帝御製《翰墨志》一卷,臺北市 : 新興,民64[1975]。
宋.陸游《渭南文集》五十卷,明末至清初虞山毛氏汲古閣刊本;出版地:常熟
      刻書者/出版者:毛晉汲古閣。
宋.黃庭堅《李致堯乞書書卷後.山谷全書.山谷外集卷二十三.四庫全書》,
      第26冊,宋集珍本叢刊.儒藏系列 / 舒大剛主編:四川大學古籍整理研
      究所編,北京:線裝書局,2004年。
宋.葉紹翁《四朝見聞錄.卷二.四庫全書.三十》,臺北市:臺灣商務。
宋.韓琦撰《韓魏公集》二冊,臺北市:臺灣商務,民55年6月臺一版。
宋.陸游撰《渭南文集》12冊(2函),北京市:北京圖書館出版社據中國國家圖
      書館藏宋嘉定13年陸子遹溧陽學宮刻本影印,中華再造善本,集部,唐
      宋編;2004年第一版。  
明.袁宏道《錦帆集.卷三.荅林下先生.二-三.續修四庫全書.集部.別集
      類》,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
明.李日華撰《味水軒日記》八卷,北京市:書目文獻出版社,1988年,據清
      抄本影印,收錄於北京圖書館古籍珍本叢刊史部傳記類第20冊。
明.王士性著 周振鶴 點校《五嶽游草.廣志繹》北京:中華書局,2012年1
      月北京第2次印刷。
明.王思任《王季重雜著》,臺北市:偉文圖書出版社,民國66年9月。
明.陳繼儒《巖棲幽事》,收於王雲五主編叢書集成簡編《臥游錄及其他四種》
      臺北市:台灣商務印書館,民五十四年十二月臺一版。
明.陳函煇撰《小寒山子集》十四卷,北京市:北京出版社,2000明崇禎刻本
      第一版(影印本),四庫禁燬書叢刊.集部185。
明.陳函煇撰《小寒山子集》十四卷,吳執御〈合刻纪遊詩序〉,北京市:北京
      出版社,2000明崇禎刻本第一版(影印本),四庫禁燬書叢刊.集部第185
      册,頁集185-642、集185-643。
明.張岱《瑯嬛文集.卷之二.啟.游山小啟》臺北市:淡江書局,民國四十五
      年五月初版。
清.張岱撰《石匱書後集》,上海市: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01月第1版影
      印本,石匱書據張氏稿本影印,所缺穆宗本紀等十二卷據清抄本補。石匱
      書後編據清抄本影印。
清.康有為《廣藝舟雙楫》一冊,臺北市:臺灣商務,民54臺一版。
宋.陳師道《後山詩話》,臺北:藝文印書館《歷代詩話》,民國63年4月版。
清.趙翼:《甌北詩話》,http://archive.org/stream/02109921.cn#page/n6/mode/2up(2015.06.25)。

三、專書(依作者姓氏筆畫排列)
卜正民(Timothy Brook)著;方駿,王秀麗,羅天佑合譯《縱樂的困惑:明朝的商業與文化》,臺北市 : 聯經出版事業公司,2003年初版。
毛文芳《晚明閒賞美學》,臺北市:臺灣學生書局,2000年初版。
王子今《中國古代行旅生活》,臺北市 : 臺灣商務印書館,1998初版。
王天有與高壽仙著《明史——一個多重性格的時代》,出版社: 臺北市:三民書局,2008年。
中國徐霞客研究會江陰市人民政府編《徐霞客研究(第2輯)》,北京市:學苑出版社,1998年2月第1版第1次印刷。
中國徐霞客研究會江陰市人民政府編《徐霞客研究(第4輯)》,北京市:學苑出版社,1999年1月第1版第1次印刷。
5史景遷著譯者:溫洽溢《前朝夢憶──張岱的浮華與蒼涼》,臺北:時報文化初版,2009年02月09日。
皮耶洛.費魯奇(Piero Ferrucci)著 廖婉如譯《美,靈魂的禮物》,臺北市:心靈工坊文化,2011.10 初版。
朱仁夫《中國古代書法史》,臺北市:淑馨出版社,1994。
朱鈞侃、倪紹祥主編《徐學概論:徐霞客及其《游記》研究》,南京: 江蘇教育出版社,1999年第1版。
余光中《從徐霞客到梵谷》,臺北市:九歌,民83初版。
巫仁恕《品味奢華:晚明的消費社會與士大夫》,臺北市:聯經出版社,2007年初版。
巫仁恕與狄雅斯合著《游道:明清旅遊文化》,臺北市:三民書局公司,2010年初版。
南懷瑾《論語別裁》頁291,臺北:東西精華協會、人文世界雜誌社,民國65年5月版。
李澤厚《華夏美學》,李澤厚論著集,臺北:三民書局初版,民國88年十月。
李書增等著《中國明代哲學》,鄭州:人民出版社,2002。
李蕭錕《中國書法之旅》,臺北市:雄獅美術,2001年初版。
林語堂《藝術家生活.吾國與吾民》遠景出版社,民國70年3月三版。
林繼平《陸象山研究》,臺北市:台灣商務,1983年05月15日出版。
淡江大學中文系主編《晚明思潮與社會變動》,臺北市:弘化文化事業公司,民76。
淡江大學中文系主編;高大威總編輯《晚明思潮與社會變動》,臺北市:弘化文化事業公司,民國76年初版。
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系編輯《旅遊文學論文集》,臺北:文津出版社,2000年1月初版。范宜如《行旅‧地誌‧社會記憶:王士性紀遊書寫探論》,臺北市:萬卷樓,2011。
祝敏申《中國書法繪畫藝術欣賞全集○19 書法欣賞與學習》,臺北:莊嚴,民國78年6月初版。
孫秀惠《跌倒在旅行地圖上》,臺北:天下遠見出版,1998年10月30日第一版第一次印行。
高銘和《一座山的勇氣》,臺北市:寶瓶文化,2009.07 初版三刷。
徐世珍《張岱《夜航船》研究:兼論晚明文人知識體系與審美意識》,臺北縣永和市 : 花木蘭文化工作坊,2005[民94]。
張嘉昕《明人的旅遊生活》,宜蘭縣羅東鎮:明史研究小組出版;臺北市:樂學經銷,2004[民93] 初版。
崔陟《書法》,臺北:貓頭鷹出版社 2001年2月初版。
梅新林,俞樟華主編的《中國游記文學史》,上海:學林出版社,2004年12月第1次印刷。
曹淑娟《晚明性靈小品研究》,臺北市:文津出版社,民國77年。
陳萬益《晚明性靈文學思想研究》,臺北市: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民國66年。
無鍚教育學院徐霞客研究室學報編輯部《徐霞客研究》,南京市:南京大學出版社,1987年第一版。
黃仁宇《萬曆十五年》,臺北市:食貨出版社,民國77。
黃仁宇著;阿風等譯《十六世紀明代中國之財政與稅收》,臺北市: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2001年初版。
黃俊傑主編,編者:劉岱,《中國文化新論  思想篇一  理想與現實》,臺北市:聯經出版,民國七十二年四月第二次印行。
費振鍾《墮落時代:明代文人的集體墮落》,臺北縣新店市:立緒,2002/05/15。
馮振凱編著《歷代碑帖鑑賞》,臺北:藝術圖書公司,1996年4月30日再版。
彭修艮、高玉《旅遊美學》,臺北市:五南圖書出版公司,民國84初版。
董乃斌主編謝思煒著《中華文學通覽 燎之方揚.明代卷》,臺北市:書林,民86年一版。
楊恩寰《審美心理學》,臺北市: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1993/12/15。
葉朗著;蔣勳總策畫《中國美學的開展》,臺北市:金楓出版公司,1987年初版。
臺中技術學院應用中文系編《臺灣旅遊文學論文集》,臺北市: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2006年初版。
齊克曼著  汪芸譯《旅行,聆聽心的呼喚》,臺北市:天下遠見出版,2001年1月10日第一版第1次印行。
褚士瑩《旅行教我的十一堂課 : 元氣地球人》臺北市:大田,民94初版。
熊秉明《中國書法理論體系》,臺北縣新店市:谷風出版社,民國七十六年。
趙園《說「戾氣」.明清之際的思想與言說》出版社:香港: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2008年10月,香港第一版第一次印刷。
鄭祖安、蔣明宏主編《徐霞客與山水文化》,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1994 年。
鄭曉華《書法藝術欣賞》,臺北:五南,2002年11月初版一刷。
蔡石山著;江政寬譯《永樂皇帝》,臺北市:聯經,2008.10,初版。
蔡石山《明代宦官》,聯經出版, 2011年出版。
蔡英俊等《智與美的融合.中國文化新論  文學篇一  抒情的境界》,臺北市:聯經出版,民國七十二年四月第二次印行。
樊樹志《歷史長河:中國歷史十六講》,聯經出版,日:2007年出版。
劉純編著《旅遊心理學》,臺北市 : 揚智文化事業公司,2001年初版。
劉天華《旅遊美學》,臺北市:地景企業公司,民國82年初版。
蔣勳《漢字書法之美:舞動行草》,臺北:遠流,2009年08月初版。
鄧洪波《中國書院史》,上海市:東方出版中心,2004第1版。
蕭元《書法美學史》﹙修訂本﹚,湖南:湖南美術出版社,1990年6月1版。
叢文俊《中國書法史》,南京市:江蘇教育出版社,1999-2002。
龔鵬程《晚明思潮》,宜蘭縣礁溪鄉:佛光人文社會學院編譯出版中心,2001年第一版。

四、單篇論文(依作者姓氏筆畫排列)
古今圖書集成,文震孟〈洞庭遊記序〉, http://140.128.103.128/chinesebookweb/home/page.asp?imgPg=1910161(2015.06.25)。
元結〈大唐中興頌〉,http://baike.baidu.com/view/917119.htm(2015.06.25)。
王文進〈中國自然山水文學的三部曲——以南朝「山水詩」到「徐霞客遊記」的觀察〉,《中外文學》第26卷第6期,1997年11月,頁75-82。
毛文芳《旅遊文學論文集.晚明的旅遊小品》,東海大學中文系編,臺北市:文津出版2000年1月初版一刷,頁40-41。
巫仁恕〈晚明的旅遊活動與消費文化──以江南為討論中心──〉,《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期41(2003年9月),頁87-143。
巫仁恕,2005年12月,〈清代士大夫的旅遊活動與論述──以江南為討論中心──〉,《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第50期(2005年12月),頁235-236。
汪小玲〈徐霞客的古碑情〉,http://blog.163.com/wangxl_70905/blog/static/16509102020130124323691/
(2013-01-01 03:18:45),(原載《徐學研究》2012年12月,總第24期)。
沈一萍《淺談陸游書法的藝術風格》。http://www.wenbao.net/html/wenbaojujiao/jingjiyuwenbao/200606162.htm(2011/12/5)。
李寶根:〈《晴山堂石刻》的文史價值〉,http://222.191.248.121/xxk/12/10.pdf(2006年12月10日)。
林進忠〈唐代篆書「浯溪三銘」的書寫者〉,《書畫藝術學刊》3期 2007.12,http://cart.ntua.edu.tw/upload/vercatalog/ver.003/ver.00302.pdf(2015.06.25)。
周琦、丁錫賢〈新發現的徐霞客與陳函輝交誼詩淺析〉,http://www.doc88.com/p-483330446806.html(2015.06.25)。
《長沙府嶽麓志.卷之三》,http://archive.org/stream/02086492.cn#page/n68/mode/2up(2015.06.25)。
(唐)無盡藏比丘尼,http://www.merit-times.com.tw/NewsPage.aspx?unid=258596(2015.06.25)。
〈黃庭堅砥柱銘〉,http://baike.baidu.com/view/4645958.htm(2015.06.25)。
楊時《楊龜山集》,http://210.28.216.200/cai/zwjymzxd/dic/dic_056.htm(2015.06.25)。
《爾雅.釋山第十一》,數位經典,http://www.chineseclassic.com/content/460(2015.06.25)。
網路展書讀:典故出處索引-典故出處:《樂府詩集》,《樂府詩集》卷四十五〈清商曲辭二‧吳聲歌曲二‧桃葉歌三首〉, http://cls.hs.yzu.edu.tw/orig/all_sourcelist.asp?page=4&sSource=%A1m%BC%D6%A9%B2%B8%D6%B6%B0%A1n&book_id=698(2015.06.25)。
蔡顯良〈宋代論書詩的主要題材與特色〉,http://cart.ntua.edu.tw/upload/vercatalog/ver.005/ver.00509.pdf(2015.06.25)。
《磐安縣志》,http://hi.baidu.com/chkeli/item/f2b0f20d163b06e1ff240d73(2014.07.6)。
薛仲良、吕锡生:〈略論晴山堂墨卷在流傳中的兩次飛躍〉,無錫市圖書館http://222.191.248.121/xxk/12/8.pdf,(2006-12-10)。
百科,《韓魏公集》序言http://baike.baidu.com/subview/81834/6329350.htm(2015.06.25)。
〈北宋宰相韓琦書法【信宿帖】渾厚朴拙的顏體〉, http://www.shufaxinshang.com/archives/4393.html(2013年7月17日)。
鬱建偉〈書如其人的典範——顏真卿〉,淮安書畫院, http://www.jshasmsg.com/news_view.asp?id=163&class=642,(2012年3月7日 8:28:56)。
「周哈里窗模式」:http://www.plurk.com/p/j2bhcx(2015.06.25)。
楊明著〈徐霞客告訴我〉,聯合報,2012.06.08。
〈多一公斤的旅程 聽到山裡孩子的呼喚 用旅行做公益〉,人間福報,http://www.merit-times.com.tw/epaper.aspx?Unid= 381788(2014年12月13日)。
詩林鈺婕整理〈褚士瑩旅途中找到人生方向〉,人間福報,2011年3月5日。
侯吉諒〈當我遇見王羲之〉,人間福報,2015年2月3日。
石德華〈做,旅行〉,自由時報2014-12-03,副刊D13。
互動百科,http://www.baike.com/wiki/%E8%B1%A1%E9%BC%BB%E5%B1%B1%E7%9F%B3%E5%88%BB(2015.06.25)。

五、學位論文(依作者姓氏筆畫排列)
李姿瑩《晚明江南文人的遊記書寫-以王士性、徐霞客為例》,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9 年。
呂麗粉《徐霞客遊記研究》,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89 年。
祝一麗《《徐霞客遊記》與遊記散文比較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碩士論文,2007年6月。
梁秀鴻《徐霞客及其遊記之文學研究》,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86 年。
陳淑卿《徐霞客游記研究-—以文獻觀察為重點》,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3年。
莊小麗《徐弘祖(1587-1641)及其地理學成就之研究》,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12年。
張百裕《《徐霞客遊記》山水美學及其敘事表現研究》,南華大學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 年。
張筱梓《探討明代徐霞客與現代背包客旅遊動機與旅遊行為及自我實踐之差異》,嘉南藥理科技大學休閒學院休閒事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101年。
張嘉昕《明人的旅遊生活》,中國文化大學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年6月。
劉芬蘭《《徐霞客遊記》及其紀遊詩研究》,佛光大學文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民國101年12月。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校內紙本論文立即公開
同意電子論文全文授權校園內公開
校內電子論文於授權書繳交後3年公開
校外
同意授權
校外電子論文於授權書繳交後3年公開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