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2707201011023000
DOI 10.6846/TKU.2010.00997
論文名稱(中文) 高職學習障礙學生在實習課程中之學習狀況個案研究
論文名稱(英文) A Case Study of How Vocational High School Learning-Disabled Students Learn in their Practicum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班
系所名稱(英文) Graduate Institute of Curriculum and Instruction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98
學期 2
出版年 99
研究生(中文) 林麗娟
研究生(英文) Li-Chuan Lin
學號 696750206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10-06-27
論文頁數 166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宋佩芬
委員 - 游家政
委員 - 張小芬
關鍵字(中) 高職
學習障礙
實習課程
關鍵字(英) vocational training
learning disability
practical training course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本研究藉由了解學障生學習特徵、小組互動情形、學習態度與學習方法,及學習動機等四面向,探討高職學障生在實習課中的學習狀況。本研究採個案研究法,對三名高職餐飲科學障生進行上課觀察、訪談及文件分析。本研究發現高職學習障礙學生在實習課的表現均比一般科目好,但其學習特徵仍會影響其在實習課的表現。其影響因素如下:
一、實習課小組的評量方式,及組員的異質程度,會影響小組與學障生的互動。學障生因小組同儕介入的教導而獲得幫助,但容易因為組內工作分配不均,減少學習的機會。
二、學習障礙學生的學習特徵仍會影響實習操作課的學習,環境嘈雜、教學時間與內容冗長,會影響學障生的注意力;也因其記憶力不足,無法掌握全面的訊息。
三、興趣讓學障生有較主動積極的學習態度;而學障生的學習態度,會影響其學習與練習的機會。
四、對自己能力的看法,及成功的經驗,關係著學障生對於學習的堅持;學障生的自信心與其內外在目標導向的學習態度有關。
英文摘要
This study probes into the learning processes of students with learning disabilities by examining their learning traits, how they interact in a group, their learning methods, and their attitudes and motivations. In this case study of three students in a culinary training program, I conducted in-class observations, interviews, and document analysi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three students perform better in practical training courses than in their academic courses. Factors that relate to their performances are as follows: 

1. The evaluation method and the heterogeneous levels of the members of the small group have an influence on the group members and their interaction. Students are helped when their peers teach them in the process; but, unequal task division may reduce their opportunity to learn. 

2. The learning traits of the students have an influence on their ability to learn, and noise and class length influence their ability to pay attention. Moreover, their poor memories make it difficult to grasp the overall point of the lessons.

3. Interest in the subject matter result in a more active and positive learning attitude. Moreover, their learning attitudes have an influence on their opportunities to learn and practice.

4. The students’ previous successes and their attitudes about their abilities have an influence on their perseverance. Moreover, their self-confidence is related to their learning attitudes as well as their internal and external goals.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第一章 緒 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7
第三節 名詞釋義	8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11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3
第一節 合作學習對學習障礙學生學習的影響	13
第二節 學習障礙學生的學習特徵與問題	20
第三節 學習態度與方法對學習障礙學生學習的影響	30
第四節 學習動機對學習障礙學生學習的影響	34
第三章 研究方法	45
第一節 研究方法與對象	45
第二節 研究場域	51
第三節 研究者的角色	53
第四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55
第五節 信度與效度	60
第六節 研究倫理	61
第四章  小脂	63
第一節 實習課小組中的互動	64
第二節 學習障礙特徵在實習課上的表現	69
第三節 在實習課上的學習態度與方法	79
第四節 在實習課上的學習動機	84
第五節 小結	86
第五章  小義	89
第一節 實習課小組中的互動	89
第二節 學習障礙特徵在實習課上的表現	93
第三節 在實習課上的學習態度與方法	97
第四節 在實習課上的學習動機	102
第五節 小結	105
第六章  小駿	109
第一節 實習課小組中的互動	109
第二節 學習障礙特徵在實習課上的表現	114
第三節 在實習課上的學習態度與方法	121
第四節 在實習課上的學習動機	125
第五節 小結	126
第七章  結論與討論	131
第一節 研究結論	131
第二節 議題與討論	144
參考文獻	153
中文部分	153
英文部分	159
附錄一	  觀察大綱	162
附錄二   觀察訪談大綱	163
附錄三   相關議題訪談大綱	164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工業職業學校課程標準草案(1997)。
王文科(1991)。學習心理學-學習理論導論。台北:牛頓出版社。
王文科(1990)。教育研究法。台北:五南出版公司。
王文珊(2009)。中部地區高中職學習障礙學生教育需求現狀調查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
王姿文(2003)。國小資源班回歸學生在普通班的學習適應研究--以台中縣一所國小為例。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
朱敬先(1986)。學習心理學。台北:國立編譯館。
朱敬先(2000)。教育心理學。台北:五南。
杜紹萍(1999)。合作學習對成人英語學習成就、行為、及滿意度影響之實驗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李明豐(2008)。直接教學模式對高職一年級學生對於數學學習之成效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李咏吟、單文經(1997)。教學原理。台北:遠流。
李咏吟(主編)(2001)。學習輔導。台北:心理。
李坤崇(1992)。國小學生學習適應及其相關因素之後續研究。台南師院學報,25,83-122。
沈麗慧(2002)。普通班教師改善學習障礙兒童學習適應之行動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特殊教育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邱上真(2001)。普通班教師對特殊需求學生之因應措施、所面對之困境以及所需之支持系統。特殊教育研究學刊,21,1-26。
林咏吟(2000)。個案研究。台北:五南。
林素貞(1998)。國小一年級中文讀寫障礙學生字詞學習特質之研究。特殊教育研究學刊,16,185-202。
林素貞、邱上真、洪儷瑜(2000)。內在能力差距名詞釋義。載於柯華葳、邱上真(主編),學習障礙學生鑑定與診斷模式的建立指導手冊(39)。台北:教育部特殊教育工作小組。
林金定、嚴嘉楓、陳美花(2005)。質性研究方法:訪談模式與實施步驟分析。身心障礙研究,3,2-10。
林崇德(1995)。小學生心理學。台北:五南圖書。
林慧玲(2004)。國小學習障礙伴隨社交技巧缺陷學生之適性化社交技巧訓練課程效果研究--以新竹市為例。國立新竹教育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
吳悅如(2008)。文化資本對國小學童的學習態度與學業成就之影響-以宜蘭地區六年級國小學童為例。佛光大學社會教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宜蘭。
金武昌(2004)。影響高級職業進修學校學生學習態度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工業科技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孟瑛如(1999)。資源教室方案—班級經營與補救教學。台北﹕五南。
孟瑛如、有愛無礙研究小組(2004,11月)。資源班社交技巧可行之教學策略。載於新竹師範學院特殊教育系舉辦之「九十三年度智慧型學習障礙及情緒障礙學習資訊網之建置與推廣工作」計畫成果發表會(283-343),新竹。
周台傑(2001)。學習障礙。載於許天威、徐享良、張勝成(主編)。新特殊教育通論(71-105)。台北:五南。
胡幼慧(1996)。轉型中的質性研究:演變、批判和女性主義研究觀點。台北:巨流。
洪美鈴(2001)。國小資優班學生學習策略之研究—以台南市成功國小資優班為例。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洪儷瑜(1995)。學習障礙者教育。台北:心理。
洪儷瑜(2001)。由身心障礙學生十二年安置計畫談學習障礙的鑑定。學習障礙資訊站,17,17-21。
施良方(1996)。學習理論。高雄:麗文。
范聖佳(2002)。國中數學教師試行合作學習之行動成果。彰化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在職進修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
高令秋(1996)。記憶策略在學習障礙教育上的應用。特殊教育季刊,60,8-16。
高馨玲(2004)。智能障礙者維持就業階段工作適應之探討-以三位中度智能障礙女性為例。靜宜大學青少年兒童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縣。
涂馨尹(2007)。國小學習障礙學生學習態度及學習策略之研究。國立台中教育大學特殊教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
教育心理學--理論與實務(王明傑、陳玉玲譯)(2002)。台北:學富。(原著出版年﹕1986年)
馬健能(2004)。技能檢定對高職電機科學生實習課程學習行為影響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在職進修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
孫嘉偉(2006)。高中職教師對學習障礙學生教學支持系統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市。
陳以青(2004)。學習障礙兒童在工作記憶表現之探討。國立中正大學心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陳品華(2006)。技職大學生自我調整學習的動機困境與調整策略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教育心理學報,38,37-50。
陳國洲(2005)。國小普通班學習障礙學生及其教師所遇困難。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市。
陳銘偉(2003)。「問題本位學習」教學模式對高職學生之合作學習與批判思考歷程與成效的影響。中原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中壢。
陳琇姿(2006)。合作學習對國一生學習動機與學習成就之影響。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生物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許美華(2005)。合作學習對國小學習障礙兒童數學學習成效之研究。國立花蓮師範學院特殊教育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
畢恆達(1996)。詮釋學與質性研究。載於胡幼慧編,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25-34)。台北市:巨流。
張世彗(2006)。學習障礙導論。台北:五南。
張春興(1996)。教育心理學。台北:東華書局。
張新仁編著(2003)。學習與教學新趨勢。台北:心理出版社。
張德銳(1986)。台北市國民中學三年級學生次級文化與違規犯過行為的關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張蕊苓(1999)。兒童學習動機內化歷程中影響因素探討。花蓮師院學報,9,35-60。 
張能維(2007)。合作學習教學法對高職生學習態度及學習成效之研究─以家科學生為例。高雄師範大學數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黃政傑,林佩旋(1999)。合作學習。台北:五南書局。
黃政傑(1987)。課程評鑑。台北:師大書苑。
黃淑娟(2003)。原住民國中生的學習動機、學習策略與學業成就關係之研究。彰師大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市。
黃韻如(2004)。高雄市高中職學習障礙學生學習適應與學校支持系統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特教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黃姿慎(2005)。學習障礙學生在魏氏兒童智力量表表現特質之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研究所碩士班論文,未出版,新竹。
黃瑋苓(2008)。高中職學習障礙學生生涯決策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
程炳林(1991)。國民中小學生激勵的學習策略之相關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葉玉珠、高源令、修慧蘭、曾慧敏、王佩玲、陳惠萍(2003)。教育心理學。台北:心理。
詹文宏(2004)。高中職學習障礙學生自我概念.因應策略.學校適應及其因果模式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教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
楊坤堂(1998)。特殊教育的實施過程:鑑定、安置與輔導。國小特殊教育,25,41-46。
楊坤堂(2000)。學習障礙兒童。台北:五南。
塗淑玫(2005)。宜蘭縣一所國小特殊教育支持系統建構之行動研究。國立台北教育大學特殊教育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蔡淑芬(1995)。圖片預測策略對國中輕度智能不足學生閱讀效果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
精神疾病診斷準則手冊(孔繁鍾譯)(2005)。台北:合計。
鳳華(1996)。社交技能之理論實務及在學障學生的運用。載於周台傑、葉靖雲主編,特教叢書97輯-學習障礙有效教學(15-28)。彰化市: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中心。 
鄭采玉(2008)。國小學生社會領域學習動機與學習滿意度關係之研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社會科教育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市。
潘詩婷(2002)。國小學童英語學習態度之研究---以大台北地區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謝君琳(2003)。合作學習對國小四年級數學低成就學生數學學習與同儕互動之影響。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市。
蘇仁宗(2005)。小組互動對提昇學生學習動機之探討。國立新竹教育大學自然教育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蘇芳柳(2002)。聽覺障礙學生之學習適應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系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蘇嘉微(2007)。國小融合班智能障礙學生學習行為之個案研究。國立台東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東。
特殊教育導論-應用在融合教育的理論與實務(程鈺雄編譯)(2004)。台北:五南。(原著出版年﹕2001年)

 
英文部分
Ariel, A. (1992). Education of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with learning disabilities. New York:Macmillan.
Atkinson, J. W. (1964). An introduction to motivation. New York:D. Van Northland. 
Atkinson, J. W., & Birch, D. (1970). The dynamics of action. New York:Wiley.
Baird, G. L., Scott, W. D., Dearing, E., & Hamill, S. K. ( 2009 ). Cognitive self-regulation in youth with and without learning disabilities:academic self-efficacy, theories of intelligence, learning vs. performance goal preferences, and effort attributions . Journal of Social and Clinical Psychology. 28(7),881-885.
Bandura, A. (1977). Self-Efficacy: Toward a Unifying Theory of Behavioral Change. Psychological Review, 84(2), 191-195. 
Bandura, A. (1997). Self-efficacy: The exercise of control. New York:W. H. Freeman.
Bealmear, N. (2009). Effective teaching of African American students who receive special education services. Ph.D. dissertation, Louisville of University ,United States -- Kentucky.
Bender, D. D. (1985). Differences between learning disabled and non-learning disabled children in temperament and behavior. Learning Disability Quarterly, 8 ,11-18.
Bender, W. N. (1992). Learning Disabilities. Boston, MA: Allyn and Bacon.
Blackwell, L . S., Trzesniewski, K. H.,& Dweck, C. S. (2007). Implicit theories of intelligence predict achievement across an adolescent transition: A longitudinal study and an intervention. Child Development, 78, 246-263.
Denzin, N. K.(1978). The Research Act-A Theoretical Introduction to Sociological Methods. New York:McGraw-Hill. 
Dweck, C. S. (1999). Self-theories: Their role in motivation, personality, and development. New York:Psychology Press.
Flavell, J. H. (1978). Metacognitive development. In:Scandura, J. M., & Brainerd, C. J.(Eds.), Structural process theories of complex human behavior(pp.213-245). Alphen ad Rijn: Sijthoff & Noordhoff.
Gadeyne, E., Ghesquiere, P., & Onghena, P.(2004). Psychosocial functioning of young children with learning problems. Journal of Child Psychology and Psychiatry,45(3), 510.
Garcia, J. N., & de Caso, A. ( 2006 ). Changes in writing self-efficacy and writing products and processes through specific training in the self-efficacy beliefs of students with learning disabilities. Learning Disabilities: A Contemporary Journal, 4, 1-27.
Harper, G. F., & Maheady, L. ( 2007 ). Peer-Mediated Teaching and Students With Learning Disabilities. Intervention in School and Clinic,43(2),101-108.
Hooper, S. (1992). Cooperative learning and computer-based instruction. Educational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40(3), 21-38.
Keefe, E. B., Moore, V. (2004). The challenge of co-teaching in inclusive classrooms at the high school level. American Secondary Education; 32(3), 77-88.
Klassen, R. ( 2002 ). A question of calibration: A review of the self-efficacy beliefs of students with learning disabilities. Learning Disability Quarterly, 25, 88-102.
Lerner, J. W.( 2003 ). Learning disabilities: Theories diagnosis, and teaching strategies (9th ed.). Boston: Houghton Mifflin Company.
McClelland, D. C. (1965). Toward a theory of motive acquisition. American Psychologist, 20 ,321-333.
Mumford, V. E., & Chandler, J. P. (2009). Strategies for Supporting Inclusive Education for Students with Disabilities. Strategies, 22(5),10-15.
Obeng, C. (2007). Teacher’s views on the teaching of children with disabilities in Ghanaian classroom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pecial Education, 22(1),96-103.
Pintrich, P. R., Smith, D. A. F., & McKeachie, W. J.(1989 ). A Manual for the use of the Motivated Strategies for Learning Questionnaire. MI:National Center for Research to Improve Postsecondary Teaching and Learning. 
Rotter, J. B. (1966). Generalized expectancies for internal versus external control of reinforcement. Psychological Monographs,80(1),609.
Swanson, H. L.(1993). Working memory in learning disability subgroups.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Child Psychology, 56, 87-114.
Valas, H. (2001). Learned helplessness and psychological adjustment II: Effects of learning disabilities and low achievement. Scandinavian Journal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45, 101-114.
Vygotsky, L. S. (1978). Mind in Society. MA: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紙本論文於授權書繳交後5年公開
同意電子論文全文授權校園內公開
校內電子論文於授權書繳交後5年公開
校外
同意授權
校外電子論文於授權書繳交後5年公開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