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2707200918160000
DOI 10.6846/TKU.2009.01022
論文名稱(中文) 擬像空間:虛擬與真實空間之介面
論文名稱(英文) Spaces of Simulation: Interfaces between Virtual and Reality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建築學系碩士班
系所名稱(英文) Department of Architecture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97
學期 2
出版年 98
研究生(中文) 汪禹
研究生(英文) Yu Wang
學號 696360402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09-06-25
論文頁數 134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陳珍誠
指導教授 - 宋立文
委員 - 施宣光
委員 - 江冠勳
關鍵字(中) 超現實主義
超空間
超連結
科幻電影
第一人稱電玩
關鍵字(英) Surrealism
Hyper-Space
Hyper-Link
Scientific Movie
First Person Shooter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空間的意義在於使用者所給予的詮釋,空間的形式、機能、題材、歷史都是詮釋的內容,而非由設計者所完全決定。空間以名詞出現時,代表著某種意義上的容量,當空間轉變成為形容詞時,產生更抽象與多元的意義。當對於空間的感知與意義不再是固定的,而是不同的情緒投入時,空間將會產生多重的意義與詮釋。本研究嘗試賦予空間新的意義,跳脫現實的主張,從超現實的觀點出發,將空間變異延伸,並將超空間的情境置入。最後將討論廣受大眾所接受的電影空間,藉用其精神與空間形式,將空間帶入超現實之中,詮釋超空間所要表達的意涵。

  本研究探討超現實主義、鏡像、錯視、漸變、超空間、電影、訊息、符號、擬像、第一人稱電玩…等要素,加以討論後並與設計研究連結。並將設計分為三個操作階段:第一個階段與第二個階段,以超現實主義畫家馬格利特與超空間建築師安巴斯為實驗探討對象,在台北市立美術館美術公園內以小美術館方式將主題空間置入,讓抽象藝術的世界在真實空間中流動開來。第三階段將電影空間的虛幻情節,呈現於現實生活中的基地上。

  虛擬劇情與真實空間的超連結,使得空間的性質與形態超越原有的屬性,賦予空間的故事性,突破現實空間的傳統。並得以跳躍式的方式將虛擬的想像空間與現實空間做結合。虛擬世界與現實空間可以是完美的融合,也可以是相互矛盾,超現實空間將會是值得我們這個時代探討的空間議題。
英文摘要
The meaning of the space depends on the interpretation by users, and the form, the function, the subject, and the history of the space are all of the contents for interpretation.  The meaning of the space is not totally determined by designers.  When the space is a noun, it is the collection of some meanings.  When the space shifts to an adjective, it brings more abstract and multiple meanings.  When the perception and meanings to the space are not fixed and put into some different emotions, the space will bring multiple explanations and interpretations.  This study tries to provide the space a different perspective, departing from the view of reality, and it is related to the point of view of Surrealism.  It discusses the extensions and variations of traditional ideas of space, and brings in the concepts of the hyper-space.  This study will also combine the well-known movie space with the spaces of the Surrealism and hyper-space to find the new meaning of the space for our age.

  This research studies in morphing, mirror, optical illusion, symbol, movie, first-person shooter, Surrealism, media, simulation, hyper-space and so on.  The design of this study contains three parts: the first and second stages of design are related to Surrealism artist Rene Magritte and hyper-space architect Emilio Ambasz individually.  Several small galleries with theme space are designed in the park of Modern Museum of Arts, Taipei, which intends to allocate the spaces of abstract arts into the real space.  The third stage of design combines the virtual scenario of movie into the real world and a real site is selected to demonstrate the concepts of hyper-space.

The hyperlink between the scenario of illusion and real space makes the characters of space surpass its original property and give the space a different story comparing with the real space.  With the developments of the computer, it becomes possible to combine the senses of virtual imagination and real world together, and the mixture of virtual and real world could be either perfect or contradiction.  Hyper-space will be an interesting topic for the research of space, as well as it is an important issue worth for us to explore in our era.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圖表索引	8
第一章 序言	2
1-1 動機	2
1-1.1 個人對於電影「銀翼殺手」之喜愛	2
1-1.2 參觀「建築實驗室」展覽之啟發	3
1-1.3 「第一人稱」之重現空間意識	4
1-1.4 真實與虛幻之邊界	5
1-2 目的	6
1-3 研究	8
1-4 設計	9
1-5 研究流程	9
第二章 案例	12
2-1 相關案例	12
2-1.1 真實	12
飯田橋車站	12
吉格酒吧	13
2-1.2 真實虛擬重疊	14
風之卵	14
夢想	15
2-1.3 虛擬	16
古根漢虛擬博物館	16
紐約證券交易所	16
2-2 搜尋定位	18
2-2.1 視錯覺	18
錯視	18
漸變主義	21
鏡像	22
2-2.2 超現實主義	23
2-2.3 Hyper-Space	26
2-2.4 幻想地誌學	26
2-3 參考理論	27
2-3.1 擬像與擬仿物	27
2-3.2 訊息發展	29

第三章 虛幻象限	34
3-1 經典科幻	34
3-1.1 電影空間	34
3-1.2 科幻	34
3-1.3 科幻電影排名	36
3-1.4 科幻片分類	40
3-1.5 銀翼殺手的文學	41
3-1.6 電玩改編電影	43
3-2 軟體世界觀	45
3-2.1 遊戲空間	45
3-2.2 虛擬分身	46
3-2.3 第一人稱	48
3-3 擬像	52
3-3.1 真實謊言	52
3-3.2 波斯灣發生過戰爭了嗎?	52
3-3.3 科技電子戰	53
3-3.4 虛擬化的社會	54
3-3.5 藍月	55
第四章 設計操作	58
4-1 行動與實驗	58
4-1.1 角色扮演系列	58
4-1.1.1 恐怖份子	58
4-1.1.2 海盜	59
4-1.2 導演系列	59
4-1.2.1 機械人動線	59
4-1.3 搞怪	62
4-1.3.1 超時空轉換點	62
4-2 操作論述	63
4-3 基地描述	64
4-4 第一階段設計	65
4-4.1 拼貼	66
4-4.2北美館-馬格利特超現實展	68
4-4.2.1 短暫的真相	69
4-4.2.2 窺視北美館的方法之一	72
4-4.2.3 戈爾禮達攀岩	74
4-4.2.4 馬格利特展示畫廊	77
4-4.2.5 真愛見證	80
4-5 第二階段設計	83
4-5.1 北美館-超空間遺跡	83
4-5.1.1 教堂	84
4-5.1.2 飛鳥祭壇	86
4-5.1.3 凹凸之島	90
4-5.1.4 叢林火山口	94
4-6 北美館「超世界」世界觀	98
第五章 第三階段設計	108
5-1 操作描述	108
5-2 基地描述	109
5-3 銀翼殺手的記憶空間巡迴	110
5-3.1 複製人的洗腦流程	111
5-3.2 真人的電影院	113
5-3.3 設計輔助說明	115
第六章 結論	120
6-1 設計回顧	120
6-2 擬像的現實	122
6-2.1 心理史學家	122
6-2.2 眼見為憑	123
6-2.3 時光膠囊	124
6-2.4 結論與建議	126
參考文獻	127
附錄	130
科幻電影簡介	130

圖表索引
圖1- 1電影《銀翼殺手》女複製人正接受測試	2
圖1- 2 ARCHILAB:建築實驗室展覽海報	3
圖1- 3卡通《大英雄》	4
圖1- 4卡通《萬能麥斯》主角一行人	5
圖1- 5電影《2001:太空漫遊》電影海報	6
圖1- 6電影《2001:太空漫遊》	7
圖2- 1金屬花朵通風井與藤蔓般的裝置藝術燈具	12
圖2- 2外星骷髏門	13
圖2- 3吉格酒吧的室內空間	13
圖2- 4風之卵的日與夜	14
圖2- 5日本之幻影	15
圖2- 6導覽於虛擬古根漢博物館之中	16
圖2- 7 ASYMPTOTE的紐約證券交易所虛擬交易場	17
圖2- 8鴨兔錯視	18
圖2- 9凹凸錯視	18
圖2- 10空間的錯視	19
圖2- 11《手與反思球》	19
圖2- 12《上行與下行》	20
圖2- 13《相對性》的真實與虛幻	20
圖2- 14《外交家》	21
圖2- 15電影《畫中畫》變態藝術家的漸變主義作品	21
圖2- 16 JULIAN BEEVER的街頭立體畫	21
圖2- 17鏡像反射	22
圖2- 18《這不是一隻煙斗》	24
圖2- 19《受脅迫的暗殺者》	24
圖2- 20《歐基里得漫遊》	25
圖2- 21 HYPER-SPACE	26
圖3- 1電影《銀翼殺手》海報	41
圖3- 2《古墓奇兵》的電影海報與遊戲畫面	43
圖3- 3《殺手47》的電影海報與遊戲畫面	44
圖3- 4《惡靈古堡》的電影海報與遊戲女主角	44
圖3- 5玩家在MII自創出屬於自己的角色	46
圖3- 6 PS HOME的虛擬世界內部	47
圖3- 7全新 XBOX 體驗的虛擬世界內部	47
圖3- 8第一人稱視角遊戲	48
圖3- 9第一人稱類型遊戲基本畫面介紹	48
圖3- 10第一人稱遊戲進化史	49
圖3- 11遊戲的2.5D到全面3D化解析	49
圖3- 12電子作戰	53
圖3- 13藍月的生物	55
圖4- 1恐怖份子	58
圖4- 2海盜	59
圖4- 3機械人動線.GIF	60
圖4- 4前進指揮官.GIF	61
圖4- 5戰地記者	61
圖4- 6超時空跳躍	62
圖4- 7超時空轉換點1.GIF	62
圖4- 8超時空轉換點2.GIF	62
圖4- 9北美館二階段小設計	63
圖4- 10北美館基地位置圖	64
圖4- 11馬格利特的真面目	65
圖4- 12馬格利特原作《這不是一支煙斗》與仿製拼貼《這不是台北市立美術館》	66
圖4- 13馬格利特原作《戈爾禮達》與仿製拼貼《戈爾禮達》	66
圖4- 14馬格利特原作《歐基里得漫遊》與仿製拼貼《北美館漫遊》67
圖4- 15馬格利特原作《超人的洞察力》與仿製拼貼《源頭》	67
圖4- 16馬格利特原作《並不存在的風景》與仿製拼貼《並不存在的風景》	67
圖4- 17馬格利特超現實展	68
圖4- 18短暫的真相,基地配置說明	69
圖4- 19鏡像反射	69
圖4- 20馬格利特《不許複製》	69
圖4- 21短暫的真相,基地平面圖	69
圖4- 22真相舞台	70
圖4- 23觀眾席的反射鏡	70
圖4- 24入口指向	70
圖4- 25入口小綠帶	70
圖4- 26光牆帷幕	71
圖4- 27短暫的真相,透視圖	71
圖4- 28馬格利特《傾聽室》與《男人之子》	72
圖4- 29窺視北美館的方法之一,基地平面圖	72
圖4- 30真相蘋果	73
圖4- 31窺視北美館的方法之一,爆炸圖	73
圖4- 32窺視北美館的方法之一,透視圖	73
圖4- 33《戈爾禮達》跳脫出空間認知的觀念	74
圖4- 34戈爾禮達,基地平面圖	74
圖4- 35戈爾禮達,立面圖	74
圖4- 36攀爬的垂直動線	75
圖4- 37攀岩壁與斜板	75
圖4- 38攀爬的成就感	76
圖4- 39馬格利特展示畫廊,基地平面圖	77
圖4- 40馬格利特展示畫廊外觀	77
圖4- 41馬格利特展示畫廊動線	78
圖4- 42馬格利特展示畫廊,長向剖面圖	78
圖4- 43尋找真理之正確方位	78
圖4- 44馬格利特展示畫廊,透視圖	79
圖4- 45馬格利特,《戀人》	80
圖4- 46真愛見證,基地平面圖	80
圖4- 47真愛見證,立面圖	80
圖4- 48真愛見證的程序	81
圖4- 49蘋果上的《戀人》	82
圖4- 50轉軸	82
圖4- 51超空間遺跡	83
圖4- 52教堂	84
圖4- 53教堂,基地平面圖	84
圖4- 54教堂,全區透視圖	84
圖4- 55教堂,透視圖	85
圖4- 56教堂,剖面圖	85
圖4- 57飛鳥祭壇	86
圖4- 58飛鳥祭壇與松山機場航道之關係	86
圖4- 59飛鳥祭壇,基地平面圖	86
圖4- 60飛鳥祭壇,剖面圖	87
圖4- 61飛鳥祭壇,概念說明	87
圖4- 62中軸線說明	88
圖4- 63叢林中的荒謬	88
圖4- 64第二個入口	89
圖4- 65飛鳥祭壇,透視圖	89
圖4- 66凹凸之島	90
圖4- 67凹凸的歷史	90
圖4- 68凹凸之島,概念說明	91
圖4- 69凹凸之島,剖面圖	91
圖4- 70時之石	91
圖4- 71凹與凸之關連	92
圖4- 72凹凸之島,透視圖	92
圖4- 73凹凸之島,透視圖	92
圖4- 74凹凸之島,配置透視圖	93
圖4- 75叢林火山口	94
圖4- 76叢林火山口,基地位置	94
圖4- 77叢林火山口與飛鳥祭壇的關係	94
圖4- 78叢林火山口,剖面圖	95
圖4- 79雲霧中的火山口	95
圖4- 80叢林火山口,透視圖	96
圖4- 81火山口之夜	97
圖4- 82超世界世界觀,全區等角透視圖	98
圖4- 83超世界世界觀,南向、北向等角透視圖	98
圖4- 84超世界世界觀,之相互關係	99
圖4- 85世界觀人群動線	100
圖4- 86人群聚集區域	100
圖4- 87動線與聚集地交會	100
圖4- 88使用者區分	101
圖4- 89適合參訪者的小設計	101
圖4- 90超世界世界觀,全區透視圖	102
圖4- 91超世界世界觀,全區立面圖	102
圖4- 92超世界世界觀,全區透視圖	102
圖4- 93超世界世界觀,局部透視圖	103
圖4- 94超世界世界觀,局部透視圖	104
圖4- 95超世界世界觀,第一人稱透視圖	105
圖5- 1銀翼殺手的記憶空間巡迴,設計流程分析	108
圖5- 2建築物原有形式	109
圖5- 3銀翼殺手的記憶空間巡迴,配置圖	109
圖5- 4銀翼殺手的記憶空間巡迴,內部俯視圖	110
圖5- 5銀翼殺手的記憶空間巡迴,內部動線圖	110
圖5- 6複製人洗腦流程	111
圖5- 7複製人動線區間站	112
圖5- 8草原迷宮大廳	113
圖5- 9中庭與觀眾席	113
圖5- 10真人動線圖	114
圖5- 11真人動線區間站	114
圖5- 12掃描之門透視	115
圖5- 13迷宮小方塊	115
圖5- 14銀翼殺手的記憶空間巡迴,室內透視圖	116
圖5- 15銀翼殺手的記憶空間巡迴,長向剖面圖	116
圖5- 16銀翼殺手的記憶空間巡迴,透視圖	117
圖5- 17銀翼殺手的記憶空間巡迴,平面圖	117
圖5- 18銀翼殺手的記憶空間巡迴,配置透視圖	118
圖5- 19銀翼殺手的記憶空間巡迴,立面透視圖	118
圖6- 1超越界線的美術館	120
圖6- 2精神指標的樹	120
圖6- 3《銀翼殺手》中2012年的洛杉磯夜晚	121
圖6- 4艾西莫夫與其經典著作	122
圖6- 5 YAKOV CHERNIKHOV的101個建築幻想圖	125

表1- 1研究流程表	9
表3- 1科幻風格類型	35
表3- 2科學家最喜愛的科幻電影排名	36
表3- 3美國《娛樂週刊》選出25年來最經典的25部電影和影集	37
表3- 4研究者認為的經典科幻	38
表3- 5理想中科幻電影分類基地圖	40
表3- 6 2008國外媒體排名最爛電影前十大	44
參考文獻
碩士論文:
王瑞裕,《馬格利特創作理念與表現形式研究》,2003,屏東師範視覺藝術教育研究所。
史曜齊,《反烏托邦的地景建構:西門町恐怖電影慶典空間》,2005,淡江建築研究所。
李馬文,《空間延異探討》,2005,淡江建築研究所。
邱美婷,《真實/虛構 空間情境操作》,2003,淡江建築研究所。
林俊宏,《城市中的「超」身體》,2006,淡江建築研究所。
翁偉真,《以廢墟為媒介之自然與人造的對話》,2007,淡江建築研究所。
鍾享恆,《廢墟集》,2008,東海建築研究所。

中文:
李清志 著,1996,《建築電影學》,台北:創新。
谷川渥 著,許菁娟 譯,2005,《幻想的地誌學》,台北:邊城。
塚本由晴、貝島桃代 著,林建華 譯,2007,《後泡沫城市的汪工房》,台北:田園城市。
漢寶德、張振益等 著,1999,《科技與人文的對話》,台北:雄獅。
鄭晃二 著,2009,《創客城市》,台北:田園城市。
顏忠賢 著,1996,《影像地誌學》,台北:萬象。
楊子葆 著,2005,《藝術進站:捷運公共藝術 Public Art in MRT》,台北:文建會。

英文:
Alberto Manguel 著,薛絢 譯,2002,《意向地圖》,台北:台灣商務。
Archigram 著,葉朝憲 譯,2003,《ARCHIGRAM》,台北:田園城市。
David B. Clarke 著,林心如等 譯,2004,《電影城市》,台北縣:桂冠。
Donald A. Norman 著,王鴻祥等 譯,2005,《情感設計》,台北:田園城市。
Domenico Laurenza 著,羅倩宜、王俞惠 譯,2008,《圖解達文西天才發明》,台北
縣新店市:世茂。
Emmeche 著,1996,《The Garden in the Machine: The Emerging Science of Artificial Life》,Princeton Univ Pr.
Emilo Ambasz 著,1988,《Emilio Ambasz : The Poetics of the Pragmatic》,New York: Rizzoli International.
Ernest Burden 著,徐群麗 譯,2006,《虛擬建築:未實現的建築作品》,北京:中國電力。
Francois Schuiten 著,藍漢傑 譯,2004,《消逝邊境2》,大辣:台北。
Gianni Ranaulo 著,宋偉祥 譯,2003,《輕建築:新境界城市》,台北:旭營文化。
Jane Alison等 著,2007,《Future City》,倫敦:W W Norton & Co Inc.
Luigi Prestinenza Puglisi 著,邱信賢 譯,2003,《超越建築:電子時代的新建築空間》,台北:旭營文化。
Maria Luisa Palumbo 著,陳珍誠 譯,2002,《新居住體:電子化的身體與失序的建築》,台北:旭營文化。
Mul,J. 著,麥永雄 譯,2007,《賽博空間的奧德賽:走向虛擬本體論與人類學》,桂林:廣西師大。
Stillings, Neil A. 著,1995,《Cognitive Science》,Mit Pr:New York.

網站:
交通大學科幻中心:
http://sf.nctu.edu.tw/
李雪莉,2008,天下雜誌網站:
http://www.cw.com.tw/article/index.jsp?id=36149
周昕,2007,藝術家這麼說網站:
http://www.ylib.com/art/artist/200309/artist01-11.html
科幻科學報網站:
http://club.ntu.edu.tw/~club20715/scisci/
張麗華,2007,張麗華老師藝術與人文的網站:
http://ortus.webnow.biz/ortus/modules/news/index.php?storytopic=86
精品風景線網站:
http://www.elite-view.com/Artist_Name_Is_M._C._Escher.php
Aliceforgood的部落格:
http://blog.yam.com/aliceforgood/article/5136416
Haw Hsu網站:
http://www.hawhsu.com/?p=97
How的部落格:
http://blog.xuite.net/bbcnews6w/A/8931703
Interior Design雜誌網站:
http://article.idchina.net/200744103411.htm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校內紙本論文立即公開
同意電子論文全文授權校園內公開
校內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校外
同意授權
校外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