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2707200516043600
DOI 10.6846/TKU.2005.00661
論文名稱(中文) 境外污染物對台灣地區空氣品質影響
論文名稱(英文) The Effect of Transboundary Pollutants on the Air Quality in Taiwan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水資源及環境工程學系碩士班
系所名稱(英文) Department of Water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93
學期 2
出版年 94
研究生(中文) 劉其欣
研究生(英文) Chi-Hsin Liu
學號 692331506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04-06-09
論文頁數 80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江旭程
委員 - 張能復
委員 - 何彌亮
關鍵字(中) 長程傳輸
臭氧
邊界層傳輸
三維網格空氣品質模式
中尺度氣象模擬系統
關鍵字(英) Long Range Transport
Ozone
Transboundary
CAMx
RAMS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台灣為西太平洋邊緣的一個海島,與最近的中國大陸相距150多公里,過去研究結果顯示境外污染源對台灣酸沉降有重要的影響,在本研究中將討論境外污染源對台灣地面附近臭氧濃度的影響。
本研究採用CAMx模式進行模擬,氣象模式則採用RAMS模式,台灣地區污染源取自中鼎TEDS資料庫,境外污染源則取自Iowa大學。由過去的監測資料選擇一個高臭氧事件日和一個高PM10事件日進行分析探討。
  由五月事件日發生時吹東南風,北部地區以及西北邊的海面上容易出現高濃度臭氧,境外污染物對臭氧濃度的影響主要在邊界附近,尤其是西北角和南部巴士海峽附近,如果沒有境外污染源台灣西北角的臭氧可以降低20ppb;十一月時吹東北風,較大影響的地區除邊界外還包括在高雄外海。至於氮氧化物的濃度受境外污染源影響較小。
英文摘要
Taiwan is an island located in the rim of West Pacific Ocean, apart from nearby Mainland China about 200Km. According to previous studies, transboundary pollutants have significant effects on the acid deposition in Taiwan. In this study, we will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transboundary pollutants on the ground-level ozone concentrations in Taiwan.
The CAMx model was used for air quality simulations while RAMS was used to produce required meteorological input data. The emission data for Taiwan was obtained from TEDS. The emission data outside Taiwan was obtained from University of Iowa. Two episodes were selected for simulations from the air quality monitoring data of 2002.
For the case of May episode, high ozone concentrations were occurred in the NW corner of Taiwan due to SE wind. The effects of transboundary pollutants on the ozone concentrations were noticeable in the boundaries of Taiwan, especially in the NW corner and southern Taiwan. If the emission sources outside Taiwan were omitted, the ozone concentration in NW Taiwan can reduce about 20ppb. For November episode, the areas significantly affected by transboundary pollutants include the boundaries of Taiwan and sea surface near Kaohsiung. The effects of transboundary pollutants on the NOx concentrations are unimportant.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中文摘要	I
英文摘要	II
目錄及索引	III
圖目錄	IV
表目錄	VI
第一章 緒論	1
1-1 研究背景	1
1-2 研究目的	2
1-3 研究流程圖	3
第二章 文獻回顧	4
2-1 空氣品質模式	4
2-2 臭氧的形成	8
2-3 大氣停留時間	13
2-4 二次氣膠	13
2-5 長程傳輸	16
第三章 研究方法	17
3-1 空氣品質監測資料分析	17
3-2 氣象模擬	20
3-3 三維網格空氣品質模式	23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	34
4-1 選取事件日和測站	34
4-2 事件日一(五月)	36
4-3 事件日二(十一月)	56
4-4 邊界層質量傳輸討論	75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78
參考文獻	79
圖目錄
圖2.1 洛杉磯1965年7月19日臭氧、氮氧化物、NMHC、CO濃度變化	11
圖2.2 臭氧等濃度線圖	12
圖3.1 台灣空氣品質測站	18
圖3.2 亞洲人為大型排放污染源	33
圖4.1 模擬區域網格尺度示意圖	35
圖4.2 2002 年 05 月 23 日 上午十點氣象圖	37
圖4.3 2002 年 05 月 26日 上午十點氣象圖	37
圖4.4 2002 年 05 月27日 上午十點氣象圖	38
圖4.5 2002 年 05 月 28日 上午十點氣象圖	38
圖4.6 2002 年 05 月 29日 上午十點氣象圖	39
圖4.7 2002 年 05 月 30日 上午十點氣象圖	39
圖4.8 2002年5月24日 下午四點風向圖	41
圖4.9 2002年5月27日至30日臭氧濃度場(有大陸污染源)	43
圖4.10 2002年5月27日至30日臭氧濃度場(無大陸污染源)	44
圖4.11 有大陸污染源減去無大陸污染源的臭氧濃度差異圖(5月)	46
圖4.12 有無大陸污染源時,北部測站的時序列圖比較(5月臭氧)	47
圖4.13 有無大陸污染源時,南部測站的時序列圖比較(5月臭氧)	48
圖4.14 2002年5月27日至30日氮氧化物濃度場(有大陸污染源)	50
圖4.15 2002年5月27日至30日氮氧化物濃度場(無大陸污染源)	51
圖4.16 有大陸污染源減去無大陸污染源的氮氧化物濃度差異圖(11月)	53
圖4.17 有無大陸污染源時,北部測站的時序列圖比較(5月氮氧化物)	54
圖4.18 有無大陸污染源時,南部測站的時序列圖比較(5月氮氧化物)	55
圖4.19 2002 年 11 月 04日 上午十點氣象圖	57
圖4.20 2002 年 11 月 05日 上午十點氣象圖	57
圖4.21 2002 年 11 月 06日 上午十點氣象圖	58
圖4.22 2002 年 11 月 07日 上午十點氣象圖	58
圖4.23 2002 年 11 月 08日 上午十點氣象圖	59
圖4.24 2002 年 11 月 09日 上午十點氣象圖	59
圖4.25 2002年11月4日 下午四點風向圖	61
圖4.26 2002年11月6日至9日臭氧濃度場(有大陸污染源)	63
圖4.27 2002年11月6日至9日臭氧濃度場(無大陸污染源)	64
圖4.28 有大陸污染源減去無大陸污染源的臭氧濃度差異圖(11月)	66
圖4.29 有無大陸污染源時,北部測站的時序列圖比較(11月臭氧)	67
圖4.30 有無大陸污染源時,南部測站的時序列圖比較(11月臭氧)	68
圖4.31 2002年11月6日至9日氮氧化物濃度場(有大陸污染源)	69
圖4.32 2002年11月6日至9日氮氧化物濃度場(無大陸污染源)	70
圖4.33 有大陸污染源減去無大陸污染源的氮氧化物濃度差異圖(11月)	72
圖4.34 有無大陸污染源時,北部測站的時序列圖(11月氮氧化物)	73
圖4.35 有無大陸污染源時,南部測站的時序列圖(11月氮氧化物)	74
 
表目錄
表3.1 中尺度模式及其在空氣品質模擬應用	22
表3.2 CAMX模式所需輸入資料	27
表3.3 CAMX所需輸入的檔案	28
表4.1 選取的測站名稱及其編號	35
表4.2  篩選的臭氧事件日(五月)	36
表4.3  篩選的臭氧事件日(十一月)	56
表4.4 第三層網格邊界臭氧傳輸質量	76
表4.5 第三層網格邊界氮氧化物傳輸質量	77
參考文獻
Center for Global and Regional Environmental Research at the University of Iowa
http://www.cgrer.uiowa.edu

Dara L.,etc., 1999, Production and removal of aerosol in a polluted fog layer: model evaluation and fog effect on PM, Atmospheric Environment,p 4797-4816.

Jitendra, J.S., Tanvi N., and Carter J.B. , 1997, Urban air quality management strategy in aria, The World Bank.

Seinfeld J.H. and Pandis S. N., 1998, Atmospheric Chemistry and Physics From Air Pollution to Climate Change

Macdonald, A.M., Banic, C.M., Leaitch, W.R., and Puckett, K.J. , 1993, Evaluation of the Eulerian acid deposition and oxidant model (ADOM) with summer 1988 aircraft data, Atmospheric Environment, 27A , p 1019-1034.

Mahesh J.P., 1999, Tropospheric Air Pollution Modeling on a Regional Scale: case studies for east and southeast asia.

Shin, W.-C., and Carmichael, G.R., 1992a, Comprehensive air pollution modeling on a multiprocessor system, Computers & Chemical Engineering, 16, p 805-815.

Shin, W-C., and Carmichael, G. R., 1992b, Analysis of wet deposition in the eastern United, Atmospheric Environment, 26A, p 465-484.

Shin, W-C., and Carmichael, G. R., 1992c, Sensitivity of acid production/deposition to emission reductions,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6, p 715-725. 

User’s Guide 2003
Comprehensive Air Quality Model With Extensions (CAMx) Version 4.00  http://www.camx.com/
U.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
http://www.epa.gov/asmdnerl/biogen.html

Walko R.L. and Tremback C.J.,2004, Regional Atmospheric Modeling System (RAMS) Version 4.3/4.4.
http://www.rams.org/

空氣品質模式支援中心
http://www.aqmc.org.tw/

淡江大學水資源及環境工程學系江旭程教授網頁
http://163.13.134.134/

江旭程、許慶聞,2000,酸性物質跨國長程傳輸對台灣地區的影響,環保署期末報告,EPA-88-FA32-03-0023

江旭程,2004,空氣品質網格模式模擬技術研發計畫,中華顧問工程司水環部期末報告。

李崇德、梁永志,2003,台灣地區背景測站懸浮微粒成分特徵受大陸沙塵影響之研究,國立中央大學環境工程學刊第九期,p 72-85。

張艮輝,1998,台灣地區酸沉降前驅物減量方案之評估研究,行政院環保署,EPA-87-FA02-03-D2。

莊韻霖,1998,台灣北部光化學污染控制策略之初步研究,淡江大學水資源及環境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建豪,2004,不同生物源揮發性有機物排放量推估方法之比較,淡江大學水資源及環境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

薛旭吾,2001,1996年10月27至30日台灣地區高臭氧事件的數值模擬,淡江大學水資源及環境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校內紙本論文立即公開
同意電子論文全文授權校園內公開
校內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校外
同意授權
校外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