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2706202015385000
DOI 10.6846/TKU.2020.00776
論文名稱(中文) 跨領域課程發展之個案研究 ─以臺灣特有種生物英文電子繪本為例
論文名稱(英文) The Development of an Interdisciplinary Curriculum : A Case Study of Developing a Picture Book Featuring Taiwan’s Endemic Species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教育科技學系數位學習碩士在職專班
系所名稱(英文) E-Learning Executive Master's Program in Educational Technology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108
學期 2
出版年 109
研究生(中文) 胡蒨雯
研究生(英文) Chien-Wen Hu
學號 707740139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20-06-17
論文頁數 126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徐新逸(hyshyu@mail.tku.edu.tw)
委員 - 陳劍涵
委員 - 林君憶
關鍵字(中) 個案研究
跨領域
繪本
關鍵字(英) case study
picture book
interdisciplinary curriculum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以臺灣特有種英文電子繪本為主題的跨領域課程,設計發展與實施所經歷的歷程,並探討此課程設計發展與實施上遭遇的困難及解決方法。此課程由生物、英文、視覺藝術、音樂、資訊和數學領域以臺灣特有種生物為主題跨領域設計發展課程,課程分為臺灣特有種生物傳奇、電子繪本焦點特寫、特有種電子繪本製作、及電子繪本影片製作等四個專題,以淡水在地留鳥小白鷺為主角,並選定六種臺灣特有種生物,課程中融入全球性生態議題,最終產出臺灣特有種生物英文電子繪本。透過理解臺灣自身特有種生物並融入全球生態議題,激發學生跨文化的觀察力與反思力,可做為未來跨領域課程設計的參考。本研究採用個案研究法,以新北市某國中七年級學生一班共31名學生及跨領域教師共7名為研究對象,本研究以半結構式訪談及資料記錄歷程並整理分析,記錄此由108年9月至109年5月共計35節課的課程發展歷程,以及課程發展中面臨的困難與解決方法,本研究結論如下:
一、此課程發展歷程:(一)此課程的設計發展是一個動態修正的歷程;(二)此課程發展的歷程主導者以教師為主而非行政人員;(三)此課程實施的歷程是學生間也是教師間的合作學習;(四)此跨領域課程能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
二、課程發展中面臨的困難及解決方法:(一) 基礎能力及個人能力探究不完整造成分工不均,可利用多元引導方式並給予額外付出時間的學生獎勵;(二)教師心態改變才有利增加跨領域課程間的橫向聯繫;(三) 課程中教師介入協助的方式需要詳加規劃。
英文摘要
The purposes of this study are to probe into the development and implementation of the interdisciplinary curriculum of the creation of an eletronic picture book feasuring Taiwanese endemic species and to inquire into the difficulties and solutions encountered in the process of carrying out the course.  The course consists of the curricular fields of biology, Enlgish, visual arts, music,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mathematics; and it was divided into four topics: The Legend of Taiwanese Endemic Species, The Features of Electronic Picture Books, The Creation of the e-Picture Book and Slide Making of the e-Picture Book.  The leading character of the e picture book is the resident bird in Taiwan—the Egret, whose interactions with six chosen endemic species were developed into the English e picture book featuring Taiwanese endemic species.  Some issues of global ecology were intergrated into the course, which encourages students’ cross-cultural perception and intospection.  And the course can be applied as a reference when working on a design of an interdisciplinary curriculum in the future.  This research is a case study which target 31 seventh graders and 7 cross-discipline teachers.  Semi-sturctured interviews and data records are applied in the research, which note down the process of the course development and the difficulties and solutions encountered during the span from September, 2019 to May, 2020. The conclusions are as follows:
1.  The process of the curriculum development: 
    (1) This course is a dynamic revision process.
    (2) The leading role in the process is teachers rather than administrators.
    (3) The process of this course is the cooperative learning between students and 
       between teachers.
2.  The solutions to the difficulties encountered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urse:
    (1) Teachers can apply multiple teaching approaches to help students overcome  	   the insufficiencies of competency and lack of individal ablity of inquiry and    	   give some proper rewards for the students who spend extra time on this  	   	   course.
    (2) The change of teachers’ attitude benefits the communication between cross-displine teachers.
    (3) The way that teachers assist in creating the e picture book needs to be well-planned.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目  次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	1
第二節 研究動機	5
第三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8
第四節 名詞釋義	9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12
第六節 研究預期貢獻	13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5
第一節 打破學科界線的跨領域課程	15
第二節 繪本設計	28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33
第一節 研究方法	33
第二節 研究對象	39
第三節 研究架構與流程	40
第四節 研究工具	45
第五節 資料蒐集與分析	47
第六節 信度與效度	50
第七節 研究倫理	51
第四章 研究結果	53
第一節 課程設計發展歷程	53
第二節 課程實施上遭遇的困難及解決方法	73
第三節 臺灣特有種生物英文電子繪本創作成果	99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09
第一節 研究結論	109
第二節 研究建議	112
參考文獻	115
附  錄	119
附錄一  課堂自我省思表 J省思-1080911	119
附錄二  課堂自我省思 J省思-1081009	120
附錄三  課堂自我省思表 J省思-1090130	121
附錄四  觀課紀錄表-英文 C教觀-1081005	122
附錄五  觀課紀錄表-視覺藝術 C教觀-1081118	123
附錄六  觀課紀錄表資訊科技 C教觀-1090318	124
附錄七  半結構式訪談大綱-教師部分	125
附錄八  半結構式訪談大綱-學生部分	126
 


表  次

表 2 1  十二年國教各領域基本理念中提到的跨領域概念	18
表 2 2  臺灣特有種生物英文電子繪本可達成之各領域目標	19
表 2 3  此繪本課程符合之各領域核心素養內涵	22
表 2 4  各家繪本說法整理	28
表 2 5  提及國中繪本創作之碩博士論文相關領域比較整理	31
表 3 1  為提升本研究可信程度蒐集之資料	34
表 3 2  臺灣特有種電子繪本相關文件資料	35
表 3 3  教師訪談時間表	37
表 3 4  學生訪談時間表	37
表 3 5  參與臺灣特有種電子繪本教師團隊基本資料	39
表 3 6  臺灣特有種電子繪本執行領域與上課內容	42
表 3 7  研究各階段需蒐集資料	43
表 3 8  本研究時程規劃	44
表 3 9  自我省思及觀課時間一覽表	46
表 3 10 資料來源分類及編碼一覽表	47
表 3 11 研究目的、問題與研究工具對照表	49
表 4 1  1080904第一次會議摘要	54
表 4 2  1090220 會議摘要	54
表 4 3  臺灣特有種生物英文電子繪本生物保育狀況	55
表 4 4  1081220 會議摘要	55
表 4 5  此課程融入之全球性生態議題整理	56
表 4 6  此課程符合之各領域學習內容	56
表 4 7  臺灣特有種生物英文電子繪本課程實施時序	59
表 4 8  各領域進入此課程時間表	62
表 4 9  臺灣特有種生物棲地海拔位置	67
表 4 10 臺灣特有種生物英文電子繪本的評量方式	70
表 4 11 評量的向度及尺度	71
表 4 13 學生執行與教師角色	99

 
圖  次

圖 2 1  核心素養滾動圓輪示意圖	21
圖 2 2  跨領域課程論文不同學習階段篇數	25
圖 2 3  國中小跨領域課程論文發表時間	26
圖 2 4  國中階段跨領域論文融入學科篇數	26
圖 3 1  研究架構圖	40
圖 4 1  臺灣特有種生物英文電子繪本專題領域架構	58
圖 4 2  厄瓜多地理位置	63
圖 4 3  厄瓜多生態介紹	63
圖 4 4  小白鷺介紹	63
圖 4 5  保育類生物迷思	63
圖 4 6  六個臺灣特有種	63
圖 4 7  報告須含內容	63
圖 4 8  製作臺灣特有種生物簡報	63
圖 4 9  分組上台報告	63
圖 4 10 學生製作簡報檔	64
圖 4 11 視藝課分組創作及小組合作	65
圖 4 12 各組繪製的臺灣特有種圖像及背景	66
圖 4 13 英文領域介系詞單元教材	68
圖 4 14 第一版劇本編寫	68
圖 4 15 臺灣特有種生物困境簡報	69
圖 4 16 繪本第二版劇本修改	69
圖 4 17 繪本第二版劇本架構	69
圖 4 18 教師示範動畫效果	70
圖 4 19 學生分組自行操作	70
圖 4 20 小白鷺的旅程	99
圖 4 21 台北樹蛙-友善農法	99
圖 4 22 特有種生物-臺灣帝雉-盜獵	100
圖 4 23 特有種生物-櫻花鉤吻鮭-攔沙壩生態保育	100
圖 4 24 特有種生物-臺灣黑熊-盜獵	100
圖 4 25 特有種生物-梅花鹿-森林大火全球暖化	100
圖 4 26 特有種生物-寬尾鳳蝶-盜獵	100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王湘婷、李育齊(2009)。創意校園之規劃--從校園空間社區化觀之。北縣教育,66,83-90。
方德隆 (2000)。九年一貫課程學習領域之統整。課程與教學季刊,3(1), 1-18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2000)。臺灣生物多樣性國家報告(草案)。臺北市: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2019)。陸域保育類野生動物名錄。取自https://conservation.forest.gov.tw/0002021
李玉貴(2001)。以「圖畫」「故事」「書」--培養閱讀與寫作能力。實小學報,1,174-190。
呂光洋(1985)。由島嶼生態談到自然保育。科學月刊,16,408-412。
吳珮瑛、蘇明達(2003)。生物多樣性資源價值之哲學觀與總價值之內涵。經社法制論叢,31,209-242。
林永豐(2017)。核心素養的課程教學轉化與設計。教育研究月刊,275,4-17。
林永豐(2018)。從九年一貫到新課綱的校本課程省思。台灣教育,710,29-36。
林生傳(2004)。台灣近期教育改革的透視與省思。教育學刊,23,1–36。
林君憶(2017)。導讀: 學習個人化當代教室的演化。教科書研究,10 (2),185-196。
林敏宜(2000)。圖畫書的欣賞與應用。臺北市:心理。
林煥彰(1998)。尋找夢想、歡樂和美麗-圖畫書的閱讀隨想。美育,91,49-56。
林慶隆(2016)。國小自然教科書之知識論與課程觀演變。新北市:國家教育研究院。
林曜松(1998)。全新的保育理念,永續的生命基調-生物多樣性保育。師友月刊,378,4-10。
周珮儀(2005)。我國教科書研究的分析。課程與教學季刊,8(4), 91-116。
周珮儀 (2003)。教科書研究的現況分析與趨勢展望。載於中華民國課程與教學學會 (主編) ,教科書之選擇與評鑑,175-207。高雄:復文。
周淑卿(2000)。面對統整課程與教學的教師文化。課程統整與教學。中華民國課程與教學學會主編。
林佳瑜、陳麗華(2013)。國小高年級社會教科書中學生中心取向教學設計之研究。教科書研究,6(1), 87-123。
邱美虹(2016)。科學教育之發展與反思─從萌芽期、蓬勃期、挑戰期談起。科學研習,55,8-16。
洪文瓊(1999)。電子書對傳統童書的挑戰及其教育價值。出版界,56,42-48。
洪詠善(2016)。學習趨勢:跨領域、現象為本的統整學習。國家教育研究院電子報,134。取自 https://epaper.naer.edu.tw/index.php?edm_no=134&content_no=2671
胡幼慧(主編)(2008)。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臺北市:巨流。
范信賢(2016)。核心素養與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導讀《國民核心素養:十二年國教課程改革的DNA》。教育脈動,5,1-7。
徐素霞編著(2002)。台灣兒童圖畫書導賞。臺北市:國立台灣藝術教育館。
郝廣才(1998)。油炸冰淇淋-繪本在台灣的觀察。美育月刊,91,11-18。
郝廣才(2006)。好繪本如何好。臺北市:格林文化。
教育部(2009)。中小學教師專業學習社群手冊(再版)。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11)。中小學國際教育白皮書。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14)。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臺北市:教育部。
郭城孟(1998)。今環境變遷與生態組:生物多樣性保育現況。全球變遷通訊雜誌,20,19-24。
郭麗玲(1991)。在畫中說故事的「圖畫書」。社教雙月刊,46,20-33。
陳向明(2002)。社會科學質的研究。臺北市:五南。
陳美汀、裴家騏(2014)。搶救石虎。科學發展月刊,496,48-53。
陳雅文(1995)。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取自http://terms.naer.edu.tw/detail/1681584/
陳怡如(2011)。臺灣中等學校國際教育實施現況與未來發展。教育資料集刊,50,1-26。
陳斐卿、林盈秀、蕭述三(2013)。教師合作設計課程的困難—活動理論觀點。教育實踐與研究,26(1),63-94。
陳劍涵、高熏芳(2003)。提升文化學習之教學策略。教育研究月刊,112, 127-142。
陳劍涵、陳麗華(2015)。以網路國際交流重構學習者教材知識的契機與實例。教科書研究, 8(1),109-134。
張芬芬、張嘉育(2015)。十二年國教「議題融入課程」規劃芻議。臺灣教育評論月刊,4(3),26-33。
國家研究院(2019)。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議題融入說明手冊。
國家教育研究院(2015)。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自然科學領域課程綱要草案。取自https://www.naer.edu.tw/files/15-1000-10469,c639-1.php?Lang=zh-tw
黃秀雯、徐秀菊(2004)。繪本創作之創意思考教學研究-從觀察、想像到創意重組。藝術教育研究,8,29-71。
黃羨文(1997)。紙本書與電子書之比較。臺北市:漢美出版社。
黃彥文(2019)。從多學科到跨學科的課程統整─以一所國中藝術領域的跨領域課程個案為例。台灣教育,718,77-85。
黃乃熒(2009)。台灣推動中小學國際教育之行動建構。教育資料集刊,42,1-23。
黃德祥(2000)。小學生命教育的內涵與實施。「生命教育與教育革新」學術研討會論文集,103-117。台北:輔仁大學教育學程中心。
黃義良(2000)。生命教育在國小課程中的融合與落實策略。載於林思伶主編,生命教育的理論與實務,241-253。台北:寰宇。
曾祥榕(2016)。跨領域統整的教與學。國家教育研究院 2016 邁向十二年國教新課綱:學生學習與學校本位課程發展研討會,臺北市。
趙榮台(1999)。生物多樣性保育公約及其教育原則。環境教育季刊,38,17-27。
趙榮台譯(2001)。應用生態學(Applied Ecology)。臺北市:國立編譯館。
簡良平、甄曉蘭(2001)。學校自主發展課程之相關因素分析。教育研究集刊,46,53-80。
簡良平(2001)。學校自主發展課程中課程籌劃的探究。課程與教學季刊,4(2),25-46。
潘淑滿(2003)。質性研究:理論與應用。台北,心理。
蔡慧敏(1999)。人類活動對島嶼生物多樣性之影響,環境教育季刊,38,51-65。
鄭任君、蔡清田、楊俊鴻 (2017)。跨越科目疆界的「健體與綜合活動」之跨領域課程設計。教育脈動,11,4-22。
顏寧(譯)(2011)。Merriam, Sharan B.著。質性研究:設計與施作指南。台北市:五南。
蘇振明(2006)。圖畫書與兒童教育應用之探討。國教新知,53,35-46。
劉美慧(2009)。運用多元文化教才提升學童多元文化素養之成效研究-以台北縣溪洲國小為例。台北縣政府教育局研究專案,未出版,台北。
劉美慧(2017)。多元文化教育與國際教育的連結。教育脈動,12,16-21。
劉晏如(2009)。臺中市國民小學教師繪本教學應用之調查研究。碩士論文。
二、英文部分
Beane, J. A.(1997).Curriculum Integration.New York:Teachers College, Columbia University.
Brown, Collins & Duguid(1989)。Situated Cognition and the Culture of Learning  Educational Researcher,18,32-42
Byrne, R. (1980) Man and the variable vulnerability of island life - A study of recent vegetation change in the Bahamas, Atoll Research Bulletin. No. 240, Washington D.C.: The Smithsonian Institution.
Drake, S. M. (1998). Creating integrated curriculum: Proven ways to increase student learning. Thousand Oaks, CA: Corwin Press
Miller W.L. & Crabtree B.F. (1992) Primary Care Research: A Multimethod Typology and Qualitative Road Map. In: W.L. Crabtree & B.F. Miller (Eds.), Doing Qualitative Research. Newbury Park CA: Sage, pp.3-28. 
Marsh, C. J. and others. (1990). Reconceptualizing School-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London: Th e Falmer Press.
Thomas D.R. (2000) .Qualitative Data Analysis: Using A General Inductive Approach.Health Research Methods Advisory Service, Department of Community Health University of Auckland, New Zealand.
Webb, P. (2010). Science education and literacy: Imperatives for the developed and developing world. Science, 328(5977), 448-450. doi:10.1126/science.1182596
Yokota, J. (1993). Issues on selecting multicultural children’s literature. Language Arts,70(3), 156-167.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校內紙本論文立即公開
同意電子論文全文授權校園內公開
校內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校外
同意授權
校外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