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2706201907124300
DOI 10.6846/TKU.2019.00911
論文名稱(中文) 鬆散素材融入幼兒教學 以提昇幼兒創造力之行動研究
論文名稱(英文) An Action Research of Integrating Loose Parts into Preschool Teaching Practice to Enhance Children's Creativity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
系所名稱(英文) Graduate Institute of Curriculum and Instruction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107
學期 2
出版年 108
研究生(中文) 羅雨潔
研究生(英文) Yu-Jie Luo
學號 706750048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18-06-13
論文頁數 115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黃儒傑
委員 - 陳瑞貴
委員 - 賴光真
關鍵字(中) 鬆散素材
幼兒
創造力
關鍵字(英) Loose Parts
Children
Creativity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鬆散素材融入幼兒園教學之課程實施歷程與問題因應;並探究鬆散素材融入教學後,對幼兒創造力的影響;同時也分析教師在教學實施過程中的專業成長與省思。
  本研究採行動研究法,以臺北市某公立國小附幼4-6歲的29名幼兒為研究對象,進行兩個主題,共十五週的課程。研究工具為幼兒創造力測驗,並以SPSS20.0版統計軟體進行分析;質性資料以幼兒作品、教學日誌、教學省思、幼兒訪談等方式蒐集資料。本研究結果發現如下: 
一、鬆散素材融入教學後,幼兒創造力提升,尤以獨創性的效果最佳。
二、教學以幼兒為中心並融入鬆散素材,促進幼兒學習動機,有助於提昇	幼兒創造力的表現。
三、教學策略、學習情境、教師態度是提昇創造力重要關鍵因素。
英文摘要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hree-fold. The first was to investigate the process of integrating loose parts into preschool teaching practice to identify related teaching difficulties and solutions. The second was to examine the effects of integrating loose parts into preschool teaching practice upon students’ creativity performance. The third was to explore the teacher’s self-reflection on teaching and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after integrating loose parts into preschool teaching practice.
Action research was adopted as a method of the study to integrate loose parts into preschool teaching practice .The teaching practice lasted for 15 weeks and was comprised of two themes. The participants were 29 children whose age was between 4 and 6 years-old in a public preschool in Taipei City. The instruments included a creativity test for children analyzed by SPSS 20.0 statistical software. Qualitative data were also collected such as children's artifacts, teaching logs, teaching reflections, and interviews with children. The following results were obtained:
1.	Integrating loose parts into preschool teaching could enhance, children's creativity performance, especially in terms of the originality.
2.	Children-centered teaching and integrating loose parts into preschool teaching could promote children’s learning motivation, which in turn contributed to the improvement of children’s creativity.
3.	Key factors that enhanced creativity were teaching strategies, learning situations, and teacher attitudes.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中文摘要	i
Abstract	iii
目次	v
表次	vii
圖次	vii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背景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3
第三節 名詞釋義	4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4
第二章 文獻探討	7
第一節 創造力概念	7
第二節 幼兒創造力與幼兒創造力評量	18
第三節 鬆散素材	27
第四節 鬆散素材與創造力相關研究	29
第三章 研究方法與設計	33
第一節 研究概念架構與研究方法	33
第二節 教學方案設計	35
第三節 研究場域與研究對象	39
第四節 研究者角色	41
第五節 研究工具	42
第六節 資料整理與分析	45
第七節 研究程序	47
第八節 研究信實度與倫理	50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53
第一節 鬆散素材融入教學歷程與問題因應	53
第二節 幼兒創造力改變情形	72
第三節 教師專業成長與省思	82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91
第一節 結論	91
第二節 建議	93
參考文獻	97
中文部分	97
外文部分	101
附錄	103
附錄一 家長同意書	103
附錄二 幼兒自由創作作品	104
附錄三 親職手冊幼兒回饋圖	114












表次
表2-1   擴散思考五項特質	15
表2-2   幼兒創造力理論	20
表2-3   幼兒創造力測驗	22
表2-4   創造性造型能力分析	24
表2-5   素材處理技巧能力分析	25
表2-6   鬆散素材與創造力相關研究	30
表3-1   活動設計表	36
表3-2   研究對象	40
表3-3   資料分析	42
表3-4   資料內容的代碼	46
表4-1   幼兒創造力測驗前、後測摘要表	73












 
圖次
圖2-1  Amabile創造力表現成分圖	10
圖2-2  Amabile創造力模式之運作程序	11
圖2-3  Csikszentmihalyi 與Wolfe創造力系統觀圖	13
圖2-4  Gardner創造力互動觀點圖	14
圖3-1  研究架構圖	34
圖3-2  教學活動流程圖	39
圖3-3  研究流程圖	49
圖3-4  研究三角校正關係圖	50
圖4-1  形形色色主題發想圖	54
圖4-2  小小藝術家主題發想圖	54
圖4-3  塑膠籃子、塑膠袋收納	56
圖4-4  大小盒子收納	56
圖4-5  杯架、塑膠盒、鞋盒收納	56
圖4-6  創作空間狹小	56
圖4-7  紙盒、九宮格收納	57
圖4-8  創作空間大	57
圖4-9  點的作品(海與船)	59
圖4-10 點的作品(星座圖)	59
圖4-11 線的作品(直線、曲線)	59
圖4-12 線的作品(房子)	59
圖4-13 討論結果	60
圖4-14 面的作品(車子)	61
圖4-15 面的作品(電梯)	61
圖4-16 自由創作作品(人臉)	61
圖4-17 自由創作作品(人在划船)	61
圖4-18 點的聯想討論	62
圖4-19 點點創作聯想	62
圖4-20 點的作品(坦克車)	63
圖4-21 點的作品(花)	63
圖4-22 線條聯想討論	63
圖4-23 線條呈現方式	63
圖4-24 線的作品(城市)	64
圖4-25 線的作品(遊樂園)	64
圖4-26 幼兒尋找點與線的位置	64
圖4-27 紙箱創作討論結果	64
圖4-28 101大樓設計圖	65
圖4-29 機器人設計圖	65
圖4-30 彈珠檯設計圖	65
圖4-31 面的創作	65
圖4-32 面的創作(機器人)	65
圖4-33 面的創作(彈珠檯)	65
圖4-34 自由創作(存信背包)	66
圖4-35 貝殼店	66
參考文獻
毛連塭、郭有遹、陳龍安、林幸台(2000)。創造力研究。臺北市:心理出版社。
毛連塭(1984)。台北市國民小學推展創造性體育課程實驗報告。台北市教師研
習中心編:創造性教學資料彙編。1-12。
王文科(2000)。教育大辭書。臺北市:文景書局。
吳幸玲、郭靜晃(譯)(2003)。兒童遊戲:遊戲發展的理論與實務(原作者:J. 
E.;Johnson,J. F. Christie,T. D. Yawkey)。新北市:揚智文化。
吳蓓(2015)。0-7歲華德福教育:培育懂得愛、欣賞美、愛閱讀、身心健康的
快樂孩子。新北市:木馬文化出版:遠足文化發行。
吳靜吉(2002)。華人學生創造力的發掘與培育。應用心理學研究,15,17-42。
吳璧純(2018)。學生自主學習,老師「做什麼」?。國家教育研究院教育脈動
電子期刊,15。取自
https://pulse.naer.edu.tw/Home/Content/d8a3c858-52cf-46ad-9fdb-7c3b6ce40bb8?insId=91ab8aef-7dae-4133-8bf3-30ff7a11530b
呂燕卿(1994)。國民小學美勞課程標準修訂與審美領域教學之研究。新竹:妏
晟。
周怡伶、段慧瑩(2009)。許幼兒一個美好的環境-幼兒園中介空間初探。幼兒教
保研究期刊,3,75-90。
周淑惠(2002)。幼兒教材教法:統整課程取向。臺北市:心理出版社。
周淑惠(2011)。創造力與教學:幼兒創造性教學理論與實務。臺北市:心理出
版社。
林天佑 (2005)。教育研究倫理準則。教育研究月刊,132,70-86。
林俊彥、吳清基、陳增娟、盧延根 (2010)。創造力的理念與增進策略。北縣教
	育,70,11-15。
林素娥(2011)。原生素材融入國小視覺藝術課程之研究-以桃園縣八德國小低
	年級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林書郁(2016)。方案取向教學對幼兒繪畫創造力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胡令珠(譯) (2013)。華德福幼兒教育的理論與實踐(原作者:姜仁九、崔景)。
	新北市:光佑文化。
胡寶林(1994)。立體造型與積極自我。臺北市:遠流出版社。
倪靜香、吳靜吉(2005)。幼兒創造力發展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行政院國家科
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編號: NSC93-2413-H-004-012-)。臺北
市:行政院。
洪文東(2002)。創造型兒童思考特性與科學創造力的關聯性。屏東師院學報,
16,355-394。
徐庭蘭、郭靜緻(2007)。創造性藝術教學活動對幼兒園大班幼兒創造力表現影
響。藝術學報,80,165-184。
郝冰、王西敏(譯) (2015)。失去山林的孩子(原作者:Richard Louv)。新
北市:野人文化出版社。
張世慧(2013)。創造力:理論、技法與教學。臺北市:五南出版社。
張妤婷、曹傑如、張軒健(2012)。由神經科學評析創造力之發展。特殊教育與
輔助科技半年刊,8,47-58。
張雨霖、吳哲源、陳學志(2013)。創新教‧學創意‧想未來。教師天地,185,
6-12。
教育部(2001)。創造力教育白皮書。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12)。幼兒園教保服務實施準則。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17)。幼兒園教保活動課程大綱。臺北市:教育部。
曹子方、錢源偉(2013)。幼兒心理百科:0~6歲幼兒父母育兒必備。新北市:
漢宇國際文化。
莊琳君 (2017)。德國幼兒園原來這樣教。新北市:野人文化出版社。
郭亦龍、鄒小蘭、丁怡 (2007)。Csikszentmihalyi創造力理論在資優教育之
應用。資優教育季刊,103,19-28。
郭盈均(2016)。回收媒材搞創意:媒材探索與兒童創造力之研究(未出版之碩
士論文)。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臺北市。
陳子晴(2019)。玩玩「鬆散」無限創意。新竹市教育電子報。取自
http://www4.hc.edu.tw/epaper/tendency2.asp
陳勇仁(1999)。以美術鑑賞教學增進國小學童繪畫表現中色彩運用能力之實驗
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師範學院,臺中市。
陳龍安(1998)。啟發孩子的創造力。臺北市:師大書院出版社。
陳龍安(2006)。創造思考教學理論與實際(第六版)。臺北市:心理出版社。
張蕙芬、陳龍安(2010)。幼兒語文創造思考教學方案成效之研究。特殊教育學
報,31,85-111。
游淑芬、李德芬、陳姣伶、龔美娟(2014)。幼兒發展。新北市:群英文化出版
社。
彭淑玲、張雨霖(2017)。認識與學習創造力。科學發展,539,6-11。
黃文芳(2010)。探索幼兒戶外遊戲行為-加入鬆散遊具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
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黃壬來(1993)。幼兒造型藝術教學:統合理論之應用。臺北市:五南出版社。
黃壬來(1996)。創意美勞:新取向的美勞教育理論與應用。臺北市:臺灣書店。
黃秋玉、曾榮祥、黃錫權、魏麗卿、廖美瑩、謝佳吟、郭彩虹、張玲芬、吳貞宜 
(譯)(2003)。幼兒創造力與藝術。(原:作者 Rebecca T. Isbell;Shirley C. Raines)臺北市:洪葉文化出版社。
黃曉嵐、蔡淑君、胡翠茵、張芝萱(譯)(2014)。創造力理論與當代議題面面觀
(原作者:James C. Kaufman、Robert J. Sternberg.)。臺北市:華藤文
化出版社。
鈕文英(2016)。質性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臺北市:雙葉書廊。
葉玉珠(2006)。創造力教學-過去與未來。臺北市 心理出版社。
葉紹國(1978)。幼兒想像遊戲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臺北市。
董奇(1995)。兒童創造力發展心理。臺北市:五南出版社。
賈馥茗(1972)。發展創造才能的教學。載於中國教育學會(主編),教學研究,
77-79。臺北市:商務印書館。
臺北市教育局(2007)。幼兒創造力測驗之編製。臺北市:教育局。
鄭聖敏、王曼娜、桑慧芬、顏靖芳(譯)(2014) 。創造力與創新教育(原作者:
Donald J ,Treffinger ,Patricia F., Schoonover, Edwin C.。臺北市:華藤文化。
臧瑩卓(2014)。嬰幼兒學習環境:理論與實務第四版。新北市:群英出版社。
劉世男、郭誌光(2001)。創造力的概念與定義。資優教育季刊,81,1-7。
蔡清田(2013)。教育行動研究新論。臺北市:五南出版社。
蔡清田(2011)。行動研究的理論與實踐。T&D飛訊,1-20。
簡楚英、陳淑芳(2003)。創造力在幼兒階段的特質、實踐和傳遞歷程之跨文化
研究(Ⅱ)。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編號:NSC91-2522-S004-005)。臺北市:政治大學。
藍逸詩(2017)。戶外遊戲鬆散素材與幼兒遊戲行為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
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外文部分
Claudia C. Mincemoyer.(2016). Loose Parts: What does this mean? From The 
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 Web site: https://extension.psu.edu/programs/betterkidcare.
Daly, Lisa, Beloglovsky, Miriam、Knight, Jenna (2014)Loose Parts: 
Inspiring Play in Young Children. Yorkton:Redleaf Press.
FeldmanD.H.(1999).The development of creativity.In R.J. Sternberg(Ed.). Handbook of creativity,169-186.
Fox, H., & Wirth, S. (2015).The learning in loose parts. Web site: 
http://www.communityplaythings.com/resources/articles/2015/the-learning-in-loose-parts
GuilfordJ.P.(1967).The nature of human intelligence. New York: McGraw-Hill.
Kaufman C., Sternberg, Robert J .James. (2006). The International Handbook of Creativity.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Mary K .Smith.(1996). Fostering Creativity in the Early Childhood 
Classroom.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Journal,24,2.
Newton, L.D. & Newton, D.P. (2014). Creativity in 21st Century Education. PROSPECTS: Quarterly Review of Comparative Education 44(4): 575-589.
Terri  Mitchell(2013).Loose Parts Benefit All Children.High scope,27, 
14-15.
Theresa ,Casey、Juliet ,Robertson.(2016). Loose Parts Play. Scottish 
government. Web site: https://www.inspiringscotland.org.uk/wp-content/uploads/2017/03/Loose-Parts-Play-web.pdf
Torrance, E.P.(1979).The search for satori and creativity. Buffalo ,NY:
Creative Education Foundation.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校內紙本論文立即公開
同意電子論文全文授權校園內公開
校內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校外
同意授權
校外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