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2706201219065200
DOI 10.6846/TKU.2012.01184
論文名稱(中文) 吳鎮及其《墨竹譜》之研究
論文名稱(英文) A Study of Wu-Zhen and his 《Mo-chu-pu》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漢語文化暨文獻資源研究所碩士班
系所名稱(英文) Graduate Institute of Chinese Linguistics and Documentation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100
學期 2
出版年 101
研究生(中文) 涂佩芸
研究生(英文) Pei-Yun Tu
學號 695020031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12-05-30
論文頁數 162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吳哲夫
委員 - 崔成宗
委員 - 孫永忠
關鍵字(中) 吳鎮
墨竹譜
文與可
蘇軾
墨竹
題畫
審美意識
關鍵字(英) Wu-Zhen
《Mo-Chu-Pu》
Su Shi
Yen Yu-ke
Ink Bamboo
inscriptions on paintings
Representation of Aesthetics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中國畫之特點在於人與自然的融合。吳鎮《墨竹譜》巧妙地將畫家獨屬的人格特質與對人生、自然感悟呈顯於畫間筆墨,其胸臆思想的揉納及創作的美感意識,必要自畫家本身之思想構成、人文環境與藝術歷程等進行探知,於品賞其書畫真蹟或有更充實的了解。《墨竹譜》美的表現與創作價值的衡量,並不僅止於畫面竹的各種形態,而是在於內在全面的筆墨、氣勢、韻致、創造及人品德性等。本文除於吳鎮家世生平研究上著力外,並對《墨竹譜》之畫作解析,如墨竹形態、畫面處理、筆墨運用,以及此譜的呈象意義與特色內涵等,依循吳鎮墨竹所創造的個人審美意識,更得貼近一代墨竹大師之竹畫視界與創作風範。

   本論文共分為六章。首章陳述本文的研究動機、文獻回顧,以及研究方法與範疇。第二章擬就中國文人書畫藝術的發展過程、要件特質、相關畫論與繪畫流派等進行討論,以充分瞭解吳鎮《墨竹譜》於中國墨竹藝術的價值與意義,並較廣義地討論文人和墨竹的關係。第三章談論吳鎮的家世生平與書畫藝術,尤自〈義士吳公墓銘〉與《義門吳氏譜》相互校比,對吳鎮謎樣生平里居、家世子嗣及相關傳說逐步探究。第四章進行吳鎮《墨竹譜》的內容解析,主要針對《墨竹譜》繪畫部分,包括畫面結構、竹之型態、用筆用墨等圖像形式,並將《墨竹譜》內二十二譜題識內容加以詮釋歸類。第五章即提出《墨竹譜》中的藝術呈象,以及題識與竹畫的筆墨對應關係,進而探求吳鎮墨竹所創造的審美意識。末章則統整研究成果,並對吳鎮及其墨竹於中國文人畫之傳世價值作一說明。
英文摘要
The characteristic of Chinese drawings is integration of human and nature. Wu-Zhen artfully presents his unique personality and his feeling of life and nature into “Mo-chu-pu”. In order to better know Wu-Zhen’s creative thinking and aesthetic feeling, we have to investigate his constitution of thinking, cultural environment and art experience. So we can enjoy his works in deep way. Beauty and creative value of “Mo-chu-pu” is not only various shapes of bamboos but also internal and overall momentum, charm, creation and morality. Besides investigate We-Zhen’s birth and life, this thesis analyzes the drawings in “Mo-chu-pu” according to Wu-Zhen’s personal beauty sense. For example bamboo shapes, appearance and construction of a picture, movement of painting, usage of ink and its meaning and intension. Then we can get closer to a master’s bamboo painting vision and absolute masterly caliber.

  The thesis is divided in to 6 chapters. The first chapter describes research motive, literature reviews, research methods and research range. Chapter 2 discusses art development and main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penmanship and drawing, relative essays and different sects. Then we can understand art value and meaning of Wu-Zhen “Mo-chu-pu” in Chinese bamboo painting field. And discuss the relation between traditional bookman and traditional Chinese bamboo painting in broad sense. Chapter 3 discusses Wu-Zhen’s birth and life and his painting and penmanship works. Especially we compare “Yi-shih-wu-gong-mu-ming” and “Yi-men-wu-shih-pu” so that we make a thorough inquiry of his growing environment, family and tales. Chapter 4 analyzes “Mo-chu-pu” content including construction of pictures, bamboo appearances, movement of painting and usage of ink. And make annotations and classifications of works in the “Mo-chu-pu”. Chapter 5 brings up art perception of “Mo-chu-pu” and further explores the beauty sense created by Wu-Zhen’s Chinese bamboo painting. The last chapter integrates all research results and describes the historical and inheritance value of Wu-Zhen and his bamboo painting to Chinese painting field.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第壹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2
第二節 前人相關論述探討4
第三節 研究方法7
第四節 研究範疇8
第貳章 中國文人書畫傳統及君子植物觀10
第一節 中國文人畫及其發展概述11
一、文人畫的分期與發展11
(一)萌芽以前-文人意趣與線描藝術的奠基12
(二)萌芽期-澄懷觀道的文人寫意精神14
(三)成長期-水墨山水的興起16
(四)盛行期-水墨畫的推波與文人畫的自覺18
(五)極意期-文人畫典範風格之形成與元季四大家21
二、南北分宗論23
三、文人畫之要件與特質25
(一)才品為重26
(二)抒情寫意27
(三)尚簡求逸28
(四)詩書畫相發30
(五)氣韻傳神32
第二節 文人思想中的君子植物觀念33
一、梅之意象34
二、蘭之意象35
三、竹之意象36
四、菊之意象37
五、小結38
第三節 文人書法與墨竹之關係39
第參章 吳鎮家世生平與書畫藝術42
第一節 吳鎮之相關時代背景42
一、政治社會方面42
二、哲學藝文方面44
第二節 吳鎮及其家世46
一、吳鎮生平46
二、《義門吳氏譜》與〈義士吳公墓銘〉之揭示48
(一)《義門吳氏譜》48
(二)〈義士吳公墓銘〉51
三、有關的生平傳說53
(一)梅花和尚之墓53
(二)與盛懋比門而居及賣畫營生55
(三)先天易事與賣卜56
(四)少好劍術57
(五)子嗣佛奴之說58
四、族系家世為吳鎮帶來的影響59
第三節 吳鎮的藝術成就62
一、吳鎮書畫藝事62
二、吳鎮作品與後人輯作63
第肆章 吳鎮《墨竹譜》內容解析69
第一節 吳鎮《墨竹譜》之作品形制69
第二節 吳鎮《墨竹譜》之畫作解析70
一、竹譜結構70
二、竹形與畫面處理73
三、用筆與用墨75
四、用筆入畫77
(一)「點」畫部份78
(二)「橫」畫部份79
(三)「豎」畫部份79
(四)「撇」畫部份80
(五)「捺」畫部份80
(六)「挑」畫部份80
(七)「斜鉤」畫部份80
(八)「豎鉤」畫部份81
(九)「橫鉤」畫部份81
第三節 吳鎮《墨竹譜》各譜題識之整理分析82
一、後人題字82
二、題引他人詩文82
三、自題詩文89
四、倣他人墨竹94
五、寄興點題96
六、用點入題97
第伍章 吳鎮墨竹所表現之文人畫精神與藝術成就103
第一節 吳鎮《墨竹譜》創作之呈象特色103
一、紆竹和雪竹的入畫104
(一)紆竹104
(二)雪竹106
二、兼得形似與真神107
三、重視竹節以措意108
四、簡枝省葉的疏潔功夫111
五、靜中有動的精神氣勢112
第二節 《墨竹譜》題識與竹畫之筆墨關係114
一、題識與竹畫對應之形式與特色115
(一)切合完整的點題題識115
(二)有意側重的攔邊題識116
(三)平衡冊頁的左右題識116
(四)畫邊封角的角落題識117
(五)瀟灑自如的長款題識118
(六)明以詩詞的情景題識119
二、題識與竹畫之相輔作用120
第三節 吳鎮墨竹創作的審美意識122
一、思想之寄寓及情感表述122
二、戲於墨林的自我游藝觀123
三、佛道與人生哲理的融會124
四、呈顯藝術師承與創作觀126
第陸章 結論128
參考文獻132


圖表目錄
圖2 – 1  人物龍鳳圖13
圖2 – 2  人物御龍圖13
圖2 – 3	 馬王堆彩繪帛畫 (全圖)13
圖2 – 4	 馬王堆彩繪帛畫 (部分)13
圖4 – 1	《墨竹譜》冊前二副葉 萬玉藂 (其一)139
圖4 – 2	《墨竹譜》冊前二副葉 萬玉藂 (其二)140
圖4 – 3	《墨竹譜》譜前二葉 吳鎮書蘇軾題文同畫竹記 (其一)141
圖4 – 4	《墨竹譜》譜前二葉 吳鎮書蘇軾題文同畫竹記 (其二)142
圖4 – 5	《墨竹譜》譜第一 小坡竹石 143
圖4 – 6	《墨竹譜》譜第二 儗與可筆意144
圖4 – 7	《墨竹譜》譜第三 風雨竹145
圖4 – 8	《墨竹譜》譜第四 有竹之地人不俗146
圖4 – 9	《墨竹譜》譜第五 清風動脩竹147
圖4 – 10 《墨竹譜》譜第五 清風動脩竹、寫竹破俗148
圖4 – 11 《墨竹譜》譜第七 晴霏曉日149
圖4 – 12 《墨竹譜》譜第八 懸崖竹150
圖4 – 13 《墨竹譜》譜第九 淩空有意151
圖4 – 14 《墨竹譜》譜第十 戲墨寫竹152
圖4 – 15 《墨竹譜》譜第十一 竹窗思闃寥153
圖4 – 16 《墨竹譜》譜第十二 一片江南雨154
圖4 – 17 《墨竹譜》譜第十三 梅花翁寄興155
圖4 – 18 《墨竹譜》譜第十四 簡齋詩意156
圖4 – 19 《墨竹譜》譜第十五 仿息齋畫竹157
圖4 – 20 《墨竹譜》譜第十六 逕深竹倚158
圖4 – 21 《墨竹譜》譜第十七 輕蔭護綠苔159
圖4 – 22 《墨竹譜》譜第十八 清風五百竿160
圖4 – 23 《墨竹譜》譜第十九 玄妙觀竹161
圖4 – 24 《墨竹譜》譜第二十 戲作雪圖162
圖5 – 1  宋  文同  墨竹圖105
圖5 – 2  元  李衎  紆竹圖105
圖5 – 3  宋  蘇軾  墨竹卷110
圖5 – 4  宋  蘇軾  墨竹圖110

二、附表部分

表3 – 1  吳氏家族一~二十一世世系表50
表3 – 2  吳鎮山水畫作表64
表3 – 3  吳鎮梅竹畫作表66
表4 – 1 《墨竹譜》各譜構圖與竹態整理一覽表71
參考文獻
一、古籍(依著者年代排序)
*合著者以首列著者生年為主;生卒年不詳者置於末。


漢

1.漢.蔡邕撰:《琴操》(台北:新文豐出版社,1985年),收入《叢書集成》冊七十三。


魏晉南北朝

1.東晉.衛鑠:《筆陣圖》,《歷代書法論文選》上冊,(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1979年)。
2.劉宋.宗炳撰:《畫山水序》,收入俞崑編著,《中國畫論類編》上冊(台北:華正書局,1984年10月,上冊)。
3.劉宋.王微撰:《敘畫》,收入俞崑編著,《中國畫論類編》,(台北:華正書局,1984年10月,上冊)。
4.南朝梁.沈約撰《宋書》,(台北: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6年)。
5.南朝梁.劉勰撰,清.黃叔琳注:《文心雕龍》,《龍溪精舍叢書》冊四(北京,中國書店;1991年)。


唐

1.唐.孫過庭:《書譜》,《歷代書法論文選》上冊,(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1979年)。
2.唐.白居易撰,謝思煒校註:《白居易詩集校注》(北京,中華書局,2006年)。
3.唐.元稹撰,冀勤點校:《元稹集》(北京,中華書局,1982年)。
4.唐.張彥遠撰:《歷代名畫記》,收入盧輔聖主編,《中國書畫全書》冊一,(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1993年)。
5.唐.張彥遠撰:《歷代名畫記敘論》,收入俞崑編著,《中國畫論類編》上冊(台北:華正書局,1984年10月)。
6.唐.朱景玄撰:《唐朝名畫錄》,收入于玉安編輯:《中國歷代美術典籍匯編》冊一(天津市:天津古籍出版社,1997年)。
7.唐.朱景玄撰:《唐朝名畫錄序》,收入俞崑編著,《中國畫論類編》上冊(台北:華正書 局,1984年10月)。
8.唐.范攄撰:《雲谿友議》,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冊一零三五。


五代

1.五代.荊浩撰:《筆法記》,收入俞崑編著,《中國畫論類編》上冊(台北:華正書局,1984年10月)。


宋

1.宋.黃休復撰《益州名畫錄》,收入于安瀾編著,《畫史叢書》冊三(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84年)。
2.宋.郭熙、郭思撰:《林泉高致》(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1993年),收入《中國書畫全書》冊一。
3.宋.沈括撰:《夢溪筆談》,(台北:藝文印書館,1965年)。
4.宋.蘇軾:《東坡題跋》,收入盧輔聖主編冊一《中國書畫全書》,(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1993年)。
5.宋.蘇軾:《東坡全集》,《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冊1107,(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3月)。
6.宋.蘇過撰、舒大剛等校注:《斜川集校注》(成都:巴蜀書社,1996年)附錄。
7.宋.郭若虛撰:《圖書見聞志敘論》,收入俞崑編著,《中國畫論類編》上冊(台北:華正書局,1984年10月)。
8.宋.蘇軾:《蘇軾全集校注》(上海市: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
9.宋.謝枋得撰:《謝疊山集》,收入《叢書集成》冊七十四(台北:新文豐出版社,1985年。
10.宋.鄧椿:《畫繼》(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1993年),收入《中國書畫全書》冊二。
11.宋.趙希鵠撰:《洞天清錄集》,黃賓虹等編著,《美術叢書》,冊五,初集九輯,(台北:藝文印書館,1975年10月)。
12.宋.鄭思肖撰,陳福康校點:《鄭思肖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
13.宋.普濟撰:《五燈會元》,《文淵閣四庫全書》冊1053(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7年)。
14.宋.不著撰人:《宣和畫譜》,收入盧輔聖主編,《中國歷代畫史匯編》冊一(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7年12月)7。
15.宋.不著撰人:《宣和畫譜》(台北:新文豐出版社,1985年)。


元

1.元.李衎:《竹譜詳錄》,(清乾隆鮑廷博校刊影本)收入《知不足齋叢書》第一六九(臺北:藝文印書館,1966年)。
2.元.吳鎮撰,明.錢棻輯:《梅道人遺墨》,收入于玉安編輯:《中國歷代美術典籍匯編》冊八(天津市:天津古籍出版社,1997年)。
3.元.趙孟頫撰,任道斌點校:《趙孟頫集》,收入《兩浙作家文叢》(浙江:浙江古籍出版社1986年3月)。
4.元.倪瓚:《清閟閣全集》,(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992年3月)。
5.元.楊維禎撰:《圖繪寶鑑序》,收入俞崑編著,《中國畫論類編》上冊(台北:華正書局,1984年10月)。
6.元.湯垕撰:《畫論》,收入《中國歷代美術典籍彙編》(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7年)。


明

1.明.陶宗儀撰:《輟耕錄》,收入《叢書集成新編》冊八,(台北:新文豐出版社,1985年)。
2.明.孫作:《滄螺集》,收入《四庫全書珍本》(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1年)。
3.明.沈周《石田先生集》,收入《明代藝術家集彙刊》(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
4.明.李東陽撰:《麓堂詩話》,收入《古今說部叢書》(上海:上海文藝書版社,1991年)。
5.明.徐渭撰:《徐文長三集》,收入《明代藝術家集匯刊》冊十(台北:國立中央圖書館,1968年)。
6.明.高松輯,王暢安摹:《高松竹譜》(香港:南通圖書公司,1957年)。
7.明.張應文撰,明莊繼光、毛晉校:《羅鐘齋蘭譜》(台北:世界書局,1962年),收入《美術叢書》。
8.明.董其昌撰:《畫禪室隨筆》,收入俞崑編著,《中國畫論類編》上冊(台北:華正書局,1984年10月)。
9.明.陳繼儒:〈梅花菴記〉,收入于玉安編輯:《中國歷代美術典籍匯編》冊八(天津市:天津古籍出版社,1997年)。
10.明.趙琦美:《趙氏鐵網珊瑚》,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
11.明.汪砢玉撰:《珊瑚網》(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1992年),收入《中國書畫全書》冊五。
12.明.原濟撰:《大滌子題畫詩跋》,收入盧輔聖主編,《中國書畫全書》冊八(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1994年)。
13.明.郁逢慶:《郁氏書畫題跋記》(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1993年),收入《中國書畫全書》冊四。
14.明.周履靖輯:《淇園肖影》(台北:新文豐出版社,1985年),收入《叢書集成》冊五十二。


清

1.清.孫承澤撰:《庚子銷夏記》,《中國歷代書畫藝術論著叢編》冊十五(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97年)。
2.清.徐沁:《明畫錄》,收入俞崑編著,《中國畫論類編》,(台北:華正書局,1984年10月,下冊)。
3.清.吳歷撰:《墨井畫跋》,收入《中國書畫全書》冊七(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1993年)。
4.清.惲壽平撰:《南田畫跋》,收入盧輔聖主編《中國書畫全書》冊七(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1994年)。
5.清.宋犖:〈論畫絕句〉,原錄於《西陂類稿》,引自中國美術出版社編輯部編輯:《中國名畫家叢書》(台北:中國美術出版社,1972年),頁490。
6.清.孫岳頒撰:《御定佩文齋書畫譜》,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國立故宮博物院影印藏本(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冊八一九。
7.清.高士奇撰:《江村銷夏錄》,收入《中國書畫全書》冊七(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1994年)冊一七一零。
8.清.卞永譽:《式古堂書畫彙考》,收入盧輔聖主編,《中國書畫全書》冊七(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1994年)。
9.清.卞永譽纂輯:《式古堂書畫彙考》,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
10.清.姚際恆:《好古堂家藏書畫記》(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1994年),收入《中國書畫全書》冊八。
11.清.陳撰:《玉几山房畫外錄》(台北:世界書局,1962年)。
12.清.張庚撰:《國朝畫徵錄》(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1993年),收入《中國書畫全書》冊十。
13.清.鄒一桂撰:《小山畫譜》,收入沈子丞編:《歷代論畫名著彙編》(北京:北京文物出版社,1982年6月)。
14.清.董誥、王傑、阮元等編纂:《石渠寶笈續編》(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97年)冊二。
15.清.永瑢、紀昀等撰:《四庫全書總目》,《萬有文庫薈要》(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71年)。
16.清.錢杜撰:《松壺畫憶》,收入俞崑編著,《中國畫論類編》下冊(台北:華正書局,1984年10月)。
17.清.顧復撰:《平生壯觀》(上海:上海美術出版社,1962年)。
18.清.汪之元:《天下有山堂畫藝》(上海:河洛圖書出版社,1975年),收入《中國書畫全書》冊二。
19.清.顧福仁等撰、清.江峰靑修:《嘉善縣志》冊一(台北:成文出版社,1970年)。
20.清.華翼綸撰:《畫說》,收入于玉安編輯:《中國歷代美術典籍匯編》冊十六(天津市:天津古籍出版社,1997年)。


二、近人及今人專著(依出版年代排序)

1.國立故宮中央博物院聯合管理處編:《故宮書畫錄》(臺北:中華叢書編輯委員會,1956年),冊四。
2.于安瀾編:《畫論叢刊》,(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1960年)。
3.陳擎光:《元代畫家吳鎮》(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1961年)。
4.莊申:《元季四畫家詩校輯》(香港:香港大學亞洲研究中心,1973年)。
5.河圖洛書出版社編審:《中國畫論類編》,收入《夏學叢書》下卷(台北:河圖洛書出版社,1975年)。
6.國立故宮博物院編輯:《元四大家》(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1975年)。
7.宗白華:《美學散步》,(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
8.李浴:《中國美術史綱》(台北:華正書局,1983年)。
9.吉川幸次郎撰,鄭清茂譯:《元明詩概說》(台北:幼獅文化,1986年)。
10.《浙江通志》,收入《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
11.莊伯和:《中國繪畫史綱》(台北:幼獅文化,1987年)。
12.陳垣編纂:《道家金石略》(北京市:文物出版社,1988年)。
13.童書業:《童書業美術論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
14.國立故宮博物院編輯委員會編:《故宮書畫圖錄》(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1989年)冊二十二。
15.陳傳席:〈宗炳畫山水序研究〉,《六朝畫論研究》(台北:學生書局,1991年)。
16.高木森:《中國繪畫思想史》(台北:東大圖書公司,1992年)。
17.朵雲編輯:《中國繪畫研究論文集》(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1992年)。
18.周裕倉:《中國竹文化》(濟南:黃河出版社,1992年)。
19.余秋雨:《文化苦旅》,(上海:知識出版社,1992年)。
20.李霖燦:《中國墨竹畫法的斷代研究》,收入《中國畫史研究論集》(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92年)。
21.鄺國強:《全真北宗思想史》(廣州:中山大學,1993年)。
22.彭銀修:《墨戲與消遙—中國文人畫美學傳統》,(台北:文津出版社,1995年)。
23.余輝:《畫史解疑》(台北,東大圖書出版社,2000年11月)。
24.王明:《抱朴子內篇校釋》(增訂本)(北京:中華書局,2002年)。
25.葉青:《應物傳神-中國畫寫實傳統研究》(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4年)。
26.馮超:《湖州竹派》(長春:吉林美術出版社,2004年)。
27.王學仲:《中國畫學譜》(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7年)。
28.張志烈、馬德富、周裕鍇主編:《蘇軾全集校注》(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2010年)。
29.徐小虎撰、劉智遠譯:《被遺忘的真跡-吳鎮書畫重鑑》(台北:典藏藝術家庭,2011年5月)。


三、期刊論文(依出版年代排序)

1.李霖燦:〈風竹拓片和吳鎮墨竹譜〉,《故宮文物月刊》第四期(1983年7月)。
2.李德壎,〈元代大畫家吳鎮考〉,《山東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第二卷(1986年)。
3.高木森:〈文人畫的基本精神〉,《故宮文物月刊》第四卷第一期(1986年4月)。
4.高木森:〈文人畫的基本精神〉,《故宮文物月刊》第四卷第一期(1986年4月)。
5.高木森:〈士人畫的分期與文人畫的發展〉,《故宮文物月刊》,第四卷第二期(1986年5月)。
6.高木森:〈文人畫大綜合主義的形成及其理論〉,《故宮文物月刊》,第四卷第四期,(1986年7月)。
7.柳時:〈論文人畫〉,《中國美術》,第四卷(1987年10月)。
8.李沛:〈中國文人畫的意義〉,《中國美術》第六期(1988年2月)。
9.陳衡恪:〈中國文人畫之價值〉,《中國美術》第七期(1988年3月)。
10.郎紹君:〈詩畫一律的內涵與外延-蘇軾與中國繪畫美學〉,《中國美術》第九期(1988年6月)。
11.李漢偉:〈論「詩中有畫」、「畫中有詩」之遠近因及其三種界義(一)〉,《故宮文物月刊》第七卷第七期(1990年10月)。
12.王次澄:〈吳鎮題畫詩初探〉,《中國古典文學研究》第二期(1992年12月)。
13.林鴻榮:〈隋唐五代林木培育述要〉,《中國農史》第一期(1992年)。
14.柳福俊:〈談中國古代松竹梅詩歌〉,《內蒙古電大學刊》(哲學社會科學版)第6期(1994年)。
15.吳靜康:〈吳鎮家世再探〉,《故宮博物院院刊》第五期總第九十七期(2001年)。
16.李振明,〈文人畫書法性制約的再議〉,《文人美學的當代思考研討會論集》,(台中:東海大學,2004年5月)電子版。
17.王建美:〈朱熹理學與元初正統論〉,《史學史研究》第二期(2006年)。
18.張君梅:〈禪機與境界──王維和蘇軾禪詩比較〉,《普門學報》第三十六期, (2006年11月)。


四、學位論文(依畢業年代排序)

1.許世恭:《元代繪畫作品之美學觀》(台北:中國文化大學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1991年)。
2.涂又今:《吳鎮墨竹譜之研究》(彰化:彰化師範大學美術學系學位論文,1998年)。
3.陳紀冰:《中國墨竹畫之探討》(台北:華梵大學東方人文思想研究所碩士論文,1999年5月)。
4.涂世元:《元代易學的時位觀》(台北:政治大學研究所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
5.林紋琪:《董其昌文人畫論的檢討與反思》(台北:淡江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6月)。


五、電子資源(依筆劃由簡至繁排序)
*電子資源僅以輔助參考之用。

1.「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原典資料庫」。孔子:《論語》,電子全文。
   http://chinese.dsturgeon.net/text.pl?node=12605&if=gb
2.「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原典資料庫」。荀子:《荀子》,電子全文。
   http://chinese.dsturgeon.net/text.pl?node=12605&if=gb
3.「中國古籍全錄網」。明.陶宗儀撰:《南朝輟耕錄》,電子全文(集庫小說)
   http://guji.artx.cn/article/18537.html
4.「國學導航網」。明.焦竑編:《國朝獻徵錄》,電子全文(史部,傳記類 
   http://www.guoxue123.com/shibu/0201/01gcxzl/079.htm
6.「中國古籍全錄網」。《梅花道人遗墨》條,收入清.永瑢、紀昀等撰:《四
   庫全書總目提要》,電子全文(專題庫:四庫全書)
   http://guji.artx.cn/article/18537.html
7.「漢典網」。揚州鶴條,收入南朝梁.殷芸《小說》,《淵鑒類函.鳥.鶴三》
   http://www.zdic.net/cd/ci/6/ZdicE6Zdic89ZdicAC151856.htm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校內紙本論文立即公開
同意電子論文全文授權校園內公開
校內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校外
同意授權
校外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