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2706200714223100
DOI 10.6846/TKU.2007.00870
論文名稱(中文) 中共參與國際反恐合作之研析
論文名稱(英文) The analysis of China’s participation in international antiterrorist cooperation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中國大陸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
系所名稱(英文) Graduate Institute of China Studies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95
學期 2
出版年 96
研究生(中文) 戴國欽
研究生(英文) Kuo-Chin Tai
學號 793240234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07-06-14
論文頁數 154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趙春山
委員 - 張五岳
委員 - 宋筱元
關鍵字(中) 和平崛起
地緣政治
新安全觀
中國威脅論
恐怖主義
911事件
國際反恐
關鍵字(英) Peaceful Rise
Geopolitics
New Security View
Theory of China
Terrorism
11 September
International Antiterrorism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隨著中國迅速的「和平崛起」,無論從地緣政治或安全戰略來看,中國在國際戰略地位上日形重要,尤其中國地處歐亞大陸板塊,同時擁有陸權與海權之優越地理,其人口最多、市場最大、經濟發展快速等優勢,吸引世界各國之矚目。尤其週邊國家在中國以互信、互利、平等、協作的新安全觀之外交政策下,中國的國家安全戰略已深深影響亞太地區地緣戰略之發展趨勢。
911事件的發生不僅讓人們了解到恐怖主義的危害性,亦使國際政治產生極大的變化。就中國而言,此恐怖攻擊事件為中國帶來了一個難得的契機。中國不僅藉由支持美國的反恐行動來改善中美關係,也藉由反恐合作來強化與周邊國家間的關係,並在反恐旗幟下,進行一系列的國際合作,利用當前國際反恐之氛圍,將「疆獨」和「藏獨」的問題和國際恐怖主義掛鈎,藉以順利取得西方國家對其打擊「疆獨」、「藏獨」的合理化與支持。其次中國希望藉由國際間之單邊、多邊之合作,藉以提升其在亞太地區的領導地位,充分表達其睦鄰政策與堅持和平崛起之路線,以平等互惠之原則爭取支持,透過合作促進區域的共同安全,以消弭中國威脅之疑慮。
冷戰結束後,隨著美、蘇兩強對抗格局的消失,國際政治有了新的發展局勢,而911事件更改變了整體的國際安全環境,也改變了國際強權互動模式。中國在此新世紀機遇期,如何利用參與國際反恐來提升國際地位,營造「多極化」的格局,強化對周邊國家的影響力,維持中國地緣政治的安全與穩定,提升國家綜合國力,為中國帶來了嶄新的局面,實值我們做深層之研究。
目前國際反恐仍是國際政治的主要焦點,中國藉由參與國際反恐,與美國共築安全合作機制,透過睦鄰政策,改善與周邊國家關係,且積極參與國際組織多邊安全機制的運作,因此地緣政治勢必成為中國參與國際體系建構的主流模式,而中國也勢必會繼續利用國際反恐這個舞台來獲取其最大的國家利益,爭取在國際事務中「雙贏」或「多贏」的局勢,其後續之發展潛力不僅可成為亞太地區之強權,更足以挑戰美國的全球霸權地位。
英文摘要
With the rapid “peaceful rise” of China, China’s strategic status has become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no matter from the viewpoints of geopolitics or security strategies. Especially in the Eurasia plate , China has geographic superiority in land and sea simultaneously and it attracts the attention from all the world with the predominance of the most population, market and high-speed economic development. Particularly under the diplomatic policies of new security viewpoints which consists of mutual confidence , mutual benefits, equality and cooperation with adjacent nations, the security strategies of China have deeply influenced the developmental trend of geo-strategies in Asia Pacific Zone. 
   September 11 not only let people understand the detriment of terrorism but also resulted in enormous changes in international politics. As for China, the terrorist attack gave China a rare opportunity. China improves Sino-America relations by supporting American antiterrorist operations as well as consolidating its relations with neighboring nations by antiterrorist collaboration. China also carries out a series of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about antiterrorism and making use of current international antiterrorist atmosphere to connect international terrorism with Tibet and Xinjiang independency to get the rationalization and support from western countries on China’s dealings with these issues. Additionally, China wants to promote its leadership in Asia Pacific Zone by international unilateral and multilateral cooperation and to eliminate the anxiety of China’s threat by completely expressing good-neighborliness policies, insisting on its peaceful rise, getting support in the principle of reciprocal favored treatment and promoting regional collective security collaboratively. 
   After the Cold War, there are new developmental situations in international politics omplex with the end of confrontation between US and Soviet Union. September 11 has changed the whole international security environment as well as the interaction mode of international great powers. In this new century, how China makes use of participation in international antiterrorism to promote its international status , creating multipolar system, increasing its influence on the neighboring nations, maintaining the security and stability of its geopolitics, and strengthening its national cnational power to bring in a new prospect are really worthy of our deep study. 
   For the time being, international antiterrorism is still the main focus in international politics. By means of participation in international antiterrorism, China constructs security cooperation mechanism with US; by the good-neighborliness polices , China makes better relations with adjacent nations and taking part eagerly in the operation of multilateral security mechanism of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s. Thus , geopolitics is bound to be the main mode of China’s participation in international construction mechanism. Moreover, China is also sure to take advantage of international antiterrorist stage to get most national interests and striving for win-win  or multi-win situation in international affaires. The sequent developmental potentiality not only lets China be great power in Asia Pacific Zone but also making China Have the ability to Challenge the global hegemonic status of US.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第一章 緒 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3
    壹、研究動機……………………………………………………………………3
    貳、研究目的……………………………………………………………………11
  第二節 研究途徑與方法…………………………………………………………12
    壹、研究途徑……………………………………………………………………12
    貳、研究方法……………………………………………………………………13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18
    壹、研究範圍……………………………………………………………………18
    貳、研究限制……………………………………………………………………18
  第四節 相關文獻探討……………………………………………………………19
  第五節 研究架構…………………………………………………………………22
第二章 中共地緣政治安全環境評估………………………………………………25
  第一節 中國之和平崛起…………………………………………………………26
    壹、 和平崛起的戰略背景……………………………………………………27
    貳、 和平崛起的國際影響……………………………………………………31
  第二節 中共的亞太地區安全戰略走向…………………………………………33
    壹、 東北亞地區………………………………………………………………36
    貳、 台灣問題…………………………………………………………………38
    參、 東協各國…………………………………………………………………40
  第三節 中共與中亞、俄羅斯的安全戰略合作…………………………………43
    壹、 中亞國家…………………………………………………………………44
    貳、 俄羅斯……………………………………………………………………47
  第四節 中共與南亞地區區域安全評估…………………………………………50
第三章 國際反恐合作之現況………………………………………………………54
  第一節 國際恐怖主義之成因與影響……………………………………………55
    壹、國際社會對恐怖主義的定義………………………………………………55    貳、恐怖主義對國際關係之影響………………………………………………69
  第二節 美國主導之國際反恐戰略………………………………………………71
    壹、 美國安全戰略的轉變與調整……………………………………………71
    貳、 美國的亞太反恐戰略……………………………………………………74
  第三節 中共新安全觀與反恐戰略………………………………………………78
    壹、 中共新安全觀之理論與實踐……………………………………………78
    貳、 中共反恐戰略的執行……………………………………………………83
  第四節 超越地緣政治之國際合作………………………………………………90
第四章 中共參與國際反恐合作之戰略佈局………………………………………93
  第一節 多邊安全協定與區域合作………………………………………………96
    壹、多邊安全協定以相互制衡……………………………………………… 98
    貳、區域合作共促和平發展…………………………………………………100
  第二節 消弭「中國威脅論」……………………………………………………101
  第三節  維持亞太地區和平安全環境…………………………………………105
    壹、朝鮮半島核試衝突………………………………………………………106
    貳、台灣海峽兩岸關係………………………………………………………108
    叁、南中國海所有權競賽……………………………………………………110
    肆、印巴邊界與核武衝突……………………………………………………112
第五章  中共參與國際反恐合作之影響…………………………………………117
  第一節  東亞地區安全環境演變………………………………………………118
    壹、中共新外交政策…………………………………………………………121
    貳、台海局勢新走向…………………………………………………………124
  第二節  我國安全環境評估……………………………………………………126
    壹、兩岸關係之重整…………………………………………………………127
    貳、中美台三角關係之演變…………………………………………………129
  第三節  我國因應之對策………………………………………………………131
第六章  結論………………………………………………………………………135
  第一節  中國強權之路…………………………………………………………135
  第二節  我國面臨之全球化新趨勢……………………………………………140
參考書目……………………………………………………………………………144
一、中文專書………………………………………………………………………144
二、外文翻譯………………………………………………………………………148
三、英文專書………………………………………………………………………149
四、期刊論文………………………………………………………………………149
五、網際網路………………………………………………………………………154

圖  目  次
圖1—1  亞洲地圖…………………………………………………………………10
圖1—2  研究架構圖………………………………………………………………17
圖2-1  中共「和平崛起」戰略示意圖…………………………………………31
圖2-2  中、日、美、俄四國戰略關係示意圖…………………………………35
圖3-1  美國全球反恐戰略聯盟層次圖…………………………………………78
圖4-1  東南亞與南海相關位置圖……………………………………………115

表  目  次
表1-1  地緣政治學說主要流派及其論述比較表………………………………16
表2—1  中共「和平崛起」論點提出時間表……………………………………30
表2—2  戰略三角學說分析比較表………………………………………………36
表2—3  東南亞主要恐怖組織及其區域分佈表…………………………………43
表3-1  亞太國家參與全球反恐戰爭概況表……………………………………55
表3-2  1981年前恐怖主義概念要素在109個定義中出現的頻率統計表……59
表3-3  1982年後恐怖主義概念要素在50個定義中出現的頻率統計表……60
表3-4  全球恐怖團體活動量表…………………………………………………65
表3-5  2001年9月11日至2005年12月31日全球重大恐怖攻擊事件表…68
表3-6  中共參與國際反恐合作組織表…………………………………………92
表4-1  中共與周邊國家建立夥伴關係表………………………………………97
表4-2  中共參與周邊國家區域合作組織表…………………………………98
表4-3  中共與週邊國家邊界領土主權紛爭一覽表…………………………105
表4-4  南海爭端島嶼有效佔領數統計表……………………………………116
表6-1  中國與亞太國家石油相關商業投資與合作一覽表…………………138
參考文獻
一、中文專書
1.丁樹範編,中國大趨勢2003-2004(台北:新新聞文化,2004年)。
2.丁渝洲編,台灣安全戰略評估2005-2006(台北:遠景基金會,2006年)。
3.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編,中國大百科全書地理卷(北京:中國大百科出版社,
  1990年)。
4.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所反恐研究中心,國際恐怖主義與反恐怖鬥爭(北京:
  時事出版社,2001年)。
5.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所反恐研究中心,各國及聯合國反恐怖主義法規選編(北
  京:時事出版社,2002年)。
6.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所,亞太戰略場-世界主要力量的發展與角逐(北京:
  時事出版社,2002年)。
7.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所民族與宗教研究中心,上海合作組織-新安全觀與新
  機制(北京:時事出版社,2002年)。
8.中華歐亞基金會、改革開放論壇編,反恐戰後的美中關係與台海局勢(台北:
  大屯出版社,2003年)
9.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所美歐研究中心,反恐背景下美國全球戰略(北京:時
  事出版社,2004年)。
10.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所,國際戰略與安全形勢評估 2005-2006(北京:時
   事出版社,2006年)。
11.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所反恐研究中心,國際恐怖主義與反恐鬥爭年鑒2005
  (北京:時事出版社,2006年)。
12.中華歐亞基金會編,地緣政治與中共外交戰略(台北:大屯出版社,2006年)
13.王榮生編,金黃與蔚藍的支點-中國地緣戰略論(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2001
   年)。
14.王逸舟編,恐怖主義溯源(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2年)。
15.王良能,中共崛起的國際戰略環境(台北:唐山出版社,2002年)。
16.王崑義、蔡裕明,台灣安全的拱心石(台北:華揚文教,2006年)。
17.牛大勇、沈志華編,冷戰後中國的周邊關係(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04
   年)。
18.巴中倓編,大國興起中的國家安全(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
19.內政部警政署編,國際恐怖組織與反恐作為(台北:內政部警政署,2006年)。
20.包宗和、吳玉山,爭辯中的兩岸關係理論(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1999
   年)。
21.巨克毅編,台海安全的戰略新情勢(台北:鼎茂圖書出版有限公司,2005年)。
22.朱浤源,撰寫博碩士論文實戰手冊(台北:正中書局,1999年)。
23.朱聽昌编,中國周邊安全環境與安全戰略(北京:時事出版社,2002年)。
24.朱蓓蕾,兩岸交流的非傳統性安全(台北:遠景基金會,2005年)。
25.朱素梅,恐怖主義歷史與現實(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06年)。
26.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編,九一一事件後美國與兩岸安全策略之研究(台
   北:行政院研考會,2003年)。
27.沈偉烈、陸俊元編,中國國家安全地理(北京:時事出版社,2001年)。
28.吳玉山,抗衡或扈從-兩岸關係新詮(台北:正中書局,1999年)。
29.吳東林,巨變中的強權戰略(台北:時英出版社,2002年)。
30.吳東野、鄭端耀,九一一與國際反恐(台北:遠景基金會,2003年)。
31.吳建德、沈明室編,美伊戰爭與台海安全(台北:時英出版社,2003年)。
32.李少軍,國際政治學概論(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
33.李一平、莊國土編,冷戰以來的東南亞國際關係(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2005
   年)。
34.金鑫,中國問題報告-新世紀中國面臨的新挑戰(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2000年)
35.易君博,政治理論與研究方法(台北:三民書局,2003年)。
36.邱稔壤編,國際反恐與亞太情勢(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2004
   年)。
37.周煦、冷戰後美國的南亞政策(台北:生智出版社,2003年)。
38.周建明,美國的國防轉型及其對中國的影響(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2006
   年)。
39.胡聯合,當代世界恐怖主義與對策(北京︰東方出版社,2001年)。
40.胡聯合,第三隻眼看恐怖主義(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02年)。
41.胡鞍鋼編,中國大戰略(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3年)。
42.胡鞍鋼、門洪華編,解讀美國大戰略(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3年)。
43.袁易、嚴震生、彭慧鸞编,中國崛起之再省思:現實與認知(台北:國立政治
   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2004年)。
44.郭萬超,中國崛起-一個東方大國成長之道(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4
   年)。
45.施子中、王文賢,911事件後美中俄三角關係與對我影響(台北:遠景基金會,
   2004年)。
46.洪茂雄編,21世紀國際政治形勢解析-新世紀、新形式、新挑戰(台北:水牛
   圖書出版公司,2006年)。
47.孫壯志,中亞新格局與地區安全(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1年)。
48.孫國祥,亞太綜合安全年報2004-2005(台北:遠景基金會,2006年)。
49.翁明賢,全球化時代的國家安全(台北:創世文化,2002年)。
50.翁明賢、吳建德、江春琦編,國際關係(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2006年)。
51.倪健民、陳子舜,中國國際戰略(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年)。
52.倪健民,國家能源安全報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年)
53.陳欣之,東南亞安全(台北:生智文化,1999年)。
54.陳峰君編,冷戰後亞太國際關係(北京:新華出版社,1999年)。
55.陳向陽,中國睦鄰外交(北京:時事出版社,2004年)。
56.陳佩堯、夏立平主編,新世紀機遇期與中國國際戰略(北京:時事出版社,2004
   年)。
57.陳一新,戰略模糊中的美中台新圖像(台北:遠景基金會,2004年)。
58.陳明通,民主化台灣新國家安全觀(台北:先覺出版社,2005年)。
59.張亞中、孫國祥,美國的中國政策-圍堵、交往,戰略伙伴(台北:生智文化,
   1999年)。
60.張亞中、李英明,中國大陸與兩岸關係概論(台北:生智文化,2000年)。
61.張登及,建構中國-不確定世界中的大國定位與大國外交(台北:揚智文化,
   2003年)。
62.張幼文、黃仁偉編,2004中共國際地位報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
63.張錫模,中亞區域安全淨評估(台北:遠景基金會,2004年)。
64.張錫模,全球反恐戰爭(台北:東觀國際文化,2006年)。
65.國家安全局編,非傳統安全威脅研究報告(台北:國家安全局,2001、2002、
   2004年)。
66.國防大學戰略研究所編,國際戰略形勢分析2005-2006(北京:時事出版社,
   2006年)。
67.陸忠偉編,非傳統安全論(北京:時事出版社,2003年)。
68.陸俊元,地緣政治的本質與規律(北京:時事出版社,2005年)。
69.許志嘉,當代中共外交政策與中美關係(台北:生智文化,2004年)。
70.淡江大學國際研究學院編,2006年台灣與世界關係(台北:時英出版社,2006
   年)。
71.傅崑成,南海的主權與礦藏-歷史與法律(台北:幼獅文化事業公司,1981
   年)。
72.傅國良、曹炳揚,懷柔的中國-中共對外關係(台北:白鴿文化出版社,2004
   年)。
73.曾章瑞編,2003台海戰略環境評估(台北:國防大學戰略中心,2002年)。
74.楊潔勉、趙念渝等著,國際恐怖主義與當代國際關係(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
   2002年)。
75.楊潔勉等著,國際合作反恐-超越地緣政治的思考(北京:時事出版社,2003
   年)。
76.楊潔勉,大合作-變化中的世界和中國國際戰略(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5
   年)。
77.楊成緒編,中國周邊安全環境透視(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03年)。
78.楊暉,反恐新論(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05年)。
79.楊恕,轉型中的中亞和中國(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
80.葉自成,中國大戰略(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年)。
81.楚樹龍、耿秦編,世界、美國和中國-新世紀國際關係和國際略理論探索(北
   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3年)。
82.鄧小平,鄧小平文選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
83.劉嶽雲,政治理論與方法論(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2001年)。
84.劉慶元,解析中共國家安全戰略(台北:揚智文化,2003年)。
85.劉漢太、都幸福,中國打擊東突報告(烏魯木齊:新疆人民出版社,2003年)。
86.劉阿明,布希主義與新帝國論(北京:時事出版社,2005年)。
87.劉靜波,21世紀初中國國家安全戰略(北京:時事出版社,2006年)。
88.鄭衛平、劉明福編,軍隊新的歷史使命論(北京:人民武警出版社,2005年)。
89.趙傳君編,東北亞三大關係研究(北京:社會科學出版社,2006年)。
90.盧曉衡,中國對外關係中的台灣問題(台北:海峽學術出版社,2003年)。
91.蔡瑋編,中國和平發展與亞太安全(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
   2005年)。
92.樓耀亮,地緣政治與中國國防戰略(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2年)。
93.閻學通,中國國家利益分析(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7年)。
94.閻學通等著,中國與亞太安全-冷戰後亞太安全的安全戰略走向(北京:時事
   出版社,1999年)。
95.閻學通、孫學峰,中國崛起及其戰略(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
96.閻學通、金德湘,東亞和平與安全(北京︰時事出版社,2005年)。
97.戴鳳秀,反恐怖戰略與對策(北京:當代中國出版社,2003年)。
98.戴萬欽編,世界新格局與兩岸關係-協商與合作的展望(台北:時英出版社,
   2006年)。
99.叢鵬編,大國安全觀比較(北京:時事出版社,2004年)。
100.蘇進強編,九一一事件後全球戰略評估(台北:台灣英文新聞股份有限公司,
    2002年)。
101.蘇起、鄭安國編,「一個中國,各自表述」共識的史實(台北:國家政策研
    究基金會,2002年)。
102.蘇格,從啞鈴到橄欖-亞太合作安全模式研究(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03
    年)。

二、外文翻譯
1.Barry Buzan.Oie Waever.Jaap De Wilde著,朱寧譯,新安全論(杭州:浙江
  人民出版社,2003年)。
2.Dennis Piszkiewicz著,方淑惠譯,恐怖主義與美國的角力(台北:國防部部長
  辦公室,2007年)。
3.Mohan Malik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譯,龍困淺灘:911之後中共的戰術收穫與
  戰略損失(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2004年)。
4.Noam Chomsky著,丁連財譯,9-11(台北:大塊文化,2001年)。
5.Samuel P. Huntington著,黃裕美譯,文明衝突與世界秩序的重建(台北:聯經
  出版社,1997年)。
6.Steven W.Mosher著,李威儀譯,中國新霸權(台北:立緒文化出版,2001年)。
7.Vassilis K.Fouskas.Bulent Gokay著,薛潁譯,新美帝國主義:布什的反恐戰爭
  和以血換石油(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06年)。
8.William J. Perry.Ashton B. Carter著,許授南譯,預防性防禦-後冷戰時代美國
  的新安全戰略(台北:麥田出版社,2000年)。
9.Zbigniew Brzezinsky著,林添貴譯,大棋盤-全球戰略大思考(台北:立緒文
  化出版,1998年)。
10.Zbigniew Brzezinsky著,郭希誠譯,美國的抉擇(台北:左岸文化出版,2004
  年)。

三、英文專書
1.Brzezinsky,Zbigniew.,The Grand Cheseboard:American primacy and its geostrategic
  imperatives(New York:Basic Book,Inc Press,1997).
2.Davis,Lynn E.and Shapiro,Jeremy.,The U.S. Army And The New National Security
  Strategy(California:RAND,2003).
3.Huntington,Samuel P.,The Clash of Civilization and The Remaking of World Order 
  (New York:Simon & Schuster,1996).

四、期刊論文
(一)期刊
1.丁蕾、劉軍「美國的霸權穩定與東北亞地區的安全」,中共濟南市委黨校學報,
  2005年1月,頁105~107。
2.大信,「九一一後中共啟動內部反恐工作之研析」,中共研究,第37卷第7期,
  2003年7月,頁46~56。
3.于有慧,「中共的大國外交」,中國大陸研究,第42卷第3期,1999年3月,頁
  45~62。
4.于有慧,「後冷戰時代中共新安全觀的實踐與挑戰」,中國大陸研究,第44卷第
  2期,2001年2月,頁57~76。
5.王崑義,「美國的反恐主義與國家安全-兼論九一一事件以後台海兩岸的處境
  」,遠景基金會季刊,第3卷第2期,2002年4月,頁137~182。
6.王高成,「從小布希東亞之行看美國亞太戰略」,遠景基金會季刊,第3卷第3
  期,2002年7月,頁75~102。
7.王玨,「全球化背景下中美反恐合作的思考」,國際觀察,第3期,2004年,頁
  59~65。
8.方軍祥,「中國與東盟:非傳統安全領域合作的現狀與意義」,南洋問題研究,
  第4期,2005年,頁26~30。
9.刑廣程,「由中俄美關係變化引發的思考」,現代國際關係,第4期,2003年,
  頁17~18。
10.吳東野,「全球反恐聯盟及其相關問題之探討」,遠景基金會季刊,第4卷第1
   期,2003年1月,頁1~40。
11.吳東野,「美日安保合作與東北亞安全情勢」,戰略安全研析,第1期,2005
   年5月,頁26~28。
12.杜文華、文軍,「論三代領導集體的國家安全思想」,衡陽師範學院學報,2000
   年,頁22~23。
13.李文志,「海陸爭霸下亞太戰略形勢發展與台灣的安全戰略」,東吳政治學報,
   第13期,2001年,頁29~138。
14.李孟勳,,「九一一後中共反恐作為之研析」,展望與探索,第1卷第9期,2003
   年9月,頁55~68。
15.李文,「中國和平崛起:何以能與何以為」,當代亞太,第5期,2004年,頁
   3~6。
16.邱坤玄,「中共對冷戰後美日安全關係的認知與新安全觀的形成」,東亞研究,
   第35卷第2期,2004年7月,頁1~32。
17.柯玉枝,「二00二年印巴衝突中美國的角色」,問題與研究,第42卷第6期,
   2003年11、12月,頁129~144。
18.施子中,「911事件國際情勢發展對中共『新安全觀』之衝擊」,戰略與國際研
   究季刊,第4卷第3期,2002年7月,頁2~7。
19.胡聯合,「國際社會對恐怖主義問題的主要分歧」,世界經濟政治論壇,第6期,
   2003年,頁62-66。
20.胡敏遠,「從結構現實主義論印度國家安全戰略」,問題與研究,第43卷第5
   期,2004年10月,頁31~58。
21.姜大為,「四年來國際反恐怖狀況評析」,中洲學刊,第2006卷第1期,2006
   年,頁106~111。
22.秦俊,「中共在中亞石油戰略中之地位」,共黨問題研究,第26卷第5期,2000
   年5月,頁35~36。
23.徐斯儉,「全球化:中國大陸學者的觀點」,中國大陸研究,第43卷第4期,
   2000年4月,頁1~25。
24.時殷泓,「朝鮮核危機與中國至高戰略利益」,中國評論,2003年2月,頁14~18。
25.郝志進,,「九一一事件對美國兩岸政策之影響」,展望與探索,第2卷第9期,
   2004年9月,頁35~45。
26.孫紹正,,「中共和平崛起論之研析」,展望與探索,第2卷第9期,2004年9
   月,頁46~57。
27.陳文賢,「印度巴基斯坦的核武競爭」,問題與研究,第38卷第12期,1999
   年,頁1~16。
28.陳欣之,「東協諸國對『中國威脅論』的看法與回應」,問題與研究,第35卷
   第11期,1996年11月,頁15~33。
29.陳欣之,「國際安全研究之理論變遷與挑戰」,遠景基金會季刊,第4卷第3期,
   2003年7月,頁1~40。
30.許志嘉,「九一一事件後美國對中共政策的調整」,問題與研究,第42卷第3
   期,2003年5、6月,頁79~102。
31.郭武平、劉蕭翔,「上海合作組織與俄中在中亞競合關係」,問題與研究,第44
   卷第3期,2005年5、6月,頁125~160。
32.張亞中,「中共的強權之路:地緣政治與全球化的挑戰」,遠景基金會季刊,第
   3卷第2期,2002年4月,頁1~42。
33.張雅君,「印巴核武試爆後中共的南亞安全政策」,中國大陸研究,第43卷第2
   期,2000年2月,頁15~34。
34.張雅君,「中共與俄羅斯戰略協作夥伴關係發展的基礎、阻力與動力」,中國大
   陸研究,第43卷第3期,2000年3月,頁1~26。
35.張雅君,「上海五國安全合作與中共的角色」,中國大陸研究,第44卷第4期,
   2001年4月,頁33~55。
36.張雅君,「中共反恐外交的實踐與成效之分析」,中國大陸研究,第48卷第1
   期,2005年3月,頁53~83。
37.曹峻,「論鄧小平穩定周邊的戰略思想與中國的亞太戰略」,學海,2004年5
   月,頁5~10。
38.董立文,「中共的全球戰略與中國威脅論」,中國大陸研究,第39卷第9期,
   1996年,頁27~46。
39.楊志恆,「中共及日本在東北亞的角色」,遠景基金會季刊,第2卷第4期,2001
   年10月,頁29~55。
40.楊開煌,「反分裂國家法對兩岸關係之影響」,展望與探索,第3卷第4期,2001
   年,頁1~5。
41.楊潔勉,「美國的全球戰略和中國的戰略機遇期」,國際問題研究,第2期,2003
   年,頁11~18。
42.劉復國,「綜合性安全與國家安全:亞太安全概念適用性之檢討」,問題與研究,
   第38卷第2期,1999年2月,頁21-37。
43.趙華勝,「中俄關係:地位、模式、趨勢」,世界經濟與政治,第5期,2004
   年,頁38-43。
44.賴怡忠,「中國大陸和平崛起是問題還是事實」,兩岸共同市場基金通訊,第10
   期,2004年6月,頁19~22。
45.鄭羽,「中俄戰略協作夥伴關係的前景」,國際經濟評論,1997年10月,頁
   50-51。
46.鄭端耀,「布希政府安全戰略發展評析」,遠景基金會季刊,第4卷第2期,2003
   年4月,頁1~38。
47.鄭必堅,「和平崛起的中國是維護世界和平的堅定力量」,外交評論,第85期,
   2005年12月,頁19~21。
48.蔡政修,「九一一事件後的我國國家安全戰略-以波灣戰爭與北韓核子危機為
   例」,問題與研究,第43卷第6期,2004年11、12月,頁129~165。
49.魏汝朝,「和平崛起:中國發展道路的必然抉擇」,理論與探索,第2006年第1
   期,2006年,頁40~42。
50.羅會鈞,「進一步改善我國週邊安全環境的戰略思考」,湘潭大學學報,第29
   卷第6期,2005年11月,頁20~23。
51.顧立民,「新世紀中共地緣戰略思想」,問題與研究,第42卷第3期,2003年
   5、6月,頁57~78。
52.顧震球,「多邊合作與集體安全」,瞭望新聞週刊,第5期,2002年,頁63~65。
(二)論文
1.王高成,「恐怖主義對當前國際關係的影響」,發表於恐怖主義與國家安全學術
  研討會(桃園:中央警察大學恐怖主義研究中心主辦,2005年12月)。
2.李文志,「海陸爭霸下亞太戰略形勢發展與台灣的安全戰略」,發表於2001年
  台灣的東南亞區域研究年度研討會(南投: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東南亞研究所主
  辦,2001年5月)。
3.陳鴻壽,「國際形勢新變化與中國對外關係」,發表於全球化趨勢下的反恐與兩
  岸關係學術研討會(台北:遠景基金會主辦,2003年11月)。
4.陳世民,「恐怖主義和大規模毀滅性武器的擴散」,發表於第二屆恐怖主義與國
  家安全學術研討會(桃園:中央警察大學恐怖主義研究中心主辦,2006年12
  月)。
5.潘光,「全球反恐形勢與中國的反恐國際合作」,發表於全球化趨勢下的反恐與
  兩岸關係學術研討會(台北:遠景基金會主辦,2003年11月)。
6.劉復國,「當前區域性南海問題對話合作機制」,發表於南海政策回顧與展望研
  討會(台北: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主辦,2003年3月)。
7.官忠志,「九一一事件後中共反恐戰略之研究」,中央警察大學公共安全研究所
  碩士論文(2005年)。
8.許乃權,「冷戰後中共新安全觀與反恐戰略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外交系戰略與
  國際事務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
9.張漢平,「冷戰結束後中共地緣政治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外交系戰略與國際
  事務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
10.謝瑞龍,「新安全觀與東協區域論壇的形成」,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東南亞研究所
   碩士論文(2003年)。
五、網際網路
1.人民網網站:http://www.people.com.cn
2.大公報網站:http://www.takungpao.com
3.大紀元網站:http://hk.epochtimes.com/index.htm
4.中國新聞網:http://www.chinanews.com.cn/
5.中時電子報網站:http://www.chinatimes.com.tw
6.中華歐亞基金會網站:http://www.eurasian.ogr.tw
7.中興大學全球和平與戰略中心網站:http://cgpss.nchu.edu.tw/index.php
8.中國國民黨全球資訊網站:http://www.kmt.org.tw/main.asp
9.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網站:http://www.fmrc.gov.cn
10.內政部全球資訊網站http://www.moi.gov.tw/
11.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網站:http://iir.nccu.edu.tw/Default.asp
12.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網站:http://www.npf.org.tw/
13.張錫模專欄網頁:
   http://www.southnews.com.tw/specil_coul/Chang/Chang_index.htm
14.遠景基金會網站:http://www.pf.org.tw/
15.新華網網站:http://www.xinhuanet.com
16.聯合新聞網站:http://udn.com/NEWS/main.html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紙本論文於授權書繳交後5年公開
同意電子論文全文授權校園內公開
校內電子論文於授權書繳交後5年公開
校外
同意授權
校外電子論文於授權書繳交後5年公開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