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2706200516231300
DOI 10.6846/TKU.2005.00642
論文名稱(中文) 視覺認知的-構築化/畫
論文名稱(英文) The Visual and Cognition Of Drawing in Tectonics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建築學系碩士班
系所名稱(英文) Department of Architecture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93
學期 2
出版年 94
研究生(中文) 張恭領
研究生(英文) Kung-Ling Chang
學號 692300030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05-06-16
論文頁數 87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吳光庭
委員 - 江冠勳
委員 - 吳光庭
委員 - 蘇睿弼
關鍵字(中) 感知
構成
構築
意圖
心理
非物質的構築學
關鍵字(英) Percepts
Composition
Tectonic
Intent
Psychology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視覺認知---
    某種由構成性出發的美學,藉由視覺認知討論對「構成」乃至「構築」的特定思維。
構築化/畫---
   「化」指出作用的意義。作用化、構造化等真實Tectonics上的議題。

   「畫」指出藝術的意義。藝術心理的討論---個人心理的、經驗的、主體的。但,最後又由個人心理回歸建築的校園場域;變成客體的。
1 
    在第一個階段由視覺基本功能、認知歷程到圖形認知的感覺是屬於生物功能漸漸到第一層的心理人的階段。
藉由視覺與大腦的運作,對圖形的認知開始涉及心理,我將這個幾何圖形中「看不見的心理」試圖表達出來。並借表達而出的形式與過程來詮釋「意義」,當然也不免與Tectonics的討論。
2 
    Tectonic已脫離了單純技術問題的刻板討論,建築中的一切開始與操作者的活動「意圖」與材料本身有關。
這個強調的行為「意圖」---意圖對我來說即「心理」,「意圖」與「心理過程」像是同義字,意圖是人的心理角度的切入。
3 
    論文討論著眼於一種心理層面的構築認知,或說「非物質的構築學」所表現的正是人的意圖。透過作品的穩定構成畫面,達到不穩定的知覺感官的呈現。這表達的是一種非物質化的思維,而非單純的圖形運用或浪漫的情感抒發。
    利用圖形給出的條件,作出一種非物質的Tectonics詮釋,經由不穩定的知覺過程展現出一個「穩定」的思維。
英文摘要
Percepts ---
The Thesis discuss the Compositions in aesthetics. Study in the Visual and Cognition to make some thoughts in Composition into Tectonics.
構築化/畫---
「化-ization」---Tectonization
「畫Drawing」The Psychology in Arts---Subjective notions of worth and meaning。But there is somethingmore in Dept. of Architecture in schools---impersonal.
1 
In the step 1,From the stimulus on the receptors and The Perceptual Process to the visual and Cognition in drawings.that is all about biologically .
By working with the vision ,the percepts of drawing is some about the Psychology.I try to show out the Psychology whose essence is visible.
The consciousness of the spirit must be materializes. the consummation of the ideal as content appears therefore simultanously as also the consummation of form.
2 
So the Tectonic is not as stiff as a poker.Its not only about technicals. It gives itself in the specific intents with the men who are lust of activity. “Intent”is just the position of psycholization in Tectonics.
3 
This thesis just focus on the psycholization in Tectonics,that is immaterial. An understanding as a mode of being.
By the works, I use the ”material illustration” to show the “Percepts immaterial”.This is a thinking of immaterial in Tectonics.It’s not only transform the geometrical figure into the structure.
    I use geometrical figures who gives me some conditions to promote it.Thus the Tectonics become an expressional but factual meaning.I was given the training of thinking,this “thinking ”are emerging from the abstract of Percepts.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INDEX
一、緒  論	2
1-1研究議題的初探	3
1-2 DRAWING與TECTONIC的初定	4
1-2-1Drawing	4
1-2-2Tectonic	6
1-2-3Drawing/Technology	6
1-3研究目的/問題意識	9
1-4研究架構/操作模型	10

二、理論探討/心理認知與構築詮釋	12
2-1基本視覺功能與視覺認知	12
2-1-1知覺歷程The Perceptual Process	13
2-2完型理論/完型心理學GESTALT	16
2-2-1形體感知力探討/形的感覺	16
2-2-2完型心理學的知覺組織律/群組定理	17
2-3錯 覺ILLUSION	18
2-3-1錯覺在空間深度的意義	19
2-3-2平面中的深度訊息	20
2-4視覺構築學---討論非物質特性的構築觀	24
2-5心理、創作到空間	25
2-5-1創作行為之主體	25
2-5-2心理---在創作行為的解釋	26
2-5-3心理投射之構築	27
2-6小 結/心理層面的構築認知	28

三、視覺概念的呈現/以包浩斯為例	33
3-1包浩斯與相關歷史背景	34
3-1-1美術工藝運動	34
3-1-2德國設計聯盟	34
3-1-3包浩斯的構成主義風格	35
3-2包浩斯的相關課程	36
3-2-1伊登(J.Itten)	36
3-2-2康丁斯基(W.Kandinsky) -Analytical Drawing	37
3-2-3那基(Nagy)	37
3-2-4阿爾巴斯(J.Albers)	38
3-3小 結/幾何回歸與構築探索	38

四、前導操作	40
4-1線條中的「材料性」操作---04’宜蘭童玩節地景裝置	40
4-1-1夾板plywood ---背景	40
4-1-2試 驗---	41
4-2線條中的「結構性」操作---幾何控制指導圖	43
4-3線條中的「細部性」操作---開口部細部探討	46
4-4運用基本原則/完型心理學的知覺組織圖形	49
4-5設計操作之圖像架構	50
4-5-1優質連續效果運用	50
4-5-2多義效果運用	51
4-5-3圖地圖的效果運用(Figure-ground)	55
4-5-4情境效應的錯視運用	56
4-5-5斜投影圖法的立體感運用	58

五、設計操作	60
5-1議題界定---牆面設計	60
5-1-1「牆」的重定義	60
5-1-2操作方法與限制	60
5-2線的詮釋	62
5-3設計說明	64
5-4視覺的構築操作	67
5-5小結/個人的構築詮釋	70

六、結 語	78
參考文獻
心理與文化環境理論/
李江山 等著,1999《視覺與認知:視覺知覺與視覺運動系統》,台北:遠流
劉思量/著,2004《藝術心理學》,台北:藝術家
余德慧/著,1998《詮釋現象心理學》,台北:文化心理叢書
季鐵男/編譯,1992《建築現象學導論》,台北:桂冠
Richard E.Mayer/著 洪碧霞等/譯,1984《認知心理學》,高雄:復文
Semir Zeki/著 潘恩典/譯,2002《腦內藝術館》,台北:周商
Rudolf Arnheim/著 李長俊/譯,1982《藝術與視覺心理學》,台北:雄獅
諾伯舒茲/著,施植明/譯,《場所精神:邁向建築現象學》台北︰田園
拉普普Amos Rapoport/著,施植明/譯,1996《建築環境的意義 : 非言語的交流途徑》台北:田園城市


設計與構成/
Paul Klee/著 周超群/譯,1999《保羅・克利教學手記》,台北:藝術家
Johannes Itten/著 蔡毓芬/譯,2001《Gestaltungs-und Formenlehre格式與造形原理》,台北:地景
康丁斯基/著 吳瑪悧/譯,2000《點線面》,台北:藝術家
今井省吾/著 沙興亞/譯,1994《錯視圖形》,台北:遠流出版
朝倉直巳/著 呂清夫/譯,1993《藝術・設計的平面構成》,台北:北星
王建柱/著 林磐聳/編,2003《包浩斯》,台北:藝風堂
呂富珣/著,1996《蘇俄前衛建築》,台北:田園城市
杜瑞澤/著,2004《生活型態設計》,台北:亞太
胡佑宗/等著,2002《包浩斯的繼承與批判--烏爾姆造型學院》,台北:亞太
蔣勳/著,2001《魔幻・達利》,台北:時報
C.Wallschlaeger&C.Busic-Snyder/著 張建成 呂靜修/譯,1996《設計基礎》,台北:六合
J.Stein/Edited  W.Jabs&B.Gilbert/Translated,1986《BAUHAUS》,The MIT Press


構築與相關理論/
褚瑞基/著,2001《建築與「科技」論文集》,台北:田園城市
Jean Baudrillard&Jean Nouvel/著 林宜萱/等譯,2004《獨特物件建築與哲學的對話》,台北:田園城市
拉普普Amos Rapoport/著,張玫玫/譯,1979《住屋、形式與文化》,台中︰境與象
維楚菲厄斯/著,林建業/譯,1998《建築十書》台北:洪葉文化


其  他/
吳欣隆/著,1997〈短篇書評:慾望之圖〉《城市與設計學報》
王志弘/著,1999《減速慢行》,台北:田園城市
Leon Whiteson /等著,2002《建築新紀元Architecture for the New Millennium
》,台北:田園城市
Richard C.Leven/著,1996〈隱喻的建築學〉《Morphosis》,台北:聖文書局
Bruno Zevi/著 張似贊/譯,1994《建築空間論》,台北:博遠出版
Alicia Imperiale/著 邱信賢/譯,2002《建築新表面:數位化建築的表面張力》,台北:旭營文化
Tschumi and Berman/ Edited,2003《Index Architecture》,London,England:The MIT Press
Mark Anderson&Peter Anderson,2000《Architecture and Construction》,New York:Princeton Architectureal Press
http://ceiba.ntu.edu.tw/course/a6b70d/index.htm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紙本論文於授權書繳交後1年公開
同意電子論文全文授權校園內公開
校內電子論文於授權書繳交後1年公開
校外
同意授權
校外電子論文於授權書繳交後1年公開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