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2706200509531900
DOI 10.6846/TKU.2005.00627
論文名稱(中文) 「和平崛起論」暨中國崛起政治經濟意涵
論文名稱(英文) China's “Peaceful Rise”and Its Political & Economic Implications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中國大陸研究所碩士班
系所名稱(英文) Graduate Institute of China Studies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93
學期 2
出版年 94
研究生(中文) 張冠傑
研究生(英文) Kuan-Chieh Chang
學號 692240277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05-05-27
論文頁數 166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蘇起
委員 - 吳漢
委員 - 周陽山
關鍵字(中) 和平崛起論
中國崛起
中國威脅論
中國戰略
中國政治
中國經濟
關鍵字(英) China Rise
Peaceful Rise
China Strategy
China Politics
China Economy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兩岸關係政冷經熱,中國藉由日益上昇的國際影響力不斷干擾我國在國際上的活動空間,從政治到經濟、社會、文化領域,都可以發現中國與台灣在國際場合上彼此競爭的緊張局面,而台灣經常屈居於弱勢的不利位置,其主要原因與中國國力崛起的現況有著絕對的關聯性。
台灣在全球化時代要如何因應中國崛起的現實狀況是目前我國應該要嚴肅面對的課題。故本論文欲研究全球化時代下,我國應該如何在中國崛起並且刻意在國際舞台邊緣化台灣的逆境下,洞悉中國國力的虛實,避實擊虛。
本論文的研究途徑以現實主義為核心的國際體系理論作為運用相關資料的參考標準。本文的研究架構是先探討「中國崛起」的概念及發展過程,接續分析外界對中國崛起的反應,包括對「中國威脅論」的輿論反應及中國的「和平崛起論」戰略,接續分析中國經濟崛起的現況,以及中國國際地位在國際政治中崛起的現況,最後在結論中將「和平崛起論」與中國崛起的現實作為做一個比較分析得出結論。
本論文研究的時間範圍,除了1979年至2001年的背景敘述外,中國國際政治外交崛起的分析內容主要設定從2002年11月中共十六大召開後,至目前2005年為止。中國經濟崛起的分析內容主要設定從2001年11月中國以「開發中國家」的身份加入世界貿易組織開始,至目前2005年為止。

中國「和平崛起」論述是中國的新大戰略,此戰略的目標是達成「不戰而主東亞」。中國計劃運用經濟國力來加深對亞洲鄰國的影響力,孤立台灣以謀求吸收台灣。用經濟國力輔以文化國力來抵銷美國在西太平洋的影響力,並且中國企圖在未來的東亞地區扮演更具有領導決策權力的強國。
北京一向堅持所謂的「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儘管近年來在經濟上獲得顯著成功,但中共領導人應認知到任何有組織的社會都會面臨到合法性的危機,這樣的認知是邁向政治多元主義的第一步。中國在未來成功轉型為市場經濟之後,中國共產黨將不再永遠是惟一的選擇。維繫經濟成長已經成為延續中共一黨專政的關鍵問題,市場經濟管理的錯誤可能帶來政治上的強烈動盪,權力與責任的下放將受到現實所迫而加速進行。經濟私有化與合理化會促使中共不得已弱化其在許多決策過程中的寡頭權力。中國政府如果不願意在政治上對世界自由民主潮流開放,將不可能達到其在二十一世紀「中國和平崛起」的戰略規劃。
中共領導階層想以和平崛起論來消弭中國威脅論,近年來陸續以斡旋區域爭端的姿態活躍於國際舞台,此舉有利於執政者發展國內經濟與解決國內問題,對中國整體國力增強頗有助益。中共將「祖國統一」訂為本世紀三大任務之一(另外兩項為現代化建設、世界和平共同發展)。未來中共對台政策著重在「反獨」,將持續塑造國際反台獨氛圍,繞道華府牽制台北。並且強化「三通」攻勢,以民間力量拉近我國在政治上日漸增加之疏離感。是故台灣面對中國大戰略的步步進逼,來自國內外的壓力將會持續增加,期待朝野官民不分黨派捐棄成見,共商對策。
英文摘要
The Cross-Strait relations are tense politically but close in the economic aspect. With its increasing international influence, China denies Taiwan any room in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The competition between the two sides is easy to detect in political, economic, social and cultural affairs. Taiwan, however, is often in a less favorable situation, which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rise of China. 

How Taiwan should deal with the rise of China in the era of globalization is a significant issue for Taiwan. This paper discusses how Taiwan, being politically marginalized in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by the rising China, can attain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China’s expanding power and take advantage of the situation.

    I conduct my research on the basis of the Theory of International System from a political realistic perspective. This paper starts with the exploration of the concept of “the Rise of China” and its development. Then I analyze the outer world’s response to the rise of China, including its reaction to “the theory of the threat from China.” What follows is my analysis of China’s “Theory of Peaceful Rise.” Later I explore China’s economic and political growth. Finally I draw the conclusion from a comparison of the acclaimed “the theory of peaceful rise” and the reality. 




There are specific time frames for the discussion on different issues. The historical review spans from 1979 to 2001. The analysis of China’s political and diplomatic prosperity ranges from November, 2000, right after the 16th congress of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to the present (2005). The critique of China’s booming economy begins with China’s entering WTO as a developing country in November, 2001, and ends in 2005.

The “theory of peaceful rise” is China’s new international strategy, which aims at controlling East Asia by peace. Using its economic power, China plans to enhance its influence over the neighboring Asian countries, so as to isolate Taiwan and eventually make it surrender. Besides, China intends to counteract the influence of the United States in West Pacific with its economic as well as cultural power and thus take a leading role in East Asia in the future. 

Beijing has insisted on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However, despite the fact that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has led the nation to recent economic success, the party leaders must realize that there is a crisis of legitimacy in every organized society. This realization is the first step toward political diversity. After China transforms into market economy,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will no longer be “the only (political) choice.” The continuity of the communist dictatorship will depend on the maintenance of economic growth. Mistakes in economic policies may result in political turbulence, and therefore the economic problems will accelerate the process for the party to give up its political power and responsibility. Privatization and rationalization in economy will diminish the communist party’s dictatorship in decision-making. The party will not be able to fulfill the purpose of the strategic “peaceful rise”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 if it resists the global trend toward democracy. 

The communist leaders intend to replace “the theory of the threat from China” with “the theory of peaceful rise.” China has been handling regional disputes in East Asia with an attempt to establish its leadership, which will benefit its domestic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solve internal conflicts. It will contribute to the national power of China. China has made Chinese Unification one of the three goals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the other two are economic modernization/construction and peaceful global development). China will possibly prioritize opposing Taiwan Independence in its Taiwan policies with two strategies: first, China will continue to build an unfriendly environment for Taiwan Independence by resorting to Washington’s influence over Taipei; second, China will employ the Three Links strategy and reinforce the unofficial relationship across the straits in order to prevent Taiwan from gaining independence. Consequently, Taiwan will feel the increasing stress from domestic sphere as well as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as a result of China’s pressure. Therefore, it is desired that the Taiwan government and people will figure out a solution despite their partisanship.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途徑、研究方法與研究架構………………………………………3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研究限制 ………………………………………………………7
第四節    文獻評述………………………………………………………………………… 9
第二章	「中國崛起」的概念探討及發展過程………………………………11
第一節	中國在1978年改革開放後的改變……………………………………… 13
第二節	「中國崛起」的現象及其影響…………………………………………… 21
第三節	中國的國家戰略:「中國和平崛起論」………………………… 42 
第三章	中國經濟崛起的現況分析…………………………………………… 57
第一節	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的經濟發展及其影響 ………………… 62
第二節	中國成為世界工廠………………………………………………………………70
第三節	跨國企業赴中國設廠投資與外商直接投資(FDI)增加………77
第四節	世界知名經濟研究機構對中國經濟的評估………………………… 86
第四章	中國國際地位在國際政治中的崛起………………………………93
第一節	十六大以後中國的外交戰略構想及作法………………………………96
第二節	中國在亞洲所主導參與的區域組織之現況…………………………117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33
第一節	研究結論…………………………………………………………………………133
第二節	研究貢獻與建議………………………………………………………………136
參考書目及文獻………………………………………………………………………………………137
附件……………………………………………………………………………………………………………151

圖目錄

圖一    各國電腦、通信及視聽電子產品製造業在美國進口市場佔有率 ……72

圖二    各國電腦、通信及視聽電子產品製造業在日本進口市場佔有率 ……72

圖三    中國主要出口項目比重  ……………………………………………… 73

圖四    全球外商直接投資金額  ……………………………………………… 82

圖五    中國吸收合同外資、實際外資  ……………………………………… 82

圖六    中國實際使用外資金額(1979-2004)  ……………………………… 83

圖七    2004年全球對中國投資前十位國家/地區  ……………………………84



表目錄
表一   台中日三國外匯存底比較表………………………………………………23

表二   中國石油消費量一覽表(1993-2002)……………………………………59

表三   中國大陸對外貿易發展趨勢(1978-2004)………………………………69

表四   中國國內生產總值成長表(2001-2004)………………………………… 71

表五   中國與東協主要五國的主要貿易項目及成長率 ……………………… 76

表六    外商直接投資金額成長表(1979-2004) ……………………………… 83

表七    中國三大經濟區域實際外資數量比較(1998-2003) ………………… 84

表八    中國三大經濟區域合同外資數量比較(1998-2003) ………………… 85

表九    世界經濟論壇(WEF)公佈2004年全球競爭力中國排名  …………88

表十    中國與美國貿易統計表(1991-2004)…………………………………106

表十一  中國與歐盟關係重大事件一覽表(2003-2005)………………………108

表十二  中國對歐盟進出口貿易統計(1994-2002)………………………………109

表十三  中國與法國貿易統計表(1991-2003)………………………………… 109

表十四  中國與德國貿易統計表(1991-2003)………………………………… 110

表十五  中國與英國貿易統計表(1991-2003)………………………………… 110

表十六  中國與俄羅斯貿易佔兩國外貿比例(1999-2004) ……………………113

表十七  中國與俄羅斯貿易統計表(1991-2004)………………………………113

表十八  中國與東協領袖高峰會一覽表(1997-2004)…………………………121

表十九  東協各國產業分析表……………………………………………………  121

表二十  東協國家與中國雙邊貿易額及逆差金額表(1995-2004)…………123
參考文獻
正體中文專書
1.	Andrew Scobell and Larry M. Wortzel,李育慈譯,中共軍力成長(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2004年)
2.	Barry B. Hughes,歐信宏、陳尚懋譯,最新國際政治新論(台北:韋伯出版社,2002年)
3.	Carolyn W. Pumphrey編,郭家琪等譯,中共在亞洲崛起之安全意涵(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2003年)
4.	David Held等,楊雪冬等譯,全球大變革:全球化時代的政治、經濟與文化(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1年)
5.	David Shambaugh,高一中譯,現代化中共軍力:進展、問題與前景(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2004年)
6.	Joe Studwell,齊思賢譯,中國熱(台北:時報文化股份有限公司,2003年)
7.	Jonathan R. Woetzel,齊思賢譯,麥肯錫中國投資報告(台北:時報文化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
8.	Michael E. Brown等,李育慈、黃俊彥譯,中共崛起(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2002年)
9.	Michael Nicholson,袁鶴齡、宋義宏譯,淺說國際關係(台北:韋伯文化,2001年)
10.	Mohan Malik,黃淑芬譯,龍困險灘:九一一之後中共的戰術收穫與戰略損失(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2004年)
11.	Peter L. Berger and Samuel P. Huntington編,王柏鴻譯,杭廷頓&柏格看全球化大趨勢(台北:時報文化股份有限公司,2003年)
12.	Ross Terrill,楊明暐等譯,一中帝國大夢(台北:雅言文化,2004年)
13.	Samuel P. Huntington,黃裕美譯,文明衝突與世界秩序的重建(台北:聯經,2001年)
14.	Stefano Guzzini,鄭又平、黃烈修譯,國際關係與國際政治經濟學(台北:韋伯出版社,2000年)
15.	Steven W. Mosher,李威儀譯,中國─新霸權(台北:立緒文化,2001年)
16.	Zbigniew Brzezinski,林添貴譯,大棋盤(台北:立緒文化,1998年)
17.	Zbigniew Brzezinski,郭希誠譯,美國的抉擇(台北:左岸文化,2004年)
18.	丁樹範編,中國大趨勢:2003-2004(台北:新新聞文化,2004年)
19.	丁樹範編,胡錦濤時代的挑戰(台北:新新聞文化,2002年)
20.	小林熙直,蕭秋梅譯,中國經濟的危機:了解中國經濟發展九大關鍵(台北:經濟新潮社,2003年)
21.	山本秀也,陳寶蓮譯,你了解真正的中國嗎?(台北:先覺出版社,2005年)
22.	中國大陸問題研究所編,中共建政五十年(台北:正中書局,2002年)
23.	天下雜誌社編,競爭中國:金礦,還是錢坑?(台北:天下雜誌,2002年)
24.	木村福成、丸屋豐二郎、石川幸一編,林慧如、李弘元譯,經略中國,布局大亞洲(台北:經濟新潮社,2004年)
25.	王良能,中共崛起的國際戰略環境(台北:唐山出版社,2000年)
26.	王逸舟,國際政治析論(台北:五南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8年)
27.	包宗和、吳玉山主編,爭辯中的兩岸關係理論(台北:五南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
28.	北京青年報社編,國情報告─中國現況藍皮書(台北:達觀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3年)
29.	朱松柏主編,新世紀亞太情勢與區域安全(台北: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2003年)
30.	朱松柏主編,新世紀的中國大陸情勢與東亞(台北: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2004年)
31.	朱浤源主編,撰寫博碩士論文實戰手冊(台北:正中書局,2002年)
32.	行政院大陸委員會編,中國大陸研究基本手冊(台北:行政院大陸委員會,2002年)
33.	何思因主編,中國大陸研究方法與成果(台北: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2003年)
34.	吳安家,中共意識形態的變遷與持續(1949~2003年)(台北:國史館,2004年)
35.	吳秀玲、陳建勳,中國大陸與東南亞雙邊直接投資與經貿關係研析──對台灣之啟示(台北:財團法人中華經濟研究院,2002年)
36.	吳國光,自由的民族與民族的自由(台北:大屯出版社,2002年)
37.	宋國誠主編,21世紀中國─全球化與中國之發展(台北: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2002年)
38.	宋國誠主編,21世紀中國外(卷一)─西部大開發(台北: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2002年)
39.	投資中國信息網編,投資中國:2005年大陸經濟趨勢報告(台北:投資中國信息網,2005年)
40.	李西成,中國大陸金融市場發展近況的研究(台北:財團法人兩岸交流遠景基金會,2002年)
41.	李明軒、陳雅慧、盧志芳等,WTO與兩岸競合(台北:天下雜誌,2001年)
42.	李英明,中國:向鄧後時代轉折(台北:生智出版社,1999年)
43.	李英明主編,亞太綜合安全年報2002─2003(台北:財團法人兩岸交流遠景基金會,2003年)
44.	李潔明、唐思編,張同瑩等譯,台灣有沒有明天?台海危機美中台關係揭密(台北:先覺出版社,1999年)
45.	阮銘,鄧小平帝國(台北:時報文化,1992年)
46.	林中斌,以智取勝(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2004年)
47.	林中斌,核霸:透視跨世紀中共戰略武力(台北:學生書局,1999年)
48.	林佳龍主編,未來中國:退化的極權主義(台北:時報文化,2004年)
49.	林碧炤,國際政治與外交政策(台北:五南出版社,2002年)
50.	林毅夫、蔡昉、李周,中國國有企業改革(台北:聯經,2000年)
51.	林毅夫、蔡昉、李周,中國經濟改革與發展(台北:聯經,2000年)
52.	邱稔壤主編,國際反恐與亞太情勢(台北: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2004年)
53.	施哲雄等,發現當代中國(台北:揚智文化,2003年)
54.	美國國防大學國家戰略研究所編,高一中譯,中共崛起構成的挑戰:亞洲觀點(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館,2001年)
55.	胡元梓、薛曉源主編,全球化與中國(台北:創世文化出版社,2001年)
56.	孫治本,全球化與民族國家:挑戰與回應(台北:巨流出版社,2001年)
57.	孫國祥,亞太綜合安全年報2003-2004(台北:財團法人兩岸交流遠景基金會,2004年)
58.	耿慶武,中國區域經濟發展(台北:聯經,2001年)
59.	袁易、嚴震生、彭慧鸞編,中國崛起之再省思:現實與認知(台北: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2004年)
60.	財團法人群策會編,320後的威脅與挑戰(台北:財團法人群策會,2004年)
61.	財團法人群策會編,兩岸交流與國家安全(台北:財團法人群策會,2003年)
62.	高長,大陸經改與兩岸經貿關係(台北:五南出版社,2000年)
63.	商業周刊編輯部,金磚四國關鍵報告(台北:商智文化,2005年)
64.	張五岳主編,中國大陸研究(台北:新文京出版社,2003年)
65.	張亞中,全球化與兩岸統合(台北:聯經出版社,2003年)
66.	張亞中、孫國祥著,美國的中國政策:圍堵、交往、戰略夥伴(台北:生智出版社,1999年)
67.	張登及,建構中國─不確定世界中的大國定位與大國外交(台北:揚智文化,2003年)
68.	許光泰主編,世貿組織與兩岸發展(台北: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2003年)
69.	許志嘉,當代中共外交政策與中美關係(台北:生智出版社,2004年)
70.	陳重成、舒中興,崛起與蛻變中的中國─入世後的機遇與挑戰(台北:財團法人兩岸交流遠景基金會,2004年)
71.	陳啟懋編著,中國對外關係(台北:中華歐亞教育基金會,2000年)
72.	陳儔美主編,新世紀的中國(台北: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2002年)
73.	陳儔美主編,轉換期的東亞與台日中關係─三十年的分析與展望(台北: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2003年)
74.	章家敦,中國即將崩潰(台北:雅言文化股份有限公司,2002年)
75.	喬良、王湘穗,超限戰(台北:左岸文化,2004年)
76.	童振源,全球化下的兩岸經濟關係(台北:生智出版社,2003年)
77.	黑田篤郎,宋昭儀、李弘元譯,中國製造:揭開「世界工廠」的真相(台北:經濟新潮社,2002年)
78.	經濟部研發會編,大陸經濟情勢評估(2003) (台北:經濟部,2004年)
79.	裴敏欣主編,中南海的選擇(台北:八方文化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
80.	趙全勝,解讀中國外交政策(台北:月旦出版社,1999年)
81.	蔡政文,當前國際關係理論發展及其評估(台北:蔡政文,2000年)
82.	蔡學儀,兩岸經貿之政治經濟分析(台北:新文京開發,2003年)
83.	藍普敦(David Lampton),同床異夢(香港:中文大學,2003年)
84.	魏艾主編,中國大陸經濟發展與市場轉型(台北:揚智文化股份有限公司,2003年)
85.	邊裕淵,大陸經濟國際化程度之研究(台北:財團法人兩岸交流遠景基金會,2002年)
86.	關志雄等,童振源主編,人民幣匯率:經濟與戰略分析(台北:財團法人兩岸交流遠景基金會,2004年)
87.	蘇起,危險邊緣(台北:天下遠見出版社,2004年)
88.	蘇嘉宏,中國的自許與美國的期待:美國晚近的美中關係研究之取向(台北,五南文化,1998年)

正體中文期刊
1.	丁永康,「2004年是中共的歐洲年:分析總理溫家寶訪歐洲五國」,展望與探索,第二卷第六期(2004)
2.	丁樹範,「美國調整全球軍事部署之意涵」,展望與探索,第二卷第九期(2004)
3.	王崑義,「和平崛起:轉型中的中國國際戰略與對台戰略思考」,全球政治評論,第九期(2005)
4.	民主進步黨中國事務部,兩岸情勢週報(2003-2005)
5.	朱新民、譚偉恩,「中國開放改革之政策評析:經濟、政治的改善與外交政策的調整及挑戰」,東亞研究,第三十六卷第一期(2005)
6.	宋鎮照,「2004年博鰲亞洲論壇年會之政治與經濟評析」,展望與探索,第二卷第五期(2004)
7.	李和,「中國大陸的改革路徑與意涵」,中國大陸研究,第四十七卷第四期(2004)
8.	李和濬,「探討中共霸權新主張及其策略」,中共研究,第三十八卷第七期(2004)
9.	李登科,「美國對華政策新趨勢」,展望與探索,第二卷第十一期(2004)
10.	季偉伕,馮大慶譯,「『中』俄邊界問題解決及顯示意涵」,中共研究,第三十九卷第一期(2005)
11.	彼薩列夫,「探討中俄關係發展」,中共研究,第三十八卷第十二期(2004),頁100。
12.	邱玄坤,「中共對冷戰後美日安全關係的認知與新安全觀的形成」,東亞研究,第三十五卷第二期(2004)
13.	姚祖德,「中共對當前亞太安全戰略之評估」,中共研究,第三十八卷第六期(2004)
14.	孫國祥,「東亞區域整合之演進與願景:經貿、金融與安全面向的探討」,遠景基金會季刊,第六卷第一期(2005)
15.	孫紹正,「中共和平崛起論之研析」,展望與探索,第二卷第九期(2004)
16.	馬凱,「中國大陸宏觀調控之前因與後果」,展望與探索,第二卷第六期(2004)
17.	高長、吳瑟致,「大陸實施宏觀調控政策的效果與展望」,展望與探索,第二卷第十期(2004)
18.	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一中帝國大夢』討論會」,中國大陸研究,第四十七卷第二期(2004)
19.	張弘遠,「2004年中國大陸經濟的回顧與展望」,展望與探索,第三卷第一期(2005)
20.	張克華,「中國崛起挑選美國政策與地位」,中共研究,第三十九卷第一期(2005)
21.	張蜀誠,「中共推動博鰲亞洲論壇的政治經濟意涵」,展望與探索,第三卷第二期(2005)
22.	探討中俄關係發展論壇,中共研究,第三十八卷第十二期(2004)
23.	陳昱安,「中共對外經貿發展及其面臨形勢」,中共研究,第三十八卷第六期(2004)
24.	陳德昇,「2005年大陸經濟政策與取向」,展望與探索,第二卷第十二期(2004)
25.	黃智聰、高安邦、余姿瑩,「外來投資在中國大陸各地區分佈不均度之分析」,中國大陸研究,第四十七卷第二期(2004)
26.	楊仕樂,「中國威脅?經濟互賴與中國大陸的武力使用」,東亞研究,第三十五卷第二期(2004)
27.	楊帆,「胡溫提出『和平崛起』外交新思維」,中共研究,第三十八卷第五期(2004)
28.	廖文義,「析論新世紀中共安全戰略之建構」,展望與探索,第一卷第二期(2003)
29.	蔡東杰,「當前東亞霸權結構的變遷發展分析」,全球政治評論,第九期(2005)
30.	蔡學儀,「全球化與兩岸經濟發展」,展望與探索,第三卷第一期(2005)
31.	魯維廉,「中共經濟安全之探討」,共黨問題研究,27卷10期(2001)
32.	顏萬進,「未來十年亞太地區潛在衝突之研究」,展望與探索,第二卷第十二期(2004)
33.	羅勝雄,「美俄中共在中亞地區之權力競逐」,中共研究,第三十八卷第九期(2004)

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1.	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主辦,2003,「中美關係專題研究:2001-2002」研討會論文集,台北。
2.	中華歐亞基金會主辦,2004,台日論壇論文集,台北。
3.	中華歐亞基金會主辦,2004,亞太發展論壇論文集,台北。
4.	中華歐亞基金會主辦,2004,和平論壇,台北。
5.	中華歐亞基金會主辦,2004,總統大選後之台美中三邊關係展望研討會論文集,台北。
6.	台綜院、陸委會主辦,2004,大選後兩岸經貿事務研討會論文集,台北。
7.	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主辦,2003,中國崛起之再省思:現實與認知研討會論文集,台北。
8.	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主辦,2004,二十一世紀的東亞國際新秩序對台美中關係之意涵研討會論文集,台北。
9.	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主辦,2004,中國區域經濟發展與兩岸經貿互動學術研討會會議論文,台北。
10.	淡江大學國際研究學院、上海國際問題研究所主辦,2004,「『世界新格局與兩岸關係』全球化時代的形勢與機遇」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
11.	臺灣大學政治學系主辦,2005年,「中國如何融入世界經濟全面提高國際競爭力」許遠東先生紀念講座,台北。
12.	臺灣大學政治學系主辦,2005年,「中國崛起:歷史軌跡與大戰略」許遠東先生紀念講座,台北。

學位論文
1.	艾約銘,「中共國防現代化對亞太區域安全影響之研究」(台北: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7年)
2.	阮忠孝,「從地緣政治看中共對東協的外交政策」(台北: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年)
3.	周睦謹,「中共『大國外交』研究(1989-2000)」(台北: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
4.	張義民,「21世紀支撐中國崛起的雄雞發展戰略模式」(中國河南:河南大學馬克思主義理論與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
5.	許博彰,「全球化時代中國經濟安全戰略發展研究」(台北: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年)
6.	曾昭鑫,「全球化與中共加入WTO政策」(台北: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年)
7.	黃馨瑩,「『中國大陸─東協自由貿易區』之經貿關係研究」(台北: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
8.	龍小麟,「中國大陸總體經濟對其建軍速度影響之研究」(台北: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年)
9.	羅慶生,「全球化時代中共的軍事戰略」(台北: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


簡體中文專書
1.	21世紀經濟報導,中國共識(上海:文匯出版社,2005年)
2.	Daniel Burstein and Arne J. de Keijzer,孫英春、丁力、徐藍、韓莉、俞文虹譯,巨龍:商業、經濟和全球秩序中的中國未來(北京:東方出版社,1998年)
3.	John J. Mearsheimer,大國政治的悲劇(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
4.	Machiavelli N.,張志偉等譯,君主論(西安:陜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
5.	Nicholas R. Lardy,隆國強等譯,中國融入全球經濟(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2年)
6.	Samuel P. Huntington,程克雄譯,我們是誰:美國國家特性面臨的挑戰(北京:新華出版社,2005年)
7.	丁一凡,經濟全球化與中國面臨的挑戰(北京:中國發展出版社,1998年)
8.	丁學東主編,世界貿易組織與農業政策(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4年)
9.	上海財經大學區域經濟研究中心編,2003中國區域經濟發展報告─國內及國際(上海: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2003年)
10.	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編,改革開放20年重大決策述要(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1999年)
11.	中共中央關於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輔導讀本編寫組編,中共中央關於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輔導讀本(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年)
12.	中共中央黨校,關於「走出去」的思考(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年)
13.	中共中央黨校國際戰略研究所編,中國和平崛起新道路(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2004年)
14.	中國人民外交學會編,世界政要和名人談21世紀的中國與世界(北京:商務印書館,2002年)
15.	中國世界經濟學會編,世界經濟與中國2001年(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年)
16.	中國世界經濟學會編,世界經濟與中國2002年(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年)
17.	中國世界經濟學會編,世界經濟與中國2003年(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
18.	中國社會科學科學院研究會編,全球化下的中國與日本:海內外學者的多元思考(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3年)
19.	中國政策科學研究會、國家安全政策委員會,中國的經濟安全與發展──第二屆中國國家安全論壇文集(北京:時事出版社,2004年)
20.	中國國務院研究室編,中國加入WTO:機遇、挑戰、對策(北京:中國言實出版社,2002年)
21.	中國國際經濟關係學會編,經濟全球化大潮與中國對策(北京:時事出版社,2001年)
22.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所,美國思想庫及其對華傾向(北京:時事出版社,2003年)
23.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所全球化研究中心編譯,全球化:時代的標示──國外著名學者、政要論全球化(北京:時事出版社,2003年)
24.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國際戰略與安全形勢評估2003/2004(北京:時事出版社,2004年)
25.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政策研究室編,中國外交──2004年(北京:世界知識出版,2004年)
26.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編,2004中國發展報告(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04年)
27.	王光偉主撰,中國金融體制改革焦點問題研究(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3年)
28.	王志樂主編,2004跨國公司在中國報告(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2004年)
29.	王志樂主編,2005跨國公司在中國報告(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2005年)
30.	王逸舟,全球政治與中國外交:探尋新的視角與解釋(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04年)
31.	王逸舟主編,全球化時代的國際安全(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
32.	王德華、吳揚主編,龍與象:21世紀中印崛起的比較(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3年)
33.	朱高峰主編,全球化時代的中國製造(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3年)
34.	朱聽昌,中國周邊安全環境與安全戰略(北京:時事出版社,2002年)
35.	江西元、夏立平,中國和平崛起(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年)
36.	吳敬璉,當代中國經濟改革(上海:上海遠東出版社,2004年)
37.	李而炳主編,21世紀前期中國對外戰略的選擇(北京,時事出版社,2004年)
38.	李惠斌主編,全球化:中國道路(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3年)
39.	李黑虎、潘新平,經濟全球化對中國的挑戰(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1年)
40.	李慎明、王逸舟主編,2004年:全球政治與安全報告(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4年)
41.	沃爾特‧拉塞爾‧米德,曹化銀譯,美國外交政策及其如何影響了世界(北京:中信出版社,2004年)
42.	周光召主編,中國可持續發展戰略(北京:西苑出版社,2003年)
43.	周榮耀主編,911後的大國戰略關係(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年)
44.	岳希明、張曙光、許憲春編,中國經濟增長速度:研究與爭論(北京:中信出版社,2005年)
45.	房寧,新帝國主義時代與中國戰略(北京:北京出版社,2003年)
46.	房寧等,全球化陰影下的中國之路(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9年)
47.	門洪華,構建中國大戰略的框架:國家實力、戰略觀念與國際制度(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
48.	紀寶成等主編,中國人民大學中國經濟發展研究報告2004:重要戰略機遇期的中國經濟結構調整(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年)
49.	胡涵均,WTO與中國對外貿易(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4年)
50.	胡鞍鋼,中國走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年)
51.	胡鞍鋼主編,中國大戰略(杭州:杭州人民出版社,2003年)
52.	胡鞍鋼主編,全球化挑戰中國(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年)
53.	范恒山主編,世界貿易組織與政府管理(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4年)
54.	倪世雄、王義桅主編,中美國家利益比較(北京:時事出版社,2004年)
55.	唐賢興等主編,大國外交─理論、決策、挑戰(北京:時事出版社,2003年)
56.	孫哲,崛起與擴張:美國政治與中美關係(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年)
57.	柴海濤主編,世界貿易組織與外貿政策(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4年)
58.	耿協峰,新地區主義與亞太地區結構變動(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年)
59.	馬來西亞中國經濟貿易總商會編,東盟中國:營造全球最大自由貿易區(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03年)
60.	馬洪等編,中國發展研究─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報告選(北京:中國發展出版社,2004年)
61.	國家統計局,中國統計摘要──2004(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04年)
62.	張幼文、徐明棋等,強國經濟──中國和平崛起的戰略與道路(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
63.	張琦,中國利用外資的新戰略(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3年)
64.	張毓詩編,世紀之交的國際關係(北京:時事出版社,2002年)
65.	張漢林,經濟全球化世貿組織與中國(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年)
66.	張漢林主編,中國入世兩周年評估報告(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年)
67.	張蘊嶺主編,世界區域化的發展與模式(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04年)
68.	張蘊嶺主編,未來10-15年中國在亞太地區面臨的國際環境(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年)
69.	曹和平主編,新世紀亞洲經濟合作:中國地位與影響(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年)
70.	陳立等編,中國國家戰略問題報告(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2年)
71.	陳向陽,中國睦鄰外交:思想、實踐、前瞻(北京:時事出版社,2003年)
72.	陳佩堯、夏立平主編,新世紀機遇與中國國際戰略(北京:時事出版社,2004年)
73.	陳春潔、李小東,中國入世問題報告(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2年)
74.	陳峰君,當代亞太政治與經濟析論(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年)
75.	陳喬之主編,東亞區域經濟合作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2年)
76.	陳潔華,21世紀中國外交戰略(北京:時事出版社,2001年)
77.	陸鋼、郭學堂,中國威脅誰?─解讀「中國威脅論」(上海:學林出版社,2004年)
78.	彭澎,和平崛起論─中國重塑大國之路(廣東:廣東人民出版社,2005年)
79.	景體華主編,中國區域經濟發展報告(2003~2004)(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4年)
80.	程超澤,中國經濟:崩潰還是成長(江蘇:文藝出版社,2002年)
81.	程超澤,中國經濟:增長的極限(江蘇:文藝出版社,2002年)
82.	程超澤,世紀之爭:中國,一個經濟大國的崛起(北京:新華出版社,1998
83.	黃仁偉,中國崛起的時間和空間(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2年)
84.	黃永東等著,WTO與政府創新(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年)
85.	黃泰岩、楊萬東主編,中國經濟熱點前沿(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4年)
86.	傳夢孜主編,亞太戰略場(北京:時事出版社,2002年)
87.	楚樹龍,冷戰後中美關係的走向(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1年)
88.	楚樹龍、耿秦主編,世界、美國和中國──新世紀國際關係和國際戰略理論探索(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3年)
89.	楊成緒、過家鼎主編,共商合作共享商機:2010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04年)
90.	經濟觀察報,2004年的中國──崛起的中國與世界(北京:中信出版社,2004年)
91.	葉自成,中國大戰略─中國成為世界大國的主要問題及戰略選擇(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年)
92.	詹姆士‧多爾蒂、小羅伯特‧普法爾茨格拉夫,閻學通等譯,爭論中的國際關係理論(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03年)
93.	詹姆斯‧林賽、邊克爾‧奧漢隆,王春生等譯,美國之盾(北京:新華出版社,2004年)
94.	廖耀良,中國崛起的國際環境(廣東:廣東人民出版社,2000年)
95.	劉杰,機制化生存─中國和平崛起的戰略選擇(北京:時事出版社,2004年)
96.	劉國光、王洛林、李京文主編,2005年:中國經濟形勢分析與預測(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4年)
97.	劉國光、王洛林、李京文主編,中國經濟前景分析:2004年春季報告(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品,2004年)
98.	潘相陳,最高決策:1989之後共和國重大方略(北京:中共中央黨史出版社,2004年)
99.	蔡昉、林毅夫,中國經濟(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4年)
100.	談蕭,中國「走出去」發展戰略(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年)
101.	鄭紅亮等編,中國經濟大論戰(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4年)
102.	閻學通,中國崛起:國際環境評估(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8年)
103.	閻學通、王在邦、李忠誠、侯若石,中國崛起──國際環境評估(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8年)
104.	環球企業家雜誌社,共享(北京:中信出版社,2005年)
105.	薛君度、周榮耀主編,面向21世紀的中歐關係(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0年)
106.	顏聲毅,當代中國外交(上海:復旦大學,2004年)
107.	龐中英,中國與亞洲─觀察、研究、評論(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4年)
108.	龐中英主編,全球化、反全球化與中國(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
109.	蘇格,美國對華政策與台灣問題(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1998年)


簡體中文期刊
1.	「不容錯失的戰略機遇」,瞭望周刊,(2002)
2.	阮宗澤,「中國和平崛起發展道路的理論討論」,國際問題研究,第4期(2004)
3.	徐堅,「和平崛起是中國的戰略選擇」,國際問題研究,第2期(2004)
4.	張沱生,「探討中的中國『和平崛起』理論」,中國評論(2004)
5.	新華通訊社,「十六大特別報導」,瞭望新聞周刊,第46期(2002)
6.	楊文靜,「大國崛起理論探討」,現代國際關係,第6期(2004)
7.	楊帆,「新時期中國國家安全的基本原則」,戰略與管理,(2004)
8.	閻學通,「和平崛起與保障和平-簡論中國崛起的戰略與策略」,國際問題研究,第3期(2004)
9.	龔向前,「國際爭端解決機制與『和平崛起』」,戰略與管理,(2004)

英文期刊
1.	Foreign Affairs

報紙
1.	人民日報(北京)
2.	中國時報(台北)
3.	自由時報(台北)
4.	新華日報(北京)
5.	解放軍報(北京)
6.	聯合報(台北)
7.	蘋果日報(台北)

網路資源
1.	人民網,http://www.people.com.cn/
2.	中央社,http://www.cna.com.tw/
3.	中國政治學網,http://www.cp.org.cn/2233/Special_News.asp?SpecialID=33
4.	中國商務部網站,http://www.mofcom.gov.cn
5.	中國國家統計局,http://www.stats.gov.cn
6.	中新網,http://www.chinanews.com
7.	多維新聞網,http://www5.chinesenewsnet.com/
8.	和平崛起之路,http://www.china.com.cn/chinese/zhuanti/hp/530363.htm
9.	和平論壇,http://www.peaceforum.org.tw/onweb.jsp?webno=3333333303
10.	南方網-理想中的和平崛起,http://www.southcn.com/nflr/llzhuanti/hpjq/
11.	新浪網新聞-中國和平崛起,http://www.peaceforum.org.tw/onweb.jsp?webno=3333333303
12.	新華網,http://www.xinhua.org/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校內紙本論文延後至2006-03-27公開
同意電子論文全文授權校園內公開
校內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校外
同意授權
校外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