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2705201823394300
DOI 10.6846/TKU.2018.00860
論文名稱(中文) 不同形式之物理虛擬實驗對偏遠地區國中生學習成效與科學態度之影響
論文名稱(英文) The Impact of Various Forms of Virtual Reality Experiments in Physics on Learning Effects and Attitudes Toward Science of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Remote Areas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教育科技學系數位學習碩士在職專班
系所名稱(英文) E-Learning Executive Master's Program in Educational Technology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106
學期 2
出版年 107
研究生(中文) 林浩然
研究生(英文) Hao-Ran Lin
學號 705740123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18-05-28
論文頁數 110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徐新逸(hyshyu@mail.tku.edu.tw)
委員 - 李世忠(scleeet@gmail.com)
委員 - 周雲虎(chouyuhur@gmail.com)
關鍵字(中) 虛擬實驗
偏遠地區
科學教育
學習成效
關鍵字(英) virtual reality experiments
remote areas
science educational
learning effects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本研究旨在談討不同形式之物理虛擬實驗對偏遠地區國中生學習成效與科學態度之影響。本研究採準實驗設計,以新北市偏遠地區某國中九年級為研究對象,一班為採用桌上型物理虛擬實驗教學、另一班則採用沉浸式物理虛擬實驗教學。研究方法主要是以「量化」研究為主,以「槓桿原理成就測驗」與「科學態度量表」為研究工具,配合國民中學理化科九年級上學期「槓桿原理」為主題,來進行研究。
所有研究對象於教學活動前,先以「槓桿原理成就測驗」與「科學態度量表」前測試題施測,待兩組的教學活動完成後,再進行後測。根據學生前、後測資料,以「成對樣本t檢定」、「共變數分析」分析處理後,比較兩班在科學態度、學習成效上是否達顯著差異。根據研究的結果提出下列的三點結論:
一、兩種物理虛擬實驗對提升「科學態度」,在統計上皆有顯著性正向之效。
  且,對學生「學習自然科學的信心」、「自然科學有用性」、「自然科學探究 
  動機」、「對自然科學探究的態度」四個面向皆具有顯著性的正面影響。
二、兩種物理虛擬實驗對提升「學習成效」,皆有達到統計上的進步水準。
三、兩種物理虛擬實驗在「科學態度」與「學習成效」之間,於統計學上皆無  
   達到顯著的差異。
 最後,研究者針對研究結果加以討論分析,並對未來研究提出若干建議,做為未來相關延伸研究的資料參考。
英文摘要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investigate the impact of various forms of virtual reality experiments in physics on learning effects and attitudes toward science of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remote areas.  In this study, quasi-experimental research was adopted, and two classes of 9th graders in remote area in New Taipei City were chosen as participants.  Desktop virtual reality experiement was adopted in one class and the immersion virtual reality experiement was in the other.  A quantitative method was mainly used to collect and analyze data.  Besides, the two experiments were administered in the science class for the 9th graders who were taught the leverage unit.  Finally, the lever principle learning test and questionnaire of science attitudes were administered to the participants.  

Before the experiments, all the participants were given the pre-test of the lever principle learning and the questionnaire of science attitudes.  After the experiments finished, they were given the post-test of the lever principle learning and the questionnaire of science attitudes.  Then, the data was analyzed by Paired t-Test and ANCOVA to examine whether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classes on the attitudes towards science and the learning effectiveness.  The conclusions are as follows: 
1. The two forms of experiments can significantly enhance the students’ attitudes towards science.  Furthermore, they have positive influence on students especially in their confidence to learn science, the practicability of science, the motivation for science, and the attitudes towards science.  
2. The two forms of experiments can improve and enhance the students’ learning effects.
3. There a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forms of experiments on the attitudes towards science and the learning effects.   
Based on the conclusions above, some suggestions were made to the future research.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目 次
目 次	v
表 次	vii
圖 次	ix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5
第三節 名詞釋義	        6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8
第五節 預期貢獻	        10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1
第一節 偏遠地區相關論述與探討	11
第二節 科學態度與學習成效	16
第三節 虛擬實境	        24
第四節 槓桿原理	        32
第三章	研究方法	        37
第一節 研究架構          37
第二節 研究設計與實施方式 38
第三節 研究對象	        42
第四節 研究假設	        43
第五節 研究流程  	44
第六節 研究工具 	46
第七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49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53
第一節 物理虛擬實驗對學生學習成效之影響	53
第二節 物理虛擬實驗對學生科學態度之影響	58
第三節 不同形式的物理虛擬實驗對學生的科學學習與學習成效之影響	65
第四節 回饋單分析	70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75
第一節 結論 	        75
    第二節  建議         77
參考文獻	79
中文部分	79
英文部分	85
附錄一 槓桿原理教學活動教案(沉浸式)	87
附錄二 槓桿原理教學活動教案(桌上型)	91
附錄三 槓桿原理教學活動學習單	95
附錄四 槓桿原理成就測驗卷(前測)	98
附錄五 槓桿原理成就測驗卷(後測)	102
附錄六 操作虛擬實驗之科學態度量表	105
附錄七  物理虛擬實驗教學實錄	108
附錄八  自然科學態度量表使用同意書	110

表 次

表2-1-1 國內科學與城鄉之間實證研究摘要表	14
表2-2-1 國內學者對態度之定義	16
表2-2-2 科學態度之內涵	        18
表2-2-3 對科學的態度測量工具	21
表 2-3-1 虛擬實境與教學有關之文獻	29
表2-4-1 國民中學各版本自然與生活科技教科書於槓桿原理單元一覽表	34
表3-3-1 各班人數分配	        42
表3-7-1  回饋單代碼              49
表3-7-2 待答問題、資料蒐集與統計方法之對應表	50
表4-1-1   桌上型物理虛擬實驗前、後測之描述性統計量表 (成就測驗)54
表4-1-2  桌上型物理虛擬實驗前、後測之成對樣本相關 (成就測驗)  
 54
表4-1-3  桌上型物理虛擬實驗教學前、後測之成對樣本檢定(成就測驗)55
表4-1-4  沉浸式物理虛擬實驗教學前、後測之描述性統計量表(成就測驗)56
表4-1-5  沉浸式物理虛擬實驗前、後測之成對樣本相關(成就測驗)   56
表4-1-6  沉浸式物理虛擬實驗教學前、後測之描述性統計量表(成就測驗)  56
表4-2-1  桌上型物理虛擬實驗教學前、後測之描述性統計量表 (科學態度) 59
表4-2-2  桌上型物理虛擬實驗前、後測之成對樣本相關(科學態度)59
表4-2-3  桌上型物理虛擬實驗教學前、後測之成對樣本檢定(科學態度)59
表4-2-4  沉浸式物理虛擬實驗教學前、後測之描述性統計量表 (科學態度)60
表4-2-5  沉浸式物理虛擬實驗前、後測之成對樣本相關(科學態度)60
表4-2-6  沉浸式物理虛擬實驗教學前、後測之成對樣本檢定(科學態度)61
表4-2-7  桌上型物理虛擬實驗科學態度前、後測四項度之描述性統計量表61
表4-2-8  桌上型物理虛擬實驗科學態度前、後測四項度之成對樣本檢定62
表4-2-9  沉浸式物理虛擬實驗科學態度前、後測四項度之描述性統計量表62
表4-2-10 沉浸式物理虛擬實驗科學態度前、後測四項度之成對樣本檢定63
表4-3-1  桌上型與沉浸式學習成效之迴歸斜率65
表4-3-2  桌上型與沉浸式學習成效之levene’s錯誤共變異等式子檢定66
表4-3-3  桌上型與沉浸式學習成效之共變數分析檢定摘要表66
表4-3-4  桌上型與沉浸式科學態度之迴歸斜率67
表4-3-5  桌上型與沉浸式科學態度之levene’s錯誤共變異等式子檢定68
表4-3-6  桌上型與沉浸式科學態度之共變數分析檢定摘要表68


圖 次

圖2-2-1 Gardner 科學態度關係圖	18
圖2-3-1 虛擬實境的三個要素	24
圖2-3-2 桌上型虛擬實境	25
圖2-3-3 模擬型虛擬實境	26
圖2-3-4 沉浸式虛擬實境	27
圖3-1-1 研究架構圖	37
圖3-2-1 CVLab 教材畫面	38
圖3-2-2 HTC VIVE內容物	39
圖3-2-3  槓桿原理教學活動流程圖  41
圖3-5-1  研究流程圖  44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王克先(1995)。教育心理學。台北:桂冠。
王子華、楊依婷、唐文華、張美玉、林志明(2007)。虛擬實境融入國小自然科教學對不同自然科學習動機學生學習影響之研究。「TANET2007台灣網際網路研討會」發表之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
王麗雲(2014)。基本能力的雙峰現象及因應建議。教育人力與專業發展雙月
    刊,31(1),1-4。
全國法規資料庫,教育基本法,搜尋日期106年6月20日,來源:http://law.moj.gov.tw/LawClass/LawContent.aspx?PCODE=H0020045
吳坤璋、黃台珠、吳裕益(2005)。影響中小學學生科學學習成就的因素之比較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學報,37(2),147-171。
吳慧子、何俊毅(2008)。由PISA2006年之結果綜合分析探討影響學生學習表現之學校因素。載於國立暨南國際大學(主編),2008教育領導與學校經營發展研討會論文集。南投:國立暨南國際大學。
吳清山、林天祐(2009)。教育名詞:偏鄉教育。教育資料與研究,90,177-178。
吳玥臻(2016)。翻轉城鄉讓教育逆轉勝。臺灣教育評論月刊,5(2),29-32。
吳惠花(2016)。談城鄉教育均衡發展。臺灣教育評論月刊,5(2),01-03。
李美枝(1992)。社會心理學。台北:大洋書局。
李蕙伶(2009)。探討高一學生「對論證的態度」和「對科學的態度」對於論證能力和物理學習成就之關係(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
汪瑞芝、廖玲珠(2008)。會計習作課程之學習行為與學習成效,當代會計,9(1),105-130。
何宗晏(2015)。發展國小社會領域虛擬實境導覽系統對學生學習成效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
邱炳勳(2009)。不同教學法融入科學實作課程對國小學生科學態度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
邱鈺婷(2015)。幼保系學生科知識觀及其習態度之關係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南台科技大學,台南市。
邱嘉品(2016)。縮小城鄉教育差距之建議與成功案例。臺灣教育評論月刊,5(2),38-42。
周文忠(2005)。虛擬實境之意義與應用,資訊科學應用期刊,1(1),121-127。
周俊豪(2007)。國中生學習自我效能、對科學的態度及人格特質對學習成效影響之研究:以浮力單元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
林寶山、洪儷瑜(1987)。國中資優學生科學態度之研究。特殊教育研究學刊,3,135-150。
林世娟、何小曼(2002)。國小學童「科學態度」及「對科學的態度」之研究-以植物的生長教學活動為例。國立臺北師範學院學報,15,157-196
林生傳(2007)。教育心理學(三版)。臺北市:五南。
林耿立(2010)。台南地區國中學生數位落差影響因素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立德大學,台南市。
林純雯(2011)。幼兒教保人員科學素養之探究與建議,科學教育研究與發展季刊,62,1-32 。
林功邦(2012)。屏東地區國中生數位落差相關因素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科技大學,屏東。
林妙珊(2016)。城鄉教育差異的原因、現況與影響。臺灣教育評論月刊,5(2),07-09。
洪翊平(2013)。互動式虛擬電子白板融入國小二年級數學之教學成效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朝陽科技大學,台中市。
洪志泓 、徐新逸、周雲虎(2015),虛擬實驗室提升高中靜力平衡實驗課程學習態度之研究。發表於第十九屆全球華人計算機教育應用大會(GCCCE 2015)。臺北:福華國際文教會館,台灣。
侯辰穎(2012)。城鄉差距對國小自然科學教學之影響性研究-以嘉義縣市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華大學,新竹市。
施賀建(2002)。學習風格與方式對學習成效之影響-以互動式與否為基石(未出版碩士論文)。中原大學,桃園縣
科學人雜誌,虛擬與實境的無限延伸,搜尋日期106年7月15日,來源:http://sa.ylib.com/MagArticle.aspx?Unit=featurearticles&id=67
科技部,科學教育白皮書,搜尋日期106年6月3日,來源:https://www.most.gov.tw/sci/ch/list?menu_id=aa20fc35-9772-47b2-b4e2-e39ce049c148
徐新逸、周雲虎(2014)。雲端物理實驗室(CVLAB)。行政院科技部專題研究成果報告-3D虛擬互動實驗室-高中物理實驗篇。 計畫編號: MOST102/103-2511-S-032-008 MY2,未出版。雲端虛擬實驗室(CVLAB)連結網址:http://hyshyu.myds.me/moodle/
徐新逸、周雲虎(2014)。3D 虛擬實驗軟體-單擺實驗 (桌上型VR版)。科技部102-103年專題計畫成果:3D 虛擬實驗室:高中實驗篇MOST103-2511-S-032-001
徐新逸、和周雲虎(2017)。3D 虛擬實驗軟體-單擺實驗 (沉浸VR版)。科技部102-103年專題計畫成果:3D 虛擬實驗室:高中實驗篇MOST106-2511-S-032-001
徐新逸、翁鴻仁(2015),虛擬實驗室對科學迷思概念澄清之先期研究。發表於第十九屆全球華人計算機教育應用大會(GCCCE 2015)。臺北:福華國際文教會館,台灣。
郭宛靈(2010)。家庭資源、科學就業傾向與科學態度對科學素養之影響-以PISA 2006芬蘭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
郭重吉(2014)。南一版國民中學自然與生活科技教師手冊。臺南市:南一書局。
郭冠樟、葉乘豪(2012)。以沉浸理論、網路外部性、計畫行為理論探討體感遊戲機購買意圖之研究。Electronic Commerce Studies,10(2),199-216
陳文典(2006)。科學態度的素養 。載於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編印,自然與生活科技 科學素養的內涵與解析,三版(頁 243 -26 2)。台北:教育部。
陳建勳(1981)。什麼是正確的科學態度。教師之友,22,6-10。
陳麗珠(2006)。從公平性邁向適足性:我國國民教育資源分配政策的現況與展望。教育政策論壇,9(4),101-107。
陳義勳(2010)。國小自然與生活科技教學學習與評量。臺北市:五南。
陳冠霖(2016)。虛擬教具教學對學生學習成效影響之後設分析(未出版碩士論文 )。國立交通大學。新竹市。
陳彥智、徐新逸(2004)。模型式虛擬實境技術於中小學美術教育之應用。視聽教育,45,23-34。
教育部即時新聞,教育部部務會報審議通過偏遠地區學校教育發展條例草案,搜尋日期106年7月01日,來源: http://www.edu.tw/News_Content.aspx?n=9E7AC85F1954DDA8&s=592FBC52C1B7BB00
教育部電子報,解決偏鄉離島地區教師問題、改善偏鄉教育環境,搜尋日期106年7月15日,來源:http://epaper.edu.tw/mobile/faq.aspx?faq_sn=526
張婉玶(2016)。從教育機會均等談城鄉教育均衡發展。臺灣教育評論月刊,5(2),33-37。
張春興(2013)。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重修二版)。台北市:東華出版社。
張裕周(2014)。互動虛擬3D教學對高職學生等角圖學習成效的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科技大學。臺北。
莊嘉坤(1991)。科學態度的評量。國教天地,90,76-86。
莊嘉坤(1997)。科學教育面面觀。屏東市:屏東師院。
莊淑娟(2016)。以「虛擬實驗室」數位教材發展國中「牛頓第二運動定律」課程之設計與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淡江大學。新北市。
許雅雁(2012) 。數位遊戲式輔助教學對八年級學童科學態度和學習動機之影響初探─以「大氣壓力」單元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
曾振富(2001)。利用網路科技輔助國小自然科「教」與「學」之研究:以台北市中正河濱公園自然生態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 )。國立台北師範學院,臺北。
曾憲楨(2014)。「互動式虛擬實驗」融入自然與生活科技學習領域教學對六年級學生學習成效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高苑科技大學,高雄。
傅榮財(2007)。虛擬實境教學對學習成效之影響-以國中自然與生活科技「日、地、月之相對運動及轉動的地球」單元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
黃政傑(1997)。教育評鑑。臺北市:師大學苑。
黃書婕(2017)。比較3D頭盔及平板電腦結合物理虛擬實驗室之使用效能評估(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淡江大學。新北市。
葛樹人(2006)。心理測驗學。臺北市:桂冠。
楊子慶(2016)。數位遊戲式3D虛擬實境在軍事訓練課程課室教學之成效(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科技大學。臺北。
楊國樞(1990)。社會及行為科學研究法。台北市:東華書局。
楊依婷(2007)。探究虛擬實境數位學習環境對國小學童學習成效與學習動機影響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
楊嘉偉(2013) 。區域性數位落差區別分析(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城市科技大學。臺北。
楊朝富(2014)。	虛擬實境在國小學童交通安全行為上之訓練成效(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科技大學。臺北。
廖尉淵(2015)。探究國小五年級學生在動手操作科學活動中對其相關之學習成就及科學態度之成效-以臺北市國小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大學,臺北。
鄭湧涇(1994)。職前與在職生物教師科學態度之研究。師大學報,39,381-407。
鄭湧涇、楊坤原(1998)。國中生對生物學的態度。師大學報:科學教育,43(2),37-54。
甄曉蘭(2007)。偏遠國中教育機會不均等問題與相關教育政策初探。教育研究集刊,53(3),1-35。
劉嘉茹、侯依伶、邱美虹(2009)。探討九年一貫課程實施前後國三學生科學態度變化研究。科學教育學刊,17,409-432。
劉俊宏(2015)。我國新住民學生在PISA 2006、PISA 2009及PISA 2012科學素養表現之分析(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
蔡尚芳(2017)。康軒版國民中學自然與生活科技教師手冊。臺北市:康軒文教事業。
蔡正俐(2012)。女性科技人的故事對五年級學童別角色態度與對科學的態度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
蔡金田(2012)。國民中學教育資源分布情形初探。教育人力與專業發展雙月刊,29(3),25-41。
錡秀貞(2010) 從TIMSS2007分析探討新移民子女的科學素養與科學成就表現-以國小四年級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賴俊甫(2007)。數位遊戲學習系統對不同學習風格學生科態度之影響(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
龍麟如、鄭湧涇(1997)。國小學生對科學的態度與相關變項關係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主辦,中華民國第十三屆科學教育學術研討會短篇論文彙編。
親子天下,翻轉教育,搜尋日期106年7月15日,來源:https://flipedu.parenting.com.tw/article/2960
戴大詠(2016)。穿戴式設備結合物理虛擬實驗室教學軟體之使用性評估-以木尺 
    實驗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淡江大學。新北市。
蘇文茜(2013)。	3D虛擬實境應用於國小低年級防災教育的成效研究。(未出版碩
    士論文)。亞洲大學,台中市。

英文部分
Anderson, L. W. (1990). Attitudes and their measurement. In H. J. Walberg & G.  
   D. Haertel (eds.), The 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Educational Evaluation
(pp.368-334). Perganon Press.
Burdea, G. & Coiffet, P. (1994). Virtual Reality Technology. New York, NY: Wiley-Interscience.
Cain, S. E., & Evans, J. M. (1984). Sciencing: An Involvement Approach to Elementary Science Methods (2nd ed.). Columbus, Ohio: Merrill.
Chou, Y. and Shyu, H. (2017)。Virtual Laboratory of the Magnetic Field due to a  
    Current Element. Paper presented to SITE 2017 -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Teacher Education, Austin, Texas, March 5-9, 2017.
Csikszentmihalyi, M. (1990). Flow The psychology of optimal experience. New York, NY:Harper & Row.
Fraser, B. J. (1977). Selection and validation of attitude scales for curriculum evaluation. Science Education, 61(3), 317-329.
Gardner, P. L. (1975). Attitudes to science: A review. Studies to science education, 2,1-41.
Haladyna, T., & Shaughnessy, J. (1982). Attitude toward science: a quantitative synthesis. Science Education, 66(4), 547-563.
Krathwohl, D., Bloom, B. S. & Masia, B. (1964). A Taxonomy of Educational Objective. Handbook 213: Affective Domain. New York: David Mckay.
Kalawsky, R.S. (1993). The Science of Virtual Reality and Virtual Environments.Workingham, England: Addison- Weslry.
Mayer, R. E. (1991). Thinking, problem solving, cognition (2nd ed.). New York: W. H. Freeman and Company.
Munby, H. (1983). An Investigation into the Measurement of Attitudes in Science Education. Columbus, OH: SMEAC Information Reference Center, The Ohio State University. (ERIC :237347).
Shyu, H., Chou, Y., and Chung, S. (2017). 3D Virtual Laboratory for teaching Physics for 9th Graders. Paper presented to The 2017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and Expo of the Society for Educational Technology in Education. San Antonio, TX: June 25-28, 2017.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紙本論文於授權書繳交後3年公開
同意電子論文全文授權校園內公開
校內電子論文於授權書繳交後3年公開
校外
同意授權
校外電子論文於授權書繳交後3年公開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