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2702201916220500
DOI 10.6846/TKU.2019.00907
論文名稱(中文) 王船山「兩端一致論」與現代「人權」觀念之闡述-以《讀四書大全說》為詮釋
論文名稱(英文) Wang Chuanshan's 「Consistent Theory at Both Ends」and the Explanation of Modern「Human Rights」Concept-An Interpretation of《Reading the Four Books》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中國文學學系博士班
系所名稱(英文) Department of Chinese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107
學期 1
出版年 108
研究生(中文) 高翊軒
研究生(英文) Yi-Shyuan Gao
學號 897010079
學位類別 博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19-01-10
論文頁數 163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曾昭旭
委員 - 袁保新
委員 - 王俊彥
委員 - 殷善培
委員 - 周德良
關鍵字(中) 人權
良知
實踐



兩端而一致
辯證
關鍵字(英) Human rights
Conscience
Practice
Reason
soul
dynamics
Consistent Theory at Both Ends
dialectical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論文總共六章,首先說明研究問題意識以及動機,再來說明各章摘要。
    昔日港台新儒家,牟、唐各擅主智、重德,中華文化花果飄零,反共抗俄,建構儒家知識系統與生命存在的實踐進路。近年,「人權」觀念做為「普世價值」,橫的移植於民主社會的具體實踐,卻淪於權力角力,非我即彼的主奴鬥爭;或有全盤西化論、甚至「去中國化」的政治立場,心靈母土失落,缺乏文化獨特性的崇洋,不知其所以然模擬複製,在實然經濟處境的困局下,陷入內在普遍貧弱、民粹的人心之病,故而何謂儒家「人權」論述,無可迴避。
    再來,<世界人權宣言>,基於「仁」的良知傳統,在中華文化標舉「良心」做為連接人類共有普遍理性的代稱,標舉基本生存權利、免於被奴役、規範政府權限、教育與思想言論、宗教信仰等共有之個體自由;「亞洲價值」卻時有泯除個人自我實現之權利,而訴諸集體主義,堅稱為「人權」的文化特殊性,則必須回應,儒家特有的個體觀,究竟是如何在公民社會進行互動長養的?
    論文試圖使用王船山哲學「兩端一致論」解決問題,或可視為儒家「人權」觀念的現代解方,概述於下:
    首章,研究動機與方法、前人研究資料回顧;
    次章,近、現代人權問題的討論,概述斯多噶學派、盧梭《社會契約論》「公共審議」與其缺失、康德先驗基礎哲學的「自由人權觀」、現代學術理論,討論臺灣當代政治的困結;
    三章,回到王船山的時代,論述明末清初政治與文化思潮之困境為何?
    四章,闡述船山的哲學方法論,據此重檢理學、心學之弊,成就在歷史文化的生活世界「交與為體」的氣學,有益於公眾生活的開放與互動;
    五章,闡揚個體存在與追求人生自由之可能,觸及存在命限的討論,並且探問種族平等的文化議題,以及從政者應有之素養;
    作者於行文之間,提及王船山哲學多有符合現代「三代人權」說法之處。
    六章,結論。
    論文企圖,即是標舉儒家哲學,不僅重視物質基礎的保障,又拋擲於歷史文化之流,進行個體存在感受的德行修養,追求自我實現之歷程,與西方人權觀念僅為不同進路,天下一致而百慮,實則殊途同歸。
英文摘要
The paper consists of six chapters, first explaining the problem awareness and motivation of the research, and then explaining the summary of each chapter.
    In the past, Hong Kong and Taiwan's new Confucianism, the Tang and Tang dynasties were all wise and moral, the Chinese culture was floating, the anti-Communist anti-Russia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onfucian knowledge system and the practice of life. In recent years, the concept of "human rights" has been regarded as "universal value". The specific practice of translating in a democratic society is contrary to the power struggle, the struggle of the master and slave who is not me or the other; or the whole westernization theory or even "de-Chinaization" The political stance, the loss of the motherland, and the lack of cultural uniqueness, do not know why it is simulated and copied. Under the dilemma of the actual economic situation, it falls into the inner poverty and the populist heart. So what is Confucian "human rights"? Discussion is inevitable.
    Then, the "World Declaration of Human Rights", based on the conscience tradition of "Benevolence", in the Chinese culture, the "conscience" is the name for connecting the universal rationality of human beings, marking the basic right to subsistence, exempting from slavery, regulating government authority, Education and ideological remarks, religious beliefs, etc. share individual freedom; "Asian value" sometimes eliminates the right of individual self-realization, and appeals to collectivism, firmly known as the cultural particularity of "human rights", must respond, Confucianism How does the unique concept of individuality interact in civil society?
    The thesis attempts to solve the problem using Wang Chuanshan's philosophy of "consistent theory at both ends", or can be regarded as a modern solution to the Confucian concept of "human rights", which is summarized as follows:
The first chapter, research motivation and methods, review of previous research data;
    The second chapter, the discussion of recent and modern human rights issues, outlines the Stoic School, Rousseau's "Social Contract Theory" "Public Review" and its absence, Kant's transcendental philosophy of "freedom of human rights", modern academic theory, and discussion of contemporary Taiwan politics Difficult knot
    In the third chapter, returning to the era of Wang Chuanshan, what is the predicament of political and cultural thoughts in the late Ming and early Qing dynasties?
    The four chapters elaborate on Chuanshan's philosophical methodology. Based on this, he re-examines the disadvantages of science and psychology, and achieves the qi in the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life world, which is beneficial to the openness and interaction of public life;
    The five chapters explain the possibility of individual existence and the pursuit of freedom of life, touch on the discussion of the existence of limits, and explore the cultural issues of racial equality and the qualities that politicians should have;
    Between the writing, the author mentions that Wang Chuanshan’s philosophy is consistent with the modern “three generations of human rights”.
    Six chapters, conclusions.
    The attempt of the thesis is to label the Confucian philosophy, not only the protection of the material foundation, but also the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flow, the self-cultivation of individual existence and the pursuit of self-realization, and the Western concept of human rights is only a different approach. And the hundred considerations, in fact, the same way.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目  次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問題之提出..........................1
第二節 研究動機之說明........................5
第三節 研究進路或方法........................8
第四節 前人研究文獻回顧以及原典採擇................ 18
第五節 代結-「世俗大眾」與「真儒學」的斷裂 ............24

第二章 人權的觀念架構.......................29
第一節 前言 ............................29
第二節 西方哲學重要「人權」觀念史的流變概況及其流弊........ 30
第三節 牟宗三對於康德哲學的「創造性詮釋」..............35
第四節 學術界對於牟宗三「外王學」的反思舉隅............ 39
第五節 小結-經由「想像的共同體」邁向現代的「王船山哲學」之闡發.. 42

第三章 王船山對於「理」學、「心」學的時代感受............47
第一節 前言 ............................47
第二節 王船山的歷史世界......................48
第三節 朱子「理/氣」、「理/欲」的僵化以及王船山的反省-
       肯定「生存權」之物質基礎.... ..............54
第四節 王陽明「心」學與其後學之弊.................66
第五節 小結............................72

第四章 王船山哲學的時代理想-
「兩端而一致」互為體用的歷史文化世界................75
第一節  前言 ...........................75
第二節  船山「氣」論的先行者張載..................76
第三節  船山《易》學「兩端而一致」與現代「社會權利」建構之關係...80
第四節 「兩端而一致」的「理」與「勢」辯證歷史觀..........90
第五節  船山的「理-氣」、「道-器」與人權觀念之實現.........93 
第六節  船山對於「情」、「才」的詮釋-
        符合現代「教育權」之尊重以及「自我實現」之「發展權」....103
第七節 「兩端一致論」實踐於現代公民社會的理論介紹.........112
第八節  小結-「兩端而一致」於現代「公民社會」人權實踐方式陣營對立化解的思考...........................115

第五章 王船山哲學「自我實現」與「良知大本」的人文政治理想.....119
第一節 前言............................119
第二節 存在「命限」轉至積極「自我實現」的人生態度.........121
第三節 船山「夷夏之辨」文化意識的民族「平等權」觀念新解......132
第四節 「良知大本」的政治理想...................136
第五節 小結............................146

第六章 結論............................147
第一節 研究成果之總結.......................147
第二節 論文之發展期許與限制....................148

參考書目與資料...........................153
參考文獻
(先以類別為據;著成年代為次;近人著作由作者中文姓氏首字筆劃排列。)

一、傳統文獻

1、北宋.張載著
《張載集》(臺北:漢京文化事業公司,2004年3月初版1刷)。
2、北宋.程顥、程頤著
《二程集》(北京:中華書局,2004年2月重印3刷)。
3、南宋.朱熹集注
《四書章句集注》(臺北:大安出版社,1999年12月1版4刷)。
4、南宋.朱熹著;魏.王弼、晉.韓康伯注
《周易本義》,收入《周易兩種》(臺北:大安出版社,1999年7月1版1刷)。
5、南宋.黎靖德編
《朱子語類》(北京:中華書局,2004年2月第5次印刷)。
6、南宋.陸象山撰、明.王宗沐編
《陸象山全集》(臺北:世界書局,1971年版)。
7、明.王陽明撰述
《王陽明全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四月第5刷)。
8、明.王夫之著
《船山全書》全十六冊(湖南:岳麓書社,1998年11月第2次印刷)。

二、近人論著

(一)、中文專著

1、丁福寧著
《語言、存有與形上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2006年初版)。
2、王俊彥著
《王廷相與明代氣學》(臺北:秀威資訊,2005年10月初版)。
3、王亭之著
《王亭之談斗數與玄空》(香港:勤+緣出版社,1993年版)。
4、任德厚著
《政治學》(臺北:三民書局,2008年9月增訂8刷)。
5、杜保瑞著
《北宋儒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2005年4月初版1刷)。
《南宋儒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2010年9月初版1刷)。
《中國哲學方法論》(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2013年8月初版1刷)。
《牟宗三儒學平議》(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2017年10月初版)。
6、牟宗三著
《心體與性體》(一)(臺北:正中書局,1999年8月臺初版11刷)。
《心體與性體》(二)(臺北:正中書局,2002年10月臺初版12刷)。
《心體與性體》(三)(臺北:正中書局,2005年3月臺初版13刷)。
《中國哲學的特質》(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94年8月再版8刷)。
《圓善論》(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96年4月版)。
《中國哲學十九講》(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97年1月7刷)。
《政道與治道》(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96年4月增訂新版5刷)。
《道德的理想主義》(臺北:臺灣學生書局,2000年9月增訂版6刷)。
《歷史哲學》(臺北:臺灣學生書局,2000年9月增訂9版8刷)。
《四因說講演錄》(臺北:鵝湖出版社,2000年9月再版)。
《名家與荀子》(臺北:臺灣學生書局,2006年9月全集初版6刷)。
7、林毓生著
《思想與人物》(臺北:聯經出版公司,1983年初版)。
8、林安梧著
《王船山人性史哲學之研究》(臺北:東大圖書公司,1991年2月)。
《中國近現代觀念史論》(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95年9月初版)。
《人文學方法論:詮釋的存有論探源》(臺北:讀冊文化,2003年7月初版)。
《道的錯置-中國政治思想的根本困結》(臺北:臺灣學生書局,2003年8月初版)。
《儒家倫理與社會正義》(北京:中國言實出版社,2005年10月1刷)。
《儒學轉向-從「新儒學」到「後新儒學」的過渡》(臺北:臺灣學生書局,2006年2月初版)。
《牟宗三前後-當代新儒家思想史論》(臺北:臺灣學生書局,2011年9月)。
9、林火旺著
《倫理學》(臺北:五南圖書公司,2004年2月2版1刷)。
10、李杜著
《中國歷代思想家(二十五)》(唐君毅)(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9年 10月更新版1刷)。
11、李明輝著
《儒家與康德》(臺北:聯經出版社,1997年9月初版2刷)。
12、沈清松著
《物理之後:形上學的發展》(臺北:牛頓出版社,1987年1月初版)。
13、吳雁南主編
《中國經學史》(臺北:五南出版社,2005年8月初版1刷)。
14、季蒙著
《主思的理學:王夫之的四書學思想》(廣州: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12月1版1刷)。
15、徐大同著
《西方政治思想史》(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5年1月初版)。
16、徐復觀著
《儒家政治思想與民主自由人權》(臺北:學生書局,1988年初版)。
17、高柏園著
《中庸形上思想》(臺北:東大圖書公司,1991年2月再版)。
18、陳來著
《宋明理學》(臺北:洪葉文化事業,1993年初版1刷)。
《詮釋與重建─王船山的哲學精神》(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年11月)。
19、陳贇著
《回歸真實的存在-王船山哲學的闡釋》(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2年12月初版)。
20、陳啟文著
《王船山「兩端而一致」之思維的辯證性及其開展》(臺北:花木蘭出版社,2010年9月)。
21、陳祺助著
《王船山「道德的形上學理論」之開展》(高雄:復文出版社,2012年6月)。
22、張佛泉著
《自由與人權》(臺北:全國出版社,1979年5月)。
23、張灝著
《幽暗意識與民主傳統》(臺北:聯經出版社,2000年6月2版4刷)。
24、張立文著
《正學與開新-王船山哲學思想》(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年12月1版)。
25、張麗珠著
《清代義理學新貌》(臺北:里仁書局,2002年3月初版2刷)。
《清代新義理學-傳統與現代的交會》(臺北:里仁書局,2003年1月初版)。
《清代的義理學轉型》(臺北:里仁書局,2006年10月初版)。
26、袁保新著
《從海德格、老子、孟子到當代新儒學》(臺北:臺灣學生書局,2008年10月初版)。
27、勞思光著
《新編中國哲學史》(全四冊)(臺北:三民書局,2003年重印2版1刷)。
28、唐君毅著
《哲學概論》(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5年10月1版)。
《人生之體驗》(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5年7月1版1刷)。
《人生之體驗續編》(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5年9月1版1刷)。
《道德自我之建立》(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5年9月1版1刷)。
《中國人文精神之發展》(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5年10月1版)。
《中國文化之精神價值》(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6年1月1刷)。
《中國哲學原論(導論篇)》、《中國哲學原論(原性篇)》、《中國哲學原論(原道篇)》(全三冊)、《中國哲學原論(原教篇)》(臺北:臺灣學生書局,2004年10月全集校訂版2刷)。
29、唐端正著
《解讀儒家現代價值》(臺北:商務出版社,2011年7月初版)。
30、教育大辭書編纂委員會
《教育大辭書》(台北:國立編譯館,2000年12月版)。
31、彭立忠著
《中國人的國民性與政治民主化之關聯性研究-先秦儒學在民主價值上的轉化》(臺北:國立國父紀念館,2015年11月初版)。
32、黃懿梅著
《王夫之》收入「中國歷代思想家(十五)」《顧炎武、王夫之、李顒、顏元》(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9年6月更新版1刷)。
33、黃昭弘撰述
《西洋政治思想史》(臺北:東吳大學政治系,作者授課自印本,2008年9月)。
34、黃光國著
《社會科學的理路》(臺北:心理出版社,2001年2月初版1刷)。
《盡己與天良:破解韋伯的迷陣》(臺北:心理出版社,2015年8月初版)。
35、黃應貴著
《返景入深林:人類學的觀照、理論與實踐》(臺北:三民書局,2008年6月初版)。
36、曾昭旭著
《王船山哲學》(臺北:遠景出版社,1996年5月再版)。
《論語的人格世界》(臺北:尚友出版社,1983年9月再版)。
《在說與不說之間-中國義理學之思維與實踐》(臺北:漢光文化事業,1992年2月初版)。
《良心教與人文教-論儒學的宗教面相》、《存在感與歷史感-論儒學的實踐面相》、《儒家傳統與現代生活-論儒學的文化面相》,合稱「儒學三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2003年8月初版1刷)。
《讓孔子教我們愛》(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2004年11月初版1刷)。
《我的美感體驗》(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2005年9月初版1刷)。
《有了自由才有愛》(臺北:圓神出版社,2006年09月初版1刷)。
《經典。孔子論語》(臺北:麥田出版社,2013年8月初版1刷)。
37、馮友蘭著
《中國哲學史(冊下)》(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9年11月增訂臺1版第4次印刷)。
38、陳鼓應編
《存在主義》(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2013年3月增修2版7刷)。
39、陳德和著
《儒家思想的哲學詮釋》(臺北:洪葉文化,2002年初版)。
40、陳瑤華著
《人權不是舶來品》(臺北:五南圖書公司,2010年11月初版)。
41、陳榮華著
《海德格存有與時間闡釋》(臺北:臺大出版中心,2012年2月再版4刷)。
42、楊儒賓、祝平次主編
《儒學的氣論與工夫論》(臺北:臺大出版中心,2005年9月初版)。
43、劉又銘著
《理在氣中-羅欽順、王廷相、顧炎武、戴震氣本論研究》(臺北:五南圖書公司,2000年3月初版1刷)。
44、劉昌元著
《尼采》(臺北:聯經出版社,2004年7月初版)。
45、劉振鯤著
《法學概論》(臺北:元照出版社,2009年9月初版1刷)。
46、劉毅鳴著
《王船山史論研究-以政治為核心的探索》(臺北:花木蘭出版社,2013年9月)。
47、傅陽著
《盧梭》(臺北:品冠文化,2007年1月初版)。
48、賴賢宗著
《體用與心性:當代新儒家哲學總論》(臺北:臺灣學生書局,2001年6月)。
49、蔡仁厚著
《王陽明哲學》(臺北:三民書局,2007年1月2版1刷)。
50、蔡家和著
《王船山《讀孟子大全說》研究》(臺北:台灣學生書局,2013年9月)。
51、梁啟超著
《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臺北:里仁書局,2000年5月初版2刷)。
52、錢穆著
《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6年7月臺2版1刷)。
53、盧雪崑著
《康德的自由學說》(臺北:里仁書局,2009年9月初版)。
54、蕭公權著
《中國政治思想史》(臺北:中國文化大學出版部,1993年11月新1版5刷)。
55、蕭蓵父、許蘇民著
《王船山評傳》(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2年4月版)。
56、戴景賢著
《王船山學術思想總綱與其道器論之發展》(上、下)(香港中文大學出版,2013年4月)。
57、顧燕翎主編
《女性主義理論與流派》(臺北:女書文化,1996年9月初版)。

(二)、外文譯著或原文著作

1、(法)讓.雅克‧盧梭(Jean-Jacques Rousseau)著
《社約論》(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9年2版)。
《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礎》(江蘇:譯林出版社,2015年10月版)。
《愛彌兒》(臺北:台灣商務印書館,2013年11月版,魏肇基譯)。
2、(德)黑格爾(Georg Wilhelm Friedrich Hegel)著、王誠 等譯
《精神現象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7年8月1版)。
3、(德)尼采(Friedrich Wilhelm Nietzsche)著、陳芳郁譯
《道德系譜學》(臺北:水牛文化事業,102年8月31日3版5刷)。
4、 羅素(Bertrand Russell)著《西方哲學史》(全三冊)(吉林:吉林大學出版社,2005年6月1版2刷)。
5、(德)卡西勒(Ernst Cassirer)著
《人論-人類文化哲學導引》(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2005年5月再版1刷)。
6、(法)尚.保羅.沙特(Jean-Paul Sartre)著
《存在與虛無》(臺北:左岸文化事業,2012年12月2版2刷,陳宣良等譯)。
《存在主義是一種人道主義》(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12年6月,周煦良譯)。
7、(法)西蒙.波伏娃(Simone de Beauvoir)著、陶鐵柱譯
《第二性》(北京:中國古籍出版社,1998年2月1刷)。
8、(法)德希達(Jacques Derrida)著、張寧譯
《書寫與差異》(臺北:國立編譯館,2012年12月初版6刷)。
9、(美)班納迪克‧安德森(Benedict Richard O'Gorman Anderson)著、吳叡人譯
《想像的共同體:民族主義的起源與散布》(臺北:時報文化出版公司,2018年2月2版10刷)。
10、(德)漢斯.格奧爾格.加達默爾(Hans-Georg Gadamer)著、洪漢鼎譯
《真理與方法-哲學詮釋學的基本特徵》(臺北:時報文化,1993年初版)。
11、(美)蘇珊‧桑塔格(Susan Sontag)著、程巍譯
《疾病的隱喻》(臺北:麥田出版社,2012年10月版)。
12、(美)艾莉斯.馬利雍.楊( Iris Marion Young )著
《像女孩那樣丟球:論女性身體經驗》(商周出版社,2007年1月初版)。
13、(英)帕瑪(Richard E. Palmer)著、嚴平譯
《詮釋學》(臺北:桂冠圖書公司,1992年初版)。
14、(美)安靖如(Stephen C. Angle)著
《人權與中國思想:一種跨文化的探索》(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2年3月初版)。
15、(英)萊斯諾夫(Michael H. Lessnoff)著
《二十世紀的政治哲學家》(北京:商務印書館,2001年7月1版)。
16、(美)威廉‧刁多爾‧狄百瑞(William Theodore De Bary,或譯迪培理)著
《中國的自由傳統》(臺北:聯經出版公司,1983年初版)。
《亞洲價值與人權:從儒學社群主義立論》(臺北:正中書局,2003年臺初版)。
17、威廉‧白瑞德(William Barrett)著、彭鏡禧譯
《非理性的人:存在主義研究經典》(臺北:立緒文化,2013年9月2版)。
18、(美)邁可.桑格爾(Michael Sandel)著
《正義:一場思辨之旅》(臺北:雅言出版社,2011年3月初版)。
19、(美)塞繆爾‧莫恩(Samuel Moyn)著
《最後的烏托邦:歷史中的人權》(The Last Utopia:Human Rights in History)(北京:商務印書館,2016年6月初版)。
20、(美)Richard A.Posner著、朱蘇力譯
《法理學問題》(臺北:元照出版社,2002年11月初版)。
21、(挪威)G·希爾貝克(Gunnar Skirbekk) 、N·伊耶(Nils Gilje )著、單世駿等譯
《西方哲學史:從古希臘到二十世紀》(A History of Western Thought:From Ancient Greece to the Twentieth Century)(江蘇:上海譯文出版社,2004年11月初版3刷)
22、(美)Craig B. Matarrese著
《Starting with Hegel》(Contihnuum International Publishing Group,2010) 。
23、(美)Maurice Mandelbaum著
《History,Man and Reason, Part I & II》(The Jho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1971)。
24、(美)R.F.Atkinson著
《Knowledge and Explanation in History:An Introduction to the Philosophy of History》(Cornell University Press,1978)。

三、單篇論文

1、王樾撰
〈歷史發展中的天人關係-對王船山史論中理勢關係之省思〉,《淡江人文社會學刊》第13期,2002年12月,頁31~51。
2、李杜撰
〈唐君毅先生與臺灣儒學〉,《哲學與文化》第24卷8期,1997年8月,頁710~724+808。
3、李明輝撰
〈儒家傳統與人權〉,收入黃俊傑等著《傳統中華文化與現代價值的激盪與調融(二)》(臺北:財團法人喜瑪拉雅研究發展基金會,2002年9月),頁229~258。
4、林聰舜撰
〈傳統儒者經世思想的困境:從明清之際的顧、黃、王等人談起〉,《哲學與文化》第14卷7期,1987年7月,頁47~57。
5、林安梧撰
〈詮釋與歷史:對黑格爾歷史哲學方法論的理解與感想〉,《鵝湖月刊》第123期,1985年9月,頁28~37。
〈明末清初關於「格物致知」的一些問題-以王船山人性史哲學為核心的宏觀理解〉,《中國文哲研究集刊》第15期,1999年9月,頁313~335。
<從「以心控身」到「身心一如」-以王夫之哲學為核心兼及於程朱、陸王的討論>,《國文學報》第30期,2001年6月,頁77~95。
<明清之際:從「主體性」、「意向性」到「歷史性」的一個過程-以「陽明」、「蕺山」與「船山」為例的探討>,《國文學報》第38期,2005年12月,頁1~29。
<王船山「經典詮釋學」衍申的一些思考-兼論「本體」與「方法」的辯證(上、下)>,《鵝湖月刊》第37卷第11~12期,2012年5、6月,頁17~22、頁22~28。
6、林明宜撰
〈王船山人性論之結構-以「讀四書大全說」為主要範圍〉,《思與言》第33卷4期,1995年12月,頁29~53。
7、林柏宏撰
<談林安梧先生之船山易學>,「後新儒學」與「現代之後」學術研討會會議發表論文,2015年12月,元亨書院。
8、朱漢民撰
〈王夫之的實有之道〉,《哲學與文化》第28卷7期,2001年7月,頁651~661+678~679。
9、汪惠娟撰
〈王船山「道器為一」形上思想之管見〉,《哲學與文化》第34卷8期,2007年8月,頁69~84。
10、吳展良撰
<尋找核心價值:論儒學與現代社會的價值困境>,收入黃俊傑等著《傳統中華文化與現代價值的激盪與調融(二)》(臺北:財團法人喜瑪拉雅研究發展基金會,2002年9月),頁175~206。
11、周芳敏撰
〈以「理本論」、「心本論」、「氣本論」分系宋明理學之商榷〉,《漢學研究》第27卷4期,2009年12月,頁117~146。
12、李浚植撰
〈王船山之天理人欲觀〉,《孔孟月刊》第45卷第11~12期,2007年8月,頁32~37。
13、邵明撰
〈論唐君毅的「當下一念」〉,《鵝湖月刊》第449期,2012年11月,頁35~42。
〈論唐君毅的「道德努力」〉,《鵝湖月刊》第458期,2013年08月,頁40~47。
14、侯潔之撰
〈由道器之辨論王船山證立形而上的進路〉,《國文學報》第38期,2005年12月,頁31~572。
〈王船山乾坤並建的義涵及倫理向度〉,《中國學術年刊》第28期,2006年9月,頁35~60。
15、張倩撰
〈唐君毅對船山學的闡釋〉,《船山學刊》2011年第2期,2011年2月,頁31~34。
16、孫廣德撰
〈王船山思想中的君主角色〉,《哲學與文化》第20卷9期,1993年9月,頁848~859。
17、張立文撰
〈王船山的體認論(上、下)〉,《哲學與文化》293~294期,1998年10、11月,頁920~934+989~990、頁1034~1048。
18、張懷承撰
〈船山論理簡析〉,《哲學與文化》第18卷9期,1991年9月,頁816~824。
〈自然與道德-王船山的理欲之辨〉,《孔孟月刊》第30卷12期,1992年8月,頁13~22。
〈王船山天人之道學說的倫理價值〉,《中國文化月刊》第161期,1993年3月,頁25~39。
〈王船山性體實有的思想論微〉,《中國文化月刊》第169期,1993年11月,頁53~70。
〈王船山由「道」入「德」論簡議〉,《鵝湖月刊》第226期,1994年4月,頁21~27。
〈王船山道德價值論精華〉,《孔孟學報》第68期,1994年9月,頁235~259。
19、張節末撰
〈王夫之「由用以得體」命題的方法論意義〉,《中國文化月刊》第128期,1990年6月,頁105~118。
20、張永儁撰
〈析論王船山「君相可以造命論」之民主精神〉,《哲學與文化》第20卷9期,1993年9月,頁860~869。
21、施盈佑撰
<王船山「重氣」道德論對「重理」道德論的反思>,收入《2012經學與文學研討會議論文集》,國立中興大學中國文學系,2012年12月7日,頁49~68。
22、唐端正撰
〈唐君毅先生論述中國哲學之方式與取向〉,《鵝湖月刊》第444期,2012年6月,頁10~16。
23、郭鴻德撰
<黑格爾的歷史哲學-精神、理性與自由>,《性別、藝術與文化》學術研討會議論文,勤益科技大學,2014年8月。
24、陳瑤華撰
〈痛苦與惡的哲學反省〉,《鵝湖學誌》第11期,1993年12月,頁121~136。
〈康德的人權理念〉,《東吳政治學報》第6期,1996年9月,頁73~90。
〈自主與民主〉,《人文與社會科學研究集刊》第15卷第2期 ,2003年6月,頁339~363。
〈康德論根本惡〉,《東吳政治學報》第23期,2006年5月,頁59~83。
25、陳振崑撰
〈唐君毅的自由人權觀念〉,《哲學與文化》第34卷7期,2007年7月,頁39~61。
26、陳榮灼撰
<牟宗三對康德哲學的轉化>,《鵝湖月刊》第40期,2008年6月,頁51~73。
27、陳幼慧撰
<黑格爾辯證法與存有的律動>,《鵝湖學誌》第24期,2000年6月,頁177~199。
28、黃俊傑撰
〈戰後臺灣文化變遷的主要方向:個體性的覺醒及其問題〉收入其著《臺灣意識與臺灣文化》(臺北:臺灣大學出版中心,2006年11月初版),頁175~201。
29、黃冠閔撰
〈唐君毅的境界感通論:一個場所論的線索〉,《清華學報》第41卷2期,2011年6月,頁335~373。
〈唐君毅的永久和平論-視野與局限〉,《中國文哲研究集刊》第41期,2012年9月,頁79~107。
30、黃懿梅撰
〈船山「道大善小,善大性小」說之評析〉,《國立臺灣大學哲學論評》第45期,1984年1月,頁225~234。
31、曾昭旭撰
<朱子、陽明與船山之格物義>,《鵝湖月刊》第54期,1979年12月,頁9~15。
<論自我認同與文化發展>,《鵝湖月刊》第30卷第5期,2004年11月,頁41~46。
32、曾春海撰
〈許冠三著 〈王船山的致知論〉評介〉,《明史研究專刊》第5期,1982年12月,頁311~318。
33、曾文瑩撰
〈「罪情遏欲」到「形色天性」-王船山的情欲論及其歷史地位〉,《臺北大學中文學報》第9期,2011年3月,頁37~62。
〈推故至新,日新而富有-論曾昭旭先生的船山學〉第一屆「新儒家與新道家」學術研討會論文,淡江大學中文系,2011年7月。
34、楊植勝撰
〈辯證法與現象學—黑格爾《精神現象學》的方法論問題〉,《國立臺灣大學哲學論評》第45期,2013年2月,頁61~106。
35、黎建球撰
<儒家的王道思想:兼評杭亭頓《文明衝突與世界秩序的重建》>,《哲學與文化月刊》第30卷5期,2003年5月,頁95~109。
36、劉國強撰
〈唐君毅的哲學方法〉,《鵝湖月刊》第20卷1期,1994年7月,頁35~39。
37、劉紀璐撰
〈論王船山哲學中「歷史中之天理」的問題之一~五〉,《鵝湖月刊》第120~124期,1985年6~10月,頁33~41、頁33~41、頁9~19、頁54~56、頁47~58。
38、董金裕撰
〈王船山與張橫渠思想之異同〉,《哲學與文化》第 20卷9期,1993年9月,頁883~893。
39、潘慧燕撰
〈王船山的能所觀〉,《哲學與文化》第 30卷1期,2003年1月,頁145~166。
40、潘小慧撰
〈從王船山的本體論看其人性論〉,《哲學與文化》第 20卷9期,1993年9月,頁923~934。
41、廖俊裕撰
〈論唐君毅「一本多元」的文化哲學-以德性為中心而全幅開展的人文世界〉,《大葉大學通識教育學報》,2008年5月,頁41~60。
42、蔡錦昌撰
<荀子的心是個明智心-評牟宗三和唐君毅的看法>,《哲學與文化》第15卷7期,1988年7月),頁51~68。

四、學位論文:

1、林如心著《唐君毅的道德惡源論》,國立臺灣大學哲學系博士論文,1995年6月。
2、陳哲儒著《當代荀子哲學詮釋的省察與再探索》,淡江大學中國文學學系博士論文,2016年6月。
3、賈承恩著《存在的張力-王船山哲學辯證性之詮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博士論文,2010年1月。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校內紙本論文立即公開
同意電子論文全文授權校園內公開
校內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校外
同意授權
校外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