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2702201400391100
DOI 10.6846/TKU.2014.01096
論文名稱(中文) 韓國文化外交之研究--以韓國文化創意產業為例
論文名稱(英文) A study on cultural diplomacy of Korea - a case study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in Korea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碩士班
系所名稱(英文) Graduate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 and Strategic Studies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102
學期 1
出版年 103
研究生(中文) 張家瑜
研究生(英文) Chia-Yu Chang
學號 699330204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14-01-13
論文頁數 111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李大中
委員 - 盧業中
委員 - 陳文政
關鍵字(中) 文化外交
文化創意產業
軟權力
國家形象
韓國文化
關鍵字(英) Cultural Diplomacy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Soft power
National image
Korean culture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在現今的國際關係裡,國家追求的已不僅是軍事、經濟上的權力最大化,還包括軟權力在其他地方發揮的效用。「文化外交」是近年來國際關係領域的重要議題之一,它是運用「軟權力」來增進該國在世界上的影響力,在現今全球化世界受到各國的矚目及運用。因應全球化的加深以及資訊時代的衝擊,軟權力的實行與文化外交的模式儼然已成為一國增進國家利益與國家權力的重要外交策略。
 
    文化外交與文化創意產業產生緊密連結,顯示出文化創意產業在文化外交上的重要性,文化外交是國家之間了解與合作的重要途徑,藉著對外文化交流,塑造國際形象,這對提升國家的國際競爭力有其獨特價值。文化創意產業是目前全球新興的產業,也是文化發展的動力,更為先進工業國家帶來豐富的財富,藉由文化創意產業之影響,型塑國家形象以及國家品牌,進而帶動文化外交。

    1998年韓國政府以「文化立國」為國家發展文化外交之策略,推出相關計畫、政策、法令、優惠,以及設立若干相關部會等扶植文化創意產業,以促使企業財團與人民之配合與協作,並促進其他產業之發展,成功地迅速重振國家經濟,甚至形成一股「韓流」風靡全亞洲。
英文摘要
In today’s world, most nations seek for not only maximizing military and economic power, but also using their influence of soft power to other countries. “Cultural diplomacy” has been one of the important issues in the field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in recent years. It’s the application of “soft power” to promote the influence of a country in the world affairs. Facing with the impact of globalization and the information age, the conception of “soft power” becomes the key strategic point and the significant strategy in political affairs (authority) and foreign affairs of a country.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interactions within economies and countries, manifests the importance of these in cultural diplomacy. Cultural diplomacy is an important way to understand and create cooperation between countries, and will enhance the country's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through its unique value.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are emerging in the world and are the driving force of cultural development, creating wealth for advanced industrial countries. By means of the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countries can rebuild their nation branding and image, and display greater cultural diplomacy. 
    In 1998, Korean government adopted cultural industry as a national strategic industry. It introduced a bundle of plans, policies, laws, subsidies, and established related official departments to benefit enterprises and people and promote other industries. The strategies re-established national economy successfully; moreover, the “Korean Wave” was formed and became a trend in Asia.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第一章 緒論1  
    一、研究背景、動機與目的1
    二、文獻檢閱5
    三、研究範圍與限制12
    四、研究方法與架構13
第二章 相關重要理論與概念15
  第一節 軟權力15
  第二節 文化外交21
    一、文化外交的內涵與定義21
    二、文化外交與公共外交的差異25
    三、文化外交與傳統外交模式的差異26
    四、文化外交的目的與實行模式28
  第三節 文化創意產業33
  小結39
第三章 韓國的文化外交41
  第一節 韓國文化外交策略42
    一、韓國文化外交專責機構42
    二、韓國文化外交政策目標45
    三、韓國文化外交主要內容46
    四、韓國文化外交推動韓流興起52
  第二節 韓國文化外交的特點54
  小結56
第四章 韓國的文化創意產業57
  第一節 韓國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背景57
  第二節 韓國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機制與法規67
    一、文化創意產業專責機構67
    二、文化創意產業政策與法規72
  第三節 韓國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政策與措施75
  小結83
第五章 韓國文化創意產業在韓國文化外交政策之角色85
  第一節 韓國文化外交成效分析85
  第二節 韓國文化外交的侷限92
  第三節 韓國文化外交帶來的影響94
    一、韓國文化外交促進了韓國經濟的發展94
    二、韓國文化外交促進了韓國文化的發展95
    三、韓國文化外交提升了韓國的國際形象96
 小結99
第五章 結論100
參考書目105

表目錄
(表2-1)軟權力與硬權力的區別17
(表2-2)各國/組織對文化創意產業的定義35
(表2-3)各國文化創意產業概念及內容38
(表4-1)韓國產業發展階段57
(表4-2)韓國文化創意產業項目63
(表4-3)韓國文化政策年表64
(表5-1)世界文化創意產業市場規模與展望(單位:百萬美元,%)86
(表5-2)世界主要國家文化創意產業的市場規模(單位:百萬美元)86
(表5-3)韓國各文化創意產業銷售額87
(表5-4)2009年韓國文化創意產業附加價值88
(表5-5)韓國各文化創意產業出口額(單位:千美元,%)89
(表5-6)2010年全球軟實力國家排行榜90
(表5-7)2011年全球軟實力國家排行榜91
(表5-8)2012年全球軟實力國家排行榜91
(表5-9)國家品牌指數(CBI)世界排名總表98
參考文獻
一、中文文獻
(一)專書

B. K. Malinowski著,費孝通譯,2002。《文化論》。北京:華夏出版社。
David Hesmondhalgh著,廖珮君譯,2009。《文化產業分析》。台北:韋伯文化。
David Hesmondhalgh 著,廖珮君 譯,2006。《文化產業》。台北:韋伯文化。
Edward Hallett Carl著,秦亞青譯,2005。《20年危機(1919 - 1939):國際關係研究導論》。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
Joseph S. Nye 著,蔡東杰 譯,2002。《美國霸權的矛盾與未來》。台北:左岸文化。
Joseph S. Nye 著,吳家恆、方祖芳 譯,2006。《柔性權力》(Soft Power: The Means to Success in World Politics)。台北:遠流。
Joseph S. Nye 著,李達飛 譯,2009。《靈巧領導力》(The Powers to Lead)。北京:中信出版社。
Joseph S. Nye著,李靜宜譯,2011。《權力大未來》(The Future of Power)。台北:天下遠見。
Jean-Pierre Warnier著,2003。《文化全球化》(La mondialisation de la culture)。台北:麥田出版。
Joseph S. Nye著,歐冠宇譯,2010。《領導力》。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
Joshua. S. Goidstein 著,歐信宏、胡祖慶 合譯,2003。《國際關係》(International Relations),台北:雙葉書廊有限公司。
Jean-Pierre Warnier著,2003。《文化全球化》(La mondialisation de la culture)。台北:麥田出版。
Max Horkheimer and Theodor W. Adorno著,渠敬東、曹衛東譯,2006。《啟蒙辯證法:哲學斷片》。上海:上海人民。
Ranjit Kumar著,胡龍騰、黃瑋瑩、潘中道 譯,2000。《研究方法:步驟化學習指南》。台北:學富文化。
卜正珉,2009。《公眾外交:軟性國力,理論與策略》。台北:允晨文化。
王眾一、樸光海,2007。《日本韓國國家形象的塑造與形成》外文出版社。
李智,2006。《文化外交:一種傳播學的解讀》。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花建,2001。《文化魔戒:文化競爭力的奧秘》。台北:帝國文化出版。
金元浦 編,2005。《文化產業競爭力》。廣東:廣東人民出版社。
金元浦,2010。《文化創意產業概論》。高等教育出版。
倪世雄,2003。《當代國際關係理論》。台北:五南。
徐斯勤、陳德昇 編,2009。《文化創意產業、品牌與行銷策略:跨國比較與大陸市場發展》。台北:印刻文學。
張玉國,2005。《國家利益與文化政策》。廣東:廣東人民出版社。
夏學理 編,2011。《文化創意產業概論》。台北:五南圖書。
葉至誠,2000。《社會科學概論》。台北:揚智文化。
彭慧鸞 編,2008。《番薯與泡菜:亞洲雙龍台韓經驗比較》。台北:賽尚圖文。
郭秋雯,2013。《韓國文化創意產業政策與動向》。台北:遠流。
魯毅,2006。《外交學概論》。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韓召穎,1999。《輸出美國:美國新聞出版署與美國公眾外交》。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CASE 網路學院編,2004。《文建會網路學院case-智庫2:文化創意產業》。台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韓國文化體育觀光部,1997。《韓國文化產業白皮書》。
韓國文化體育觀光部,2001。《韓國文化產業白皮書》。
韓國文化體育觀光部,2008。《韓國文化產業白皮書》。
韓國文化體育觀光部,2010。《韓國文化產業白皮書》。
經濟部,2006。《2006年台灣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年報》。
中國大陸國家統計局,2009。《文化及相關產業分類》。
文建會,2003。《文化創意產業手冊》。

(二)期刊論文

郭秋雯,2010。〈韓國推展文化創意產業動向之探究〉,《文化越界》,第一卷第四期。
郭秋雯,2010。〈韓國文化產業的政策與發展〉,《國立台灣工藝研究所》。
吳姬蓮,2002。〈韓國文化產業振興學院〉,《當代韓國》,春季。
任鶴淳,2004。〈韓國文化產業實況與發展政策〉,《當代韓國》,秋季。
楊瑪利,2002。〈韓國反敗為勝的秘訣〉,《天下雜誌》,第256期。
蘇怡文,2009。〈他山之石--韓國文化產業發展及其成功因素之分析〉,《經濟前瞻》,第124期。
金知玧,2009。〈從「韓國文化熱」論東亞文化認同之圖像〉,《文化研究月報》,第65期。
馮建三,2001。〈反支配:南韓對抗好萊塢壟斷的個案研究〉,《臺灣社會研究季刊》,第47期。
卓伯棠、鄧呈曦,2009。〈文化相似的結果-大長今熱潮席捲香港〉,《傳媒透視》,6月號。
洪鳳儀,2003。〈細水長流的文化外交〉,《台灣經濟研究月刊》,第26卷第12期。
李智,2003。〈試論文化外交〉,《外交學院學報》,第1期。
胡文濤,2007。〈解讀文化外交:一種學理分析〉,《外交評論》,第96期。
鄭美華,2008。〈推動文化創意產業與政府治理模式的轉型-政府與文化關係的再思考〉,《公共行政學報》,第27期。 
趙麗芳,2006。〈韓國文化產業爆炸式增長背後的產業振興政策〉,《新聞界》,第3期。
宋魁,2005。〈文化對韓國經濟發展的影響〉,《學習與探索》,第6期。
宋魁,2007。〈韓國文化產業發展的背景、特點以及啟示〉,《黑龍江社會科學》,第1期。
趙長峰,2012。〈國際政治中的新權力觀〉,《社會主義研究》。
謝念親,2008。〈論中國軟權力建設中文化因素的作用〉,《成都大學學報》,第5期。
藤人傑,2004。〈國內文化創意產業生態初探-以新興之音樂與表演藝術、視覺藝術及工藝產業為例〉,《臺灣經濟研究月刊》。
劉大和,2003。〈文化創意產業的界定及其意義〉,《台經月刊》,第3期。
王滬寧,1993。〈作為國家實力的文化:軟權力〉,《復旦學報》,第3期。
宋效峰,2013。中等強國視角下的韓國東南亞外交,東南亞南亞研究,第2期。
劉大和,2005。〈台灣亟待推廣文化外交〉,《Taiwan News財經文化周刊》,第170期。
李新華,2004。〈美國文化外交淺析〉,《思想理論教育導刊》,第11 期。
石俊傑,2009。〈軟權力理論透視〉,《重慶大學學報》,第2期。
唐小松,2004。〈公共外交:信息時代的國家戰略工具〉,《東南亞研究》,第6期。
孫紅霞、李愛華,2007。〈文化外交的獨特價值〉,《山東師範大學學報》,第52卷第1期。
湯光鴻,2007。〈論國家形象〉,《國際問題研究》,第4期。
楊新民,2008。〈淺談文化外交的作用〉,《延邊教育學院學報》,第22卷第1期。
俞新天,2006。〈中國國家利益的文化思考〉,《國際問題研究》,第2期。
關世杰,2000。〈國際文化交流與外交〉,《國際政治研究》,第3期。
王曉玟,2006。〈創意來自感動力〉,《天下雜誌》,第339期。
范成浩、盧皇村,2012。〈如何推動文化創意產業進入資本市場〉,《證券櫃檯》,第12期。
李書齊,2006。〈拿掉圍牆,文化創意工作者 才會願意進駐〉,《數位時代》,第122期。
王榮川,2006。《論國家安全與軟國力-我國政治安全探微》,《國防雜誌》,第21卷第3期。
張小明,2005。〈約瑟夫˙奈的軟權力思想分析〉,《美國研究》,第1期。
王滬寧,1994。〈文化擴張與文化主權:對主權觀念的挑戰〉,《復旦學報》,第3 期。
楊文靜,2004。〈重塑信息時代美國的軟權力—《軟權力:在世界政治中的成功之道》〉,《現代國際關係》,第8期。
陳玉聃,2006。〈論文化軟權力的邊界〉,《現代國際關係》,第1期。
劉大和、黃富娟,〈軟性外交力量:文化外交之研究〉,《2004年APEC議題論叢》。
趙可金,2003。〈美國公共外交的興起〉,《美國研究》,第3期。
宋元根,2009。〈為何韓劇會風靡亞洲-以大長今為例〉,《公視國際研討會-臺灣電視媒體大未來》。台北:國家圖書館。
郭秋雯,2010。〈韓國邁向文化強國的過去、現在與未來〉,《朝鮮半島風雲一甲子:韓戰60年紀念學術研討會》。台北:政治大學國際事務學院韓國研究中心。
劉德海,2009。〈南韓公眾外交之研究〉,《公眾外交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政大外交系。
卜正珉,2005。〈公眾外交之概念探討與應用----各國經驗對台灣的啟示〉,《行政院新聞局94年度研究發展》。
孫正和,2009。《文化創意、數位內容產業發展之比較研究─以台灣、韓國為例 》。台北:政治大學智慧財產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姿月,2004。《南韓政府文化創意產業政策分析》。台北:臺灣大學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梅梅,2010。《試析當代韓國“文化外交”》。河北:師範大學國際政治碩士學位論文。
王歡,2007。《韓國文化外交述評——以“韓流”在中國為中心》。上海:復旦大學國際關係碩士學位論文。
金禪智,2006。《韓國文化產業的發展及其對中國的啟示》。中國:吉林大學對外經濟貿易大學碩士論文。
溫景濤,2005。《韓國文化產業發展研究》。中國:吉林大學東北亞研究院碩士論文。
劉曉蓉,2006。〈文化產業發展成文化創意產業之特性研究〉。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論文。
許志嘉,2007。〈文化外交之內涵與實踐〉,發表於文化外交之內涵與實踐座談會。台北:外交部外交人員講習所。
金榮勇,2007。〈文化外交之內涵與實踐〉,發表於文化外交之內涵與實踐座談會。台北,外交部外交人員講習所。

二、英文文獻
Arnold Wolfers, 1962.Discord and Collaboration, Baltimore: Johns Hopkins Press.
Cho Hae-Joang, 2005.“Reading the “Korean Wave” as a Sign of Global Shift”. Harvey Feigenbaum , 2001.Globalization and Cultural Diplomacy, New York:Center for Art and Culture: Art, Culture & the National Agenda Issue Paper. 
Edward Burnett Tylor, 1958. The origin of culture, New York: Harper and Row.
Huntington,Samuel P.,1993. “The Clash of Civilizations? ,” Foreign Affairs Vol.72, No.3.
Joseph S. Nye, 2004. Soft Power: The Means to Success in World Politics, New York: Public Affairs.
Joseph S. Nye, 2009. “Get Smart, ”Foreign Affairs, Vol. 88, No. 4.
Joseph S. Nye, 2009.The Paradox of American Power: Why the World’s Only Superpower Can’t Go It Alone.
J. M. Mitchell, 1986. International cultural relations, London: Allen and Unwin.
Milton C. Cummings, 2003.Cultural Diplomacy and the United States Government: A Survey , Washington, D.C: Center for Arts and Culture.
Kroeber A.L. and Kluckhohn C., 1958.Culture: A critical review of concepts and definitions. New York: Vintage Books.
Lee,Keehyeung.“Assessing and situating the Korean Wave(Hallyu)through a cultuuallens” .Asian Communication Research.
Matthew Fraser , 2005.Weapons of Mass Distraction: Soft Power and American Empire, New York : Thomas Dunne Books.
Nye,Joseph S.,1990.“Redefining the National Interest,”.Foreign Affairs.
Nye,Joseph S.,2004.“The Soft Power of Japan,” .Gaiko Forum: Japanese Perspectives on Foreign Affairs.
Philip Taylor M. ,2007. Global Communications, International Affairs and the Media since 1945,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Peter Bachrach and Morton Baratz, “Decisions and Nondecisions: An Analytical Framework, 1963.” 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September).
Hans J. Morgenthau , 1978 .Politics Among Nations-A struggle for Power and Peace, Knopf Publisher. 
Russell,Mark James,2012.“The Gangnam Phenom,”.Foreign Affairs.
Robert O. Keohane and Joseph S. Nye, 1977. Power and Interdependence: World Politics in Transition, Boston: Little Brown.

United Nations Educational, Scientific and Cultural Organization (UNESCO)- The Global Alliance for Cultural Diversity, “Understanding Creative Industries: Cultural Statistics for Public Policy-Making,” UNESCO, February 2006, (http://portal.unesco.org/culture/es/files/30297/11942616973cultural_stat_EN.pdf/cultural_stat_EN.pdf.)
Joseph Nye, Public Diplomacy in the 21st Century, (http://www.theglobalist.com/DBWeb/StoryId.aspx?StoryId=3885)
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 Online
ICD-Institute for Cultural Diplomacy, What is Cultural Diplomacy , (http://www.culturaldiplomacy.org/index.php?en_culturaldiplomacy.)
Emil Constantinescu ,Institute for Cultural Diplomacy, (http://www.culturaldiplomacy.org/index.php?en_culturaldiplomacy )
H.E. Lamberto Dini, Culture Counts:the Financing, Resources and the Economics of Culture i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http://www-wds.worldbank.org/external/default/WDSContentServer/WDSP/IB/2000/11/17/000094946_00110405591265/Rendered/INDEX/multi_page.txt).
25 questions on culture, trade and globalisation(Unesco), (http://portal.unesco.org/culture/en/ev.php-URL_ID=18668&URL_DO=DO_TOPIC&URL_SECTION=201.html.2013/10/8).
Cultural industries Cultural Industries(Unesco), (http://www.unesco.org/bpi/pdf/memobpi25_culturalindustries_en.pdf.)

三、網路資料

〈開幕式的“英倫符號”:觸碰英國的歷史與文化〉,《中國新聞網》,2012年7月28日。(http://2012.cntv.cn/20120728/103472.shtml,閱覽日期:2012年11月5日。) 
〈台、英與德三國文化創意產業產值報告〉,台灣文創基金會,(http://cci.culture.tw/cci/cci/market_detail.php?sn=9506。閱覽日期:2013年10月3日。)
劉新圓,〈什麼是文化創意產業?〉,《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2009年5月13日。(http://www.npf.org.tw/post/2/5867,閱覽日期:2012年11月4日。)
李沃牆,〈周杰倫vs韓國大叔〉,《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2012年10月17日。(http://www.npf.org.tw/post/1/11483,閱覽日期:2012年11月4日。)
曾河山,〈從英法韓文化戰略看國家形象的塑造〉,《人民網》,2007年02月14日。(http://media.people.com.cn/GB/22114/41180/78382/5400271.html,閱覽日期:2012年11月5日。)
王可,〈淺談文化產業與創意產業〉,《中國文化產業網》,2006年11月9日。(http://www.cnci.gov.cn/news/Policy/news_527.htm,閱覽日期:2012年11月5日。)
邱莉玲,〈《學者觀點》韓流經濟 贏在策略〉,《工商時報》,2011年7月14日。(http://money.chinatimes.com/100rp/08korea/news4-4.htm,閱覽日期:2012年11月5日。)
趙麗芳、柴葆青,〈韓國文化產業爆炸式增長背後的產業振興政策〉,《新聞界》,2006年。(http://xwj.scol.com.cn/dtzx/20060515/2006051514585.htm,閱覽日期:2012年11月7日。)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韓國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策略〉,2010年11月18日。(http://www.cepd.gov.tw/m1.aspx?sNo=0014511,閱覽日期:2012年11月5日。)
中國科教文衛體委員會,〈文化產業發展專題(二)美國、英國、日本、韓國文化產業發展的主要特點〉,2009年7月21日。(http://www.hljzx.gov.cn/kjwwtwyh/gzjl/200907212220.htm,閱覽日期:2012年11月5日。)
梁旭明,〈從韓流看亞洲流行文化的流轉〉,《傳媒透視》。(http://rthk.hk/mediadigest/20030315_76_68688.html,閱覽日期:2012年11月5日。)
吳雪兒,〈軟實力和文化外交〉,《新紀元周刊》。(http://mag.epochtimes.com/b5/246/9931.htm,閱覽日期:2012年11月5日。)
韓國文化體育觀光部官方網站:http://www.mcst.go.kr/chinese/index.jsp
韓國觀光公社(KNTO)官方網站:http://big5chinese.visitkorea.or.kr/cht/index.kto
韓國文化內容振興院官方網站:http://www.kocca.kr/main2.html
韓國文化產業交流財團(KOFICE)官方網站:http://chinese.kofice.or.kr/g100_introduction/g100_introduction_01.asp
駐華韓國文化院官方網站:http://china.korean-culture.org/welcome.do
韓國《文化藝術振興基本法》:http://www.geocities.co.jp/HeartLand-Icho/3904/bungei.html
2010年中華民國《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法》第一章,第三條:http://www.moc.gov.tw/law.do?method=find&id=247
台北市政府網站:http://fun.taipei.gov.tw/
孔子學院:http://www.chinesecio.com/
富布萊特官方網頁:http://fulbright.state.gov/
Sports Diplomacy | Bureau of Educational and Cultural Affairs:http://eca.state.gov/programs-initiatives/sports-diplomacy
英國文化媒體體育部(Department for Culture, Media and Sport,簡稱DCMS):https://www.gov.uk/government/organisations/department-for-culture-media-sport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校內紙本論文立即公開
同意電子論文全文授權校園內公開
校內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校外
同意授權
校外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