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2701201006111800
DOI 10.6846/TKU.2010.00968
論文名稱(中文) 民進黨執政時期的外交決策之研究 (2000—2008年)
論文名稱(英文) The study of Foreign Policy Decision Making under The DPP Administration (2000—2008)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碩士班
系所名稱(英文) Graduate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 and Strategic Studies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98
學期 1
出版年 99
研究生(中文) 趙曉雲
研究生(英文) Sheau-Yun Chao
學號 696330157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10-01-06
論文頁數 128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翁明賢
委員 - 蔡東杰
委員 - 周湘華
關鍵字(中) 民進黨
外交決策
關鍵字(英) DPP
Foreign Policy Decision Making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本論文主要是運用理論來解析兩大研究主題:一為綜合艾里森 (Graham T. Allison) 、哲利考 (Philip D. Zelikow)、施耐德 (Richard C. Snyder)、狄辛 (Paul Diesing) 、郝斯悌 (Ole R. Holsti) 、許志嘉等諸位教授,所主張的外交決策模式,可分為五種:理性、有限理性、組織行為、政府政治及領導者外交決策模式,以作為本論文的假設性指標。檢證結果為五種外交決策模式是皆可互相輔助來解釋民進黨執政時期的外交決策。若以個別單獨解釋民進黨政府的外交決策會顯得過於偏向某層面的探討,而忽略其他的機關運作或是影響因素。因此,唯有共同以互補的形式探討,才比較能全面性的了解整個民進黨政府的外交決策。在五種外交決策模式中,以理性模式中的影響因素與外界觀點是在民進黨執政時期最難做到與達成的目標,因此需要藉由其他模式輔助探討,才能較具完整性。

      另一為透過伊斯頓 (David Easton) 的系統論,以及施耐德在外交決策模型中,強調的輸入影響決策部分,作為本論文的分析架構,透過其了解民進黨執政八年 (2000—2008年) 的外交政策制定過程與過去與現今的差異性,主要的研究發現有五項:
一、我國外交決策機制異動不大。
二、外交承認與實質關係成反比。
三、扁政府的迴響反饋回馬團隊的外交政策。
四、攻勢外交與活路外交迴響的異同。
五、外交政策難以理想化。
英文摘要
The purpose of this thesis is to use some theories to explain two research themes. One is to integrate these professors’ foreign policy decision-making model with a hypothesis of index, such as Graham T. Allison, Philip D. Zelikow, Richard C. Snyder, Paul Diesing, Ole R. Holsti, and Chih-Chia Hsu. Those can be divided into five models: rational, bounded rationality,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bureaucratic politics and the idiosyncratic foreign policy decision-making model. The results of the five foreign policy decision-making models support one other to explain the DPP Administration’s foreign policy decision-making. If we only use a model to explain the DPP Administration’s foreign policy decision-making, it would trend to a one-sided aspect and forget other influence factors. Therefore, the five foreign policy decision-making models support each other to explain this theory. The rational model needs other models assist, and to explain the DPP Administration’s foreign policy decision-making is more complete.

      The other one is through David Easton’s systems theory, and Richard C. Snyder’s foreign policy decision-making model, to stress the impact of the decision-making part of the input, as the analytical framework of this paper to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DPP Administration’s foreign policy-making process (2000-2008), an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Ma’s administration and the DPP administration. Five major findings are as the following: 1. Taiwan’s diplomatic decision-making mechanism is difficult to adjust. 2. Diplomatic recognition and pragmatical relations is inversely proportional relationship. 3. The outcome of the DPP administration’s opinions of all circles impact Ma Administration’s foreign policy. 4. They are similarities and dissimilarities between offensive diplomacy and diplomacy truce. 5. The foreign policy is difficult to idealistic.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第一章 緒論

頁數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研究目的……………………………………1
第二節  文獻探討…………………………………………………3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研究限制……………………………………9
第四節  研究方法與研究架構……………………………………10

第二章 外交決策理論的概念與分析架構
第一節  外交決策的定義與性質…………………………………13
       一、外交決策的定義
       二、外交、外交政策與外交決策的差異性
第二節  外交決策理論的模式與指標……………………………21
       一、外交決策模式
       二、外交決策的分析指標
第三節  外交決策理論的模型與整合分析架構…………………31
       一、外交決策分析模型
       二、民進黨執政時期的外交決策整合分析架構

第三章 影響民進黨執政時期的環境因素分析
第一節  國際局勢與兩岸關係的發展……………………………37
       一、國際局勢的走向
       二、台美中的三角關係
       三、兩岸的「台灣」定位與外交爭奪戰
第二節  國內環境的變化…………………………………………43
       一、選民取向與政黨制的轉變
       二、政黨輪替與派系影響力
       三、利益團體與媒體輿論
第三節  決策者的特質與影響力…………………………………47
       一、陳水扁總統的人格特質與決策風格
       二、呂秀蓮副總統的人格特質與決策風格
       三、歷任國安機制與外交首長的影響力
第四節  小結………………………………………………………57

第四章 民進黨執政的外交理念、決策機制與政策                 
第一節  在野時期的外交理念……………………………………60
       一、1993年的「政策白皮書--外交政策綱領與說明篇」
       二、1996年的「民進黨黨內初選第二階段政策大綱」
       三、1999年的「外交政策白皮書」
第二節  民進黨執政時期的外交決策機制………………………66
       一、總統的角色
       二、行政部門的功能
       三、立法機關的監督
第三節  民進黨執政時期的外交政策……………………………72
       一、外交政策的轉變
       二、外交政策的三大議題內容

第五章 民進黨執政時期的外交實際作為與迴響
第一節  民進黨政府對外的雙邊關係發展………………………78
       一、與邦交國的雙邊外交概況
       二、與非邦交國的雙邊合作概況
第二節  民進黨政府參與國際組織的概況………………………84
       一、全球性: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與世界貿易組織
       二、區域性:亞太經濟合作會議
第三節  民進黨政府涉外的民間組織運作情形…………………90
       一、台灣民主基金會
       二、國家合作發展基金會
       三、民主太平洋聯盟
第四節  民進黨政府的外交政策與作為之迴響…………………95
       一、國內的評價
       二、中共的反應
       三、國際的看法

第六章 結論
第一節  研究結果與檢證…………………………………………100
第二節  研究發現…………………………………………………106
第三節  政策建議與未來展望……………………………………108

參考書目…………………………………………………………110

圖目錄

頁數
圖1-1 本研究論文的章節架構圖…………………………………12
圖2-1 戰略的三角關係圖…………………………………………20
圖2-2 達成外交目標的三角關係圖………………………………20
圖2-3 政治系統模型圖……………………………………………31
圖2-4 外交決策分析模型圖………………………………………32
圖2-5 民進黨執政時期的外交決策整合分析架構圖……………36
圖3-1 民進黨執政時期的我國民眾政黨偏好趨勢分布曲線圖…43
圖3-2 第十任與第十一任總統、副總統選舉的政黨得票概況比較圖…45
圖4-1 民進黨執政時期的外交政策轉變示意圖…………………73
圖5-1 陳水扁總統八年民調滿意度走勢圖………………………96
圖6-1 兩岸之間的外交與國際空間影響關係圖…………………101

表目錄

頁數
表1-1 外交決策理論的相關文獻探討一覽表……………………3
表1-2 民進黨執政時期的外交決策相關文獻探討一覽表………5
表1-3 民進黨執政時期的相關議題文獻探討一覽表……………6
表1-4 民進黨執政時期參考文獻的相關官方網站一覽表………8
表2-1 外交、外交政策與外交決策的比較表……………………19
表2-2 外交決策模式的基本概念表………………………………25
表2-3 五種外交決策模式的指標表………………………………26
表2-4 民進黨執政時期的五種外交決策模式的指標表…………29
表3-1 民進黨執政時期之中共對我國在外交上的阻擾案例表…42
表3-2 民進黨執政時期之兩岸外交競爭下改變原本支持態度的國家一覽表…42
表3-3 三種政黨制的政治環境影響力一覽表……………………44
表3-4 陳水扁總統的基本特質表…………………………………49
表3-5 呂秀蓮副總統的基本特質表………………………………53
表3-6 民進黨執政時期的歷任國家安全會議秘書長一覽表……54
表3-7 民進黨執政時期的歷任外交部長任期一覽表……………56
表3-8 影響民進黨執政時期的環境因素概念表…………………57
表4-1 民進黨執政前的外交理念表………………………………64
表4-2 影響制定外交政策的單位一覽表…………………………66
表4-3 外交部各單位職掌一覽表…………………………………69
表4-4 2000~2008年重大與次要外交政策的概要表………………75
表5-1 民進黨執政時期與友邦交往情況一覽表…………………78
表5-2 民進黨執政時期高層出訪邦交國一覽表…………………79
表5-3 民進黨執政時期推動加入聯合國的概況表………………85
表5-4 民進黨執政時期APEC的會議主題與我國出任代表一覽表…89
表5-5 我國參與非政府間國際組織概況表………………………90
表5-6 民進黨政府之外交政策與作為的迴響一覽表……………98
表6-1 影響民進黨執政時期的環境因素一覽表…………………100
表6-2 民進黨執政時期的五種外交決策模式的指標積分………104
參考文獻
壹、中文資料
一、中文專書
1、《共創雙贏、胸懷世界之旅(陳水扁總統出訪紀實)》。台北:總統府,2004年。
2、《政策白皮書 (綱領篇)》。台北:民主進步黨中央黨部,1993年。
3、《政策白皮書 (說明篇)—獨立自主的國際地位:民主進步黨的外交政策》。台北:民主進步黨中央黨部,1993年。
4、《財團法人國家合作發展基金會2007年報》。台北:財團法人國家合作發展基金會,2008年。
5、《財團法人臺灣民主基金會2005年報》。台北:財團法人臺灣民主基金會,2005年。
6、《財團法人臺灣民主基金會2007年報》。台北:財團法人臺灣民主基金會,2007年。
7、《嘉欣之旅--攜手共榮、邦誼永續 (陳水扁總統出訪紀實)》。台北:總統府,2007年。
8、《新世紀 新出路—陳水扁國家藍圖 (國家安全)》。台北:陳水扁總統競選指揮中心,1999年。
9、《雁行萬里、合作共榮(行政院蘇院長出訪紀實)》。台北:行政院新聞局,2007年。
10、Charles E. Lindblom原著、劉明德譯,《政策制定過程》。台北:桂冠出版,1991年。
11、Earl Babbie原著、李美華等六人合譯,《社會科學方法論》。台北:時英出版社,2004年。
12、Frederic S. Pearson & J. Martin Rochester原著,胡祖慶譯,《國際關係》。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1989年。
13、Hans J. Morgenthau原著,張自學譯,《國際政治學》。台北:幼獅文化事業公司,1990年。
14、Joshua S. Goldstein原著,歐信宏、胡祖慶合譯,《國際關係》。台北:雙葉書郎有限公司,2005年。
15、K. J. Holsti 原著,李偉成、譚溯澄合譯,《國際政治分析架構》。台北:幼獅文化事業公司,1988年。
16、Ralph L. Keeney原著,葉勝年、葉隽合譯,《創新性思維 : 實現核心價值的決策模式》。北京:新華出版社,2003年。
17、Robert L. Pfaltzgraff Jr. & James E. Dougherty原著,胡祖慶譯,《國際關係》。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1995年。
18、Robert T. Rossi & Kevin J. Gilmartin原著,李明、趙文璋合譯,《社會指標導論 : 緣起、特性及分析》。台北:明德基金會生活素質研究中心,1981年。
19、王崑義,《全球化與台灣 : 陳水扁時代的主權. 人權與安全》。台北:創世文化事業出版社,2002年。
20、王建民,《民進黨政商關係研究》。台北:水牛出版社,2006年。
21、丸山勝著、楊鴻儒譯,《陳水扁時代:台灣、民進黨 從誕生到執政》。台北:凱侖出版社,2001年。
22、尹慶耀,《中共外交與對外關係》。台北,中華民國國際關係研究所,1973年。
23、朱浤源,《撰寫博碩士論文實戰手冊》。台北:正中書局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
24、民主進步黨政策委員會,《我們的新責任、台灣的新起點—民主進步黨2000年政策綱領》。台北:民主進步黨中央黨部,1999年。
25、行政院主計處,《社會指標系統理論》。台北:德輝興業有限公司,2006年。
26、汪士淳撰寫、丁渝洲口述,《丁渝洲回憶錄》。台北:天下遠見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
27、呂秀蓮,《台灣大未來:海洋立國世界島》。台北:知本家文化出版社,2004年。
28、呂秀蓮,《世界的台灣》。台北:INK印刻出版有限公司,2007年。
29、呂秀蓮,《台灣良心話 : 呂副總統的第一年》。台北:天下遠見出版公司,2001年。
30、呂亞力,《政治學》。台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2003年。
31、李文,《縱橫五十年—呂秀蓮前傳》。台北:時報文化出版企業有限公司,1996年。
32、李生龍注譯,《新譯墨子讀本》。台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1996年。
33、李其泰,《外交學》。台北:正中書局,1962年。
34、李登科、林文程、林正義、劉德海、鄧中堅 主編,《國際政治》。台北:空大,1967年。
35、李家泉,《台灣研究論文精選—政治篇》。北京:台海出版社,2006年。
36、李振廣,《台灣研究論文精選—台灣政局大事紀》。北京:台海出版社,2006年。
37、李家泉,《陳水扁主政台灣總評估》。台北:海峽學術出版社,2003年。
38、邢福泉,《新國際關係論》。台北:黎明文化事業公司,1984年。
39、宋朝欽、何榮幸、張瑞昌著,《民進黨執政之路》。台北:風雲論壇出版社,1993年。
40、宋宏煦,《決策理論與跨國經貿 : 國際政治經濟理論槪念探討》。台北:幼獅出版社,1991年。
41、易中天注譯,《新譯國語讀本》。台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1995年。
42、洪秀菊,《決策研究法在危機外交研究上的運用》。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1988年。
43、政策白皮書編纂工作小組,《政策白皮書 (綱領篇》。台北:民主進步黨中央黨部,1993年。
44、柳敏珠著,金炫辰譯,《世界之女呂秀蓮》。台北:INK印刻出版有限公司,2006年。
45、南方朔,《哭泣的台灣 : 看民進黨執政八年》。台北:INK印刻出版公司,2008年。
46、姜安,《外交譜系與外交邏輯》。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年。
47、財團法人國際合作發展基金會,《國際發展合作的概念與實務》。台北:智勝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7年。
48、徐慧雯主編,《小而美好-普及的微額貸款》。台北:財團法人國際合作發展基金會,2008年。
49、泰勒等著、鈕先鍾譯,《國際關係中的學派與理論》。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5年。
50、郝雨凡、林甦主編,《中國外交決策—開放與多元的社會因素分析》。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7年。
51、郝望,《台海兩岸 : 綜合實力對比及預測》。台北:秀威資訊科技公司,2005年。
52、許志嘉,《中共外交決策模式研究—鄧小平時期的檢證分析》。台北:水牛出版社,2000年。
53、陳水扁,《台灣之子:我的成長歷程、經營哲學與國家願景》。台北:星辰出版社,1999年。
54、陳水扁,《世紀首航:政黨輪替五百天的沉思》。台北:圓神出版社,2001年。
55、陳水扁,《相信台灣 阿扁總統向人民報告》。台北:圓神出版社,2004年。
56、陳水扁,《守護台灣 開創新局:陳水扁總統執政8年向人民報告(2000-2008)》。台北:總統府,2007年。
57、陳厚佶,《國際政治》。台北:臺灣聯合書局,1962年。
58、陳福成,《國家安全與戰略關係》。台北:時英出版社,2000年。
59、陳文壽,《台灣研究論文精選—兩岸關係大事紀》。北京:台海出版社,2006年。
60、陳建仲,《藍綠對決下的兩岸關係》。台北:海峽學術出版社,2008年。
61、莊淇銘、陳懿慧、李俊達,《台灣總統》。台北:前衛出版社,1996年。
62、黃文雄,《台灣近未來 : 5年10年後的台灣是生還是死?》。台北:前衛出版社,2007年。
63、黃年,《這樣的陳水扁:執政八年同步紀實2000-2008》。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2008年。
64、翁明賢、吳建德、江春琦 總主編,《國際關係》。台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6年。
65、翁明賢等主編,《全球戰略形勢下的兩岸關係》。台北:華立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08年。
66、張亞中主編,《國際關係總論》。台北: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3年。
67、張治安,《中華民國憲法及政府》。台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3年。
68、張文生,《民進黨選舉策略研究》。台北:水牛出版社,2006年。
69、張清敏,《美國對台軍售政策研究》。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06年。
70、張五岳主編,《兩岸關係研究》。台北:新文京出版社,2003年。
71、張歷歷,《外交決策》。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07年。
72、陶五柳,《陳水扁震撼:阿扁總統的人生之旅》。台北:沛來出版社,2000年。
73、陶文創主編,《台灣研究論文精選—對外關係與軍事篇》。北京:台海出版社,2006年。
74、鈕先鍾,《戰略研究入門》。台北:麥田出版社,1998年。
75、葛永光 主編,《鑑往知來:陳水扁執政六年檢討》。台北:幼獅文化,2006年。
76、楊毅周,《民進黨組織派系研究》。台北:水牛出版社,2006年。
77、楊憲村,《世紀交鋒:民進黨如何與共產黨打交道》。台北:時報文化出版企業公司,2002年。
78、蔡東杰,《政治啥玩意》。台北:左岸文化出版社,2003年。
79、蔡東杰,《當代中國外交政策》。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2008年。
80、蔡育岱、譚偉恩合著,《國際關係》。台北:晶華文化事業出版社,2007年。
81、蔡瑋,《微言危言 : 兼論兩岸關係及台灣內政》。台北:海峽學術出版社,2007年。
82、趙建民,《兩岸互動與外交競逐》。台北:永業出版社,1994年。
83、鄭明德,《一脈總相承 : 派系政治在民進黨》。台北:時英出版社,2004年。
84、熊志勇主編,《美國政治與外交決策》。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年。
85、魯毅、黃金祺等著,《外交學概論》。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08年。
86、劉達人,謝孟圜,《中華民國外交行政史略》。台北:國史館,2000年。
87、劉國深,《民進黨意識形態研究》。台北:水牛出版社,2006年。
88、劉國深,《當代台灣政治分析》。台北:博揚文化事業公司,2002年。
89、劉紅,《民進黨執政狀況研究》。台北:水牛出版社,2006年。
90、劉虹,《台灣研究論文精選—兩岸關係篇》。北京:台海出版社,2006年。
91、藍玉春,《中國外交史—本質與事件、衝擊與回應》。台北:三民書局出版社,2007年。
92、蕭新煌,《新世紀的沉思—政黨輪替前後的觀察與建言》。台北:新自然主義股份有限公司,2002年。
93、鞠海濤,《民進黨社會基礎研究》。台北:水牛出版社,2006年。
94、黨朝勝,《民進黨大陸政策研究》。台北:水牛出版社,2006年。
95、嚴安林,《民進黨對外關係研究》。台北:水牛出版社,2006年。

二、期刊文章
1、王鳴鳴,<外交決策研究中的理性選擇模式>。《世界經濟與政治》,第11期,2003年11月,頁1-8。
2、石之瑜,<西方政治心理學中的情感與認知>。《中山人文社會科學期刊》,第7卷 第2期,1999年12月,頁95-131。
3、申玉慶,<外交決策的微觀認知視角-對傑維斯認知理論的幾點評價和思考>。《外交學院學報(外交評論)》,第2005卷 第5期,2005年10月,頁110-112。
4、李登科,<我國務實外交之回顧與展望>,《問題與研究月刊》(第34卷第7期,1995年7月),頁1-3。
5、李兆祥,<晚清政府外交立法與最高決策權的演變>。《齊魯學刊》,第2007卷 第6期,2007年11月,頁41-46。
6、李慶四、張如意,<媒體-政府互動與美國外交決策―以伊戰為例>。《燕山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9卷 第1期,2008年3月,頁37-42。
7、林永樂,<波士尼亞 (Bosnia) 危機處理與柯林頓政府之外交決策>。《美國月刊》,第8卷 第8期,1993年8月,頁49-55。
8、吳安家,<陳總統的中國大陸政策觀:理想主義與現實主義的結合>。《遠景季刊》,第2卷 第3期,年月,頁167-188。
9、林廷暉,<美國國家安全顧問與國務卿於外交決策制定過程中之競爭關系>。《通識研究集刊》,第5期,2004年6月,頁101-128。
10、林麗香,<中共外交決策模式之探析>。《航空技術學院學報》,第7卷 第1期,2008年8月,頁375-384。
11、林麗香,<解放軍參與外交決策之機構與方式>。《航空技術學院學報》,第6卷 第1期,2007年8月,頁151-163。
12、林麗香,<「解放軍」參與外交決策之研究>。《國防雜誌》,第20卷 第11期,2005年11月,頁91-102。
13、林民旺,<前景理論與外交決策>。《外交學院學報(外交評論)》,第2006卷 第5期,2006年10月,頁62-68。
13、紀舜傑,<美國政黨競爭與外交決策之互動研究>。《臺灣國際研究季刊》,第1卷 第3期,2005年秋,頁103-118。
14、孫哲,<中國外交思想庫:參與決策的角色分析>。《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第2004卷 第4期,2004年7月,頁98-104。
15、徐小紅,<西方國家新聞媒體同外交決策的關係>。《外交學院學報(外交評論)》,第2003卷 第4期,2003年12月,頁52-57。
16、許志嘉,<鄧小平時期中共的外交決策模式>。《問題與研究》,第37卷 第8期,1998年8月,頁49-72。
17、許志嘉,<鄧小平主政下參與中共外交決策的黨政組織探討>。《中國大陸研究》,第41卷 第5期,1998年5月,頁21-48。
18、許志嘉,<中共外交決策要素研究: 一邊倒政策時期的論證與評估>。《東亞季刊》,第27卷 第3期,1996年1月,頁14-28。
19、陳中雨,<中共政治菁英決策機制之研究:以外交決策為例>。《復興崗學報》,第93期,2009年3月,頁151-177。
20、傅菊輝、陳亞東,<外交決策過程中的現代科學因素>。《吉首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28卷 第5期,2007年9月,頁129-133。
21、楊開煌,<連戰代表出席APEC的意義>,《海峽評論》。第216期,2008年12月,頁45-47。
22、蔡東杰,<中共大國外交之實踐及其對我國外交之意涵>。《全球政治評論》,第五期,2004年1月,頁1-16。
23、蔡東杰,<兩岸外交競爭主軸之變遷與挑戰>。《全球政治評論》,第二期,2003年4月,頁45-66。
24、蔡明彥,<布希外交決策與行政部門角色--以國務院、五角大廈與國安會為例>。《臺灣國際研究季刊》,第1卷 第3期,2005年秋,頁83-101。
25、劉東國,<觀念在外交決策中的作用-對《觀念與外交政策》一書的解讀>。《外交學院學報(外交評論)》,第2005卷 第5期,2005年10月,頁105-109。
26、劉冠効,<從李前總統訪日看日本外交決策過程>。《問題與研究》,第40卷 第5期,2001年9月,頁1-21。
27、餘麗,<美國外交決策模式分析―以中美建交為例>。《鄭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41卷 第1期,2008年1月,頁32-36。
28、嚴震生,<後冷戰時期美國外交決策的考量因素>。《歐美月刊》,第9卷 第12期,1994年12月,頁109-120。

三、學術論文
1、大嶋望,《陳水扁政權的對日政策》。碩士論文,臺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2008年。
2、王亮,《雷根外交決策與伊朗-尼游案關連之研究》。碩士論文,淡江大學美國研究所,1990年。
3、王湘菁,《美國在聯大重要問題案策略之決策過程 (1961-1971) 》。碩士論文,淡江大學美國研究所碩士班,2005年。
4、尤曉霜,《中國內戰 (1945-1949) 與西班牙內戰 (1936-1939) 外交決策分析》。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政治學研究所,2002年。
5、平志芬,《外交決策分析之研究─以法國與中共建交為例》。碩士論文,淡江大學歐洲研究所,1989年。
6、呂慎華,《清季袁世凱外交策略之研究》。博士論文,中興大學歷史學系所,2008年。
7、呂志翔,《美國外交決策過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之取權與功能》。碩士論文,淡江大學美國研究所,1979年。
8、呂昭咏,《1990年代南韓對北韓政策的決策方式研究─金泳三和金大中政權的比較》。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法教分處政治學研究所,2003年。
9、古如君,《尼克森政府「中國代表權」決策過程之研究》。碩士論文,淡江大學美國研究所碩士班,2003年。
10、白兆偉,《美國小布希政府出兵伊拉克之決策研究 ―從層次分析探討》。碩士論文,中興大學國際政治研究所,2007年。
11、永吉美幸,《後冷戰時期台日關係轉變之分析》。碩士論文,臺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2006年。
12、朱顯名,《陳水扁政府大陸政策之研究(2000-2004年)》。碩士論文,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2004年。
13、朱俊豪,《從我國大陸政策比較國民黨與民進黨執政時期之國家利益觀》。碩士論文,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文化教育組,2006年。
14、朱永生,《美國簽訂上海公報決策過程》。碩士論文,江大學美國研究所碩士班,2001年。
15、李祥豪,《甘迺迪總統於豬灣行動決策過程中之角色分析》。碩士論文,淡江大學美國研究所碩士班,2008年。
16、李嘉賓,《美國在一九五八年臺海危機的決策過程》。碩士論文,淡江大學美國研究所碩士班,2002年。
17、李宛儒,《從國內外因素解析陳水扁總統的大陸政策(2000-2004年)》。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2006年。
18、李人岳,《我國災害應變體系之研究(2000---2003):以決策的觀點分析》。碩士論文,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2004年。
19、李佩樺,《美國對海地政治發展之影響-以阿里斯蒂德政治危機為例》。碩士論文,淡江大學拉丁美洲研究所碩士班,2009年。
20、李榮華,《一九六九年至一九八四年中蘇共邊界衝突與談判之評估--試就衝突理論、決策理論及談判規則來分析》。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邊政研究所,1986年。
21、何家宜,《中國對歐盟的政策及其成效評估(1990-2005)》。碩士論文,臺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2006年。
22、何公韜,《二O O五臺灣「三合一」選舉後陳水扁政府大陸政策調整之研究》。碩士論文,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2006年。
23、沈基燮,《中共外交決策過程中變數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1980年。
24、林麗香,《解放軍的政治影響力:解放軍參與外交政策之研究》。博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大陸研究所博士班,2006年。
25、林碧雲,《1992年美國-香港政策法之決策分析》。博士論文,淡江大學美國研究所博士班,2009年。
26、林志松,《清廷處理越南問題之決策過程分析(1880-1885)》。碩士論文,淡江大學美國研究所碩士班,1998年。
27、洪士美,《美國國家安全會議:協調外交與國防政策功能之研究》。碩士論文,淡江大學美國研究所碩士班,2006年。
28、武炳昌,《民進黨派系政治與提名制度》。碩士論文,淡江大學公共行政學系,2004年。
29、周淑平,《美國人權外交政策分析—以美中關係為例(1989-2001)》。碩士論文,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碩士班,2006年。
30、吳忻宇,《歐洲聯盟在以巴衝突中的政策立場與作為:1990-2005》。碩士論文,淡江大學歐洲研究所碩士班,2006年。
31、吳欣潔,《後冷戰時期中國與拉丁美洲關係對台拉外交關係之影響》。碩士論文,淡江大學拉丁美洲研究所碩士班,2004年。
32、吳于珊,《後冷戰時期中國對東協外交政策之研究》。碩士論文,臺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2007年。
33、吳介弘,《民進黨執政後之台日關係—延續與變遷之探究(2000-2005)—》。碩士論文,臺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2005年。
34、吳希玲,《經濟全球化下影響兩岸經貿發展之政治因素研究》。碩士論文,中興大學國際政治研究所,2006年。
35、吳健中,《中國對拉美經貿外交政策之研究-從1978年中國改革開放後》。碩士論文,中興大學國際政治研究所,2008年。
36、吳弦輯,《中國對拉丁美洲外交政策之研究(2000-2007)》。碩士論文,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2008年。
37、周學佑,《從決策理論評析我國對蘇聯政策之改變》。碩士論文,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1990年。
38、唐珮君,《從決策理論看杜魯門政府第二任期中國政策的轉變(1948-1952)》。碩士論文,淡江大學拉丁美洲研究所,2003年。
39、胡韻珊,《影響外交政策工具選擇之環境因素分析 : 七0年代以來中華民國個案探討》。碩士論文,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1992年。
40、施喻琁,《胡錦濤時期中美關係中的臺灣因素研究》。碩士論文,政治大學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2006年。
41、孫佳銘,《凱克寧政府時期芬蘭對蘇聯外交政策之研究--從環境模式探討》。碩士論文,中興大學國際政治研究所,2008年。
42、洪翔九,《美中台經貿關係與台海政治互動之研究》。碩士論文:東吳大學政治學系,2007年。
43、柳嘉信,《加勒比海邦交國支持聯合國「台灣入會案」之研究(1993-2000)》。碩士論文,淡江大學拉丁美洲研究所,2001年。
44、郭大文,《後冷戰時期中國「大國外交」策略的論述與發展》。碩士論文,臺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2006年。
45、袁嘉鍠,《美國對台袖手政策的提出與修正的決策過程》。淡江大學美國研究所碩士班,2009年。
46、尉大衛,《美.德.法國家安全決策機制之研究》。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碩士班,1996年。
47、陳仲志,《美國國家安全會議於對華外交決策過程之角色:以艾森豪、甘迺迪及尼克森政府為例》。博士論文,淡江大學美國研究所博士班,2008年。
48、陳鈺明,《美國對第一次台海危機之決策過程研究》。碩士論文,淡江大學美國研究所碩士班,2006。
49、陳蒿堯,《美國政府因應中華民國「反攻大陸」政策之決策過程(1961-1968)》。碩士論文,淡江大學美國研究所碩士班,2005。
50、陳一誠,《中國南方外交戰略的政治經濟分析, 1949-2006》。碩士論文,臺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2007年。
51、陳金龍,《後冷戰時期兩岸關係中的日本角色-以狄特摩戰略三角模型為架構》。碩士論文,中興大學國際政治研究所,2007年。
52、陳育晏,《反恐時代美國外交政策之研究》。碩士論文,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碩士班,2006年。
53、陳健宏,《兩岸直航談判之研究:從雙層賽局理論分析》。碩士論文,中興大學國際政治研究所,2009年。
54、陳鈺明,《美國對第一次台海危機之決策過程研究》。碩士論文,淡江大學美國研究所碩士班,2005年。
55、陳養衡,《利益團體與美國外交決策》。碩士論文,淡江大學美國研究所,1988年。
56、陳郁宜,《美國參議院外交委員會在外交決策上的角色》。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中美關係研究所,1985年。
57、陳仲志,《兩岸發展核武及美國因應之立場與政策》。碩士論文,淡江大學美國研究所碩士班,2002年。
58、許瓔馨,《中華民國於聯合國代表權之變更:自緩議案更動為重大議題案之決策過程》。碩士論文,淡江大學美國研究所碩士班,2007年。
59、辜麗都,《胡錦濤時期對台心理戰決策之研究》。碩士論文,政治作戰學校政治研究所,2006年。
60、曾建邦,《珍珠港事件前美日對峙之決策過程》。碩士論文,淡江大學美國研究所碩士班,2009年。
61、張志孝,《毛澤東對中共與美國關係認知轉變之研究(1969-1972)》。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2001年。
62、張洪鈞,《中華民國參與國際組織策略之研究》。碩士論文,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2005年。
63、張聖岱,《從美國外交決策因素觀其東北亞政策(1985-1992)》。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外交研究所,1991年。
64、張和明,《江澤民時期對美國安全關係之研究-理性決策模式的分析》。碩士論文,政治大學外交學系戰略與國際事務碩士在職專班,2007年。
65、黃仕英,《中美共同防禦條約簽訂的決策過程》。碩士論文,淡江大學美國研究所碩士班,2004年。
66、黃玲媚,《理性選擇論與外交決策分析》。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外交研究所,1986年。
67、黃奕龍,《中國和平崛起外交戰略之研究》。碩士論文,政治大學外交研究所,2006年。
68、游銘豐,《一九五○年代美國對台海外島的決策過程分析—以兩次外島危機為例》。碩士論文,淡江大學美國研究所碩士班,2004年。
69、游振隆,《委內瑞拉經濟發展與外交決策關係之研究(1960-1980)》。碩士論文,,淡江大學拉丁美洲研究所,1992年。
70、董立德,《中共三代領導人對美關係之研究》。碩士論文,中興大學國際政治研究所,2006年。
71、曾孔良,《俄羅斯普欽總統對歐盟政策之研究(1999-2005)》。碩士論文,政治大學俄羅斯研究所,2007年。
72、曾淳良,《我國與格瑞納達建交決策分析之研究》。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碩士班,1990年。
73、蔡旻芸,《查維斯政權下委內瑞拉與美國外交關係之研究(1999-2006)》。碩士論文,淡江大學拉丁美洲研究所碩士班,2008年。
74、楊太源,《從中共睦鄰外交論中共對東盟政策》。碩士論文,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2006年。
75、趙五鼎,《民意對美國政治之影響---以1968年越戰之新春攻勢為例》。碩士論文,淡江大學美國研究所碩士班,2008年。
76、黎濰傑,《國際安全與巴拿馬運河歸還》。碩士論文,淡江大學拉丁美洲研究所,2002年。
77、廖登山,《後冷戰時期中國軟權力之研究》。碩士論文,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2007年。
78、廖顯謨,《後種族隔離時代南非〔中國承認之外交決策分析》。博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政治學研究所,2004年。
79、鄭月雁,《普丁時期俄羅斯對歐盟能源外交政策之研究》。碩士論文,中興大學國際政治研究所,2008年。
80、戴溥序,《德國施洛德執政以來與波蘭關係之研究(1998-2007年)》。碩士論文,淡江大學歐洲研究所碩士班,2008年。
81、劉昌鑫,《中國輿論戰對和諧外交的影響》。碩士論文,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碩士班,2008年。
82、劉適豪,《中國「大國外交」的戰略意涵》。碩士論文,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2008年。
83、鄧啟宏,《英國處理皮諾契事件之外交決策研究》。碩士論文,淡江大學拉丁美洲研究所,2000年。
84、鄧克禮,《印尼對中共外交政策之研究(2000-2005)》。碩士論文,政治大學行政管理碩士學程,2006年。
85、鄧盛平,《胡笙國王對華外交之謀略:1971--1977》。博士論文,臺灣師範大學政治學研究所,2004年。
86、賴亞欣,《美國發表《中國白皮書》之決策過程》。碩士論文,淡江大學美國研究所碩士班,2009年。
87、賴淙仁,《「九一一事件」後小布希政府中共政策之研究(2001.9至2003.12)》。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2004年。
88、賴奕佑,《冷戰後中共與日本安全關係中的台灣因素》。碩士論文,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碩士班,2006年。
89、謝憲治,《陳水扁主政時期兩岸關係之研究 (2000-2005年)》。碩士論文,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2005年。
90、謝麗娟,《中共對台政策之演變:以三次台灣大選之文攻武嚇為例》。碩士論文,臺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2007年。
91、羅欣怡,《民進黨政黨轉型與對美外交之決策過程》。碩士論文,淡江大學美國研究所碩士班,2001年。
92、羅文豪,《甘迺迪政府要求兩岸降溫自制之決策過程(1962,1~6)》。碩士論文,淡江大學美國研究所碩士班,2006年。
93、鐘源旺,《陳水扁總統之兩岸政策〈2000-2004年〉》。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2005年。

四、座談與研討會論文
1、胡聲平,「陳水扁政府外交事務治理的分析─獨斷決策與務虛外交」,《鑑往知來:陳水扁執政六年檢討研討會》,2006年5月20日。http://unity111.myweb.hinet.net/ (檢索日期:2008/10/26)
2、高永光、劉佩怡,「民進黨政府的施政理念與決策模式」,《突破當前經濟困境系列座談會》,2001年5月12日。http://old.npf.org.tw/Symposium/s90/900512-AI-02.htm (檢索日期:2008/11/21)
3、許志嘉,「陳水扁總統就職兩年以來外交與兩岸安全評析」,《陳水扁政府執政兩週年之綜合安全評估座談會》,2002年5月18日。http://www.peaceforum.org.tw/filectrl/TP0205001.htm (檢索日期:2008/10/6)
4、蔡東杰,「中共大國外交之實踐及其對我國外交之意涵」,《當前我國外交在全球化趨勢下之危機與轉機學術研討會》,2003年10月3日。
5、蔡東杰,「兩岸外交競爭主軸之變遷與挑戰」,《當前外交政策與兩岸政策發展研討會, 2002年12月27日。
6、蔡瑋,「陳水扁執政六年兩岸關係總檢討」,《鑑往知來:陳水扁執政六年檢討研討會》,2006年5月20日。http://unity111.myweb.hinet.net/ (檢索日期:2008/10/26)

五、網路資料
(一)、中文官方網站
1、「中華民國憲法」,中華民國(臺灣)行政院新聞局全球資訊網,2007年1月2日。http://info.gio.gov.tw/ct.asp?xItem=13370&CtNode=904&mp=1#4 (檢索日期:2009/12/15)
2、「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第二條」,中華民國(臺灣)行政院新聞局全球資訊網,2006年7月5日。http://info.gio.gov.tw/ct.asp?xItem=29514&ctNode=904&mp=1 (檢索日期:2009/12/18)
3、「中華民國總統府組織法」,中華民國總統府。http://www.president.gov.tw/1_structure/department.html (檢索日期:2009/12/18)
4、「中華民國第十任總統、副總統就職慶祝大會」,中華民國總統府,2000年5月20日。http://www.president.gov.tw/php-bin/prez/shownews.php4?Rid=902 (檢索日期:2008/10/26)
5、「總統傳略」,中華民國總統府。http://www.president.gov.tw/1_roc_intro/xpresident/1_president/subject-pres.html (檢索日期,2008/10/26)
6、「總統任內 (民國89年3月至今)」,中華民國總統府。http://www.president.gov.tw/1_roc_intro/xpresident/1_president/subject-021.html (檢索日期:2009/12/21)
7、「中、巴兩國簽署聯合公報」,中華民國總統府。http://www.president.gov.tw/php-bin/prez/shownews.php4?Rid=686 (檢索日期:2008/10/26)
8、「總統主持今年推動我國參與「世界衛生組織」國安高層會議」,中華民國總統府,2008年4月10日。http://www.president.gov.tw/php-bin/prez/shownews.php4?Rid=13863 (檢索日期:2009/12/23)
9、「外交基本方針」,中華民國外交部。http://www.mofa.gov.tw/webapp/ct.asp?xItem=2&CtNode=1410&mp=1 (檢索日期:2009/12/8)
10、「外交年鑑」,中華民國外交部。http://www.mofa.gov.tw/webapp/lp.asp?ctNode=2008&CtUnit=47&BaseDSD=7&mp=1 (檢索日期:2009/12/21)
11、「外交政策 (含施政報告) 」,中華民國外交部。http://www.mofa.gov.tw/webapp/lp.asp?CtNode=1425&CtUnit=89&BaseDSD=7&mp=1&nowPage=3&pagesize=15 (檢索日期:2009/12/21)
12、「駐華代表機構」,中華民國外交部。http://www.mofa.gov.tw/webapp/lp.asp?ctnode=1422&ctunit=30&basedsd=30&mp=1 (檢索日期:2009/12/22)
13、「外交部聲明」,中華民國外交部。http://www.mofa.gov.tw/webapp/lp.asp?ctNode=1548&CtUnit=46&BaseDSD=39&mp=1 (檢索日期:2009/11/12)
14、「中國大陸阻擾我國際空間事例」,中華民國外交部。http://www.mofa.gov.tw/webapp/lp.asp?ctNode=1464&CtUnit=53&BaseDSD=7&mp=1 (檢索日期:2009/11/12)
15、「外交部感謝我18友邦於聯大總辯論為我執言」,中華民國外交部,2007年10月03日。http://www.mofa.gov.tw/webapp/ct.asp?xItem=27259&ctNode=1547&mp=1  (檢索日期:2009/11/13)
16、「外交部感謝友邦駐聯合國代表聯名致函支持我爭取參與『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UNFCCC)及『國際民航組織』(ICAO)」,中華民國外交部,2009年10月16日。http://www.mofa.gov.tw/webapp/ct.asp?xItem=40202&ctNode=1547&mp=1 (檢索日期:2009/11/13)
17、「友邦在『世界衛生組織』(WHO) 第122屆執委會議為我執言」,中華民國外交部,2008年01月24日。http://www.mofa.gov.tw/webapp/ct.asp?xItem=29297&ctNode=1547&mp=1 (檢索日期:2009/11/13)
18、「立法院職權行使法」,立法院全球資訊網。http://www.ly.gov.tw/ly/02_information/0204_law/ly_ord/ly_ord_vi.jsp?lawtype=03&LY8300_ID=135&ItemNO=02040204&back=true (檢索日期:2009/12/20)
19、「立法院公報」,議事暨公報管理系統。http://lci.ly.gov.tw/lcew/index_5.zul (檢索日期:2009/12/21)
20、「大法官解釋」,司法院。http://www.judicial.gov.tw/constitutionalcourt/p03_01.asp?expno=329 (檢索日期:2009/12/28)
21、「國家安全會議組織法」,全國法規資料庫。http://law.moj.gov.tw/Scripts/Query1A.asp?no=1A0010021&K1=國家安全會議&KeyWordID=&KCDate= (檢索日期:2009/12/18)
22、「陳總統、呂副總統出國訪問紀錄」,世界年鑑。http://www7.www.gov.tw/todaytw/2005/TWtaiwan/ch04/2-4-49-0.html (檢索日期:2009/12/22)
23、「台灣氣候變遷預設情境模擬之初步研究」,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第30期,2001年10月。http://sd.erl.itri.org.tw/fccc/ch/pub/nsletter/news30/Index30.html (檢索日期:2008/11/7)
24、「我國入會大事紀」,中華經濟研究院 (台灣WTO中心)。http://taiwan.wtocenter.org.tw/WTOtaiwan.asp (檢索日期:2009/12/23)
25、「認識WTO」,中華經濟研究院 (台灣WTO中心)。http://taiwan.wtocenter.org.tw/WTOintro.asp (檢索日期:2009/12/23)
26、「稻米因應對策」,行政院農業委員會,2003年1月1日。http://www.coa.gov.tw/view.php?catid=54#3 (檢索日期:2009/12/23)
27、「成立APEC—成立沿革」,中華台北APEC研究中心 (CTASC)。http://www.ctasc.org.tw/04know/establish.asp  (檢索日期:2009/12/23)
28、「民主太平洋聯盟章程」,民主太平洋聯盟,2006年10月28日。http://www.dpu.org.tw/Ch/About.php?ID=160&ArticleID=163 (檢索日期:2009/12/24)
29、「民主太平洋聯盟會員國家」,民主太平洋聯盟,2006年11月24日。http://www.dpu.org.tw/Ch/About.php (檢索日期:2009/12/24)
30、「2005年民主太平洋聯盟訪問學人名單」,民主太平洋聯盟,2006年11月2日。http://www.dpu.org.tw/Ch/Service.php?ID=79&ArticleID=187 (檢索日期:2009/12/24)
31、「DPU研究生獎學金辦法」,民主太平洋聯盟,2006年10月26日。http://www.dpu.org.tw/Ch/Service.php?ID=79&ArticleID=108 (檢索日期:2009/12/24)
32、「財團法人臺灣民主基金會捐助暨組織章程」,臺灣民主基金會。http://www.tfd.org.tw/introduction.php?id=ch0104 (檢索日期:2009/12/22)
33、「國際外交政見」,馬英九、蕭萬長 2008 總統大選競選網站。http://2008.ma19.net/policy4you/diplomacy (檢索日期:2008/9/28)
34、「臺灣關係法」,美國在台協會,1979年1月1日。http://www.ait.org.tw/zh/about_ait/tra/ (檢索日期:2009/11/24)
35、「中台辦、國台辦就陳水扁當局公告舉辦『入聯公投』發表受權聲明」,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2008年2月2日。http://www.gwytb.gov.cn/zywg/zywg0.asp?zywg_m_id=108 (檢索日期:2009/12/9)
36、「中英聯合聲明(2004年5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2007年9月21日。http://www.fmprc.gov.cn/chn/pds/ziliao/1179/t154308.htm (檢索日期:2009/11/13)
37、「中國與斯里蘭卡聯合公報」,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2007年10月15日。http://www.fmprc.gov.cn/chn/pds/ziliao/1179/t372330.htm (檢索日期:2009/11/13)
38、「中國和哥斯大黎加自6月1日起建立大使級外交關係」,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2007年06月07日。http://www.fmprc.gov.cn/chn/pds/ziliao/1179/t327357.htm (檢索日期:2009/11/13)


(三)、中文社論網站
1、「國營企業正名 老美兩年前就知道」,新台灣新聞週刊,第569-570期,2007年2月15日。http://www.newtaiwan.com.tw/bulletinview.jsp?bulletinid=67056 (檢索日期:2009/12/21)
2、王崑義,「九月的『烽火外交』」,新台灣新聞週刊,第592期,2007年7月26日。http://www.newtaiwan.com.tw/bulletinview.jsp?bulletinid=71875 (檢索日期:2009/12/9)
3、王時思,「攻勢外交 vs. 外交休兵」,凱達格蘭學校,2008年8月11日。 http://www.ketagalan.org.tw/index.php?framework_num=116&CID=283 (檢索日期:2008/9/26)
4、永逸,「陳水扁邱義仁『攻擊性外交』的各項具體策略」,華澳人語,2009年9月17日~19日。http://www.waou.com.mo/main.htm (檢索日期:2009/12/7)
5、宋鎮照,<從全球化與區域化分析東協的台海兩岸發展策略>,《海峽評論》(第158期,2004年2月)。http://www.haixiainfo.com.tw/FF/158-374.html (檢索日期:2009/11/24)
6、李心怡,「民進黨派系內鬥,阿扁要求改革」,南方快報,2004年6月19日。http://www.southnews.com.tw/polit/specil/polit_DDP/00/DPP00008.htm (檢索日期,2008/12/01)
7、吳似樺,「多元外交奏效 蒙古、俄羅斯成為台灣朋友」,新台灣新聞週刊,2002年9月9日。http://www.newtaiwan.com.tw/bulletinview.jsp?bulletinid=2414 (檢索日期:2009/12/9)
8、許振明,「全球化vs.區域化或國際化vs.本土化-共存共榮非夢事」,國政評論,2001年1月10日。http://www.npf.org.tw/post/1/923 (檢索日期:2009/11/24)
9、陳逸潔,「台灣入會後對產業影響及未來可能發展契機—農業」,中華經濟研究院 (台灣WTO中心),2007年2月9日。https://www.wtocenter.org.tw/SmartKMS/www/Epaper/epaper_07se1/epaper_07se1_t31.htm (檢索日期:2009/12/23)
10、陳宗逸,「護照加註台灣 簡又新非常欣慰」,新台灣新聞週刊,第378期,2003年6月24日。http://www.newtaiwan.com.tw/bulletinview.jsp?bulletinid=14908 (檢索日期:2009/12/21)
11、張世嘉,「老康到班三個月,攪亂國安會一池春水」,新新聞周報849期。http://www.new7.com.tw/journal/weekly/old/849/849-030.html (檢索日期:2009/11/12)
12、靖心慈、林長慶,「台灣入會後對產業影響及未來可能發展契機—服務業」,中華經濟研究院 (台灣WTO中心),2007年2月9日。https://www.wtocenter.org.tw/SmartKMS/www/Epaper/epaper_07se1/epaper_07se1_t33.htm (檢索日期:2009/12/23)
13、劉大年、史惠慈、蔡毓翔,「台灣入會後對產業影響及未來可能發展契機—工業」,中華經濟研究院 (台灣WTO中心),2007年2月9日。https://www.wtocenter.org.tw/SmartKMS/www/Epaper/epaper_07se1/epaper_07se1_t32.htm (檢索日期:2009/12/23)
14、蘭陽醒獅團,「為何林濁水要製造府院不和的印象?」,台灣茶黨,2004年10月13日。http://taiwantp.net/cgi/TWforum.pl?board_id=4&type=show_post&post=1417 (檢索日期:2009/12/9)
15、徐孝慈,「田弘茂 堅守外交專業 發揮過渡角色」,中時電子報,2002年1月20日。http://forums.chinatimes.com/report/2002/12012009.htm (檢索日期:2009/11/11)
16、鄭裕文,「前民進黨主席宣佈支援謝長廷參選」,台灣海外網,2008年2月26日。http://www.taiwanus.net/news/news/2008/200809120122371314.htm (檢索日期:2009/12/29)

(四)、中文新聞網站
1、「度假外交:台副總統赴印尼」,BBC,2002年8月14日。http://news.bbc.co.uk/chinese/trad/hi/newsid_2190000/newsid_2192200/2192251.stm (檢索日期:2008/9/26)
2、「李元簇可能被拒出席APEC」,BBC,2001年10月14日。http://news.bbc.co.uk/hi/chinese/news/newsid_1598000/15983592.stm (檢索日期:2009/12/23)
3、「陳唐山接任台灣外交部長」,BBC中文網,2004年4月11日。http://news.bbc.co.uk/chinese/trad/hi/newsid_3610000/newsid_3617100/3617103.stm (檢索日期:2009/11/11)
4、「黃志芳指証邱義仁主導金援案 邱毅:是扁的共犯」,sina全球新聞,2009年1月12日。http://news.sina.com/tw/chinanews/101-101-101-104/2009-01-12/00343554824.html (檢索日期:2009/11/11)
5、「陳水扁辦公室秘書長葉菊蘭辭職 陳唐山接任」,sina全球新聞,2008年3月26日。http://news.sina.com/000-000-101-103/2008-03-26/0630472563.html (檢索日期:2009/11/12)
6、「知遇之恩?黃志芳:曾擋掉邱義仁交辦機密案」,sina全球新聞,2009年1月11日。http://news.sina.com/tw/phoenixtv/101-102-101-103/2009-01-11/18193553789.html (檢索日期:2009/11/11)
7、「閃電調職 陳唐山照常上班不回應」,TVBS,2007年2月6日。http://www.tvbs.com.tw/news/news_list.asp?no=arieslu20070206125737 (檢索日期:2009/11/12)
8、「反分裂法 國際輿論關注」,TTV,2005年3月14日。 http://www.ttv.com.tw/094/03/0940314/09403144123803S.htm (檢索日期:2009/1/5)
9、「美學者指馬英九活路外交奏效」,Yam天空新聞,2008年9月5日。http://n.yam.com/bcc/china/200809/20080905603260.html (檢索日期:2008/9/29)
10、「陳一新:兩岸新定位論 有利外交休兵」,中央日報網路報,2008年9月17日。  http://www.cdnews.com.tw/cdnews_site/docDetail.jsp?coluid=110&docid=100517142 (檢索日期:2008/9/29)
11、「總統今晚出訪 明出席第2屆太平洋友邦峰會」,中央社即時新聞,2007年10月11日。http://www.cnanews.gov.tw/spec/spec4cnaweb.php?no=0436
12、「歐鴻鍊:只要邦交國少一個,就恢復外交惡鬥」,中時電子報,2008年9月25日。http://chinatimes.com/2007Cti/2007Cti-Rtn/2007Cti-Rtn-Print/0,4670,110101x112008092500983,00.html (檢索日期:2008/9/28)
13、「陳水扁總統出訪一覽」,中國電子報,2000年8月25日。http://forums.chinatimes.com/special/diplomacy/index.htm
14、「決策部門完成參與「第二軌道」的研究報告」,中時電子報,2009年7月24日。http://forums.chinatimes.com/report/trackII/87072401.htm (檢索日期:2009/12/8)
15、「扁感謝陳唐山有情有義」,中華日報,2009年4月17日。http://www.cdnnews.com.tw/20090418/news/nsxw/U91023002009041717562458.htm(檢索日期:2009/11/11)
16、「台灣為何加強對日關係」,中華評論學術出版社,2002年10月。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crn-webapp/cbspub/secDetail.jsp?bookid=5459&secid=5494 (檢索日期:2009/11/11)
17、「姚嘉文指馬政府外交休兵是錯誤政策」,中國評論新聞網,2008年9月2日。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doc/1007/3/6/8/100736876.html?coluid=46&kindid=0&docid=100736876&mdate=0902123953 (檢索日期:2008/9/29)
18、「陳水扁又搞小動作 北京靜觀其變」,中國評論新聞網,2005年8月3日。http://gb.chinareviewnews.com/doc/1000/2/3/4/100023421.html?coluid=0&kindid=0&docid=100023421 (檢索日期:2009/12/21)
19、「潘錫堂:終見陳水扁當局自食外交苦果」,中國評論新聞網,2007年6月15日。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doc/1003/8/9/0/100389010.html?coluid=33&kindid=1672&docid=100389010&mdate=0911123624 (檢索日期:2009/12/9)
20、「陳銘政:歐鴻鍊檢視烽火『外交』盼兩岸雙贏」,中國評論新聞網,2008年8月10日。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doc/1007/1/7/4/100717485.html?coluid=93&kindid=3311&docid=100717485 (檢索日期:2009/12/9)
21、「民進黨“台獨”主張大事記」,中國網,2002年8月1日。http://big5.china.com.cn/overseas/txt/2002-08/01/content_5181515.htm (檢索日期:2008/10/28)
22、「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全文)」,人民網,2004年3月15日。http://www.people.com.cn/GB/shehui/1060/2391834.html (檢索日期:2009/11/13)
23、「陳水扁簡歷」,人民網,2007年8月13日。http://tw.people.com.cn/BIG5/83207/83215/6107873.html (檢索日期:2008/10/26)
24、「聯晚:邱義仁『遍地烽火』,還有更大黑幕?」,人民網,2008年5月8日。http://tw.people.com.cn/BIG5/14811/14872/7216485.html (檢索日期:2009/12/9)
25、「危險的挑釁—評陳水扁的分裂言論」,人民網,2002年8月6日。http://tw.people.com.cn/GB/14810/14858/933316.html (檢索日期:2009/12/8)
26、「國際輿論:陳水扁『台獨』的實際步驟已開始」,人民網,2002年8月6日。http://人民网.cn/BIG5/shizheng/19/20020806/793535.html (檢索日期:2009/12/9)
27、「歐鴻鍊明赴立院報告 將提積極外交面向」,大紀元,2008年9月24日。http://tw.epochtimes.com/b5/8/9/24/n2274312.htm (檢索日期:2008/11/20)
28、「香港報章譴責峇里島恐怖襲擊」,大紀元,2002年10月14日。   http://www.epochtimes.com/b5/2/10/14/n235382.htm (檢索日期:2009/1/5)
29、「印尼警方全力搜捕峇里島恐怖攻擊其他嫌犯」,大紀元,2005年10月3日。 http://www.epochtimes.com/b5/5/10/3/n1073633.htm (檢索日期:2009/1/5)
30、「印度孟買連環恐怖攻擊 死亡上升至101人」,大紀元,2008年11月27日。 http://www.epochtimes.com/b5/8/11/27/n2342962.htm (檢索日期:2009/1/5)
31、「國安報告 中共三光策略對台外交封鎖」,大紀元,2006年5月20日。http://www.epochtimes.com/b5/6/5/20/n1324541.htm (檢索日期:2009/11/12)
32、「民進黨通過廉政條例及解散派系」,大紀元,2006年7月23日。http://wwwga.epochtimes.com/b5/6/7/23/n1396199.htm (檢索日期,2008/12/01)
33、「陳水扁今出訪中美洲 並首訪聖露西亞」,大紀元,2008年1月13日。http://www.epochtimes.com/b5/8/1/13/n1975528.htm (檢索日期:2009/12/23)
34、「呂秀蓮今晚出訪 將晤南太3友邦新元首」,大紀元,2008年1月28日。http://www.epochtimes.com/b5/8/1/28/n1993376.htm (檢索日期:2009/12/23)
35、「負責涉外 陳唐山:助總統拚外交成果」,自由電子報,2006年1月25日。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6/new/jan/25/today-p6.htm (檢索日期:2009/11/11)
36、「台灣揚名國際 正名良機」,自由新聞網,2004年8月30日。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4/new/aug/30/today-p4.htm (檢索日期:2009/11/11)
37、「首位台籍海軍總司令 莊銘耀深獲李登輝信任」,今日新聞,2002年1月6日。http://www.nownews.com/2002/01/06/303-1246006.htm (檢索日期:2009/11/11)
38、「扁案啟示錄/兩次大選操盤 邱義仁深得扁信任」,今日新聞,2009年9月26日。http://www.nownews.com/2009/09/26/138-2511421.htm (檢索日期:2009/11/11)
39、「台諾斷交/外交部:邱義仁「攻擊性外交」演講未公開」,今日新聞,2002年7月25日。http://www.nownews.com/2002/07/25/303-1332229.htm (檢索日期:2009/12/8)
40、「十大政治風雲/台灣在APEC缺席 中國外長蠻橫打斷林信義發言」,今日新聞,2001年12月30日。http://www.ettoday.com/2001/12/30/328-1242122.htm (檢索日期:2009/12/23)
41、「共創宏景 永續關懷」,奇摩新聞,2007年8月23日。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70823/45/j7tl.html (檢索日期:2009/12/23)
42、「鐽震案調查報告出爐:扁指示成立 邱義仁是幕後推手」,華夏經緯網,2008年7月18日。http://hk.huaxia.com/xw/twxw/2008/07/1047297.html (檢索日期:2009/11/11)
43、「阿扁戰前換將 阿扁還不想走」,華夏經緯網,2007年2月7日。http://big5.huaxia.com/tw/tdyh/th/2007/00577860.html (檢索日期:2009/11/12)
44、「『颱風外交』倍受置疑」,華夏經緯網,2004年10月13日。http://big5.huaxia.com/zk/zkwz/00250665.html (檢索日期:2008/9/26)
45、「陳水扁拋出『一邊一國』謬論惹眾怒」,華夏經緯網,2008年12月29日。http://big5.huaxia.com/zt/pl/08-068/1273986.html (檢索日期:2009/12/8)
46、「美軍兩大『島鏈』部署新動向」,新浪新聞,2009年6月17日。http://magazines.sina.com.tw/magazine/article/2738-1.html (檢索日期:2009/11/26)
47、「《聯合國海洋法公約》」,新華網。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ziliao/2005-04/04/content_2784208_2.htm (檢索日期:2009/11/26)
48、「金融海嘯下的全球眾生相」,新華網,2008年10月10日。http://world.people.com.cn/BIG5/8154737.html (檢索日期:2009/1/5)
49、「海峽時評:臺灣的『烽火外交』可以休矣!」,新華網,2004年9月21日。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taiwan/2004-09/21/content_2001741.htm (檢索日期:2009/12/9)
50、「詳訊:美國反對臺灣推動舉辦加入聯合國公投」,新華網,2007年6月20日。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07-06/20/content_6266004.htm (檢索日期:2009/12/9)
51、「蔡英文批外交休兵 哪有自己宣布」,聯合新聞網,2008年9月9日。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1/4509237.shtml (檢索日期:2008/9/29)
52、「陳水扁總統年表」,聯合新聞網,2008年4月24日。http://mag.udn.com/mag/abian/storypage.jsp?f_MAIN_ID=226&f_SUB_ID=1540&f_ART_ID=35700 (檢索日期:2009/12/23)
53、「南縣長選舉》扁被押 陳唐山扛重擔」,聯合新聞網,2008年12月14日。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5/4643296.shtml (檢索日期:2009/11/11)


貳、英文資料
一、英文專書
1、David Easton, A Framework for Political Analysis.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1995.
2、Graham T. Allison, Essence of Decision: Explaining the Cuban Missile Crisis. Boston: Little, Brown and Company, 1971.
3、Graham T. Allison, Essence of Decision: Explaining the Cuban Missile Crisis. New York: Longman, 1999.
4、Harold G. Nicolson, Diplomacy. Cambridge: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5.
5、James C. Charlesworth, Contemporary Political Analysis. New York: The Free Press, 1967.
6、James N. Rosenau, The Scientific Study of Foreign Policy. New York: Nichols Publish Company, 1980.
7、Maurice A. East, Stephen A. Salmore & Charles Hermann, Why Nations Act: Theoretical Perspective for Comparative Foreign Policy Studies. Beverly Hill: Sage Publications, 1978.
8、Richard C. Snyder, H. W. Bruck & Burton Sapin, Foreign Policy Decision Making (revisited). New York: Palgrave Macmillan, 2002.


二、英文網站
1、Holsti, Ole R., "Theories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Duke University. http://www.duke.edu/~pfeaver/holsti.pdf (檢索日期:2009/11/16)
2、"IPCC Special Report on Carbon dioxide Capture and Storage," IPCC. http://www.mnp.nl/ipcc/pages_media/SRCCS-final/IPCCSpecialReportonCarbondioxideCaptureandStorage.htm (檢索日期:2008/11/7)
3、"General Assembly resolution 2758 (XXVI)," United Nations. http://www.un.org/documents/ga/docs/53/plenary/a53-145.htm (檢索日期:2009/11/18)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紙本論文於授權書繳交後3年公開
同意電子論文全文授權校園內公開
校內電子論文延後至2012-10-19公開
校內書目立即公開
校外
同意授權
校外電子論文延後至2012-10-19公開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