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2608200814574200
DOI 10.6846/TKU.2008.00959
論文名稱(中文) 《人物志》十二流業人物類型之證說
論文名稱(英文) 《Ren-Wu Chi》 twenty Liu-Ye human form attestation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漢語文化暨文獻資源研究所碩士班
系所名稱(英文) Graduate Institute of Chinese Linguistics and Documentation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96
學期 2
出版年 97
研究生(中文) 劉邁壬
研究生(英文) Mai-Jen Liu
學號 692280034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08-06-18
論文頁數 162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顏崑陽(yen1101@mail.ndhu.edu.tw)
委員 - 陳仕華(092457@mail.tku.edu.tw)
委員 - 曾守正
委員 - 顏崑陽
關鍵字(中) 人物志
流業
劉卲
關鍵字(英) Ren-Wu Chi
Liu-Ye
Liu Shao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本論文旨在集中探究劉卲《人物志》中的〈流業〉篇。篇中劉卲具體分類十二種人物類型,並且於每一類型後舉例歷史人物作為例證,故本論文將以這個角度切入,試圖探究劉卲於此處所留下之空白處,分析詮釋這十二種類型之特點,並證說所舉例之歷史人物是否與類型能夠相符合。
東漢三國時期的政治外在因素影響著劉卲本身之思想,這一點也顯現在《人物志》當中。《人物志》的思想則是以人性論為基礎,由宇宙氣化論為原則來架構體系。
第三、四章將針對論文的重心〈流業〉篇來對這十二種人物類型做詮釋以及範說所例舉的歷史人物。將解釋劉卲何以列舉這些人物,並且探討人物與類型是否相稱。
第五章即是綜合以及統整第三、四章之論點,做一整體性的檢驗人物類型與範例之間的關係,亦批判劉卲對於類型與範例不符合之處,最後試圖詮釋《人物志》內,劉卲於亂世中所隱含的理想政治藍圖。
英文摘要
This thesis focuses on Liu Shao in the "The research of human capacity" in the Liu-ye(流業) part. In this thesis Liu Shao classified 12 kinds of characters and type of each type, for example after historical figures as an example. Therefore, this thesis will be the point of involvement in an attempt to explore Liu Shao said,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12 types of features, and proved by the example of historical figures with those types can match.
Zhan guo Era in the Eastern Han Dynasty period of external political factors, the impact of Liu Shao's ideology, it also appeared in "The research of human capacity" are. "The research of human capacity" the idea is based on human nature, by the Yuchouchihua(宇宙氣化) theory to the principle of system architecture.
    In the third, four chapters, will be the focus for thesis Liu-ye(流業) part, to have 12 kinds of figures cited by the types of historical figures and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at.
It will explain why Liu Shao citing these figures, and whether the types of characters and proportionate. It will explain why Liu Shao citing these figures, and to discuss figures and whether the type is the same.
    Chapter five that is comprehensive and integrated third, four chapters of the arguments, and examples of the type figure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integrity to do the inspection, it criticized Liu Shao for the type and model examples do not meet it. Finally trying to interpret "The research of human capacity", Liu Shao in troubled times by the center to the ideal of political blueprint.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前人的研究成果	2
一、專書部份	2
二、書中專章部份	3
三、期刊論文部份	3
四、學位論文部份	4
第三節  研究方法	5
第四節 篇章結構	6
第二章  《人物志》中人物類型建構的時代背景與理論基礎	8
第一節  影響《人物志》人物分類的外在環境因素	8
一、劉卲之生平與撰作《人物志》之背景	8
二、政治環境對劉卲的影響	13
(一)用人唯才的政治風氣	13
(二)選才制度的崩壞	17
第二節  《人物志》之人性論基礎	21
第三節  《人物志》之分類原則	28
一、從人之形質分類	29
二、從性格來分類	30
三、從志業來分類	32
四、從才理來分類	33
五、從才幹來分類	35
第三章 十二流業中人物分類及範型證說(上)	38
第一節  三材之本	40
一、清節家	40
二、法家	50
三、術家	57
第二節 三材皆具之「國體」與「器能」	73
一、三材純備之國體	73
二、三材皆微之器能	81

第四章 十二流業中人物分類及範型證說(下)	90
第一節  三才之賅餘	90
一、臧否	90
二、伎倆	97
三、智意	105
第二節  專業之才	113
一、文章	114
二、儒學	117
三、口辯	118
四、驍雄(雄傑)	121
第五章 十二流業人物類型之檢驗與評判	128
第一節  十二流業人物類型之批判	129
一、清節家與其流別	129
二、法家與其流別	133
三、術家及其流別	136
四、三才之國體與器能	137
(一)國體	137
(二)器能	139
五、專業型之才	141
(一)文章	141
(二)儒學	141
(三)口辯	141
(四)驍雄(雄傑)	145
第二節  劉卲人物分類的檢討	146
一、依《周禮》官制設置職官	146
二、「清節家」之定位	148
第六章 結論	152
參考書目	157
參考文獻
參考書目

一、古代典籍

經部
《十三經注疏本‧尚書》,臺北縣:藝文印書館,1985年12月10版
《十三經注疏本‧詩經》,臺北縣:藝文印書館,1985年12月10版
《十三經注疏本‧周禮》,臺北縣:藝文印書館,1985年12月10版
《十三經注疏本‧儀禮》,臺北縣:藝文印書館,1985年12月10版
《十三經注疏本‧禮記》,臺北縣:藝文印書館,1985年12月10版
《十三經注疏本‧左傳》,臺北縣:藝文印書館,1985年12月10版
《十三經注疏本‧論語》,臺北縣:藝文印書館,1985年12月10版
《十三經注疏本‧孟子》,臺北縣:藝文印書館,1985年12月10版
《十三經注疏本‧爾雅》,臺北縣:藝文印書館,1985年12月10版
漢‧孔鮒著,《小爾雅》,臺北:新文豐出版社,1986年
魏‧張楫著,《廣雅》,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
清‧阮元等著,《經籍纂詁》,臺北:宏業書局,1977年再版
清‧朱駿聲著,《說文通訓定聲》,臺北:宏業書局,1974年再版
清‧段玉裁著,《說明解字注》,臺北縣:藝文印書館,1998年10月初版

史部
春秋.左丘明著,《國語》,臺北:台灣古籍出版社,2007年6月
西漢.司馬遷著,《史記》,臺北:民倫出版社,1972年元月初版
東漢.班固著,《漢書》,臺北:民倫出版社 1972年3月初版
晉.陳壽著,《三國志》,臺北:洪氏出版社,1975年
南朝宋.范曄著,《後漢書》,臺北:世界書局 1972年9月初版
唐.杜佑著,《通典》,臺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
宋.司馬光著,《資治通鑑》,臺北:啟業書局,1977年
元.馬端臨著,《文獻通考》,臺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

子部
漢.徐幹著,《中論》,臺北:世界書局,1967年9月再版
魏.劉卲著,《人物志》(上海涵芬樓景印明正德刊本),臺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79年11月臺一版
漢.董仲舒著,《春秋繁露》,臺北:中國子學集成編印基金會,1980年
漢.王充著,《論衡》,臺北:中國子學集成編印基金會,1980年
魏.劉卲著,《人物志》(明葉刊評點本),臺北:中國子學名著集成編印基金會,1978年12月初版
晉.葛洪著,《抱朴子》,臺北:中國子學集成編印基金會,1978年12月初版

集部
梁.昭明太子著,《昭明文選》,臺北:文化圖書公司,1975年再版
清.嚴可均校輯,《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臺北:中華書局,1958年第一版

二、現代論著專書
牟宗三著,《歷史哲學》,臺北:臺灣學生書局,2000年修訂版6刷
牟宗三著,《才性與玄理》,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75年11月四版
錢穆著,《中華學術思想史論叢》,臺北:東大圖書公司,1977年
唐君毅著,《中國哲學原論.原性篇》,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91年6月全集校訂版
唐君毅著,《中國哲學原論.原道篇》,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91年6月全集校訂版
勞思光著,《中國哲學史》,香港: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1980年11月三版
高明著,《大戴禮記今註今譯》,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4年3月修訂初版
賀昌群、容肇祖等著,《魏晉思想甲編五種》,臺北:里仁書局,1984年
湯用彤著,《魏晉思想乙編》,臺北:里仁書局,1985年8月出版
李澤厚、劉綱紀著,《中國美學史》,臺北:谷風出版社,1987年7月出版
徐復觀著,《中國人性論史》,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9年9月初版第十二次印刷
徐復觀著,《周官成立之時代及其思想性格》,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80年5月初版
劉君祖著,《人物志》,臺北:金楓出版有限公司,1986年
程兆熊著,《人學與人物》,臺北:明文書局,1987年
郭模著,《人物志及注校證》,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83年
陳喬楚著,《人物志今註今譯》,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2002年1月
王夢鷗著,《禮記今註今譯》,臺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1年12月24日
侯家駒著,《周禮研究》,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87年6月出版
蔡仁厚著,《孔門弟子志行考述》,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8年12月第二版
周紹賢著,《魏晉哲學》,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1996年
孔繁著,《魏晉玄談》,臺北:洪葉出版社,1993年
李元澄著,《秦漢史》,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0年7月臺三版
周紹賢著,《魏晉清談述論》,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7年
鄭玉光著,《知人善任的奧秘─劉卲人物志研究譯注》,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83年
王曉毅著,《中國古代人才鑒識術─人物志譯注與研究》長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3年
蔡崇名著,《新編人物志》,臺北:台灣古籍出版社,2000年
王曉波著,《先秦法家思想史論》,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91年7月初版
金春峯著,《周官之成書及其反映的文化與時代新考》,臺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3年11月
郭泰著,《識人學》臺北:遠流出版社,1996年
周世輔、周文湘著,《周禮的政治思想》,臺北:東大圖書有限公司,1981年7月初版
彭林著,《周禮主體思想與成書年代研究》,河北: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1年9月第一版
孫文良著,《中國官制史》,臺北:文津出版社,1993年
江建俊著,《漢末人倫鑑識總理》,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83年3月出版
張蓓蓓著,《中古學術論略》,臺北:大安出版社,1991年5月第一版第一刷
徐培根著,《太公六韜今註今譯》,臺北:臺灣商業印書館,1993年4月修訂版第四次印刷
黃志盛著,《劉卲及其人物志研究》,臺北:花木蘭文化出版社,2006年9月

三、單篇論文
林麗真著,〈讀人物志〉,《中國書目季刊》第九卷第二期,1975年9月
徐光太、張和敬著,〈一部彌足珍貴的人才學專著─劉卲人物志初探〉《安徽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報》,1988年第3期
吳丕著,〈人物志政治思想分析〉《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9年第3期
張旭華著,〈關於曹魏酒品中正制的幾個問題〉《魏晉南北朝隋唐史》第八期,1991年
王曉毅著,〈人物志人材理論研究(上、下)〉《中國文化月刊》第147、148期,1992年1、2月
李軍著,〈論三世紀世界傳統教育的一朵奇葩─劉卲人物志教育思想初探〉《哲學與文化》二十卷第二期,1993年2月
莊耀郎著,〈魏晉玄學家的聖人觀〉《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報》第二十二期,1993年6月
金貞姬著,〈劉卲人物志之哲學底反省〉《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第八期,1994年5月
王曉毅著,〈人物志成書、版本及學術價值〉《書目季刊》第二十九卷第二期,1995年9月
莊耀郎著,〈論人物志的英雄理論及英雄人物〉《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報》第二十五期,1996年6月
李建中著,〈轉型時期的才性理論─劉卲人物志研究〉《蘇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6年第3期
蔡忠道著,〈魏晉的聖人論〉《高雄師範大學學報》第九期,1998年4月
林秀蓉著,〈魏晉論人物的經典著作─人物志與世說新語〉《中國語文》第五一九期,2000年9月
閻步克著,〈魏晉的朝班、管品和位階〉《魏晉南北朝隋唐史》第二期,2001年
閻世平著,〈劉卲和諧思想研究〉《哲學與文化》第二十八卷第九期,2001年9月
黃金榔著,〈從漢末人物品鑑至魏正始玄學之轉向劉卲「人物志」人才學思想〉《嘉南學報》第二十七期,2001年11月
黃志盛著,〈人物志的人才思想淵源探賾〉《國立高雄海院學報》第十六期,2001年12月
高柏園著,〈人物志論性之哲學根據與論性傳統〉《鵝湖月刊》第二四卷第八期,1999年2月
蕭振邦著,〈魏晉前期審美觀的轉化與特色暨人物志的美學意義〉《中央大學人文學報》第九期,1991年6月
裘士京、張翅,〈略論兩漢察舉制度與人才選拔〉《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2年9月
王曉毅,〈曹魏九品中正制的歷史真相〉,《文史哲》第6期,2007年6月

四、學位論文
顏承繁著,《人物志在人性學上的價值》,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所碩士論文,1978年5月
江建俊著,《劉卲人物志研究》,臺北: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75年6月
張蓓蓓著,《漢晉人物品鑑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大學中文所博士論文,1983年
錢國盈著,《魏晉人性論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研所集刊,1991年
王寶環著,《古今識人思想之比較─以中國古代人物志與西方占星學為例》,臺北:輔仁大學大眾傳播學研究所論文,2003年7月
鄭來春:《人物志研究》,臺北: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系碩士論文,2004年
黃翠香:《劉卲人物志人才心理思想研究》,臺中:逢甲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校內紙本論文立即公開
同意電子論文全文授權校園內公開
校內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校外
同意授權
校外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