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2607202112500000
DOI 10.6846/TKU.2021.00709
論文名稱(中文) 從科幻電影探索親密關係的轉變與未來意涵
論文名稱(英文) Exploratory Transformations and Future Implications of Intimacy through Sci-Fi Movies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未來學研究所碩士班
系所名稱(英文) Graduate Institute of Futures Studies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109
學期 2
出版年 110
研究生(中文) 洪靖雅
研究生(英文) Jing-Ya Hong
學號 606700077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21-07-01
論文頁數 73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陳國華(sochen@mail.tku.edu.tw)
委員 - 鄧建邦(dengjb@mail.tku.edu.tw)
委員 - 李長潔(makcem_9@hotmail.com)
委員 - 陳國華(sochen@mail.tku.edu.tw)
關鍵字(中) 未來
親密關係
情節分析
關鍵字(英) Future
Intimate relationships
Scenario analysis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在當代社會中,離婚率和少子化已經是一種持續發展的趨勢,而不婚與晚婚的現象更顯示出婚姻的意義對當代人來說已經改變,隨著時代的變遷,親密關係的型態越來越自由與多元,婚姻已經不是當代社會的指標了,親密關係所面臨的問題逐漸成為現代社會最關注的議題之一。因此,本研究透過文獻回顧親密關係的定義和理論,以及相關研究,試圖探討更深層「關係」的本質在當代社會的意義是什麼。傳統上的親密關係指的是以「家」為核心的社會角色關係,而當代社會談論的親密關係代表的是私人關係,最典型的是針對我們所愛的人,如父母親、孩子、婚姻中的丈夫或妻子、親密伴侶或摯友。
人們對關係的需求是本研究希望探討的重點,因此將由科幻電影作為媒介,從科幻對未來的想像出發,邀請了30位受訪者觀看電影後,進行半結構式訪談,利用未來學方法中的未來三角、未來情節分析法形塑出一個可能成真的未來,以及可能面臨的挑戰,來探討在當今社會趨勢下親密關係的可能性。本研究發現,失落感經驗是當代人們普遍的經驗,且對親密關係的需求轉為陪伴為主要核心的多元陪伴形式。在未來情節分析中,研究者使用原型模型發展出以市場主義為導向,產業、經濟持續成長的未來;崩潰的未來則呈現完全的情慾的極端化現象;穩定狀態的未來則由政府管理人們使用科技的權限以維持社會秩序;轉化的未來則帶出了人們從科技體驗中發展出的新關係。
英文摘要
In contemporary society, there has been a general upward trend in divorce rates and a downward trend in birth rates. The phenomena of non-marriage and late marriage revealed how the significance of marriage has alternated overtime. Marriage is no longer perceived as an index for intimate relationships, which come in a variety of forms and have become more flexible as well as diverse. Challenges derive from such intimate relationships, however, have gradually caught great attention from the modern society. Therefore, through reviewing the definitions, theories, and literatures regarding intimate relationships, this study discusses what a deeper ‘relationship’ may denote in contemporary society. From a relatively traditional perspective, intimate relationships refer to relationships that center on the concept of ‘family’ in terms of social roles, while in contemporary society, intimate relationships address personal relationships, which typically include our loved ones, such as parents, children, spouses, intimate partners, or close friends. 
This research focuses on people’s need for ‘relationships,’ based on science fiction movies along with relevant perspectives. Thirty interviewees were invited to depict their future images in a semi-structured interview after watching the film. To deliberate on the possibilities of intimate relationships in contemporary society, futures studies methods including Futures Triangle and Scenarios analysis were applied to shape possible futures as well as emerging challenges accordingly built on detailed analyses. Results showed that most people have often experienced a sense of disappointment and frustration, and have consequently turned to seek companionship from intimate relationships. Based on the original model, the following scenarios were developed by the researcher through four Archetype Futures Scenarios: the Growth scenario illustrates a future in which market fundamentalism prevails with industrial and economic growth; the Collapse scenario reveals how human emotions and lust have completely gone to extremes; the Discipline scenario portrays how people’s authority to technology is controlled by the government in order to maintain social order; finally, the Transformation scenario describes a new relationship developed from people’s experiences with the technology.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目次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起源	1
第二節 研究問題	3
第三節 研究目的	3
第二章 文獻回顧	9
第一節 親密關係的趨勢與變遷	9
第二節 科幻的定義與類型	16
第三節 電影情節與未來情節	20
第三章 研究方	25
第一節 研究架構	25
第二節 研究方法	27
第四章 研究分析與發現	37
第一節 科幻電影中的詮釋和想像	37
第二節 親密關係的未來想像	43
第三節 親密關係的未來之未來三角法	53
第四節 親密關係的未來情節分析	59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64
第一節 研究發現	64
第二節 研究建議	66
參考文獻	68
附錄	72

圖目次

圖 1-1 台灣2010至2019年離婚率	4
圖 1-2 台灣2010至2019年離婚者之婚齡中位數	5
圖 1-3 台灣2010至2019年離婚者對數之婚齡結構比	6
圖 1-4 台灣2010至2019年結婚年齡中位數	6
圖 1-5 台灣2010至2019年男女初婚率與再婚率	7
圖 3-1 研究流程圖	26
圖 3-2 未來學六大支柱	32
圖 3-3 未來三角分析模型	29
圖4-1 親密關係之未來三角	55

表目次

表 2-1 科幻涉及的廣度與深度	19
表 3-1 受訪者基本資料	35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內政部統計處,2020,《內政部統計通報》。台北;內政部。
王璦玲(1994)。論明清傳奇名作中「情境呈現」與「情節發展」之關聯性。中國文哲研究集刊;4期,P549-592
吳姿瑩(譯)(2014)。六個核心架構:帶到轉變的未來化思考(原作者:Sohail Inayatullah)。新北市:華立。
谷玲玲(2013 / 01 / 01)。網路親密關係中的自我揭露。資訊社會研究;24期,P1 – 26。
周素鳳(譯)(2001)。親密關係的轉變:現代社會的性、愛、慾(原作者:Anthony Giddens)。台北市:巨流。
林秀雲等(譯)(2010)。社會科學研究方法(原作者:Earl Babbie)。台北市:新加坡商聖智學習。
林嘉慧(2021 / 05 / 12)。從電影《高年級實習生》看臺灣銀髮人力之運用。經濟前瞻;195期,P37 - 42。
邱懷瑤(2014)。人工伴侶未來狂想-從ACG迷的觀點出發。淡江大學,新北市。
姚蘊慧(2005 / 12 / 01)。“第二現代”社會觀點下的親密關係。通識研究集刊;8期,P149-169。
胡正文(2015 / 08 / 01)。親密關係中的反身性思考:以電影《王牌冤家》《愛重來》為例。嶺東通識教育研究學刊;6卷2期,P69-90。
涂妙如、黃迺毓(2004)。母親的依戀經驗、婚姻調適與其學齡前子女依戀關係之相關研究。家政教育學報;6期,P46 - 61。
康依婷、陳敬堯、朱均虹、管昱翔、張書渝、綦珮如(2019/05/01)。台灣成年早期未婚者多重親密關係態度之分析。輔導與諮商學報;41卷1期,P55-76。
張逸帆(2008 / 08 / 01)。紀登思式的閱讀《開放配偶》:純粹關係與親密關係的民主化。義大利劇作家達利歐‧佛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P128-142。
張暐欣(2014)。探索科幻電影中的未來意象:科幻影迷的未來想像。淡江大學,新北市。
陳向明(2013)。社會科學質的研究。台北市:五南。
陳國華等(譯)(2004)。未來學導論:歷史、目的與知識(原作者:Wendell Bell)。台北市:學富。
陳瑞麟(2006)。科幻世界的哲學凝視。台北:三民。
曾偉禎(譯)(2007)。電影藝術:形式與風格(第八版)(原作者:David Bordwell & Kristin Thompson)。台北市:美商麥格羅希爾。
黃宛瑜(譯)(2019)。為什麼愛讓人受傷?:迷惘、煎熬、躁鬱、厭世……愛情的痛,社會學也懂!(原作者:Eva Illouz)。新北市:聯經。
楊思親(2010)。當奇幻文學遇上改編電影—以國小三年級的閱讀歷程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台北市。
葉李華(2004)。科幻研究學術論文集序。新竹市:交大出版社。
裴于雯(2008)。非關婚姻:同居生活的家庭與家人之未來展演。淡江大學,新北市。
劉薇蓮(2015)。高成就女性眼中的婚姻未來。淡江大學,新北市。
蔡明璋(譯)(2002)。親密關係:現代社會的私人關係(原作者:Lynn Jamieson)。台北市:群學。
鄧建邦, 陳瑞貴, 陳國華, 陳建甫, 紀舜傑, 宋玫玫, 彭莉惠, 吳姿瑩合著(2008)。未來學:理論、方法與應用。新北市:華立。
戴秀柔(1990)。虛擬未來-科幻電影之敘事分析(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台北市。
蘇建文、龔美娟(1994)。母親的依戀經驗、教養方式與學前兒童依戀關係之相關研究。教育心理學報;27期,P263-292。

英文部分
Inayatullah, S. (2008). Six pillars: Futures thinking for transforming. Foresight, 10(1), p8.
Masini, Eleonora B. (1993). Why futures studies. London: Grey Seal.
Schultz, W. L. (2002). Alternative futures. December 11, 2013, retrieved from
Inayatullah, S. "Six Pillars" Model Summarised. https://www.metafuture.org/2015/11/18/six_pillars/
Roberts,A. (2005). The History of Science Fiction. New York: Palgrave Macmillan.
Sobchack, V. (1997). Screening space: The American science fiction film. New Brunswick: Rutgers University Press.
Michael, D. (1987). The future tells stories. Pp. 75-86 in M. Marien and L.Jennings (eds.), What I Have Learned. New York: Random House, Vintage Books.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校內紙本論文立即公開
同意電子論文全文授權校園內公開
校內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校外
同意授權
校外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