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2607201018162700
DOI 10.6846/TKU.2010.01376
論文名稱(中文) 中國大陸學位制度之研究
論文名稱(英文) A study on the degree awarding system in Mainland China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教育政策與領導研究所碩士班
系所名稱(英文) Graduate Institute of Educational Policy and Leadership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98
學期 2
出版年 99
研究生(中文) 林詩婷
研究生(英文) Shin-Ting Lin
學號 697710100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10-06-25
論文頁數 206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楊 瑩
委員 - 薛曉華
委員 - 王瑞琦
關鍵字(中) 中國大陸
學位制度
雙證制
關鍵字(英) Mainland China
The degree awarding system
The system of two certificates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本研究採用文件分析法及訪談法,旨在針對中國大陸學位制度進行探討。主要目的包含:
一、探討中國大陸學位授予制度發展沿革與發展。
二、分析中國大陸學位制度之特色。
三、了解中國大陸學位制度目前所面臨的問題。
四、分析中國大陸學位證書制度與畢業證書雙證之內涵與價值。
五、根據研究結果,對我國有關大陸學歷檢覈與採認政策之制訂  出可供參考之建議。

    本研究之主要結論可歸納如下:
一、中國學位制度之建構方面
(一)中國學位制度的萌生是受到西方學位思潮的影響,現代學位制度的建立主要是學習蘇聯及美國發展而成。
(二)中國學位制度與台灣學位制度同源,然而因政治體制、社會制度的不同,影響著兩者學位制度的建構發展。
(三)中國學位建構過程既有與國際接軌的理念又保留本土化特質之情懷,而形成目前獨具特色的中國學位制度。
(四)歷史沿革中,學位證書與學歷證書兩證開始分發的時間不同,掌管單位亦不同,此目前仍採分發兩證。
二、中國學位制度之實施方面
(一)中國學位制度主要是以國家計畫執行,配合國家經濟成長、高等教育的擴張以及國內人才需求而制定計劃,並且對學位的宏觀調控及品質的嚴格把關,以保持學位授予之質量。
(二)研究生階段除了高校可以授予學位外,科研機構亦可以授予學位,為學位授予特色之一。
(三)三級學位為獨立學位,培養目標分明,碩士為一級獨立學位,不同於歐美過渡性學位性質,亦為大陸學位授予之特色。
(四)中國學位制度可透過多元方式獲得學位,不僅拓寬學習者接收高等教育的管道,亦使學位制度更加完善。
(五)學位制度的管理逐漸放權至省級學位單位及學位授予單位,逐步擴大地方及授與單位自主權,且培養重點轉型為實踐應用高層次人才面向,不僅擴大類型且拓寬招生對象。
(六)學位證書與學歷證書雙證各代表意義不同,因應大陸多元學位授予制度受予不同證書,使雙證具有區分層級與辨別品質的涵義存在。
(七)以就業市場角度而言,證書的重要性主要仍以學位層級及身分為依歸,然而就兩證日趨普遍,亦改變就業市場對其雙證的重視。
(八)目前《中華人民共和國學位法》已經進入草稿修法階段,《學位法》頒訂後將使學位制度更加詳細周延,以確保授予單位與被授予人的權利與義務。
三、中國學位制度之實施問題方面
(一)中國學位層級化的觀念嚴重,以致於培養目標明顯的特色成為學位制度培養人才的阻礙,而失其就業與就學自主性。
(二)學位證書與學歷證書兩證授予制度的弊端容易使教育消費者未來的受教及就業機會受限。
(三)學位管理方面,整體的管控不夠詳細,學位授予標準不統一備受質疑,對於學位授予單位數量亦缺乏整體的控制 審批缺乏計畫性。
(四)學位培養方面,不僅學科目錄的不靈活,課程設置界限亦模糊造成培養模式的混亂,且學位工作主要在研究生教育,長期忽視學士學位的發展,造成培養學位結構失衡。
(五)學位授予方面,授予學科類型主要集中於理工,結構不合理。且學位授予區主要在東部,結構發展不均勻。另外,授予類型學術及專業學位的比例與國外發達國家相比過小等皆為目前學位授予問題。
英文摘要
This study mainly, via adopting the methods of document analysis and interview, aims to explore the degree awarding system in Mainland China. Firstly, this study starts with a brief review of the establishment, development and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degree awarding system in Mainland China. Then, the focus of this study is on the exploration of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of the degree awarding system in Mainland China .Thirdly, this study tries to analyze the characteristics, problems, and trends of future development of the degree awarding system in Mainland China. Finally, learned from the Mainland China experiences, suggestions related to the future reform of degree awarding system in Taiwan, are thereby proposed.

The main conclusions of this study can be summarized as follows:
1.The degree awarding system of Mainland China was affected by the thinking influence of western academic degree,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academic degree is mainly learned from the Soviet Russia and the United States . 
2.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degree awarding system in Mainland China has been affected by Chinese social and political backgrounds.
3. The degree awarding system of Mainland China has been influenced by both of the processes of globalization and localization.
4.The degree awarding system of Mainland China is a considerably newer development, in comparison with other countries.  The awarding of two different certificates, e. g. degree certificate and the certificate of completion of study, can be said as its unique characteristics. 
5. The degree awarding system of Mainland China is mainly a part of the national policies, in accordance with its economic growth. The expansion  and quality control of higher education have also been the policies initiated by the central government.
6. In addition to the universities, some research institutes are also entitled to confer higher degrees (i.e., postgraduate degrees), subject to the approval of the central government.
7. The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system has been moving towards decentralization. Local governments have been gradually granted power and status to set up their  own regulations on the confer of the academic degrees.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目次
中文摘要 i
英文摘要 iii
目次 v
表次 vii
圖次 vii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3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研究步驟 4	
第四節  名詞釋義與研究範圍 6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1	
第一節  學位制度相關概念之內涵 11
第二節  學位制度之起源及主要國家學位制度分析 18	
第三節  既有相關文獻之探討 43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67
第一節  研究架構 67
第二節  研究工具 68	
第三節  訪談對象 70	
第四節  訪談實施程序 71	
第五節  資料處理  73 

第四章  中國大陸學位制度之發展沿革與現況 75 
第一節  學位制度之建構背景與發展沿革 75
第二節  中國大陸學位之基本制度 90
第三節  專業學位建構發展及現況 111
第四節  學位制度之授予現況 119

第五章  中國大陸學位制度特色、問題與未來趨勢 125
第一節  中國大陸學位授予制度之發展特色與制度內涵 125
第二節  中國大陸學位制度之問題 131 
第三節  中國大陸學位制度未來發展及改革趨勢 136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143
第一節  結論 143
第二節  建議 150

參考文獻 153	
中文部份 153	
英文部份 161	

附  錄 163
附錄1 中華人民共和國學位授予法 163
附錄2 中華人民共和國學位條例 164
附錄3-1	訪談大綱(台灣學者)166
附錄3-2	訪談大綱(大陸學者)167
附錄4	研究生學籍管理規定168
附錄5	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179
附錄6	中華人民共和國學位條例暫行實施辦法184
附錄7	專業學位設置審批暫行辦法188
附錄8	台灣學位授予法190
附錄9	台灣學位授予法施行細則193
附錄10	台灣大學法194
附錄11	台灣大學法施行細則201
附錄12	大陸地區學歷採認及檢覈辦法204

表次
表2-1 學位定義之歸納12
表2-2 學者對台灣學位制度分期摘要表33
表2-3 台灣陸生來台及大陸學歷採認政策法規整理42
表2-3 使用「學位」、「學位制度」關鍵字搜尋已出版書籍既有相關文獻 43
表2-5 使用「學位」、「學位制度」關鍵字搜尋博碩士論文既有相關文獻 45
表2-6 使用「學位」、「學位制度」關鍵字搜尋「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期刊論文既有相關文獻 50
表2-7 使用「學位」、「學位制度」關鍵字搜尋「學位與研究生教育」期刊論文既有相關文獻 56
表2-8 研究者自行蒐集與本研究相關之中文文獻 60
表3-1 迄今(2010)主要蒐集的法令規章和官方文獻 68
表3-2 台灣學者訪談對象 70
表3-3 中國大陸學者訪談對象 71
表4-1 學者對中國大陸學位制度沿革分期摘要表 78
表4-2 同時擁有學歷與學位雙證者 107
表4-3 只有學位證書沒有學位證書者 107
表4-4 只有學歷證書沒有學位證書者 107
表4-5 1996-2006年三級學位授予之狀況 119
表4-6 1996-2006年學士與研究生授予學位比例 119
表4-7 1996-2006年碩士與博士生授予學位比例 119
表4-8 1996-2006年授予學士學位人數 120
表4-9 1996-2006授予碩士學位人數(不包含軍事學) 121
表4-10 996-2006授予博士學位人數(不包含軍事學) 121
表4-11 2000-2006年授予專業學位情況 123
表4-12 1996-2005大陸全國授予專業碩士學位人數及結構 123
表4-13 全國第八次學位授予審核後高校學位授予單位分類統計表 124
表4-14 2006年分省授予博士、碩士學位統計 124

圖次
圖1-1 研究步驟圖 6
圖3-1 中國大陸學位制度之研究架構圖 67
圖4-1 學位授權審核結構圖 98
圖4-2 學位申報基本流程圖 99
圖4-3 學歷與學位層次示意圖 102
圖4-4 中國大陸專科生畢業證書獲得流程圖 103
圖4-5 中國大陸專科生畢業證書、學位證書獲得流程圖 103
圖4-6 中國大陸研究生畢業證書、學位證書獲得流程圖(學術學位一般生與專業學位一般 104
圖4-7 中國大陸研究生畢業證書、學位證書獲得流程圖(專業學位在職生半日 105
圖4-8 自考途徑申請學位流程 105
圖4-9 同等學力申請學位流程 106
圖4-10 榮譽博士申請學位流程 106
圖4-11 1996-2006分學門研究生學位授予情形 122
圖4-12 1996-2006分學門學士學位授予情形 122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壹、中文部分
丁迺庶(1989)。英漢教育辭典。台北:文笙書局。
中國大百科全書(2009)。學位制度。2009年10月5日,取自:http://info.lib.tku.edu.tw/encyc-china/Content.asp?ID=3501
中國大百科智慧藏(2009)。學位制。2009年10月5日,取自:http://wordpedia.eb.com/search?q=%BE%C7%A6%EC&x=24&y=8&c=
中國研究生招生信息網(2010)。我國新增19種碩士專業學位,實踐教學不少於半年。2010年5月10日,取自:http://yz.chsi.com.cn/kyzx/kydt/201005/20100519/90649320.html
中國教育在線(2008)。2008年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學科、專業索引。中國教育在線考研首頁。2009年12 月18日,取自: http://kaoyan.eol.cn/html/ky/zhaoshengzy/index.shtml
中國教育部(1999)。公報公告,1999全國教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2009年12月18日,取自:http://www.moe.gov.cn/edoas/website18/48/info948.htm
中國教育部(2008)。公報公告,2008全國教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2009年12月18日,取自:http://www.moe.gov.cn/edoas/website18/54/info1209972965475254.htm
中國學位與研究生教育信息分析課題組(2009)。中國學位與研究生教育信息分析報告。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王立(2008)。俄羅斯研究生教育的特色及啟示。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4(24),63-65。
王利芬、駱四銘(2008)。論基於學位本質的學位制度改革。現代大學教育,3,97-103。
王忠烈(1997)。臺灣丶香港丶澳門學位制度與硏究生教育硏究。北京市 :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王煥勛(1995)。實用教育大辭典。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王毅超、趙平、王雲貴(2009)。我國與西方國家現行研究生學位授予制度及授予權的比較。西北醫學教育,17(1),33-34。
王戰軍(2000)。學位與研究生教育評鑑技術與實踐。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王戰軍、翟亞軍(2006)。我國專業學位教育主要問題辯識。學位與研究生教育,5,23-27。
王燕平(2005)。我國現行高等教育學業證書制度與學位證書制度衝突研究。西安:西安建築科技大學
王燕平、朱大麗(2007)。我國碩士專業學位證書審核管理制度極待改善。。學位與研究生教育,6,40-42。
王燕平、朱大麗、李鳴放、劉曉武、黃曉玫(2005)。我國現行高等教育學業證書制度與學位證書制度衝突研究。學位與研究生教育,11,54-58。
石中英(2007)。論專業學位的專業性。學位與研究生教育,7-11。
申姍姍(2008)。從「專業性」看專業學位教育的發展。學位與研究生教育,7,61-65。
史萬兵、侯雪蓮(2005)。英國研究生教育多樣化及其啟示。外國教育研究,8,34-37。
台灣教育部統計處(2010)。歷年校數、教師、職員、班級、學生及畢業生數(39~98 學年度) 。台北市:教育部。2010年7月10日,取自: http://www.edu.tw/statistics/content.aspx?site_content_sn=8869
行政大陸委員會(1985)。大陸開放招收港澳台三地學生。取自2009年6月15日。 http://www.mac.gov.tw/
行政大陸委員會(1992)。大陸地區之學歷檢覈及採認辦法。取自2009年6月15日。 http://www.mac.gov.tw/
伊繼東、張寶坤(2005)。 中國學位制度多樣化結構與演變動向。雲南師範大學學報,37(2),1-5。
伊繼東、張寶坤、李興仁(2007)。中國學位制度多樣化:結構與演變動向。福州大學信息中心。2009 年10月7日,取自: http://www.fzu.edu.cn/h49/article.php?p=29  
朱同琴(1996)。海峽兩岸學位制度比較研究。廈門大學高等教育學碩士論文,未出版,福建。
邱啟東、邱立帆(2010)。大陸台生歷史及兩岸政府對之相關政策分析-以學歷採認為例。2010年4月20發表於淡江大學大陸中國研究所「大陸學歷、陸生來台、兩岸合作辦學」兩岸文教研究學術研討會。
余偉良(2008)。二十世紀的中國學位制度研究。湖南師範大學中國近現代史博士論文,未出版,湖南。
吳靜(2001)。民國時期學位制度探析。浙江大學教育學碩士論文,未出版,江蘇。
宋琦琳(2008)。學位制度改革初探。浙江教育科學,3,36-38。
李振國(1999)。淺談學位制度與學位論文。河北科技圖苑,4,110-111。
李隆盛(2009)。未來我國發展國家資歷架構之探討與建議。2010年1月29日取自http://www.2.evta.gov.tw/safe/docs/safe95/userplane/half_year_display.asp 
李雅君、喬桂娟 (2008)。俄羅斯學位制度與研究生教育發展述評。外國教育研究,5(35),81-85。
李煌果、王秀卿(1991)。研究生教育概論。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
杜瑛(2008)。中國學位授予審核制度的現狀透視與改革策略。學位與研究生教 育,8,61-66。
肖志興(2008)。美國學位制度及其對我國的啟示。世界教育信息,5,67-70。
周谷平、吳靜(2002)。近代中國學位制度的歷史演變。高等教育研究,4,97-101。
周建平(2007)。我國學位制度改革爭議。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1,75-78。
周洪宇(2004)。學位與研究生教育史。北京:高教出版社。
周紅安(2003)。日本學位與研究生教育改革與發展探析。交通高教研究,1,66-69。
周祝瑛(2002)。留學大陸。台北縣:正中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金紅梅(2006)。中國研究生教育地區發展差異及其對策研究。現代大學教育,1,89-94。
侯永琪(2009)。亞太各國建構資歷架構的發展。評鑑雙月刊,19,41-44。
冒澄(2007)。歐美發達國家學位制度的特點及啟示。高校教育管理,1(6),92-96。馬振鐸(2006)。世界大學學位制的來歷與演變。學位與研究生教育,5,26。
美國百科全書(2009)。Degree。2009年10月5日,取自http://ea.grolier.com/article?id=0122520-00&docKey=Li4vLi4vc2VhcmNoL2NvbnRlbnQvZWE0L3RleHQvMTM3LzAxMjI1MjAtMDAuaHRtbEBlYTQ*&queryText=%3Clang%2Fen%3Edegree&queryParser=Grolier_en
美國之音(2009)。台灣將承認大陸學歷允許赴臺求學。取自2009年6月15日http://www.voafanti.com/gate/big5/www.voanews.com/chinese/archive/2009-01/w2009-01-04-voa27.cfm?CFID=231367038&CFTOKEN=17924539&jsessionid=88306ee10980b391599024d87e356a144342
胡玲琳(2006)。學術性學位與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模式的特性比較。學位與研究生教育,4,22-26。
胡薇(2004)。我國學位授權審核制度的分析和研究。上海交通大v學。
英國百科全書(2009)。學位。2009年10月5日,取自http://wordpedia.eb.com/search?q=%BE%C7%A6%EC&x=24&y=8&c=
孫大廷、楊有林(2003)。論學位的本質屬性。北方論叢, 4,127-129。
袁振國(2006)。中國教育政策評論。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
尉健慧(2006) 。推行主輔修制和雙學位制的實踐。天津工程師範學院學報,16(4),73-73。
張少利(2007)。北洋政府時期學位制度評述。中國高教研究,2,22-25。
張東海(2008)。學位制度。載於應望江(主編),中國高等教育改革與發展30年(1978~2008)(頁131-168)。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
張傳 (2009)。學位立法中應注意的問題。學位與研究生教育,1,49-53。
康翠萍(2005)。學位論。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教育部(1997)。大陸地區學歷檢覈採認辦法。取自2009年6月15日
http://www.tpde.edu.tw/web/law/237.htm
教育部(2008)。進兩岸文教交流,放寬陸生來臺研修及大學赴大陸辦理推廣教育。取自:2009年10月5日http://www.mac.gov.tw/big5/gov/971021d.htm
教育部(2008)。開放陸生來台「三限六不」。取自2010年4月15日。http://www.edu.tw/index.aspx
教育部(2009)。「大陸地區之學歷檢覈及採認辦法」修正案。取自2010年4月15日。http://www.edu.tw/index.aspx
教育部國際文教處(2003)。國外學歷查證認定作業要點。2009年10月5日,取自:http://www.sfmoe.org/asp_c/study_ab/degree_1.htm
陳子辰、鄒碧金(2000)。我國專業學位的產生與發展-兼論專業學位基本屬性。高等教育研究,5,49-52。
陳小妹(2005)。對我國學位與研究生教育評估的思考。武漢:中南民族大學。
陳伯璋(2005)。台灣高等教育的發展與改革。載於陳伯璋、蓋浙生(主編),新世紀高等教育政策與行政(頁3-38),台北:高等教育。
陳昭穎(2001)。從菁英走向大眾:台灣高等教育擴充過程之政策分析。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郭玉貴(1991)。美國和蘇聯學位制度比較研究-兼論中國學位制度。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郭琳琳(2007)。我國學位政策研究— 一種政策內容分析的視角。瀋陽:瀋陽師範大學。
陳嵩(2007)。中英學位制度比較研究。湖北:武漢理工大學
陳碧祥(2001)。我國大學教師升等制度與教師專業成長及學校發展定位關係之探討。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學報,14,163-208。
單春雁、宵甦(2008)。俄羅斯高等教育層次結構及學位制度的改革與現狀評述。比較教育,9,46-50。
程萱(2008)。美國學位制度研究。武漢理工大學。
賀文響、張淑林(2000)。學士學位授予評定工作規範化管理探索。教育與現代化,3,68-70。
馮增俊(1996)。香港、澳門、台灣學位制度與研究生教育現況剖析。高教探索,2,52-58。
馮增俊(1996)。香港、澳門、台灣學位制度與研究生教育現況剖析。高教探索,4,58-63。
項賢明(2004)。我國學位與研究生教育制度改革摭議。中國高較研究,4,37-40。
黃寶印(2007)。我國專業教育發展的回顧與思考(上)。學位與研究生教育,6,4-8。
黃寶印(2007)。我國專業教育發展的回顧與思考(下)。學位與研究生教育,7,26-31。
楊建華(2008)。歐洲學位制度改革及質量保證的新進展。遼寧教育研究,3,107-109。
楊深坑(1996)。大陸地區高等校院學位暨畢業證書授予制度研究。國立暨南國際比較教育研究所。嘉義:未出版。
楊朝祥(2001年10月13日)。探析破除學位授予的迷思。中央日報,第14版。
楊景堯(1995)。中國大陸研究生教育之研究。比較教育通訊,36,49-66。
楊景堯(2003)。中國大陸高等教育之研究。台北:高等教育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楊景堯(2005)。大陸學歷採認政策實證研究。台北縣:中華民國兩岸文教研究學會。
楊景堯(2005)。大陸學歷採認證政策實證研究。台北縣:中華民國兩岸文教研究學位。
楊景堯(2005)。中國大陸文化大革命後之高等教育改革。高雄:麗文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楊瑩(2008)。歐盟高等教育品質保證制度的建構與推動情形。載於楊瑩(主編),歐盟高等教育品質保證制度(頁68-146)。台北:高等教育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楊颉、陳學飛(2007)。研究生教育質量:內涵與探索。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
萬小娟、薛彥華(2006)。日本學位制度的沿革及其特點。高教探索,4,49-52。
葉紹樑(1999)。學位的概念其與研究生教育關係的辨析。學位與研究生教育, 5,65-70。
雷彥興、王德林(2002)。美國當代學位制度的特徵。學位與研究生教育,9,38-41。
趙軍(2009)。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的改革與發展。載於張應強(主編),精英與大眾-中國高等教育60年(頁141-152)。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
趙偉(2007)。俄羅斯現行高等教育結構和學位制度評述。佳木斯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5(6),85-86。
劉少雪(2009)。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結構、設置及管理機制研究。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劉真(2000)。教育大辭書。台北:國立編譯館。
劉淑華、王福友(2006)。歐洲一體化進程中的俄羅斯學位制度改革。學位與研究生教育,8,74-77。
劉暉、侯春山(1988)。中國研究生教育和學位制度。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
劉勝驥(2010)。大陸學歷採認與大陸生來台就學之政策研究。2010年4月20發表於淡江大學大陸中國研究所「大陸學歷、陸生來台、兩岸合作辦學」兩岸文教研究學術研討會。
劉麗華(2006a)。對我國學位授予權若干重要問題的理性思考。復旦大學高等教學碩士論文,未出版,上海。
劉麗華(2006b)。淺談英國的學位授予權制度。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73-76。
蔣鳳春(2005)。新中國學位制度的歷史演變。河北大學教育學碩士論文,未出版,河北。
鄧光平(2006)。我國專業學位設置的政策分析。武漢:華中科技大學。
鄭剛(2009)。留學生與中國近代學位制度的嬗變。徐州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35(2),1-6。
駱四銘 (2009)。學位管理:認證還是授權-中美學位管理比較分析。黑龍江高教研究,5,1-5。
駱四銘(2003)。我國學位制度的問題與改革對策研究。武漢:華中科技大學
駱四銘(2006)。學位的起源、發展及其特徵。比較教育研究,4,35-40。
駱四銘(2007)。中國學位制度:問題與對策。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
駱四銘(2009)。中國特色學位制度構建略論。江蘇高教雙月刊,4,79-81。
應方淦、周谷平(2001)。科舉制度並非學位制度。學位與研究生教育,11,11-14。
薛天祥(2001)。研究生教育學。桂林:廣西師範大學。
薛光祖(1996)。中國大陸研究生學位制度及其演變。台灣教育,546,54-60。
謝安邦、朱宇波(2008)。我國學位研究生教育發展30年 :回顧與展望。教育研究,11,19-29。
謝安邦、朱宇波(2009)。我國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特色分析。高等教育研究,3,49-55。
謝貴華(1998) 。中國學位與研究生教育制度的發展與特色。學位與研究生教育,3,1-3。
謝貴華(2002)。學位與研究生教育工作實踐及思考。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謝貴華(2003)。20世紀的中國高等教育:學位制度與研究生學習卷。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韓驊(2003)。主要發達國家學位結構與演變動向。學位與研究生教育,4,34-36。
魏海波( 2005)。釐清學銜制度、學位制度、職稱制度的幾點思考。浙江萬里學院學報,18 (6),30-32。
魏歡、黃紅富、趙會澤、陳桂、 王兵(2009)。從封閉走向開放:學位點授權審核制度的回顧、變遷與展望。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12-15。
鐘金明(1988)。中外學位制度與學位申請。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
顧明遠(1998)。教育大辭典。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貳、英文部分
Eurydice (2009). Higher Education in 2009: Developments in the Bologna Process. Retrieved October 7, 2009, from http://eacea.ec.europa.eu/education/eurydice/documents/thematic_reports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紙本論文於授權書繳交後3年公開
校內書目立即公開
校外
不同意授權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