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2607201014174400
DOI 10.6846/TKU.2010.00944
論文名稱(中文) 碳化鎢模具材料特性對抗沾黏膜層設計及其與玻璃間界面化學反應之影響研究
論文名稱(英文) Study on the Influences of Material Properties of WC Molds on the Design of Protective Coatings and Its Interfacial Reaction with Various Glasses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機械與機電工程學系碩士班
系所名稱(英文) Department of Mechanical and Electro-Mechanical Engineering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98
學期 2
出版年 99
研究生(中文) 林祐瑞
研究生(英文) You-Ruei Lin
學號 697370228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10-06-23
論文頁數 135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趙崇禮
委員 - 左培倫
委員 - 蔡志成
委員 - 劉道恕
委員 - 馬廣仁
委員 - 趙崇禮
關鍵字(中) 光學玻璃
玻璃模造
碳化鎢模具
結合劑
擴散
沾黏
界面反應
關鍵字(英) Optical Glass
Glass Molding
WC Mold
Binder
Diffusion
Sticking
Interfacial Reaction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玻璃模造技術最有機會製作出高解析度且成本較低廉的非球面玻璃透鏡。目前玻璃模造業界所面臨最大問題在於熱壓後沾黏情形,如玻璃沾黏於模仁表面、模仁氧化與磨耗,這都大大縮減模仁使用壽命;對於如何延長模仁使用壽命,抗沾黏膜層的鍍膜參數將是最重要關鍵,利用抗沾黏膜輔助模仁材料,提高模仁壽命、抵抗沾黏。本研究係利用不同光學玻璃材料與碳化鎢模仁和Pt/Ir多層膜與混合膜結構鍍膜,在高溫濕潤環境中比較及探討界面化學反應。研究結果顯示,結合劑含量較多的碳化鎢模仁在高溫狀態下,較容易與光學玻璃相互擴散進而產生激烈之界面化學反應,使玻璃與模仁產生嚴重沾黏,但經溶膠-凝膠鍍膜及鋼化處理下之B270平板玻璃,有效緩和與碳化鎢模仁界面化學反應所造成的沾黏。此外,抗沾黏膜層結構的設計,也會影響膜層於高溫反應後之壽命;研究中碳化鎢模仁鍍上Pt/Ir混合膜結構可有效抑制光學玻璃與碳化鎢模仁由於界面化學反應所造成沾黏現象。在玻璃模造時,選取光學玻璃除考量光學、化學性質及成本等外,尚須考量對於模仁材料及鍍膜材料之化學吸引力,以增加模仁與硬膜之耐久性進而提高模造非球面鏡面之產值,來達到降低成本、大量轉印的目標。
英文摘要
Glass molding process(GMP)is considered to have great potential for mass production of spherical/aspheric glass lenses to a higher achievable accuracy and at a lower cost. However, GMP has its own problems to deal with such as sticking, oxidation, and diffusion at high temperature working environment. As a result, making mold life longer has become very critical in the GMP industry. This research aimed to investigate the interfacial chemical reaction between various optical glasses, different anti-stick coating designs and WC mold material.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when its Co concentration got higher, WC mold had higher tendency to react with glasses. Efforts had been made in this study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various protective coating designs. It was found that a Pt/Ir-compound coating on the mold could effectively suppress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WC mold and optical glasses.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目錄
誌謝	I
中文摘要    II
英文摘要    III
目錄	V
圖目錄	VII
表目錄	X
第一章緒論	1
1-1前言	1
1-2研究背景	3
1-3研究動機與目的	6
第二章 文獻回顧與理論基礎	9
2-1光學玻璃模造技術	9
2-1-1光學玻璃模造製程	10
2-2表面保護層披覆之目的與特性	11
2-3中間層披覆之目的與特性	16
2-4模仁製作之要求與特性	20
2-5光學玻璃材料之光學性質	26
2-6光學玻璃材料之物理、化學性質	28
2-7光學玻璃組成物對模造之影響	29
2-8光學玻璃與基底材料擴散反應	32
第三章  研究方法與設備	35
3-1實驗設計	35
3-2實驗設備	36
3-2-1高溫濕潤氣氛爐管	36
3-2-2分析檢測儀器	38
3-2-3材料製作與表面清潔儀器	41
3-3實驗材料與製作	41
3-4 鍍膜參數設計	42
3-5實驗流程圖	46
3-6實驗步驟	47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	50
4-1披覆於Silicon模仁表面之表面保護層單層膜結構對玻璃硝材化學擴散反應影響	52
4-2披覆於Silicon模仁表面之表面保護層不同層數多層膜結構對玻璃硝材化學擴散反應影響	58
4-3披覆於Silicon模仁表面之表面保護層混合膜結構對玻璃硝材化學擴散反應影響	62
4-4披覆於含不同鈷量碳化鎢模仁表面之膜層材料及結構對玻璃硝材化學擴散反應影響	68
4-4-1 Pt/Ir多層膜搭配含不同鈷量之碳化鎢模仁對B270玻璃板化學擴散反應影響	68
4-4-2 Pt/Ir多層膜搭配含不同鈷量之碳化鎢模仁對玻璃硝材化學擴散反應影響	79
4-4-3 Pt/Ir混合膜搭配含不同鈷量之碳化鎢模仁對玻璃硝材化學擴散反應影響	88
第五章 結論與未來展望	101
參考文獻	103
附錄	108
圖目錄
圖 1.1全球手機普及率趨勢	2
圖 1.2 2007年至2013年全球智慧型手機佔全部手機佔有率預測	2
圖 1.3 TOSHIBA GMP-3111VA 精密模造主要成型結構圖與示意圖	5
圖 2.1玻璃模造示意圖	10
圖 2.2改良模仁結構圖	16
圖 2.3擴散阻隔層示意圖	18
圖 2.4 (a)犧牲型阻礙層(Sacrificial Barrier) (b)被動型阻礙層(Passive Barrier)(c)填塞式阻礙層(Stuffed Barrier) (d)無晶界阻礙層(Amorphous Barrier)	19
圖 2.5折射示意圖	26
圖 2.6 Schott公司光學玻璃之Abbe number分佈	27
圖 2.7二氧化矽空間結構示意圖	30
圖 2.8網狀修飾劑對光學玻璃之影響示意圖	30
圖 2.9光學玻璃與基底材料之間擴散關係圖	32
圖 2.10空位擴散示意圖	33
圖 2.11 間隙擴散示意圖	33
圖 2.12擴散運動時能量變化示意圖	34
圖 3.1高溫氣氛爐管	36
圖 3.2高溫氣氛爐管示意圖	36
圖 3.3高溫爐管升降溫曲線圖	37
圖 3.4高溫濕潤實驗石英晶舟載台	37
圖 3.5光學顯微鏡(OM)	38
圖 3.6鍍金機	38
圖 3.7場發射電子顯微鏡FESEM	39
圖 3.8能量散布分析儀EDS	40
圖 3.9量測分析結果	40
圖 3.10 BRANSON 2510超音波清潔機	41
圖 3.11 Pt、Ir單層膜示意圖	42
圖 3.12 Ta+(Pt+Ir) 多層膜20、30、60層示意圖	42
圖 3.13 Pt∕Ir混合合金膜層與加入TaN示意圖	43
圖 3.14單層膜Cross-Section SEM圖	43
圖 3.15多層膜Cross-Section SEM圖	44
圖 3.16混合膜Cross-Section SEM圖	45
圖 3.17實驗流程圖	46
圖 4.1 Pt單層膜於濕潤實驗後擴散反應SEM圖	54
圖 4.2 Pt單層膜與玻璃硝材濕潤角和表面形貌分析圖	54
圖 4.3 Ir單層膜於濕潤實驗後擴散反應SEM圖	56
圖 4.4 Ir單層膜與玻璃硝材濕潤角和表面形貌分析圖	56
圖 4.5單層膜Pt、Ir濕潤角比較圖	57
圖 4.6 Pt/Ir多層膜30層於濕潤實驗後擴散反應SEM圖	59
圖 4.7多層膜30層與玻璃硝材濕潤角和表面形貌分析圖	60
圖 4.8多層膜60層於濕潤實驗後擴散反應SEM圖	60
圖 4.9多層膜60層與玻璃硝材濕潤角和表面形貌分析圖	61
圖 4.10多層膜30層與60層濕潤角比較圖	61
圖 4.11 Pt/Ir混合合金膜於濕潤實驗後擴散反應SEM圖	64
圖 4.12 Pt/Ir混合合金膜與玻璃硝材濕潤角和表面形貌分析圖	64
圖 4.13 Pt/Ir混合合金膜加TaN元素於濕潤實驗後擴散反應SEM圖	66
圖 4.14 Pt/Ir混合膜加TaN元素與玻璃硝材濕潤角和表面形貌分析圖	67
圖 4.15 Pt/Ir與Pt/Ir加TaN層濕潤角比較圖	67
圖 4.16多層膜與混合膜濕潤角比較圖	67
圖 4.17 B270玻璃板搭配含13%鈷量之碳化鎢模仁實驗後SEM圖	74
圖 4.18 B270玻璃板搭配含10%鈷量之碳化鎢模仁實驗後SEM圖	75
圖 4.19 B270玻璃板搭配含5%鈷量之碳化鎢模仁實驗後SEM圖	76
圖 4.20 B270玻璃板搭配含0%鈷量之碳化鎢模仁實驗後SEM圖	78
圖 4.21 Pt/Ir多層膜搭配含不同鈷量模仁於濕潤實驗後膜層SEM巨觀圖	82
圖 4.22 Pt/Ir多層膜搭配含不同鈷量模仁於濕潤實驗後光學玻璃OM巨觀圖	83
圖 4.23 Pt/Ir多層膜搭配含不同鈷量模仁於濕潤實驗後膜層SEM微觀圖	84
圖 4.24 Pt/Ir多層膜搭配含不同鈷量模仁與玻璃硝材濕潤角和表面形貌分析圖	85
圖 4.25 Pt/Ir多層膜搭配含不同鈷量模仁與玻璃硝材濕潤角比較圖	87
圖 4.26 Pt/Ir混合膜搭配含不同鈷量模仁於濕潤實驗後膜層SEM巨觀圖	94
圖 4.27 Pt/Ir混合膜搭配含不同鈷量模仁於濕潤實驗後光學玻璃OM巨觀圖	95
圖 4.28 Pt/Ir混合膜搭配含不同鈷量模仁於濕潤實驗後膜層SEM微觀圖	96
圖 4.29 Pt/Ir混合膜搭配含不同鈷量模仁與玻璃硝材濕潤角和表面形貌分析圖	97
圖 4.30 Pt/Ir混合膜搭配含不同鈷量模仁與玻璃硝材濕潤角比較圖	100
圖 4.31 Pt/Ir多層膜與混合模搭配含不同鈷量模仁與玻璃硝材濕潤角比較圖	100
表目錄
表 1 1各種非球面鏡片應用範圍	6
表 1 2光學玻璃與光學塑膠之特性比較	7
表 2 1碳化鎢為模仁和模造後鈷沉積量和表粗狀況	22
表 2 2碳化鎢模仁材料特性	25
表 2 3光學玻璃網狀修飾物優劣比較	31
表 3 1實驗參數表	47
表 3 2各款玻璃成分表	48
表 3 3 OHARA公司的L-NBH54光學玻璃成分表	49
表 4 1各種膜層材料及結構實驗參數表	51
表 4 2 Pt/Ir多層膜搭配含不同鈷量模仁B270玻璃板實驗參數表	69
表 4 3 Pt/Ir多層膜搭配含不同鈷量模仁實驗參數表	79
表 4 4 Pt/Ir混合膜搭配含不同鈷量模仁實驗參數表	89
參考文獻
【1】US Patent: 4,685,948, “Mold for Press-Molding Glass Optical Elements and a Molding Method Using The Same“, 11. Aug. 1987.
【2】Neatform,“http://www.neatform.com.tw/p2/frame.htm”,超精密加工技術 , 2009年11月。
【3】吳啟海, ”非球面攝影鏡頭的主要特性及使用現狀”,照相機第二期,2000年。
【4】STPI,“http://cdnet.stpi.org.tw/techroom/market/
eetelecomm_mobile/2008/eetelecomm_mobile_08_019.htm”, 手機人口將突破33億,相當於全球人口一半, 2008年6月。
【5】STPI,“http://cdnet.stpi.org.tw/techroom/market/
eetelecomm_mobile/2008/eetelecomm_mobile_08_006.htm”,
2013年智慧型手機市場佔有率提高至31%,2008年3月。
【6】馬廣仁、趙崇禮, “精密模造玻璃技術”,2005年1月~2005年12月。
【7】A . Jain, G. C. Firestone, and A.Y. Yi, “Viscosity Measurement by Cylindrical Compression for Numerical Modeling of Precision Lens Molding Process”, J. American Ceram., Vol.88, No.9, P.2409~2414, 2005.
【8】K.J. Ma , H.H. Chien , C.L. Chao and K.C. Hwang , “Design of Protective Coatings for Glass Lens Molding ”,Key Engineering Materials, Vol.364~366, P.655~661, 2008.
【9】馬廣仁, “玻璃模造硬膜技術之進展分析”,工研院模造玻璃研討會,2004年。
【10】Toshiba ,“http://www.toshiba-machine.co.jp/preci/core.html#tech10”, June.2009.
【11】N. Shi, S. Ken, “Transferability of Glass Lens Molding”, SPIE Digital Library, Vol.6149, 9.June.2006。
【12】http://www.me.tnu.edu.tw/study/proj/proj91/91-36%BC%D2%ACy%A4%C0%AAR.pdf, 表1-2各種非球面鏡片的應用範圍與精度要求,P2。
【13】姜燮堂,“光學塑膠元件”,產業調查與技術季刊第145期, 
	P60~76,2007年6月。
【14】工研院計畫案編號:51T-4063,“Glass Molding Technology for Aspherical lens”。
【15】李建興,“光機電系統整合概論”,2.2.3精密玻璃模造技術,P54。
【16】T. Zhou, J. Yan, M. Jun, T. Kuriyagawa, “Investigation on the viscoelasticity of optical glass in ultraprecision lens molding process”, Journal of Materials Processing Technology, Journal of Non-Crystalline Solids, Vol.209, No.9, P. 4484~4489, 2008.
【17】D. Zhong, E. Mateev, I. Dahan, J. J. Moore, G. G. W. Mustoe, T. Ohno, J. Disam, S. Thiel, “Wettability of NiAl, Ni-Al-N, Ti-B-C, and Ti-B-C-N Films by Glass at High Temperatures”, Surface and Coatings Technology, Elsevier, Vol.133~134, P.8~14, 2000.
【18】辛企明、孫雨南、謝敬輝, “近代光學製造技術”,國防工業出版社,P61~81,1997年。
【19】US Patent: 6,718,799 B2, “Die And Glass Material For Forming Glass Substrate,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Glass Substrate, and Magnetic Disk Glass Substrate“, 13. Apr. 2004.
【20】US Patent: 5,538,528,“Glass Optical Element Press-Molding Die Having A TanTalum Containing Alloy Surface Layer”, 23. Jul. 1996.
【21】J. Brand, R. Gadow, A. Killinger, “Application of diamond-like carbon coatings on steel tools in the production of precision glass components“, Surface and Coatings Technology, Elsevier, Vol.180~181, P.213~217, 2004.
【22】US Patent: 2005/0268662 Al “Coatings For Glass Molding Dies And Forming Tools”, 8. Dec. 2005.
【23】US Patent: 2007/0186589 Al “Mold For Press-Molding Glass Elements”, 16. Aug. 2007.
【24】US Patent: 2006/0179887 Al “Mold For Press-Molding Glass Elements”, 17. Aug. 2006.
【25】US Patent: 2007/0017254 Al “Composite Mold And Method For Making The Same”, 25. Jan. 2007.
【26】劉全璞、鐘鴻欽, “反應性磁控件鍍鉭及氮化鉭基薄膜之為結構及其熱穩定性之研究”,成功大學材料科系碩士論文,2002年。
【27】劉全璞、楊恆傑,“直流式磁流濺鍍鋯及氮化鋯薄膜性質、結構與擴散阻障層應用之研究”,成功大學材料科系碩士論文,2002年。
【28】US Patent: 2006/0065018Al “Mold For Molding Glass Elements”, 30. Mar. 2006.
【29】US Patent: 4,721,518, “Mold For Press-Molding Glass Elements”, 26.Jan.1988.
【30】馬廣仁、郭慶祥、黃國政,“光學元件精密製造與檢測”,全華圖書公司總經銷,7.4.2模仁材料,P234,2007年。
【31】陳宗明, “製程參數及結合劑對燒結碳化物之耐磨耗性能與機械性質影響評估”, 國立台灣科技大學碩士論文,2000年。
【32】J. E. Shelby, “Introduction to Glas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nd Edition, Chapter 10 Optical Properties, 2007.
【33】許阿娟、朱嘉雯、林佳芬、陳志隆,“光學系統設計進階篇”,第四章光學材料,2002年。
【34】Schott, “Refractive Index and Dispersion”, Technical Information, 2004.
【35】C. Z. Tan, “Optical Interference and Refractive Index of Silica Glass in the Infrared Absorption Region”, Journal of Non-Crystalline Solids, Elsevier, Vol.249, No.1, P.51~54, 1999.
【36】土僑正二著、黃占杰、松野靜代譯, “玻璃表面物理化學”,科學出版社,P212~227,1986年。
【37】王承遇、陳敏、陳建華,“玻璃製造工藝”,化學工業出版社,2006年7月。
【38】E. L. Bourhis, “Glass Mechanics and Technology”, WILEY-VCH Verlag GmbH & Co. KGaA, Weinheim, 2008.
【39】Schott, “Chemical Properties of Optical Glass”, Technical Information, 2004.
【40】SUMITA, “Optical Data Book”, 6.1Edition, 1. Aug. 2007.
【41】王連發、趙墨硯, “光學玻璃工藝學”,兵器工業出版社,P38~94,1993年。
【42】曹志峰, “特種光學玻璃”,兵器工業出版社,P154~195,1993年。
【43】許蕙如、許志雄、王木琴, “科學發展玻璃藝術與科技”,2006年10月。
【44】吳宗憲、趙崇禮, “光學玻璃與各種抗沾黏膜及模仁材料界面化學反應之研究”, 淡江大學畢業論文,2008年6月。
【45】D. R. Askeland “The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of Materials”, S.I. Edition, Van Nostrand Reinhold(International) .
【46】劉國雄、林樹均、李勝隆、鄭晃忠、葉均蔚,“工程材料科學”,修訂版,全華科技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00年12月。
【47】H. Lawrence, V. Van, “Elements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3 Edition, Addison-Wesley Pub. Co., 1975.
【48】謝仲岳、趙崇禮, “光學玻璃表面處理及抗沾粘膜層設計對其界面化學反應影響之研究”, 淡江大學畢業論文,2009年6月。
【49】http://www.hkcug.com/thread-5430-1-1.html,Canon User Group。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紙本論文於授權書繳交後3年公開
同意電子論文全文授權校園內公開
校內電子論文於授權書繳交後3年公開
校外
同意授權
校外電子論文於授權書繳交後3年公開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