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2606201415295600
DOI 10.6846/TKU.2014.01071
論文名稱(中文) 我國高等教育國際化指標選擇之研究
論文名稱(英文) The study of selecting internationalization indicators for Taiwanese higher education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教育政策與領導研究所碩士班
系所名稱(英文) Graduate Institute of Educational Policy and Leadership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102
學期 2
出版年 103
研究生(中文) 林妮蓉
研究生(英文) Ni-Jung Lin
學號 698720330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14-06-19
論文頁數 164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張鈿富
委員 - 郭昭佑
委員 - 閻自安
關鍵字(中) 高等教育
國際化
高等教育國際化指標
模糊統計
關鍵字(英) higher education
internationalization
internationalization indicators of higher education
fuzzy statistics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大學教師與學生對於高等教育國際化指標重要性與可行性之差異情形,以自行編製之「高等教育國際化指標選擇之研究」調查問卷為研究工具,針對我國121所大學教師與學生進行分層隨機抽樣調查。問卷共發放726份,有效樣本612份,以模糊平均數、反模糊實數、三角模糊數求距離等模糊統計方法進行統計分析。根據本研究調查結果,歸納出結論如下:
一、大學教師與學生對於高等教育國際化指標之重要性看法,其重要性之選擇均達到高程度以上之標準。
二、大學教師與學生對於高等教育國際化指標之可行性看法,其可行性之選擇均達到中高程度以上之標準。
三、大學教師對於高等教育國際化指標之重要性與可行性看法差距,以「全校每年在校生分布各國人數成長幅度」指標差距最大,「全校建置遠距教學課程」差距最小。
四、學生對於高等教育國際化指標之重要性與可行性看法差距,以「全校對於國際化過程有監督標準程序」指標差距最大,「全校推動海外實習認證」差距最小。
五、大學教師與學生一致認同四個層面22個指標皆可納入我國高等教育國際化指標的選擇。
根據前述研究結論,提出具體建議,藉以提供教育主管單位、高等教育機構、大學校院以及後續研究之參考。
英文摘要
This study aims to explore the differences among professors and students about the importance and feasibility of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indicators for higher education. A self-designed questionnaire, called “the questionnaire of selecting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indicators for higher education”, is used in the study. Subjects are professors and students of 121 universities in Taiwan selected by random. The number of samples selected is 726, and the number of valid returned questionnaires is 612. In the study, statistics tools are fuzzy statistics, fuzzy means, defuzzification and fuzzy distance analysis.
1.  From the viewpoints of both professors and students, the importance of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indicators for higher education is at a high level.
2.  From the viewpoints of both professors and students, the feasibility of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indicator for higher education is at a high-intermediate level.
3.  Regarding the differences among professors on the importance and feasibility of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indicator for higher education: the indicator of “The annual growth rate of enrolled students staying in foreign countries” is the most different one; the indicator of “Distance Learning Courses” is the most similar one.
4.  Regarding the differences among students on the importance and feasibility of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indicator for higher education: the indicator of “The school has standard procedures to supervise the process of internationalization” is the most different one; the indicator of “The school promotes oversea internship certificate” is the most similar one.
5.  Professors and students unanimously hold that the four levels and 22 indicators can be the selecting internationalization indicators for Taiwanese higher education.
Based on the aforementioned conclusions, I therefore propose concrete suggestions as references for governmental education agencies,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and universities. They also serve as foundation for further research in the future.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目次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5
第三節  名詞釋義	5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6
第二章  文獻探討	9
第一節  高等教育國際化的意涵	9
第二節  高等教育國際化的作法	13
第三節  高等教育國際化的指標	25
第四節  高等教育國際化指標實例	35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49
第一節  研究架構與流程	49
第二節  研究對象	51
第三節  研究工具	52
第四節  實施程序	57
第五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方法	59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63
第一節 分析大學教師對高等教育國際化指標選擇之重要性看法	63
第二節 分析大學教師對高等教育國際化指標選擇之可行性看法	74
第三節 分析大學教師對高等教育國際化指標選擇之重要性與可行性看法之差距	85
第四節 分析學生對高等教育國際化指標選擇之重要性看法	91
第五節 分析學生對高等教育國際化指標選擇之可行性看法	102
第六節 分析學生對高等教育國際化指標選擇之重要性與可行性看法之差距	114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21
第一節 結論	121
第二節 建議	131
參考文獻	135
壹、中文部分	135
貳、英文部分	140
附錄	144
附錄一 高等教育國際化指標重要性與可行性專家效度	144
附錄二 高等教育國際化指標選擇之研究問卷調查	153
附錄三 高等教育國際化指標選擇之問卷調查抽樣分配一覽表	158
附錄四 大學教師與學生對高等教育國際化指標選擇之比較	162

表次
表2-1  OECD高等教育貿易的四種提供模式	12
表2-2  大專校院推動擴大外國學生招收策略表	19
表2-3  邁向頂尖大學計畫國際化量化與質化指標表	29
表2-4  國際化指標統整表	35
表2-5  近年來境外學生在臺留學/研習人數	37
表2-6  出國留學簽證人數	37
表2-7  SCI各國國際期刊論文篇數與名次	43
表2-8  SSCI各國國際期刊論文篇數與名次	44
表2-9  EI各國國際期刊論文篇數與名次	45
表2-10 各國留美學生人數與排名	47
表3-1  公私立一般大學與科技大學抽樣數	52
表3-2  專家學者人員名單(依代號排序)	53
表3-3  背景資料之專家內容效度分析表	54
表3-4  高等教育國際化指標之專家內容效度分析表	54
表3-5  背景資料之專家問卷結果與內容修正對照表	55
表3-6  高等教育國際化指標之專家問卷結果與內容修正對照表	56
表3-7  高等教育國際化指標題目	57
表3-8  正式問卷回收統計表	58
表3-9  有效問卷之背景資料統計表	58
表4-1  整體大學教師對高等教育國際化指標選擇之重要性看法	65
表4-2  不同性別的大學教師對高等教育國際化指標選擇之重要性看法	68
表4-3  不同性質的大學教師對高等教育國際化指標選擇之重要性看法	71
表4-4  不同體系的大學教師對高等教育國際化指標選擇之重要性看法	74
表4-5  整體大學教師對高等教育國際化指標選擇之可行性看法	76
表4-6  不同性別的大學教師對高等教育國際化指標選擇之可行性看法	79
表4-7  不同性質的大學教師對高等教育國際化指標選擇之可行性看法	82
表4-8  不同性質的大學教師對高等教育國際化指標選擇之可行性看法	85
表4-9  大學教師對高等教育國際化指標選擇之重要性與可行性看法之差距結果	86
表4-10 大學教師對高等教育國際化指標選擇之結果	91
表4-11 整體學生對高等教育國際化指標選擇之重要性看法	93
表4-12 不同性別的學生對高等教育國際化指標選擇之重要性看法	96
表4-13 不同性質的學生對高等教育國際化指標選擇之重要性看法	99
表4-14 不同體系的學生對高等教育國際化指標選擇之重要性看法	102
表4-15 整體學生對高等教育國際化指標選擇之可行性看法	104
表4-16 不同性別的學生對高等教育國際化指標選擇之可行性看法	107
表4-17 不同性質的學生對高等教育國際化指標選擇之可行性看法	110
表4-18 不同體系的學生對高等教育國際化指標選擇之可行性看法	114
表4-19 學生對高等教育國際化指標選擇之重要性與可行性看法之差距結果   	115
表4-20 學生對高等教育國際化指標選擇之結果	120

圖次
圖2-1  2012年各國留美人數百分比	15
圖2-2  政策與指標之關係圖	27
圖2-3  2012-2013年度我國留學生洲別分佈圖	38
圖2-4  2012-2013年度我國留學生前往各國分佈圖	39
圖2-5  2006-2012年台灣與國外大學學術交流統計圖	42
圖2-6  我國歷年留美學生人數	46
圖3-1  研究架構圖	49
圖3-2  研究流程圖	51
圖3-3  專家問卷填答示意圖	53
圖3-4  正式問卷填答示意圖	57
圖3-5  區間模糊數示意圖	60
圖3-6  三角模糊數距離測定示意圖	61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壹、中文部分
大學法(1948)。
王文俊(2006)。認識Fuzzy-第三版。台北:全華。
王玉民(2011,3月28日)。韓國高教追求國際化。僑協雜誌,126。
王麗雲(2013)。跨國教育品質保證的挑戰-海外分校、跨國學程及品保,評鑑雙月刊,43,擷取自http://epaper.heeact.edu.tw/archive/2013/05/01/5961.aspx
聯合新聞網(2013)。戴勝益:有十個王品就沒有失業問題。擷取自http://pro.udnjob.com/mag2/pro/author_arts.jsp?f_AUTHOR=udn
中華經貿科技網(2012)。台灣入會之承諾與影響。擷取自http://www.icet.org.tw/discussion_3_1.htm
中廣新聞網(2014)。全球百大潛力大學台灣四校入榜。擷取自http://www.bcc.com.tw/news_index.asp
台灣評鑑協會(2005)。大學校務評鑑資訊網。擷取自http://www.twaea.org.tw/report.html
台灣全球化教育推廣協會(2013)。擷取自http://www.geat.org.tw/
台灣產業科技推動協會(2013)。擷取自http://www.tita-tw.org
台灣立報(2009,10月19日)。英大學靠海外分校大賺。擷取自http://www.lihpao.com/
台灣科技大學(2014)。國際事務處。擷取自http://www.oia.ntust.edu.tw/home.php
台灣大學(2014)。國際事務處。擷取自http://www.oia.ntu.edu.tw/
白滌清、侯永琪、梁德馨(2012)。我國大學學術聲譽排名研究。新北市:淡江大學品質保證稽核處。
江愛華(2007)。澳洲高等教育品質保證制度-背景、政策與架構。台北:高等教育。
江愛華(2006)。澳洲高等教育國際化經驗。教育資料與研究雙月刊,32,279-300。
李建興(2009)。兩岸三地大學國際化與競爭力。國政研究報告,擷取自http://www.npf.org.tw/post/2/6687
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2007)。推動大專院校國際化計畫政策建議書。擷取自http://www.rdec.gov.tw/public/PlanAttach/200806241719523135045.pdf
汪正敏(2009)。我國公立大學推動國際化程度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淡江大學,台北。
吳雅君(2012,12月13日)。國際化發揮台灣影響力。高教技職簡訊,72,擷取自http://www.news.high.edu.tw/#
吳伯林(2005)。模糊統計導論。台北:五南。
林雅婷(2007,11月19日)。赴韓參加國際教育交流研討會及其相關活動。擷取自http://oic.nccu.edu.tw/chinese/doc/meeting/42069019047f9ee0beb64f.pdf
韋伯韜(2005)。教育的國際化。國政評論,擷取自http://old.npf.org.tw/PUBLICATION/FM/094/FM-C-094-112.htm
柯曉翔、范榮靖(2013,4月9日)。南韓企圖世界第一。擷取自http://tw.myblog.yahoo.com/yahoo-godfather/article?mid=23751
侯永琪(2011)。我國大學學術聲譽排名研究。新北市:淡江大學品質保證稽核處。
徐新逸、侯永琪、楊瑩(2010)。我國大學學術聲譽排名研究。新北市:淡江大學學習與教學中心教育評鑑發展組。
徐明珠(2011)。高等教育國際化,紓解生源壓力。國政評論,擷取自http://www.npf.org.tw/post/1/9351
財團法人高等教育國際合作基金會(2013)。擷取自http://www.fichet.org.tw/
教育部(2001)。大學教育政策白皮書。台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06)。因應人口結構變遷之教育對策。台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09)。高等教育招生外國學生政策藍圖(草案)。台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10a)。台灣教育報告書。台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10b)。第八次全國教育會議手冊。台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12a)。邁向頂尖大學計畫。台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12b)。國際及兩岸教育司(附件下載:2012學術交流合作)。擷取自http://www.edu.tw/Default.aspx?WID=409cab38-69fe-4a61-ad3a-5d32a88deb5d
教育部(2013a)。教育部設置UMAP臺灣交換學生獎學金促進國際交流。作者:國際及兩岸教育司。擷取自http://www.edu.tw/news1/detail.aspx?Node=1088&Page=17768&wid=6635a4e8-f0de-4957-aa3e-c3b15c6e6ead&Index=1
教育部(2013b)。教育部公布103年與6所世界百大合作設置獎學金甄選簡章。作者:國際及兩岸教育司。擷取自http://www.edu.tw/news1/detail.aspx?Node=1088&Page=21850&wid=6635a4e8-f0de-4957-aa3e-c3b15c6e6ead&Index=1
教育部(2013c)。102學年度大學校院一覽表。作者:教育部。擷取自http://ulist.moe.gov.tw/Download/FileDownload
教育部(2013d,10月9日)。臺泰教育合作新里程碑。高教技職簡訊,72,擷取自http://www.news.high.edu.tw/pages_d.php?fn=news&id=412
教育部(2013e,9月10日)。歐大學教育全面國際化。作者:駐歐盟兼駐比利時代表處教育組。高教技職簡訊,81,擷取自http://www.news.high.edu.tw/pages_d.php?fn=news2&id=406
教育部(2013f)。法規體系。擷取自http://edu.law.moe.gov.tw/LawCategoryContentList.aspx?id=12&CategoryList=12
教育部(2013g)。統計處。擷取自http://www.edu.tw/pages/detail.aspx?Node=4076&Page=20047&Index=5&WID=31d75a44-efff-4c44-a075-15a9eb7aecdf
教育部(2013h,3月7日)。英國泰晤士報高等教育專刊2013年世界大學聲望排名指出英國與亞洲大學勢力之消長。國際視窗,553,作者:駐英國代表處教育組。擷取自http://epaper.edu.tw/windows.aspx?windows_sn=12198
教育部(2014)。教育部遠距教學交流暨認證網。擷取自http://ace.moe.edu.tw/
張欽盛(2006)。臺灣教育國際化的政策與實施。教育資料與研究雙月刊,71,1-16。
張鈿富(1996)。教育政策分析-理論與實務。臺北:五南。
張鈿富(2011)。高等教育國際化及其成效評量指標之發展。載於「100學年度提升高等教育系列研討會-打造國際化環境以提升高等教育品質。」
淡江大學(2013a)。三化教育理念-國際化。擷取自http://foreign.tku.edu.tw.ezproxy.lib.tku.edu.tw:2048/chinese/global.asp
淡江大學(2013b)。國際交流暨國際教育處。擷取自http://www.oieie.tku.edu.tw.ezproxy.lib.tku.edu.tw:2048/main.php
淡江大學(2014a)。遠距教學與發展組。擷取自http://deds.learning.tku.edu.tw.ezproxy.lib.tku.edu.tw:2048/
淡江大學(2014b)。國際暨兩岸事務處。擷取自http://www.oieie.tku.edu.tw.ezproxy.lib.tku.edu.tw:2048/main.php
陳學飛(2002)。高等教育國際化:跨世紀的大趨勢。福州:福建。
陳錦麗(2009)。台灣高等教育國際化衡量指標建構與國際化策略之研究(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高雄。
朝陽科技大學(2014)。國際暨兩岸合作處。擷取自http://www.icsc.cyut.edu.tw/icsc/
黃美珠(2008)。台灣加入WTO之後高等教育國際化的方向。擷取自http://www.tw.org/newwaves/71/71_1_2.html
程榮凱(2008)。科技大學教育國際化指標建構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台灣師範大學,台北。
楊朝祥、徐明珠(2008)。台灣高等教育指標國際化之比較研究。國政研究報告,擷取自http://www.npf.org.tw/post/2/4602
楊朝祥(2001)。我國高等教育國際化的隱憂與因應。國家政策論壇,1(3),108-111。
楊朝祥(2009)。台灣高等教育的挑戰、超越與卓越。教育資料集刊,44,1-28。
楊巧玲(2004)。高等教育國際化的意義與爭議。教育政策論壇,7(1),101-110。
楊國賜(2006)。高等教育的藍海策略:明確定位、有效治理。高等教育,1(1),1-23。
楊武勳 (2008)。日本大學國際化指標建構之初探。高教評鑑,2(1),143-183。
蔡大立(2004)。台灣地區高等教育國際化現況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淡江大學,台北。
蔡琬瑛(2004)。台灣地區社會指標建構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中山大學,高雄。
蕭霖(2006)。大學國際化指標建構與運用之研究。台北市:國立教育資料館。
蕭介夫(2012,12月13日)。品牌思維建構國際化校園。高教技職簡訊,72,擷取自http://www.news.high.edu.tw/pages_d.php?fn=forum&id=238
戴曉霞(2004)。高等教育的國際化:亞太國家外國學生政策之比較分析。教育研究集刊,50(2),53-84。
戴曉霞(2006)。世界一流大學之卓越與創新。台北:高等教育。
蘇慧貞、倪周華(2012,3月30日)。全球化大學不缺席-校園國際化打造競爭力。高教技職簡訊,62,擷取自http://www.news.high.edu.tw/pages_d.php?fn=forum&id=41
顧明遠(1999)。教育大辭典。上海:上海教育。
貳、英文部分
Academic Ranking of World Universities(2013). Retrieved fromhttp://www.shanghairanking.com/ARWU2013.html
Chang,D. F., & Chou, W. C. (2011). Evaluating college students’ perceptions of study abroad using fuzzy logic. Paper presented in IADIS International Higher Education 2011 Conference, December 8-10. Shanghai, China.
Chang,D. F., & Chou, W. C. (2012). Managing emergent issues of potential human resource in colleges with fuzzy statistics. Paper presented in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er and Management (CAMAN 2012), March 9-11, 2012. Wuhan, China.
De Wit, H. E. (2000). Changing rationales for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for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In L. C. Barrows(Ed.), CEPES papers on higher education (pp.1-21). NY: UNESCO.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Universities, IAU(2014). Towards a century of cooperation: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IAU statement. Re-trieved from http://www.iau-aiu.net/
Johnstone, J. N. (1981). Indicators of education system. Paris: UNESCO.
Knight, J., & de Wit, H. (1995). Strategies for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Historical and conceptual perspectives. In H. de Wit (Ed.), Strategies for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A comparative study of Australia, Canada, Europe, and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pp. 5-32). Paris: OECD.
Knight, J., & De Wit, H. (Eds.) (1997).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highereducation in Asia Pacific countries. Amsterdam, Netherlands: The European Association for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Knight, J. (1997).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a conceptual framework, In J. Knight & H. de Wit (Eds.),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in Asia Pacific countries. Amsterdam: European Association for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Knight, J. (2003).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practices: 2003 IAU survey report.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University.
Knight, J.(2011). Higher education crossing borders: programs and providers on the move.In Johnstone, D. B., d' Ambrosio, M. B.,& Yakoboski, P. J. (Eds. ),Higher education in a Global Society(pp.42-69). Cheltenham,UK: Edward Elgar.
Larsen, K., Martin, P., & Morris, R. (2002). Trade in educational ser-vices:trends and emerging issues (Revised Version). Paris: OECD.
Nilsson, B. (2003). Internationalization at home from a Swedish perspective: The Case of Malmo. Journal of Studies in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7(1), 27-40.
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2002).Education policy analysis. Paris: Author.
Ranking Web of World Universities (2012). Top of Taiwan. Retrieved fromhttp://www.webometrics.info/en
Ranking Web of World Universities(2013a). Top of Taiwan. Retrieved fromhttp://www.webometrics.info/en/Asia/Taiwan
Ranking Web of World Universities(2013b). Top of China. Retrieved fromhttp://www.webometrics.info/en/Asia/China%20
Ranking Web of World Universities(2013c). Top of Japan. Retrieved fromhttp://www.webometrics.info/en/Asia/Japan
Ranking Web of World Universities(2013d). Top of Hong Kong. Retrieved fromhttp://www.webometrics.info/en/Asia/Hong%20Kong
Ranking Web of World Universities(2013e). Top of America. Retrieved fromhttp://www.webometrics.info/en/North_america/United%20States%20of%20America
Ranking Web of World Universities(2013f). Top of Canada. Retrieved fromhttp://www.webometrics.info/en/North_america/Canada
Ranking Web of World Universities(2013g). Top of Korea. Retrieved fromhttp://www.webometrics.info/en/Asia/Republic%20Of%20Korea
UNESCO (2003).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trends and devel-opment since 1998. Paris: Author.
Yang, R. (2002). University internationalization: Its meanings, rationales and implications.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13(1), 81-95.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紙本論文於授權書繳交後5年公開
同意電子論文全文授權校園內公開
校內電子論文於授權書繳交後5年公開
校外
同意授權
校外電子論文於授權書繳交後5年公開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