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2606201411573600
DOI 10.6846/TKU.2014.01060
論文名稱(中文) 大臺北地區國小教師創新接受度與行動學習融入教學關注階層之相關研究
論文名稱(英文) The Study on Innovativeness and Stage of Concern in Mobile-Learning into Instruction for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in Taipei area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教育科技學系數位學習碩士在職專班
系所名稱(英文) E-Learning Executive Master's Program in Educational Technology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102
學期 2
出版年 103
研究生(中文) 郭璟儀
研究生(英文) Chin-I Kuo
學號 701740085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14-06-04
論文頁數 134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張瓊穗
委員 - 蔡家文
委員 - 徐加玲
關鍵字(中) 國小教師
行動學習
創新接受度
關注階層
關鍵字(英)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M-learning
innovativeness
stages of concern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本研究目的在探討國小教師的創新的接受度以及行動學習融入教學的現況,了解臺北市及新北市國小教師使用行動學習模式融入教學的關注程度,並探討兩者間之關係。研究中測量國小教師創新接受度的高低是採用「創新接受度量表」(SoCQ),創新接受度得分越高的個體,對於新觀念或事物的接受程度越高,接受改變的意願也會越高。並採用關注本位採用模式(CBAM)理論及使用「關注階層量表」來了解教師對於使用行動學習融入教學之態度感覺和關注程度。本研究以大臺北地區國小教師為問卷調查對象,共發出622份問卷,有效問卷共計456份,    本研究發現大臺北地區國小教師之創新接受度為中等以上程度,且對行動學習融入教學的支持度相當高;教師對於行動學習融入教學之關注等級最高為「資訊關注」,其次是「個人關注」,最低為「察覺關注」;女性國小教師在「無關的關注」類別高於男性國小教師,而男性國小教師在較高「影響的關注」類別高於女性國小教師;此外,本研究亦發現國小教師創新接受度與行動學習融入教學關注階層有顯著的相關;國小教師的個人背景、創新接受度與關注階層為影響行動學習融入教學支持度的重要因素。本研究依據研究結果提出具體建議,以供相關單位進行推動行動學習融入教學之參考。
英文摘要
This research aims to investigate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innovativeness and the status quo of integrating M-learning (mobile learning) into instruction to understand the level of concern of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in Taipei City and New Taipei City using integration of M-learning model into instruction. Additionally, this research also delves into relationships between innovativeness and integration of M-learning into instruction. Innovativeness Scale was used to measure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innovativeness in the research, and individuals with higher scores in innovativeness have high acceptability for new concepts or novel things as well as a higher intention to accept change. The research also used Concern-based Adoption Mode (CBAM) theory. Using Stage of Concern Questionnaire (SoCQ) to understand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attitude, feeling, and level of concern towards integration of M-learning into instruction.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in Taipei City and New Taipei City were questionnaire participants. A total of 622 questionnaires were sent out yielding 456 valid responses. 
    As the result indicates,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are above average in innovativeness and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show strong supports for integration of M-learning into instruction. Information is the highest level of concern of teachers over integration of M-learning into instruction, followed by personal, and finally by awareness. Female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show a higher level of unrelated concerns than that of male teachers who have more concerns about impact than that of female teachers.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personal background, innovativeness, and stage of concern are the key factors that influenced the supports for integration of M-learning into instruction.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目次

中文摘要……………………………………………………………………………….i
英文摘要……………………………………………………………………………....ii
目次……………………………………………………………………………...……iii
表次……………………………………………………………………………….…...v
圖次……………………………………………………………………………….....viii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6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7
第四節  重要名詞定義…………………………………………………….…...8 
第二章  文獻探討..…………………………………………………………………10
第一節  行動學習與相關研究………………………………………………..10
第二節  關注階層理論與相關研究…………………………………………..22
第三節  創新擴散理論與相關研究…………………………………………..32
第三章  研究方法..…………………………………………………………………44
第一節  研究架構……………………………………………………………..44
第二節  研究對象……………………………………………………………..45
第三節  研究工具……………………………………………………………..46
第四節  研究流程……………………………………………………………..53
第五節  資料分析的方法……………………………………………………..54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分析…………………………………………………………..55
    第一節  研究樣本之基本資料分析…………………………………………..55
    第二節  國小教師學校環境、創新接受度、行動學習融入教學的關注程度
            及支持度之整體分析………………………………………………..59
    第三節  個人背景變項在教學創新接受度的差異情形……………………..64
    第四節  個人背景變項在行動學習融入教學關注程度的差異情形………..69
    第五節  不同創新類型教師之行動學習融入教學關注階層差異情形……..82
    第六節  個人背景、創新接受度及關注階層等變項與行動學習融入教學支  
            持度的因果關係及影響情形………………………………………..85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91
    第一節  結論…………………………………………………………………..91
    第二節  建議…………………………………………………………………103
參考文獻……………………………………………………………………………108
    中文部分………………………………………………………………………108
    英文部分………………………………………………………………………114
附錄…………………………………………………………………………………119
    附錄一:專家效度問卷………....……………………………………..……..118
    附錄二: 正式問卷………....…………………………………………………130




















表次

表2-1-1 資訊融入教學模式…………..…………………...………………………..14
表2-1-2 行動學習融入教學參考模式………………………………………...……14
表2-1-3 行動載具的教學運用方式……………………………………………..….15
表2-2-1 關注階層說明表…………………………………………………………...27
表3-2-1 取樣樣本資料…………………………….………………………………..45
表3-3-1 問卷主要內容與來源一覽表……………………………………………...46
表3-3-2 學校環境量表信度分析表………………………………..………………50
表3-3-3 創新接受度量表信度分析表……………………………..………………50
表3-3-4 行動學習融入教學關注階層量表信度分析表…………..…………........52
表4-1-1 問卷回收率一覽表………………………………………………………...55
表4-1-2 有效樣本之基本資料統計一覽表………………………………………..58
表4-2-1 國小教師學校環境分析表………………………………………………...59
表4-2-2 國小教師學校環境量表單題得分摘要表………………………………...59
表4-2-3 國小教師創新接受度分析表……………………………………………..60
表4-2-4 國小教師創新接受度量表單題得分摘要表……………………………...61
表4-2-5 國小教師行動學習融入教學關注階層量表得分摘要表………………...62
表4-2-6 國小教師行動學習融入教學支持度分析表……………………………..63
表4-2-7 目前國小教師國小教師行動學習融入教學的支持度摘要表…………..63
表4-3-1 不同性別之國小教師在創新接受度上的差異比較分析表……………..64
表4-3-2 不同年齡之國小教師在創新接受度上的差異比較分析表……………..65
表4-3-3 不同教學職務之國小教師在創新接受度上的差異比較分表…………..65
表4-3-4 不同學校規模之國小教師在創新接受度上的差異比較分析表………..66
表4-3-5 不同使用電腦及網路時間之國小教師在創新接受度上的差異比較分析
………………………………………………………………………………………..66
表4-3-6 不同資訊融入教學經驗之國小教師在創新接受度上的差異比較分析表
………………………………………………………………………………………..67表4-3-7 不同平板電腦使用經驗之國小教師在創新接受度上的差異比較分析表
………………………………………………………………………………………..67
表4-3-8 不同智慧手機使用經驗之國小教師在創新接受度上的差異比較分析表
………………………………………………………………………………………..68
表4-3-9 不同筆記型電腦使用經驗之國小教師在創新接受度上的差異比較分析
        表..…………………………………………………………………………68
表4-4-1 不同性別之國小教師在行動學習融入教學關注程度的差異比較分析表
………………………………………………………………………………………..69
表4-4-2 不同年齡之國小教師在行動學習融入教學關注程度的差異比較分析表
………………………………………………………………………………………..71
表4-4-3不同教學職務之國小教師在行動學習融入教學關注程度上的差異比較
        分析表……………………………………………………………………..72
表4-4-4 不同學校規模之國小教師在行動學習融入教學關注程度上的差異比較  
        分析表……………………………………………………………………..73
表4-4-5 不同使用電腦及網路時間之國小教師在行動學習融入教學關注程度上
        的差異比較分析表………………………………………………………..75
表4-4-6 不同資訊融入教學經驗之國小教師在行動學習融入教學關注程度上的
        差異比較分析表…………………………………………………………..77
表4-4-7 不同平板電腦使用經驗之國小教師在行動學習融入教學關注程度上的
        差異比較分析表…………………………………………………………..78
表4-4-8 不同智慧手機使用經驗之國小教師在行動學習融入教學關注程度上的
        差異比較分析表…………………………………………………………..80
表4-4-9 不同筆記型電腦使用經驗之國小教師在行動學習融入教學關注程度上 
        的差異比較分析表………………………………………………………..81
表4-5-1 國小教師創新接受度類型百分比統計表…………………………...……82
表4-5-2 不同創新類型國小教師知各關注階層差異比較分析表………………...84
表4-6-1 第一個複迴歸模式摘要表….…………………………..…………………86
表4-6-2 第一個複迴歸變異數分析表.…………..…………………………………86
表4-6-3 第一個複迴歸係數..….……………………………………………………86
表4-6-4 第二個複迴歸模式摘要表….…………………………..…………………87
表4-6-5 第二個複迴歸變異數分析….…………………………..…………………87
表4-6-6 第二個複迴歸係數….…………………………………………………..…87
表4-6-7 第三個複迴歸模式摘要表….…………………………..…………………88
表4-6-8 第三個複迴歸變異數分析….…………………………..…………………88
表4-6-9 第三個複迴歸係數….…………………………………………………..…89
























圖次

圖2-2-1 教師教學關注喚起-解決的連續動態過程圖…………………………..23
圖2-2-2 關注本位的採用模式圖…………………………………………………..24
圖2-3-1 不同新事物採用階段採用者分層圖……………………………………..35
圖2-3-2 創新擴散過程的五個階段………………………………………………..37
圖3-1-1 研究架構圖………………………………………………………………..44
圖3-4-1 研究流程圖………………………………………………………………..53
圖4-2-1 國小教師行動學習融入教學關注階層量表得分折線圖………………...62
圖4-6-1 研究初始模型圖…………………………………………………………..85
圖4-6-2 研究徑路圖………………………………………………………………..90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王淑真(2005)。行動學習融入教學模式初探。生活科技教育月刊,38(7),3-12。

王令宜、高熏芳(1995)。關切階層量表在教學科技創新推廣上的運用。視聽教 
    育雙月刊,37(1),5-13。

王禎輝(2010)。電子書包應用於小學教育之可行性分析-以某小學為例(碩士論文)。取自臺灣碩博士論文系統。

王堯興(2007)。國小資訊種子教師運用自由軟體融入教學關注階層、溝通媒介類
    型與教學創新接受度之相關研究(碩士論文)。取自臺灣碩博士論文系統。

王郁文(2006)。南區國小初級資訊種子教師創新接受度與資訊科技融入教學關注
    之相關研究(碩士論文)。取自臺灣碩博士論文系統。

王誌鴻(2000)。國民小學教師參與在職進修動機取向與其創新接受度相關之研究(碩士論文)。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

林保宏(2011年7月22日)。課本不見了!南韓2015年全面換數位教科書【新聞群組】。取自http://www.nownews.com/2011/07/22/91-2729592.htm

林志隆、王郁文(2005)。南區國小初級資訊種子教師創新接受度與資訊科技融
    入教學關注之相關研究。屏東教育大學學報,24,107-146。

林佳靜(2010)。屏東縣國民小學教師資訊科技融入音樂教學關注階層與使用層      級之相關研究(碩士論文)。取自臺灣碩博士論文系統。

林煌凱(2002)。國中教師教學創新接受度與資訊科技融入教學關注階層之相關研
究(碩士論文)。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

行政院(2011)。M台灣計畫,2011年4月。取自http://duct.cpami.gov.tw/intro/a_01.htm

朱玉仿(2011)。國家教育研究院電子報(第19期)【電子郵件清單訊息】。取自
    http://epaper.naer.edu.tw/index.php?edm_no=19&content_no=445

朱芝琬(2012)。國小教育實施電子書包教學之前置需求研究(碩士論文)。取自臺灣碩博士論文系統。

江明涓、劉晃溢 (2004)。Mobile e-Learning 實行技術研究與產業應用案例探    討。2009年 4 月 24 日,取自http://www.epark.org.tw/files/ResearchRpt_
     SP5_930419.pdf


江祝慧(2012)。電子書包融入國小教學現況及其因應策略之研究-以桃園縣試
    辦學校為例。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

李鴻怡(2008)。中高齡成人自我導向學習、家庭支持與網路自我效能之關係研究, 國立台灣科技大學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吳聲毅(2008)。強化學習環境,星明年續推資訊科技總藍圖【部落格文字資料】。
    取自http://blog.roodo.com/digschool/archives/6847045.html

吳采蓉(2009)。影響國小教師資訊融入教學創新行為結構模式之建構暨結構模式   
    性別恆等性之檢定。教育心理學報,40(3),385-418 頁

吳彥德(2013)。國中小教師應用行動載具輔助教學意圖之探討:科技接受模型    觀點(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私立中國文化大學。臺北市。

吳明志(2008)。屏東縣國小資訊教師創新接受度與科技接受度之相關研究—以    K12數位學校為例(碩士論文)。取自臺灣碩博士論文系統。

吳振賢(2002)。教師網路融入教學態度、網路融入教學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政治教育實踐與研究,第21 卷第1 期

吳宏益(2010)。屏東縣非e化學習環境示範學校國小教師運用互動式電子白板    融入教學關注階層與使用層級之相關研究(碩士論文)。取自臺灣碩博士論文系統。

吳錦毅(2007)。離島地區國中教師接受創新程度、資訊素養、電腦焦慮與電腦自我效能之相關研究(碩士論文)。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

沈佳萍(2006)。行動學習應用於數學步道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工業科技    教育學系(碩士論文)。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

沈敏慧(2008)。國小教師資訊融入教學之教師自我效能感、學校行政支援與創    新接受度相關研究(碩士論文)。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

沈如富(2008)。宜蘭縣國民中小學教師變革關注之研究─以教師專業發展評鑑為 
    例(碩士論文)。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

汪蕙芳(2008)。國民小學教師專業發展與教師關注之研究(碩士論文)。取自臺灣
    博碩士論文系統。

周楷蓁(2013)。翻轉教室結合行動學習之教學成效(碩士論文)。取自臺灣博碩士    論文系統。

周士雄(2008)。國中小教師應用互動式電子白板教學之創新接受度與科技接受    度之相關研究—以屏東縣e化示範點學校為例(碩士論文)。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
邱小玲(2009)。國小教師對「情境感知無所不在學習」創新接受度與科技接受度
    之相關研究(碩士論文)。取自臺灣碩博士論文系統。

香港教育局(2010)。電子學習試驗計畫。取自http://edbsdited.fwg.hk/e-Learning
    /chi/index.php?id=2

施玉青(2012)。基隆市國民中學英語教師創新接受度與應用電子教科書知覺之    相關研究(碩士論文)。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

姜禮能(2002)。國小教師對於資訊融入教學之變革關注與相關因素研究(碩士論文)。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

高台茜(2002)。未來教室學習—以無線網路應用為基礎的認知學徒制學習環境。   
    台大教與學期刊電子報,9。取自http://edtech.ntu.edu.tw/epaper/911210/
    prof/prof_1.asp

高嘉汝(2011)。運用互動式電子白板融入教學來探討國小教師創新接受度、科技  
    接受度與使用滿意度之相關研究 - 以雲林縣為例(碩士論文)。國立虎尾科技
    大學。雲林縣。

翁全裕(2010)。以創新接受度及科技接受模式探討雲林縣國小教師運用互動式電 
    子白板融入教學現況之研究(碩士論文)。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

孫培真、許楨哲(2004)。國中科技教師使用行動教學資訊載之接受程度研究。生 
    活科技教育,37(7),45-65。

莊謙本(2012)。無所不在學習的教育情境典範。教學科技與媒體,(100),42-48。

莊維貞、許金發(2008) 。國小教師電腦自我效能與資訊融入教學效能相關研究。遠東學報,25(3),411-430。

陳香君(2004)。高雄市國中語文領域教師對於資訊融入教學關注階段、採用層級 
    及激勵、障礙因素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高雄市。

陳玉滿(2011)。高雄市國小教師使用教學媒體態度、行為、創新接受度之調查    研究(碩士論文)。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

陳芳哲、簡志成(2009)。資訊教育發展。資訊社會研究,17, 53-126。

陳祺祐、林弘昌(2007)。行動學習在教育上的應用與分析。 生活科技教育,40(5),  
    31-38。

郭吉模(2004)。國民小學教師對資訊融入教學變革關注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    (碩士論文)。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


張國恩、宋曜廷、侯惠澤、陳裕隆(2010)。台灣中小學行動學習實施與運用現
    況探討。全球華人計算機教育應用學報。6,1(2),92-109。

張國恩(1999)。資訊科技融入各科教學之內涵與實施。資訊與教育,72。取自http://enjoy.phy.ntnu.edu.tw/mod/resource/view.php?id=12389

張振亨、陳思亮(2010)。數位學習(E-Learning)的認識與應用。取自http://e-learning-101.blogspot.tw/2010/11/blog-post_8780.html

張雅雯(2011)。國中教師電子白板融入教學關注階段與使用階層之研究(碩士論    文)。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

張明風(2009)。臺北市國小兼任行政工作教師資訊素養與知識管理關係之研究。
 (碩士論文) 。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

教育部(2012)。教育部電子報(529期),【電子郵件清單訊息】。取自http://epaper.edu.tw/foreword.aspx?period_num=529

教育部(2008)。教育部中小學資訊教育白皮書,2008年8月。取自         
    http://www.edu.tw/pages/list.aspx?Node=1255&Index=9&wid=45a6f039-fcaf-
    44fe-830e-50882aab1121

黃嘉勝(1994)。創新觀念接受度量表在教學科技上的運用,教學科技與媒體,  
    15,31-36。

黃淑惠(2009)。國小教師創新接受度與運用 Blog 於教學關注階層之相關研究─ 
    ─以嘉義市為例(碩士論文)。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

黃國禎(2013)。高中職行動學習實施模式與教學策略簡報。取自http://www.fhsh.tp.edu.tw/lib-work/1020830-HTC/paper/02.pdf

黃國禎(2012)。行動與無所不在學習的發展與應用。國家文官學院T&D飛訊,141。取自http://www.ncsi.gov.tw/06_publications/02_issue.asp?ID=JNOPIPJQD
    NINE

黃燕芬(2003)。中學英語教師資訊融入英語教學之認知、關注階層、行為及相關
    因素之研究(碩士論文)。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

黃誌祥(2012)。運用DEMATEL分析彰化地區國小實施電子書包輔助教學之關
    鍵因素(碩士論文)。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

溫嘉榮(2003)。教師如何將資訊融入學科成為教學工具。教育研究月刊,105,  
    75-81。

溫嘉榮、鄭國明、郭勝煌(2010)。以 PBL 問題導向高層次思考之行動學習模
    式探討。工業科技教育學刊。 3,5-19。
楊永芬(2005)。國民小學教師創新接受傾向與資訊科技融入教學接受程度之相關因素研究-以台北市資訊重點學校為例(碩士論文)。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

葉燈超(2003)。從教師資訊能力談「資訊科技融入學科教學」之困境及因應之道 
    ~以內湖高工為例。資訊與教育雜誌,95,69-74頁。

新北市教育局(2013)。新北市2013 學習行動年行動方案。取自http://www.ntpc.edu.tw/_file/2052/SG/28235/40398.html

陳景蔚 (2006)。無所不在的運算環境與進化中的行動學習。嘉義大學通識學報,
    4,17-45。

陳年興(2003)。行動化學習新趨勢: 行動學校,行動教室,行動講台,行動書桌。2009 年 4 月 25日,取自http://ds.k12.edu.tw/1000312442/pr.htm

陳嘉彌(1996)。中等學校教師接受創新程度之分析。教育研究資訊,4,86-103。

陳嘉彌(1997)。接受創新程度的理論與應用。教學科技與媒體,31,36-48。

陳嘉彌(1997)。師參與在職動機取向與其接受創新程度之關係研究。教育研究  
    資訊,5,45-62。

陳裕靜(2008)。高雄市國小教師創新接受度與彈性學習節數課程內容及課程實    施之研究(碩士論文)。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

蔡怡玉(2005)。電腦輔助教學對國小閱讀理解困難學生教學成效之研究(碩士論文)。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

蔡佳穎(2009)。創新擴散理論對網路銀行接受度的影響-科技接受模式的應用    (碩士論文)。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

蔡旻軒(2011)。台灣電子書包使用狀況之研究(碩士論文)。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
    系統。

蔡欣翰(2012)。宜蘭縣國小校園導入電子書包之研究(碩士論文)。取自臺灣博碩
    士論文系統。

鄭明健(2007)。屏東縣國小英語教師網路資源融入英語教學創新接受度與關注    階層之相關研究(碩士論文)。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

劉亞平(1998)。教育改革的關心程度問卷與線上測驗之研究(碩士論文)。取自臺
    灣博碩士論文系統。

劉川曜(2008)。彰化縣國小自然領域教師資訊融入教學關注階段與使用層級之研  
    究(碩士論文)。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
臺北市教育局(2012)。臺北市政府教育局101年度國際交流參訪活動計畫-資訊
    融入教學(ICT)及標竿學校計畫。台北市教育局出國考察計畫報告,未出
    版。

魏川佑(2010)。臺北市國小資訊教師運用自由軟體於電腦繪圖教學之關注階層。
    自由軟體與教育科技研討會論文集,2010 自由軟體與教育科技研討會。

羅景瓊、蘇照雅(2009)。縮短城鄉數位落差-從數位學習到行動學習。生活科技
    教育,42(6),96-108。

蘇照雅 (2005)。行動學習-開創學習的新里程碑。生活科技教育,38(7),1-2。

蘇孟涵(2012)。國小教師創新接受度、在職進修意願與非同步遠距學習使用意    願之影響研究(碩士論文)。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

謝進益、溫嘉榮(2011)。電子書包導入雲端技術之未來教學趨勢。生活科技教育, 
    44(5),19-32。

謝進益(2012)。國小教師應用電子書包創新教學意願之研究(碩士論文)。取自臺
    灣博碩士論文系統。




























英文部分

Anderson, R. E., & Plomp, T. (2008). National contexts. In N. Law, R. J. Pelgrum, & T. J. Plomp (Eds.), Pedagogy and ICT use in schools around the world. Findings from the IEA SITES 2006 study (pp. 37–66). Springer/Comparative Education Research Centre, 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Alshammari, B. S. (2000). The developmental stages of concern of teachers toward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urriculum in Kuwait (Doctoral 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 North Texas).. Retrieved from http://digital.library.unt.edu/ark:/67531/metadc2662/ m1/1/

Cetinkaya, B. (2012). Understanding teachers in the midst of reform: Teachers’concerns about reformed sixth grade mathematics curriculum in Turkey.Eurasia Journal of Mathematics, Science & Technology Education, 8(3), 155-166.

Chang, C. S., Chen, T. S., & Hsu, W. H. (2011). The study on integrating WebQuest with mobile learning for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Computers & Education, 57(1), 1228-1239. doi:10.1016/j.compedu.2010.12.005

Chen, Y. S., Kuo, T. C., & Sheu, J. P. (2003). A mobile learning system for Scaffolding bird watching learning. Journal of Computer Assisted Learning, 19(3), 347-359.

Chin, K. Y., & Chen, Y. L. (2013). A Mobile Learning Support System for Ubiquitous Learning Environments. Procedia-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 73, 14-21 
doi: 10.1016/j.sbspro.2013.02.013

Cavanaugh, C., Hargis, J., Munns, S., & Kamali, T. (2013). iCelebrate teaching and learning: Sharing the iPad experience. Journal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with Technology , 1 (2), 1-12.

Chi-Kin Lee, J. (2000)Teacher receptivity to curriculum change in the implementation stage: The case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in Hong Kong. Journal of Curriculum Studies , 32 (1), 95-115.

Dunphy, S., Herbig, P., Palumbo, F. (1995). Structure and Innovation. The Journal of    Strategic Change, 4, pages 137-154.

Emily, M.L. Wong, Sandy S.C. Li, Tat-heung Choi and Tsz-ngong Lee (2008). Insights into Innovative Classroom Practices with ICT: Identifying the Impetus for Change. Educational Technology & Society, 11 (1), 248-265.

Ertmer, PA, & Ottenbreit-Leftwich, AT (2010). Teacher Technology Change: How Knowledge, Confidence, Beliefs, and Culture Intersect. Journal of research on Technology in Education , 42 (3).


Ertmer, P. A., & Ottenbreit-Leftwich, A. T. (2010). Teacher Technology Change: How Knowledge, Confidence, Beliefs, and Culture Intersect. Journal of research on Technology in Education, 42(3).

Fuller, F. F. (1969). Concerns of teachers: A developmental conceptualization. American Education Research Journal, 6, 207-226.

Fuller,F. F. (1970). Personalized Education for Teachers:An introduction for teacher    educators. Austin:The University of Texas,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enter for Teacher Education. P.13.

Heesen,B.(2004). Diffusion of Innovations: Factors Predicting the Use of E-Learning at Institutions of Higher Education in Germany. Retrieved from     http://www.worldcat.org/title/diffusion-of-innovations-factors-predicting-the-use of-e-learning-at-institutions-of-higher-education-in-germany/oclc/166029165

Hwang, G. J., Wu, P. H., & Ke, H. R. (2011). An interactive concept map approach to
    supporting mobile learning activities for natural science courses. Computers  & 
    Education, 57(4), 2272-2280.doi:10.1016/j.compedu.2011.06.011

Horsley, Donald L.; Loucks-Horsley, Susan.(1998). CBAM Brings Order to the Tornado of Change. Journal of Staff Development, Fall 1998 (Vol. 19, No. 4)

Hurt, H. T., Joseph, K., & Cook, C. D.,1977,” Scales for themeasurement of Innovativeness”, Human Communication Research , 4(1), 58-65.

Hummel, K. U., Hlavacs, H. , & Weissenbock, H. (2003). Web based online learning    in technology equipped and mobile student societies: A case study,proceedings of the interactive computer aided learning Workshop, Villach,Austria.
 
Hall, G. E., & Hord, S. M. (2006). Implementing change: Patterns, principles, and Potholes (2nd ed.). Boston: Allyn and Bacon.  

Hall, G.E., & Hord, S.M. (1987). Change in schools: Facilitating the Process. New    York: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

Hall, G.E., & Hord, S.M. (2005) .Implementing change:Patterns,Principles, and Potholes. (2nd ed.)Boston, MA: Pearson Education.

Hall, G.E., & Hord, S.M. (2011) .Implementing change:Patterns,Principles, and    Potholes. (3rd ed.)Boston, MA: Pearson Education.

Ifenthaler, D., & Schweinbenz, V. (2013). The acceptance of Tablet-PCs in classroom instruction: The teachers’ perspectives. 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 29(3), 525-534.

Imhof, M., Vollmeyer, R., & Beierlein, C. (2007). Computer use and the gender gap: The issue of access, use, motivation, and performance. Computer in Human Behavior, 23, 2823-2837.
Johnson, D. M., & Wardlow.	G. W. (2004). Differences in computer experience, computer self-efficacy and computer knowledge of undergraduate students entering a land-grant.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ducation, 45(3), 53-64. 

Loogma, K., Kruusvall, J., & Umarik, M. (2012). E-learning as innovation: Exploring innovativeness of the VET teachers’ community in Estonia. Computers & Education, 58(2), 808-817. doi:10.1016/j.compedu.2011.10.005

Nordin, N., Embi, M. A., & Yunus, M. M. (2010). Mobile learning framework for lifelong learning. Procedia-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 7, 130-138.
doi:10.1016/j.sbspro.2010.10.019

Ng, W., & Nicholas, H. (2009). Introducing pocket PCs in schools: Attitudes and beliefs in the first year. Computers & Education, 52(2), 470-480. doi:10.1016/j.compedu.2008.10.001

Ogata, H. (2011). Supporting Awareness in Ubiquitous Learning. In D. Parsons (Ed.), Combining E-Learning and M-Learning: New Applications of Blended Educational Resources (pp. 108-116). Hershey, PA: Information Science Reference. doi:10.4018/978-1-60960-481-3.ch007

Passey, D. (2010). Mobile learning in school contexts: can teachers alone make it happen?. Learning Technologies, IEEE Transactions on, 3(1), 68-81.

Pachler, N., Bachmair, B., & Cook, J. (2010). Mobile Learning: A Topography. In    Mobile Learning (pp. 29-72). Springer US. DOI 10.1007/978-1-4419-0585-7_2

Rogers, E.M., with F.F. Shoemaker. (1971). Communication of Innovations: A    Cross-Cultural Approach. New York: Free Press.

Rogers, E. M. (1983). Diffusion of innovations (3rd ed.). New York: Free Press.

Rogers, E. M. (2003). Diffusion of innovations (5th ed.). New York: Free Press.

Rogers, RK, & Wallace, JD (2011). Predictors of Technology Integration in Education:    A Study of Anxiety and Innovativeness in Teacher Preparation. Journal of Literacy & Technology , 12 (2).

Taleb, Z., & Sohrabi, A. (2012). Learning on the Move: The use of Mobile Technology to Support Learning for University Students. Procedia-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 69, 1102-1109. doi: 10.1016/j.sbspro.2012.12.038

Vu, P., McIntyre, J., & Cepero, J. (2014). Teachers' Use of the iPad in Classrooms and Their Attitudes toward Using It.

Wang, W. (2013).Teachers' Stages of Concern and Levels of Use of a Curriculum Innovation in China: A Case Stud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 1 (1), p22.


Yang, S. C., & Huang, Y. F. (2008). A study of high school English teachers’    behavior, concerns and beliefs in integrat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to English instruction. 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 24(3), 1085-1103. 
doi:10.1016/j.chb.2007.03.009

Yilmaz, O., & Bayraktar, DM (2014).Teachers' Attitudes towards the Use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ies and their Individual Innovativeness Categories. Procedia-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 , 116 , 3458-3461.
doi: 10.1016/j.sbspro.2014.01.783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校內紙本論文立即公開
同意電子論文全文授權校園內公開
校內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校外
同意授權
校外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