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2606200915512800
DOI 10.6846/TKU.2009.00989
論文名稱(中文) 中共「反介入戰略」中核動力潛艦的能力虛實
論文名稱(英文) The actual status of nuclea-powered submarines capabilities in the PRC,s anti-access strategies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
系所名稱(英文) Graduate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 and Strategic Studies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97
學期 2
出版年 98
研究生(中文) 程盈彰
研究生(英文) Ying-Chang Cheng
學號 796330123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09-06-18
論文頁數 229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曾復生
委員 - 林中斌
委員 - 李大中
關鍵字(中) 戰略潛艇
反介入戰略
先制
嚇阻
關鍵字(英) Strategic submarine
Anti-access strategy
Preemptive
Deterrence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中共自建政至今,深刻體認到長年使用軍事戰略攻勢仍無法有效解決統一中華民國在台灣的根本原因,即是美國圍堵戰略上以絕對優勢的超強軍力介入所造成。並深知目前甚至可預見的將來,尚不具備足夠強大的常規軍力挑戰美國,以確保在台灣利益受到威脅時能穩操勝券。中共爲抗衡美國優勢地位的不對稱局勢,必須先期獲得有效行動自由的主動地位與嚇阻態勢,以影響美國決策軍力介入台海的「反介入戰略」思維發展,期能達成阻止美國部分或全部軍事行動的預期目標,同時達成自身在政治與軍事上的目標。
近10年來,中共有目的地擁有一批「撒手鐧」武器(二砲、戰略潛艦、空天一體的作戰結合)。其中新一代戰略潛艦(093、094)所具備靜肅匿蹤、高效機動、遠程潛行、獨立作戰、高存活率、潛射核武、遠距精準打擊、第二擊核報復等多重優勢,已成為中共當前軍事實力下最佳核武威懾的利器與現代化「跨躍」發展的主力之一。尤其在面對美國強勢軍力「嚇阻」威脅下,中共「反介入戰略」的核動力潛艦能力虛實,將是威脅西太平洋防線上島嶼基地、航母戰鬥群等各式武力,甚至美國國土的最主要來源之一。並扮演極為重要的「不對稱」角色與反制「嚇阻」、突穿「圍堵」的最有效利器。
而美國為因應未來「中國崛起」的海上強權勢力,以「先制」戰略部署態勢,更強化「第二島鏈」上「圍堵」防線的各項最先進打擊武力。包括以核動力潛艦強化嚇阻戰略的阻斷能力、確保戰略通路與行動自由、增駐部署關島等所採取的因應措施,以確立「嚇阻」理論下的「圍堵」戰略作為。
美、「中」以台灣為核心關鍵的「反介入戰略」,已成為中共與美國發生衝突時所運用的主要策略,除影響美國的軍事行動和降低其效果,並將持續牽動美、「中」、台三方未來發展的主流趨勢。本論文藉由描述與分析中共「反介入戰略」的發展,觀察中共核動力潛艦戰略能力、美軍針對中共核動力潛艦的相應措施,探究中共「反介入戰略」中核動力潛艦的戰略能力虛實及可能運用方式,已對美國造成有效的嚇阻與反制。
英文摘要
PRC has realized the primary reason why its long term military aggression failed to effectively solve the problem of reunifying Taiwan was the containment strategy carried out by supreme military power of the U.S. PRC also realizes that it will not have the military strength needed to challenge the U.S. in the foreseeable future as well as to secure its interests over Taiwan issues. In order to confront the dominating position of the U.S., PRC has to have the freedom of initiative and form effective deterrent posture as depicted in “anti-access strategy” in the initial stage. The “anti-access strategy” is developed in hope of both influencing US decision on whether to send military power into Taiwan straits and achieving its political as well as military goals.
In the past 10 years, PRC has purposefully acquired some specialty weapons/units such as the second artillery, strategic submarine, and air-space joint operations. Particularly, the new generation strategic submarines have the multiple capabilities of silent running, high mobility, long distance underwater cruise, independent operations, high survivability, sub-launch nuclear weapons, long distance precision strike, and counter-strike with nuclear weapons. The new generation strategic submarines have become PRC's best nuclear intimidator and the major “leap" in PRC's force modernization development. Especially when confronting with the strong military power of the U.S., the real capabilities of PRC's nuclear-powered submarines will play a critical role in PRC's “anti-access strategy”. These submarines will present the major threats to the bases on the islands along the western Pacific line of defense, the aircraft-carrier combat groups, and even the US territory. They will also serve as the very effective and useful tools in countering deterrence and penetrating containment as well as play an important “asymmetric” role.
To act in advance and prepare for the marine power of the "rising China”, the U.S. has adopted a “preemptive” strategic posture to strengthen the modem weapons for the “containment” forces on the second island chain defense line. Measures include enhancing the blocking capability of its deterrent strategy with nuclear-powered submarines, ensuring the safety of its strategic passageway and freedom of its action, and deploying more troops to Guam. All these are guided by the “deterrence” logics and to fortify the “containment”.
The “anti-access strategy” has become the principle strategy that PRC would resort to when there is a conflict between the U.S. and PRC over Taiwan issues. The anti-access strategy would influence US military actions and mitigate the effects that US military could usually produce. Moreover, it would continue to influenc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relations among the U.S., PRC and Taiwan. This paper describes and analyzes the development of PRC's“anti-access” strategy, examines the strategic capabilities of PRC's nuclear-powered submarines and the counter measures that the U.S. has adopted regarding those submarines.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strategic capabilities and possible applications of PRC's nuclear-powered submarines have formed effective deterrence and counterbalance in the confrontation with the U.S.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目    次》
第一章、緒論...............................................1
第一節、研究主題、動機與目的.............................1
第二節、研究範圍與限制...................................6
第三節、研究方法與架構...................................8
第四節、概念界定........................................14
第五節、文獻評析........................................16
第二章、中共反介入戰略....................................26
第一節、中共戰略思想演變................................26
第二節、中共軍事戰略發展趨勢............................43
第三節、中共反介入戰略概念及發展........................48
第四節、小結............................................60
第三章、中共核動力潛艦戰略能力............................75
第一節、中共核動力潛艦發展歷程..........................75
第二節、中共核動力潛艦戰略能力..........................89
第三節、中共核動力潛艦發展趨勢.........................102
第四節、小結...........................................113
第四章、美國相應措施.....................................129
第一節、強化嚇阻戰略的阻斷能力.........................132
第二節、確保戰略通路與行動自由.........................138
第三節、核動力潛艦增駐部署關島.........................148
第四節、小結...........................................168
第五章、反介入戰略中共能力虛實...........................173
第一節、遠程精準戰略武力...............................176
第二節、跨越島鏈投射兵力...............................181
第三節、增強水下嚇阻戰力...............................184
第四節、小結...........................................190
第六章、結論.............................................195
第一節、研究發現.......................................195
第二節、心得與啟示.....................................205
第三節、未來研究方向建議...............................215
參考書目.................................................217
 
圖表目錄
圖 1-1  研究架構圖......................................12

表 1-1  文獻評析........................................17
表 2-1  中國傳統兵學思想發展四大支派....................29
表 2-2  《孫子兵法》與中共主流戰爭理論的要點摘要........32
表 3-1  中共「反介入戰略」大事紀(2006.12-2009.3).......117
表 4-1  目前美海軍現役及研製中的主要反潛監偵系統.......142
參考文獻
【參  考  書  目】
一、中文書目
(一) 專書
《彭德懷軍事文選》,(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88年)。
中華戰略學會,《武經七書》,(台北:文芳印刷事務有限公司,民國77年10月3版)。
毛澤東,《毛澤東選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1年)。
王文榮,《戰略學》,(台北:國防大學,民國90年10月)。
王志鵬,《台灣水下艦隊之路》,(台北:全球防衛雜誌,2008年6月)。
王佳煌、潘中道等合譯,W. Lawrence Neuman著,《當代社會研究法─質化與量化途境》,(台北:學富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8年3月)。
王高成,陳義雄主編,《韜略談兵第二輯─現代戰爭及安全情勢新思維》,(台北:青年日報社,民國96年10月初版)。
王高成主編,《前瞻二十一世紀的戰略思潮》,(台北:時英出版社,2008年4月)。
亓樂義,《捍衛行動》,(台北:黎明文化,2006年12月)。
任德厚,《政治學》,(台北:三民書局,民國88年4月增訂5版)。
朱宏源主編,《撰寫博碩士論文實戰手冊》,(台北:正中書局,2000年4月)。
吳奇達、高一中、黃俊彥譯,Susan M. Puska著,《下下一代的共軍》,(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民國90年2月)。
宋紹松、栗愛斌,《戰述思維研究》,(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2007年7月1版)。
李巨泰,《中國核武器試驗追蹤》,(北京:長征出版社,1994年)。
李美華等譯,Eral Babbie著,《社會科學研究方法(上)》,(台北:時英出版社,1998年2月)。
李慎明、王逸舟、李少軍,《國際形勢黃皮書─2006年全球政治與安全報告》,(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6年)。
周翔主編,余宗基著,《美伊論戰─政治作戰作為評析》,(台北:青年日報社,2004年11月1版)。
林中斌主編,《廟算台海─新世紀海峽戰略態勢》,(台北:學生出版社,民國91年12月)。
林中斌,《以智取勝》,(台北:全球防衛雜誌社,2005年1月初版)。
林中斌,《偶爾言中》,(台北:黎明文化,2008年10月)。
林弘展,《中國人民解放軍X檔案》,(台北:本土文化出版社,1996年)。
林長盛,《解放軍的武器裝備》,(香港:明鏡出版社,1996年3月2版)。
俞正樑等著,《全球化時代的國際關係》,(北京:復旦大學出版社,2000年7月)。
姚有志,《世紀論兵》,(北京:解放軍文藝出版社,2002年5月)。
姚有志,《國防理念與戰爭戰略─孫子兵法與中國主流戰爭理論》,(北京,解放軍出版社,2007年1月)。
柳惠千,《21世紀美軍在東亞的戰略部署》,(台北:高手專業出版社,2008年8月初版1刷)。
軍事科學院編著,《戰略學》,(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1987年)。
軍事家編,《慶祝軍事家創刊四周年紀念特輯》,(台北:全球防衛雜誌,1997年2月)。
唐晉,《大國崛起》,(台北:易富文化有限公司,2007年8月)。
鈕文英,《教育研究方法論文寫作》,(台北:雙葉書廊,2007年1月)。
紐先鍾,《二十一世紀的戰略前瞻》,(台北:城邦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0年3月1日初版2刷)。
鈕先鍾,《中國戰略思想新論》,(台北:麥田出版社,2003年11月)。
鈕先鍾,《孫子三論─從古兵法到新戰略》,(台北:麥田出版社,2003年10月7版)。
紐先鍾,《國際安全與全球戰略》,(台北,軍事譯粹社,1988年版)。
紐先鍾,《戰略研究入門》,(台北:麥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98年9月1日)。
鈕先鍾譯,德國軍事研究協會編著,《第二次世界大戰決定性會戰(下)─德國人的觀點》,(台北:星光出版社,2003年1月1版)。
鈕先鍾譯,薄富爾(Andr,e Beaufre)著,《戰略緒論》,(台北:麥田出版社,2000年2月15日初版4刷)。
翁明賢、張建邦,《二0一0中共軍力評估》,(台北:麥田出版社,民國91年3月)。
翁明賢等彙編,《新戰略論》,(台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8月初版1刷)。
高一中譯,《嚇阻理論與中共的行為》,(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民國90年11月)。
高一中譯,David Shambaugh著,《現代化中共軍力》,(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民國93年4月)。
國防部「四年期國防總檢討」編篆委員會,《中華民國98年「四年期國防總檢討」》,(台北:國防部,民國98年3月)。
國防大學研究發展室譯,《美國國防報告書2005》,(台北:國防大學,民國95年12月)。
國防部史政編譯局譯,《亞太安全譯文彙集(Ⅱ)》,(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民國86年10月)。
國防部譯,布魯辛斯基著,《中共軍文變化》,(台北:國防部,2006年4月)。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2006年中國的國防》,(北京:中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2006年12月)。
張亞中主編,《國際關係總論》,(台北:鼎易印刷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3年11月)。
張明濬,《解放軍戰略決策的辯證》,(台北:黎明文化出版社,民國92年)。
張儒林譯,《次文化:生活方式的意義》,(台北:駱駝出版社,1997年9月)。
莫大華、鞠德風,《亞太安全的理論與實踐─台灣的角色與作為,美國在亞太地區的軍事展示與戰區飛彈防禦系統》,(台北:遠景基金會,2001年)。
莊國土,《南洋問題研究》,(福建:廈門大學南洋研究所,2005年)。
許和震主編,《作戰方式的革命性變化》,(北京:解放軍出版社,2004年11月1版)。
陳先奎、辛向陽,《焦點問題:回應對鄧小平理論的挑戰》,(北京:華夏出版社,1998年10月1版)。
陳相靈,《武經七書與當代戰爭戰略》,(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2003年10月)。
喬良、王湘穗,《超限戰》,(北京:解放軍文藝出版社,1999年7月)。
彭光謙、王光緒編著,《軍事戰略簡論》,(北京:解放軍出版社,1989年)。
彭光謙、姚有志,《軍事戰略學》,(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2005年)。
曾復生,《中美台戰略趨勢備忘錄【第一輯】》,(台北:秀威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11月1版)。
曾復生,《中美台戰略趨勢備忘錄【第二輯】》,(台北:秀威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11月1版)。
曾復生,《中美台戰略趨勢備忘錄【第三輯】》,(台北:秀威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06年10月1版)。
華盛、曉波,《中共最新王牌武器》,(香港:夏菲爾國際出版社,2000年10月1版)。
黃介正,《中國崛起之再省思:現實與認知─兩岸態勢評估2003~2004》,(台北: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2005年)。
董鳳純,《中國現代化軍隊紀實叢書》,(沈陽:春風文藝出版社,1997年5月1版)。
廖文中、王世科,《藍海水下戰略》,(台北:全球防衛雜誌社,2006年3月)。
熊光楷,《國際戰略與新軍事變革》,(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3年10月)。
翟文中著,《台灣生存與海權發展─我國海軍如何因應跨世紀中共海軍擴張》,(台北:麥田出版社,1999年7月)。
趙錫君主編,《懾戰:導彈威懾縱橫談》(北京:國防大學,2003年)。
劉一建,《制海權與海軍戰略》,(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2000年5月1版)。
劉華清,《劉華清回憶錄》,(北京,解放軍出版社,2004年8月)。
潘良時、泰然,《精兵之路─人民軍隊建設五十年紀實》,(北京:解放軍出版社,1999年5月1版)。
鄧小平,《鄧小平文選》第2卷,(台北:地球出版社,1994年9月)。
虢軍、易振祥,《走向21世紀的潛艦》,(北京:海潮出版社,1998年2月1版)。
蕭光霈譯,《2006年美國四年期國防總檢報告》,(台北:國防部部長辦公室,民國96年5月),。
蘿莉‧勃奇克、施道安、伍爾澤編著,《解放軍七十五週年之歷史教訓》,(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譯印,2004年10月)。
(二) 期刊論文
〈中共武力攻台「歷史密件」大曝光〉,《商業週刊》第555期,(台北:商週媒體集團,1998年7月)。
〈中共海軍重新部署漢級核潛艦〉,《漢和防衛評論》,(香港:紘健發展,2006年5月)。
〈新中國海軍軍事大事記〉,《艦船知識》,(北京:中共海軍出版社,1999年4月)
中共研究雜誌社,〈籠罩在凝滯氛圍下的台海局勢〉,《中共研究月刊》第38卷第9期,(台北:中共研究雜誌社,2004年9月)。
王世科、梅林,〈中國核潛艦與柴電潛艦的戰力〉,《全球防衛雜誌》255期,(台北:全球防衛雜誌出版社,2005年11月)。
王高成,〈2008年中共軍力報告分析〉,(台北:淡江大學國際事務暨戰略研究所授課講義,2008年3月)。
王崑義,〈如何充實台灣國防的防禦能力〉,《新世紀智庫論壇》第42期,(台北:大鐸資訊股份有限公司,2008年6月30日),。
甘宗源譯,〈中共新建之三亞海軍基地〉,《國防譯粹》第35卷第8期,(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民國97年8月)。
吳瑞林,〈2004年中共國防與軍事〉,《中共研究月刊》第39卷第1期,(台北:中共研究雜誌社,2005年1月)。
吳懿鳴、劉偉,〈美國海軍重兵部署西太〉,《艦船知識》,(北京:中共海軍,2006年2月)。
李允武,〈海洋能資源開發戰略〉;楊金森、劉容子,〈海岸帶管理指南〉,《中共海洋報》第875期,(1999年)。
李立德,〈未來中共航母發展對我之影響〉,《海軍學術雙月刊》第42卷第5期,(台北:台北學術月刊社,民國97年10月1日)。
李育慈譯,〈新加坡軍事現代化:提昇嚇阻力〉,《國防譯粹》第35卷第8期,(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民國97年8月)。
李柏彥譯,〈中共軍事戰略思維〉,《國防譯粹》第35卷第8期,(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民國97年8月)。
李柏彥譯,〈中共新水下核武嚇阻戰略、準則與能力〉,《國防譯粹》第35卷第10期,(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民國97年10月)。
李際均,〈論戰略文化〉,《中國軍事科學》第1期,(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1997年)。
阮銘,〈溫家寶如何面對中國經濟社會發展難題?〉,《中共研究月刊》第39卷第3期,(台北:中共研究雜誌社,2005年3月)。
林中斌,〈中國戰略特色〉,(台北:學術專題講座,2004年)。
林中斌,〈胡錦濤的新外交〉,(台北:陸委會演講,2006年7月16日)。
林文程,〈對「中共軍事戰略與台海安全」的意見〉,(台北,2003年5月21日)。
林宗達,〈防衛霸權的武力〉,《軍事防衛特刊1》,(台北:晶典文化事業出版社,2004年2月)。
青年日報主筆群,《社論選輯-中華民國95年至96年》,(台北:青年日報社,民國96年7月30日)。
迎南,〈中國面臨島嶼鎖鏈的軍事威脅〉,《當代海軍》,(北京:中國海軍出版社,2001年3月)。
施子中,〈中共海軍跨世紀建設與發展戰略之研究〉,《中共研究》第36卷第10期,(台北:中共研究雜誌社,民國91年10月)。
施澤淵,〈中共海軍新世紀建設與發展戰略〉,《中華戰略學刊》96年夏季刊,(台北:中華戰略學會,民國96年6月30日)。
施澤淵,〈析論中共航艦發展概況及其對台海情勢之影響〉,《中華戰略學刊》96年夏季刊,(台北:中華戰略學會,民國96年6月30日)。
胡滌生,〈我國當前國防政策之探討〉,《中華戰略學刊》97年冬季刊,(台北:中華戰略學會,民國97年12月31日)。
袁仲一、翟文中,〈中共海軍潛艦部隊的專業能力與未來發展〉,《戰略與國際研究》第3卷第4期,(台北:台灣綜合研究院戰略與國際研究所出版,2001年10月)。
張中勇,〈南海政策綱領核定實施十週年:南海航運與交通安全〉,《南海政策回顧與展望研討會》,(台北,1993年3月29日)。
張克華,〈中國崛起挑戰美國政策與地位〉,《中共研究月刊》第39卷第1期,(台北:中共研究雜誌社,2005年1月)。
張蜀誠,〈中國海軍戰略發展評估〉,《危機管理學術》第1卷第2期,(台北:中華民國危機管理學會,2004年6月)。
梁卓中、徐慶瑜,〈中共之潛戰兵力之剖析〉,《海軍作戰研究專輯(上)》第33卷,(台北:海軍司令部,1990年11月)。
梁卓中、徐慶瑜,〈中共之潛戰兵力剖析〉,《海軍作戰研究專輯(上)》第33卷,(台北:海軍學術月刊,2000年11月)。
許嘉,〈評美國2006年4年防務評估報告〉,《現代國際關係》第2期,(北京: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2006年)。
曾復生,〈亞太新形勢下的大陸「國家安全戰略」研析〉,《海軍學術月刊》第33卷第9期,(台北,1999年9月)。
曾復生,〈現階段美國與兩岸關係互動的戰略趨勢〉,《政策月刊》第61期,(台北,2000年8月)。
曾復生,〈台灣海峽潛在軍事為機的根源〉,《國防政策研究》第1期,(台北:2000年10月)。
曾復生,〈台北-北京-華府的互動趨勢備忘錄〉,《三民主義統一中國大同盟盟訊》第118期,(台北,2003年6月)。
陳偉華,〈嚇阻戰略的文化意義〉,《中華戰略學刊》97年春季刊,(台北:中華戰略學會,民國97年3月31日)。
陳雅莉,〈明級潛水艇事故擋不住中共海軍走向藍水〉,《華盛頓觀察》周刊第18期,(北京,2003年5月8日)。
傅應川,〈從美國2008年「中共軍力報告」看亞太地緣戰略情勢發展〉,《中華戰略學刊》97年冬季刊,(台北:中華戰略學會,民國97年12月31日)。
馮大慶譯,〈中俄能源合作及大陸新能源戰略〉,《中共研究月刊》第39卷第3期,(台北:中共研究雜誌社,2005年3月)。
楊志恆,《美國調整東亞兵力部署及與台海安全之關係》,(台北:陸委會,2004年8月11日)。
楊開煌,〈綜評「反分裂國家法」〉,《海峽評論》第172期,(台北,2005年4月)。
廖文中,〈對共軍裝備現代化發展之探討〉,《中共研究月刊》第38卷第11期,(台北:中共研究雜誌社,2004年11月)。
廖文中主編,〈中共海軍現代化兵力建設對台海安全的影響〉,《軍事論文專輯》,(台北:中共研究雜誌社,2001年1月)。
廖文中著,〈赤龍監控網─西太平洋美軍魚鉤反潛部署〉,《全球防衛雜誌─軍事家》252期,(台北:全球防衛雜誌社,2005年8月)。
劉建飛,〈戰略機遇期與中美關係〉,《瞭望新聞週刊》,(北京:新華新聞社,2003年1月21日)。
劉惜戈,〈美國全球軍力重新部署〉,《世界知識》第14期,(台北:中共國際戰略研究基金會,2003年)。
劉啟文,〈中共發展北斗衛星對我之影響與因應之道〉,《國防雜誌》雙月刊第23卷第6期,(台北:國防大學,民國97年12月1日)。
劉達材,〈海權新思維─紀念鄭和下西洋600週年慶典的收穫與成就〉,《中華戰略學刊》97年秋季刊,(台北:中華戰略學會,民國97年9月30日)。
劉寶文,〈美海軍航母現況部署之戰略方向〉,《海軍學術雙月刊》,(台北:海軍學術月刊社,2003年10月)。
鄭大誠,〈解放軍海基戰略核武嚇阻能力之演進〉,《尖端科技》,(台北:尖端科技雜誌出版社,2007年3月)。
蕭雨生,〈迎向藍水─走出近海的中共海軍〉,《全球防衛雜誌─軍事家》150期,(台北:全球防衛雜誌社有限公司,1997年2月)。
瞬間,〈日本人眼中的中國海軍基地〉,《艦船知識》,(北京:艦船知識雜誌社,2002年10月)。
韓岡明,〈中共武力犯台「斬首行動」之研析〉,《中華戰略學刊》96年夏季刊,(台北:中華戰略學會,民國96年6月30日)。
聶雲譯,〈美國專家談南海問題〉,《現代艦船》第5期,(台北:現代艦船雜誌社,1997年)。
藍寧利,「區域安全兵力結構與實力」,(台北:中華民國高等政策研究協會第17屆解放軍研討會,現場報告,2005年11月)。
蘇進強,「2008 新政府政策建言系列」座談會,(台北:台灣新世紀文教基金會,2008年5月24-25日)。
鐵軍,〈軍事家觀察站:中共潛艦侵入日本領海─台灣應有的省思〉,《全球防衛雜誌─軍事家》245期,(台北:全球防衛雜誌社有限公司,2005年1月)。
Jeff Chen、平可夫,〈俄羅斯、中國強化海基戰略核力量發展趨勢與部屬特點〉,《漢和防務評論》,(加拿大:漢和防務評論,2007年7月)。
(三) 學位論文
王彥傑,〈中共核子動力潛艦的戰略性能力研究〉,(台北:淡江大學戰略所碩士論文,民國97年1月)。
呂學仁,〈中共海權擴張之研究〉,(台北: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碩士論文,1994年1月)
林光榮,〈中共海權發展之研究〉,(台北:國防大學國防管理學院國防決策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年6月)
林東煥,〈冷戰後中共海洋戰略之研究〉,(台北:政大外交系戰略與國際事務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年)。
姚祖德,〈中共獲俄羅斯高科技武器裝備研究(1991-2001)〉,(台北: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年6月)。
張紹華,〈冷戰後中共軍事思想〉。(台北:政大外交系戰略與國際事務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年)。
陳金寧,〈中共「空天一體」戰略能力虛實評估-以空天戰場C4ISR系統發展為例〉,(台北: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年6月)。
陸文浩,〈中國海軍現代化:以潛艦發展為例〉,(台北: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93年6月)。
曾錦城,〈中共「高技術局部戰爭」準備之研究〉,(台北: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碩士論文,1999年6月)。
葉淑娟,〈中共海軍之發展與其戰略影響(1978~1993)〉,(台北: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碩士論文,1994年1月)。
潘彥豪,〈後冷戰時期東南亞區域海權發展之研究〉,(台北: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碩士論文,1998年6月)。
蔣成明,〈中共「反衛星武器」的戰略性能力虛實評估〉,(台北: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年6月)。
羅承烈,〈中共的高技術局部戰爭能力之研究〉,(台北: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6月)。
(四) 報紙
《人民日報》(北京)。
《大公報》(北京)。
《中央日報》(台北)。
《中國時報》(台北)。
《自由時報》(台北)。
《知識博覽報》(北京)。
《青年日報》(台北)。
《信息時報》(北京)。
《解放軍報》(北京)。
《環球時報》(北京)。
《聯合報》(台北)。
《蘋果日報》(台北)。
二、英文書目
Annual Report on the Military Power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FY05, Department of Defense, USA, 2005.
Alex Alexiev, The War in Afghanistan : Soviet Strategy and the State of the Resistance, Santa Monica, CA: Rand, 1984.
Bruce D. Berkowitz, The New Face of War: How War Will Be fought in the 21st Century, The Free Press, 2003.
Barbara Opall-Rome, “PLA Pursues Acupuncture Warfare”, Defense News, March 1, 1999.
Roger Cliff, Mark Burles, Michael S.Chase,Derek Eaton,Kevin L.Pollpeter, “Entering the Dragon,s Lair-Chinese Antiaccess Strategies and Their Implications for the United States”, (RAND, March, 2007).
Thomas E. Copeland, The Information Revolution and Nation Security, Strategic Studies Institute, U.S. Army War College, 2000.
Department of Defense of Military and Associated Terms, Joint Pub, 1-02(Washington D.C.: GPO,23 March 1994).
See Bill Gertz, “China Tests Ballistic Missile Submarine”, The Washington Times, 3 December 2004; or Richard Fisher, “Submarine Incident Highlights Military Buildup”, Asian Wall Street Journal, 17 November 2004.
B.H. Liddel Hart, Deterrent or Defense, (London:Stevens Pub, 1960).
“Jane,s Strategic Weapon Systems”, 3 June 2003, Also “Jane,s Fighting Ships, “China/Submarines: Strategic Missile Submarines/Introduction”, 20 March 2003.
Chong-Pin Lin, “China,s Nuclear Weapons Strategy – Tradition within Evolution”, Lexington Books, 1988.
Steven Metz, Armed Conflict in the 21st Century: The Information Revolution and Post-Modern Warfare, Strategic Studies Institute (SSI), U.S. Army War College, 2000.
Wendell Minnick, “China,s Anti-Access Plans Worry U.S Navy”, Defense News, (March 17,2008).
See Michael Pillsbury, China Debates the Future Security Environment(Washington,D.C.:National Defense University Press, 2000)[0nline], also<GoX2>available on Internet.
Edmond Rice, “US Allies Brace for Submarine Force Development”, Asian Defense Journal, Apr./2006.
《U.S. Must Respond to Growing Chinese Naval Challenge》, ( Springfield, VA Defense News November 27, 2006).
U.S. Office of the Secretary of Department of Defense, 《Military Power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2008》, 3, 2008.
三、網際網路
人民日報,http://military.people.com.cn
人民網,http://www.people.com.cn
三九軍網,http://bbs7.xilubbs.com
大公網,http://www.takungpao.com.hk
大軍事網,http://www.dajunshi.com
中央社,http://www.cdns.com.tw
中共時報,http://news.chinatimes.com
中共船舶工業技術信息中心,http://express.cetin.net.cn
中時電子報,http://www.chinatimes.com.tw/main.htm
中國工業報,http://big5.xinhuanet.com
中國時報,http://www.chinatimes.com
中國海洋信息網,http://www.coi.gov.cn
中國國防科技信息中心,http://home.cetin.net.cn:8080
中國國防報,http://news.boxun.com
中國評論新聞網,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中國網,http://big5.china.com.cn
中華網,http://military.china.com
天網,http://pccms.pku.edu.cn:8000
日本世界軍事,http://big5.china.com
世界新聞報,http://gb.cri.cn
台灣新世紀文教基金會,http://www.taiwanncf.org.tw
未來中國研究,http://www.future-china.org.tw
百度網,http://hi.baidu.com
自由時報,http://www.libertytimes.com.tw
防止核擴散研究中心,http://cns.miis.edud
亞洲基金會,http://www.asiafoundation.org
東方軍事網,http://mil.eastday.com
東西中心,http://www.ewc.hawaii.edu
東森新聞報,http://ww.ettoday.com.tw
波士頓外交政策分析研究所,http://www.ifpa.org
空軍世界,http://www.airforceworld.com
金融時報,http://washingtonobserver
長沙國防教育網,http://www.hnleifeng.com.cn
哈佛大學國際事務中心,http://data.fas.harvard.edu
政策資訊,http://www.policy.com
約翰浦金斯大學高級國際研究學院,http://www.sais-juh.edu
美中關係全國委員會,http://ww.ncuscr.org
美言網軍事論談,http://bbs.meyet.com
美國外交政策全國委員會,http://www.ncafp.org
美國白宮,http://www.whitehouse.gov.tw 
美國國防部,http://www.defenselink.mil 
美國國務院,http://www.state.gov 
美國國會圖書館,http://www.thomas.loc.gov 
軍事天地網,http://mil.big5.anhuinews.com
軍事博覽報,http://jczs.sina.com.cn
香港文匯報,http://www.wenweipo.com
飛躍四海軍事網,http://seehi.fayay.com
國防部軍事新聞網,http://news.gpwb.gov.tw
國際展望雜誌,http://mypaper.pchome.com.tw
陸委會,http://www.mac.gov.tw
喬治華盛頓大學西格東亞研究中心,http://gwis.circ.gwu.edusigur
華夏經緯網,http://big5.huaxia.com
華橋新聞,http://www.ocnmiami.com
華聲軍事網,http://www.hnol.net
華盛頓觀察網,http://www.washingtonobserver.org
傳統基金會,http://www.heritage.org
愛問知識人開放辭典網站,http://cidian.iask.sina.com.cn
搜狐軍事資料庫,http://product.news.sohu.com
搜狐網,http://www.sohu.com
新加坡聯合早報,http://www.zaobao.com.sg/special
新軍事網,http://mil.anhuinews.com
新浪網,http://jczs.sina.com.cn
新華網,http://news.xinhuanet.com
新華網尖端科技軍武論譠,http://mil.qianlong.com
當代亞太,http://scholar.ilib.cn
鼎盛軍事,http://mil.jschina.com.cn
維基百科,http://zh.wikipedia.org
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http://www.csis.org
龍虎網,http://www.longhoo.net
聯合早報網,http://www.zaobao.com
聯合國,http://www.un.org.tw
聯合報,http://udn.com
獵訊軍情網,http://www.1n0.net
CSBN網,http://www.csbaonline.org
Ido社區網,http://ido.3mt.com.cn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紙本論文於授權書繳交後5年公開
同意電子論文全文授權校園內公開
校內電子論文於授權書繳交後5年公開
校外
同意授權
校外電子論文於授權書繳交後5年公開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