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2606200909255400
DOI 10.6846/TKU.2009.00976
論文名稱(中文) 《新青年》所呈現五四時期語言嬗變現象分析研究
論文名稱(英文) The Study on the Changes in Chinese Reflected in the “New Youth” Magazine during the May Fourth Period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漢語文化暨文獻資源研究所碩士班
系所名稱(英文) Graduate Institute of Chinese Linguistics and Documentation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97
學期 2
出版年 98
研究生(中文) 馬芙蓉
研究生(英文) Tetyana Mavromatis
學號 695020213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繁體中文
口試日期 2009-06-15
論文頁數 133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張珮琪(cpeichi@yahoo.com)
委員 - 許維萍
委員 - 孫劍秋
關鍵字(中) 五四運動
《新青年》
外來詞
白話運動
關鍵字(英) May Fourth Movement
“ New Youth”
borrowed words
vernacular moveme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本研究主要探討《新青年》所呈現五四時期語言嬗變。五四時期是一個躍進的時代。五四時期東西方文化的接觸與西方文明的發酵,在中國學界產生了劇烈的震盪。當時的中國文化得以與西方文明接軌,而《新青年》雜誌在引介西方的文學作品時,除了深化了中國知識份子對西方文明的理解,並對漢語語言系統帶來了改變。《新青年》與當時的外國文化有了很密切的交流,因此形成了外來詞進入漢語的一大管道。此時外來詞的大舉進入漢語詞彙,也對日後的漢語造成了巨大的影響。本文回顧了中國研究外來詞的概況,以歷史概念看待漢語譯詞歸納每個時期譯詞所出現的特性,並且從吸收方式、使用範圍、語源三方面探討五四時期投入中國譯詞的特徵與地位。此外,五四時期白話運動與白話文的推廣,對於漢語本身的語法有了重大的影響。本論文從《新青年》的文本中觀察到了當時漢語句法發展的趨勢:從語言角度分析語法、語音、辭彙與句法的變動,看出當時新白話建立的過程。
英文摘要
This research primarily discusses general changes in Chinese, reflected in the “New Youth” magazine during the May Fourth period.  The interaction of Western and Eastern civilizations during the May Forth period was a kind of crucial point and made a tremendous influence on the Chinese society.  In the process of imitating and learning West, the “New Youth” magazine introduced foreign literary works, and as a result, it not only made the understanding of western world more profound, but also brought some changes into Chinese and Chinese literature.  The “New Youth” magazine was in a very close interaction with foreign culture, thus it became the door, through which foreign lexis appeared in China. The borrowed words of that period were not only abundantly absorbed by Chinese lexis, but also made huge impact on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The main paper reviewed all general works, related to researching borrowed words in Chinese. Based on the historical approach, we generalized the main features of the borrowed words of every period. We analyz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borrowed words during the May Forth period, based on the three components in the process of absorbing foreign lexis: the method of absorbing, the range of use and the resource.  Besides, the vernacular movement also made huge difference in Chinese. The main paper observed and investigated some specific trends in the process of establishing vernacular Chinese, based on the particular grammatical and lexical changes in the “New Youth” magazine.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 ……………………………………………	1
第二節 	研究背景……………………………………………	2
第三節 	研究目的…………………………………………… 	3
第四節	研究價值……………………………………………	6
第五節	研究成果的回顧……………………………………	7
第六節	研究範圍………………………………………………	11
第七節	研究步驟………………………………………………	12
第八節	論文架構………………………………………………	13
			
第二章    五四時期的文化變遷 …………………………18
第一節	近代中國對外國文化思想的觀念…………………………18
一、	鴉片戰爭前後………………………………………………	19
二、	甲午戰爭前後………………………………………………	21
三、	辛亥革命之後………………………………………………	23
第二節	五四運動發生的背景………………………………………	25
一、	日本的侵華與二十一條要求………………………………	25
二、	巴黎和會上中國外交慘敗…………………………………	26
三、	五四運動爆發………………………………………………	28
四、	六三運動的延燒……………………………………………	29
第三節	五四時期的價值……………………………………………	31
一、	民主與科學……………………………………………	31
二、	新文學………………………………………………………34
第四節	小結…………………………………………………………	35
			
第三章   五四時期漢語嬗變的背景…………………………37
第一節	文學革命與白話文體的普及化…………………………37
一、	文學革命在新文學史分期的意義…………………………37
二、 	文學革命的先聲……………………………………………39
三、	文學革命的發展……………………………………………43
第二節	語言政策與教育的影響……………………………………	48
一、	國語運動……………………………………………………	48
二、    	政治與教育的變革…………………………………………	50
第三節
	小結…………………………………………………………52
第四章    五四運動時期外來詞的分析……………………53

第一節	中國外來詞的歷史淵源……………………………………53
一、	魏晉時期的佛教外來詞……………………………………54
二、	隋唐時期的西域外來詞……………………………………56
三、	明、清時代的西方外來詞…………………………………57
第二節	《新青年》中的外來詞分析………………………………59
一、	外來詞的定義………………………………………………59
二、	外來詞的類型………………………………………………61
三、	外來詞的主題分類…………………………………………86
第三節	五四時期的借詞現象之研究價值…………………89
小結…………………………………………………	90

第五章     語法的變格…………………………………91
第一節	《新青年》中的詞綴研究…………………………………92
一、	詞綴的定義…………………………………………………92
二、	《新青年》中的詞綴分析…………………………………93
第二節	《新青年》中的句法現象………………………………103
一、	句法手段的趨一化………………………………………104
二、新的形式的出現………………………………………113
第三節 小結………………………………………	117

			
第六章    結論……………………………119
	
第一節	總論………………………………………………..	119
一、	五四時期外國文化對中國社會的影響及其語言呈現	119
二、體現五四時期的外來詞特徵及其在中國譯詞發展歷史中的地位……………………………………………………	120
三、	五四時期所發生的語言嬗變………………………	121
第二節 研究侷限與展望…………………………………	122
一、研究侷限……………………………………………	122
二、	研究展望………………………………123
	
參考書目…………………………………………124
參考文獻
參考書目


一、原始文獻

《青年雜誌》(《新青年》),1915年1卷1號 — 1926年5號,上海影印廣印刷,1988年。

二、現代專著 

(一) 語言相關文獻


刁晏斌,《新時期大陸漢語的發展與變革》,臺北:洪業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5年。
刁晏斌:《現代漢語史》,福建: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年。
刁晏斌:《現代漢語史概論》,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年。
太田辰夫:《漢語史通考》,重慶:重慶出版社,1991年。
王力:《中國語法理論》,北京:中華書局,1955年。
王力:《漢語史稿》,北京:中華書局,1980年。
王德春:《詞彙學研究》,山東教育出版社, 1983年。
史有為:《外來詞:異文化的使者》,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4年。
平川祐弘著,劉岸偉、徐一平譯 《利瑪竇傳》,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1999年,
石毓智:《漢語研究的類型學視野》,江西教育出版社,2004年。
何永清:《現代漢語語法新探》,臺北:台灣商務印書館,2005年。
呂叔湘:《漢語語法論文集》,北京:商務印書館,1984年。
李知沅:《現代漢語外來詞研究》,臺北:文鶴出版有限公司,2004年。
李家樹、陳遠止、謝耀基:《漢語綜述》,香港:香港大學出版社,1999年。
邢福義:《文化語言學》,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 1991年。
周一民:《現代北京話研究》,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2001年。
周法高:《中國語文研究》,臺北:華岡出版有限公司,1973年。
竺家寧:《漢語詞彙學》,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2004年。
俞光中、植田均:《近代漢語語法研究》,上海:學林出版社,1999年。
孫常敘:《漢語詞彙》,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57年。
徐烈炯:《語義學》北京:語文出版社,1990年。
高名凱、劉正談:《現代漢語外來詞研究》,北京,文字改革出版社,1958年。
馬西尼著、黃河清譯:《現代漢語詞匯的形成─十九世紀漢語外來詞研究》,上海: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7年。
馬建忠:《馬氏文通》,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8年。
馬慶株:《漢語語義語法範疇問題》,北京語言文化大學出版社,1998年。
張志毅、張慶雲:《詞彙語義學》,北京:商務印書館,2001年。
曹煒:《現代漢語詞彙研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年。
程祥徽、田小琳:《現代漢語》,臺北:書林出版有限公司,2006年。
愛德華.薩丕爾著,陸卓元譯、陸志韋校訂:《語言論:語言研究導論》,北京:商務出版社,2000年。
楊錫彭:《漢語外來詞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
葛本儀:《漢語詞彙學》,濟南:山東大學出版社,2003年。
蔣紹愚、曹廣順:《近代漢語語法史研究綜述》,北京:商務印書館,2005年。
蔣紹愚:《近代漢語研究概況》,北京 : 北京大學出版社,1996年。
鄭定歐:《詞彙語法理論與漢語句法研究》,北京市:北京語言文化大學出版社,1999年。
蘇新春:《漢語詞義學》,廣東省:廣東教育出版社,1992年。

(二) 文學、白話文相關文獻

司馬長風:《中國新文學史》,臺北:傳記文學出版社,1991年。
朱光潛:《現代中國文學》,臺北,商務出版社,1948年。
胡適:《白話文學史》上卷‧第一編‧唐以前,臺北:遠流出版公司,1988年。
胡適:《白話文學史》上卷‧第二編‧唐朝,臺北:遠流出版公司,1994 年。
胡適:《胡適古典文學論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
胡適:《嘗試集》,臺北:遠流出版社,1986年。
夏志清:《中國現代小說史》,臺北:傳記文學出版社,1991 年。
徐時億:《漢語白話發展史》,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7年。
陳子展:《最近三十年中國文學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
張中良:《五四時期的翻譯文學》,秀威訊出版社; 2005年。
楊昌年:《二十世紀中國新文學史 》:臺北,駱駝出版社,1997年。
劉心皇:《現代中國文學史話》,臺北:正中書局,1971年。

(三) 五四時期相關文獻

王鴻生:《歷史的瀑布與峽谷:中華文明的文化結構和現代轉型》,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年。
何兆武:《文化漫談:思想的近代化及其他》,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年。
李孝悌:《胡適與近代中國》,臺北:時報文化公司,1991年。
李孝悌:《清末的下層社會啟蒙運動1901-1911》,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8 年。
李澤厚、林毓生等著:《五四:多元的反思》,臺北:風雲時代,1989年。
周昌龍:《新思潮與傳統:五四思想史論集》,臺北;時報出版社,1995年。
周策縱著,周陽山編:《五四與中國》,臺北:龍田出版社,1984年。
周陽山:《五四與中國》,臺北:時報文化出版事業有限公司,1979年。
林仁川、徐曉望:《明末清初中西文化衝突》,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1995年。
夏曉虹:《晚清社會與文化》,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
孫中山:《建國方略‧自序》,臺北:黎明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0年。
徐海松:《清初士人與西學》,北京:東方出版社,2000年。
梁容若:《中日文化交流史論》,臺北:商務印書館,1985年。
章太炎:《章太炎全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
陳旭麓:《近代中國社會的新陳代謝》,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
郭廷以:《近代中國的變局》,臺北:聯經出版,1993年。
陳原:《書林漫步》,香港:三聯書店,2000年。
陳國祥:《新青年與現代中國》,臺北,四季出版社,1979 年。.
陳萬雄:《五四新文化的源流》,香港:三聯書店,1992 年
黃建淳:《中國近代史》,臺北:高立圖書,1993年。
楊亮功、蔡曉舟合編:《五四:第一本五四運動史料》,台灣傳記文學出版社,1993年。
鄭中夏:《中國職工運動簡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53年。

三、 古代文獻

王韜:《泰西著述考》,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2003年。
利瑪竇:《量測法義》,臺北 : 藝文印書館,1967年。
利瑪竇:《幾何原本》,臺北 : 藝文印書館,1967年。
林則徐:《四洲志》,北京:華夏出版社,2002年。
徐松:《漢書‧西域傳》,臺北 : 藝文印書館,1967年。
徐繼畬:《瀛環志略》,臺北:華文書局,1968年。
梁廷枬:《海國四說》,北京,中華書局,1993年。
傅泛濟、李之藻合譯:《名理探》,北京:三聯書店,1959年。
楊炳南:《海錄》,臺北:藝文印書館,1967年。
鄧玉函:《奇器圖說》:臺北 : 藝文印書館,1960年。
魏源:《海國圖志》,臺北 : 成文出版社,1967年。
嚴復譯、亞當史密斯著:《原富》,臺北:商務印書館,1977 年。
嚴復譯、赫胥黎著:《天演論》,臺北:商務印書館,1977 年。

四、期刊論文

(一) 語言相關文獻:

于輝:〈漢語中英語借詞的知覺、音系分析─以音譯詞中的流音(l、r)為例〉,《語言研究》,27卷,4期,2007年。
王燕、王金波:〈譯名問題初探〉,《外語教學》,第26卷,第4期,2005年。
朱建祥:〈漢語詞綴 “性” 及其英譯〉,《安徽大學學報》,第25卷,第1 期,2008年。
李韌:〈談類比新詞中的類詞綴現象〉,《教育科研》3期,2008年。
杨锡彭:〈從漢語漢字的特點看音譯詞的特點〉,《語言研究》,27卷,4期,2007年。
周定一:〈「音譯詞」和「意譯詞」的消長〉,《中國語文》,第10期,1962年。
封鵬程:〈漢語詞綴的語義分析〉,《語文學刊》,第2期,2007年。
姚榮松:〈台灣現行外來語的問題〉,《師大學報》,第37 期,1992年。
馬明艷:〈論社會變遷帶來的詞語變化〉,《寧夏大學學報》,第24卷,第3期,2002年。
馬慶株:〈現代漢語詞綴的性質、範圍和分類〉,《中國語言學保》,第6期,1995年。
郭鳳杰、喬芸:〈現代漢語中詞綴研究〉,《內蒙古工業大學學報》,第16卷第1期,2007年。
張鵬:〈《紅樓夢》中的詞綴“家”〉,《銅仁學院學報》,第10 卷,第3期,2008年。	
黃河清:〈利瑪竇對漢語的貢獻〉,《語文建設通訊》,第74期,2003年。
黃河清:〈試析漢語中外來詞過少的的原因〉,《語文建設通訊》,第29期,1990年。
黃宜範:〈談中國語文的外來詞〉,《綜合月刊》,第42期,1972年。
曾劉平:〈漢語詞後綴 “化” 的英譯〉,《中國科技翻譯》,第17卷,第3期,2004年。
湯志祥:〈新詞語:仿擬類推和詞綴化 ─ 當代漢語辭彙變化的特點和能產性探討〉,《世界華語文教學研討會論文集》,第7卷,第3期,1992年。
楊劍橋 : 〈關於漢語多音節異形詞的幾個問題 〉,《復旦學報》,第6期,2006年。
劉兆熙:〈現代漢語 “化” 詞綴的語法考察〉,《文化研究》,第12期,2007年。
盧怡君:〈從詞彙借貸中的“借形”論意符文字-以漢語中的日語借形詞為例〉,《語文與國際研究》,第4期,2007年。
盧怡君:〈德、漢語外來詞借貸形式之比較〉,《臺德學刊》,10期,2006年。
魏培泉:〈中古漢語新興的一種平比句〉,《台大文史學報》第54期,2001年。
龐林林:〈英漢語對外來詞的吸收和使用 〉,《廣西民族學院學報》,1995年。
顧滿林:〈東漢譯經中半音譯半意譯的外來詞簡析〉,《漢語史研究集刊》,第六輯, 2003年。
	
(二) 文學、白話文相關文獻:

呂正惠:〈他改寫了文學史—白話文學史六十年後〉,《國文天地》第12期,1986 年。
何錫章:〈五四:文學與語言關係理論思考的重要開端〉,《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第3期,2007年。
周有光:〈白話文運動80年〉,《語文建設通訊》,第56 期,1998年。
周志文:〈信念與迷思— 初期的白話文學運動〉,《國文天地》第12 期,1986 年。
草之,王敏:〈論“五四”語言革命意義〉,《江西廣播電視大學學報》,第2期,1999年。
徐靜:〈再論胡適與白話文運動〉,《合肥教育學院學報》,第18卷,第1期,2001年。
高玉:〈重審“五四”白話文學理論〉,《學術月刊》,第1期,2005年。
高玉:〈語言運動與思想革命─五四新文學的理論與現實〉,《文學評論》,第5期,2002年。
孫德喜:〈啟蒙文化語境中的當代小說語言〉,《西北師大學報,第40卷,第1期,2008年。
黃國彬:〈白話文的得與失〉,《二十一世紀》第10 期,1992 年。
傅斯年:〈怎樣做白話文〉,《新潮》,北平:北京大學出版,1919年。
傅藝,李慧懿:〈五四時期語言觀的批判〉,《黨史文苑》第24期,2006年。
鄭蘇淮:〈五四語言革命的意義〉,《南昌高專的學報》,第3期,1996年。
劉泉:〈語言革新與新學統的建立 ─ 論五四白話文運動的學術語言特性〉,《中國文學研究》,第3期,2006年。
謝應光:〈科學、民主、革命:語言學視野中的五四文學精神〉,《西南是範大學學報》,第30卷,第5期,2004年。
嚴家炎:〈“五四” 新體白話的起源、特徵及其評價〉,《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的1期,2006年。
譚素琴:〈近代翻譯對中國文化現代性生成的影響研究〉《西南科技大學學報》,第25卷,第3期,2008年。

(三) 五四時期相關文獻:

林長民:〈山東問題之警報〉,《晨報》,1919年。
林長民:〈青島問題梁任公在巴黎敘電汪伯棠〉,《晨報》,1919年。
林啟彥:〈五四時期嚴復的中西文化觀〉,《漢語研究》,第14卷,第2期,1996年。
林毓生:〈五四以後科學主義在中國的興起〉,《科學時報》2006年
唐屹軒:〈《新青年》與《學衡》引介新知的量化分析〉,《政大史粹》,第10期,2004年。
曹靖華:〈五四瑣憶〉,《人民文學》,第5 期,1979年。
梁台根:〈近代西方知識在東亞的傳播及其共同文本之探索──以《佐治芻言》為例〉,《漢學研究》,第24卷,第2期,2006年。
梁淑榮:〈五四時期各種新思潮湧入中國原因之初探〉,《呂梁教育學院學報》,第24卷,第3期,2007年。
張玉法:〈五四時期的歷史動向〉,《歷史月刊》,第136期,1999年。
張全之:〈從《新世紀》 到《新青年》無政府主義與五四文學革命〉,《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第5期,2005年。
傅斯年:〈陳獨秀案〉,《獨立評論》,北平: 獨立評論社,1932年。
曾永恆、徐雁、劉敏:〈試論中國五四世界語運動〉,《西昌學院學報》,第18卷,第3期,2006年。
遠強:〈論西方文化對三十年代初胡適人權思想的影響〉,《西南科技大學學報》,第26卷。第1期,2009年。
楊振聲:〈從文化觀點上回首“五四”〉,《五七》, 1950年。
鄭東升:〈五四精神與當代青年 ─ 兼論 “新青年” 前期的辦刊宗旨〉,《瀋陽大學學報》,第19卷,第5期,2007年。
曠新年:〈胡適與白話文運動〉,《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第2期,1999年
羅家倫:〈一年來我們學生運動底成功失敗和將來應取的方針〉,《新潮》,第2卷,第4號,1920年。

五、學位論文 

山口要:《台灣閩南語的日語借詞研究》,臺北:國立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7年。
杜珮宜:《台灣當代漢語外來詞研究》,台北市立教育大學應用語言文學研究所語文教學碩士論文,2005年。
林鬱芯:《屬人名詞準後綴‘-家、-師、-者、-員、-人’的日漢對譯分析》,輔仁大學翻譯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年。
陳璦婷:《民初白話文運動(1917-1919)》,臺北:輔仁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1989 年。
羅秀美:《近代白話書寫現象研究》,臺北:國立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04年。

六、報紙

楊萬兵:〈叫我如何不想 “她” 〉,《中國教育報》2009年。
劉再復:〈告別藝術革命〉,《中國時報》,1997年。

八、外文資料

Peyraube, Alain. History of the Comparative Construction in Chinese from the 5th Century B.C. to the 14th Century A.D., Reprinted Proceeding on the Seco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inology Academia Sinica.;1989. 

九、電子資料庫

「中央研究院現代漢語語料庫」(簡稱「研究院語料庫」http://dbo.sinica.edu.tw/ftms-bin/kiwi1/mkiwi.sh。
尹明德:〈北京五四運動回憶〉,中國青年網
http://72.14.235.132/search?q=cache:315y7w6HOrEJ:news.sina.com.cn/c/2009-04-21/180617657320.shtml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校內紙本論文立即公開
同意電子論文全文授權校園內公開
校內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校外
同意授權
校外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