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2602200913501700
DOI 10.6846/TKU.2009.00969
論文名稱(中文) 台灣高額現金股利宣告效果之實證研究 -以編制富時指數所採用之台灣成分股為例
論文名稱(英文) An Empirical Study of Cash Dividend and Abnormal Returns for Constituents of TSEC Taiwan Index Series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管理科學研究所企業經營碩士在職專班
系所名稱(英文) Executive Master's Program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in Management Sciences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97
學期 1
出版年 98
研究生(中文) 古曜嘉
研究生(英文) Yao-Chia Ku
學號 794590090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09-01-08
論文頁數 66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倪衍森
共同指導教授 - 吳曼華
委員 - 蕭文姃
委員 - 莊忠柱
關鍵字(中) 現金股利
關鍵字(英) cash dividend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本研究主要以台灣50及中型100指數成分股為研究對象,探討發放現金股利之宣告對公司股價之影響,並利用迴歸分析找出可能的影響因素。實證結果歸納為下列幾點:
一、2007年股東會宣告現金股利事件日後,有激勵股價的效果,其中以台灣50指數成分股較為顯著,而且若是同時為台灣50及台灣高股息指數之成分股,激勵股價效果最顯著,然而台灣高股息指數成分股則激勵極其有限;但就2008年宣告現金股利之事件後,股價的反應則異於2007年,成因乃是2008年次貸風暴的橫掃,投資人對未來預期並不樂觀,是以現金股利不易有激勵股價的表現。
二、然而不論2007或2008年在宣告前皆有顯著之資訊外漏現象,且皆與台灣高股息指數成分股有較顯著之關係,其中2007年以台灣高股息指數成分股之資訊外漏最為顯著,其成因乃是台灣高股息指數成分股,某些內部人士可能以先行反應利多,在宣告事件日前買進佈局多單,故於事件日前有正向累積異常報酬;相反地,可能受全球金融海嘯影響,2008年之資訊外漏現象為負向,並以同時為台灣高股息及中型100指數之成分股資訊外漏現象最顯著,亦為某些人士可能先行嗅到未來景氣轉變,是以先行反應未來可能之負面訊息,而致使事件日之前有顯著之負向異常報酬。
三、2007年於現金股利宣告事件日次日之異常報酬,與當年度週轉率及前一年台灣高股息指數成分股呈負向關係。即當年度股東傾向長期持有,籌碼安定週轉率偏低之公司。此外由於市場似有預期心理,非市場原預期高現金股利的公司(非台灣高股息指數成分股),反而因為驚豔而會引發正的異常報酬現象的產生。
英文摘要
This study is to investigate whether the events of the announcements of cash dividends influence constituents’ prices of TSEC Taiwan 50 and Mid-Cap 100 Index. According to my empirical analysis, there are three major findings as follows: 
1.	In 2007, The stock’s price has been encouraged after the events of the announcements of cash dividends, especially for the constituents of Taiwan 50 Index, and the  prices was significantly encouraged for the constituents of both Taiwan 50 and Dividend+ Index. Nevertheless, the prices didn’t be encouraged for the constituents of Taiwan Dividend+ Index. On the contrary of year 2007, due to the subprime mortgage crisis, investors tended to be more conservative, and the stock price didn’t be encouraged after the events announced in year 2008.
2.	No matter year 2007 or 2008, there are the spillover effect before the events of the announcements of cash dividends which is significantly related to the constituents of Taiwan Dividend+ Index, especially for the constituents of Taiwan Dividend+ Index in year 2007. It might because some insiders would arrange transactions before the events announced so that the accumulative average abnormal returns was significantly positive; on the other hand, the spillover effect led to a significantly negative accumulative average abnormal returns before the events announced in year 2008, especially for the constituents of both Taiwan Dividend+ and Mid-Cap 100 Index. Some insiders might consider of the upcoming recession, and arranged transactions in advance.
3.	In year 2007, the significantly average abnormal returns at the day after the events announced had a negative relationship with the stocks turnover rate of the same year and the constituents of Taiwan Dividend+ Index in the prior year. It means the stocks which prices were encouraged with lower turnover rate of the same year, the shareholders might intend to use buy-and-hold strategy for a long time. Besides, the unexpected stocks, not the constituents of Taiwan Dividend+ Index in the prior year, with high cash dividends would have positive average abnormal returns after the events announced.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1
第二節	研究目的...............................................................................................2
第三節	研究流程…...........................................................................................4
第四節  研究架構…...........................................................................................5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股利政策理論....................................................................................... 6
第二節  發放現金股利趨勢之實證文獻......................................................... 10
第三節  現金股利宣告與股價報酬之實證文獻............................................. 12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一節  研究假說..............................................................................................15
第二節  研究對象與範圍..................................................................................17
第三節  研究方法..............................................................................................18
第四章  實證結果與分析
第一節  敘述統計分析..................................................................................... 30
第二節  現金股利宣告對股價異常報酬之實證............................................. 31
第三節  宣告事件的異常報酬高低與財務變數之關係..................................44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研究結論............................................................................................. 59
第二節  建議..................................................................................................... 61
參考文獻...................................................................................................................62
圖 目 錄
圖 1-1  研究流程.......................................................................................................4
圖 3-1  事件研究期間.............................................................................................20


表 目 錄
表4-1 	所有研究樣本依指數類別及產業別分類統計(截至2008/10止) ...........30
表4-2  	所有研究樣本股東會宣告現金股利事件日之各月份統計......................31
表4-3 	自2004年起MSCI世界指數及台灣加權股價指數之年成長率............31
表4-4 	所有研究樣本之實證結果(2007年) .........................................................32
表4-5 	所有研究樣本之實證結果(2008年)..........................................................32
表4-6 	台灣50指數成分股之實證結果(2007年)................................................34
表4-7	台灣高股息成分股之實證結果(2007年)..................................................34
表4-8	台灣中型100指數成分股之實證結果(2007年)......................................35
表4-9	台灣50指數成分股之實證結果(2008年)................................................35
表4-10	台灣高股息指數成分股之實證結果(2008年)..........................................36
表4-11	台灣中型100成分股之實證結果(2008年)..............................................36
表4-12 	同時為台灣50及高股息指數成分股之實證結果(2007年)....................38
表4-13	台灣50但非高股息指數成分股之實證結果(2007年)…………….…...39
表4-14 	同時為台灣中型100及高股息指數成分股之實證結果(2007年)….….39
表4-15	台灣中型100但非高股息指數成分股之實證結果(2007年)……….….40
表4-16 	同時為台灣50及台灣高股息指數成分股之實證結果(2008年)……....40
表4-17 	台灣50但非台灣高股息指數成分股之實證結果(2008年)…………....41
表4-18 	同時為台灣中型100及台灣高股息指數成分股之實證結果(2008年)..41
表4-19 	台灣中型100但非台灣高股息指數成分股之實證結果(2008年)…..…42
表4-20 	CAR(-5,-1) 與當年度變數迴歸分析(2007年)………………………..…44
表4-21 	CAR(-5,-1) 與當年度當季變數迴歸分析(2007年)………………..……45
表4-22 	CAR(-5,-1) 與前一年變數迴歸分析(2007年)………………….……….45
表4-23 	CAR(-5,-1) 與前一年當季變數迴歸分析(2007年)………………..……46
表4-24 	CAR(-5,-1) 與當年度變數迴歸分析(2008年)………………………..…46
表4-25 	CAR(-5,-1) 與當年度當季變數迴歸分析(2008年)……………..………47
表4-26 	CAR(-5,-1) 與前一年變數迴歸分析(2008年)…………………..………47
表4-27 	CAR(-5,-1) 與前一年當季變數迴歸分析(2008年)………………..……48
表4-28  2007台灣高股息指數成分股與非高股息成分股之彙總…………...…..49
表4-29  2008台灣高股息指數成分股與非高股息成分股之彙總………………..49
表4-30 	CAR(1,5) 與當年度變數迴歸分析(2007年)…………………………….50
表4-31 	CAR(1,5) 與當年度當季變數迴歸分析(2007年)……………………….50
表4-32  CAR(1,5) 與前一年變數迴歸分析(2007年)…………………………….51
表4-33 	CAR(1,5) 與前一年當季變數迴歸分析(2007年)……………………….51
表4-34  CAR(1,5) 與當年度變數迴歸分析(2008年)…………………………….52
表4-35	CAR(1,5) 與當年度當季變數迴歸分析(2008年) ……………….……...52
表4-36 	CAR(1,5) 與前一年變數迴歸分析(2008年) ……………………………53
表4-37 	CAR(1,5) 與前一年當季變數迴歸分析(2008年) …………………...….53
表4-38 	AR(1)與當年度變數迴歸分析(2007年) …………………………………54
表4-39 	AR(1)與當年度當季變數迴歸分析(2007年) ……………………………55
表4-40 	AR(1)與前一年變數迴歸分析(2007年) …………………………………55
表4-41  AR(1)與前一年當季變數迴歸分析(2007年) …………………….……..56
表4-42  AR(1)與當年度變數迴歸分析(2008年)…………………………………56
表4-43  AR(1)與當年度當季變數迴歸分析(2008年)…………………………….57
表4-44  AR(1)與前一年變數迴歸分析(2008年)………………………….………57
表4-45  AR(1)與前一年當季變數迴歸分析(2008年)………….…………………58
參考文獻
一、	中文文獻
方以唐(2006),「股票股利消失?台灣上市公司股利政策之探討」,國立東華大學國際經濟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王玉枝 (1988),「資金成本、資金結構與股利政策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江琬微(2006),「現金股利增額之資訊效果」,國立台灣科技大學財務金融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汪瑞芝、陳明進(2004),「兩稅合一制前後上市公司股利發放之實證研究」,管理學報,第21卷,第2期,頁257-277。
李彥真 (1998),「現金股利變動宣告的資訊內容與產業移轉效果之研究」,輔仁大學大學管理學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李建然(2001),「台灣股票市場股票股利對股票價格影響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會計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沈文成(2004),「兩稅合一前後投資人實際參與除權除息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財務金融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林宜勉、潘昭儀(1998),「股利宣告內涵與Tobin’s Q理論」,管理學報,第15卷,第4期,頁587-621。
林惠理(2004),「兩稅合一制實施前後現金股利與稅額扣抵比率對除息前股價之影響」,國立台北大學會計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姜佳瑗(2003),「探討影響IPO公司開始發放現金股利之因素」,元智大學財務金融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洪振虔(1989),「台灣地區上市公司股利發放之探討」,國立中山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徐宏良(2006),「上市公司股利政策改變對股價影響之研究─資訊電子業為例」,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徐雅妮(2004),「現金股利與股票股利之選擇」,國立中央大學財務金融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郭敏華、吳翠怡(2005),「發放現金股利是否引發投資人租稅管理行為? 」,第四屆管理新思維學術研討會,國立台灣科技大學企業管理學系暨財務金融學系主辦。
郭麗雲(1986),「股利政策和股利顧客效果之理論與實務分析」,東海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郭瓊珠(1989),「現金股利情報內容之實證研究」,文化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黃翊竹(2004),「公司特性、現金股利與現金流量投資報酬率關係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黃琬娟(1996),「現金股利變動宣告和股價關聯性之研究」,國立中央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黃淑芳(2007),「 現金股利、盈餘持續性與股票報酬相關性之實證研究」,大同大學事業經營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黃瑞靜、徐守德、廖四郎(2001),「兩稅合一制對公司價值、股利政策與資本結構之影響,動態資本結構模型之應用與台灣產業的實證研究」,管理評論,第20卷,第2期,頁43-74。
黃麗蓉(1992),「當期與恆常股利支付行為模式--臺灣上市公司的實證研究」,國立中正大學財務金融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黃靜怡(2005)「台灣企業股利政策之轉變及其影響因素之探討」,國立中山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陳佳甫(1998),「股利變動宣告對股價影響關聯性研究」,國立中央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陳聖中、姜清海、黃彥勝(2000),「股票股利變動宣告之資訊內容及盈餘假說之檢定」,交大管理學報,第20卷,第1期,頁51-70。
孫梅瑞、陳憲民(2005),「台灣上市公司股利政策趨勢與公司特性之研究」,企業管理學報,第66期,頁77-100。
張雅惠(2001),「台灣上市公司現金股息宣告效果之研究」,義守大學管理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張舜鑫 (1992),「現金股利變動與盈餘關係之探討」,國立政治大學財務管理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張雅媛(2007),「台灣發放現金股利趨勢與產業結構變遷之關聯」,國立政治大學財務管理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詹雅惠(2006),「股票購回與現金股利政策變動宣告效果之研究:以台灣上市電子公司為例」,國立臺灣科技大學財務金融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楊世芬(2000),「台灣上市公司現金股利宣告效果之實証研究」,義守大學管理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鄭立暘(1996),「現金股利之資訊內容、Tobin’s Q、與股利率之關係」,國立中正大學財務金融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鄭明祺 (1993),「我國上市公司代理問題對投資、融資決策與股利政策之影響」,中原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鄭瑞宗(1995),「股利宣告與股價關係之研究— 兼論Naïve Model 之適當性」,國立政治大學會計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蔡元琳(2007),「現金股利宣告效果與影響因素之實證-以台灣上市上櫃公司為例」,國立中興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簡名志 (2004),「從公司股利政策預測未來盈餘及成長機會」,國立中山大學財務管理學系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譚昭瑋(2007),「現金股利變動的訊號效果-台灣上市電子公司之實證研究」,國立台灣科技大財務金融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二、英文文獻
Aharony, Josef, and Amihud Dotan (1994), “Regular Dividend Announcements and Future Unexpected Earnings: An Empirical Analysis”, Financial Review 29, pp. 125-151.
Asquith P. and D. W. Mullins(1983), “The Impact of Initiating Dividend Payments on Shareholders’Wealth”, Journal of Business 56, pp.77-96. 
Benartzi, Shlomo, Roni Michaely and Richard Thaler (1997), “Do Changes in Dividends Signal the Future or the Past”, Journal of Finance 52, pp. 1007-1034.
Brittain, John A.(1966), “The Tax Structure and Corporate Dividend Policy”,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56, pp.272-287.
Elton, Edwin J, and Martin J Gruber,(1970). ” Marginal Stockholder Tax rates and the Clientele Effect”,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53, PP. 68-74.
Fama, E. F. and K. R. French (2001), “Disappearing dividends:changing firm characteristics or lower propensity top pay?”,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60, pp. 3-43.
Farr, D. and L. Selwyn (1967), “Taxes, Corporate Financial Policy and Return to Investors”, National Tax Journal 20, pp. 444-454.
Gordon, M. J. (1963),“Optimal Investment and Financing Policy”, Journal of Finance 18, pp. 626.
Healy P. M. and K. G. Palepu (1988), ”Earnings Information Conveyed by Dividend Initiations and Omissions”,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21, pp.149-176. 
Higgins, R., (1972), ”The Corporate Dividend-Saving Decision”, Journal of Financial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7, pp.1527-1541.
Jensen, M. C. and W. H. Meckling (1976), ”Theory of the Firm:Managerial Behavior, Agency Costs and Ownership Structure”,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3, pp.5-60.
Jensen, Michael C. (1986), “Agency Costs of Free Cash Flow, Corporate Finance and Takeovers”,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76, pp. 323-329.
Kalay, A. (1982), “Stockholder-bondholder Conflict and Dividend Constraints”,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10, pp. 211-233.
Kalay, A. (1984), “The Ex-dividend Day Behavior of Stock Prices: A Re-Examination of the Clientele Effect; Reply”, Journal of Finance 39, pp. 557-563.
Lintner, John (1956),“Distribution of Incomes of Corporations among Dividends, Retained Earnings, and Taxes”,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46, pp.97-113.
Miller M.H. and K. Rock(1985),”Dividend Policy under Asymmetric Information”, Journal of Finance 40, pp.1021-1051. 
Miller, Merton H. and Franco Modigliani (1961),“Dividend Policy, Growth and the Valuation of Shares”, Journal of Business 34, pp. 411 -433.
Nissim, Doron and Amir Ziv(2001), “ Dividend Changes and Future Profitability”, Journal of Finance 56, pp. 2111~2133.
Pettit, R. R. (1972), “Dividend Announcements, Security Performance, and Capital Market Efficiency,” Journal of Finance 27, pp. 993-1007. 
Pettit, R. R. (1976), “The Impact of Dividend and Earnings Announcements: a Reconciliation”, Journal of Business 49, pp. 86-96. 
Tarshis, L. (1956), “Discussion on Distribution of Income of Corporations by John Lintner”,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46, pp.118.
Watts, Ross (1973),“The Information Content of Dividends”, Journal of Business 46, pp.191-211.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紙本論文於授權書繳交後5年公開
同意電子論文全文授權校園內公開
校內電子論文於授權書繳交後5年公開
校外
同意授權
校外電子論文於授權書繳交後5年公開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