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2602200904361600
DOI 10.6846/TKU.2009.00967
論文名稱(中文) 中共海洋安全戰略發展-以維護海上通道航運安全為例
論文名稱(英文) Ocean Security Strategic Development in China -to Maintain Navigation Safety of Seaway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
系所名稱(英文) Graduate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 and Strategic Studies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97
學期 1
出版年 98
研究生(中文) 馬立德
研究生(英文) Li-De Ma
學號 795330256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英文
口試日期 2009-01-12
論文頁數 116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王高成
委員 - 丁樹範
委員 - 曹雄源
關鍵字(中) 航道
海峽
安全
中國戰略
國防戰略
國防建構
關鍵字(英) Marine Seaway
Strait
Security
Chinese Strategy
National defense strategy
National Defense Building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近幾年來,隨著經濟全球化和區域經濟一體化不斷向縱深拓展,世界各國越來越成為緊密聯繫、相互依存的整體。國際貿易中貨物運輸量的80%以上依靠海上運輸,海上運輸就像“血液”一樣維繫著世界經濟的運轉。保障海洋戰略通道的安全通暢,不僅關係到一國的對外貿易和運輸安全,而且牽涉到國際關係和戰略格局的演變,其地位與價值正在為國際社會所重視,成為國際戰略、世界軍事和國際經貿研究的前沿課題。本文對國際海洋安全戰略通道作了前瞻性、開創性的研究。
而探討有關海洋安全的議題可謂琳瑯滿目,尤其是探討有關中共的海洋戰略問題更逐漸形成一股熱潮,就目前所蒐集的資料與文獻,如馬保安之「戰略理論與學習指南」、徐錫康與劉繼賢之「海洋戰略環境與對策研究」等等在本文的論述上,都從不同的角度來切入探討與研究。論文共分為六章:
第一章介紹研究動機與目的,研究方法與途徑、研究範圍與限制、研究架構以及安全基本概念。第二章主要分析安全意涵為何,以及探討兩者間之相關性。第三章為中共海上實力不斷增長,在其行為與觀念上仍然不斷受到外在環境的影響,所以在不同的認知下產生不同的行為,和國際環境的交叉影響下,又重新建構中共的行為與安全利益,來解釋其在發展海權上的行為。第四章為中美、日安保所形成的「太平洋島鏈」及所謂島嶼領土主權等相關海洋安全問題,審視中共將採取何種方式來因應。第五章旨在瞭解中共所推行之海軍戰略調整、海事與國際合作等作法,對國際社會、亞太地區將會帶來何種影響,以及未來發展會遭遇何種挑戰。並對次「非傳統安全」的國際合作,如以「上海合作組織」及「東協區域論壇」及「亞太安全合作理事會」的合作關係為例。第六章旨在前述的分析,對中共維護海上通道安全做出整體的評價。
英文摘要
Along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the economic globalizationand the regional economic integration,all the countries in the world contactmore and more closely and interdependently in recent years.On the international 
trade,80 percent of the freightage depends on the marine transportation.As a result,a safe and expedite strategic seaway on the sea not only relates to the country’s foreign trade and transportation security,but impacts the evolvement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and strategic structure.  I just want to make a precursory and initial research on the international strategic seaway.
  The first chapter begins with the differentiation of the international strategic seaway’conception,and indicates that seaway is the zone through which a lot of goods transit. From the second chapter to the third chapter
,it takes a respective research on the strategic seaway lying in the Atlantic Ocean,the Pacific Ocean and the Indian Ocean,such as the Black Sea  Strait,the Gibraltar Strait,the English-Dover Channel,the Panama Channel,
and so on.The research of the seaways includes The landform and physiognomy,the basic situation,the ship and goods transit,the historical vicissitude and the important affairs related to them. The fourth chapter analyses the
 effects of the pirates and the maritime terrorism to the seaway’security.It says that the rampant pirates’ activities and the serious maritime terrorism have been the uppermost unconventional factors to affect the 
internationalmarine and the seaway’security. The fifth chapter probes into the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on the marine strategic seaway. The sixth chapter brings forward some specific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on how to keep the security of the international strategic seaway.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目          錄
摘要………………………………………………………………………i
Abstract ………………………………………………………………ii
謝辭……………………………………………………………………iii
目錄 ……………………………………………………………………iv
圖目錄 …………………………………………………………………vi
表目錄…………………………………………………………………vii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相關文獻探討 ………………………………………5
第三節	 研究途徑與方法……………………………………10
第四節	 研究架構……………………………………………12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13
第二章	海洋與國家安全的相關性……………………………………16
第一節	 海洋安全理論探討…………………………………16
第二節	 國家安全意涵………………………………………23
第三節	 海洋安全意涵………………………………………28
第四節	 兩者的相關性………………………………………29
第三章	中共海洋安全戰略的發展與內容……………………………31
       第一節  中共發展海洋安全戰略的目標……………………31
       第二節  確保海洋資源及海上經貿發展……………………33
       第三節  阻止外力介入台海衝突……………………………37
第四節  維護海上能源開發及航行安全……………………41
第五節	 小結…………………………………………………52
第四章	中共海上通道所面臨的威脅…………………………………54
       第一節  美、日同盟的海上封鎖……………………………54
       第二節  領土島嶼糾紛影響海上通道安全…………………58
第三節 恐怖活動對海上通道安全的威脅…………………67
第四節  小結…………………………………………………76
第五章	中共維護海上通道安全之作法………………………………77
第一節  中共海軍戰略的調整………………………………77
第二節  建立海事安全合作機制……………………………88
第三節  構建海上反恐國際合作的平臺……………………95
第五節	 採取多種維護海上通道安全方式…………………99
第五節	 小結 ………………………………………………106
第六章	結論 ………………………………………………………107
    第一節 研究發現……………………………………………… 107
    第二節 政策建議 ………………………………………………109
 參考文獻-中文部分 ………………………………………………112
 參考文獻-英文部分 ………………………………………………116
圖 目 錄
圖1-1 流程圖 …………………………………………………………13
圖2-1 馬漢海權結構圖 ………………………………………………19
圖3-1第一島鏈與第二島鏈示意圖 …………………………………41
圖4-1臺海情勢圖 ……………………………………………………55
圖5-1南海盆區主要航運圖 …………………………………………62
圖6-1南海周邊國家在南海之探勘範圍 ……………………………64
圖7-1「釣魚臺群島」(DIAOYUTAI ISLANDS)……………………66
表 目 錄
表1-1中共與西方海權的差異性……………………………………30
表2-1中國石油能源運輸管路通道分散方式………………………44
表3-1中國「珍珠鏈」戰略的重點港口……………………………48
表 4-1 影響中國出海的重要海峽和水道 …………………………67
表 5-1 北海艦隊艦艇數量 …………………………………………84
表 5-2 東海艦隊艦艇數量 …………………………………………85
表 5-1 南海艦隊艦艇數量 …………………………………………86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一)專書
  1.劉慶元,《解析中共國家安全戰略》(臺北:揚智文化出版社,2003年)。
2.馬保安,《戰略理論學習指南》(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2002年5月)。
3.徐錫康與劉繼賢,《海洋戰略環境與對策研究》(北京:解放軍出版社,1996年8月)。
4.楊作洲,《南海風雲》(臺北:正中書局,1993年7月)。
5.林中斌,《廟算台海》(臺北:台灣學生書局,2002年12月)。
6.曾章瑞,《2003台海戰略環境評估》(臺北:國防大學戰略中心,2003年1月)。
7.浦淑蘭,《未來的中國人民解放軍》(臺北:玉山出版社,2001年10月)。
8.亞歷山大•溫特著,秦亞青譯,《國際政治的社會理論》(上海世紀出版集團,2000年)。
9.林文程,《中共海軍軍力與戰略發展之研究》(中山大學大陸研究所,1998年7月)。
10.劉中民、薄國旗,《試論鄧小平的海洋政治戰略思想》(中國海洋大學學報2005年5月)。
11.彭光謙、姚有志,《軍事戰略學教程》(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2001年)。
12.越英,《新的國家安全觀》(昆明:雲南人民出版社,1992 年)。
13.閻學通,《中國國家利益分析》(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7)。
14.朱陽明,《2000至2001年戰略評估》(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2000年)。
15.陳立,《中國國家戰略問題報告》(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2年)。
16.廖文中,《中共二十一世紀海軍戰略對亞太區域安全之影響》,收錄《中共軍事論文集》,(臺北:中共研究出版社,民國90年)。
17.劉繼賢、王堂英與黃碩風,《國防發展戰略概論》(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1989年)。
18.黃偉傑,《中國/台灣海軍軍力手冊》(臺北:星光出版社,2005年)。
19.鍾堅,《中共海軍自製、外購新型戰艦、潛艇及其研造航艦對我制海作戰影響》,(臺北:海軍出版社,民國90年)。
20.姚嘉文著,《南海十國春秋》(臺北:大村文化出版公司,民國84年6月)。
21.易君博,《政治理論與研究方法》(臺北:三民書局,1984 年9 月)。
22.楊志恆等著,《我國應有的南海戰略》(臺北:業強出版社,1996 年8 月)。
23.王高成、林正義等著《台灣的戰略未來》(臺北:華揚文教出版社,民國96年)。
24.陳毓鈞,《中美台風雲錄》(臺北:海峽出版社,2001 年)。
25.莫大華、翟文中,「亞太安全研究與地緣政治理論」,莫大華主編,亞太安全的理論與實踐:台灣的角色與作為(臺北市:財團法人兩岸交流遠景基金會,2002 年)。
26.楊明傑主編,《海上通道安全與國際合作》(北京市:時事出版社,2005 年)。
27.楊連仲等譯,《美日聯盟的新挑戰》(臺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民國91年6月)。
28.高一中等譯,《美日關係的新觀點》(臺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民國91年3月)。
29.高一中譯,《東南亞在美國對中共策略的角色》(臺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民國90年6月)。
30.高一中譯,《亞太戰略關係:尋求整合安全》(臺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民國92年7月)。
31.王崑義等著,《2003台海戰略環境評估》(臺北:國防大學戰略中心,民國91年)。
32.楊紫函等譯,《美日關係的新觀點》(臺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民國90年7月)。
(二)期刊論文
    1.《中共研究彙編》(臺北:國防譯粹編輯室,2006年11月)。
    2.《就海洋戰略觀點論中共遠洋海軍未來之發展》(龍潭:國防大學,2004年9月)。
3.林文程,《中共海軍軍力與戰略發展之研究》(中山大學大陸研究所,1998年7月)。
4.劉中民、薄國旗《試論鄧小平的海洋政治戰略思想》,中國海洋大學學報(2005年5月)。
5.潘日軒、張勇,《跨世紀的回響-我軍戰爭年代三次軍事戰略轉變及其啟示》,(國防大學學報,1997年10月10日)。
6.郭華倫,《中共史篇第一冊》(臺北:政大國關中心,1982年10月第4版)。
7.朱啟,《對鄧小平同志戰爭與和平思想的幾點理解和認識》,(國防大學學報,1995年4月25日)
8.糜振玉,《甲午戰爭一百週年與現代海洋觀》,《國防雜誌,北京,1994年9月》。
9.中共研究雜誌社專輯編委會,《中共16大評析專輯》(臺北:中共研究雜誌社,2002年)。
10.周建民,《關於我國對外戰略的幾個問題鄉 兼論國家安全戰
略的重要性》(2001年第10期)。
11.蘇武,《現代級驅逐艦的演進和俄中海軍武力的最新發展》,全球防衛雜誌(DefenseInternation),軍事家臺北中文版,243期,2004年11月。
12.林海清,《冷戰後中共海軍發展趨勢之研究》,(國防雜誌,第10卷7期)。
13.黎承泰,《中共國防現代化之研究1980~1993》,(臺北: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碩士論文)。
14.林敏譯,《南海:暗濤洶湧抑或風平浪靜》,(亞洲防衛月刊,亞太安全譯文彙輯Ⅱ)。
15.吳子敬,《後冷戰中共國防現代化之研究》。
16.施子中,《中共海軍跨世紀建設與發展戰略之研究》,(2000年1月)。
17.蕭朝琴,《中共發展海權戰略對台安全之威脅》,(第25卷第12期,1999年12月)。
18.陳之華,《近十年台海兩岸對東協貿易之比較研究》,(經濟
   研究,2003年)。
19.沈明室,「從溫家寶訪問印度來看中國戰略意圖」,第3卷第5期(2004年)。
20.閻學通,〈中國的新安全觀與安全合作構想〉,《現代國際關係》,第11 期(總第97 期),1997 年12 月,頁1-20。
21.杜祤,《兩岸及海外華人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國際法學會,民國83 年)。
22.宋燕輝,〈南中國南沙海域遊憩資源評估及開發利用〉,《海南暨南海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中央圖書館台灣分館,85年,初版)。
23.陳鴻瑜,〈南海之石油資源開發與政治衝突〉,《東南亞季刊》,(第1 卷第3期,民國85 年7 月。
24.賴怡忠,〈中國大陸和平崛起:是問題還是事實〉,兩岸共同市場基金會通訊。
25.沈有忠,〈中國解放軍戰略與軍事裝備的現代化〉,展望與探索,第2 卷第8 期(2004年)。
26.國防部史政編譯室,中華民國93年國防報告書。
27.蔡維心,〈東南亞航道安全合作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政治學研究所。2006。
28.王繁賡,〈中國崛起與美國亞太地區安全戰略之研究:地緣政治理論之觀點〉。國立中山大學社會科學院高階公共政策研究所。2005。
29.李志剛,〈中共處理南海爭端的可能模式研〉。國立中山大學大陸研究所。2003。
30.陳清照,〈中國與東協國家政經關係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大陸研究所。2005 
(三)網路資料    1.http://www1.people.com.cn/GB/guandian/29/173/2001071 
1/508680.html。
     2.http://www.fmprc.gov.cn/chn/c271.html 〈南海專題〉,中共外交部網站。
     3.http://taiwan.yam.org.tw/china_policy/p_us-jp1.htm,2005 年2 月3 日「美日安保條約對我國國家安全的影響」,民進黨中國事務部。
     4.范明姬,<黨報〆引導社會輿論的中心>,《中國黨報論壇2005年會論文》,(中國〆北京,2006年),取自http://www.people.com.cn。
5.郭洪新,<論黨報在中國輿論系統中的地位和作用>,《中國黨報論壇2005年會論文》,(中國〆北京,2006年)取自http://www.people.com.cn。
6.劉雪梅,〈新聞輿論戰的策略與謀略〉,取自http://www.pladaily.com.cn/gb/pladaily/2004/02/10/20040210001175_jsld.html。
(四) 報紙
《人民日報》,(1996年9月27日),1版。
 《人民日報(海外版)》,(1989年11月30日),1版。
 《中國時報》,(2008年10月12日),A9版。
 《中國時報》,(2007年11月1日)。
 《中國時報》,(2006年12月6日),A13版。
 《中國時報》,(2004年9月9日),A15版。
 《新華社》,(2006年12月29日)。
 《自由時報》,(2005年3月16日),A15版。
 《青年日報》,(2008年12月9日),第3版。
 《青年日報》,(2008年12月4日),第5版。
 《青年日報》,(2008年12月1日),第5版。
 《青年日報》,(2008年11月29日),第5版。
 《青年日報》,(2008年11月27日),第2版,第4版。
二、參考文獻-英文部分
1.Allen Whiting,《The PLA and China’s Threat rception. 》,The China Quarterly,1996.
2.Terry L. Deibel《Grand Strategy and the Decision making Process》,1992.
3. Lu, K. (1982). The Chinese communist press as I see it. In J. L. Curry & J. R. Dassin (eds.), Press Control Around the World. New York, NY.: Pager Publishers.
4.McQuail, D. (1994). Mass Communication Theory: An Introduction. (3rd ed.). London: Sage.
5.Shils, E. A. & Janowitz, M. (1981). Impact of allied propaganda on Wehrmacht solidarity in World War II. In M. Janowitz and P. Hirsch (Ed.), Reader in public opinion and mass communication (pp. 341-348). New York: The Free Press.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紙本論文於授權書繳交後2年公開
同意電子論文全文授權校園內公開
校內電子論文於授權書繳交後2年公開
校外
同意授權
校外電子論文於授權書繳交後2年公開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