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2601201612293800
DOI 10.6846/TKU.2016.00868
論文名稱(中文) 鍾文音作品研究-家族書寫與旅行書寫中的自我
論文名稱(英文) Research on Chung Wenyin`s:Self in the Family writing and travel writing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中國文學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系所名稱(英文) Department of Chinese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104
學期 1
出版年 105
研究生(中文) 莊于萱
研究生(英文) Yu-Hsuang Chuang
學號 798010129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16-01-18
論文頁數 113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呂正惠
委員 - 徐秀慧
委員 - 張雙英
關鍵字(中) 鍾文音
家族書寫
旅行書寫
自我
關鍵字(英) Chung Wenyin
Family writing
travel writing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論文以鍾文音在作品中所敘述的家族與旅行為主題,探討鍾文音如何在作品中呈現對於故鄉與歷史的回顧以及重構,並且歸納作者如何用文字來呈現鄉土風情。
藉由文本分析的方式,主要研究重點本文分成三個部分。第一部分由作者的成長經、歷童年記憶和家族史記憶建構故鄉的記憶。
第二部分藉由旅行中的鄉土記憶,包括氣味、影像和物件來探討作者如何在作品中逃離故鄉又返回故鄉。
第三部分探討作者紀錄旅行的作品,討論內容包括作者如何在紀錄旅行的作品中找到自我,以及作品的寫作風格。
英文摘要
Thesis topic of this paper is Chung Wenyin in her work described in family and travel , as well as for the home and how she presents historical review and reconstruction , and how the author summed up with words to render local customs in the works . By way of text analysis , the main research focus of this paper is divided into three parts. The first part of the author 's growth through calendar childhood memories and family history of Construction hometown memories memories. The second part of the trip by the local memory , including smells, images and obJects to explore how the author fled the home in the works yet to return home.The thired part discusses the works of author travel records , including the author's discussion of how to find themselves , and writing style works record travel in the works .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文獻回顧與檢討	        5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架構     	        12
第二章家族記憶的重組與建構	        15
第一節 成長經歷	                        15
第二節 童年記憶的建構	                20
第三節 家族史的建構                    	32
第三章鄉土記憶的重組與建構	        39
第一節 鄉土記憶(上):死亡與苦難         	39
第二節 鄉土記憶(下) :影像、物件與氣味	52
第三節 逃離鄉土與重返                	61
第四章 旅行抒寫與自我追尋           	69
第一節 旅行抒寫                         	69
第二節 旅行抒寫中的自我            	81
第三節 旅行抒寫的札記模式           	92
第五章 結論	                        103
※參考文獻	                        109
參考文獻
一、 鍾文音作品
(一) 短篇小說集
《一天兩個人》(臺北:探索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8 年)。
《過去──關於時間流逝的故事》(臺北:大田出版有限公司,2001 年)。
(二) 長篇小說
《女島紀行》(臺北:探索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8 年)。
《從今而後》(臺北:大田出版有限公司,2000 年)。
《在河左岸》(臺北:大田出版有限公司,2003 年)。
《愛別離》(臺北:大田出版有限公司,2004 年)。
《豔歌行》(臺北:大田出版有限公司,2006 年)。
《慈悲情人》(臺北:大田出版有限公司,2009 年)。
《短歌行》(臺北:大田出版有限公司,2010 年)。
《傷歌行》(臺北:大田出版有限公司,2011 年)。
(三) 散文集
《寫給你的日記》(臺北:大田出版有限公司,1999 年)。
《臺灣美術山川行旅圖》(臺北:新新聞,1999 年)。
《裝著心的行李》(臺北:玉山社,2000 年)。
《昨日重現──物件和影像的家族史》(臺北:大田出版有限公司,2001 年)。
《遠逝的芳香──我的玻里尼西亞群島高更旅程紀事》(臺北:玉山社,2001 年)。
《永遠的橄欖樹》(臺北:大田,2002 年)。
《奢華的時光──我的上海華麗與蒼涼紀行》(臺北:玉山社,2002 年)。
《情人的城市──我和莒哈絲、卡蜜兒、西蒙波娃的巴黎對話》(臺北:玉山社,2003 年)。
《最美的旅程》(臺北:閱讀地球文化,2004 年)。
《美麗的苦痛》(臺北:大田出版有限公司,2004 年)。
《廢墟裡的靈光──重返印度的佛陀時代》(臺北:地球書房,2004 年)。
《山城的微笑──尼泊爾的不浪漫旅程》(臺北:地球書房,2004 年)。
《中途情書》(臺北:大田出版有限公司,2005 年)。
《孤獨的房間── 我和詩人艾蜜莉、藝術家安娜的美東紀行 》(臺北:玉山社,2006 年)。
《三城三戀》(臺北:大田出版有限公司,2007 年)。
《少女老樣子》(臺北:大田出版有限公司,2008 年)。
《大文豪與冰淇淋》(臺北:大田出版有限公司,2008 年)。
《暗室微光》(臺北:大田出版有限公司,2012 年)。
《我虧欠我所愛的人甚多》(臺北:大田出版有限公司,2013 年)。

二、中文專書
王志弘:《性別化流動的政治與詩學》,臺北:田園城市,1990年5月。
石計生:《閱讀魅影:尋找後班雅明精神》,臺北:群學,2007年3月。
台中技術學院應用中文系編:《臺灣旅遊文學論文集》,台中:台中技術學院應用中文系,2006年6月。
交通大學社會與文化研究所主編,《疆界/將屆:2004年文化研究學生研討會論文集》,新竹:交通大學社會與文化研究所,2004年12月。
朱雙一:《戰後臺灣新世代文學論》,臺北:揚智,2002年。
李歐梵:《都市漫遊者》,香港:牛津大學,2004年。
呂正惠審訂。廖淑芳、陳建忠、藍建春聯合執筆。〈小說的創作與活動〉。《1998台灣文學年鑑》,頁32-39。
汪安民、陳永國、馬海良主編,《城市文化讀本》,北京:北京大學,2008年1月,頁132。
林燿德:《重組的星空》,臺北:業強,1991年6月。
范銘如:《文學地理─臺灣小說的空間閱讀》,臺北:麥田,2008年9月。
夏鑄九、王志弘編譯:《空間的文化形式與社會理論讀本》,臺北:明文書局,1994年6月。
張瑞芬:《未竟的探訪:瞭望文學新版圖》,臺北:麥田,2002年。
張寶琴、邵玉銘、瘂弦主編:《四十年來中國文學》,臺北:聯合文學,1994年。
許素蘭等作,《徬徨的戰鬥─十場臺灣當代小說的心靈饗宴》,台南:國立臺灣文學館,2007年。
郭良蕙:《臺北一九六○》,臺北:時報文化,1991年。
陳大為:《亞洲中文現代詩的都市書寫(1980-1999)》,臺北:萬卷樓,2001年。
陳伯中:《都市地理學》,臺北:三民,1998年4月。
陳明柔主編:《遠走到她方》,臺北:女書文化,2010年5月。
焦雨虹:《消費文化與都市表達》,上海:學林,2010年5月。
程箐:《消費鏡像》,北京:中國社會科學,2008年9月。
馮品佳主編,《通識人文十一講》,臺北:麥田,2004年9月。
黃凡、林燿德主編:《新世代小說大系‧都市卷》,臺北:希代,1989年5月。
楊宗翰主編:《臺灣文學史的省思》,臺北:富春文化,2002年7月。
葉石濤:《臺灣文學史綱》,高雄:春暉,2000年。
葉肅科:《芝加哥學派》,臺北:遠流,1993年1月。
劉效鵬:《亞里斯多德詩學論述》,臺北:秀威資訊科技,2010年6月。
蔡永美、郭文雄著:《都市社會學》,臺北:巨流,1984年7月。
蔡素芬編:《臺灣文學30年菁英選:小說30家(下)》,臺北:九歌,2008年4月。
鄭明娳主編:《當代臺灣都市文學論》,臺北:時報,1995年。
薛益忠:《都市地理學》,臺北:三民,2006年8月。
薛鳳旋:《中國城市及其文明的演變》,香港:三聯,2009年4月。
鍾宜樺策劃、採訪:《文化進站》,臺北:秀威資訊科技,2006年7月。
顏忠賢:《不在場 顏忠賢空間學論文集》,臺北:田園城市文化,1998年。

三、報刊文章
王志弘:〈城市的身世〉,《聯合文學》,第113期,1994年3月,頁40-45。
胡馨云撰文:〈回歸文學之路─鍾文音〉,《出版情報》,第152期,2000年12月,頁34-35。
張葆蘿:〈跟著鍾文音來趟文學之旅〉,《書香遠傳》,第53期,2007年10月,頁42-45。
趙如璽採訪撰文:〈悲涼又美麗的宿命-鍾文音的「魔幻」雲林〉,《行遍天下》,第137期,2003年2月,頁73。
劉虹風採訪整理:〈旅行文學─在追尋/驗證、真實/虛構之間〉,《誠品好讀》,第1期,2000年7月,頁22-25。
劉維公:〈符號化的旅遊與旅遊的終結〉,《誠品好讀月報》,第1期,2000年7月,頁14-17。
歐宗治:〈開拓旅行文學的新領域─評介《縱橫天下》〉,《書評》,第43期,1999年,頁6-9。
練美雪採訪、撰文:〈一個會畫畫、攝影的作家,過著貧窮人的奢華日子,她是一棵會開花的樹-鍾文音〉,《新觀念》,第176期,2002年11月,頁38-41。
蔡忠道訪談《遇見鍾文音 在海邊卡夫卡》(閱讀雲林雙月刊,2009年8月)http://reading.yunlin.gov.tw/index-2.asp?sid=12&id=174&page=1
公視「週二不讀書」,蔡康永訪談:《話題人物:實踐夢想的旅行者-鍾文音》,http://www.ots.org.tw/~web01/tuesday/t_032.htm.
蔡淑華採訪撰文:〈情慾依然飄浪─專訪小說家鍾文音〉,《幼獅文藝》,第637期,2007年1月,頁86-91。
鄭明娳:〈知性與立體的鋪陳─關於「都市散文」〉,《自由青年》,第82期,1989年9月,頁21-24。
李易安:〈混世兒女的青春歌─訪鍾文音談新書《艷歌行》〉,《聯合報》,2006年11月26日,第E4版。
梁一萍:〈臺北上河圖─鍾文音家族三部曲〉,《聯合報》,2003年4月6日,第B5版。
鍾文音:〈八里‧巴黎〉,《中國時報》,2004年2月15日,第E7版。

四、學位論文
孫瑞穗:《城市中的單身女人與家變:以八○年代來臺北單身城鄉移民女人的居住處境與經驗為例》,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碩士論文,1996年。
曾意晶:《族裔女作家文本中的空間經驗─以李昂、朱天心、利格拉樂‧阿女烏、利玉芳為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98年。
李建民:《八○年代臺灣小說中的都市意象─以臺北為例》,臺北市立師範學院應用語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99年。
方婉禎:《從城鄉到都市─八○年代臺灣小說與都市論述》,淡江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年。
胡龍隆:《八○年代都市小說的生活情境與批判語調》,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年。
張佩珍:《臺灣當代女性文學中的母女關係探討》,南華大學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年。
簡君玲:《若即若離─八、九○年代臺灣女性文學中的「母女角色」探討》,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年。
林宛青:《從混沌到豐饒─論鍾文音文本中的女性主體》,靜宜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
楊佳嫻:《論戰後臺灣外省小說家作品中的「臺北/人」》,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
廖瑋琳:《漂泊與釘根─論鍾文音的旅行與家族書寫》,中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
王小莉:《當代臺灣旅行文學研究(1990-2004年)》,銘傳大學應用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
吳芷維:《交纏與共生:九○年代以來女性小說中的母女關係》,靜宜大學中國文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
郭伊貞:《影像繪畫書寫的幾種化身─鍾文音及其作品》,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
黃宗潔:《當代臺灣文學的家族書寫─以認同為中心的探討》,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05年。
吳品誼:《臺灣五年級女性小說家身世書寫之研究》,臺灣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年。
林大均:《心遊於物:席慕蓉、舒國治、鍾文音的旅行書寫》,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年。
連培妏:《九○年代以降臺灣女性成長小說研究》,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年。
林幸瑜:《鍾文音「家族三部曲」研究》,彰化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年。
黃恩慈:《女子有行─論施叔青、鍾文音女遊書寫中的旅行結構》,成功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年。
金儒農:《九○年代臺灣都市小說中的空間敘事》,中正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年。
高鈺昌:《臺北的三副面孔─八○年代以降文本中的三種臺北圖景》,成功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年。
鄭恒惠:《家庭‧城市‧旅行─臺灣新世代女性散文主題研究》,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年。
何蓓茹:《九○年代女作家的旅行書寫─以鍾文音、師瓊瑜、郝譽翔、張惠菁為核心》,中正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年。
吳莉瑩:《鍾文音作品研究(1998~2008)》,逢甲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年。
李婷君:《空間與移動─論鍾文音作品中的原鄉意識與女性主體》,靜宜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年。
李曉惠:《當代臺灣女性散文的家族書寫─以鍾文音《昨日重現》、簡媜《天涯海角》為分析對象》,臺北教育大學臺灣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年。
林韻文:《九○年代以降臺灣女性旅行書寫的自我建構與空間》,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09年。
張淑棉:《掙脫禁錮的女身╱聲:論鍾文音長篇小說中陰性書寫的敘事體現》,中興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年。
陳姿瑾:《女/城:論九○年代以後臺北城市文化變遷與「新世代」女性小說家》,臺灣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年。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校內紙本論文立即公開
同意電子論文全文授權校園內公開
校內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校外
同意授權
校外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