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2508200811021800
DOI 10.6846/TKU.2008.00910
論文名稱(中文) 「九一一」事件後中共與中亞合作關係
論文名稱(英文) A Study of the Cooperative Relationships Between China and five Central Asia states After the 911 Incident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
系所名稱(英文) Graduate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 and Strategic Studies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96
學期 2
出版年 97
研究生(中文) 榮懋祥
研究生(英文) Mao-Shing Jung
學號 794260165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英文
口試日期 2008-06-23
論文頁數 166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王高成
委員 - 朱新民
委員 - 傅仁坤
關鍵字(中) 戰略
中亞五國
九一一事件
合作關係
關鍵字(英) Strategic
Five Central Asia States
The 911 Incident
Cooperative Relationships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九一一」恐怖攻擊事件後,美國藉反恐之名將其政治與軍事力量加速投入中亞地區,形成中共與中亞地區友好合作關係的一項重大變數,而「九一一」恐怖攻擊事件後藉由各外部因素在中亞的政治、經濟和軍事需求,亦加速中亞五國與美、俄、中等大國雙邊與多邊合作關係發展,並利用各大國勢力在中亞的競逐心態,有利於中亞各國在這些相互制衡的大國勢力中,鞏固發展自身的國際政治地位與經濟實力。
因此研究結論認為,中亞五國掌握「九一一」恐怖攻擊事件所帶來的戰略機遇,對外政策的調整必然會以其自身所面臨的國家戰略形勢來制定,據以獲得國家利益最大程度的實現;而中共「軟硬兼施」的大戰略亦逐漸在中亞國家交往中握有主導權,就連俄羅斯對此也備感威脅,且中共正刻意加強此合作態勢,因中亞目前仍是美國所無法完全掌握的地區,與中亞國家關係抱持正向良好的目標發展,減輕來自美國及西方安全壓力的緩衝地帶並維持戰略平衡,對於中共「反圍堵」美國的大戰略來論,亦是極為有利的。
英文摘要
After the 911 Incident, The American affiliation instead fears great soldier its politics and the military force acceleration invests the Central Asia region, Forms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and a Central Asia region friendship and cooperation relations significant variable, But after the terror attack the affiliation by each exterior factor in central Asia politics, the economy and the military demand, also accelerates the central Asia five countries and American, Russia, medium great nation both sides and the multilateral cooperation relations development, consolidated develops own international political status and the economic potentiality.
Therefore the research conclusion believed, five Central Asia states grasp the strategic opportunity which the "911" Incident brings, the foreign policy adjustment inevitably can by the national strategy situation which its own faces formulate, according to obtains the national interest greatest degree the realization.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uses both persuasion and threats" the big strategy also gradually grasps in the central Asian nation contact has the leading power, Russia regarding this also prepares the feeling threat, also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sedulously is strengthening this cooperation situation, because the central Asia at present was still an area which US is unable completely to grasp, embraces with the central Asian nation relations to the good goal development, reduces is balanced from American and the western security pressure intermediate area and the maintenance strategy, "instead surrounds" US'S big strategy regarding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theory, also is extremely advantageous.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九一一」事件後中共與中亞合作關係
目     錄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文獻評析 …………………………………………………6
第三節 研究途徑與方法…………………………………………12
第四節 研究概念與架構…………………………………………14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17

第二章 中共與中亞合作關係形成之背景………………………20
第一節 中共與中亞跨國民族關係………………………………20
一、	中亞地區民族發展背景………………………………21
二、	中共與中亞跨國民族關係……………………………28
第二節 中共與中亞合作共同利益………………………………31
一、	中亞地緣價值…………………………………………31
二、	能源合作利益…………………………………………33
三、	中共與中亞合作共同利益取向………………………35
第三節 中共三鄰政策的影響……………………………………36
一、	三鄰政策的內涵………………………………………37
二、	中共「和諧世界」的外交戰略………………………39
三、	三鄰政策對中亞意涵…………………………………41
第四節 小結………………………………………………………42

第三章 中共對中亞戰略…………………………………………44
第一節 地緣戰略-競逐大國角色………………………………44
一、	中亞地緣戰略地位……………………………………45
二、	大國力量在中亞的角力………………………………47
三、	中共在中亞的地緣戰略………………………………49
第二節 經濟戰略-充實發展所需………………………………51
一、 中共的能源戰略 ……………………………………………51
二、 中亞五國的經濟形勢 ………………………………………57
三、 中共對中亞的經濟戰略 ……………………………………59
第三節 軍事戰略-強化安全環境………………………………61
一、	強化邊境安全…………………………………………61
二、	打擊三股勢力…………………………………………65
三、	防止美國軍事圍堵……………………………………68
第四節 小結………………………………………………………70

第四章 中共與中亞合作關係……………………………………72
第一節 官方合作-上海合作組織………………………………72
一、	上海合作組織之發展…………………………………72
二、	上海合作組織之意涵…………………………………76
三、	上海合作組織合作關係………………………………79
第二節 反恐合作…………………………………………………83
一、	中亞地區恐怖組織與特色……………………………84
二、	「九一一」事件後美國與中亞反恐合作……………87
三、	中共與中亞反恐合作…………………………………92
第三節 經貿與文化關係…………………………………………98
一、	能源合作………………………………………………99
二、	經貿合作………………………………………………102
三、	文化合作………………………………………………105
第四節 小結………………………………………………………108

第五章 中共與中亞合作關係對區域之影響……………………110
第一節 對美國之影響……………………………………………110
一、	「九一一」事件後美國的中亞戰略…………………111
二、	美與中亞合作對中共的影響…………………………114
三、	上海合作組織對美國在中亞戰略利益之影響………117
第二節 對俄羅斯的影響…………………………………………119
一、	俄羅斯在中亞的戰略利益……………………………119
二、	「九一一」事件後俄羅斯與中亞合作………………123
三、	中共與中亞合作對俄羅斯之影響……………………127
第三節 中亞五國發展對區域之影響……………………………129
一、	中亞五國對外戰略……………………………………129
二、	中亞國家對外戰略選擇………………………………131
三、	中共與中亞五國合作對區域之影響…………………132
第四節 小結………………………………………………………134

第六章 結論………………………………………………………136
一、研究總結與心得………………………………………………136
二、未來發展方向…………………………………………………141
參考書目……………………………………………………………144 

圖目次
圖1-1  中亞五國地理位置簡圖………………………………………4
圖1-2  研究架構 ……………………………………………………15
圖2-1  絲綢之路路線圖 ……………………………………………21
圖2-2  古希臘人所知的西亞和中亞圖 ……………………………23
圖2-3  突厥是中亞民族的主要成份 ………………………………25
圖2-4  中亞民族分佈 ………………………………………………27
圖3-1  中亞五國地理位置圖 ………………………………………45
圖3-2  中共與中亞地緣戰略示意圖 ………………………………50
圖3-3  中共石油對外依存度 ………………………………………56
圖3-4  中共石油消費量與生產量增長比較 ………………………56
圖3-5  中亞費爾干納谷地圖 ………………………………………66
圖4-1  上海合作組織會議機制圖 …………………………………80
圖4-2  阿富汗與中亞地區毒品產區概況圖 ………………………88
圖 4-3  新疆恐怖攻擊事件地點示意圖	 ………………………93
圖5-1  裏海石油出口運送圖………………………………………125

表目次
表2-1  中古時期阿拉伯人伊斯蘭教對中亞地區的影響 …………26
表3-1  中亞周邊部分國家軍力排行榜 ……………………………46
表3-2  中共1978-1994年主要能源政策及內容  …………………52
表3-3  中共1995年至2002年主要能源政策及內容  ………………54
表3-4  「上海五國」機制在前五年所立之協定  …………………63
表4-1  上海合作組織重要大事年表 ………………………………73
表4-2  美國與中亞藉反恐之軍事合作一覽表(2001年-2003年) …90
表4-3  上海合作組織框架內反恐演習一覽表(2002年-2007年) …96
表5-1  裏海周邊五國石油蘊藏量與每日產量……………………120
表5-2  「歐亞經濟共同體」的成立過程…………………………122

附錄目次
附錄一  2000年後中共與中亞國家官方交流一覽表
附錄二  2000年後中共與中亞國家經貿官方往來一覽表
參考文獻
參考書目
一、政府出版品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歐亞司,上海合作組織文獻選編,(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02年)。
二、中文書目
(一)中文專書
丁連財等著,《現代用語導讀-國際關係暨國際組織類》(台北,書泉,1996 年)。
王桂芳著,《中亞戰略格局與中國安全》,(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2004年12月)。
王治來,《中亞史第一卷》,(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
王治來,丁篤本編,《中亞國際關係史》,(長沙:湖南出版社,1997年)。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所,《國際戰略與安全形勢評估2001-200 2》(北京:時事出版社,2002年)。
王振西譯,《虎視中亞》,(北京:新華出版社,2002年)。
北京大學歷史系編,《沙皇俄國侵略擴張史》,(北京:人民出版社,1976年)。
向駿主編,《2050中國第一?權力轉移理論下的美中臺關係之迷思》,(台北:博揚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6年6月)。
安豐雄,「恐怖主義與美國的新戰爭」,《新世紀反恐怖大戰》(台北:軍事迷文化出版社,2002年)。
朱成虎主編,《十字路口 中亞走向何方》,(北京:時事出版社,2007年7月)。
李登科等著,《國際政治》,(台北,國立空中大學,1996 年)。
余太山,《塞種史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2年)。
邢廣程主編,《2005年:應對挑戰》,(北京:社會科學出版社,2006年4月)。
刑廣程主編,《2006年:俄羅斯東歐中亞國家發展報告》,(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7年4月)。
林碧炤,《國際政治與外交政策》(台北,五南圖書,1999年7月)。
倪世雄,《當代國際關係理論》(台北,五南圖書,2003年3月)。
倪建民主編,《國家能源安全報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年)。
紐先鍾著,《戰略研究入門》,台北:麥田出版社,1998年9月。
馬大正,馮錫時主編,《中亞五國史綱》,(烏魯木齊:新疆人民出版社,2000年)。
馬曼麗主編,《中亞研究-中亞與中國同源跨國民族卷》,(北京:民族出版社,1995年)。
海平、運平、璟濤編著,《各國綜合國力排行榜》,(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1998年版)。
孫壯志,《中亞新格局與地區安全》,(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1年)。
高永久主編,《中亞及新疆歷史學與民族學專題研究》,(北京:民族出版社,2004年)。
秦孫華主編,《亞洲區域合作路線》,(北京:時事出版社,2006年8月)。
許利平主編,《亞洲極端勢力》,(北京:社會文獻科學出版社,2007年1月)。
傅國良、曹炳楊著,《懷柔的中國?中共對外關係》,(台北:海鴿文化,2004年9月)。
傅耀祖 周啟朋著,《聚焦中國外交》,(北京:中央黨史出版社,2000)。
葉自成,《地緣政治與中共外交》(北京:北京出版社,1998年)。
張新平著,《地緣政治視野下的中亞民族關係》,(北京:民族出版社,2006年12月)。
張植榮著,《中國邊疆與民族問題》,(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4月)。
彭樹智,《文明交往論》,(西安:陜西人民出版社,2002年)。
張永慶,《面向中亞-中國西北地區的向西開發》,(銀川:寧夏人民出版社,1996年)。
資中筠主編,《國際政治理論探索在中國》(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頁295~317。
楊蘇曼主編,《國際關係基本理論導讀》,(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1年8月)。
楊建新著,《西北少數民族史》,(銀川:寧夏人民出版社,1988年)。
廖文中,《中共軍事研究論文集》,林中斌序,台北:中共研究雜誌社,2001年1月。
潘光、胡鍵著,《21世紀的第一個新型區域合作組織:對上海合作組織的綜合研究》,(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2006年)。
劉建高總編輯,《認識戰略-戰略講座彙編》,(台北:中華戰略學會,1997年1月)。
劉杰主編,《國際體系與中國的軟力量》,(北京:時事出版社,2006年7月)。
閻學通,《中國國家利益分析》,(天津,人民出版社,1996年)。
(二)中譯專書
巴托爾德著,羅致平易,《中亞突厥史十二講》,(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4年)。
布里辛斯基,《大棋局——美國的首要地位及其地緣戰略》,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譯,(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2月)。
CSIS IEE著,樂為良 黃裕美譯,《重估中國崛起》,(台北: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6年9月)。
C.阿基姆別科夫著,楊恕、汪金國譯,《阿富汗焦點和中亞安全問題》,(甘肅:蘭州大學出版社,2002年)。
伊斯拉姆‧卡里莫夫著,《臨近21世紀的烏茲別克安全的威脅 進步的條件和保障》,(北京:國際文化出版公司,1997年)。
J.F.C.Fuller著,紐先鍾譯,《亞歷山大的將道》,(台北:麥田出版社,2000年)。
W.Lawrence Neuman著,王佳煌、潘中道等譯,《當代社會研究法》,(台北:學富文化,2003年10月)。
(三)中文期刊
于有慧,〈後冷戰時代中共新安全觀的實踐與挑戰〉,《中國大陸研究》,第44卷,第2期,2001年2月。
王崑義,〈美國的反恐怖主義與國際安全-兼論九一一事件以後臺海兩岸的處境〉,《遠景基金會季刊》,第3卷第2期。
王文英,〈冷戰後世界地緣戰略形勢與中國的地緣戰略選擇〉,《中國軍事科學》,2000年第4期。
王嘎,〈略論社會轉型時期中亞五國的政治穩定問題〉,《俄羅斯東亞中歐研究》,2003年第1期。
李立凡  劉錦前,〈警惕:美國中亞戰略棋盤上的非政府組織〉,《國際問題研究》,2005年第6期。
李明,〈中共近期外交形勢與其作為〉,《中華歐亞基金會研究通訊》,第4卷,第9期(2001年9月)。
肖可,〈全球漢語熱:中國軟實力的提升〉,《中國社會導刊》56期。
林唐裕 趙志凌,〈中國大陸能源政策與能源供需情勢探討〉,《能源季刊》,2004年,34期(1)。
邢廣程,〈中國和中亞各國:新的關係〉,《中國外交》,1997年2月。
成寧,〈美國在中亞地區的戰略利益及美俄爭奪該地區的新型態〉,東歐中亞研究,2002年第3期。
成寧,〈積極開展中國與中亞各國安全的合作〉,《黨政幹部論壇》,2002年第1期。
周慧盈,〈『中國和平崛起論』全盤大檢討〉,《新聞大舞台》,第20期,2005年2月。
徐鶴鳴著,〈透視美國的大中亞戰略〉《國際問題研究》,2007年第1期。
張德廣,〈總結經驗 深化合作,推動上海合作組織邁向新的輝煌〉,《求是雜誌》,2006年12月。
楊淑珩,〈冷戰後大國和地區力量對中亞的爭奪〉,《國際政治》,1997年8月。
許志嘉,〈中共外交政策研究途徑〉,《問題與研究》,第36卷,第4期,1997年4月。
馮紹雷,〈在挑戰中顯示價值〉,《國際論壇》,2005 年7 月。
彭正中,〈後冷戰時期恐怖主義發展對國家安全的影響與省思〉,《國防雜誌》,第21卷,第6期,2006年1月。
孫壯志,〈中亞五國的地緣戰略位置〉,《東歐中亞研究》(北京),第4期,2000年。
陳重成、唐欣偉,〈中國大陸的堀起對當前國際體系的衝擊〉,《遠景基金會季刊》,第6卷,第4期,2005年10月。
揚志恆,〈中共外交的策略與原則〉,《中國大陸研究》,第42卷,第10期,1999年10月。
趙常慶,〈中亞五國與環太平洋大國的關係〉,《俄羅斯中亞東歐研究》,2005年第3期。
楊淑珩,〈冷戰後大國和地區力量對中亞的爭奪〉,《國際政治》,1997年8月。
陳聯璧,三個極端主義與中亞安全〉,東歐中亞研究,2002年第5期。
陳重成、唐欣偉,〈中國大陸的崛起對當前國際體系的衝擊〉,《遠景基金會季刊》,第6卷,第4期。
陳延琪,〈中亞恐怖主義的特殊性、必然性和可預防性〉,《新疆社會科學》,2002年第1期。
潘光,〈新形勢下的上海合作組織與中亞反恐合作〉,《中國評論》,2002年6月號。
鍾國發,〈泛突厥主義考述〉,《新疆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2年第3期。
劉永平 劉偉東,〈突厥語國家能建立成聯盟嗎〉,《世界知識》,1995年第19期。
萬光,〈美國的新中亞戰略〉,《現代國際關係》,1997年第11期。
餘學會 許濤,〈美國軍事力量進入中亞及其影響〉,《東歐中亞研究》2002年第3期。
三、論文
(一)碩博士論文
楊開煌,〈中共文件詮釋之方法學探討〉,政大東亞所博士論文,1987年。
(二)研討會論文
傅仁坤主編,《發現中亞》(中壢:台灣與中亞文化經貿協會,2005年8月)。
羅勝雄,〈大國在中亞地區的能源競逐〉,第四屆台灣與中亞論壇國際學術會議學術論文,http://w3.cyu.edu.tw/centralasia/ chinese/new6-4/5-2.pdf。
胡敏遠,〈上海合作組織對中共國家利益的影響,國防大學「國家安全與軍事戰略研究〉,(龍潭:國防大學,2001 年)。
袁祖惇,〈美國在中亞地區的軍事作為-以對阿富汗用兵理念為例」(第五屆台亞學術會議報告)。
國防大學彙編,《對美國九一一事件及反恐戰爭研究論文專輯》,(台北:國防大學,2002年10月)。
陳淑娥,〈中亞五國石油產業政策之研究〉,第四屆台灣與中亞論壇國際學術會議學術論文。
黃錦軍,〈九一一之後美國與中國於中亞的競逐〉,第五屆台灣與中亞論壇國際學術會議論文。
四、英文參考資料
(一)專書
Central Asia(Washing,DC:National Defense University Press,199 5).Michael Brown, Owen R. Cote, Jr., Sean M. Lynn-Jones, and Steven E. Geoplitics of Central Asia(Washing,DC:National Defense University Press,1995)。Miller, The Rise of China (Cambridge:The MIT Press,2000).
Mark Burles,Chinese Policy toward Russia and the Central Aisa Republics(Santa Monica,CA:Rand,1999).
Ross H. Munro“Security Implications of the Competition for Influence Among Neighboring States,” After Empire:The Emerging Geoplitics of 
Shirin Akiner,“The Struggle for Identity”,After Empire:The Emerging 
Paul Wilkinson, Political terrorism, London:Macmillan, 1976.
Mark Burles, Chinese Policy toward Russia and the Central Asia Republics.
Michael Brown, Owen R. Cote, Jr., Sean M. Lynn-Jones, and Steven E. Miller, The Rise of China (Cambridge:The MIT Press,2000)。
Michale D. Swain and Ashley J. Tellis, Interpreting China’s Grand Strategy(Santa Monica:RAND,2000).
Quadrennial Defense Review Report(Washington, D.C.:U.S.Department of Defense,2006)。
(二)期刊
Ahmed Rashid, “With The U.S. As an Ally, Dictators get tougher : An Account of Repression in Central Asia this years”, Far Earsten Economic Review, May 9. 2002。
Bao YI,“China’s Strategic Interests in Central Asia:Cooperation with Central Asia Countries,”Central Asia And The Caucasus,No.5(11), 2001。
Country Reports on Terrorism 2005, the Bureau of Public Affairs, U.S. Department of State,c.6。
Dennis M. Drew and Donald M. Snow, “Making Twenty-First-Century Strategy: An Introduction to Modern National Security Processes and Problems”, Air & Space Power Journal, 26 February 2007。
Hans Morgenthau,“The National Interest of the United States”,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46, p.p.961,1988。
Richard Hoagland, Event Summary, China's Emergence in Central Asia: Security, Diplomatic, and Economic Interests, Freeman Chair in China Studies, February 5, 2003。
Stephen Blank, The Militarization of Central Asia: A Violent Theater of Operation, The World & I, Washington Times Corporation, February 2003。
Lynn Pascoe, U.S. Policy in Central Asia and the War on Terrorism, WebMemo #140 of the Heritage Foundation (http://www.heritage.org), August 30, 2002。
五、網路資源
人民網,http://www.people.com.cn/。
大公網,http://www.takungpao. com/。
大紀元時報,http://hk.epochtimes.com/。
上海合作組織官方網站,http://www.sectsco.org/。
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http://www.spc.com.cn/。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http://www1.fmprc.gov.cn/。
中華歐亞基金會,http://www.fics.org.tw/。
中華民國經濟部能源局,http://www.tier.org.tw/。
中共國務院,http://www.bjcpn. com/。
中國改革開放論壇,http://www.crf.org.cn/。
中國網,http://big5. china.com.cn/。
中國新疆網,http://www. chinaxinjiang.cn/news/。
中國僑網,http://edu.sina.com.cn/。
中國社會科學研究院http://www. cass.net.cn/。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http://cpc.people. com.cn/。
中國軍網http://www.chinamil.com.cn/
中國國際關係研究網,http://www.sinoir. com/。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休斯頓總領事館,http://houston.chineseconsulate.org/。
中青網,http://news.youth.cn/。
孔子學院網,http://www.kzxy.com.cn/。
世界新能源網,http://www.86ne.com/Energy/。
東方新聞網,http://news.eastday.com/。
東方網,http://cssd.acca21. org.cn/。
東北網,http://international.northeast.cn/。
南方網,http://www. Southcn.com/。
美國能源部能源資訊處,http://www.eia.doe.gov/。
訊網,http:// www.forneed.com/。
青島新聞網,http://www. qingdaonews.com/。
烏洽哈官方網站,http://www.urumqifair.com/。
財經縱橫網。http:// finance.news.tom.com/。
新華網,http://big5. xinhuanet.com/。
新浪網,http://news.sina.com.cn/。
新浪部落格,http://blog.sina.com.tw/。
亞非縱橫,http://www.cnki.com.cn/。
亞心網,http://wt.xjjjb.com/。
博鰲亞洲論壇,http://www.boaoforum.org/。
清雲科技大學中亞研究所,http://w3.cyu.edu.tw/ centralasia。
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http://www.npf.org.tw。
國際關係論壇,http://bbs.newslist.com.cn/。
Memorial Institute for the Prevention of Terrorism,http://www.mipt.org/
六、報章資料
中國時報(台北)。
青年日報(台北)。
聯合報(台北)。
解放軍報(北京)。
人民日報(北京)。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紙本論文於授權書繳交後2年公開
同意電子論文全文授權校園內公開
校內電子論文於授權書繳交後2年公開
校外
同意授權
校外電子論文於授權書繳交後2年公開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