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2507200711440100
DOI 10.6846/TKU.2007.00783
論文名稱(中文) 清代八旗下的文武關係
論文名稱(英文) Civil-Military Relation of The Eight Banners System in Chung Dynasty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碩士班
系所名稱(英文) Graduate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 and Strategic Studies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95
學期 2
出版年 96
研究生(中文) 蔡承緯
研究生(英文) Cheng-Wei Tsai
學號 693260332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07-06-28
論文頁數 190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洪陸訓
委員 - 魏萼
委員 - 齊茂吉
關鍵字(中) 八旗
文武關係:文人統制
政軍互動
軍事專業
關鍵字(英) The Eight Banners
Civil-Military Relations
subjective civilian control
Military-Civilian Relations
Military professionalism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八旗者,努爾哈齊所定之國體,它不僅是強而有力的軍事組職,同時也是卓有成效的行政組織和經濟組織。所謂「jakūn gūsa be gurun booi fuleh da」(八旗者,國家之根本),就成為清一代不變之訓示。
但在初期,全國盡隸於八旗,以八和碩貝勒為旗主,旗人皆為其下屬,且對旗主有君臣之分。是故君主理論上也不能掌握他旗之武力。這對於統治者而言,都是相當不安全的,因而清歷代皇帝,無不絞盡腦汁,企圖轉化八旗制度,以達到「文人統制」。使清朝的政軍互動、軍事專業乃至於軍民關係都都發生劇烈的變化。
英文摘要
The Eight Banners. The system of the government was established of the Nurhaci. It is not only strong military forces, but also effective administrative and economical organization. So-called「jakūn gūsa be gurun booi fuleh da」(The Eight Banners are national foundation), turn into constant instructions given by a superior of the Ching dynasty.
But early day, the whole country was subordinate to the Eight Banners system. the eight direction rulers(jakūn hoŠo belie)were leader of the banner, All bannermen were inferiors, and were must faithful to his liteutenant general of a Banner. The emperor cannot direct control armed force of other Banner theoretically. It is very dangerous to the ruler. Therefore all the successive emperors of the Qing dynasty, rocked brains invariably, tried to transform the Eight Banners system, came to「Civilian Control」. Thus political-Military interaction, Military Profession and Military-civil Relation take place violent change in the Ching dynasty.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1
第二節 文獻回顧........................4
第三節 研究方法........................15
第四節 研究範圍和限制.....................17
第五節 研究架構與主要章節說明.................18
第二章 中國傳統政體的文武互動及軍事專業初探
第一節 文武分途、以文制武的文武互動..............23
第二節 兵民對立、兵匪不分...................28
第三節 中國的軍事專業—以武舉為例...............31
第三章 八旗制度下的文武關係
第一節 雛型期.........................36
第二節 發展期.........................51
第三節 成熟期.........................68
第四章 皇權下八旗軍事專業的發展與變遷
第一節 皇權下忠誠與服從的灌輸.................86
第二節 皇權下專業技能的發展..................98
第三節 皇權對責任感的闡述...................106
第四節 皇權凝聚團體意識之方法.................109
第五節 結語..........................131
第五章 八旗制中旗人的生活
第一節 關外時期的軍民關係..................133
第二節 關內時期的軍民關係..................143
第三節 八旗生計........................163
第六章 結論............................173
真引文獻..............................178
表目錄
表1—1 八旗制度的相關研究.....................5
表1—2 中國傳統文武關係之研究...................11
表3—1 努爾哈齊時的掌旗貝勒....................42
表3—2 皇太極繼位初八旗旗主....................54
表3—3 皇太極時期的掌旗貝勒變化..................67
表3—4 各代諸皇子入封情況.....................73
表3—5 咸同以前重要戰役旗漢統師人數統計表.............82
表3—6 清王朝政軍關係變遷.....................83
表4—1 順治—乾隆四朝駐防將軍任期比較表..............103
表4—2 順、康、雍、乾四朝八旗學校設置一覽表............115
圖目錄
圖1—1 社會理論、社會研究、及研究方法之間的關係圖.........16
圖1—2 研究架構圖.........................20
圖1—3 論文章節..........................21
圖4—1 滿洲統治構造圖.......................85
圖5—1 八旗攻城圖.........................141
圖5—2 清初京師及附近小駐防示意圖.................144
附錄1 滿州起源...........................183
附錄2 八旗旗幟...........................184
附錄3 八旗甲冑...........................185
附錄4 八旗作戰...........................186
附錄5 滿州字母表..........................187
附錄6 八旗旗丁...........................188
附錄7 八旗武裝...........................189
附錄8 八旗操練...........................190
參考文獻
(一)、典籍史料
《八旗通志(1—60)》。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68年10月。
《八旗文經》。台北:華文書局,1969年5月。
《滿文老檔》。北京:中華書局,1990年3月。
《欽定大清會典事例(嘉慶朝)》。台北:文海出版社,1992年4月。
《清會典事例》。北京:中華書局,1994年4月。
《清文獻通考》。台北:新興書局,1963年10月。
清高宗敕撰,《清朝通典》。台北:新興書局,1959年5月。
《清史稿》。台北:國史館,1986年9月。
《舊滿洲檔譯註—清太宗朝(一)(二)》。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1977年1月。
《宮中檔雍正朝奏摺》。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1980年6月。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譯編,《雍正朝滿文朱批奏折全譯》。合肥:黃山書社,1988年8月。
《金川檔》。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藏。
《緬檔》。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藏。
《大清滿州實錄(太祖—高宗)》。台北:華聯出版社,1964年9月。
(清)蔣良騏,《十二朝東華錄(天命、天聰、崇德朝—乾隆朝)》。台北:文海出版社,1963年5月。
《康熙起居注》。北京:中華書局,1984年。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編,《雍正朝起居注冊》。北京:中華書局,1993年9月。
北京市民族古籍整理出版規劃小組輯校,《清蒙古車王府藏子弟書》。北京:國際文化出版,1994年8月。
劉烈茂、郭精銳主編,《清車王府鈔藏曲本—子弟書集》。江蘇:江蘇古籍出版社,1993年3月。
《清史資料(一)—籌遼碩畫》。台北:台聯國風出版社,1960年8月。
《清史資料(二)—滿洲秘檔》。台北:台聯國風出版社,1969年9月。
《清史資料(三)—建州紀程圖錄》。台北:台聯國風出版社,1970年12月。
《清史資料(三)—沈館錄》。台北:台聯國風出版社,1970年12月。
《明代滿蒙史料—李朝實錄抄》。東京:東京大學文學部,昭和33年10月。
吳昤輯,《朝鮮李朝實錄中的中國史料》。北京:中華書局,1980年3月。
杜文凱編,《清代西人見聞錄》。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85年1月。
廣祿、李學智譯註,《清太祖老滿文原檔(一)(二)》。台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71年9月。
關嘉錄譯,《雍乾兩朝鑲紅旗檔》。沈陽:遼寧人民出版社,1987年2月。
孫方明等編,《清入關前史料選輯》。北京:中國人民出版社,1989年5月。
(清)福格,《聽兩叢談》。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12月,三版。
(清)吳振棫,《養吉齋叢錄》。台北:文海出版社,1968年11月再版。
(清)昭槤,《嘯亭雜錄》。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12月,二版。
(清)賀長齡,《皇朝經世文編》。台北:文海出版社,1968年。
(清)談遷,《北游錄》。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12月,三版。
(清)劉體智,《異辭錄》。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12月,二版。
(清)魏源,《聖武記》。台北:文海出版社,1974年7月。
小橫香室主人編,《清朝野史大觀》。台北:台灣中華書局,1971年,二版。
徐珂編撰,《清稗類鈔》。北京:中華書局,1986年7月。
喬治忠編,《清文前編》。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0年9月。
(二)、專書
刁書仁,《滿族生活掠影》。沈陽:沈陽出版社,2002年1月。
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清史研究室編,《清史論叢(四)》。北京:中華書局,1982年12月。
孔德騏,《清代前期軍事史》。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1998年6月。
支遠亭主編,《八旗制度與滿族文化》。沈陽:沈陽民族出版社,2003年3月。
王曉衛、赫治清,《中國兵制史》。台北:文津出版社。1997年4月。
王鍾翰,《清史新考》。沈陽:遼寧大學出版社,1997年3月,二版。
王鍾翰,《滿族史研究集》。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8年11月。
王鍾翰,《王鍾翰清史論集》。北京:中華書局,2004年11月。
羽田享,《滿和辭典》。台北:學海出版社,1998年1月,二版。
江鴻鵬等編著,《中國歷代武狀元》。北京:解放軍出版社,2002年。
李治亭主編,《清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12月。
李新達主編,《中國軍事制度史—武官制度卷》。河南:大象出版社,1997年8月。
任桂淳,《清朝八旗駐防興衰史》。北京:三聯出版社,1994年3月。
汪宗猷,《廣州滿族簡史》。廣東:廣東人民出版社,1990年5月。
孟森,《清代史》。台北:正中書局。1962年10月,二版。
何世同,《中國戰略史》。台北:黎明文化,2005年5月。
杜家驥,《清皇族與國政關係研究》。台北:五南圖書出版,1998年10月。
定宜庄,《清代八旗駐防研究》。沈陽:遼寧民族出版社,2002年12月。
林健毓主編,《晚清小說大系—廿年目賭之怪現狀》。台北:廣雅出版社,1984年3月。
陳捷先,《明清史》。台北:三民書局,1990年。
陳文石,《明清政治社會史編》。台北:臺灣學生書局,1991年11月。
陳鋒,《清代軍費研究》。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1992年1月。
雷海宗,《中國的兵》。北京:中華書局,2005年7月。
李燕光、關捷主編,《滿族通史》。遼寧:遼寧民族出版社。1991年12月。
洪陸訓,《軍事政治學》。台北:五南圖書出版社,2005年1月,三版。
洪陸訓,《武裝力量與社會》。台北:麥田出版社,1999年5月。
郭成康,《十八世紀的中國政冶》。台北:昭明出版社,2001年5月。
孫文良主編,《滿族大辭典》。沈陽:遼寧大學出版社,1990年5月。
佟靖仁,《呼和浩特滿族簡史》。內蒙:呼和浩特市民族事務委員會,1987年7月。
吳辰伯、費孝通等著,《皇權與紳權》。上海:觀察社,1948年12月。
袁閭琨等著,《清代前史(上下卷)》。沈陽:沈陽出版社,2004年7月。
張明慶主編,《軍事社會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2年9月。
張榮明,《權力的謊言—中國傳統的政治宗教》。台北:星定石文化,2001年5月。
黃仁宇,《萬曆十五年》。台北:食貸出版社,1988年。
黃光亮,《中國武舉制度之研究》。台北:振英,1977年6月。
曹文奇主編,《新賓清前史研究》。沈陽:遼寧民族出版社,2003年8月。
葉高樹,《清朝前期的文化政策》。台北:稻鄉出版,2002年7月。
楊珍,《清朝皇位繼承制度》。北京:學苑出版社,2001年11月。
焦竑綸,《明清皇子的教子聖典》。台北:臺灣實業文化,2002年12月。
萬依、王樹卿與劉潞著,《清代官廷史》。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2004年1月。
葛劍雄主編,郭建著,《建度文明與中國社會:金戈鐵馬—兵制與軍事》。長春:長春出版社,2004年1月。
載逸、李文海主編,《清通鑑(1—11)》。山西:山西人民出版社,1999年。
赫治清主編,《中國軍事制度史—軍事教育訓練制度卷》。河南:大象出版社,1997年8月。
鄭天挺等編著,《清史》。台北:昭明出版社,1999年9月。
謝偉成,《官制史話》。台北:國家出版社,2005年1月。
劉小萌,《滿族的社會與生活》。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1998年10月。
劉小萌,《旗人史話》。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0年9月。
劉洪濤,《中國古代士兵生活與征戰》。北京:商務印書館,1995年6月。
劉家駒,《清朝初期的八旗圈地》。台北:國立臺灣大學,1964年1月。
劉家駒,《清史拼圖》。台北:遠流出版社,2003年2月。
劉昭祥、王曉衛著,《軍制史話》。台北:國家出版社,2005年1月。
鄭欽仁主編,《立國的宏規》。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95年11月九版。
鄭欽仁、李明仁編譯,《征服王朝論文集》。台北:稻鄉出版社,2002年8月,二版。
閻崇年,《滿學研究(七)》。北京:民族出版社,2003年11月。
閻崇年,《清帝列傳—天命汗》。吉林:吉林文史出版社,1993年5月。
孫文良、李治亭,《清帝列傳—崇德帝》。吉林:吉林文史出版社,1993年5月。
周遠廉、趙世瑜,《清帝列傳—皇父攝政王多爾袞》。吉林:吉林文史出版社,1993年5月。
周遠廉,《清帝列傳—順治帝》。吉林:吉林文史出版社,1993年5月。
孟昭信,《清帝列傳—康熙帝》。吉林:吉林文史出版社,1993年5月。
孫文良、張傑與鄭川水著,《清帝列傳—乾隆帝》。吉林:吉林文史出版社,1993年5月。
蕭一山,《清代通史》。台北:商務印書館,1980年1月,5版。
羅運治,《清代木蘭圍場的研究》。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89年5月。
薩孟武,《水滸傳與中國社會》。台北:三民書局,1967年4月。
Andrew Heywood著,楊日青、李培元等譯,《政治學新論》。台北:韋伯文化事業出版社,1999年11月。
Altons Vath S. J著,楊震發譯,《湯若望傳》。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60年11月。
Bruce Ellemam著,李厚壯譯,《近代中國與戰爭》。台北:時英出版社,2002年8月。
Eric Nordlinger著,洪陸訓譯,《軍人與政治》。台北:時英出版社,2002年11月。
Frederic Wakeman著,陳蘇鎮、薄小瑩等譯,《洪業—滿清外來政權如何君臨中國》。台北:時英出版社,2003年11月。
John King Fairbank著,薜絢譯,《費正清論中國:中國新史》。台北:正中書局,2001年7月二版。
J. A. G. Robert著,將重躍、劉林梅譯,《十九世紀西方人眼中的中國》。新竹:花神出版社,2005年1月。
Morris Janowitz著,洪陸訓譯,《專業軍人 : 社會與政治的描述》。台北:黎明文化出版,1998年。
Samuel P. Huntington著,洪陸訓等譯,《軍人與國家:文武關係的理論與政治》。台北:時英出版社,2006年7月。
Samuel E. Finer著,洪松輝、莫大華譯,洪陸訓校譯,《馬背上的人—軍人在政治中的角色》。台北:政戰學校軍事社會科學研究中心,1997年11月。
(三)、期刊論文
三田村泰助,〈初期滿州八旗的形成過程〉,《日本學者研究中國史論著選譯》。北京:中華書局,1993年9月。
王永一,〈建州女真努爾哈齊的戰略運用〉,《滿族文化—第二十六期》,2000年8月。
余英時,〈君尊臣卑下的君權與相權〉,《歷史與思想》。台北:聯經出版,1989年4月,十四版。
孟森,〈八旗制度考實〉,《明清史論著集刊》。台北:世界書局,1980年12月三版。
孟昭信,〈皇太極獨掌兩旗考〉,《明史研究專刊—第十二期》。台北:樂學書局,1998年10月。
宋承緒,〈清初建軍建軍過程與穆昆體制〉,《滿族文化—第十八期》,1993年6月。
金貴達著,崔平圭譯,〈清初滿洲國家組織之考察〉,《滿族文化—第十期》,1987年1月。
陳捷先,〈從民族問題的處理看清朝政權的建立〉,《清史論集》。台北:東大圖書,1997年11月。
陳捷先,〈皇太極的國事夢〉,《歷史月刊—第二百二十期》,2006年5月。
洪陸訓,〈軍事專業主義之興起及其內涵—杭廷頓的軍事專業主義論〉,《復興岡學報—第五十七期》,1996年。
洪陸訓,〈民主政體中的文人統制—軍人服從義務與軍隊政治效育的詮釋〉,《復興岡學報—第六十八期》,1999年。
洪陸訓,〈文武關係理論—西方民主國家的「軍事專業主義模型」〉,《復興岡論文集—第十八期》,1996年。
張瑞德策劃,〈歷史上的軍隊與社會〉,《歷史月刊—第八期》。1988年。
楠木道賢,〈天聰八年遠征察哈爾與滿洲國(Manju Gurun)的結構〉,《故宮學術季刊—第四期》,2006年。
唐英凱,〈簡論清初諸帝對八旗的思想統治〉,《八旗制度與滿族文化》。沈陽:沈陽民族出版社,2003年3月。
蔡宗哲,〈武經七書中的軍事專業倫理探微—兼論對現代軍隊的啟示〉,《漆俠先生紀念論文集》。北京:河北大學出版社,2002年10月。
(四)、英文
Andrew J. Rhodes, Chilean Civil-Military Relations. http://www.geocities.com/ajhrhodes/
Bhimaya, Kotera M, Civil-Military Relations : A Comparative Study of Indiaand Pakistan . Santa Monica, Calif. : Rand, 1997.
Lary, Diana, Warlord Soldiers. Taipei: Southern Materials Center, Inc., 1985
Huntington Samuel P, The Soldier and the State : The Theory and Politics of Civil-Military Relations. Cambridge, Mass. : Belknap Press of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85.
Kukreja, Veena, Civil-Military Relations in South Asia : Pakistan, Bangladesh, and India . New Delhi : Sage Publications, 1991.
(五)、網路資料
滿族文化(http://www.manchusoc.org.tw/contents/cover.htm#11)
中央研究院漢籍電子文獻(http://www.sinica.edu.tw)
中國期刊網(http://cnki.csis.com.tw)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校內紙本論文立即公開
同意電子論文全文授權校園內公開
校內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校外
同意授權
校外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