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2507200521441500
DOI 10.6846/TKU.2005.00918
論文名稱(中文) 鄉土語言課程實施之研究-以雲林縣閩南語為例
論文名稱(英文) The study of implementation of homeland language curriculum of Yunlin County in Taiwan—Taiwan Southern Min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教育政策與領導研究所碩士班
系所名稱(英文) Graduate Institute of Educational Policy and Leadership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93
學期 2
出版年 94
研究生(中文) 林仟詞
研究生(英文) Chian-Ci Lin
學號 690120018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05-06-29
論文頁數 262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陳伯璋
委員 - 歐用生
委員 - 林瑞榮
關鍵字(中) 鄉土語言
閩南語課程
課程實施
地方知識
關鍵字(英) homeland language
Taiwan Southern Min language curriculum
curriculum implementation
local knowledge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鄉土語言中的閩南語文是一門複雜且多樣化的學科,自其進入九年一貫課程的語文學習領域開始實施,成為學生學習對象後即倍受爭議,也產生許多問題和困擾,因為它所涉及多個不同科際領域與相關部門專業領域的協調。本研究從雲林縣閩南語課程與教學實施出發,探討其所涉及地方知識、市民社會、多元文化教育、實施策略與規劃、閩南語教學以及課程實施相關影響因素之間的相聯。在研究方法上本研究針對雲林縣教育局、國小、閩南語教師、非營利組織等不同單位課程實施人員採取訪談、觀察與文件蒐集等方法,探討雲林縣閩南語課程實施的情形。
    本研究的文獻探討,包括鄉土語言課程的課程理論、課程理念、課程目標,以及意識型態、多元文化教育、地方知識、市民社會概念等多面向的深入探究與討論,進而分析與找出雲林縣閩南語課程實施現況的內涵。故文獻探討部分,研究者除了相關課程理論以多元文化教育與意識型態相關的探究之外,研究者並蒐集地方知識、市民社會概念等,在本研究之前相關論文研究較少涉及的部分,以充實閩南語課程實施的理論依據,讓閩南語課程立論基礎更富內涵與深度。
    關於研究實施部分,由於本研究選擇的研究對象較多,包括雲林縣教育局、雲林縣教學創新九年一貫課程輔導團各召集人、雲林縣鄉土教育研究協會、雲林縣七所國小校長以及部分主任及閩南語教師,相關受訪者的身分多有重複,這顯示相關受訪者在雲林縣閩南語課程實施的關鍵性。本研究是以地方知識為基礎的地方性的研究,探討雲林縣課程實施時所所涉及到多個面向問題的研究,田野訪談、觀察、資料蒐集、田野劄記是研究者研究的主要工具,並經由上述資料的相互檢驗歸納出結論。
    研究最後針對雲林縣特有地理人文結構以及閩南課程實施的特殊現象,對雲林縣提出未來課程實施建議,以及未來相關研究的研究方向建議,冀盼本研究對閩南語課程的實施改進能提供綿薄之力。
英文摘要
The purposes of this study were to find practice and related issues of homeland language curriculum implementation of Yunlin County in Taiwan, the study focused on six connected aspects : 1、local knowledge of Yunlin County in Taiwan ; 2、the concept of civic society ; 3、the practice and application of multicultural education ; 4、the planning and strategies of curriculum implementation of Yunlin County in Taiwan; 5、the practice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 6、the affecting factors and dilemmas ; in order to correspond the purposes and the nature of this study questions mentioned above , a field study approach was applied from September ,2003 to june,2005. The methods used were participant observation, interview and document collection of field..
The literature review included three parts. The first was to analyze related the concepts and theory of homeland language, and to establish the theory of homeland language from the view of civic society, local knowledge and cultural education, ideology. The second part was to find the content of curriculum in order to analyze the methods and strategies of homeland language curriculum implementation, the third part was to survey development and research through field study of homeland language curriculum of Yunlin County in Taiwan.
According to the literature review and field study, the research conclusions were illustrated in four parts: the application and practice of theories, the planning and strategies of curriculum of Taiwan Southern Min language of Yunlin County in Taiwan, the practices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the affecting factors and dilemmas, and the model of Taiwan Southern Min language curriculum operation processes of Yunlin County in Taiwan.
Finally, based on the conclusions, the study would recommend seven points to improve curriculum implementations of Taiwan Southern Min language curriculum of Yunlin County in Taiwan.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及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 ………………………………………………8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名詞釋義 ………………………………………………9

第二章 文獻探討……………………………………………………………13
第一節 鄉土語言課程的理論分析…………………………………………13
第二節 鄉土語言課程的意義與內涵  ……………………………………33
第三節 鄉土語言課程實施的內涵…………………………………………48
第四節 小結…………………………………………………………………61

第三章 研究設計……………………………………………………………64
第一節 研究對象……………………………………………………………64
第二節 研究對象背景  ……………………………………………………67
第三節 研究方法……………………………………………………………79
第四節 研究架構……………………………………………………………85
第五節 研究步驟與歷程……………………………………………………88
第六節 資料處理……………………………………………………………92

第四章 研究結果分析與討論(一)影響因素之檢討………………………94
第一節 多元文化教育與市民社會因素  …………………………………94
第二節 意識型態與地方知識因素 ………………………………………113
第三節 信念與態度 ………………………………………………………131
第四節 制度面因素 ………………………………………………………138
第五節 地理與社區家長因素 ……………………………………………148
第五章 研究結果分析與討論(二) 實施成效檢討………………………152
第一節 師資選聘 …………………………………………………………152
第二節 課程規劃與實施 …………………………………………………162
第三節 教材使用 …………………………………………………………172
第四節 閩南語教學 ………………………………………………………184
第五節 教學資源 …………………………………………………………196
第六節 教學評量 …………………………………………………………203
第七節 課程實施者實施成效自評 ………………………………………210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213
第一節 結論 ………………………………………………………………213
第二節 雲林縣閩南語課程實施的建議 …………………………………221
第三節 研究限制與未來研究建議 ………………………………………233


參考文獻
一、中文參考書目…………………………………………………………235
二、英文參考書目…………………………………………………………239













附錄
附錄一 正式訪談大網 ……………………………………………………241
附錄二 受訪者身分和編號一覽表 ………………………………………246
附錄三 訪談逐字稿範例 …………………………………………………249
附錄四 鄉土語言(閩南語)教學支援工作人員甄試簡章 ………………257
附錄五 雲林縣政府 鄉土語言教學調查表………………………………259
附錄六 2005年台灣母語教育協會研習講義 ……………………………260


表次
表2-1 課程實施與教師角色的關係 ………………………………………52
表2-2 課程實施三種觀點的相關議題分析摘要表 ………………………53
表3-1 雲林縣各鄉鎮市各級學校分佈及數量表 …………………………67
表3-2 三大地方知識區之鄉鎮(市)、研究學校相關代碼 ………………68
表3-3 田野研究中資料檢核時間表 ………………………………………84
表5-1 雲林縣閩南語教師甄選方式………………………………………155
表5-2 閩南語課程教師的課程觀與教學觀………………………………159
圖次
圖2-1雲林縣的地方知識分佈圖 …………………………………………25
圖2-2 課程實施的邏輯 ……………………………………………………50
圖2-3 教育革新的實施邏輯 ………………………………………………50
圖3-1 研究設計之互動取向模式 …………………………………………86
圖3-2 研究架構……………………………………………………………246
圖3-3 研究歷程……………………………………………………………246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一、中文參考書目
中正大學教育學研究所 (民89)。質的研究方法。高雄市:麗文。
王金永等(譯) (民90)。Padgett(1998)。質化研究與社會工作。台北市:洪石。
王海龍(2000)。地方性知識-闡釋人類學論文集。北京:中人編譯出版社。
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人文教育研究中心,367-377。
石再添(民60)。鄉土。載於沙學浚編,雲五社會科學大辭典第十一冊,台北:商務。
立報(民91)。14種國語 將各說各話?。                                  取自http://members.tripod.co.jp/frank_chang/
台灣母語教師協會(民94)。函文教育部。台灣母語教師協會。                                                                                                                                                            
取自http://home.kimo.com.tw/taioan_bogi/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民90)。鄉土文化專輯 語言篇之一福爾摩沙的烙印 台灣閩南語概要。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編印,102-103。
江文瑜(民845。由台北縣學生和老師對母語教學態度調查看母語教學之前景。載於施正峰主編,語言政治與政策,台北:前衛。
自由時報(民91)。鄉土語言拼音,確定延到小三再教。91年12月25日,第九版。
衣俊卿等著(2003)。20世紀的文化批判-西方馬克思主義的深層解讀。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
呂達等著(1991)。英國的教育改革與國家課程。載於文潔禮、鄧廣威、劉煒堅,課程理論與設計。香港:朗文。
吳守禮(民85)。台灣人語言意識的側面觀。台北:前衛出版社。
吳芝儀、廖梅花(譯) (民90)。Strauss & Corbin(1998)。紮根理論研究方法。嘉義市:濤石。
吳明清(民87)。九年一貫國民教育課程改革與實施策略。教師之友,39(4),1-9。
吳雅風(民89)。地域意識的呈現:康斯德堡與克萊爾。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補助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未出版。
李允傑、丘昌泰合著(民89)。政策執行與評估。台北:國立空中大學印行。
取自http://140.122.120.230/ejedata/kying/2003115191/課程綱要補充.htm
李奉儒等(譯) (民92)。Bodgdan, R.C. &  Bilklen, S.K(2001)。質性教育研究理論與方法。嘉義市:濤石。
周淑卿(民85)。我國國民小學課程自由化政策之研究。國立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
季廣茂譯(民91)。意識型態的崇高客體。斯拉沃熱,齊澤克著,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
林瑞榮(民91)。我國鄉土語言課程決定與實施之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期中報告。
林慶勳(民91)。台灣閩南語概論。國立編譯館主編,台北:心理出版社印行。
邵正來編(2002)。國家與市民社會-一種社會理論的研究路徑。北京:中央編出版社。
姚誠(民85)。尋找少年的葛瑪蘭-以花蓮縣豐濱鄉新社國小葛瑪蘭為例。
洪惟仁(民91)。你聽過長樂詔安客家話。台北:前衛出版社。
胡幼慧(民85)。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台北市:巨流。
徐明珠(民94)。民間人士教學專業不足短期培訓鄉土語師資並非長久之計。                                                           
	取自http://www.npf.org.tw/PUBLICATION/EC/091/EC-C-091-063.htm
夏黎明(民83)。鄉土的範圍、內容與教育意涵。台北:漢文。
高新建(民81)。課程管理。台北:師大書苑。
高雄市教育會(民94)。國民教育法第十條有關輔導體制說帖。           取自http://perc.kta.org.tw/council%20system/data1.htm
高熏芳、林盈助、王向葵譯 (民92)。Maxwell(1996)。質化研究設計一種互動取向的方法。台北市:心理出版社。
國教司(民91)。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補充說明。
國教司(民91)。國民中小學鄉土語言教學推動情形報告書。             取自http://members.at.infoseek.co.jp/Frank_chang/implementation.doc
張一兵(2003)。問題式、症候閱讀與意識型態-關於阿爾都塞的一種文本學
張建成(民89)。台灣地區的鄉土教育。載於張建成主編,多元文化教育:我們課題與別人的經驗,台北:師範書苑。
張華、鐘啟泉(2002)。世界課程改革趨勢研究-課程改革專題研究。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教育部(民89)。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第一學習階段)暫行綱要。台北:教育部印行。
教育部(民89)。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第一學習階段)暫行綱要。台北:教育部編印。 
教育部(民90)。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民91)。分段能力指標與十大基本能力之關係。                  取自http://www.idea-tw.net/material/9-1-edu/05-1-4.html
教育部(民91)。本國語言的課程目標。                               取自http://www.idea-tw.net/material/9-1-edu/05-1-4.html
教育部(民91)。原住民語言課程目標。                               取自http://www.idea-tw.net/material/9-1-edu/05-1-4.html
教育部(民91)。鄉土語言教學推動情形報告書。                       取自http://members.at.infoseek.co.jp/Frank_chang/implementation.doc
教育部(民92)。國中小學英語最基本一千字詞。                       取自http://www.eje.edu.tw/ejedata/kying/20031222341/1000%20words.htm
教育部(民92)。國民中小學鄉土語言支援教學人員檢核事宜會議記錄。   取自http://www.eje.ntnu.edu.tw/ejedata/kying/200219124/910108.htm
教育部(民92)。國民中小學鄉土語言教學推動情形。                   取自http://members.at.infoseek.co.jp/Frank_chang/implementation.doc
教育部(民92)。教育部鄉土語言課程理念。                           取自http://www.idea-tw.net/material/9-1-edu/05-1-4.htm
教育部新聞稿(民91)。修正語文及社會領域綱要部分在土內容。         取自http://www.eje.ntnu.edu.tw/ejedata/kying/200212225119/911225.htm
許雪姬(民79)。國民小學鄉土教材之檢討-以四年級社會科第七冊為例。人文及社會科教學通訊,1(1),121-129。
陳伯璋(民82)。意識型態與教育。台北:師大書苑。
陳伯璋(民88)。九年一貫課程的理念與理論分析。台北:教育部
陳伯璋(民89)。九年一貫課程的理念和理論分析。                     取自http://www.idea-tw.net/material/9-1-edu/05-1-4.htm
陳美如(民89)。從多元文化教育論台灣原住民語言政策的實踐。教育研究集刊,45,173-202。
黃永和(民90) 。後現代課程之研究:一種有機典範的課程觀。台北:師大書
黃玉冠(民83)。鄉土教材發展與實施之研究-以宜蘭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黃光雄(民87)。課程與教學。台北:師大書苑。
黃宣範(民83)。語言、社會與族群意識-台灣語言社會學的研究。台北:文鶴。
黃政傑(民83)。鄉土教育的課程設計。師友月刊,324,9-13。
黃政傑(民87)。課程設計。台北:東華書局。
黃純敏(民87)。從多元文化主義論台灣的語言教育。台北:師大書苑
黃嘉雄(民82)。國民中小學閩南語課程綱要之評析。台北:揚智
閔承利(2004)。教學策略的構思。
	取自 http://www.pep.com.cn/200406/ca437949.htm
雲林縣政府(民94)。認識雲林地理環境。
	取自http://www.yunlin.gov.tw/index/about/abo2_01.asp。
雲林縣政府(民91)。國民小學教自編鄉土教材系列1-斗六的前世成生,雲林縣府編印。
雲林縣政府(民91)。國民小學教自編鄉土教材系列7-螺陽風華,雲林縣府編印。
雲林縣政府(民91)。國民小學教自編鄉土教材系列12-花生的故鄉元長鄉,雲林縣府編印。
雲林縣政育局(民92)。雲林縣九十二學年度公私立各級學校暨幼稚園名冊,
	雲林縣政府教育局編印。
雲林縣鄉土教育研究協會(民92)。成立大會手冊,雲林縣鄉土教育研究協會,未出版。
楊嵐智(民91)。小學教師實施閩南語課程之個案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楊智穎(民91)。國民小學鄉土語言課程實施之研究-以三所國小為例。國立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博士論文。
楊諮燕(民91)。九年一貫課程改革下國民中學教師專業發展個案研究。淡江大學教育科技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
熊召弟(民84)。鄉土教育的理念與實務。國民教育,15,27-34。
劉玉玲(民92)。教育人類學。台北:揚智。
歐用生(民88)。九年一貫課程之「潛在評析」。中華民國教材研究發展協會編印,邁向課程新紀元,九年一貫課程學習領域研討會論文集19-33。
歐用生(民90)。九年一貫課程的銜接與統整。中華民國教材研究發展協會編印,邁向課程新紀元,九年一貫課程學習領域研討會論文集。教研協會出版,29-31。
蔡奇蘭(民92)。鹿耳門漁夫詩集。台南:台南市立圖書館編印。
蔡真宜(民91)。台灣母教育政策之研究-以閩南語教育為例。台灣師範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蔡清田(民87)。九年一貫國民教育課程改革與實施策略。教師之友,39(4),1-9。
閻立新等著(2001)。課程論問題。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
聯合報(民92)。大墩ㄟ囡仔歌。                                     取自http://members.tripod.co.jp/frank_chang











二、英文參考書目
Althusser, L. (1969). Ideology and Ideological State Apparatuses. translated by G.M. Goshgarian,first published by Verso in 1997.
Althusser, L. (1993).The Future Last Time And The Fact.edited by Oliver Corpet and Yann Moulier Boutang,translated by Richard Veasey.,1993.
American Quarterly45(2), 220-229.
Bassey, M. O . (1997). Multicultural Education : Philosophy ,Theory and Practice .Western Journal of Black Studies, Winter97, 21(4), 232-242.
Berman, P. & Malaughlin , M. (1978).Implementation of education Innovation . Educational. Forum,40(3) ,345-370.
Bodone, F. (2003).Race and Culture in the Classroom :Teaching and 
booklet /principal. Ontario Government Bookstore. Summer2003,42(3)
,255-256.
Camiller, C. (1992). From Multicultural to Intercultural: How to Move from One to the Others?(J. Clark ,Trans.)In J . Lynch , Lynch ,C. Modgi l,& S. Modgil(Eds.),Cultural Diversity and Schools(vl): Education for Cultural Diversity Convergence and Divergence .London : Flamer .
Copyright by Randall Hagadorn.
D’Souza, D. (1991).Bogus Multiculturalism : How Not to Teach About the Third World. American Educator 15(Winter), 30-31.
Early, G. (1993). American Education and the Post-Modernist Impulse.
Edward, E. D. (1994). Edward and the Work of the Critic:Speaking Truth to Power .Edited by Paul A.Bove,,Copyright 2000 by Duke University Press.
Eisner, E. W. (1979).The educational imaginations :On the design and evaluation of school program .N.Y.: Macmillan.
Fullan, M . & Park, P. (1981). Curriculum implementation: A resource 
Fullan, M. (1988).Research into Education Innovation. In Glatter, R. 
etal(1988)Understanding  School Management. Milton Keynes: Open 
University Press.
Fullan, M. (1992). Successful school improvement .Buckingham: Open University Press.
Fullan, M. & Pomfret, A. (1977). Reserch of curriculum and instruction implementationl. 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47(2),335-379.
Fullan, M. Stiegeblbaner, S. (1995). The new meaning of educational change.
	London: Chassell.
Geertz, C. (1973). The Interpretation of cultures. Portrait of Clifford Geertz.
Geertz, C. (1993). The Interpretation of culture. New York, Basic Books.
Goodman (1986). What’s Whole in Whole Language? Published by arrangement with scholastic Canada Ltd. 
Gundara, j. (1997). British Perspective on Intercultural Policy and Practice 
Hill, C. & Morris, J. (1991).Practical guides history ;Teaching within the National Curriculum .Warwickshire: Scholastic Publications LTD.
Hooks, B. (1995). Between Languages and cultures: Translation and Cross-Cultural Texts. University of Pittsburg Press.
House, E. R. (1979).Technology verse craft: A ten-year perspective on innovation. Journal of Curriculum Studies, 11, 1.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Multicultural Education :Theories and Practices. London :Paul Chapman
Lincoln, Y. S. & Guba, E. G. (1985). Naturalistic inguiry. Beverly Hill, CA: SAGE.
Lincoln, Y. S. (1990). Toward a Categorical Imperative Research. In E. W. Eisner & A. Peshkin (Eds). Qualitative Inquiry in Education: The Continuting Debate. New York: Teacher College, Columbia University.
Miles, M.B. (1994). Qualitative data analysis. London: SAGE PAGE 
Oliver, A. I. (1977). Curriculum Improvement. N.Y.  Harper & Row.
Posner, G. F. ( 1992). Analyzing the Curriculum. N.Y: McGraw-Hill.
publication.
Postman. N. & Weingartner, C. (1973).”“What is School”, How to Recognize a Good School. Indiana: Phi Delta Kappa Educational Foundation.
Ravitch, D (1992).A Culture in Common. Educational Leadership49(4),  8-11.
Ravitch, D. (1992).A Culture in Common . Educational Leadership 49(4), 8-11.
Rowe, W. T. (1993). The Problem of Modern China .Modern China , April, 1993.
Schlesinger, J. (1991).The Disuniting of America . American Educator, 15(Winter), 14, 21-33.
Taba, H. (1962).Curriculum development .N. Y :Harcourt , Brace & World.
Tyler, R. W. (1949). Basic Principles of Curriculum & Instruction .  Chicago: The Univ. of Chicago.
Werner (1980). Implementation as Belief/ Faculty of Education ,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Zizek(2001).Il n’y a pas de rapport religieux. Lacanian Ink 18, Spring , 98-10.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紙本論文於授權書繳交後1年公開
校內書目立即公開
校外
不同意授權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