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2506202012153600
DOI 10.6846/TKU.2020.00731
論文名稱(中文) 運用推論策略教學對國小二年級學童在閱讀動機及閱讀理解能力之影響
論文名稱(英文) The Effects of Inferential Strategy Instruction on Second Graders’ Reading Motivation and Comprehension Ability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教育科技學系數位學習碩士在職專班
系所名稱(英文) E-Learning Executive Master's Program in Educational Technology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108
學期 2
出版年 109
研究生(中文) 陳韻因
研究生(英文) Yun-Yin Chen
學號 706740205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20-06-18
論文頁數 125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鄭宜佳(pcheng@mail.tku.edu.tw)
委員 - 顧大維(dtk@mail.tku.edu.tw)
委員 - 李佳玲(leico@mail.shu.edu.tw)
關鍵字(中) 推論策略
閱讀動機
閱讀理解能力
關鍵字(英) inferential strategy
reading motivation
reading comprehension ability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運用推論策略教學對國小二年級學生在閱讀動機及閱讀理解能力的影響。研究採不等組前後測準實驗設計,以苗栗縣某國小二年級兩班共55位學生為研究對象。實驗組接受推論策略教學,控制組則採一般閱讀教學,進行八週,每週二節的實驗教學。兩組學生於實驗教學前後分別以「閱讀動機問卷」及「閱讀理解測驗」進行施測。資料處理以獨立樣本t檢定比較兩組在閱讀動機及閱讀理解能力之差異情形。

根據結果,本研究主要結論如下:
一、 推論策略教學有助於提升二年級學童之閱讀動機。
二、 推論策略教學有助於提升二年級學童之閱讀理解能力。
三、 推論策略教學對於二年級學童推論能力之提升未達顯著差異。
英文摘要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explore the effects of inferential strategy instruction on second graders’ reading motivation and comprehension ability. The research study used quasi-experimental research methods of nonequivalent pretest-posttest control group design. The participants included 55 2nd-grade elementary students from two classes in Miaoli. The student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taught to use inferential strategy for a period of eight weeks, two classes per week, while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did not receive any experimental treatment. Research tools included “Reading Motivation Questionnaire” and “Reading Comprehension Test”. Before and after the experiment, the students were tested. The pre-test and post-test scores were collected and analyzed by using t-tests to compare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students’ reading motivation and reading comprehension ability.

Results indicated as follows:
1.Using inferential strategy instruction could improve reading motivation of second graders.
2.Using inferential strategy instruction could enhance reading comprehension of second graders.
3.Inferential strategy instruction showe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enhancing second graders’ inferential ability.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中文摘要	i
英文摘要	ii
目次	iii
表次	iv
圖次	v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5
第三節 名詞釋義5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6
第二章 文獻探討8
第一節 閱讀理解及閱讀理解策略8
第二節 閱讀動機之意涵及相關研究22
第三節 推論策略及相關研究28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37
第一節 研究設計與架構37
第二節 研究對象40
第三節 研究工具41
第四節 教學設計與實施43
第五節 研究流程50
第六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52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54
第一節 推論策略教學對閱讀動機之影響	54
第二節 推論策略教學對閱讀理解能力之影響63
第五章 研究結論與建議71
第一節 研究結論71
第二節 研究建議72

參考文獻	75
附錄一 推論策略教學活動設計83
附錄二 推論策略學習單100
附錄三 國小學童閱讀動機問卷108
附錄四 閱讀理解測驗甲式110
附錄五 閱讀理解測驗乙式117
附錄六 閱讀動機問卷使用同意書124
附錄七 閱讀理解測驗甲乙式使用同意書	125

表次
表2-1 識字與詞彙成分與年級對照表20
表2-2 閱讀理解策略成分與年級對照表20
表2-3 閱讀動機之相關研究25
表2-4 國內推論策略教學相關研究34
表3-1 實驗設計內容38
表3-2 實驗組與控制組人數統計表41
表3-3 「閱讀理解測驗甲式」與測驗題號雙向細目表43
表3-4 「閱讀理解測驗乙式」與測驗題號雙向細目表43
表3-5 教學流程實施差異表44
表3-6 實驗組與控制組教學內容及教學時程45
表3-7 推論策略成分與教學單元對照表48
表4-1 閱讀動機問卷前後測得分平均數與標準差摘要表55
表4-2 閱讀動機問卷前後測t檢定摘要表60
表4-3 閱讀動機向度前後測t檢定摘要表61
表4-4 閱讀理解測驗甲乙式平均數與標準差摘要表	64
表4-5 「閱讀理解測驗甲式」題目類型與題數雙向細目表66
表4-6 「閱讀理解測驗乙式」題目類型與題數雙向細目表66
表4-7 閱讀理解測驗甲乙式得分差異t檢定摘要表67

圖次
圖 3-1研究架構圖40
圖 3-2 研究流程圖52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于健、高淑琴(2014)。晨讀十分鐘對國小學童閱讀動機與閱讀行為影響之研究。管理資訊計算,3(2),387-400。
王文君(2013)。推論策略融入繪本教學對國小四年級學童海洋資源認知與閱讀理解之影響(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
王可馨(2019)。繪本教學對國小低年級學生寫作能力與閱讀動機之研究(未出版 之碩士論文)。銘傳大學,桃園市。
王雅眉(2016)。推論策略融入文言文教學對國中生閱讀理解之影響(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王瓊珠(2010)。故事結構教學與分享閱讀(第二版)。臺北市:心理。
王瓊珠、洪儷瑜(2010)。識字能力的評量。載於柯華葳(主編)。中文閱讀障礙。臺北:心理。
江素枝(2008)。可預測書教學及其對國小二年級學童閱讀理解能力及閱讀動機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何三本(2002)。九年一貫語文教育:理論與實務。臺北市:五南。
李玉貴(1998)。國小學童線上閱讀故事體文章之推論類別分析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師範學院,臺北市。
沈欣怡(2007)。推論性問題引導課程對國小四年級學童推論理解與閱讀理解能力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師範大學:臺北。
李素足(1999)。臺中縣國小高年級學童閱讀動機的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師範學院,臺中市。
吳敏而(2010)。十項閱讀策略。取自https://docs.google.com/viewer?a=v&pid=sites&srcid=ZGVmYXVsdGRvbWFpbnxoZXBpbmdyZWFkaW5nfGd4Ojc0MWViN2Y2ZjJmNzhiYmY。
呂淑華(2010)。分享式閱讀教學對國小二年級學童閱讀態度及閱讀理解之成效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
呂婉瑜(2019)。運用繪本教學提升國小低年級學童閱讀動機與閱讀態度之行動 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台南市。
宋曜廷、簡馨瑩、劉佩雲(2003)。國小學童閱讀動機與閱讀行為之相關研究。教育研究資訊,11(6),135-158。
林巧敏(2008)。迎接閱讀新浪潮-閱讀與國家競爭力。全國新書資訊月刊,10,4-9。
林怡君(2018)。交互教學法對國小四年級學童閱讀理解及閱讀動機影響之研究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金明美(2010)。小學時期的閱讀能力決定一生的成績。臺北市:李茲文化有限公司。
林家卉(2017)。協同學習模式對國小四年級學生閱讀動機與閱讀理解影響之研 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臺科技大學,台中市。
林建平(1994)。整合學習策略與動機的訓練方案對國小閱讀理解困難兒童的輔導效果(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林建平(1995)。國小學童的閱讀動機、李姐策略與閱讀成就之相關研究。臺北市立師院學報,26,67-294。
林清山(譯)(1990)。教育心理學:認知取向(原作者:Richard E. Mayer.)。臺北市:遠流。(原著出版年:1986)
林慧芳(2002)。國小六年級低閱讀能力學生工作記憶與推論能力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市。
洪月女(譯)(1998)。Goodman,K.S.著。談閱讀(On reading)。臺北市:心理。(原著出版年:1996)
姚廼慧(2012)。晨讀十分鐘活動對國小五年級學生閱讀動機與閱讀態度影響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台東市。
侯秋霜(2018)。讀報教育對國小一年級學生閱讀動機、閱讀理解及識字能力影響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明道大學,彰化縣。
柯華葳(2006)。教出閱讀力。臺北市:天下雜誌。
柯華葳(2008)。閱讀動起來。臺北市:天下雜誌。
柯華葳、詹益綾、張建妤、游婷雅(2008)。臺灣四年級學生閱讀素養(PIRLS 2006報告)。中壢:國立中央大學。
柯華葳(2010)。中文閱讀障礙。臺北:心理出版社。
柯華葳、幸曼玲、陸怡琮、辜玉旻(2010)。閱讀理解策略教學手冊。教育部。
柯華葳(2011)。尋找閱讀的樂趣。問好問題。臺北:天衛文化。
柯華葳、詹益綾、丘嘉慧(2013)。臺灣四年級學生閱讀素養PIRLS 2011報告。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專題研究成果報告 (編號 NSC 99-MOE-S-008-001)
柯華葳、張郁雯、詹益綾、丘嘉慧(2017)。PIRLS 2016臺灣四年級學生閱讀素養國家報告。桃園市:國立中央大學。
柯華葳、曾玉村、王宣惠、陳秀芬、陸怡琮、方志豪…張菀真(2017)。閱讀理解策略教學。取自http://pair.nknu.edu.tw/ Pair_System/ fckeditor/ ckfinder/userfiles/files/閱讀理解策略教學(1).pdf。臺中市: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
高雅筠(2015)。推論策略融入國民小學國語科教學之研究-以南投縣某國小三年級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南華大學,
教育部(2010)。閱讀理解策略教學手冊。臺北:教育部。
教育部(2010)。「悅讀101」國民中小學提升閱讀計畫。2019年1月30日。取自https://epaper.edu.tw/topical.aspx?topical_sn=436。
教育部(2011)。在職教師閱讀教學增能手冊。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18)。107學年度新生閱讀推廣活動。2019年3月3日。取自
https://www.edu.tw/News_Content.aspx?n=9E7AC85F1954DDA8&s
    =054357DCC9645003
教育部(2018)。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國民中小學暨普通型高級中等學校語文領域-國語文。取自https://cirn.moe.edu.tw/Upload/file/25933/50906.pdf。教育部國民中小學課程與教學資源整合平臺。
張芳全、王平坤(2012)。新移民子女與非移民子女的文化資本、閱讀動機與閱讀行為之研究。臺中教育大學學報,26(1),55-89。
章秀鳳(2016)。國小三、四年級學童閱讀動機與閱讀策略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
張春興(1995)。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臺北市:東華。
張春興(1997)。現代心理學。臺北市:東華。
張春興(2010)。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臺北市:東華。
陳欣希、柯雅卿、周育如、陳明蕾、游婷雅(2011)。問好問題!(14-15頁)。臺北市:天衛文化。
陳信蕙(2016)。推論策略融入國文閱讀教學對國中學生閱讀理解能力影響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陳茹玲、宋曜廷、蘇宜芬(2017)。「精緻化推論教學課程」對國小弱勢低年級學童策略運用、閱讀理解與故事重述表現之影響。教育心理學報,48(3),303-326。
屠淑玲(2017)。發展四年級國語課課文本位的推論策略教學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新竹市。
陳淑貞(2012)。教師專業學習社群閱讀教學之行動研究-國小三年級國語科文本閱讀理解策略之分析(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郭曉蓉(2014)。合作學習法對學童閱讀動機與閱讀理解能力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市。
許瑞真(2018)。例行性閱讀活動對幼兒閱讀動機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陳靜慧(2004)。分享式閱讀教學對國小低年級學童識字能力以及閱讀動機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陳麗蓉(2017)。數位閱讀教學結合心智圖法對國小二年學生閱讀理解學習成就和閱讀動機影響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建國科技大學,彰化市。
康恩嘉(2017)。運用六何法閱讀理解策略教學提升國小二年級學童閱讀理解能力、閱讀動機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連啟舜(2002)。國內閱讀理解教學研究成效之統合分析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程于玲(2008)。心智圖法對國小二年級學童閱讀理解及記憶力之影響-以進步國小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花蓮教育大學,花蓮市。
莊雅清(2015)。透過繪本教學改善國小二年級學童閱讀理解能力之行動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黃金萍(2016)。國小五年級推論策略之閱讀教材研發(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臺東縣。
黃秋華、陸偉明、曾玉村(2014)。中文兒童代名詞推論能力的發展研究:提及順位與性別與意特徵的影響。教育心理學報,45(4),555-576。
黃馨儀(2002)。國小學童閱讀動機量表之編制與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南師範學院,臺南市
楊美珠(2016)。推論策略教學對國小五年級學童推論理解能力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鄭艾蕙(2016)。親子共讀擴增實境繪本對國小低年級學生認知結構和閱讀動機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大學,臺北市。
鄭圓鈴(2013)。有效閱讀:閱讀理解,如何學?怎麼教?5大閱讀策略,9種課堂情境,19篇操作練習與引導示範,有效提升閱讀素養!臺北市:天下雜誌。
蔡雅莉(2017)。臺灣國小學生閱讀動機與閱讀理解的關係:以PIRLS 2011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市。
蔡曉珍(2018)。探討線上閱讀測驗對閱讀動機與閱讀成效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義守大學,高雄市。
潘麗珠(2009)。閱讀的策略。臺北市:商周。
鍾明靜(2017)。身教式持續安靜閱讀提升台東縣偏遠地區學童閱讀動機與閱讀興趣之行動研究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臺東市。
藍慧君(1991)。學習障礙兒童與普通兒童閱讀不同結構文章之閱讀理解與閱讀策略的比較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蘇宜芬(2004)。閱讀理解的影響因素及其在教學上的意義。教師天地,129,21-28。

二、英文部份
Ackerman, B. P. (1988). Reason inferences in the story 
comprehension of children and adults. Child Development, 59, 1426-1442. DOI: 10.2307/1130504
Baker, L. , & Browm, A. L.(1984).Metacognitive skills and 
reading. In P. D. Pers n(Eds.),Handbook of reading research (pp.353-394).NY: Longman.
Casteel, M. A. (1993). Effects of inference necessity and reading goal on children's inferential generation.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29, 346-357. DOI: 10.1037/0012-1649.29.2.346
Chall.J.S.(1983).Stages of reading development (2nd.Ed).Orlando,FL: Harourt Brace. 
Chall.J.S.(1996).Learning to read:The great debate.New York:McGraw-Hill.
Gagné, E.D. (1985). The cognitive psychology of school learning. Boston: Little, Brown and Company.
Oakhill, J., Cain, K., & Bryant, P. E. (2003). The dissociation of word reading and text comprehension: Evidence from component skills. Language and Cognitive Processes, 18(4), 443-468. DOI: 10.10 80/01690960344000008
Kendeou, P., van den Broek, P., White, M. J., & Lynch, J. (2007). Comprehension in preschool and early elementary children: Skill development and strategy interventions. In D. S., McNamara (Eds.), Reading comprehension strategies:Theory, interventions, and technologies (pp. 27-45). Mahwah, NJ: Erlbaum.
Linda.K.(1993).Uncovering cognitive process in reading.Paper presented at the annual meeting of the National Reading Conference.(ERIC Dou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s No.ED 364 842)
Parault,S.J.,&Williams,H.M.(2010).Reading motivation,reading amount, and text comprehension in deaf and hearing adults. Deaf Studies and Deaf Education,25,120-135.
Paris, S. G., Lindauer, B. K., and Cox, G. (1977). The development of inferential comprehension. Child Development, 48, 1728-1733. DOI: 10.2307/1128546
Pressley, M. (2000). Comprehension instruction in elementary school: A quarter-century of research progress. In B. M. Taylor, M. F. Graves, & P. Van Den Broek(Eds.), Reading for meaning (pp. 32-51). New York, NY: Teacher’s College Press.
Pressley.M.(2000).What should comprehension instruction be the instruction of? In M.L.Kamil, P.B.Mosenthal, P.D.Pearson, & R.Barr,(Eds.), Handbook of Reaading Research Volume Ⅲ (pp.545-561).Mahwah,NJ: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Rumelhart,D.E.(1977).Toward an interactive model of reading. In S.Doric(Ed.),Attention and performance,6.,(pp.573-603).Hillsdale, NJ:Erlbaum.
Schunk,D.H.,Meece,J.L.,&Pintrich,P.R.(2014).Motivation in education: Theory,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s. London, UK :Pearson Education.
Van den Broek,P.,Fletcher,C.T.,& Risden,K.(1993).Investigation of inferential processes in reading: A theoretical and methodological intergration.Discourse Processes, 16(1-2),169-180,
Van den Broek, P. W. (1990). The causal inference maker: Toward a process model of inference generation in text comprehension. In D. Balota, G. Flores’d Arcais, & K. Rayner (Eds.), Comprehension processes in reading (pp. 423-445). Hillsdale, NJ:Erlbaum.
Waples,D.,Berelson,B.& Franklyn,R.B.(1940).What reading does to people:A summary of evidence on the social effects of reading and a statement of problems for reserch.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l
Wigfield,A.,& Guthrie,J.T.(1997).Relations of children’s motivation for reading to the amount and breadth of their reading.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89.420-432.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校內紙本論文立即公開
同意電子論文全文授權校園內公開
校內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校外
同意授權
校外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