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2506201220202400
DOI 10.6846/TKU.2012.01066
論文名稱(中文) 零雨詩的歷史意象與家族記憶
論文名稱(英文) The history imagery and family memories of Ling Yu's poems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中國文學學系碩士班
系所名稱(英文) Department of Chinese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100
學期 2
出版年 101
研究生(中文) 于瑞珍
研究生(英文) Jui-Chen Yu
學號 697010535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12-05-30
論文頁數 162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何金蘭(hkl50115@mail.tku.edu.tw)
委員 - 莊祖煌
委員 - 趙衛民
關鍵字(中) 零雨
現代詩
歷史意象
空間
家族
故鄉
島嶼
關鍵字(英) Ling Yu
modern poetry
history imagery
space
family
home town
island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零雨詩的主題大抵以歷史、家族、空間為大宗,每一個主題都給予研究者相當多的思考與論述空間。零雨的詩時常揉合歷史事件與典故,使得她的詩充滿一種濃厚的歷史感。除了對歷史議題的思考,家族記憶與土地情感也是其詩的一大主題,在她的作品中出現不少家族意象的描寫,每個意象都有不同的象徵意涵。近期零雨將關注視角轉向對島嶼的關懷,探索島嶼與人類情感的關聯及土地的命運。

  這些主題在零雨的六本詩集中層層相連:從《城的連作》對城市的細緻觀察,轉變為對歷史空間的關注,進而探討生命的意義以及傳統與現代交織的歷史命運,除了以遠古歷史的源起為出發點,爬梳人類與家族歷史,進而將視角轉入自身鍾愛的島嶼,探討自身對於國族島嶼的情感,近期的《關於故鄉的一些計算》(2006)正式轉入對於故鄉、親族及自我空間的探索書寫;2010年的近作《我正前往你》承繼前本詩集,強調語言的純粹,提出詩的「空無美學」。

  正因如此,筆者將從歷史、家族、島嶼等主題著手,探討零雨詩中所傳達的意涵。首先以零雨詩中的空間、鏡像與夢境三大意象為起點,探討零雨詩所運用的歷史意象,以及其面對土地、家族,甚至自我的態度。從早期以歷史人物作為發想對象,進而連結到故鄉與自身家族的書寫,而後從居住土地思索島嶼與國族的連結與意義。這一系列的鋪陳,使讀者透過詩人的敘述筆觸,進一步了解詩人背後真正的創作目的;另一方面,或可視為詩人對歷史演進的解讀。筆者希望藉此研究,能有系統地解析零雨的歷史書寫與家族、土地之間的連結與意涵。
英文摘要
Ling Yu’s poems are mainly based on history, family and place.  Her poems contain many historical events and allusions; therefore, the poems teem with a strong sense of history.  Memories of family and affection for land are major topics inher poems as well.  The images of family in her poems are highly symbolic.  Lately, Ling Yu focuses her attention on the island.  These poems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island and its residents as well as the destiny of the island.

Each topic is connected closely in Ling Yu’s anthologies.  She presents subtle observation about cities.  Then she puts emphasis on history, the value of life and the effects of tradition and modernization.  In her recent work, she focuses on hometown, clan and private space.  Her anthology in 2010 succeeds the former work, emphasizes pure language and brings up the concept of void.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connotations conveyed by Ling Yu’s poems through the themes of history, family and island.  We can discuss the historical imagery of Ling Yu’s poems and her attitude towards land, family and self by exploring three main imageries—dimension, mirror image and dream.  Ling Yu’s poems take historical person as a foundation of inspiration.  From this, the poems extend to her hometown and family.  She eventually broadens the subject from the place where people live to the connection between the island and the nation.  This development of Ling Yu’s poems indicates her original writing purpose.  Furthermore, they reveal how the poet interprets history.  This paper is presented to analyze the images of Ling Yu’s poems systematically through research.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目 錄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研究動機………………………………………………………………1
第二節、文獻回顧………………………………………………………………4
	一、單篇論述………………………………………………………………4
	二、學位論文………………………………………………………………9
第三節、研究範圍與方法………………………………………………………12
	一、研究範圍………………………………………………………………12
	二、研究方法………………………………………………………………12
第四節、章節架構………………………………………………………………16

第二章  零雨詩的主要意象…………………………………………19
第一節、空間的流動轉換……………………………………………………19
        一、由開闊至封閉──心理狀態的反映………………………………19
        二、歷史視角的對照……………………………………………………26
第二節、鏡的意象……………………………………………………………30
	一、映照時間的流轉……………………………………………………30
	二、自我生命的展現/撤銷………………………………………………36
第三節、夢的解析……………………………………………………………43
        一、現實/幻覺的交錯…………………………………………………44
        二、惡夢/夢想的衝擊…………………………………………………49

第三章  由神話說起──零雨的歷史書寫…………………………59
第一節、現代詩的歷史意識與歷史敘事……………………………………60
        一、歷史意識的展現……………………………………………………60
        二、後現代的歷史想像…………………………………………………62
        三、傳統與現代心靈的對話──零雨的歷史敘事……………………64
第二節、漫遊者──零雨詩的歷史想像………………………………69
        一、旅行的意義…………………………………………………………69
        二、消失在地圖上的名字──尋找失落的文化想像…………………70
第三節、從歷史中超脫──超然的自然情懷………………………………90

第四章  家族、故鄉、島嶼──零雨的家族記憶與島嶼情感………99
第一節、鐵道上的家族圖像…………………………………………………99
	一、弟弟──理想的自我展現…………………………………………102
	二、父親──生命的交棒繼承…………………………………………106
	三、母親──生命的原始力量…………………………………………114
第二節、尋根‧回歸──零雨的「故鄉」情懷………………………………122
第三節、島嶼記事──零雨的土地情感……………………………………130


第五章 結論…………………………………………………………137
參考文獻………………………………………………………………142
附錄一 零雨詩鏡、夢意象列表……………………………………156
附錄二 零雨詩家族意象列表………………………………………160
參考文獻
一、	零雨作品
(一)	詩集
零 雨:《城的連作》(台北:現代詩季刊社,1990年)。
零 雨:《消失在地圖上的名字》(台北:時報文化,1992年9月)。
零 雨:《特技家族》(台北:現代詩季刊社,1996年6月)。
零 雨:《木冬詠歌集》(台北:唐山出版,1999年12月)。
零 雨:《關於故鄉的一些計算》(台北:聯豐書報社,2006年11月)。
零 雨:《我正前往你》(台北:唐山出版社,2010年10月)。
(二)單篇詩作
零 雨:〈頭城──悼F〉,焦桐主編,《九十年詩選》(台北:爾雅出版社,2002年5月),頁133。
零 雨:〈他和他的飛行〉,《現在詩2來稿必登》,2003年,頁253。
零 雨:〈打鐵的樹下〉,《現在詩2來稿必登》,2003年,頁254。
零 雨:〈太平洋〉,向陽主編,《2008台灣詩選》(台北:二魚文化,2009年5月),頁200。
零 雨:〈這時〉,陳義芝主編,《2009台灣詩選》(台北:二魚文化,2010年5月),頁68。
零 雨:〈夏四月〉,《衛生紙詩刊+》第11期,2011年4月,頁2。
零 雨:〈五月〉,《衛生紙詩刊+》第11期,2011年4月,頁2。
零 雨:〈種在夏天的一棵樹〉,《衛生紙詩刊+》第11期,2011年4月,頁3。
零 雨:〈秋九月〉,《衛生紙詩刊+》第11期,2011年4月,頁3。
零 雨:〈三貂角〉,《衛生紙詩刊+》第11期,2011年4月,頁4。
零 雨:〈黃泥路〉,《衛生紙詩刊+》第11期,2011年4月,頁5。
零 雨:〈村子〉,《衛生紙詩刊+》第11期,2011年4月,頁5。
零 雨:〈田園〉,《衛生紙詩刊+》第11期,2011年4月,頁6。
零 雨:〈火車〉,《聯合文學》第320期,2011年6月,頁40-41。
零 雨:〈卜居1〉,《歪仔歪詩刊》第九期,賣田出版,2011年春季號,頁119-121。
零 雨:〈卜居2〉,《歪仔歪詩刊》第九期,賣田出版,2011年春季號,頁122-123。
零 雨:〈游牧故事〉,《歪仔歪詩刊》第九期,賣田出版,2011年春季號,頁124-126。
零 雨:〈寫給一靈看的浮玉記事〉,《歪仔歪詩刊》第十期,賣田出版,2011年12月,頁170-177。
零 雨:〈颱風(五首)〉,《歪仔歪詩刊》第十期,賣田出版,2011年12月,頁196-199。
(三)相關座談、訪談
李蒙紀錄:〈從第一本詩集談起──鄭愁予與曾淑美、羅任玲、鴻鴻、零雨談片〉,《現代詩》復刊第16期,1990年12月,頁8-23。
林泠主持、皮諾丘整理:〈「現代詩」40週年座談(3)──面對詩人─零雨、鴻鴻、陳克華〉,《現代詩》復刊第22期,1994年8月,頁35-45。
曹 尼:〈訪談零雨〉,《歪仔歪詩刊》第七期,賣田出版,2010年春季號,頁19-28。
黃羊川訪談:〈密隱神──零雨〉,《吹鼓吹詩論壇》第13號,2011年9月,頁150-153。
零 雨:〈黃荷生的弟弟和我〉,《現代詩》復刊第18期,1992年9月,頁44。
零雨、曾淑美:〈談女性詩人的創作〉,《現代詩》復刊第23期,1995年3月,頁55-61。
零雨:〈兩張靜止的黑白照片──關於蘇珊‧桑塔格和波赫士的回憶〉,《現在詩》第4期「行動詩學」,2006年,頁20。

二、其他詩作
(一)詩(選)集
白 靈:《大黃河》(台北:爾雅出版社,1986年)。
余光中:《白玉苦瓜》(台北:九歌出版社,2008年5月)。
孫毓棠:《寶馬》(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1939年9月)。
陳大為:《再鴻門》(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7年1月)。
陳大為:《靠近 羅摩衍那》(台北:九歌出版社,2005年12月10日)。
黃荷生:《觸覺生活》(台北:現代詩季刊社,1993年8月)。
渡 也:《憤怒的葡萄》(台北:時報文化出版,1983年)。
焦桐主編:《2004台灣詩選》(台北:二魚文化,2005年3月初版)。
蓉 子:《千曲之聲》(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5年)。
羅智成:《擲地無聲書》(台北:天下文化,2000年5月)。
(二)單篇詩作
傅 敏:〈鏡子〉,《笠》詩雙月刊,第43期,1971年6月,頁43。
聞一多:〈劍匣〉,收錄於朱自清編選,《中國新文學大系‧第八集:詩集》(影印本)(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2003年7月),頁238-244。
隱 地:〈鏡前〉,《八十六年詩選》(台北:現代詩季刊社,1998年5月30日),頁193。

三、專書
(一)古籍
【先秦】莊子,《莊子》,收錄於《諸子百家現代版》卷一(台北:新傳,2002年)。
【西漢】劉安等著、許匡一譯註:《淮南子》(上)(台北:台灣古籍出版社,2005 年12月2版1刷)。
【南陳】徐陵編、【清】吳兆宜注:《玉臺新詠》(北京:中華書局,1999年)。
【南梁】鍾嶸著、陳延傑注:《詩品注》(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8年2月)。
【清】王先謙撰:《莊子集解》(台北:漢京文化,2004年3月)。
【清】王闓運撰、黃巽齋校點:《爾雅集解》(湖南:岳麓書社,2010年9月)。
歷代學人:《筆記小說大觀》第13編(台北:新興書局,1976年7月)。
袁 柯:《山海經校注》(成都:巴蜀書社,1993年)。
吳 怡:《老子解義》(台北:三民書局,1998年9月三版)。
楊家駱主編:《新校本晉書并附編六種》(台北:鼎文書局,2003年1月9版)。
沈德鴻:《莊子選註》,(商務印書館,1947年2月7版),後收錄於林煥彰主編:《民國時期哲學思想叢書》第一編,第47冊(台中:文听閣圖書有限公司,2010年5月)。
(二)現代理論專著
王溢嘉:《精神分析與文學》(台北:野鵝出版社,1989年)。
朱雙一:《戰後台灣新世代文學論》(台北:揚智,2002年2月)。
何金蘭:《文學社會學》(台北:桂冠圖書公司,1989年)。
何金蘭:《法國文學理論與實踐》(台北:秀威資訊,2011年11月)。
呂志敏主編:《文藝學新概念辭典》(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1990年4月)。
呂怡菁:《文化尋根與歷史定位──現代詩中的海洋文化軌跡》(台北:文津出版社,2006年3月)。
李元貞:《女性詩學─台灣現代女詩人集體研究》(台北:女書文化,2000年11月)。
李癸雲:《與詩對話──台灣現代詩評論集》(台南:台南縣文化局,2000年)。
林書堯:《色彩認識論》(台北:三民書局,2002年9月初版四刷)。
奚 密:《現當代詩文錄》(台北:聯合文學,1998年)。
許添盛:《許醫師安心處方》(台北:賽斯文化,2007年)。
陳芳明:《台灣新文學史》(台北:聯經文化,2011年12月修訂2版)。
陳啟能、蔣大椿編:《史學理論大辭典》(安徽: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年)。
陳義芝:《從半裸到全開──台灣戰後世代女詩人的性別意識》(台北:臺灣學生書局,1999年9月)。
楊 牧:《傳統的與現代的》(台北:志文出版社,1974年)。
楊 牧:《一首詩的完成》(台北:洪範書店,2004年9月9印)。
楊小濱:《歷史與修辭》(蘭州:敦煌文藝出版社,1999年)。
楊經建:《家族文化與20世紀中國家族文學的母題形態》(湖南:岳麓書社,2005年12月)。
楊澤主編:《狂飆八○》(台北:時報出版,1999年11月)。
詹宏志:《城市人──城市空間的感覺、符號和解釋》(台北:麥田出版,1996年6月)。
黃 悅:《神話敘事與集體記憶─《淮南子》的文化闡釋》(廣州:南方日報出版社,2010年8月)。
鍾 玲:《現代中國繆思》(台北:聯經出版,1989年)。
簡政珍:《台灣現代詩美學》(台北:揚智出版,2004年)。

四、翻譯著作
加斯東‧巴什拉著、劉自強譯:《夢想的詩學》(北京:三聯書店,1996年6月)。
加斯東‧巴舍拉著、龔卓軍、王靜慧譯:《空間詩學》(台北:張老師文化,2004年10月初版6刷)。
西格蒙德‧佛洛伊德(Sigmund Freud)著、彭舜譯:《精神分析引論》(台北:左岸文化出版,2010年5月2版)。
西格蒙德‧佛洛伊德(Sigmund Freud)著、孫名之譯:《夢的解析》(台北:左岸文化出版,2010年6月2版)。
佛洛伊德著、車文博編:《佛洛伊德文集》第四卷(長春:長春出版社,2004年)。
佛洛姆著、葉頌壽譯:《夢的精神分析》(台北:志文出版社,1971年6月)。
狄倫‧伊凡斯(Dylan Evans)著,劉紀蕙、廖朝陽、黃宗慧、龔卓軍譯:《拉岡精神分析辭彙》(台北:巨流圖書,2009年10月)。
雷蒙‧塞爾登(Raman Selden)等合著、林志忠譯:《當代文學理論導讀》(台北:巨流圖書公司,2005年8月)。
安東尼‧賽加勒(Stephen Segaller)、墨瑞兒‧伯格(Merrill Berger)著,龔卓軍、曾廣志、沈台訓譯:《夢的智慧》(台北:立緒文化,2000年4月)。
艾略特(Thomas Stearns Eliot)著、杜國清譯:《艾略特文學評論選集》(台北:田園出版社,1969年3月)。
紀傑克(Slavoj Žižek)著、蔡淑惠譯、馬康莊校讀:《傾斜觀看──在大眾文化中遇見拉岡》(台北:國立編譯館,2008年)。

五、期刊論文
(一)期刊短評
吳俞萱:〈擊敗我們已厭倦的皮囊──零雨的第一本詩集《城的連作》〉,《歪仔歪詩刊》第7期,2010年春,頁75-80。
吳俞萱:〈凝練火焰──零雨〉,《聯合文學》第320期,2011年6月,頁38。
李瑞騰:〈「人物詩專題」前言〉,《台灣詩學季刊》第21期,1997年12月,頁7。
張芬齡:〈文字走索者──論零雨詩集《特技家族》〉,《現代詩》復刊第29期,頁26-27。
陳克華:〈文明的剪影─試評<城的歲月>〉,《愛人》(台北:漢光文化事業公司,1986年7月),頁80-83。
焦 桐:〈飛往夢境的班機──小評零雨詩集《特技家族》〉,《聯合文學》第143期,1996年9月,頁165-166。
鄭愁予:〈發光的黑暗──讀零雨《消失在地圖上的名字》〉,《現代詩》第19期,1993年2月,頁23。
(二)單篇論文
王者凌:〈台灣後現代女性詩歌綜論〉,《台灣研究集刊》,2007年第二期(總96期),頁71-77。
王金城:〈零雨的後現代詩歌寫作〉,《台灣研究集刊》,2005年第二期,頁92-98。
王溢嘉:〈生命之樹‧幻想之花──從精神分析看夢與文學的構成〉,《聯合文學》第八卷第三期(總87期),1992年1月,頁27-34。
李瑞騰:〈說鏡──現代詩中一個原型意象的試探〉,《新詩學》(台北:駱駝出版社,1997年),頁78-112。
李翠瑛:〈白鷺鷥的心事──零雨「非人」一詩中的女性角色思考〉,《創世紀詩雜誌》,第170期,2012年3月,頁46-51。
沈曼菱:〈閉鎖與開放─論零雨詩作中的「房間」隱喻〉,《第四屆全國台灣文學研究生學術論文研討會論文集》(臺北:國立政治大學,2007年),頁157-188。
林于弘:〈八、九○年代台灣女性主義詩的寫作特色〉,《文學新鑰》創刊號(嘉義:南華大學文學系,2003年7月),頁29-49。
林惠玲:〈體內地誌與原鄉視景:論台灣女詩人吳瑩與零雨空間書寫〉,《挑撥新趨勢─第二屆中國女性書寫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學生書局,2003年2月),頁325-341。
林燿德:〈微宇宙裡的教皇──初論羅智成的詩〉,《文藝月刊》第197期,1985年11月,頁42-45。
翁文嫻:〈論台灣新一代詩人的變形模式〉,《中山人文學報》第13期,2001年10月,頁85-101。
張光達:〈臺灣敘事詩的兩種類型:「抒情敘事」與「後設史觀」──以八○~九○年代的羅智成、陳大為為例〉,《中國現代文學》第14期,2008年12月,頁61-84。
陳大為:〈「虛擬」與「神入」──論羅智成詩中的先秦圖象〉,《台灣人文》第3號,1999年6月,頁1-25。
郭 穎:〈廣告傳播表現對消費文化的影響〉,《商場現代化》總第527期,2008年1月,頁38-39。
湯舒雯:〈零雨詩的方向辯證、光影幻術與黃昏風景〉,《臺灣詩學》學刊13號,2009年8月,頁179-205。
焦 桐:〈夢與地理──台灣女詩人的想像空間〉,《文訊別冊》(中央月刊)第149期,1998年3月,頁25-28。
黃 梁:〈想像的對話─零雨詩歌經驗模式分析〉,《想像的對話》(台北:唐山出版社,1997年5月),頁72-85。
黃文鉅:〈箱女在劫:宿命與地理的黑洞─零雨詩的歷史寓言、空間考古〉,《臺灣詩學》學刊10號,2007年11月,頁217-267。
楊宗翰:〈零雨的啟示─關於台灣現代詩中性別議題的思考〉,《創世紀》詩雜誌120期,111-119。
劉士民:〈零雨詩作中封閉與逃離的思辨〉,《東方人文學誌》,2009年3月,頁201-226。
劉志宏:〈特技家族與馬戲班:零雨、夏宇的空間詩學探究〉,《「2008兩岸女性詩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財團法人耕莘文教基金會編印,2008年9月27日,頁124-137。
蔡林縉:〈夢想傾斜:「運動─詩」的可能─以零雨、夏宇為例〉,《中外文學》第38卷第2期,頁229-270。
蔡振念:〈中國詩中之懷鄉主題〉,《國立中山大學人文學報》第二期,1994年4月,頁73-81。
蔡振興:〈德勒茲和瓜達里論精神分裂分析〉,《中外文學》第22卷第1期,1993年6月,頁108-121。
鄭慧如:〈從敘事詩看七○年代現代詩的回歸風潮〉(含綜合討論),《台灣現代詩史論:台灣現代詩史研討會實錄》(台北;文訊雜誌社出版,1996年),頁377-403。
鄭慧如:〈現實與想像─以簡政珍為主,兼論中生代詩人之作〉,北京:《詩探索》(理論卷),2008卷2期,頁89-110。
黎活仁:〈樹的聯想─席慕蓉、尹玲、洪素麗、零雨和簡媜等的想像力研究〉,《林語堂瘂弦和簡媜筆下的男性與女性》(台北:大安出版社,1998年)。
薛順雄:〈論陶潛「五柳」的象徵意義〉,《東海中文學報》第8期,1988年7月,頁87-95。
簡文志:〈冥默的碑石─論零雨<愛之喜組曲>〉,《中國語文》第562期,2004年4月,頁97-101。

六、學位論文
王惠萱:《台灣現代女詩人作品主題研究》,中正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2001年6月。
沈曼菱:《現代與後現代─戰後台灣現代詩的空間書寫研究》,中興大學台文所碩士論文,2009年1月。
林 銳:《徒然的追尋──零雨的空間詩學研究》,東海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2011年6月。
林怡翠:《詩與身體的政治版圖─台灣現代詩女詩人情慾書寫與權力分析》,南華大學文學所碩士論文,2001年6月。
黃文鉅:《記憶的技藝:以夏宇、零雨、鴻鴻為考察》,政治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年。
劉士民:《零雨詩的硬式抒情與敘述語言》,逢甲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2010年。
劉維瑛:《八○年代以降台灣女詩人的書寫策略》,成功大學台文所碩士論文,88學年度。
蔡林縉:《夢想傾斜:「運動─詩」的可能─以零雨、夏宇、劉亮延詩作為例》,成功大學現代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0年6月。
鄭宇萱:《現代詩中夢之研究》,元智大學中語所碩士論文,97學年度。

七、報紙
王次澄:<「寶馬」中的詩魂>,《聯合報》第25版,1992年8月20日。
吳 當:〈古塔流光──試析零雨「蔓草中有塔」〉,《中央日報》,第25版,2000年5月17日。
孫梓評專訪:〈「未完成」的美學──零雨談《我正前往你》〉,《自由時報》副刊,2011年3月1日。
莊裕安:〈鷹架上的鴿子〉,《聯合報》,第43版,1996年07月22日。
楊小濱:〈深淵與鬼魅〉,《聯合報》副刊D3版,2010年11月13日。
鴻 鴻:〈零雨作品簡評〉,《聯合報》,第37版,1994年06月13日。
鴻 鴻:〈每周新書金榜《木冬詠歌集》:茫茫瀚海即天堂〉,《聯合報》,第48版,2000年01月17日。

八、網路資源
黃 梁:<深密的祈禱聲:零雨詩歌的生命探索>,引自「有河book」部落格http://blog.roodo.com/book686/archives/2682737.html,2010年7月檢索。
「維基百科‧崆峒山」,http://zh.wikipedia.org/wiki/%E5%B4%86%E5%B3%92%E5%B1%B1,2012年2月19日檢索。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校內紙本論文立即公開
同意電子論文全文授權校園內公開
校內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校外
同意授權
校外電子論文立即公開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