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2506200823205800
DOI 10.6846/TKU.2008.01299
論文名稱(中文) 臺北縣一所偏遠小型國民小學整併過程及其影響之研究
論文名稱(英文) A Case Study on the Process and Impacts of a School Merger in Taipei County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教育政策與領導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
系所名稱(英文) Graduate Institute of Educational Policy and Leadership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96
學期 2
出版年 97
研究生(中文) 秦嘉
研究生(英文) Chia Chin
學號 794120294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08-06-16
論文頁數 148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吳明清
委員 - 吳政達
委員 - 楊朝祥
關鍵字(中) 小型學校
學校整併
關鍵字(英) small school
school merger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本研究係以臺北縣一所偏遠小型國民小學為個案,藉之探討臺北縣小型學校整併政策之制定以及該個案學校之整併過程。經以文件分析、參與觀察及訪談為主要方法,蒐集相關實徵性資料,作為分析討論之依據。本研究之訪談係採立意方式選擇整併政策相關教育行政人員、校長及教師、家長、學生以及地方人士為對象,依半結構式的訪談大綱進行訪談。
綜合文件分析、觀察以及訪談之結果,獲得以下結論並據以提供建議:
一、臺北縣小型學校係以發展特色學校為其定位,整併政策則以堅守教育本質,發揮資源效益為取向。
二、臺北縣小型學校整併係考量學生學習、專業發揮以及教育資源平衡等因素,採緩和、漸進方式進行,以「改制」取代「廢校」。
三、臺北縣小型學校改制計畫的制定係在議員等利害關係人的關心下促成,其執行原則力求務實周延、因地制宜規劃配套措施。
四、臺北縣推動小型學校整併之配套措施係兼顧教職員工工作以及學生就學權益,另在校務推展部分亦有周延的考量。
五、個案學校在整併過程雖遭遇困難與阻力,但仍積極溝通協調,尋求共識,並研議各項配套措施。
六、個案學校整併後,併入學校未因承接個案學校之行政及遊學業務而增置行政人力或減少行政人員授課時數。
七、個案學校整併能提供學生多元學習環境及拓展學習視野,有助同儕互動學習及群性發展,但對學生課業表現無顯著影響。
八、個案學校整併對於社區發展之影響有限,而特色學校的推廣,可活絡社區經濟與提升社會教育價值。
九、個案學校整併可達節省教育經費支出,提升教育資源運用效率。
英文摘要
This study is mainly based on a school merging case of a small remote elementary school in Taipei County through which the formulating of the small school merging policy and the merging process of the observed school were discussed in depth. 
Numerous observations, interviews, and document analysis were conducted 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 of the merging process. Consequently, a concrete conclusion was drawn and constructive implications proposed.
Through the stratified non-probability sampling method, the interviews conducted for this study involved people from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ve staffs, principals, teachers, parents, students, and individuals in the community. All the interviewees were interviewed in a way that a semi-structured guideline was used.
Data analysis of documents, observations and interviews yielded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1.Small schools in Taipei County had made an effort to develop a characteristic school whereas merging policy was framed to keep educational goals coherent to the essence of education and the utilized resources wisely.
2.The merging of small schools in the district took into consideration factors like students’ learning performance, teachers’ professional practices, and balance of educational resources. The process tended to be relatively mild and gradual, adhering to the principle that system reform substitutes for school abolition.
3.The system reform plan was initiated by representatives of local assembly and all else concerned, mandating the plan to be practically and thoroughly conducted and accompanied by localized supplementary measures.
4.The supplementary measures promoting the merging of small schools in Taipei County beared notions that both school staff’s working right and students’ schooling right should be taken into consideration. Besides, the promotion of school administration and management has been thoroughly reviewed.
5.In spite of all the difficulties and resistances encountered when the target school performed the merging plan, consensus and supporting measures were successfully reached and produced through active communication among schools.
6.Although taking over administration of the school being merged and its travel study affair, the dominant school does not seek to recruit new staff or reduce teaching hours for staff who deal with both teaching and administration at the school.
7.The merging school provides students with multi-learning environment and broad learning prospects that in turn promote interpersonal learning and teamwork development; however, there is no noticeable positive effect on students’ academic performance.
8.The merging of small schools have limited influence on the development of local community, nevertheless, the advocate to develop a featured school do stimulate the community economy in its district as well as raise the value of social education.
9.The merging of schools also offered a way to save educational expenses, achieving greater efficiency in the utilized educational resources .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目  次	vi
表  次	vii
圖  次	vii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待答問題與名詞釋義	3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步驟	6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9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1
第一節 偏遠小型學校發展困境與轉型需求	11
第二節 學校整併之概念意涵與理論基礎	20
第三節 學校整併之策略與方法	31
第四節 小型學校整併之相關研究	38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53
第一節 研究架構	53
第二節 研究對象	54
第三節 研究工具	56
第四節 實施程序	58
第五節 資料處理	61
第四章 研究結果之分析與討論	65
第一節 臺北縣偏遠小型學校整併政策之分析	65
第二節 個案學校整併過程之分析	79
第三節 個案學校整併後現況之分析	92
第五章 研究結論與建議	125
第一節 主要研究發現	125
第二節 結論	131
第三節 建議	134
參考文獻	137
附錄	143
附錄一  臺北縣偏遠小型學校整倂研究訪談大綱	143
附錄二  92-94學年臺北縣國民中小學裁併情形	145
附錄三  臺北縣小型學校改制計畫	146
表  次
表2-1 臺北縣95學年度偏遠地區國小名單	12
表2-2 94學年度小規模國中小縣市別分布	15
表2-3 臺北縣95學年度國中小50人以下學校名單	16
表2-4 學者研究學校最適規模或最佳合併規模比較表	27
表3-1 個案學校87-94學年度教職員及學生人數	55
表3-2 併入學校87-94學年度教職員及學生人數	55
表3-3 偏遠小型學校整倂研究受訪人員一覽表	61
表4-1 95、96學年度個案學校與併入學校學生數及班級數一覽表	93
表4-2 個案學校94-96年度經費支用一覽表	98
表4-3 個案學校94-96年度遊學、修繕工程經費一覽表	98
表4-4 個案學校及併入學校各學習領域教科書選用版本一覽表	100
圖  次
圖1-1 研究流程圖	8
圖3-1 研究架構圖	53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內政部統計處(2007)。臺閩地區歷年育齡婦女生育率及現住人口出生、死亡、結婚、離婚登記。臺北市:內政部。2007年3月3日,取自http://www. moi.gov.
moi.gov.tw/stat/index.asp。
王忠銘(2005)。連江縣國民中小學教育資源整併方案之研究。淡江大學教育政策與領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縣。
王麗雲(2003)。高等教育整併:經驗與反思。教育研究資訊雙月刊,11(4),103-134。
江亞萍(1999)。台閩地區國民中學教育規模經濟之實證研究。淡江大學產業經濟學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縣。
行政院人事行政局(2007年3月1日)。全國軍公教員工待遇支給要點。臺北市:行政院人事行政局。2007年3月4日,取自:http://www.cpa.gov.tw/
cpa2004/gvpayment/SYFX7591P.html。
何肯忞(2003)。屏東縣國民小學合併的可能成本與最佳規模之分析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在職專班碩士論文。高雄市。
吳明清(2001)。教育向前跑(續):教育改革的思維與實踐。臺北市:師大書苑。
吳明清(2003)。知變、應變、求變:教改政策的行銷與因應策略。臺灣教育,620,2-12。
吳明清(2005)。打造優質學校精耕適性教學。臺灣教育,631,42-45。
吳政達(2006)。少子化趨勢下國民中小學學校經濟規模政策之研究。教育政策論壇,9(1),23-41。
巫有鎰(2004)。小型學校合併的另類思考:「聯合學校」的構想。現代教育論壇,11,3-11。
李國賢(2005)。屏東縣受整併學校教育人員對整併後教育資源運用與學生學習成就之知覺研究。屏東師範學院教育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屏東市。
李富美(1998)。校長角色與學校效能之研究-一所國民小學之觀察。國立臺東師院初等教育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
李雅景(2001)。從併校政策探討策略性人力資源管理之研究---以嘉義縣小學為例。南華大學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嘉義縣。
林海清(2000)。跨世紀教育組織再造。教育政策論壇,3(1),70-96。
邱鈺惠(2002)。臺北市國民小學校教育資源分配公平性之研究。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臺北市。
胡艷(2000)。高等合併對創見世界一流大學的作用。教育與經濟,74-77。
倪洪堯、汪桑(2001)。高校合併的負面效應問題探析。高等農業教育,5,26-27。
孫本初(2001)。公共管理。臺北市:智勝文化。
徐易男(2003)。偏遠與離島地區教育之困境與生機。國教之友,54(4),67-69。
袁明慶(2002)。通勤成本考量下的國民小學最適經濟規模---以臺北縣公立國民小學為例。東吳大學經濟學系碩士論文。臺北市。
張早(2005)。模糊理論應用於小型學校合併經營之研究。大葉大學事業經營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
張夏平(1994)。臺灣省公立國民小學小型學校合併模式之研究。國立臺南師範學院初等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市。
張國輝(2005)。小型學校面臨整併的反應與因應策略之個案研究。國立臺南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市。
教育部(2004年2月24日)。因應人口減少之國教政策研討會。臺北市:教育部。2007年3月4日,取自http://epaper.edu.tw/006/important.htm。
教育部(2006)。教育部96年度推動教育優先區計畫指標界定調查表,指標:五、離島或偏遠交通不便之學校。臺北市:教育部。2007年3月6日,取自http://www.edu.tw/EDU_WEB/EDU_MGT/EJE/EDU5147002/96edufirst/
200610161202230.doc。
教育部(2006年2月14日)。國民中小學之主管機關為縣市政府教育部已研擬小型學校發展評估指標供縣市政府參考運用。臺北市:教育部。2007年3月6日,取自http://epaper.edu.tw/news/950214/950214a.htm。
教育部(無日期)。國立大學校院區域資源整合發展計畫。臺北市:教育部。2007年3月4日,取自http://www.edu.tw/EDU_WEB/EDU_MGT/E0001/EDUION001/
menu03/sub01/download/doc/item05.htm。
教育部統計處(2007)。94學年度小規模國中小縣市別分布。臺北市:教育部。2007年3月6日,取自http://140.111.34.69/EDU_WEB/EDU_MGT/
STATISTICS/EDU7220001/overview/brief-htm/index.htm?open。
梁金盛(2001)。臺灣地區大學院校整併策略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博士論文。臺北市。
連海生(2000)。基隆市國民小學學生午餐經營規模效應現況調查分析研究。國立臺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郭添財(1991)。臺灣省南部地區國民小學最適經營規模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郭添財(1996)。臺灣省國民小學規模經濟之研究─學校與班級最適規模之衡量。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類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陳伯璋(2003)。大學整併的省思與前瞻。文教新潮,8(4),1-9。
陳淑真(2002)。校長「確保教學品質」領導之行動研究─以一位國民小學校長為例。臺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臺中市。
陳智華(2006年9月7日)。小校裁併集中嘉義等5縣。聯合報,第24版。
陳維昭(2002)。大學整併的理念與實踐。載於大學整併理念與策略學術研討會論文集,b1-b10。臺北縣:淡江大學。
陳賢舜(2000)。南投縣小型國民小學合併之研究。暨南國際大學教育政策與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南投縣。
陳憶芬(1994)。山地小型國民小學合併之評估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游文志(2003)。桃園縣人口變動與國民小學學校供需之研究─集體消費地理學觀點。國立臺北師範學院社會科教育學系碩士論文。臺北市。
黃志中(2004)。高雄市國民小學行政人員團隊學習、組織承諾與學校行政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在職專班碩士論文。高雄市。
黃政傑(1996)。質的教育研究:方法與實例。臺北市:漢文書店。
黃瑞琴(2005)。質的教育研究方法(2版)。臺北市:心理。
楊美伶等(2004)。臺北市大同區國民小學學校整併評估之研究。臺北市政府教育局委託研究計畫報告。
楊國賜(無日期)。大學整併理念與經驗談。2007年3月23日,取自http:// www.
www.nctu.edu.tw/National/info/931201.doc。
葉子超(1996)。澎湖縣國民小學小型學校合併之研究。國立嘉義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嘉義縣。
葉重新(2006)。教育心理學。臺北市:葉重新。
詹盛如(2006)。高等教育整併:嘉義大學的經驗。教育研究月刊,148,71-80。
監察院(2004)。教育部所屬預算分配結構之檢討。臺北市:作者。
臺北縣政府(1999)。臺北縣國民小學學校類型區分原則。
臺北縣政府(2005)。臺北縣各公立國民小學94學年度普通班班級數核定表。
臺北縣政府(2006)。臺北縣小型學校改制計畫。
臺北縣政府教育局(2006)。臺北縣95學年度國中小50人以下學校名單。
臺北縣政府教育局(2006)。臺北縣各公立國民小學95學年度普通班編班作業原則。
蓋浙生(1993)。教育經濟與計畫。臺北市:五南。
劉世閔(2006)。質性研究資料分析與文獻格式之運用—以QSR N6與EndNote 8為例。臺北市:心理。
劉志龍(2004)。讀書輔導對偏遠地區國小學童自我概念及生活適應輔導效果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劉金山(2003)。臺灣人口成長與國民小學校數調整之研究。暨南國際大學教育政策與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南投縣。
歐用生、郭明郎、楊文貴、陳碧祥、孫志麟(2000)。臺北縣偏遠地區小型學校發展定位之研究。臺北縣政府專題研究成果報告,未出版。
蔡志榮(2003)。從經濟觀點探討國民小學最適經營規模之研究-以嘉義縣為例。臺南師範學院教師在職進修社會碩士學位班碩士論文。臺南市。
蔡秀英(2001)。我國高等教育整併模式之研究。中原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縣。
蔡淑婷(2006)。屏東縣公立國民小學學校整併之研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
鄧明星(2005)。花蓮縣國民小學規模過小學校合班併校研究。國立東華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縣。
戴曉霞(2003)。高等教育整併之國際比較。教育研究集刊,49(2),141-173。
薛天祥(1999)。高校合併的理念思考。載於誇世紀海峽兩岸高等教育展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1-11。臺北市:國立台灣大學教育學成中心。
謝文全(2004)。教育行政學。臺北市:高等教育。
簡金福(1998)。山地鄉小型學校合併:北葉國小。國教天地,129,1-7。
蘇永輝(2000)。基隆市國民小學經營規模效應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臺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蘇龍輝(2007)。臺南縣小型國民小學合併意見之調查研究。國立臺南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縣。
英文部分
Bray. M.(1987).Are small schools the answer: Cost effective strategies for rural school provision. London,United Kingdom: Commonwealth Secretariat.(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ED 340 537)
Gamage,D.T.(1992).La Trobe and Lincoln Merger:The Process and Outcome,Journal of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30(4),73-89.
Harman,G.(2000).Institutional Mergers in Australian Higher Educational since 1960.Higher Educational Quarterly,54(4),343-366.
Mosher,F.C.,(ed)(1967).Governmental Reorganizations: Case and Commentary.Indianapolis: Bobbs-Merrill Company, Inc.
Nelson, Eric(1985).School Consolidation. Office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and Improvement(ED),Washington,DC.U.S..
Pitchard,R.M.O.(1993).Mergers and Linkages in British Higher Education. Higher Educational Quarterly,47,79-80.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紙本論文於授權書繳交後5年公開
校內書目立即公開
校外
不同意授權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