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學位論文書目資料
系統識別號 U0002-2506200816023300
DOI 10.6846/TKU.2008.01298
論文名稱(中文) 國民小學行政團隊與教師會及家長會互動關係之研究-以臺北縣三重區為例
論文名稱(英文) The Interaction Among the Administrative Unit, Teachers’ Association, and the Parent-Teacher Organization in the Elementary Schools: A Study of the Schools in Sanchong District, Taipei County
第三語言論文名稱
校院名稱 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 教育政策與領導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
系所名稱(英文) Graduate Institute of Educational Policy and Leadership
外國學位學校名稱
外國學位學院名稱
外國學位研究所名稱
學年度 96
學期 2
出版年 97
研究生(中文) 陳有文
研究生(英文) Chen You Wen
學號 795720076
學位類別 碩士
語言別 繁體中文
第二語言別
口試日期 2008-06-06
論文頁數 154頁
口試委員 指導教授 - 楊國賜
委員 - 蓋浙生
委員 - 吳清山
關鍵字(中) 行政團隊
教師會
家長會
互動關係
關鍵字(英) school administrative unit
teachers’association
parent-teacher organization
interaction
第三語言關鍵字
學科別分類
中文摘要
「校園金三角」係指學校(含行政)、教師會、家長會三方互動之關係,是近幾年才興起的名詞。說明了家長會的關注力與教師會的成長、茁壯,已賦予校園新的面貌。
本研究旨在探討台北縣三重區國民小學行政團隊與教師會及家長會互動關係之現況,同時分析三者間之關係,以供行政單位與教師會及家長會之參考。本研究採問卷調查法,以自編「國民小學學校行政團隊與教師會及家長會互動概況問卷」,選取三重區15所國民小學教師會與家長會共發出1175份正式問卷,回收教師會548份、家長會402份,共950份;再搭配訪談校長資料;一併整理、統計及分析,來暸解當前臺北縣三重區國民小學學校行政團隊與教師會及家長會互動關係之現況,並歸納出本研究之結論如下:

一、教師會和家長會在不同性別的互動現況是「中高」互動程度,為「良好」之互動關係。
二、不同教學年資的教師互動現況是「中高」互動程度,為「頗好」之互動關係。
三、不同年齡的家長互動現況是「中高」互動程度,為「良善」之互動關係。
四、教師會和家長會在擔任不同職務的互動現況分別是「高」與「中高」互動程度,為「優良」與「良好」之互動關係。
五、教師會和家長會在不同教育程度的互動現況為「中高」互動程度,為「頗好」之互動關係。
六、教師會和家長會在不同學校規模的互動現況為「中高」互動程度,為「良佳」之互動關係。
七、「校園金三角」,都要以學生學習利益為出發點,教師會和家長會都是學校的夥伴。
八、「校園金三角」都能互相了解,教師會與家長會了解行政立場,行政在為我們做些什麼,行政也了解教師會與家長會提出的建議或是想法。
九、「校園金三角」對於法令和價值觀有塑造一個正確的組織承諾,學校應該是要向上提昇的,要更卓越,更好。
十、「校園金三角」最佳的互動關係是對等關係,不斷透過活動,最重要的核心就是彼此要有尊重、合作、民主的方式。
十一、「校園金三角」互動關係,就是能建立為夥伴關係,彼此信任的關係,能夠增進學生利益為考量,三者均有教育的目標與共識,那互動絕對是最好且最優的關係。
根據前述研究發現與結論,提出若干建議事項,以供日後教育單位與未來研究者參考。
英文摘要
The “golden triangle of campus” is a new term, which refers to trilateral interaction among the teachers’ association, parent-teacher organization and school administrative unit. That says that the concern about the school from the parent-teacher organization and the growth and prosperity of teachers’ association have embodied the new appearances of school.
The research aims at the current status of the interaction among the administrative unit, teachers’association and parent-teacher organization of the elementary schools in Sanchong Shih, Taipei County. Besides,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relations among the administrative unit, teachers’ association and parent-teacher organization, 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can be proposed as references for the administrative unit, teachers’ association and parent-teacher organization. 
A structured questionnaire survey was conducted in 15 elementary schools in Sanchong Shih. The research tool is edited by the researcher: “The questionnaire of current status of interaction among the administrative unit, teachers’ association and parent-teacher organization.” 1175 questionnaires were distributed and 950 were retrieved, 548 were from members of teachers’ association and 402 were from members of parent-teacher organization. In addition to the questionnaires, supportive information from interviews with principles was also employed as the analytic and statistic data to realize the current status of the interaction among he administrative unit, teachers’ association and parent-teacher organization. The results of the research are as follows:
1.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eachers’ association and teacher-parent organization of different genders is high-intermediary level, it is pretty good interaction.
2.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eachers of different years of teaching years is high-intermediary level, it is pretty good interaction.
3. The interaction within teacher-parent organization of different ages is high-intermediary level, it is pretty good interaction.
4.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members of teachers’ association and teacher-parent organization in different position is high and high-intermediary level; they are excellent and pretty good interactions.
5.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eachers’ association and teacher-parent organization of different education background is high-intermediary level, it is pretty good interaction.
6.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eachers’ association and teacher-parent organization in different scale of school is high-intermediary level, it is pretty good interaction.
7. To achieve the “golden triangle of campus”, we must take care of the students’ advantages; since school administrative unit and teachers’ association are associators in education.
8. In the “golden triangle of campus”, teachers’ association and teacher-parent organization realize the stance of school administrative unit; they know what they’re working on for the school. Meanwhile, the school administrative unit also understands the suggestions proposed by teachers’ association and teacher-parent organization.
9. Since the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has been made, the “golden triangle of campus” will make the school excellent.
10. In “golden triangle of campus”, the best interaction is equivalent interaction; the cores of the equivalent interaction are respect, cooperation and democracy.
11. The purposes of the interaction in the “golden triangle of campus” are to establish partnership, to build consensus and to promote the students’ advantages. While the members in the “golden triangle of campus” have the common goals and consensuses, it would be the best interaction.
第三語言摘要
論文目次
目次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2
第三節 名詞釋義	3
第四節 研究方法與步驟	5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8
第二章 文獻探討	9
第一節 教師會的意涵與定位	9
第二節 家長會的時代背景與定位	32
第三節 學校行政團隊的定位與角色	51
第四節 當前校園行政團隊與教師會及家長會互動現況分析	53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57
第一節 研究架構	57
第二節 研究對象	58
第三節 研究工具	61
第四節 實施過程	67
第五節 資料處理	68
第四章  研究結果分析與討論	71
第一節 行政團隊與教師會互動現況分析	71
第二節 行政團隊與家長會互動現況分析	82
第三節 行政團隊與教師會及家長會互動現況分析	93
第五章、結論與建議	115
第一節  主要研究發現	115
第二節  結論	118
第三節  建議	120
參考文獻	125
壹、中文部分	125
貳、英文部分	131
附錄	133
附錄一	133
附錄二	148
附錄三	151
附錄四	154

 
表次
表2-1-1教師組織的意義	9
表2-1-2 教師組織分為二類之比較表	11
表2-1-3教師組織分為三類之比較表	11
表2-1-4教師組織分為三類之比較表	12
表2-1-5教師組織分為三類之比較表	13
表2-1-6傅瑜雯和陳秀苓教師組織分成四類	14
表2-1-7學校教師會的功能性	25
表2-1-8教師會的運作問題	27
表2-2-1家長參與校務的類型與方式	33
表2-2-2家長參與學校事務的重要性	34
表2-2-3家長參與教育的角色	35
表2-2-4家長不同的參與之方式	37
表2-2-5家長參與的角色	38
表2-2-6家長會組織的正功能	44
表2-2-7家長會組織的負功能	45
表2-2-8有關家長會組織運作正負功能的比較	45
表2-3-1學校行政團隊的角色	52
表2-4-1校園金三角互動不良的問題分析	53
表2-4-2校園金三角互動現況	54
表3-2-1問卷調查學校	59
表3-2-2 取樣學校和發放問卷數	59
表3-2-3 取樣學校回收人數統計表	60
表3-3-1調查問卷內容和訪談大綱效度審查之專家名單	62
表3-3-2 「學校行政團隊與教師會及家長會互動預試量表」項目分析結果摘要表	63
表3-3-3 「學校行政團隊與教師會及家長會互動預試量表」因素負荷量之分佈情形	64
表3-3-4 「學校行政團隊與教師會及家長會互動預試量表」因素分析結果摘要表	65
表 3-3-5「學校行政團隊與教師會及家長會互動預試量表」信度分析一覽表	67
表4-1-1 學校行政團隊與教師會互動量表之平均數、標準差摘要表	71
表4-1-2行政團隊與教師會互動量表各構面之平均數、標準差與排序摘要表	72
表4-1-3行政團隊與教師會互動量表各題之平均數、標準差與排序	73
表4-1-4不同性別的互動背景變項之差異分析	75
表4-1-5不同教學年資的互動背景變項之差異分析	76
表4-1-6擔任不同職務的互動背景變項之差異分析	77
表4-1-7不同教育程度的互動背景變項之差異分析	80
表4-1-8不同學校規模的互動背景變項之差異分析	81
表4-2-1學校行政團隊與家長會互動量表之平均數、標準差摘要表	82
表4-2-2行政團隊與家長會互動量表各構面之平均數、標準差與排序摘要表	83
表4-2-3學校行政團隊與家長會互動量表各題之平均數、標準差與排序	84
表4-2-4不同性別的互動背景變項之差異分析	86
表4-2-5不同年齡的互動背景變項之差異分析	86
表4-2-6擔任不同職務的互動背景變項之差異分析	87
表4-2-7不同教育程度的互動背景變項之差異分析	89
表4-2-8不同學校規模的互動背景變項之差異分析	91
表4-3-1行政團隊與教師會及家長會互動量表之總平均數、標準差摘要表	93
表4-3-2行政團隊與教師會及家長會互動量表各構面之平均數、標準差與排序摘要表	93
表4-3-3行政團隊與教師會及家長會互動量表各題之平均數、標準差與排序	95
表4-3-4不同性別的互動背景變項之差異分析	96
表4-3-5擔任不同職務的互動背景變項之差異分析	97
表4-3-6不同教育程度的互動背景變項之差異分析	100
表4-3-7不同學校規模的互動背景變項之差異分析	103
 
圖次
圖1-4-1 研究步驟	7
圖3-1-1本研究架構	58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壹、中文部分
丁志仁(1997)。教師會手札。臺北:教育部。
尤清(1997)。北縣教育理想與實踐。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
王秀雲(1996)。健全家長會功能以協助校務發展。北縣教育,17,50-51。
王威傑(1997)。國民小學家長會組織及其運作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王朝明(1998)。父母參與學校教育-有助於孩子的學習成長。師友,371,28-32。
朱輝章(1998)。我國教師組織之研究-以教師會為中心。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余安邦(1995)。恢復家長會地位試教改的重要工程。教改通訊,15,36-37。
吳清山(1995)。教師組織的定位與發展。國立教育資料館、臺北市立師範學院主辦,現代教育論壇-教師組織定位與展望研討會,臺北市。
吳清山(1996)。大家一起來關心學校教師會的成長。北縣教育,15,12-14。
吳清山(1996)。共創學校與家長會雙贏局面。北縣教育,13,14-19。
吳清山(1998)。三頭馬車跑不動,三輪車跑的快-建立學校行政、教師會與家長會運作的面面觀。現代教育論壇,5,1-20。
吳清山、林天祐、張德銳、劉春榮、蔡佳霖、鄭望崢(1998)。學校行政、教師會和家長會互動模式之研究。臺北市政府教育局委託研究。
吳璧如(1998)。教育歷程中家長參與學校教育之研究。國教學報,10,1-36。
吳璧如(2001)。家長參與學校教育:實務工作者與學者看法之分析。教育研究集刊,47,185-214。
李建興(1996)。教師會及其因應之道。臺灣教育,544,2-5。
李貴山(1996)。教師會的定位探討。北縣教育,151,26-29。
沈水木(1995)。國小家長會對校務發展之影響。研習資訊,12(2),63-67。
周志宏、洪蕙芬、薛化元(1997)學校組織關係的轉化。臺北:財團法人張榮發基金。
周新富(1998)。提高家長參與子女學習的有效途徑。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9(2),162-172。
周愫嫻(1996)。家長會與學校的對話關係。北縣教育,13,20-24。
周碩樑(1999)。從學校教師會興起談學校行政的運作。教師天地雙月刊,99,頁67-71。 
林天祐(1996)。學校教師會與學校行政:競爭與合作?教育資料與研究,8,18-19。
林文淵(2000)。教師組織之運作與瓶頸,師友月刊,2000年四月號。 
林月盛、林春夏、周崇勳(2001)。國民中學教師會、家長會與學校行政運作情形之調查研究。教育部九十年度行動研究成果報告,高雄縣立龍肚國中編印。
林水木(2003)。多元社會變遷下學校家長會組織運作之展望,學校行政雙月刊。
林君齡(2001)。國民中學學校教師會運作之圍觀政治個案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林志成(1992)。談教育專業制度的設計,竹市文教第6期。 
林志成(1999)。組織文化的功能暨其在學校經營上之應用。國立臺灣體育學院學報第四期。頁53-77。
林志成(1999)。學校行政單位、教師組織與家長會的互動原則。載於國立新竹師範學院編印「學校行政單位、教師組織與家長會的互動研究」輔導叢書中。28-59頁。
林志成(1999)學校行政單位、教師組織暨家長會的定位暨互動研究。新竹師範學院輔導叢書:學校行政、教師會、家長會互動研究,71,28-59。
林志成(2001)。學校文化重塑與九年一貫課程改革。載於「變遷中的臺灣教育社會學與教育革新」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一書中,頁443-459。高雄:復文。
林志成(2002)。專業是社會變遷中新校園倫理的靈魂。載於「中華民國學校行政論壇第九次研討會論文集」(91.05.18)。頁69-82。臺北:建成國中。
林志成(2004)。教師會組織運作與學校文化。現代教育論壇,10,529-551。
林明地(1999)。家長參與學校教育的研究與實際:對學校改革的啟示。教育研究資訊,7(2),61-79。
林信男(2003)。臺北縣國民小學家長會組織運作之研究。私立輔仁大學教育領導與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縣。
林春貴(2003)。國中家長教師對家長參與學校事務與組織氣氛、行政決定關係知覺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林紀東(1990)。法學緒論。臺北:五南。
林振春(1996)。社區時代中家長會的角色與任務。社教雙月刊,73,40-41。
林清江(1996)。文化發展與教育革新。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林蕙質(1996)。教師會-校務經營的助力?阻力?北縣教育,15,30-31。
柯素月(2001)。國民小學學校教師會之個案研究。國立臺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
洪淑慧(2002)。彰化縣國民小學家長會組織運作之研究。國立暨南大學教育政策與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南投縣。
洪福財(1996)。如何強化學校家長會之功能。教育資料文摘,37(1),148-174。
洪麗玲(1999)。台北市小學生家長參與學校事務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胡文兆(1999)。「學校家長會」如何發揮應有的角色功能。新竹師範學院:輔導叢書學校行政、教師會、家長會互動研究,71,223-231。
高義展(1998)。國民小學學校教師會組織功能、影響型態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高義展(1998)。學校行政官僚體制與教師專業自主關係之探討-以學校教師會為例。教育研究資訊,6(4),30-47。
張明侃(1998)。家長會參與教育面面觀。新竹師範學院輔導叢書:學校行政、教師會、家長會互動研究,71,174-222。
張明侃(1998)。桃園縣國民小學家長會參與校務運作之分析研究。國立臺北師範教育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未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張春興(1992)。張氏心理學辭典。臺北:東華書局。
張容雪(1999)。學校教師會運作情形之研究-以台北縣是學校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張鈿富(1986)。我國教師專業組織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張鈿富(2000)。學校行政決定原理與實務。臺北:五南。
教育部(2000)。國民教育法規選輯。臺北:教育部。
許籐繼(2000)。我國中小學組織權力重建之探究。臺灣教育,594,24-32。
許籐繼(2000)。學校組織權力重建之探究。台北:五南。
連學淵(2001)。高級中等學校教師對教師會組織功能之認知與期望研究。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市。
郭昭佑(1996)。迎向教師專業自主的新紀元。師友,240,14-17。
陳文燦(1997)。我國國民小學教師對教師會組織之態度研究。國立嘉義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市。
陳秀苓(1994)。中日兩國教師組織之研究。文化大學日本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陳良益(1996)。我國國小學生家長參與學校教育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陳怡君(1993)。「家長參與學校教育」影響之探究。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13(5),50-61。
陳鵬飛(2000)。高雄縣市國民小學教師會縣況及其相關因素之調查研究。國立臺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市。
陳麗欣、鍾任琴(民86):臺灣地區國小家長參與校務之現況暨教師與家長對家長參與的意見分析與比較。國立高學師範大學教育學系主辦「八十六年度國科會教育革新整合型研究計畫成果分析研討會」發表論文集及會義紀要,(405-443)。
傅瑜雯(1993)。我國教師組織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單文經(1992)。教育專業之能的性質。臺北:師大書院。
彭富源(1997)。學校教師會與教師專業自主。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黃能永(2002)。學校教師會功能與其成員工作士氣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楊麗華(2003)。臺北縣國民中學家長會男性會長參與學校教育事務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學校行政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詹志禹、鄭同僚、楊順南(2000)。探索教育。臺北中華民國中山學術文化基金會中山文庫。
趙怡婷(2004)。學校教師會參與學校行政決定之研究-以桃園縣國民小學為例。私立中原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縣。
歐揚誾(1989)。我國國民小學學生家長參與子女學習活動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蔡進雄(2003)。學校行政與教學研究。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
鄭淵全(1999)。從教育銓論學校行、教師會與家長會之互動。新竹師範學院輔導叢書:學校行政、教師會、家長會互動研究,71,69-95。
謝文全(1990)。美國教師專業組織(下)。教師人權,24,9-15。
謝金青(1999)。國民小學學生家長會的角色定位與校務參與之分析。新竹師範學院:輔導叢書學校行政、教師會、家長會互動研究,71,232-253。
簡加妮(2001)。高雄市國民小學家長參與學校事務角色層級及影響策略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
顏國樑(1999)國民小學組織變革的衝擊與因應策略。載於新竹師範學院輔導叢書。學校行政、教師會、家長會互動研究,71,1-27。
羅能熙(2002)。國民中小學教師會運作狀況與改進策略之研究-以台中縣為例。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貳、英文部分
Beale, A. V.(1985). Toward more effective parent involvement. The Clearing House, 58, 213-215. 
Beattie, N. (1985). Professional parents: Parent participation in four west European countries. London: The Falmer Press.
Berger, E. H.(1987).Parent as partners education-The school and home working together.(2nded.). Ohio:Merrill Public Company.
Chavkin, N. F.&William, Jr. D. L.(1987). Enhancing Parent Involvement-Guidelines Access to an Importance Resource for School Administrators. Education and Urban Society, 19(2), 164-184.
Cooper, B. S.(1992).Labor relations in education: An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 Westport: Greenwood Press.
Davies, D.(1987). Parent involvement in the public school:Opportunities for administrators. Education Urban Society, 19(2), 147-163.
Epstein, J. L.(1987). What principals should know about parent involvement. Principal, 66, 6-9.
Gordon, I. J.(1977). Parent education and parent involvement:Retrospect and prospect. Childhood Education, 54,(2),71-78.
Greenwood,G.E. & Hickman,C.W.(1991).Research and practice in parentinvolvement:Implication for teacher education.The Elementary SchoolJournal,91(3),279-288.
Guthire, J. W.(1982). Encyclopedia of education researched byHarold E.Mitezel. NY: Free Press.
Henderson, A.T.,Marburger,C.L.,& Ooms,T.(1986).Beyond the bake sale.and educator's guide to working with parents. Columbia,MD.Nationl Committee for Citizens in ducation.
Jessup, D. K.(1988). Teacher, union, and change: A comparativestudy. NY: Praeger Publishers.
Johnson, J. M.(1985). Teacher union, school staffing, and reform.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274108)
Kerchner, C. T. & Koppich, J. E.(1993).A union of professional: Labor relations and educational reform. NY: Teacher CollegePress.
Lueder, D.C.(1998).Creating partnerships with parents :An educators Guide.Lancaster ,G,P.A.:Technomic.
McCullough,J.R.(1999).Refining the construct of parent involvement for the 21century.Paper presented at the 1999 Annual Meeting of, AERA Montreal,Canada.
Ota, H. 1985). Political Teacher unionism in Japan. In Law, Matin(Ed.)(1985), The politics of teacher unionism internationalperspectives. Washington: Croom elm.Tannebeam, R., Schmidt, W. H.(1973). How to choose a leadershi p pattern.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51, 167.
Throne, G. B.(1993). Parent Involvement in the Schools: A New Approach for Preservice and Inservice Education of Teachers and Administrators. DAO 933 212.
Wanat, C. L.(1997). Conceptualizing parental involvement from parent’s perspectives:A case study. Journal for a Just and Caring Education 3 (4), 433-458.
論文全文使用權限
校內
紙本論文於授權書繳交後1年公開
校內書目立即公開
校外
不同意授權

如有問題,歡迎洽詢!
圖書館數位資訊組 (02)2621-5656 轉 2487 或 來信